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柑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柑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编辑/刘本福

172273877@q q.c o m

现代种养

柑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一、柑橘果园生草的概念及作用

柑橘果园生草是指在柑橘树行间或株间种植一定量的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牧草,或让其自然生草,并采取施肥、灌水等管理措施,等草长至30厘米时,分期刈割,然后晒至半干,再掩埋在树盘下。年年反复进行。

柑橘果园生草栽培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蓄肥、水能力,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改良果园生态环境,省工、省力,成本低。

二、柑橘果园生草的品种选择

柑橘果园生草,选择优良草种十分重要。草种要求:(1)草种应为多年生品种。(2)以浅根系草种为主。(3)植株低矮,覆盖效果好。(4)抗旱、抗寒性强,较耐阴,耐践踏,管理简单。(5)与果树无共同病害,不是果树害虫和病菌的寄生、宿生场所。(6)具有一定的产草量,最好兼具其他经济效益。

常见的柑橘果园生草品种有白三叶草、黑麦草、紫花首蓓、箭舌豌豆、百喜草、鼠茅草等。其中白三叶草为多年生豆科植物,固氮能力强,浅根系,耐践踏,耐荫蔽,肥效高,不与果树争肥,草层致密,观赏性强;鼠茅草适应性强,产草量适中,可抑制杂草生长,它自然萌发生长、自然枯萎死亡,不需人工刈割。这两种草是柑橘果园生草综合评价较高的草种。

三、柑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1.果园生草播种。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两种。春播可于3月下

DOI:10.19433/https://www.360docs.net/doc/6c4786785.html,ki.1006-9119.2019.02.011

37

柑橘完熟栽培技术简介

柑橘完熟栽培技术简介 陆利华 摘要近年来,浙江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种植柑橘的比较效益逐年降低,而消费者对柑橘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种植柑橘的经济效益,增加柑橘果实的糖度,就如何优化柑橘完熟栽培技术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柑橘;完熟栽培技术;果实品质 完熟栽培是指在栽培过程中使果实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充分成熟采摘,保持果品固有性状和风味的栽培技术。作为柑橘主产省,柑橘的完熟栽培技术在浙江省各地市多有应用。如浙江的著名商标“忘不了”“岩鱼头”“玉满园”牌宫川蜜橘的柑橘就是临海市采用柑橘完熟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成果,通过运用柑橘完熟栽培技术,使果实品质大幅度提高,显著提高柑橘园的经营效益。2006年底,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太平乡下岙、木后,仙渡乡梅田等村引进柑橘完熟栽培技术,果实品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经济效益比普通栽培提高高达200%。本文以浙江省的气候条件为例,对柑橘完熟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品种选择 温州蜜柑、芦柑、本地早、满头红、红玉柚及杂柑等柑橘品种均可实施完熟栽培。通过一段时间的栽培试行发现,早熟温州蜜柑收效最好[1]。因为早熟的柑橘熟得早,市场需求大,而晚熟品种则对栽培环境要求较高,冬季需要加温不适宜在冬季霜冻频率太高的地方栽培。 2 园地选择 果园想要高产,要求光照充足、生态环境好、土壤肥力好。因此一般选择冬季没有霜冻灾害、坡地坐北朝南的山坡、丘陵地果园作为完熟栽培根据地。要求土壤土层深厚(60 cm)、肥沃;土壤pH值在5.5~7.0;果园地势坡度低于25°。但是要注意的是,最不适合选择土质黏重的水稻田或者滩涂地作为完熟栽培的推广地,以免发生柑橘减产。园地规划时,应配套必要的道路、排灌、蓄水和附属建筑设施。尽可能做到集中成片,在交通、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建园。 3 植株选择 为了保证培育效果,一般要选择树势良好及结果量适中的柑橘树作为完熟栽培的施行植株,但是植株的长势也不能太过旺盛,树势以选择中庸或偏弱的成年树最好,选用植株长势太旺的树容易产生结果量少而果大皮粗,品质差而且容易浮皮,影响整体的柑橘产量,一般选择树龄10 a左右的健壮柑橘园,选择盛产期的适龄橘园,较为容易实现晚熟栽培,计划密植园可提早到6~7年生。 4 肥水管理 4.1 科学施肥 每年的2-3月,根据植株的生长势态来决定施肥,此时称为萌芽肥。需要注意的是,早熟及中熟的温州蜜橘主要施有机肥,一般少施或不施化肥,以免引起施肥过多而导致落花落果,影响最终的结果量。而芦柑、杂柑则可以结合有机肥和化肥一起施,以促进抽梢和坐果。此时施肥量为整个年度的30%~40%。 5月下旬-6月上旬,可开始对果树施行壮果肥[2]。这与之前一般是在7月才开始施肥有所不同。壮果肥是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加入磷、钾,以为果树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壮果肥的用量大约占整个年度的40%~50%。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氮肥的用量,以免推迟果实的成熟期,影响整体的收获量。(多施氮肥、猪牛栏粪不利于果实品质提高)实施完熟栽培,由于后期水、肥的控制,树体会表现出一定的脱水、脱肥现象,因而要

