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特点
儿科病史采集

病例讨论
▪ 入院时体检:T: 39.60C,R:58次/分,P:168次/分, Wt: 8.3kg。患儿呈急性重病容,神志模糊,发育、营养中 等。面色苍灰,口周、唇、四肢末端发绀,四肢凉。呼吸促, 鼻翼扇动,吸气时呈三凹征。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头部 形态正常,前囟对边径1cm,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正常, 耳鼻无分泌物,乳牙6只。咽红,颈软,气管居中。心率168 次/分,心律整,心音较低钝,无杂音,两肺满布中小水泡 音。腹软,肝右肋下3cm,剑突下2cm,质软,边锐,脾仅可 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脊柱、肛门、外生殖器正常。生 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象Hb: 89g/L, WBC:6.4 x 109/L, N 0.63,L O.37。尿、粪常规正常。胸 片示肺门影增浓,两肺中内带见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右侧病 灶融合呈大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损害。
儿科病史询问
个人史 出生史:孕次、产次、出生时的情况和新生儿期情况。
胎儿史 流产史,详细询问母孕情况。
喂养史和营养:<3岁 >3岁
儿科病史询增长;乳牙萌出时间; 学龄儿童应询问学习成绩;女生年长儿还应询问月经 初潮年龄。 特殊习惯和行为。 预防接种项目,接种年龄和反应。
惊厥
儿科病史询问 呼吸系统疾病
有意义的阴性症状:(鉴别诊断内容) 盗汗、消瘦、咳血。 异物吸入史、呛咳。 加重因素:哭闹和运动。 皮疹、关节痛。
儿科病史询问
消化系统疾病
▪ 症状:大便改变、呕吐、腹痛
▪ 疾病:腹泻病,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
儿科病史询问 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症状:
大便:性质、次数、量;里急后重; 呕吐:性质、次数、量; 腹痛:
▪ 疾病:上炎(特殊类型的上炎)、喉炎、支炎、肺 炎
儿科学大病历范文

儿科学大病历范文
一、病史资料
1.1 病史采集对象(患儿姓名、年龄、性别)
1.2 主诉(患儿或家长对此次就诊原因的叙述)
1.3 现病史(从发病至就诊的病情经过)
1.4 既往史(先天缺陷、出生情况、喂养情况、预防接种、过去病史等)
1.5 个人史(生长发育、入托/园情况、生活环境、个性等)
1.6 家族史(患有相关疾病的家族成员)
二、体格检查
2.1 一般状况(体态、发育、营养、神志等)
2.2 专科体征(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
三、辅助检查
3.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学等)
3.2 影像学检查(线、、等)
3.3 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肺功能等)
四、诊断分析
4.1 综合分析(病史、体征、检查等资料)
4.2 疾病诊断
4.3 鉴别诊断
五、治疗方案
5.1 一般处理(卧床、饮食、环境等)
5.2 药物治疗(用药种类、剂量、途径等)
5.3 手术治疗(如需手术治疗的方案)
5.4 其他治疗(如物理、中医、心理等)
六、预后及随访
6.1 病情好转/治愈的预期
6.2 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6.3 随访计划(时间、内容等)
七、健康教育
7.1 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
7.2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7.3 家长心理疏导
以上是儿科学大病历的一般结构和主要内容,具体撰写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儿科学儿 科 病 历 书 写

辅助检查
门诊及院外重要辅助检查(包括日期、医疗机构、 检查项目、结果、特检号)
2014.3.22(本院)血常规 WBC 7.0×109/L,N 74.9%, M 2.3%,L 21.5%,HGB 128g/L,PLT 160×109/L; CRP 10.1mg/L; 2014.3.25 (本院)胸片(片号247839):符合支气管肺炎改变;
出生史 母孕期的情况;第几胎第几产,出生体重;分娩时是否 足月、早产或过期产;生产方式,出生时有无窒息或产伤, Apgar评分等。新生儿和小婴儿,疑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 或智力发育迟缓更应详细了解围生期情况。
喂养史:母乳喂养或人工或混合喂养。年长儿有无挑食、偏食 及吃零食的习惯。了解喂养情况对患有营养性或消化系统疾 病的小儿尤为重要。
一般内容
武汉市普爱医院 武汉市骨科医院
儿内科住院志(一)
科别
病区
床号
住院病历号
。
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月 天 民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父亲姓名
