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第5章
第5章 无线通信网

约是 170kbps, 而实际速度只有 30~70kbps 。
对 GPRS 的射频部分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称为增强数据速率的 GSM 演进 C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EDGE) 。 EDGE 又称为增强型 GPRS CEGPRS), 可以工作在已经部署
142 l
网络工程师教程(第 5 版)
3. 第二代移动通信升级版 2.5G
2.5G 是比 2G 速度快、但又慢千 3G 的通信技术规范。 2.5G 系统能够提供 3G 系统中才有
的 一 些功能,例如分组交换业务,也能共享 2G 时代开发出来的 TOMA 或 CDMA 网络。常见的 2.5G 系统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
系统中使用。
IMT-MC (Multi-Carrier): 即 CDMA-2000, 属千频分双工模式,是第二代 CDMA系统
的继承者 。
IMT-TC CTime-Code): 这一标准是中国提出的 TD-SCOMA, 属千时分双工模式。 IMT-SC CSingle Carrier): 也称为 EDGE, 是一种 2.75G技术。 IMT-FT (Frequency Time): 也称为 DECT 。 OFDMA
GPRS 的网络上,只需要对手机和基站设备做一些简单的升级即可。 EDGE被认为是 2 . 75G 技术,
采用 8PSK 的调制方式代替了 GSM 使用的高斯最小移位键控 CGMSK) 调制方式,使得一个码
元可以表示 3 位信息 。 从理论上说, EDGE 提供的数据速率是 GSM 系统的 3 倍。 2003 年, EDGE
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传输的信号不是用频率或时隙来区分,而是使用不同的 码片序列来区分 。 如果从频域或时域来观察,多个 CDMA 信号是互相 重叠 的。接收机用 相 关 器可以在多个 CDMA 信号中选出预定的码型信号,其他不同码型的信号因为和接收机产 生 的
5G移动通信 无线网络优化技术与实践 第5章 45G随机接入

第5章 4/5G随机接入
5.1 LTE随机接入 • 5.1.1 LTE随机接入参数规划
• 2. 前导序列在物理层子帧中的配置情况 • • 另外,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唯一确定了一个四元组(见表5-7):
第5章 4/5G随机接入
5.1 LTE随机接入 • 5.1.1 LTE随机接入参数规划
• • 1)如何通过根序列生成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 2)前导序列在物理层子帧中的配置情况? • 3)不同的前导序列格式对应什么样的场景?
第5章 4/5G随机接入
5.1 LTE随机接入 • 5.1.1 LTE随机接入参数规划
• 1.如何通过根序列生成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 • 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是一些具有0相关性的Zadoff-Chu序列,而这些序列源自于一个或者多个ZC
• 2. 前导序列在物理层子帧中的配置情况 • •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随机接入前导序列与随机接入前导码。这两种说法经常被混用,为
了说明方便,有必要特别明确一下。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是Zadoff-Chu 序列。不同的前导序列 格式的长度不同,见表5-4。
第5章 4/5G随机接入
5.1 LTE随机接入 • 5.1.1 LTE随机接入参数规划
5G移动通信 无线网络优化技术与实践
第5章 4/5G随机接入
5.1 LTE随机接入 • LTE物理层流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个流程就是UE的随机接入,UE通过该流程实现与网络
侧的上行同步。UE不仅需要按照网络侧预先配置的参数发起随机接入,同时还涉及了对多层 协议栈流程的互动响应处理。 • 5.1.1 LTE随机接入参数规划 • 在网络大规模建设初期或是在网络日常运维迭代优化期间,LTE随机接入参数规划和优化都是 极其重要的一环,随机接入信道相关的参数配置取决于网络的实际场景,既要考虑上行覆盖, 也要考虑接入容量。 • 每个小区有64个前导序列(preamble sequence),前导码有5种格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小区 覆盖场景,见表5-1。
《现代移动通信》第5章: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5章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5.1 概述 5.2 GSM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的接口5.3 GSM系统中的网络结构与编号计划5.4 GSM系统的无线信道与信号传输5.5 GSM系统的安全性管理5.6 GSM系统的移动性管理 5.7 GPRS技术5.1 概述1992年,随着设备的开发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建立,GSM改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
GSM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频谱效率高。
容量较大。
话音质量好。
开放的接口。
与ISDN,PSTN等互联。
在SIM卡基础上实现漫游。
