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特征和内在缺陷

合集下载

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

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
• 德国席勒研究所、高克斯国际劳工委员会,1997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Lyndon Larouche,1999
• 3、重构现存多边国际金融组织的构想
• 阿明(埃及)
• 4、关于货币联盟的设想
• 蒙代尔,1961 麦金农,1963,------
• 埃默生、格罗斯,1999
阿莱(法,诺
(五)IMF改革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学习目的: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作用与类型; 明确国际金本位、布雷顿、牙买加以及欧洲货币体 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主要内容: 1. 国际金本位体系
2. 布雷顿森林体系
3. 牙买加货币体系
4. 欧洲货币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1. 概念 2. 内容 3. 作用 4. 类型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不 稳定性与不对称性
• 1、纯粹信用本位制度导致金融经济的过度膨胀
• 主要储备货币国持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 电子交易、结算系统的引入
• 浮动汇率制 • 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崛起
• 期权定价理论
• 金融寡头与发达国家制定游戏规则
• 目前金融经济规模大约为真实经济规模的30-50倍。( Joel Kurtzman<the death of money>,内蒙古出版社, 1997)
5、欧元启动的影响
• 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 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 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 对世界政治产生的影响
欧元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 有利成员国贸易的扩大; • 有利于抵制国际游资的冲击,增强平衡
市场震荡的能力; • 抗击美元,稳定汇率; • 增强欧洲意识,提高欧盟的地位。
欧元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改革思路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改革思路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 改革中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推动人 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中 的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 响力,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 更大作用奠定基础。
中国应加强金融监管与合作,与其他 国家共同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金 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通过分享经验 和信息,加强监管标准的协调和统一 ,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 险能力。
促进国际贸易和金融 秩序公平
推动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的公平性是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条件。应该 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 贸易壁垒和资本流动限制,促进全球 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角色和策略
积极倡导改革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加强金融监管与合作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积极 倡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推动建立 更加公平、稳定的全球货币体系。通 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提 出改革方案和建议,争取更多国家的 支持和参与。
固定汇率制度存在内在缺陷。虽然固定汇率制度能够减少 汇率波动,但它也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和金融危机。因 为固定汇率制度需要国家维持一定的外汇储备,当外汇储 备不足时,就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不足
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收支调节主要依赖市场机制和 国家的政策调整,但这种方式存在时滞和不确定性,难以有效解决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 题。
3. 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和执行国际金融规则,约束各国采取负责 任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有助于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爆发。
改革思路
4. 推动数字货币发展: 随着科技的 发展,数字货币逐渐崭露头角。推动 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作为改 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思路。数字货 币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特点, 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跨境支付效 率,并有助于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 违法犯罪活动。

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角度分析国际收支失衡

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角度分析国际收支失衡

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角度分析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影响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是目前国际收支失衡重要原因。

本文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形成,并对其提出了相关解决建议。

标签:国际收支失衡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一、当前的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虽然国际货币呈现多元格局,但美元的支配地位并没有改变。

它仍是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易的主要媒介,主要的国际计价货币、外汇市场交易对象和国际储备货币,还是很多国家制定汇率钉住的主要的对象。

因此可称现行的国际货币为美元本位。

其特点表现如下:1.国际储备资产及国际货币的供给方式:美元本位下,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是美国依靠国家担保的信用货币,它的发行是美联储决定的,缺乏内在的约束性和国际约束性。

2.国际汇率的确定:现行的美元本位,实行浮动汇率制,一般采用单独或联合浮动,再者实行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或实行某种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3:国际收支方式:在美元本位下,理论上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国际的收支平衡的调节。

但由于政府的干预,使国际市场的调节能力大大减弱。

现行的美元本位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体系,是由它的特点所决定的。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美联储发行的信用货币,即它具有了国家主权货币和国际货币的双重角色。

但它既没有黄金作为担保,又没有国际机构的约束,只是以美国国家信用作为担保。

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实现本国经济目标时,它的每一项经济政策都会影响着世界经济,甚至会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二、美元本位下国际收支失衡格局的形成根据目前的世界各经济区域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把世界分成以下几个经济区域:第一类:中日韩等亚洲出口导向性国家。

第二类:欧洲、澳洲、加拿大和一部分拉美国家。

第三类:美国单独构成的经济区域。

其中第一类的国家或地区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于是这类国家的经常项目表现为大量的顺差。

