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的杀菌作用原理
常用杀菌剂及其作用原理汇总

福星、克菌星、护矽得
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
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及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1-[2-(2,4-二氯苯基)-2-(烯丙氧基)乙基]-1H-咪唑
万得利、戴挫霉、戴寇唑、依灭利
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生理功能和脂类合成代谢,从而破坏霉菌的细胞膜同时抑制霉菌孢子的形成。
氢氧化铜
可杀得101、冠菌铜、杀菌得、冠菌清、猛杀得、瑞扑、真菌克
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有保护作用。
细菌性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斑病、早(晚)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以保护作用为主。
世高、世泽
是甾醇甲基化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长。
能够防治除卵菌纲引起的病害外几乎所有的真菌病害,如: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等。
嘧菌酯
安灭达、
阿米西达Amistar
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破坏病菌的能量合成,从而使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芽孢的形成受到抑制
主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及辣椒炭疽病等
主要防治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
1-(2-氰基-2-甲氧基亚胺基)-3-乙基脲和代森锰锌
克霜、霜霸、克露、妥冻
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线粒体的电子转移使氧化磷酸化的作用停止,使病原菌细胞丧失能量来源而死亡
对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均特效。
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丙酯
N-[2-[1-(4-氯苯基)吡啶-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
杀菌剂作用原理

杀菌剂作用原理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细胞代谢、细胞结构、能量生成等,达到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目的。
具体来说,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抑制细胞代谢:杀菌剂可以干扰病原菌的细胞代谢过程,影响其能量生成、
物质合成等,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2.破坏细胞结构:杀菌剂可以破坏病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导致细
胞死亡。
3.诱导植物抗病性:杀菌剂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增强植物对病原菌的
抵抗力。
4.抑制酶的活性:杀菌剂可以抑制病原菌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的
代谢过程。
5.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杀菌剂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过程,使其无法正常生
长和繁殖。
总之,杀菌剂的作用原理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影响病原菌的代谢、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来实现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目的。
在使用杀菌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害类型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施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氯己定杀菌原理

氯己定杀菌原理
氯己定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细菌
芽孢,对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氯己定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
氯己定是一种有机物,能与蛋白质、核酸、核糖核酸、脱氧
核糖核酸等发生作用,而引起微生物细胞膜的破坏和生物化学变化,使蛋白质凝固或变性,RNA和DNA降解,使细菌死亡。
氯己定进入人体后首先被组织中的蛋白质所吸附,再从细胞
内游离出来。
它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后形成一种“亲核”反应,即“亲核氯己定”反应。
这种反应在pH值为4~10时最强烈。
游离出来的氯与细菌体内的一种物质(核糖核酸)结合成“氯代
核苷酸”后,这种物质就具有了杀菌能力。
一般情况下,细菌在没有受到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如人体、室温等)不能自我更新和繁殖。
当机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时(如体内毒素、药物等),细胞就会发生变异或死亡。
因此,细
菌不是死于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中,而是死于体内某些生化过程