工作单位及电话
母亲姓名
工作单位及电话
家庭住址及电话
入院时间
病史陈述者(姓名)
与患者关系
。
主诉
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或医疗保健需求。 文字力求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列出,一般不超过3个 描述时间尽量明确,避免用“数天”这种含糊不
检查时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冬天时双手及所 用听诊器胸件要温暖;检查过程中既要全面仔细, 又要注意保暖,不要过多暴露身体部位以免着凉; 对年长儿还要照顾他(她)们的害羞心理和自尊心。
中医儿科学(中级333)专业实践能力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中级333)专业实践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案例分析题(总25大题,75小题,共100分)第一题案例内容:一名5岁男童,因咳嗽、发热一周就诊。
家长述患儿咳嗽夜间加重,伴有喘息声,发热时体温达39℃。
查体显示患儿呼吸急促,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正常,初步诊断为小儿肺炎。
给予患者抗病毒、抗生素治疗和呼吸管理等支持治疗。
后续详细治疗方案待进一步完善。
以下是针对该患儿病情提出的几个问题。
问题:1.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最可能的病原体是什么?(1)腺病毒肺炎感染(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肺炎链球菌感染(4)支原体肺炎感染2.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下列哪项不属于常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提示:本题考查小儿肺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1)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2)使用免疫调节剂如丙种球蛋白(3)吸氧支持治疗(4)激素治疗如氢化可的松3.在治疗过程中,下列哪项是监测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提示:本题考查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1)白细胞计数变化(2)体温变化(3)肺部啰音变化(4)心率变化第二题一、病例资料患儿,男,5岁,因发热、咳嗽3天,伴喘息半天入院。
患儿自幼体弱,经常感冒。
查体:体温38.5℃,脉搏120次/分,呼吸急促(30次/分),血压80/50mmHg。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口唇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咽红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咽拭子检查见流感病毒阳性。
双肺闻及中、细湿啰音,心率增快,心音低钝,肝肋下2cm,剑突下4cm,质软,边尖无震颤,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心音低钝,心律不齐。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粗,可见小片状阴影,肺气肿。
二、考试题(一)中医诊断和辨证论治1.中医诊断:患儿主症为发热、咳嗽、喘息,结合舌脉及病史,中医诊断应为:A. 风寒咳嗽B. 风热咳嗽C. 痰热咳嗽D. 毒热闭肺2.辨证论治:患儿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伴有喘息,辨证为痰热闭肺证。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儿科学课件)【17页】

⒋个人史
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根据不同的年
龄和不同的疾病在询问时各有侧重详略。 ①出生史 ②喂养史 ③生长发育史
⒌既往史 包括既往患病史和预防接种史。 ①既往患病史∶详细询问既往患过的疾病、患病时间和
⒎传染病接触史 疑为传染性疾病者,应详细了解可疑的接触史,包括患
儿与疑诊或确诊传染病者的关系、该病人的治疗经过和转归、 患儿与该病人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了解父母对传染病的认 识和基本知识也有助于诊断。
二、体格检查
为了获得准确无误的体格检查资料,在采集病史时要创造 一种自然轻松的氛围,以尽可能取得患儿的合作,而医生的表 现是决定父母和(或)孩子合作程度的主要因素。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儿科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记录在内容、程序、 方法以及分析判断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故在要求上 与成人有一定差别。熟练掌握与此有关的方法和技巧, 是开展儿科临床诊疗工作的基础。
