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行业国家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

合集下载

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梳理

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梳理

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梳理为了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梳理:一、财政政策1.财政补贴:各级政府通过给予新能源项目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其投资成本,促进产业发展。

补贴力度和范围因项目类型、地区和技术领域而异。

2.税收优惠:通过减免新能源企业的税收,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例如,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减免政策。

3.政府采购:政府优先采购新能源产品,提高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

二、产业政策1.产业规划:各级政府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实施路径,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2.土地政策:政府提供新能源项目用地,保障项目建设的土地需求。

同时,通过土地优惠、减免土地出让金等方式降低土地成本。

3.金融政策: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4.技术创新:政府支持新能源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研发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三、市场政策1.配额制度:政府规定新能源发电的配额要求,确保一定比例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通过配额制度,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市场份额,促进产业发展。

2.竞价上网:政府推行新能源发电竞价上网政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确定电价,促进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

3.绿色证书交易:政府推行绿色证书交易制度,为企业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证书,证明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企业可通过出售证书获得经济收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四、推广应用政策1.新能源汽车推广:政府通过购车补贴、免费停车等政策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扩大市场需求。

2.分布式能源推广:政府鼓励居民和企业安装分布式能源设施,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地热能等。

通过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降低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成本和运营风险。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环境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环境

国家能源据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环境”》一、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能源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热点。

总体而言,全球面临的两大能源问题,一是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消费无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目前,全球能源消费已经达到了160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包括石油、天燃气、煤碳在内的石化能源占到整个能源消费的88%左右。

消费总量持续增加,长期可靠的保障供应问题凸显,由能源、资源争夺而引发的国际争端增多。

二是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而人类活动又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

对温室气体最大的就是化石能源,所以调整能源结构,取代化石能源的过程,可能也符合规律。

要解决人类能源面临的重大挑战,首先要提高能源效率,就是节约能源资源。

提高能效非常复杂,包括我们的开采,转化、使用。

这一过程将涉及到我们产业的结构,也包括我们能源的结构。

第二个措施是开发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在全球的努力下,这一做法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在不断地加大。

特别是欧洲国家,显示在丹麦、西班牙、德国,这些方面做得都非常好。

我国能源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但就人均消费量来讲,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

例如,全世界的发达国家,特别是OECD国家,人均都在6吨以上,美国可能达到了12吨标准煤,我国人均占有2.5吨左右。

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还会快速增加,最后我们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能源消费量会是多少,达到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能要70亿甚至80亿标准煤。

这样下去,能源的矛盾和压力确实非常大。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比较低,以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决定了我国未来的能源改革和建设、发展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二、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2000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之后,我国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行业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

我国新能源行业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

国际、国新能源产业调查报告(最完整版)前言本报告旨在为商业银行信贷,有兴趣投资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商及新能源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服务,本报告首先对国际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依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我国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分析新能源利用的现状前景及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及信贷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

报告并没有对新能源行业的有关技术专题展开研究和探讨。

本报告观点仅供参考。

本报告共有160页,11万余字,其中有表50个,图24个。

共有十三章,共分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首先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对全球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投资趋势进行分析,对中国新能源利用的现状,趋势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为第三至第十一章,用九章的篇幅,对国际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垃圾能,氢能、核能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细致分析了各类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产业政策支持情况及投融资情况等。

第三部分为第十二和第十三章,重点分析了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政策及政府态度,介绍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领域的做出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报告以上篇章的分析,对我国新能源的融资需求,投资机会及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银行信贷及新能源领域投资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

本报告所持有的一些观点有:➢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

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

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而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各国的焦点。

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法规

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法规

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法规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政策法规成为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新能源相关的政策法规做一个系统概括。

一、国家能源局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门的逐步建立,政策法规得到了更为精细的制定与实施。

国家能源局对新能源的管理体系、产业规划等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充分保障了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1.《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于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

该纲要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级别。

2.《关于加快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于2018年5月正式颁布。

该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储能设备装机规模达到30GWh以上,储能技术应用领域扩大到需求侧管理、智能电网、新能源集成与优化等领域,标志着国家正式进入储能发展的快车道。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是中国最高层次对经济发展进行管理和决策的部门之一,在新能源领域的政策制定和规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于2011年5月通过,提出了我国能源节约和减排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和政策举措。