果园生草种植

果园生草种植 作者:徐章平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7期 徐章平 摘?要:果园生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转化营养,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保水保肥,防止水土流失;且能改善果园土壤环境,增加植被多样化,有利于果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增加土壤通气性,改善果园小气候,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本文从生草区别、草种选择、种植方法、生草管理等方面介绍果园生草种植技术。 关键词:生草;种植方法;生草管理;注意的问题 1 果园生草功能 1.1 转化营养,培肥地力 草类多数为浅根的喜氮植物,在果园中大多数吸取的是表层10 cm左右土壤中的氮素,通过刈割自然死亡后,草类转化为有机质。有人做过计算,大多数草类的养分回馈是索取的30~40倍,甚至更多。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利用土地休闲长草后翻耕来恢复地力,可见果园生草“利”是大于“弊”的。 1.2 增加土壤通气性 草类根系在土壤中争得了各自应有的空间,等它们死亡后,根系部位会成为上下通气的管道,改变了土壤的通气性。这在降雨多的年份尤为显著。 1.3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水土流失 长期以来,果园内化肥的大量连年使用,造成土壤板结、酸碱失衡、肥力下降。而紫花苜蓿、沙打旺等均是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其中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它们具有根系发达,主根粗长,入土深2~6 m,深者可达10 m以上,侧根发达,根上生大量根瘤。它们含有大量丰富的有机质,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据试验,覆盖层下5~ 10 cm土壤有机质比原来提高1%,表耕层提高3.5%。 1.4 改善果园土壤环境 土壤是果树的载体,土壤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果园生产的性质、植株寿命、果实产量和质量。果园生草栽培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渗水性和持水能力。活地被物残体、半腐解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有机质及有效态矿质元素,不断补充土壤营养,土壤有机质积累随之增加,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启动土壤微生物活动,使土壤N、P、K移动性增加,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团粒结构形成,有效孔隙和土壤容水能力提高。 1.5 改善果园小气候 果园生草后,导致土壤容积热容量增大,而在夜间长波辐射减少,生草区的夜间能量净支出小于清耕区,缩小果园土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夏季气温有利于果树根系生长发育及对水肥的吸收利用。果园空间相对湿度增大,空间水气压与果树叶片气孔水气压差值缩小,降低了果