病史采集要准确。其要点是认真听、重点问,关键是从 家长或监护人提供的信息中发现对病情诊断有用的线索。在 病史询问过程中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要通俗易懂,不可先 入为主,尤其不能用暗示的语言或语气诱导家长主观期望的 回答。
㈠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㈡检查方法
㈠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建立良好的关系。
⒈询问病史时就应该开始和患儿
⒉为增加患儿的安全感,检查时应尽量让患儿与亲人在 一起,检查者顺应患儿的体位。 ⒊检查的顺序可根据患 儿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⒋检查过程中既要全面仔细,又要注意保暖,不要过多暴 露身体部位以免着凉,还要照顾他们的害羞心理和自尊心。 ⒌对急症或危重抢救病例,应先重点检查生命体征或与疾病有 关的部位,全面的体格检查最好在病情稍稳定后进行,也可边 抢救边检查。 ⒍小儿免疫功能差,为防止交叉感染,应勤 消毒。
儿科体格检查特点演示文稿

对急症或危重抢救病例,应先重点检查生命体征或与疾病有关的部位,全 面的体检最好在病情稍稳定后进行,也可边抢救边检查。
防止交叉感染:压舌板、工作衣、听诊器、洗手等
第4页,4共33页。
体格检查内容
一般测量和外表 皮肤和淋巴结
头部、颈部、胸部、腹部
脊柱和四肢
肛门和外生殖器 神经反射
▪ 眼: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眼结膜是否充血,角膜有无溃疡及混 浊,巩膜有无黄染,瞳孔形态、大小、对光反射等
▪ 鼻:观察鼻形,注意有无鼻翼扇动,鼻分泌物及鼻通气情况
第10页,10共33页。
体格检查:头部
▪ 五官情况
▪ 耳:耳廓有无畸形;外耳道有无脓性分泌物,有无疖肿;提耳时有无疼痛, 乳突有无压痛
▪ 口腔:口唇有无苍白、干燥、紫绀及口角糜烂或疱疹;口腔粘膜、牙龈、 舌及咽部有无充血、溃疡、粘膜斑;有无龋齿、杨莓舌、扁桃体肿 大及鹅口疮等
性杂音或窦性心律不齐,
第15页,15共33页。
体格检查:腹部、肛门、外生殖器、脊柱
腹部
注意检查技巧、患儿表情、肝脾大小(正常婴幼儿肝 边缘可在右肋下1~2cm处触及)
视诊:有无腹膨隆、舟状腹、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 静脉曲张;新生儿还应检查脐部,观察有无出血、炎 症、渗出物或脐疝等
叩诊:正常除肝脾区呈浊音外,其余均为鼓音;当腹 水在1000ml以上时,移动性浊音阳性。注意叩诊音 的变化及肝脾大小。
对年长儿还要照顾他(她)们的害羞心理 和自尊心。
第3页,3共33页。
体格检查要点
检查的顺序灵活掌握:婴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体格检查时应特别记住
安静时先检查心肺听诊、心率、呼吸次数和腹部触诊等易受哭闹影响的部位, 一般在患儿开始接受检查时进行;
八年制第三版儿科学-第二章 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疾病诊断治疗

• 口服法 • 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病情需要可用
鼻饲。
• 注射法
• 注射法比口服法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 大,肌肉注射次数过多还可造成臀肌挛 缩、影响下肢功能,非病情必需不宜采 用。静脉推注多在抢救时应用,根据年 龄、病情控制滴速。
• 在抗生素应用时间较长时,提倡使用 续贯疗法,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抗生素 的副作用。
儿科学
儿科学第一章
绪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桂永浩
儿科学
第二章 儿科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2)
中国医科大学 孙梅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 儿科的病史采集、记录和体格检查在内 容、程序、方法以及分析判断等方面具 有自身的特点。
• 要运用系统医学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及 正确的临床系统思维规范地采集病史和 进行体格检查并正规书写病历。
体格检查要点(一)
• 在开始询问病史时即注意与患儿建立 良好的关系,态度要和蔼,消除患儿 的恐惧感。
• 检查过程中既要全面仔细,又要注意保 暖,不要过多暴露身体部位,对年长儿 还要顾及到他(她)的害羞心理和个人 隐私。
体格检查要点(二)
• 检查时的体位不必强求,婴幼儿可让 其在家长的怀抱中进行,能使其安静 为原则。
– 低脂肪饮食 适用于腹泻,肝、胆、胰疾病和高
脂血症患儿。
– 要素饮食 含各种营养素、易消化吸收的无渣
饮食,用于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或慢 性腹泻病儿。
– 特殊配方 • 高热卡、高蛋白、富含中链甘油酸酯的 配方可用于患病早产儿和营养不良婴儿。
• 无乳糖配方奶适用于乳糖不耐受者,如 腹泻病,Citrin缺乏新生儿胆汁淤积症。
儿科病史采集和记录要点(一)
• 病史采集要准确。认真听,重点问,从 家长提供的信息中发现对病情诊断有用 的线索。
儿科学特点.