第二类国家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平衡。

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缺陷追溯金融危机根源

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缺陷追溯金融危机根源

应地 提 高 美 国 国债 收 益 率 、最 后 借 助美 国
国债 利 率 的 定 价传 导 作 用 打压 美 国 其它 金
融 商 品 价 格 ,迫 使 美 国放 弃 垃 圾 美 元 政 策 ,促 使 美 元 升值 ,维 护美 元 外 汇储 备 的
价值 , 同时 减轻 人 民 币主 动贬 值 的 国际 压
支 自动 调 节 机 制 ,同 时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 易 逆 差 。 理 论 上 ,储 备 货 币 发 行 国 无 法 管 理 特 别 强 调 安 全 性 和 流 动 性 ,这 决 定 织 也 未 能 充 分 发 挥 其 作 用 ,全 面 控 制 国 在 为世 界 提 供 流 动性 的 同时 确 保 币 值 稳 了外 汇储 备 主 要 投 资 于 国 际 市 场 上 信 用 等 级 较 高 的 债 券 。 根 据 美 国财 政 部 数 据 显 示 ,截 至 20 年9 底 ,中 国 已超 过 日 08 月
金 融 危 机 的 根 源 ,从 现 象 上 讲 ,华
波 及 全 球 金 融 甚 至 整 个 世 界 经 济 ,各 国 尔 街 的贪 婪 造 成 了这 场 金 融 灾 难 ,金 融
随 着 欧 元 、 日 元 和 特 别 提 款 权 等 经 济 不 同程 度 纷 纷 走 向 衰 退 。尽 管 全 球 监 管 的缺 失 和 宽 松 的货 币 政 策 为 其 提 供
国际 储 备 货 币 不 断 强 大 ,美 元 的地 位 有 各 主 要 政 府 采 取 联 手 降息 等 历 史 罕 见 的 了 便 利 。然 而 ,美 国大 胆 长 期 施 行 宽 松 所 削 弱 ,但 在 多 种 储 备 货 币 中仍 占 主 导 手 段 ,希 望 挽 救 甚 至 遏 制 危 机 的 蔓 延 , 地 位 。例 如 ,根 据 国 际 清 算 银 行 估 计 , 的 货 币 经 济 政 策 和 金 融 自由 及 监 管 宽 松 但 是 情 况 似 乎 并 未 显 现 好 转 迹 象 。外 汇 政 策 有 其 制 度 上 的 根 源 ,即 美 国经 济 及

国际货币体系现状与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现状与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现状与趋势作者:王一丞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4期摘要: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接踵而至的欧债美债危机使各国遭受重大打击,也充分暴露了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高涨。

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和其与世界经济失衡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世界经济失衡中图分类号:F8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一、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又称“牙买加体系”,其多元化储备结构,为国际经济提供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挂钩,同时多样化的汇率也适应了不同国家经济的需求,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灵活性,有较强的适应性。

牙买加体系对各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规定没有硬性约束,就结果来看,全球汇率制度呈现外围——中心结构。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位于结构中心,向外输出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实行浮动汇率。

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位于外围,多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与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挂钩。

这样的结构造成中心国家输出货币而获取实物资源,外围国家持有储备货币满足国际收支需求,同时向中心国家输出资源。

从此可以看出,牙买加体系并没有真正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极——美国与其他国家转化为现在牙买加体系的中心国和外围国,其本质没有发生更本的变化,货币体系的既有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仍然持续,其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储备货币国际需求的增加需要的贸易逆差和储备货币作为国际货币要求的币值稳定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被更本解决,“特里芬两难”依然存在。

牙买加体系的诞生作为国际间协调与合作的结果,虽然解决了美元本位制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却并没有完全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2864.07
742.42
1050.49
314.52 2003
4032.51
1168.44
1398.9
348.41 2004
6099.32
2066.81
1449.59
50.69 2005
8188.72
2089.4
1546.75
97.16 2006.9 9879.28
1690.56
1655.74
了调 控 本 国宏 观 经 济的 能 力 。根据 “ 蒙 代 尔 三 元 悖 论 ”理 论 , 一 国 在 固 定 汇 率 制 、自 主 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中, 只能 同时选其二, 因此在资本项目高度开放和 钉住汇率制下, 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 就 失去 了 货 币政 策 的 自主 性 。其 次, 在 现 行 国际汇率制度下, 一国钉住某种货币实际 上也就意味着与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自由 浮 动。因 此 , 该 国的 加 权 平均 有 效 汇率 决 定 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汇率的波动状况, 而 与本国经济脱节, 势必造成本国汇率对经 济 的 非均 衡 干 扰。最 后 , 钉 住汇 率 制 加大 了 受国际游资冲击的可能性。钉住汇率制相 对固定的特性使汇率的浮动趋势被人为抑 制 , 在国 际 市 场上 的 巨 额游 资 的 攻 击 和 “ 羊 群效 应 ”的 作用 下 ,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汇 率 保 卫 战 最 终 往 往 以 其 被 迫 放 弃 钉 住 汇 率 制 、实 行浮动汇率制而告终。

