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完整版)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1.尽快送检
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立即送检,其他所有采集后最好在2小时内送 检,不能及时送检,应注意保存
2. 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
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二、 检验方法
查病原体:形态与结构检查 分离培养和鉴定
检测病原体成分(抗原和核酸) 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代谢产物 (生化试验) 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SARS冠状病毒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二)按疾病特征分类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
一般占人群的90%或以上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为临床感染
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感染部位及性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①菌血症 ②败血症 ③毒血症 ④脓毒血症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抗酸染色
培养在McCoy细胞的沙眼衣原体 吉姆萨染 色的McCoy细胞,含大衣原体包涵体,使 部分细胞核不清楚。(吉姆萨染色,放大
1000倍)
狂犬病毒可于细胞浆中 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新生隐球菌 墨汁负染
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革兰染色
2.不染色标本
1) 检查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2) 螺旋体由于不易着色并有形态特征
对某些病原菌作出初步鉴定,如霍乱弧菌
常用方法 压片法(压滴法)或悬滴法 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检查
体癣皮屑可见关节孢子
3. 直接电镜检测EM 免疫电镜技术IEM
HAV形态电镜图 粪便标本负染 X200000
HAV particles found in fecal extracts by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加强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感染性疾病监测网络,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社区,及时发现 、报告和追踪疫情。
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系统,对疫情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疫情 发展趋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识别、
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原 理,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 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
分子生物学诊断
核酸检测
通过检测病原体核酸(DNA或RNA) 的存在和数量来判断是否感染该病原 体。
基因测序
生物芯片技术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病原体核酸或 蛋白质,实现快速、高通量的诊断。
对病原体核酸进行测序,以确定病原 体的种类和基因型。
诊断和救治能力。
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并实施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规范 和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同时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 风险。
强化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医疗设 施、器械和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 毒,防止交叉感染。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 染物传播,如皮肤感染、消化
道感染等。
血液传播
通过血液接触传播,如艾滋病 、乙肝等。
母婴传播
通过母婴之间的胎盘或哺乳传 播,如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
病毒等。
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症状 ,可伴有畏寒、寒战等

咳嗽、咳痰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性疾 病,如肺炎、肺结核等
REPORT

2024版传染病诊断标准内容培训课件pptx

2024版传染病诊断标准内容培训课件pptx

误诊原因及避免措施
病史采集不全
未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及接触史,导致诊断线索遗漏。
体征观察不仔细
未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忽略传染病特征性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误判
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不准确,导致误诊或漏诊。
误诊原因及避免措施
缺乏临床经验:对传 染病临床表现及鉴别 诊断认识不足,缺乏 临床经验。
完善病史采集和体格 检查流程,确保信息 全面准确。
05
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技巧分享
临床表现分析
发热
皮疹
传染病常见症状,不同传染病发热类型和热 程不同,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部分传染病特征性表现,如麻疹、水痘等, 皮疹形态、分布及出疹时间有助于诊断。
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常见于呼吸道 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等。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常见于消化 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临床意义与社会价值
早期识别和控制传染源
准确的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识别传染 源,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有效 控制疫情传播。
促进公共卫生决策
诊断标准在公共卫生决策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能够为政府制定防控策略、 调配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诊断 标准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治疗 方向和用药依据。
案提供参考。
监测病情变化
实验室检测可以动态监 测病原体数量和病情变
化,指导临床治疗。
预防控制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及 时发现传染源和传播途 径,为预防控制措施提
供依据。
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样本采集与处理
正确采集和处理样本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 的关键步骤,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和交 叉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 肺炎 诊断程序—确定病原体
常见肺炎的症状、体征和X线特征
病原体
病史、症状和体征
X 线征象
肺炎链球菌
起病急、寒战、高热、咳铁锈色 肺叶或肺段实变 痰、胸痛、肺实变体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起病急、寒战、高热、脓血痰、 肺叶或小叶侵润,早期空洞,
气急、毒血症症状、休克
脓胸,可见液气囊腔
肺炎克雷伯杆菌 起病急、寒战、高热、全身衰竭、肺叶或肺段实变,蜂窝状脓
| 肺炎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肺炎还可通过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胃食管反流) 和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引起。病原体直接 抵达下呼吸道后,孳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 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除了金黄色葡 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可引起肺组 织的坏死病变易形成空洞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 肺的结构与功能均可恢复。
| 肺炎 分类—患病环境分类
2、医院获得性肺炎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 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 护理、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HAP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和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其临床诊断依据是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侵润 影加上下列三个临床征候中的两个或以上可以诊断为肺炎: ①发热超过38℃。 ②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③脓性气道分泌物。
| 肺炎 诊断程序—评估严重程度
美国感染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几经修订,于2007年发表了成 人CAP处理的共识指南,其重症肺炎标准如下: 主要标准: 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 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分; 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 ③多肺叶侵润;
| 肺炎 分类—解刨分类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ppt课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ppt课件