17
儿科学的特点 临床方面
2、临床表现
年龄越小越容易表现为全身症状,而局部症状体 征不明显
起病急、来势猛,病情易反复、波动,变化多端 3、诊断 病史常由最亲近的人描述,全面的体格检查很重 要 不同年龄疾病的种类,表现不同
5
儿科学的特点 基础医学方面
1、解剖
外观上各部比例 骨骼发育
内脏器官
呼吸道
随年龄增加而变化
6
头与身长比例
7
佝偻病体征
8
5岁(学龄前) ﹤0.50
两个月(婴儿)﹥0.50
9
心胸比例
儿科学的特点
2、功能
基础医学方面
不同年龄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如心率 、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测 值在各年龄都不同,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基础医学方面
同一病因对小儿与成人引起的病理反应和疾病 过程不同。
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易患病佝偻病(rickets
)而成人只患骨软化病(osteomalacia)。
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婴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而成人和年长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
14
儿科学的特点
4、免疫
基础医学方面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
儿科学特点
漯河医专:刘洋
学科分布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小儿外科学 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
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但其研 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不能混淆 或替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特点一、 病史特点(一) 一般项目一般项目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点、父母或抚养人的姓名、职业、年龄、文化程度、详细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如电话)、病史叙述者及其与患儿的关系、病史的可靠程度。
关于年龄的说明:新生儿年龄单位用分钟、小时、天表示;婴儿年龄单位用月表示,如3月,如果月龄不是整数用带分数表示如年龄是3个月15天,应写成30153月,不能写成321月,未满一岁的小儿年龄单位不可用岁,即6个月小儿不能用612 岁表示,更不能写成12岁;一岁以上小儿年龄单位用岁表示,如1岁,如果不是整数岁也用带分数表示,如1岁4个月小儿应写成1412 岁,不可写成113岁。
(二) 主诉 指患儿就诊的主要症状和时间。
尽量简炼,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重要的信息。
如发热3天;咳嗽5天。
(三) 现病史 为病史的主要部分,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①主要症状及其发展经过;②次要症状及其发展经过;③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④诊治经过(包括在外院所作的辅助检查、诊断、用药情况以及疗效)。
⑤一般情况,包括患儿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体力和体重的变化。
注意在描述临床表现时要全面,在描述诊疗经过时应具体。
这样才能全面反应患儿的病史,有利于作出正确的诊断。
(四)个人史1.出生史:母孕期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及工作环境和精神情况;胎次产次,出生体重;分娩时是足月、早产或过期产;生产方式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如果是剖腹产,应该问明其原因,出生时有无窒息或产伤,Apgar 评分结果。
2. 喂养史:出生后开奶时间、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部分母乳喂养)、方法(每天喂哺次数、每次喂哺量)以及断奶时间,添加辅食的时间、种类。
年长儿应注意有无挑食、偏食及吃零食的习惯。
3. 生长发育史:包括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发育。
如体重和身高增长情况、前囟闭合时间、乳牙萌出时间、顺序、乳牙出齐时间、换牙时间、感知觉发育(视、听、味、皮肤等)、运动发育(平衡与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发育等。