果园生草覆草技术要点

果园生草覆草技术要点 果园生草、覆草或合理利用果园原有杂草,可以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保持水土、培肥地力、改善果树生态条件、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 果园生草对草的种类有一定要求,其主要标准是要求矮秆或匍匐生,适应性强,耐阴耐践踏,耗水量较少,与果树无共同的病虫害,能引诱天敌,生育期比较短。目前,草种以白三叶草、紫花苜蓿、田菁等豆科牧草为好,其中以白三叶草最优,为果园生草主导草种。白三叶草最佳播种时间为春、秋两季。春播可在4月初至5月中旬,秋播以8月中旬至9月中旬最为适宜。春播后,草坪可在7月份果园草荒发生前形成;秋播,可避开果园野生杂草影响,减少剔除杂草的繁重劳动。种植方式宜采取条播。试验示范表明,条播可适当覆草保湿,也可适当补墒,有利于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极易成坪。条播行距以15-25cm为宜。土质肥沃又有水浇条件时,行距可适当放宽;土壤瘠薄,行距要适当缩小。同时播种宜浅不宜深,以0.5-1.5cm为宜。建议白三叶草每666.7m2果园用种量为0.5-0.75kg。白三叶草属豆科植物,自身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尚未生成,需补充少量的氮肥,待成坪后只需补充磷、钾肥即可。白三叶草苗期生长缓慢,抗旱性差,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成坪后如遇干旱也需适当浇水。生草初期灌水后要及时松土,清除野生杂草,尤其是恶性杂草。果园生草,适时刈割,利于增加年内草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但生草最初几个月不要刈割,生草当年最多刈割1~2次。刈割要注意留茬高度,以利于再生,切勿齐地面平切,一般留茬5~10cm为宜,刈割下的草覆盖于树盘上。果园覆草四季均可进行,以春、夏季为好。旱薄地多在20cm土层温度达20℃时进行。密闭和不进行间作的果园宜全园覆草,幼龄果园宜覆盖树盘或行间。覆草厚度15~20cm。树盘覆草要覆盖到树冠外缘(根系分布的地方)。覆草种类:杂草、树叶、作物秸秆和碎柴草均可。春季覆干草,夏季压青草。局部覆草每666.7m2干草1000~1500kg,鲜草一般2000~3000kg;全园覆草分别为2000~2500kg和4000kg。覆草前要进行土壤深翻或深锄、浇水、株施氮肥0.2~0.5kg,以满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对氮的需要。在草被上零星点压些土,以防风刮和火灾。土层薄的果园可采用挖沟掩埋与盖草相结合的方法。长草要铡短,以便于覆盖和腐烂。覆盖园秋后要浅刨一遍。秋施基肥时,不要将覆草翻入地下。草要每年或隔年加盖。4~5年深翻1次,翻后再覆草。追肥时可扒开覆草,多点穴施,施后适量灌水。 合理利用果园杂草,也有人工生草的作用。任何杂草都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保持水土的功效,不要“见草就除,除草务净”。对果园内一些无大害的草,可以当作自然生草利用起来,对个别恶性草要彻底铲除或用除草剂灭除。国内不少生草果园,种了—两种草,但渐渐也长了别的草,一个果园有多种草,实际上变成了自然生草的果园,既有了草覆盖,又节省了灭除这些草的劳力、财力的投入,已经逐渐被果农接受。但须注意控制草的高度,不要让它们长高,以免影响树体生长发育。通常情况下,拉拉秧、小旋花、灰菜、茵陈蒿、猪毛菜、苋菜、马齿苋等杂草无害,可保留利用。