02
感染途径:包括接触、 空气、血液、器械等
03
感染类型: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寄生虫 等
特点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针对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进行 诊断和治疗的规范。
诊断标准包括病原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诊断标准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 医院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评价与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医院感染风险 因素
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持续监测和跟踪感染情 况
及时调整和优化预防和 控制措施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 工对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
认识和应对能力
6
案例分析
某医院呼吸科HAP病例分析
1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
2
感染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3
诊断过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医疗行为因素
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可能 造成感染
医疗器械:使用不当或消毒 不彻底可能导致感染
药物使用:药物使用不当可 能导致感染
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或防护措施不足可能导致感染
医院感染的管理
5
与控制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医院环境
01
毒等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口罩、手
02
套等 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水平:感
03
染控制知识、操作技能等 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工作强度、 04 心理压力等
环境因素
医院环境:包括病房、手术室、门诊等 卫生设施:如洗手台、卫生间等 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护工等 患者: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等 探视人员:包括家属、朋友等

《医院感染诊断》课件

《医院感染诊断》课件
用手消毒剂。
减少交叉感染
加强病房管理,定期开窗通风 ,减少人员流动,对医疗器械
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适当锻炼,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

监测与报告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采 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
02
医院感染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总结词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表述清晰
诊断报告的文字表述应清晰、 简洁,易于理解。
及时性
诊断报告应及时出具,以便患 者及时得到治疗和管理。
准确性
诊断报告的结果应准确可靠, 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可靠
的依据。
05
医院感染诊断案例分析
案例一: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
总结词
机械通气患者常见感染
详细描述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感染类型,其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 结果。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气急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白细胞计数升高,X线胸片可见肺部浸 润影。
流行病学诊断
总结词
通过对比患者的感染情况与同期其他患者的 感染情况,来判断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详细描述
流行病学诊断是通过对比患者的感染情况与 同期其他患者的感染情况,来判断是否发生 医院感染。这种方法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患 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医院 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途径。流行病学 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具有重 要意义。
详细描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血管内导管患者出现的血流感染,其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患者可 能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血培养可发现病原体,如金黄色 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课件 (2)

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课件 (2)
试剂储存
建立严格的试剂储存管理制度,确保试剂在有效 期内使用。
设备维护
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 稳定可靠。
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
培训计划
制定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资质认证
对检测人员进行资质认证,确保其具备从事性病实验室检测的资格。
人员健康管理
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因人员健康问题影响 检测结果。
样本处理与运
样本处理
采集的样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离心、过滤、沉淀等,以去除 杂质和不必要的细胞成分,提高 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样本运输
处理后的样本需要按照规定的温度 和时间进行运输,以确保样本的新 鲜度和完整性,同时应避免交叉感 染和污染。
注意事项
样本处理和运输过程中应遵循相关 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样本质量和 安全性。
核酸检测
1 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用于检测淋病奈瑟氏 菌、生殖器疱疹病毒等病原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PCR基础上加入荧光标记,实现实时监测,提 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
基因测序
对病原体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用于高度变异病原 体的检测和分型,如HIV病毒。
03
性病实验室检测流 程
采集样本
采集方法
采集样本时应根据不同性病病原体选 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如生殖器疱疹可 采集水疱液或溃疡表面渗出物,淋病 可采集尿道分泌物等。
采集部位
注意事项
采集样本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 免交叉感染和污染,同时应确保采集 的样本量足够用于检测。
采集样本时应选择病原体含量较高的 部位,如生殖器疱疹可采集病变部位 渗出液,淋病可采集尿道口分泌物等。