5.2 GSM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的接口图5.1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5.2.1 GSM系统的结构5.2.2 GSM系统的接口5.2.3 GSM系统的业务5.2.1 GSM系统的结构1.网络子系统(NSS)NSS的主要作用是完成交换功能和用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NSS由如下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
MSC(移动交换中心):VLR(访问位置寄存器):HLR(归属位置寄存器):AUC(鉴权中心):EIR(设备识别寄存器):2.基站子系统图5.2 典型的BSS组成方式3.移动台子系统图5.4 移动台原理框图4.操作维护中心5.2.2 GSM系统的接口GSM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各功能实体之间存在大量的接口,GSM技术规范对这些接口作了详细的规定,使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能够在同一个网内互联,如图5.5所示。
(1)Um接口:(2)Abis接口:(3) A接口:(4) B接口:(5)C接口:(6)D接口:(7)E接口(8) F接口:(9)G接口:(10)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网接口:5.2.3 GSM系统的业务GSM中的电信业务可分为两类: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基本业务又可分为两个项目:电信业务和承载业务,如图5.6所示。
1.承载业务表5.12.电信业务表5.23.补充业务5.3 GSM系统中的网络结构与编号计划5.3.1 无线覆盖的区域划分5.3.2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5.3.3 编号计划5.3.1 无线覆盖的区域划分从无线覆盖区的划分来看,GSM的网络结构如图5.7所示。
移动通信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图5-1 ITU的3G频谱划分建议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FDD
FDD TDD FDD MSS TDD
FDD MSS
(上行) (下行)
(上行) (地对空)
(下行) (空对地)
TDD
30 MHz
30 40
60
30 15
MHz MHz MHz MHz MHz
60
30
MHz MHz
100 MHz
1755 1785 1850 1880 1920
1980 2010 2025 2010 2170 2200 2300
2400
图5-2 中国的3G频谱划分方案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5.1.4 3G业务特点与分类
3G开发并提供了新的3G移动增值业务,它们具 备互联网化、媒体化和生活化的特点。3G移动增 值业务中,成熟类的主要有短消息(SMS)、彩 铃、WAP、IVR(互动式语音应答)等业务;成 长类的主要有移动即时通信、移动音乐、MMS (彩信)、移动邮件、移动电子商务、移动位置 服务(LBS)、手机媒体、移动企业应用、手机 游戏、无线上网卡业务跟踪等业务;萌芽类主要 有移动博客、手机电视、一键通(PTT)、移动 数字家庭网络、移动搜索、移动VoIP等业务。
DS-CDMA(5MHz)
FDD
3.84
OVSF 4~512 10ms 15个时隙/帧 卷积码,Turbo码 上行:BIT/SK 下行:QPSK 开环、闭环(1500Hz) RAKE 基站同步或异步
CDMA 2000
TD-SCDMA
成对频带,单向 1.25MHz(CDMA 2000 1x)
/3.75MHz(CDMA 2000 3x )
W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数据配置第5章+全局参数配置

第5章全局参数配置5.1 概述5.1.1 UMTS移动区域1.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区域概念(1) PLMN(Public Lands Mobile Network,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区PLMN是由行政部门或公认的私人运营商建立并操作的,为公众提供大陆移动无线通信服务为特定目的的网络。
PLMN用于区分一个国家不同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如中国大陆就由中国移动的PLMN和中国联通的PLMN构成。
不同运营商的PLMN采用不同的PLMN标识进行区分。
(2) 位置区、路由区●LA (Location Area,位置区)是CN中CS域的概念,是移动终端在不进行VLR更新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移动的区域。
位置区用于CS服务,例如CN在LA范围内发起CS域寻呼,同时UE可能被分配CS业务相关临时标识CS _TMSI,该标识在LA内唯一。
●RA (Routing Area,路由区)是CN中PS域的概念,是移动终端在不进行SGSN更新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移动的区域。
路由区用于PS业务。
例如,CN在RA范围内发起PS域寻呼,同时UE可能被分配PS业务相关临时标识PS_TMSI,该标识在RA内唯一。
LA和RA的共同点在于:一个RA或一个LA都由连接在同一个CN节点的多个RNC的小区组成,都只能由一个CN服务节点控制。
不同的是,控制RA的CN服务节点是SGSN,控制LA的CN服务节点是MSC/VLR。
从位置关系上看,RA是LA的子集。
换句话说,RA不能跨越LA。
(3) 服务区SA(Service Area,服务区)由同属于某一相同LA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组成,用于向CN指示UE所处的位置。
小区可能属于一个或两个服务区,对于后者,一个SA属于广播域,另外一个属于CS和PS域。