学龄儿童还应询问在校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
4. 习惯与行为:包括饮食、睡眠、个人卫生、锻炼等习惯,注意有无不良行为。
(五)既往史包括以往疾病史和预防接种史。
一般勿需进行系统回顾,年长儿和病程较长及病情复杂的患儿可进行系统回顾。
1. 既往病史:既往患过的疾病名称、患病时间和治疗结果;小儿常见的传染病史;有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2. 预防接种史:根据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逐一询问。
何时接种何种疫苗,接种后有无反应。
对非计划免疫范畴的意愿性疫苗的接种也要记录。
(六)家族史家族成员有无遗传性、过敏性或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父母是否近亲婚配、既往母亲分娩情况、同胞的健康情况(死亡者应了解原因和死亡年龄)。
(七)社会史父母婚姻质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情况、居住环境卫生情况、周围是否有传染病流行以及与传染病患者接触的密切程度。
注:病史是医师对患儿客观表现的如实记录,记录的是患儿家属或患儿自己的语言,医生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加以评价正常与否。
二、体检特点(一)一般测量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
无特殊情况,3岁以内不量血压,3岁以上不量身长(高)、头围、胸围。
(二)一般状况包括营养、发育、神志、表情、对周围事物的反应、体位、行走姿势、哭声、语言对答情况、检查合作程度等。
(三)皮肤和皮下组织皮肤的颜色(红润、苍白、黄染、紫绀、潮红)、皮疹(分布部位、形态、颜色、压之是否褪色、是否高出皮面、是否有脱屑)、瘀点(斑)、色素沉着,毛发有无异常,触摸皮肤的弹性、皮下组织及脂肪的厚度、有无水肿及水肿的性质、是否有皮下结节等。
(四)表浅淋巴结包括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等部位的淋巴结。
检查和记录均应按上述顺序。
注意各部位淋巴结的大小、数目、活动度、质地、压痛、表面是否光滑等。
正常情况下在这些部位可触及单个质软的黄豆大小的淋巴结。
(五)头部及其器官1. 头颅:观察大小、形状,毛发颜色及分布,前囟门大小、有无凹陷或隆起及其紧张度;小婴儿要观察有无枕秃和颅骨软化、血肿或颅骨缺损等。
2. 面部:注意有无特殊面容、眼距宽窄、鼻梁高低、双耳位置和形状。
3. 眼:眼睑(是否有睑内翻,上眼睑下垂,眼睑闭合障碍,眼睑水肿等)、结膜(是否充血、苍白、发黄及出血等,有无颗粒和滤泡,眼分泌物多少、性状等)、眼球(有无突出、凹陷、运动障碍、斜视、震颤等)角膜(是否透明、有无混浊、云翳、白斑、软化、溃疡、新生血管、K-F环等)、巩膜(是否瓷白色、有无黄染)、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集合反射等)。
4. 耳:耳廓(外形、大小、位置、双侧对称性,是否有畸形、红肿、牵拉痛等)、外耳道(有无畸形、异常分泌物等)、乳突(是否有红肿、压痛、附近是否有瘘管)。
5. 鼻:观察鼻外形(颜色及形状),注意有无鼻翼扇动,鼻中隔是否有偏曲或穿孔,鼻粘膜是否有充血、出血,鼻腔分泌物颜色、性状以及通气情况,鼻窦有无压痛等。
6. 口腔:口唇(色泽有无苍白、紫绀、干燥、水肿、口角糜烂、疱疹等)、口腔内颊粘膜、牙龈、上腭(有无充血、出血、肿胀、溃疡、粘膜斑、鹅口疮、腮腺开口处有无红肿及分泌物)、牙齿(数目,色泽,有无龋齿、义齿、残根、缺齿以及数目、部位等)、舌(感觉、运动和形态,舌质、舌苔的颜色,是否有地图舌、裂纹舌、草莓舌、牛肉舌、镜面舌、毛舌等)、咽部及扁桃体(有无充血、出血、疱疹、脓点、脓栓、伪膜、溃疡、滤泡增生、咽后壁脓肿及其分泌物等,扁桃体大小的分度)、口腔的气味。
注意牙齿的表示方法:乳牙用罗马数字,恒牙用阿拉伯数字。
V IV III II I I II III IV V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V IV III II I I II III IV V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乳牙表示法恒牙表示法7. 腮腺:是否有肿大,是一侧肿大还是双侧肿大,如肿大应注意其大小、质地、表面、边缘、压痛等。
(六)颈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斜颈、短颈或颈蹼等畸形,有无包块,活动是否受限,甲状腺有无肿大,气管是否居中,颈静脉充盈及搏动情况。
(七).胸部1.胸廓有无畸形(如鸡胸、漏斗胸、肋骨串珠、肋膈沟等);两侧是否对称、心前区有无隆起;肋间隙有无饱满、凹陷、增宽或变窄;胸壁有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压痛等。
2.肺(1)望诊: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幅度、是否有呼吸困难等。