规划要求到2015年,A+级电动汽车累计销售量达到50万辆,年节约能源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

该规划确立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宏观目标,指导新能源产业实现可持续、快速、稳步的发展。

2.《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该政策规定,到2015年,全国产生和使用纯电动汽车总量达到50万辆以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占轿车市场总销售量的比例达到5%左右。

新能源行业的政策环境与市场前景分析

新能源行业的政策环境与市场前景分析

新能源行业的政策环境与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新能源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政策环境作为新能源行业的推动力之一,对于市场前景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就新能源行业的政策环境与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策环境分析1.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各国政府普遍意识到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以中国为例,政府鼓励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并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产业扶持等。

这些政策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也为市场前景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国际合作与标准化在新能源领域,国际间的合作与标准化工作尤为重要。

通过与国际组织、企业进行合作,可以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国际标准的制定可以降低产品研发、生产及营销过程中的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产业政策的针对性为了切实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来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

这些政策包括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与引导,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方向与机会。

二、市场前景分析2.1 清洁能源需求增长受传统能源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增大的影响,清洁能源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突破,清洁能源将成为主导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前景广阔。

2.2 技术创新与成本下降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技术不断突破,成本持续下降,提高了清洁能源的竞争力。

例如,光伏发电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成本的显著下降,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2.3 新能源车市场潜力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政府的推动力度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为新能源车市场带来了巨大潜力。

预计在未来几年,新能源车市场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2.4 国际市场拓展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长,新能源行业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内容提要】近年来新能源技术进步加快,成本大幅下降,很可能成为金融危机后最为重要的新兴产业。

我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哄而上、无序发展与新能源发电上网难等问题,亟须明确发展思路,理顺体制机制,突破技术瓶颈,争取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占领产业制高点。

【关键词】新能源/体制机制/技术瓶颈/发展思路一、国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新能源技术创新加快,能源转换效率显著提高,价格大幅下降风电最大单机容量由上世纪80年代30千瓦提高到目前的5000千瓦,上网价格由15.8欧分/千瓦时下降到4欧分/千瓦时。

硅基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由上世纪90年代不到10%提高到目前的17%~18%,并出现了82%的技术学习曲线,即规模增加1倍,价格下降18%。

风电价格有望下降到3欧分/千瓦时,太阳能发电价格在2020年前后可与火电相当。

(二)新能源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在新增能源供应中占有重要位置,逐步由补充能源提升为主力替代能源过去10年,光伏太阳能年均增长38%,风电年均增速也达到28%。

2008年全球有10台核反应堆在建(不包括中国),是自1985年以来开建核电站数量最多的一年。

(三)发展新能源被认为是同时解决金融危机与气候危机的战略性支点,主要国家经济刺激方案中加大了相关领域的投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把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在经济刺激方案与经常性研究预算中加大了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中的10%,即800亿美元投入新能源领域,这是美国历史上政府在能源领域的最大投资。

欧盟在新能源研究开发上的支持力度也很大,仅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一个示范项目的预算支持就高达12.5亿欧元。

私营部门的资金也很活跃,美国硅谷大量科技公司转向了新能源的研究。

二、我国的新能源资源状况,产业基础与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世界排名第一。

新能源汽车国家产业政策汇总

新能源汽车国家产业政策汇总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旨在推动新能源
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旨在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要求各试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任务目标,落实保障措施。

3.《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旨在加
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绿色交通出行。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4.《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该通知旨
在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提出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

5.《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该意
见旨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

意见提出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比例。

国家支持新能源的政策

国家支持新能源的政策

国家支持新能源的政策法律分析:节约优先。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努力构建节能型生产消费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立足国内。

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合理控制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多元发展。

着力提高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力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积极实施能源科学替代,加快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保护环境。

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培育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能源发展模式。

科技创新。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有利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国际合作。

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进来”水平,推动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改善民生。