(4) UTRAN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MTS 陆地无线接入网)内部区域UTRAN 内部区域包括URA (UTRAN Registration Area , UTRAN 位置登记区)区和小区。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第1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3)第2章通信网络基础知识 (3)2.1 通信网络基本概念 (3)2.2 网络拓扑结构 (3)2.3 传输技术及设备 (4)第3章网络规划方法与流程 (4)3.1 网络规划概述 (4)3.1.1 基本概念 (5)3.1.2 网络规划目标 (5)3.1.3 网络规划原则 (5)3.2 网络规划需求分析 (5)3.2.1 业务需求分析 (5)3.2.2 用户需求分析 (5)3.2.3 网络功能需求分析 (5)3.3 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 (6)3.3.1 网络拓扑设计 (6)3.3.2 设备选型 (6)3.3.3 技术体制选择 (6)3.3.4 网络优化 (6)第4章案例一:城市宽带接入网规划 (6)4.1 项目背景与需求 (6)4.2 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 (7)4.3 效果评估与优化 (7)第5章案例二:数据中心网络规划 (8)5.1 项目背景与需求 (8)5.2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8)5.3 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 (8)5.4 功能评估与优化 (9)第6章案例三:企业内部网络规划 (9)6.1 项目背景与需求 (9)6.2 企业内部网络设计 (9)6.3 网络设备选型与布线 (10)6.4 网络安全策略与实施 (10)第7章案例四:无线局域网规划 (10)7.1 项目背景与需求 (10)7.2 无线局域网架构设计 (11)7.3 无线信号覆盖分析 (11)7.4 网络优化与维护 (12)第8章案例五: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12)8.1 项目背景与需求 (12)8.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设计 (12)8.3 基站选址与覆盖分析 (12)8.4 网络优化与调整 (13)第9章网络规划中的新技术应用 (13)9.1 软件定义网络(SDN) (13)9.1.1 SDN概述 (13)9.1.2 SDN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13)9.2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14)9.2.1 NFV概述 (14)9.2.2 NFV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14)9.3 5G通信技术 (14)9.3.1 5G概述 (14)9.3.2 5G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14)9.4 物联网技术 (14)9.4.1 物联网概述 (14)9.4.2 物联网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15)第10章网络规划与设计实践总结 (15)10.1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15)10.1.1 典型案例分析 (15)10.1.2 经验总结 (15)10.2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15)10.2.1 现有挑战 (15)10.2.2 未来发展 (15)10.3 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展望 (15)10.3.1 研究成果梳理 (15)10.3.2 应用前景展望 (1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第一章: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1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1.3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和组成1.4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和频道分配第二章:GSM网络规划基础2.1 网络规划的目标和流程2.2 无线传播环境和信号覆盖分析2.3 基站设备和参数设置2.4 网络规划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第三章:GSM网络优化基础3.1 网络优化的目标和流程3.2 网络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3.3 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巧3.4 网络优化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第四章: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施4.1 项目启动和前期准备4.2 现场勘查和数据收集4.3 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的设计4.4 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第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5.1 案例一:城市网络规划与优化5.2 案例二:农村网络规划与优化5.3 案例三:复杂地形网络规划与优化5.4 案例四:网络升级和扩容工程第六章:GSM基站设计与布局6.1 基站设计的考虑因素6.2 基站天线的设计与选择6.3 基站室内布局与设备安装6.4 基站电源和冷却系统设计第七章:GSM网络传输规划7.1 