2024版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ppt课件

2024版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ppt课件
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常见传染病类型
01
02
03
04
按照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 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
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感、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肺结 核、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包括血 吸虫病、疟疾等。
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 症状。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检 测阳性。
性传播疾病诊断标准
01
梅毒
硬下疳、梅毒疹等皮肤损害表现,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实验
室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
02
淋病
尿道口红肿、流脓性分泌物等尿道炎表现,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
伤寒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 瑰疹、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测伤寒杆菌抗体阳性,或血培养伤 寒杆菌阳性。
血液系统传染病诊断标准
艾滋病
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随后出现机会性 感染和肿瘤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HIV抗体阳性,或病 毒核酸检测阳性。
乙型肝炎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 疸。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或病毒核酸 检测阳性。
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 眼结合膜炎,特征性皮疹。实验 室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或病
毒核酸检测阳性。
消化道传染病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
甲型肝炎
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粘液脓血便。实验室检测痢疾杆菌阳 性。
急性起病,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甲型 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检测 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N
36h
48h
72h
Cytopathic effect (CPE) of primar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29 syndrome–associated coronavirus strain
30
常用鉴定试验:
中和实验 血凝抑制实验
病毒学诊断
31
virus
2
第一节 概 述
感染性疾病:病原体 宿主 疾病
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
3
一、当今感染病的特点
1 感染性病原体的种类不断发生变迁 2 宿主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3 内源性感染与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增加
4
二、 感染类型
(一)按病原体分类
1. 传统病原体感染 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 2. 新发病原体:
(1)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 (2)二倍体细胞培养 (3)传代细胞培养
27
二)病毒鉴定
识别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
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1)细胞病变: 细胞病变效应(CPE)、包涵体 2)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
细胞病变效应(CPE):
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的细胞病变,可出现细胞圆缩、裂解或细胞 肿大、数个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等。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
目的要求
1.掌握感染性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 义和评价
2.熟悉引起血流、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与常见疾病及病原学检查
3.了解当今感染病的特点、感染类型
SARS冠状病毒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5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二)按疾病特征分类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
一般占人群的90%或以上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为临床感染
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感染部位及性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2. 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
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12
二、 检验方法
查病原体:形态与结构检查 分离培养和鉴定
检测病原体成分(抗原和核酸) 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代谢产物 (生化试验) 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13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形态与结构检查)
全身感染:
①菌血症
②败血症
③毒血症
④脓毒血症
6
(三)按病原体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7
三、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一)一般实验检测 WBC常规检查 C-反应蛋白(CRP) 血清降钙素原(PCT) 器官功能改变的检测
8
(二)病原学实验诊断 临床病原体检查目的
明确感染病原体 指导治疗,预防,判断预后
32
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
原理: 病毒 +
红细胞
凝集
血凝现象
病毒(特异性抗体) +
红细胞
不凝集
血凝抑制现象
33
Confocal image showing a macrophage in the lung of a mouse infected with SARS-corona virus.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s the macrophage in red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Mac-2 and viral protein3i4n green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spike.
对某些病原菌作出初步鉴定,如霍乱弧菌
常用方法 压片法(压滴法)或悬滴法 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检查
18
体癣皮屑可见关节孢子
19
3. 直接电镜检测EM 免疫电镜技术IEM
HAV形态电镜图 粪便标本负染 X200000
HAV PARTICLES FOUND IN FECAL EXTRACTS
BY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பைடு நூலகம்
9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常用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基本程序 ①正确、规范采集和运送标本 ②显微镜对标本或组织中的病原体的形态学检查 ③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④用免疫学技术对病原体抗原或相应抗体的检测 ⑤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的检测
10
一 、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 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
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 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采集的标本均应盛于无菌容器内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
4.适量标本,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安全采集
做好标记
11
(二)标本的处理
原则:保持病原体活力,保持标本不被污染,也不污染环境
1.尽快送检
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立即送检,其他所有采集后最好在2小时内送 检,不能及时送检,应注意保存
24
吲哚试验
甲基红试验
枸椽酸盐利用试验
VP试验
大肠埃希菌 对照-
大肠埃希菌 对照- 大肠埃希菌 对照+ 大肠埃希菌 对照+
生化试验
25
(二)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2.鸡胚培养
敏感动物合适部位
卵黄囊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26 尿囊接种及羊膜腔接种
3.组织细胞培养: 目前培养病毒应用最广的方法
1. 染色标本检查法
染色标本:了解病原体的形态、染色性或观察宿主细胞内包涵体 临床意义:
1.镜检可以了解有无病原体及大致的量 2.根据细菌形态、结构和染色性有助于对病原体的初步识别和分类 3.通过形态学检查可得到初步诊断,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有
一定的参考意义 如CSF找到抗酸杆菌,应初步考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14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15
抗酸染色
培养在McCoy细胞的沙眼衣原体 吉姆萨染 色的McCoy细胞,含大衣原体包涵体, 使部分细胞核不清楚。(吉姆萨染色,放
大1000倍)
16
狂犬病毒可于细胞浆中
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新生隐球菌 墨汁负染
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革兰染色
17
2.不染色标本
1) 检查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2) 螺旋体由于不易着色并有形态特征
20
(二)分离培养和鉴定
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金 标准,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技术
临床意义: 1.明确感染病原体 2.为临床提供体外抗微生物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
21
1.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培养特征 形态特征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毒力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
22
培 养 特 征
23
形态特征
细菌学诊断
血清学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