统筹城乡和区域能源发展,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尽快消除能源贫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用能水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第三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第三十八条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新能源,更环保,更便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交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燃油公交车不仅存在着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问题,还无法满足人民对于出行安全和舒适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新能源行业国家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调查报告(最完整版)前言本报告旨在为商业银行信贷,有兴趣投资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商及新能源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服务,本报告首先对国际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依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我国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分析新能源利用的现状前景及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及信贷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

报告并没有对新能源行业的有关技术专题展开研究和探讨。

本报告观点仅供参考。

本报告共有160页,11万余字,其中有表50个,图24个。

共有十三章,共分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首先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对全球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投资趋势进行分析,对中国新能源利用的现状,趋势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为第三至第十一章,用九章的篇幅,对国际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垃圾能,氢能、核能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细致分析了各类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产业政策支持情况及投融资情况等。

第三部分为第十二和第十三章,重点分析了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政策及政府态度,介绍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领域的做出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报告以上篇章的分析,对我国新能源的融资需求,投资机会及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银行信贷及新能源领域投资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

本报告所持有的一些观点有:➢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

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

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而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各国的焦点。

➢全球新能源投资趋势:呈迅速增长趋势,06年为709亿美元,07年约为850亿美元。

经合组织国家在该领域的投资仍占主导,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长极为迅速,投资水平增长最快的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中国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显著。

全球许多领域的领先企业都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大型设备制造商GE、西门子、日本的夏普、三洋,中国上海电气等三大动力公司,各大石油财团如壳牌、英国石油、中国三大石油集团,大型电力开发商如西班牙的EHN,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水电及中国的五大发电公司等都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

➢目前德国、日本被视为全球第1及第2大太阳光电市场,美国及西班牙同被视为第3大市场,但德、日、美市场2007年均受到政府策略改变而影响其发展潜力。

中国在2008年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之一,08年后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20%-30%。

中国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07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量已是欧洲的10倍,居世界第1位。

➢世界风电市场发展迅猛,总装机容量从1995年的4800兆瓦飞速发展到06年底的74223兆瓦,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居世界第6位,风电是2010年和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同时国家出台了风电特许权、对风电设备国产化率的要求,风电上网及财税方面的扶持政策。

➢根据水利部“十一五”和2020年小水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小水电装机将达9300万千瓦,建成四川、云南、广东等12个装机400万千瓦以上的小水电强省,以及40个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的小水电基地。

➢截至07年6月19日,全世界共有438台核电机组正在运行,有31座反应堆系统在建。

核电总装机容量达近372 GW。

2007年我国核电总发电量628.6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为592.63亿千瓦时,核电运行机组达11台,运行总装机容量达907.8万千瓦。

到2020年,我国将争取将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每100度电中大约有5度将来自核能,预计投资总额4500亿元。

➢截至07年底我国共有10家生物发电厂陆续建成投产,并网发电。

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生物质发电550万千瓦装机容量。

➢国外最早进行垃圾焚烧技术研究开发的是德国,随即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我国浙江和广东的垃圾发电厂发展较快。

截止到2005年底,两省垃圾发电厂装机容量28.8万千瓦,占全国三分之二左右。

➢根据我国规划到2020年,建成潮汐电站10万千瓦。

海洋能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

全世界海洋中可开发利用的波浪能约为27亿-30亿千瓦。

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

➢到201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将达400万吨标准煤,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将达1200万吨标准煤。

目前中国地热利用缺少政策支持,政府对地热资源供热关注不足。

➢2011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将达350亿美元,保守估计2013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将达380亿美元。

➢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整体能源消费量要从目前的8%提高到10%,2020年达到15%,到时我国将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能力,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基本消除有机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2005年-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

其中节能、新能源、环保需要7万亿元,传统能源勘探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研发等方面都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融资需求量为,水电发电新增1.9亿千瓦,约需投资1.3万亿,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800万千瓦,约需投资2000亿,风电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约2900万千瓦,约需投资1900亿,农村户用沼气新增6200万户,约需投资1900亿,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约173万千瓦,约需投资1300亿。

➢07年上市公司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增强,28家上市公司对太阳能、风电、煤化工等领域的投资总额达164.18亿元,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前景看好,但也存在的风险,产业方面,由于未形成像一次性能源那样的产业规模,在投入、成本、消费市场方面存在的一定的风险,尽管我国也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及多项相关配套措施,但多项优惠政策仍未得到普遍落实。