传输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架构7.2 传输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原则7.3 传输网络设备的选择与配置7.4 传输网络的优化与故障处理第八章:GSM核心网规划与优化8.1 核心网的架构和功能8.2 交换中心的规划与配置8.3 信令网的规划与优化8.4 数据网的规划与优化第九章:GSM无线资源管理9.1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9.2 频率规划与频道分配9.3 小区规划与参数设置9.4 无线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整与优化第十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续)10.1 案例五:基于网络性能的规划与优化10.2 案例六:网络容量优化与扩容10.3 案例七:网络质量提升工程10.4 案例八:网络规划与优化的综合案例第十一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性能评估11.1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11.2 网络性能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1.3 网络性能改善策略11.4 网络性能预测与优化第十二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和技术12.1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概述12.2 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12.3 现场测试与数据分析12.4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技术趋势第十三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法规遵从性13.1 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13.2 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13.3 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13.4 法规遵从性的持续管理与更新第十四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管理14.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2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规划14.3 项目执行与控制14.4 项目收尾与评估第十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发展15.1 5G网络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影响15.2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15.3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创新技术15.4 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各个方面,从系统概述到实际案例分析,涵盖了基站设计、传输规划、核心网规划、无线资源管理、性能评估、项目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5G移动通信技术 第五章 5G核心网和接口协议

5.1.3 5G核心网的网络功能
在AMF的单个实例中可以支持部分或全部AMF功能,无论网络功能的数量如何,UE和CN之间的每个接 入网络只有一个NAS接口实例,至少实现NAS安全性和移动性管理的网络功能之一。 除了上述AMF的功能之外,AMF还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以支持非3GPP接入网络: (1) 支持N2接口与N3IWF(Non-3GPP InterWorking Function,非3GPP互操作功能)互操作。在该接口 上,可以不应用通过3GPP接入定义的一些信息(例如3GPP小区标识)和过程(例如与切换相关过程), 并且可以应用不适用于3GPP接入的非3GPP接入特定信息。 (2) UE通过N3IWF支持NAS信令。由3GPP接入的NAS信令支持的一些过程可能不适用于不可信的非 3GPP(例如寻呼)接入。 (3) 支持对通过N3IWF连接的UE进行认证。 (4) 管理通过非3GPP接入连接或通过3GPP和非3GPP同时连接的UE的移动性、认证和单独的安全上下 文状态。 (5) 支持管理混合的RM(注册管理)上下文,该上下文对3GPP和非3GPP访问有效。 (6) 支持管理针对UE的专用CM(连接管理)上下文,用于通过非3GPP接入进行连接。
5.1.3 5G核心网的网络功能
5.PCF的主要功能
(1) 支持统一的策略框架来管理网络行为; (2) 为控制平面功能提供策略规则并强制执行; (3) 访问与UDR中的策略决策相关的用户信息,PCF访问位于与PCF相同的PLMN中的UDR。
6.UDM的主要功能 (1) 生成3GPP AKA(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认证与密钥协商)身份验证凭证; (2) 用户识别处理,例如对5G系统中每个用户的SUPI(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订 购永久标识符)进行存储和管理; (3) 支持对需要隐私保护的用户隐藏用户标识符; (4) 基于用户数据的接入授权,例如漫游限制; (5) NF注册管理UE的各种服务,例如为UE存储AMF服务信息,为UE的PDU会话存储SMF服务信息; (6) 保持服务/会话的连续性,例如通过SMF/DNN的分配保持正在进行的会话和服务不中断; (7) 支持MT-SMS(Mobile Terminate SMS,手机收短信,即服务提供商发给用户的信息); (8) 合法拦截功能; (9) 用户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 天线参数设计