(如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三凹征”,即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吸气时凹陷,呼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呼气延长)。
(2)触诊:双侧语颤是否对称,有无增强、减弱的改变,年幼儿利用啼哭时检查,称哭颤。
有无胸膜摩擦感。
(3)叩诊:肺部叩诊音(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实音等)、双侧是否对称。
叩击小儿胸部手法要轻,也可以用食中两个手指并拢直接叩诊。
小儿可以不叩肺下界移动度。
(4)听诊:即正常呼吸音(包括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包括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啰音(包括湿啰音、干啰音、);语音共振和胸膜摩擦音的听诊。
正常小儿呼吸音较成人响,呈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应注意听腋下、肩胛间区及肩胛下区有无异常,因肺炎时这些部位较易听到湿性啰音。
听诊时尽量保持小儿安静,利用小儿啼哭后深吸气时容易闻及细湿啰音。
3.心(1)望诊:观察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强弱和搏动范围。
正常小儿搏动范围在2~3cm之内,肥胖小儿不易看到心尖搏动。
(2)触诊:检查心尖搏动的位置,心前区有无震颤,并应注意震颤出现的部位和时期(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有无心包摩擦感。
(3)叩诊:3岁以内婴幼儿无特殊情况时一般只叩心脏左右界;叩左界时从心尖搏动点左侧起向右叩,听到浊音改变即为左界,记录为第几肋间左乳线外或内几厘米;叩右界时先叩出肝浊音界,然后在其上一肋间自右向左叩,有浊音改变时即为右界,以右胸骨线(胸骨右缘)外几厘米记录。
3岁以上小儿或有心脏病患儿,心脏叩诊方法同成人。
各年龄小儿正常心界见表。
表各年龄小儿正常心界年龄左界右界<1岁左乳线外1-2cm 沿右胸骨旁线2~5岁左乳线外1cm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线之间5~12岁左乳线上或乳线内0.5-lcm 接近右胸骨线>12岁左乳线内0.5-lcm 右胸骨线(4)听诊: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小婴儿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响度几乎相等;随年龄的增长,心尖部第一心音较第二音响,而心底部第二音超过第一音。
小儿时期肺动脉瓣区第二音比主动脉瓣区第二音响(P2>A2)。
有时可出现吸气性第二心音分裂。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可于肺动脉瓣区或心尖部听到收缩期杂音或窦性心律不齐,属于生理现象。
血管:脉率、脉律、脉搏强弱、脉波(有无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等),有无血管杂音(静脉杂音、动脉杂音)以及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等。
(八)腹部1.望诊腹部外形(膨隆、凹陷)、呼吸运动(腹式呼吸运动是否存在、是否受限)、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以及其他(如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上腹部搏动)等。
在新生儿或消瘦小儿常可见到肠型或肠蠕动波。
2.触诊包括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腹腔脏器(肝、脾、胆囊、肾、膀胱、胰腺)、腹部肿块、液波震颤、振水音检查等。
检查者的手应温暖、动作要轻柔,如小儿哭闹不止,可利用其吸气时作快速扪诊。
检查腹部压痛时要观察小儿表情反应。
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右肋缘下扪及1—2cm,质软无压痛;6~7岁后右肋下不应触及。
小婴儿左肋下偶可触及脾脏边缘。
3.叩诊包括腹部叩诊音(鼓音、浊音、实音)、肝脏(上、下界及叩击痛)及胆囊(叩击痛)叩诊、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膀胱叩诊。
4.听诊包括肠鸣音(频率、音调)、血管杂音(部位、性质、强弱)、摩擦音、搔弹音。
(九)脊柱和四肢脊柱弯曲度(生理性弯曲、病理性变形)、脊柱活动度、脊柱压痛及叩痛;四肢比例、有无畸形(“O”型或“X”型腿、手镯、脚镯、杵状指、匙状指、多指(趾)畸形)、有无红肿压痛及活动受限等。
(十)肛门和外生殖器有无畸形(如先天性肛门闭锁、尿道下裂、两性畸形)、肛裂、肛漏;女孩有无阴道畸形、分泌物异常;男孩有无隐睾、包皮过长、包茎、鞘膜积液和腹股沟疝等。
(十一)神经系统1.生理反射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2.病理反射 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