的异常。
—— 1 —1 —。
第二节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机制

递
复合物 II
Cyt b
抑
抗霉素A
复合物 III
Fe-S
制 剂
甲氧基丙 烯酸酯类
Cyt c1
Cyt c
氰化物 CO
Cyt aa3 复合物 IV
O2
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
福美双克菌丹 福美双克菌丹
代森类
含铜杀菌剂 硫磺
克菌丹
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
氧化磷酸化是指在 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 生成的作用。有代谢物 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 连接的磷酸化两种类 型。
青霉噻唑酰基 —酶复合物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化学结构
N-乙酰胞壁酸 N-乙酰葡萄糖胺
五肽交联桥
四肽侧链 β -1.4糖苷键
溶菌酶作用点 青霉素作用点
1.2 杀菌剂对真菌细胞膜的破坏
细胞膜也称生物膜或质膜。是由类脂、 蛋白质和糖类组成。质膜中的类脂也称膜 脂,是质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质是膜功 能的主要体现者。
杀菌剂对菌体氧化的影响可分成三个阶段或过程: (1)抑制脱氢(巯基酶抑制剂) (2)抑制电子传递(抗霉素A) (3)抑制ATP生成
4.无杀菌毒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此类化合物在植物上足以防病的浓度下对 病原菌本身没有或几乎没有毒性。现已明 确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
直接阻止病原菌侵入 植物的组织或不能在 植物的组织中定植; (黑色素抑制剂)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称粘肽。肽聚糖 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氨基 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 在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连接四肽侧链,肽链之 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 强的网状结构。各种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支架 均相同,但四肽侧链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随菌 种而异。
化学杀菌剂的杀菌作用机制解析

化学杀菌剂的杀菌作用机制解析化学杀菌剂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用于控制病害的传播并保护作物的健康生长。
化学杀菌剂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本文将从化学杀菌剂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对杀菌剂的作用机理进行解析。
首先,化学杀菌剂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靶标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化学杀菌剂包括有机磷化合物、甲氧基乙酸酯类、三唑醇类、吡唑酮类等。
这些化学杀菌剂在杀菌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作用机制。
第一种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壁合成。
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关键结构,因此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可以导致细菌和真菌的死亡。
有机磷化合物类杀菌剂向细菌和真菌细胞内渗透,与细胞壁材料发生反应,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的破裂和死亡。
甲氧基乙酸酯类杀菌剂通过影响细胞膜的脂质组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这些化学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和真菌细胞壁的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第二种作用机制是抑制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以阻止细菌和真菌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其死亡或生长受限。
三唑醇类和吡唑酮类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细菌和真菌的蛋白质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断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导致细菌和真菌的死亡。
这种作用机制可以说是杀菌剂中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一种。
第三种作用机制是干扰核酸合成。
细菌和真菌的核酸合成是其遗传信息传递和复制的关键过程,但这一过程也是化学杀菌剂可以干预的靶标。
有机磷化合物类杀菌剂可以结合细菌和真菌的DNA或RNA,抑制核酸的合成和复制,从而阻断细菌和真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这种作用机制对于特定的细菌和真菌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可以起到针对性杀菌的效果。
综上所述,化学杀菌剂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细菌和真菌进行杀灭或抑制的作用。