① 天线高度和位置设计 ② 定向天线主瓣水平方向角设计 ③ 天线俯仰角设计 ④ 天线俯仰角虽然可以有效的降低干扰, 但调整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整个系统干扰 增加、驻波比过高等负面影响
5.6.5扩大基站覆盖技术 5.6.5扩大基站覆盖技术
⑴直放站 ⑵ 应用塔顶放大器扩大覆盖区
5.6.5 覆盖设计一般原则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与工程设计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工程设计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电波传播模型校正 无线网络仿真 GSM/GPRS/R4核心网规划 GSM/GPRS/E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无线网规划 TD-SCDMA无线网规划 CDMA2000 1x EV-DO网络规划 WCDMA无线网规划 室内覆盖设计
⑤ 规划方案应确保网路安全、便于网络维 护和管理。 ⑥ 有利于业务拓展和网络的升级演进,现 在技术发展非常快,因此网路规划方案应 建立在能以最低的代价升级和演进到新一 代网络基础上。 ⑦ 建网要经济、投资应合理,单位造价应 尽可能低。
5.3.3
规划流程
5.4
规划指标
⑴ 接续质量 看其接入时间和接通概率 ⑵ 传输质量 看其话音质量和误码率 ⑶ 可靠性 看其质量的稳定性能及无故障 间隔 5.3.2 传输质量 响度评定值⑵ 稳定性损耗⑶ ⑴ 响度评定值⑵ 稳定性损耗⑶ 时延 回波损耗RL( ⑷ 回波损耗 (Return loss) ) 5.4.3 接续质量⑴ 无线可通率 ⑵ 无线信 接续质量⑴ 道呼损率 ⑶ 接收机输入端射频信号电平最 低容限值
④ 对于目标覆盖区面积较大的郊区基站, 可选择单极化高增益天线 ⑤ 对于以覆盖铁 路、公路等交通道路为目的的基站,其覆 盖区为带状网,可以选用水平半功率角较 小(如300)的高增益定向天线 ⑥ 在选择 天线类型时,还应考虑与其它移动网所使 用天线的物理隔离度要求,在满足电气性 能指标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物理长度较 短的天线
(4 )对需要覆盖而增设宏蜂窝基站不经济的局部 地区或基站内、建筑物室内等盲区,或为了增加 系统容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直放站、微蜂窝、 微微蜂窝、室内分布天线系统、塔顶放大器等多 种技术手段来满足覆盖和容量需求⑸ 微微蜂窝是 指小区半径一般不超过100米,主要用于解决高 话务重点场所室内覆盖及微微小区室外覆盖 ⑹ 在省界及国界地带覆盖设计时,除双方协调外, 还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工程措施,做好无 线覆盖区的控制设计,使无线覆盖区和行政区尽 量保持一致
⑤ 基站的目标覆盖区应视野开阔,其附近 应无高于基站天线的建筑物阻挡.⑥ 基站不 宜选在易燃易爆仓库、加油站、材料堆集 厂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有爆 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以确保安全。 ⑦ 在医疗机构附近选站,应避开对医疗设 备的干扰,以保证患者的安全。⑧郊区基 站应避免选在雷击区 ⑨ 基站不宜与广播电 视系统同址 ⑩ 基站选在非电信专用房屋, 应按通信机房要求及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 加固、改造,以确保安全。
5.1 引言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称为“全球移动通信 系统”,是我国正在运营的主要移动通信 网之一,我国GSM网络已建成世界上规模 最大、用户最多的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 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和增强GPRS即EDGE (Enhanced GPRS)是GSM向3G演进中 的过渡技术,也称为2.5G和2.75G,目的 是在GSM网络演进到3G之前,为用户提供 中、低速分组数据业务。
GSM900/1800MHz双频网规划 5.9 GSM900/1800MHz双频网规划
组网方式
BTS 900 BTS 900 BSC 900 MSC/VLR 900
基站子系统各接口的功能如下: A接口:BSC与MSC之间的接口。主要功能是传 递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基站管理和移动台管 理。 Gb接口:BSS与SGSN之间的接口。支持移动台 与核心网分组域连接,向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业务。 Abis接口:BSC与BTS之间的接口。主要功能支 持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 的控制和无线频率分配。 Um接口:通常称为无线接口或空中接口。传递 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 理。
⑵ GSM系统的跳频方式从时域概念上分为帧跳频 和时隙跳频两种;从载频实现方式上分为基带跳 频(BFH Baseband Frenquency Hopping) 和合成跳频(SFH Synthesiser Frenquency Hopping)两种。⑶ 采用1×3复用方式时,频 率加载率应尽量控制在50%以下。 ⑷ 频率规划既应考虑本期的合理性,也要考虑有 利于网络将来扩容和演进。⑸ 对于省内网,全省 地区应进行统一的频率协调;对于省界和国界地 区,当双方覆盖区域互相衔接或者重叠时,应进 行频道配置协调,同时应尽量使设计的覆盖区与 行政区划一致,避免对用户的不合理漫游收费。