时代金融
经济金融观察
简析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
何 霄 马宏晖
摘 要: 由于我国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 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不但增加了持币成本, 而且也成为影响我国 基础货币供给函数的重要变量。本文回顾了 1994 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形势, 对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对货币供给的 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世界银行); 2、确定国际储备货币: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黄金-美元”本
位制。具体内容为:(1)美元直接同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3年美国 规定的35美元折合一盎司黄金的官价。(2)美国准许各会员国政府或 中央银行按黄金官价随时用其所持有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以维持 黄金市价与官价的一致,从而把美元居于与黄金等同的地位。(3)其 它国际货币不能兑换黄金。(4)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3、确定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基础上,各国货 币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具体内容为:(1)美元规定 0.888671克纯金的法定含金量。各国货币通过与美元含金量的对比, 确定对美元的汇率,作为中心汇率。(2)各国货币含金量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动;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背离, 若汇率波动的幅度超过了中心汇率上下各1%的范围,当事国政府就 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体系的相对稳定。
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关系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货币 ★贸易货币和计价货币 ★储备货币 ★锚货币 2、美元的霸权地位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美元霸权是迫使其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对美国妥协和让步 的重要筹码。在经济上, (1)给美国居民带来更多利益。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给美国的进 出口商带来很大便利,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2)给美国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利益。美国金融机构除了具有经营美元借贷 业务之外,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深入的今天:大规模以美元计值 的各种金融工具也主要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来经营,这不仅为美国的 国民收入和具体的美国金融企业带来巨大利益,也进一步促使美国金 融体系更趋发达和完善。 (3)、美国可以获得巨额铸币税收入。虽然具体的数额很难估算,但一般 认为,美国每年向全球征收的铸币税可达数百亿美元之多。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分析及改革方案评述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分析及改革方案评述
2 1 第 2期 0 2年
货 币 理 论
现行 国际货币体 系缺 陷分析及 改革方案评述 术
朱 珠 李松 梁
摘要 :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 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 内 在缺陷, 该体 系的改革问题也再次
成 为各 方关 注和 争论 的焦 点。 面分析现 行 国际货 币体 系 的主要缺 陷及 其不 利影 响 , 入 全 深 探 讨 多种 改革方 案 的利 弊对 于 重构 国际货 币体 系意义 重大 。 究表 明: 研 一种 主权货 币 同时 作 为 国际储 备货 币 ,这 是 导致 国际货 币体 系缺 陷的根源 ;国际货 币体 系 改革 应分 阶段进 行, 短期 内应 力主 稳定 美元 , 中长 期来看 , 过 多元 货 币本 位逐 步 过 渡到 超 主权 货 币本 位 通 则 是 可行 的 ; 中国应稳 步推进 人 民 币国际化 , 积极 参 与 国际货 币新 体 系 的构 建。 关键 词 : 国际货 币体 系 国际储备 货 币 汇 率 国际 收支
4 7
21 0 0年 热 钱 流 人 3 5亿 美 元 ,0 1年 l 5 21 2月 以
来, 欧洲 债 务危 机 推动 美元 升 值 又使 得 外 资从 我
21 0 2年第 2期
货 币 理 论
它 既不 能代 表 新兴 市场 和发展 中国 家 , 不 能 实 也
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 多 小 国均 无 法 驾 驭 , 这 很 故
溢 出效 应 明显 , 激 了投 机资 本 的跨 境 流 动④ 弱 刺 , 化 了一 国维 持 金 融 和 宏 观 经 济 稳 定 的 能 力⑤, 不 利于全 球经 济 的长期 稳定⑥ 。同时 , 它还 使得 货币 危机 频 发 , 机 的蔓延 速 度 加快 , 金 融 系 统 的 危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特征和内在缺陷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充分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

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中最为紧迫和重大的课题之一。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特征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随着各国经济金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以及世界经济金融化趋势的发展,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也呈现出许多新特征。

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为促进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从2001年1月开始,连续多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支付工具、储备资产和外汇市场干预手段,欧元区、亚太区等经济体和国家也不得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美元持续贬值所引发的本国经济衰退。

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刺激了世界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资产泡沫,全球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美元悖论”现象更加突出。

“美元悖论”是指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和各国美元储备资产持续增加并存的现象。

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了新一轮贬值,在2008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 的目标区间后,美元兑日元汇率下跌至13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元兑欧元汇率也创下历史最大跌幅。

美元贬值给美元资产持有者造成较大损失,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多年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价值严重缩水。

