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习题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习题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习题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答案)

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一、选择题

1.【答案】A.分析教材,就其角度而言,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编者的角度。

2.【答案】D.教材分析的作用:是体育教师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是体育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进行教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3.【答案】B.教材分析的最里层是教材的重点。

4.【答案】B.分析与处理教材包括三个步骤:疏通读懂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组织处理教材。

5.【答案】A.疏通读懂教材分为三个层次:通读、多读、精读。

6.【答案】D.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也是一堂课的核心。

7.【答案】C.组织处理教材的方法包括:围绕目标、权衡轻重、琢磨深浅、把握难易、注意取舍。

8.【答案】C.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设计。

9.【答案】A.教学设计的内容从大至小可以依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水平教学设计、学年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10.【答案】B.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创新型和灵活性。

11.【答案】A.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

12.【答案】D.现代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

13.【答案】C.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基本部分。

14.【答案】B.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

15.【答案】A.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理念:系统性、差异性、可操作性、全面性。

16.【答案】D.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目标。

17.【答案】B.小学阶段130±5次/每分钟;初、高中阶段女生为135±5次/每分钟、男生为140±5次/每分钟。

18.【答案】D.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指的是教学反思。

19.【答案】B.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可获得小步专业的成长,故B选项错误。

20.【答案】C.教学反思的方式: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21.【答案】C.我国学校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

22.【答案】A..影响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与使用的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条件、教师特点。

23.【答案】D.体育教学评价时要贯彻的原则:全面性、激励性、科学性。

24.【答案】B.过程性评价也称为形成性评价,指的是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25.【答案】C.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抓好两个“统一”;一是编者与学习者的统一,二是编者与教师的统一。

26.【答案】B.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特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分析结构关系;二是类型特征。

27.【答案】A.体育教师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是教材分析。

28.【答案】A.体育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教材分析。

29.【答案】D.体育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人类体育文化知识经验的精华,因此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首先要保证其科学性。

30.【答案】B.分析教材的可接受性,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就是分析教材的难易度与学生技能、体能发展水平的匹配度。

31.【答案】C.分析教材的思想性,就是分析教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形成优良道德作风等方面的作用。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学习操练以求实

(2)整体把握以求全

(3)探幽发微以求深

(4)辨别比较以求准

(5)变换角度以求新

(6)纵横联系以求活

2.【参考答案】

(1)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设计要把握好预期的教学目标

(3)教学设计要把握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如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

(4)关注学习过程,把握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设计主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活动,并提供学习指导

(5)把握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6)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3.【参考答案】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参考答案】

(1)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2)讲解与示范能力

(3)课堂提问的技能

(4)巩固练习的技能

(5)课堂纪律调控的技能

(6)指导与纠错的技能

(7)课外活动组织能力和训练的技能

5.【参考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实践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