第10章 工程设计 第11章 移动网质量评估
第5章
GSM/GPRS/EDGE无线网规划
5.1 引言 5.2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5.3 GSM/GPRS无线网规划 无线网规划 5.4 规划指标要求 5.5 小区规划 5.6 覆盖规划 5.7 容量规划 5.8 频率规划 5.9 900MHz/1800MHz双频网规划 双频网规划 5.10 GPRS规划 规划 5.11 EDGE规划 规划 5.12 位置管理规划 5.13 基站子系统网路组织 5.14 无线网的扩容 5.15 编号规划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5.2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基站子系统(BSS)与核心网CN电路域CS之间 为A接口,基站子系统(BSS)与核心网分组域 PS之间为Gb接口,基站子系统中BSC与BTS之 间为Abis接口。各接口协议见下图: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5.2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5.3.2
规划原则
① 网路规划要要适应我国地域广阔、地形 复杂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用户分布不 均匀的特点。 ② 网路规划应适应各运营商的业务发展要 求和发展策划。 ③ 网路规划要满足用户完成越局切换和自 动漫游通信等需求。 ④ 网路规划应最大限度的保护运营商已有 的投资,因此应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 源。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5.2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GSM无线子系统的物理信道支撑着逻辑信道。逻 辑信道分为业务信道TCH(Traffic Channel)和 控制信道CCH(Control Channel)两大类,控 制信道也称为信令信道(Signalling Channel)。 ① 业务信道(TCH) TCH载有编码的语音或 用户数据,它又分为全速率业务信道TCH/F和半 速率业务信道TCH/H。 ② 控制信道(CCH) CCH用于传送信令或同 步数据。它主要有三种:广播信道(BCCH)、 公共控制信道(CCCH)和专用控制信道 (DCCH)。
基站选址与布局
⑶ 基站选址的原则 ① 基站选址宜选在标准蜂窝结构基站位置附近, 标准的蜂窝结构应通过在数字地图上仿真得出 ② 基站选址时应避免几个基站覆盖的重叠区位于移 动用户集中的区域,以便尽量减少切换。③ 基站 宜选在有可靠电源并有适当的高度或者有铁塔等 可资利用架设基站天线的建筑物 ④ 基站不宜选 在大功率无线发射台、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 站、X光设备或生产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 炉的企业附近、高压输电线路下方等场所,以避 免干扰。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5.2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GSM系统是一个频率—时间分隔的系统,载频间 隔为200KHz,每个载频按时间分成8个时隙,每 个时隙称为一个TDMA帧,一个无线帧长 4.615ms,每个TDMA帧长577us,时隙复用构 成物理信道,一个无线帧包含8个基本物理信道。 见下图。
GSM工作频段 5.8.2 GSM工作频段
5.8.4 频率规划的原则
⑴ 频道分配的原则:频率复用有多种形式,在工程设计 中应按下列原则来选择:①在需要覆盖的低话务密度区, 如郊区、农村等,采用全向站型时,可选用7×1的复用方 式;②在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区可选用4×3的复用方式,使 用水平半功率角为650(或900)的定向天线组成三叶草 形蜂窝小区(或菱形蜂窝小区);③在城市核心区等高话 务密度区,可以采用紧密频率复用方式,如3×3、2×6、 1×3、MFRP(多重频率复用),或同心园 (Concentric Cell Concentric Cell)等增容技术,以满足密度容量的要 求,但同时应注意采用空间分集、跳频(FH)、动态功 率控制(DPC)、话音激活不连续发射(DTX)等技术措 施,降低网内干扰,满足频道干扰保护比的要求;④考虑 到BCCH信道上不能采用跳频和不连续发射等技术,同时 由于BCCH信道承担着大量信令信号的传送,必须保证 BCCH信道受到的干扰较小,因此,BCCH信道应采用 4×3或更宽松的频率复用方式,如5×3、6×3。
⑹ 频率是宝贵的资源,因此频率规划中应尽量提 高频率利用率。⑺ 微蜂窝的频率分配,可根据实 际情况,采用专用微蜂窝频道或“偷频”方式。 ⑻ 蜂窝结构,应根据地形地物具体情况、频道配 置、基站设计参数等核算频道干扰保护比,满足 工程设计要求,当发现不满足时应采取措施直到 满足。 ⑼ 网络扩容,蜂窝分裂后,也应满足频 道干扰保护比要求 ⑽ 在频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 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干扰协调,除考虑必要的保护 频段外,工程设计中还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空 间隔离、天线方向去耦、加装滤波器等手段,以 保证满足隔离度要求。
基站天线选择
⑴ 基站天线选择原则① 城市高话务密度区, 特别是繁华市区,网络建设初期为了保证 覆盖,可选用水平650半功率角的高增益定 向天线(板型天线),组成标准的三叶草 形蜂窝小区结构,随着密度容量的增加, 采用蜂窝分裂等进行网络扩建 ② 对于天线 安装空间受限,而不能满足空间分集距离 的基站可选用双极化定向天线 一般市区及 郊区、郊县城关基站可根基需要选用水平 半功率角较大的定向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