在技术方面,由于技术发展的多元化和可替代性,对新能源生产原料、工艺、及技术的成熟度方面存在着风险。

1.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10)表题 (30)图题 (36)第一章国际新能源利用行业概况 (39)第一节全球新能源利用发展环境分析 (39)(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39)(二)世界能源消费趋势 (42)第二节................................. 国际新能源利用现状43 (一)主要类别新能源现状 (43)(1)太阳能 (43)(2)生物质能 (44)(3)风电 (45)(4)水电 (46)(5)地热能 (46)(6)海洋能 (47)(二)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现状及特点 (47)(三)全球新能源利用潜力分析 (51)第三节全球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52)(一)各国政府都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 (52)(二)发展前景 (53)第四节全球新能源投资趋势分析 (55)第二章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9)第一节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59)第二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61)(一)................................... 新能源行业的介定61 (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63)第三节我国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介绍 (65)(一)水电 (65)(二)生物质能 (66)(三)风电 (73)(四)太阳能 (74)(五)其它可再生能源 (77)(六)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 (78)第三章........................... 太阳能行业发展概况分析81 第一节国际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81)(一)国际太阳能产业现状 (81)(二)国际太阳能产业发展前景及预测 (82)(三)国际太阳能产业发展前列国家发展概况分析 (83)(1)德国 (83)(2)日本 (84)(3)美国 (85)第二节我国太阳能产业现状 (86)(一)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情况 (86)(二)2008-2010年太阳能工业发展预测88 第三节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概况 (92)(一)太阳能电池产品及分类 (92)(二)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 (93)(三)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96)第四节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现状 (98)(一)国际光伏发电的历史 (98)(二)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 (100)(三)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测 (101)第五节我国光伏产业现状发展分析 (102)(一)我国光伏产业现状 (102)(二)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容量 (103)(三)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外资进入情况. 104 (四)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05)(1)原材料依赖进口 (105)(2)加工利润走低,产品依赖出口 (106)(3)上网电价过高 (107)(4)发展建议 (108)第六节太阳能热发电利用概况分析 (108)(一)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现状 (108)(二)国际太阳能热发电动态 (111)第七节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分析 (114)(一)太阳能热水器生产技术分析 (114)(二)07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表现 (117)(三)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规模 (119)(四)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分析 (121)第八节太阳能采暖利用情况 (126)(1)处于试点阶段,投入成本过大,政府试点为主要推导 (126)(2)自然条件存在局限性 (127)(3)投资周期长,期待政府政策扶持 (128)第九节太阳能产业政策分析 (130)(一)国外鼓励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政策 (130)(1)美国 (130)(2)德国 (130)(3)日本 (131)(二)我国的太阳能产业政策 (132)第十节太阳能产业投融资分析 (133)(一)融资分析 (133)(二)投资风险 (133)(1)技术风险 (133)(2)品质风险 (133)(3)经营风险 (134)第四章风能的利用情况 (134)第一节风能利用概述 (134)第二节全球风电市场发展概况分析 (135)(一)世界风电市场发展现状 (135)(二)全球风电市场区域发展情况 (140)(1)北美 (140)(2)欧洲 (141)(3)亚洲 (143)(4)非洲和中东国家 (147)(5)拉美及太平洋地区 (148)(三)世界风电发展前景 (149)第三节国际海上风电发展分析 (150)(一)世界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分析 (150)(二)主要国家海上风电发展 (151)(三)海上风电存在的问题 (152)第四节我国风电市场发展概况分析 (156)(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情况 (156)(二)我国风电发电量情况 (157)(三)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57 (四)传统能源企业进军海上风电项目情况158 (五)风电上网电价情况分析 (159)第五节风电设备制造市场分析 (161)(一)全球风机五大供应商发展概况 (162)(1)Vestas Vestas (162)(2)Gamesa (164)(3)Enercon (165)(4)GE Wind (167)(5)西门子 (169)(二)........................... 