抑制细胞壁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和干扰核酸合成是化学杀菌剂最常见的作用机制。
11.1_杀菌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项 目 十 一 杀 菌 剂
植物休眠期或者播种栽植前,清除初侵染源,如病菌的越冬越夏场
项 目 十 一 杀 菌 剂
所、中间寄主和土壤等,消灭或减少侵染源对植物造成侵染的可能 性 植物生长期,未发病前喷洒杀菌剂,防治病原菌侵染
治疗作用:在感病的植物体上直接喷药,使杀菌剂直接对
植物体或病原菌起作用,从而改变病菌的致病过程,达到 消除或减轻病害的目的。
常用杀菌剂 甲基托布津: 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 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 疗作用。它最初是由日本曹 达株式会社研制开发出来的。 能够有效防治多种作物的病 害。不能与碱性及无机铜制 剂混用。 长期单一使用易产 生抗性并与苯并咪唑类杀菌 剂有交互抗性,应注意与其 他药剂轮用。 药液溅入眼睛 可用清水或2%苏打水冲洗。
任务11.1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常用杀菌剂 多菌灵: 多菌灵又名苯并咪唑44号。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 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 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 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 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 遇酸、碱容易分解。
项 目 十 一 杀 菌 剂
任务11.1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项 目 十 一 杀 菌 剂
项 目 十 一 杀 菌 剂
任务11.1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常用杀菌剂 代森锌: 代森锌为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纯品为灰白色粉末,工业 品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硫磺气味。在碱性、高温、 潮湿、日光照晒条件下不稳定。对人畜低毒,但对人的皮 肤、鼻、咽喉有刺激作用。对植物安全无污染。 主要剂型 60%、65%和80%可湿性粉剂,4%粉剂。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与机理精品PPT课件

(三)抑菌作用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抑菌作用的实践意义:
1. 繁殖体的形成受抑制,以及孢子被抑制,显然都 会直接或间接地妨碍病害的传播;
2. 即使只是孢子被抑制,延缓生长速率,也会导致 孢子的老化,老化孢子的萌发率会大大降低。
3. 由于抑菌作用可在较低药剂浓度下进行这就减少 对寄主产生药害的机会,因而有助于使内吸剂在生产 实践中发挥作用
(三)杀菌剂作用于寄主作物 抗病/感病,以化学物质为基础。
1.植物保护素的诱导生成和诱导剂 植物保护素:植物体内生成对病菌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诱导方法:生物、物理、化学方法。 通过促进植保素的生成或提高植保素在植物体内的含 量来防病,是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方法。
至今最为典型的诱导剂是噻瘟唑
二、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第三章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一、杀菌剂透入菌体细胞及其移动 二、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三、杀菌剂的杀菌作用机制
一、杀菌剂透入菌体细胞及其移动
杀菌剂进入菌的细胞主要是通透细胞膜的问题。 菌的细胞膜的化学成份和结构与穿透有关。 油/水分配系数 作为异生物质的杀菌剂主要通过被动运转进入。
一、杀菌剂透入菌体细胞及其移动
第四章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第一节 杀菌剂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一、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 二、杀菌剂对细胞膜的破坏
一、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 (一)对真菌细胞壁形成的影响 (二)细胞壁其他组分的改变或异形 (三)对细胞壁形成或功能破坏的间接作用 (四)对细菌细胞壁的影响
染结构的形成或导致细胞膨胀、原生质体和线粒体的 瓦解以及细胞壁、细胞膜的破坏等。
中毒症状都是杀菌剂直接作用于菌体使菌中毒后在 生理上和生化上产生变化的结果。
三、杀菌剂的杀菌作用机制
(二)杀菌作用与抑菌作用
简介杀菌剂的主要作用原理

简介杀菌剂的主要作用原理
杀菌剂是一种用于控制或杀死病原菌或真菌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包括农业、医药和消毒领域。
杀菌剂的主要作用原理是破坏病原体的细胞壁或细胞膜,或者干扰其代谢过程。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杀菌剂作用原理:
1. 破坏细胞壁:某些杀菌剂作用于病原体的细胞壁,使其失去
保护和支撑,导致细胞死亡。
例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就是这种类型的杀菌剂。
2. 干扰代谢过程:另一类杀菌剂可以影响病原体的代谢过程,
从而导致其死亡。
例如,氯霉素和三唑巴比妥酸就是这种类型的杀菌剂。
3. 破坏细胞膜:某些杀菌剂可以与细胞膜结合并破坏其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