同时,吸取亚洲金融危机教训,很多国家将拥有大量国际储备作为国家货币的信用支撑和应对国际游资冲击的有效手段,从而大量储备美元资产。

美元持续贬值与美元储备资产急剧增加形成强烈反差,这是“美元悖论”最突出的表现。

美元主导下的“中心—外围”架构逐渐形成。

位于国际货币体系中心的美国获得了巨额铸币税,而外围国家则更多地承担着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成本。

美国在享受美元主导带来收益的同时,却经常拒绝履行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责任和义务。

美国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拥有向世界输出货币的特权,因而其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国际主导性,可以轻易地将汇率风险和国际收支调节责任转嫁给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势必成为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破解“特里芬难题”。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实现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里芬难题”,但是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只是将原有矛盾进行适当分散,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特里芬难题”。

在这种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几乎依然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输出货币,主权国家货币同时充当国际货币的弊端依然存在。

因此,只要“特里芬难题”尚未完全解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部就一定存在着引发该体系崩溃的“定时炸弹”,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和外在的不稳定性。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有效约束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数量。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不再承担维持美元汇率稳定的义务,美元发行处于“软预算约束”状态。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多地关注内部均衡,并不重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与世界经济的平衡关系。

1999年,欧元作为美元的竞争对手面世,其膨胀速度迅速超过美元。

如果说美元已经在全球过度膨胀,那么欧元则是以更加迅猛的态势在全球扩张,欧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7.50%提高到2008年的27%。

因此可以说,作为国际储备的主权国家货币都有滥发的可能。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性,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固定汇率制度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选择。

但是,汇率自由浮动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即使是欧美市场经济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外汇市场。

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和资本往来日趋紧密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货币的汇率波动往往会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支付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基于本国经济发展状况,发展中国家往往采取带有固定汇率性质的钉住汇率制度。

然而,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有诸多不利影响,如削弱了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本国有效汇率取决于所钉住货币的汇率波动状况而与本国经济脱钩、加大了遭到国际游资冲击的可能性。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导致金融危机频发。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汇率安排、储备资产选择方面比布雷顿森林体系更加灵活,为各成员国对外经济活动创造了宽松的金融环境,符合经济金融市场化要求。

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和运行并没有稳固的基础,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加剧以及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的频发。

同时,由于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汇率波动更加频繁和剧烈。

汇率频繁波动,一方面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稳定增长,给各国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给国际金融市场留出投机空间,全球游资迅猛增长且流动日益频繁,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游资流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从而增大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自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以来,发生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从拉丁美洲国家的债务危机、英镑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年初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金融危机频发已经成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一个显著表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行机制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

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分配和投票权不尽合理。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所占份额和投票权最多的5个国家,其中美国所占份额和投票权比例高达17.09%和16.74%。

因此在众多重大金融事务决策中,只要美国反对,决议就难以通过。

同时,作为投票权分配基础的基金份额也已不能反映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

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增长未能在基金份额中得到应有体现。

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具备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的实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虽然有监管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权力,但无论是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还是危机发生后提供资金援助的能力都十分有限,难以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与设想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进程各不相同,各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中拥有不同程度的话语权。

因此,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是一场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的深刻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非国家货币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即逐步从目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过渡到多种货币共同竞争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最终建立一个以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应坚持三步走:第一,建立多元化、合理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储备货币呈现多元化趋势。

尽管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欧元作为一种新生货币,与美元有抗衡之势。

其他一些可自由兑换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则会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起到补充作用。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国际储备货币竞争机制,以促进形成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新格局,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并对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形成有效约束。

第二,拓宽特别提款权使用范围。

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特别提款权简化了国际货币的兑换过程,而且因其币值相对稳定,可以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尤其是特别提款权具有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它的扩大发行有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决在经费、话语权和代表权改革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

因此,应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为建立超主权的世界货币奠定基础。

但是,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还需要诸多条件,其进程也是漫长的。

从理论层面讲,特别提款权的生命力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确定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一篮子货币权重必须综合考虑全球各国的贸易水平;二是需要加强国际协调,因为特别提款权不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多边协调、合作共赢基础上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国际多边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应进一步加强。

从技术层面讲,要使特别提款权取代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一是要废除限制特别提款权使用和交易的规则,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范围,使之成为可以直接用于国际交易的支付媒介。

二是要增强特别提款权的流动性,允许各国持有和使用特别提款权。

三是通过强制性资产结算规定,要求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以特别提款权换回本币,以抑制国际储备货币数量的增长,逐步减少乃至最终废除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

第三,创立单一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

单一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不仅可以克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也可以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手段。

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创造和调控全球流动性成为可能。

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价值尺度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效果就会大大增强,并降低现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发生危机的概率。

单一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对国际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需要;二是必须有稳定的价值基础,不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如何发生变化,其稳定的价值基础不会动摇;三是必须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归各国政府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四是必须有充足的发行准备,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汇率水平,并保持与主要国家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