我国风电设备市场概况171 (1)市场份额的分布情况 (171)(2)市场容量分析 (173)(三)风电设备技术现状 (174)(四)风电设备重点企业分析 (175)(1)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5)(2)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175)(3)东方汽轮机厂 (176)(4)其它整机生产企业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概况 (176)(五)国内外风电设备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82第六节我国风电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发展规划 (184)(一)国家扶持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184(1)《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 (184)(2)风电特许权 (185)(3)国产化率的要求 (187)(4)风电全额上网 (187)(5)财税扶持 (188)(二)国家扶持风电发展政策建议 (189)(三)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规划 (191)第七节风电产业投资分析 (193)(一)投资机会分析 (193)(二)投资风险分析 (194)(1)行业竞争风险 (194)(2)政策风险 (196)(3)技术及外资进入的风险 (196)第五章小水电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197)第一节小水电行业介绍 (197)(一)小水电行业介定 (197)(二)小水电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98)(三)行业特点 (199)第二节................................. 国际小水电发展情况200第三节我国小水电行业发展现状 (201)第四节小水电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分析 (202)(一)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 (202)(三)税收政策 (205)(1)税收优惠政策 (205)(2)关于小水电增值税是否真正惠及企业的分析 (205)(四)国家小水电发展规划及带来的新投资机遇 (208)第五节小水电行业重点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 210 (一)韶能股份 (210)(1)公司简介 (210)(2)公司经营情况 (210)(3)公司在小水电领域的发展战略及规划212 (二)岷江水电(600131) (212)(1)公司简介 (212)(2)公司经营及财务情况 (213)(3)公司的扩张策略 (215)(三)西昌电力(600505) (216)(1)公司简介 (216)(2)公司经营情况 (217)(3)公司发展规划 (218)第六节小水电行业融投资分析 (219)(一)小水电融资渠道分析 (219)(1)股份制合作 (219)(2)政府支持 (219)(3)自身积累 (220)(4)银行贷款 (220)(二)民间资本投资小水电的风险 (221)(1)水源风险 (221)(2)投入销售市场的风险 (222)(3)政策风险 (224)(4)其它需考虑到的风险 (225)第六章核能的利用情况 (226)第一节..................................... 国际核能利用情况226 (一)世界核电发展现状.. (227)(二)世界各国核电运行情况 (231)(三)世界核电发展规划 (234)(四)世界主要国家核能发电鼓励政策 (235)(1)美国 (235)(2)法国 (237)(3)日本 (239)(4)俄罗斯 (240)(五)国际核电技术发展趋势 (240)第二节我国核电利用情况 (242)(一)核电发展现状 (242)(二)核电设备制造领域的发展现状 (243)(三)我国核能利用存在的问题 (244)第三节我国核电重点企业分析 (246)(一)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 (246)(1)公司简介 (246)(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249)(1)公司简介 (249)(三)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251)(1)公司简介 (251)第四节我国重点核电站建设及运行情况 (253)(一)大亚湾核电站 (253)(1)建设概况 (253)(2)运营情况 (255)(二)岭澳核电站 (256)(三)秦山核电站 (257)(四)阳江核电站 (258)(五)田湾核电站 (259)(1)概况介绍 (259)(2)电站扩建工程发展规划 (261)第五节我国核电产业政策及产业规划 (262)(一)我国核电的发展需政策扶持 (262)(二)核电产业发展规划 (263)(1)目标 (264)(2)投资总量及融资规划 (264)(三)主要省份的核电发展规划 (266)第六节核电产业投资机会及风险 (267)(一)沿海地区迎来新的投资发展机遇 (267)(二)银行信贷投资机会分析 (269)(三)投资风险分析 (270)第七章....................... 生物质能行业发展概况分析273 第一节国际生物质能产业分析.. (274)(一)国际利用生物质能的方法 (274)(二)全球生物质能的利用潜力 (275)第二节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分析 (277)(一)我国发展物质能的意义及政府态度. 277 (二)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现状分析 (278)第三节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途径分析 281 (一)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发展模式 (281)(二)油菜籽——生物柴油模式 (282)(三)纤维素——乙醇模式 (283)(四)能源作物——生物液体燃料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