例如,多黏菌素和美滴唑酮就是这种类型的杀菌剂。
总之,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具有不同的作用原理,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杀死或控制病原体。
杀菌剂的广泛使用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它们的潜在危害以及在环境中的影响。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破坏菌体的细胞膜
菌体细胞膜是由许多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主要含有类脂质,蛋白质,甾醇和一些盐类。亚单 位是由金属桥和疏水键连结起来。 A.膜上的亚单位连结点的疏水键和金属桥被杀菌剂击断,使膜出现裂缝或孔隙,如多果定;还有一 些杀菌剂能与膜中的一些金属桥形成络合物,正常的金属桥受破坏,使膜失去生理功能,导致细胞 死亡。 B.使细胞膜上的酶受影响,作用在此点的主要是有机磷化合物和含铜、汞金属化合物。
N
N
N
N
H
NH2
N
N
N
N
H
O
HN H2N
N
嘌呤
腺嘌呤(A)
鸟嘌呤(G)
N
N H
N
C N
NH COOCH3
H
多菌灵
苯来特
N
C N
NH COOCH3
CONHC4H9
B.杀菌剂与形成碱基的组分结构相似 因而竞争性抑制干扰了核酸合成过程中的某一个反应,使核酸合成不能完成。 如6-N杂尿嘧啶是阻制了尿嘧啶合成过程中的尿嘧啶-6-甲酸核苷-5-磷酸的脱羧作用,这里的脱羧
的干扰是杀菌剂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目前的资料认为:呼吸链的复合物1.2.3.4四个部位都有杀菌剂的 作用点。
例如,敌克松会强烈地抑制辅酶Ⅰ(NADH)与细胞色素C之间的电子传递,萎锈灵是作用于复合物2中琥 珀酸脱氢酶系到辅酶Q之间的非血红铁硫蛋白。
3.干扰病原菌的生物合成 病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许多特定的物质,以便形成新细胞,这是病原菌生命过程的基本活动
,有许多杀菌剂可干扰病原菌的生物合成过程。 主要影响有:对细胞壁组分合成的影响;对细胞膜上甾醇合成的影响;对核酸合成的影响;对蛋
白质合成的影响。
(1)对核酸合成的影响 A. 掺假核酸的作用
杀菌剂与菌体内核酸碱基化学结构相似,因而代替了核苷酸的碱基,造成所谓“掺假核酸”。 如多菌灵,苯来特的结构与嘌呤很相似,因而干扰了磷酸腺苷或磷酸鸟苷的合成,起到“掺假 核酸”的作用。
(1)破坏菌体的细胞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目前应用的杀菌剂主要是阻碍菌体细胞壁的形成。细胞
壁形成受阻的中毒症状是真菌孢子芽管粗糙,末端膨大或扭曲变形,菌丝过度分枝;细菌的中毒表现为 原生质裸露,继而瓦解。 A.溶解和破坏菌体细胞壁组成的部分物质 B.抑制细胞壁附近的一些酶(如糖酶)的活性
A. 溶解和破坏菌体细胞壁组成的部分物质 a.对真菌细胞壁的影响 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和纤维素,此外还有色素,多糖物质,少量果酸,蛋白质和微量的碳
各种杀菌剂不同作用的不同结果,这些作用会导致菌体细胞代谢的深刻变化,与药剂对代谢过程的干 扰有密切的关系。
2.抑制能量的生成---干扰生物氧化 病原真菌是一类寄生生物,为了完成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新陈代谢全过程,它们必须依赖
寄主植物,从寄主那里获得营养,能量。在生命过程中,真菌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糖,脂肪的氧化,在一 个细胞内,能的形成主要是在线粒体上进行,线粒体上有许多生物氧化需要的酶类,一旦酶受到抑制, 或线粒体结构遭到破坏,生物氧化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能量形成就会受到阻碍。
含铜汞的化合物,由于其阳离子的活力可与菌体内许多物质起反应,引起蛋白质沉淀,打击目标 是细胞膜上与三磷酸腺苷水解酶有关的-SH基,从而改变膜的透性。
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是抑制酶的活性。
C. 对细胞膜组分甾醇的破坏 这类杀菌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菌体细胞膜生物合成中由
鱼鲨烯形成甾醇的阶段,药剂通称为甾醇抑制剂,包括吗啉 类、哌嗪类、吡啶类、嘧啶类、二氮唑类与三氮唑类等,但 作用位点不同。
b.对细菌细胞壁形成的影响 细菌细胞壁总的分为两大类,即革兰氏染色阳性和阴性,这二类细菌细胞中都含有胞壁质粘
肽(肽多糖),是一种由多聚糖和多肽交叉连结而成的复杂化合物。 一些干扰细胞壁质生成的抗菌素都能起到破坏细菌细胞壁的杀菌作用。如青霉素的结构与细
胞壁质的末端部分D-丙氨酰的结构相似,可以竞争性地与转肽酶结合,从而抑制了转肽酶与肽 多糖的结合。
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其中几丁质受损是药剂对细胞壁功能最严重的破坏。不同类的真菌,细胞壁 的组分不同。不同的药剂的作用点也不同。
如稻瘟灵影响几丁质以外的其他细胞壁成分的合成,这些物质主要是脂肪酸,甘油酯和一些磷酯。如 50ug/ml的稻瘟灵可以使稻瘟菌菌丝对糖的摄取受阻,从而影响细胞壁的形成。药剂处理的稻瘟菌菌丝表 现粗大,比对照大2-3倍。
用点,以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为作用机制。
(一)研究杀菌剂作用机制的意义
➢ 迄今为止杀菌剂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三大阶段: 1.40年代初之前是无机化合物应用时期; 2.1940-1970年代初为有机化合物应用时期; 3.70年代初-今,是典型的内吸杀菌剂研制成功 并广泛应用的时期。
➢ 其作用机理也相继发生变化,逐步由多作用点向少作用点发展,即从较少选择性到较高的选择性发 展。
菌体叶酸分子结构中的对氨基苯甲酸部分相似,因而与对氨基苯甲酸争夺酶系统,阻碍了菌体正常的 叶酸合成。
CH3
对氨基苯甲酸
(叶酸)
H2N
COOH
H2N
CH3
SO3H
对氨基苯磺酸 (敌锈钠)
D.影响核酸的聚合 灰黄霉素:这个抗菌素除前面提过的影响真菌细胞壁微纤维结构的作用外,也可与真菌的RNA
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影响核酸的合成。
剂作用机理之一。杀菌剂作用于生物体中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即β-氧化(不需氧氧化),β氧化 整个过程均需乙酰辅酶A参与,杀菌剂如克菌丹,代森类等使得乙酰辅酶A活性受阻,使得氧化过程 中脱氢与碳链不能降解,从而影响脂肪的氧化。
(3)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 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参与三羧酸循环的每个过程的作用酶都分布在线粒体膜、基质
和液泡中,因而杀菌剂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对这些关键酶活性的抑制,使代谢过程不能进行。 如克菌丹可以使辅酶A失活;有机硫代森类杀菌剂会与菌体三羧酸循环中的乌头酸酶鏊合,使酶失
活; 含铜杀菌剂会抑制延胡索酸酶的活性。
(4)对呼吸链电子传递的影响 ATP是生物体能量贮存库,在生物体中ATP主要在呼吸链中三个位点形成,因此,对呼吸链中电子传递
合的一类药剂。在微管蛋白形成的a,β管蛋白聚合过程中,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特别与β管蛋白亲和, 结成复合体,阻碍微管亚基变为纺锤体纤维的正常过程,使有丝分裂受破坏,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 不能形成正常的新子细胞。
杀菌剂的杀菌作用原理
2020/11/26
静菌作用: 在植物病害防治中使用杀菌剂,使菌类生命活动的某一过程受抑制,使其不能正常地进行代谢,
当取消了杀菌剂或加入生理活性物质后,菌类又可恢复正常。
➢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杀菌剂,如铜汞等制剂,主要是起杀菌作用的,它们可以破坏菌体的细胞结 构,使菌体的蛋白质凝固,而这种反应是不可逆的。 ➢有人把能够影响菌体内生物氧化的,抑制孢子萌发的认为是起杀菌作用的杀菌剂,而把能影响菌体 内生物合成的,抑制菌丝生长的认为是起抑菌作用的杀菌剂,但是这两种作用不是能截然分开的。
药剂抑制蛋白质合成或使蛋白质变性,其显著中毒症状有以下几种: a. 菌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速度减少,含量降低,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b. 游离氨基酸增多 c. 有的时候菌体内细胞分裂不正常。
(3)杀菌剂对菌体细胞分裂的影响 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苯来特等是典型的影响病原菌细胞分裂,特别是干扰真菌微管蛋白质聚
为什么同一杀菌剂对某些菌类有效,而对其他菌类无效呢?为什么对同一菌体,很多杀菌剂对它 有效呢?这就要从作用机制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经研究证实,上述第一种情况是菌体之间的差异导致对同一杀菌剂有不同的反应; 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同杀菌剂对同一菌体虽有效,但各自作用点并不相同。
从理论上弄清活性结构所起作用的原理,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使用杀菌剂,有助于寻找,筛选更 理想的杀菌剂,同时也推动了农药基础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
能量的来源 在菌类主要是通过糖,脂肪的生物氧化。 糖的氧化主要有三条通道,有氧氧化通路,无氧氧化(糖酵解)通路,磷酸戊糖通路。 由于糖酵解提供的能量很少,杀菌剂干扰这个代谢途径对防治植物病害的不大,与杀菌剂作用有关
的则主要是三羧酸循环以后的电子传递的整个有氧氧化通路,从现有材料来看,杀菌剂对菌体内物质氧 化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3.抑菌作用的实践意义:
首先,由于菌体在受抑制的时间里会逐 渐老熟,失去萌发力,与此同时作物受药剂 的影响不大,可以正常地生长,避过感病, 免于发病。
第二,内吸杀菌剂大部分是起抑菌作用 的,这样为其能在实际上广泛应用提供了理 论依据,在病害防治上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 与优越性。
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一旦进入菌体之后,就进行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其活性结构在其他因素的配合下,寻找作
大多数常规性多作用点的杀菌剂选择性小,容易造成药害,这是因为在病菌线粒体上进行物质氧化 的酶系,与植物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杀菌的同时对植物也有威胁,但线粒体上的酶系不论种类或数量或 线粒体的结构,在不同生物中也不完全一样,一般选择性高的药剂,就可利用线粒体上的这些差异性针 对性地抑制菌类的呼吸,使菌类生物氧化不能正常进行,起到杀菌作用。
霉素结构与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粘肽的前身化合物丙氨酰丙氨酸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立体结构相似,从 而抑制了壁上蛋白质的合成。
c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如异硫氰酯类化合物 就是与有关含-SH辅基的酶发生反应而抑制其活性。
d 影响能量生成的杀菌剂对菌体能量生成的阻碍间接也使蛋白质合成受阻,如内吸剂萎锈 灵。
(1)对乙酰辅酶A的影响 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产生丙酮酸透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形成乙酰辅酶A,
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有氧氧化。如克菌丹,可影响丙酮酸脱羧作用时的一种辅酶,即硫胺素焦磷 酸的活性,使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的过程受阻,以下反应则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