柑橘种植技术

桂林地区柑橘种植技术简介 桂林地区柑橘品种主要有金桔、砂糖橘、蜜桔及少量贡柑,以金桔种植为主。柑橘的整个种植期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5月初到11月底育果期、12月初到第二年4月底采摘期。两个大阶段按月划分,进行的种植技术不尽相同。下面我就以月为时间单位,对柑橘一年生长期的用药及技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2月中旬至3月上旬:每年的11月底到第二年的4月底,这个阶段对于金桔而言,是一个持续采摘期;而对于砂糖橘和蜜桔,贡柑而言,12月底之前采摘基本结束。因此,从二月中旬开始,对于大部分柑橘树,需要操作的主要是修建枝条和清园,此过程中可以穿插进行施肥。 1修剪枝条:对于高达密闭的柑橘树,需要剪去中心直立枝条、交叉枝条、存在病虫害的枝条,与此同时清除园内枯枝败叶,集中焚毁处理,减少越冬病虫害。 2春季清园:萌芽前可以用0.8%~1%的石硫合剂或者功夫类、阿维菌素类进行全面喷树冠,尽量做到足量全面,避免喷施过程中用药不均。 3施肥:此时间段内是否施肥要根据树势而定。若上年结果多,冬季施肥不足,或者土层偏浅,树势偏弱,此时应多施复合肥。若树势强则不用施或少施。 二3月中旬至4月上旬:此阶段随着天气的回暖,园内开始出现杂草,部分病虫害也开始发生。此阶段需要进行的主要有:园内除草、防治疮痂病、兼治红蜘蛛与花蕾蛆。 1园内除草:可以使用20%百草枯250g~300g/亩或者30%草甘膦800g/亩。 2防治疮痂病:疮痂病的爆发是一个随着年份不断积累的过程,若上年秋叶疮痂病发病率达5%以上的柑橘园,在春芽长到0.2~0.5cm的时候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甲托等防治。3兼治红蜘蛛及花蕾蛆:此时根据园内虫情程度决定是否用药。若每片树叶虫均数为3~4头时可用阿维菌素复配螺满脂或者乙满唑、57%炔螨特或者73%炔螨特、哒螨灵复配制剂等根据虫情防治;若上年花蕾蛆危害达6%以上的柑橘园,在花蕾露白时,可用功夫类,阿维菌素类进行防治。 三4月中旬至5月中旬:此阶段开始出现果实,因此以保果为主。此阶段需做控梢保果、营养保果、防治炭疽病、溃疡病以及兼治木虱、红蜘蛛、蚜虫。 1控梢保果:对于少花或者中花且长势旺的植株,抹去树冠外部和上部所有春梢,中下部需抹去1/3~2/3的春梢,抹梢时间最迟控制在开花前1~2天前完成。 2营养保果:根据树势情况选择保果剂喷施1~2次。 3病虫害防治:花期应严格控制高敏感性药剂。花谢2/3时可喷施苯醚甲环唑搭配甲托或者叶枯唑防治病害;可使用啶虫咪、吡虫啉防治蚜虫;可使用阿维菌素复配螺满脂或者乙满唑、57%炔螨特或者73%炔螨特、哒螨灵复配制剂等防治红蜘蛛,根据虫情建议使用中低端药剂以降低虫抗性。 四5月下旬至6月中旬:保果结束后,此阶段主要进行综合治理,需进行除去夏梢、园内除草、开沟排水、防治蚧虱类以及兼治疮痂病、黑星病、卷叶蛾等。 1除去夏梢:夏梢刚抽出后,基部应留1~2片叶摘心。 2柑橘除草:从6月上旬开始进行园内除草,可选用百草枯或者草甘膦进行全面防治一次。3开沟排水:此阶段由于雨水较多,因此地势低洼的柑橘园雨季前应疏通排水沟,从而利于雨水排出。 4防治病虫害:此阶段主要进行粉虱和介壳虫的防治。若5%以上叶片发现黑刺粉虱若虫,可使用功夫类,啶虫咪类或者吡虫啉类进行防治;若10%以上叶片或者幼果上发现黄圆蚧或者褐圆蚧若虫,可使用杀扑磷、毒死蜱等进行防治,同时建议搭配苯醚甲环唑等防治传播病害。此阶段可兼防红蜘蛛等其他病虫害。 五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此阶段主要进行壮果的相关操作,需进行修剪枝条、加施肥料、

苹果园生草覆盖制现状与发展趋势

查看方式:查看:[ 大字中字小字 ] [双击滚屏] 苹果园生草覆盖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果农之友》.-2007(9).-4-5 作者:李爱海等阅读次数: 458 20世纪50年代,欧洲、美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苏联等国家, 开始实行果园生草栽培。日本青森苹果试验场从1931年开始进行果园生草栽培试验, 并自1952年起在生产中推广。现在苹果园生草率接近100%;波兰果园几乎全部采用生草法, 有行间、全园两种;朝鲜也大力发展生草法; 美国果园普遍采用行间生草, 株间和树盘施用除草剂的管理办法。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开发成功的一项现代化、标准化的果园土壤管理技术, 它符合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要求。 我国果园长期以来,沿用清耕制,这种制度不利于果树的生长和果品的质量和产量。但我国多年来有间作果园绿肥的习惯,实际上也是生草制。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 全国果园绿肥播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1976年发展到1300万公顷。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随果树分户经营, 绿肥面积逐年锐减, 跌入低谷。其原因一是化肥便宜, 使用方便;二是只作压青、刈割、翻压,管理费事;三是当时果品好卖,不受质量影响;四是实行密植体制, 无种绿肥和生草空间。9年后,苹果出现过剩,生产进入提质增效阶段,逐渐开始恢复绿肥种植或生草栽培,并将刈割下的草作为树盘、行间的覆盖物。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进果园生草技术,在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推广应用。陕西省在渭北苹果基地建设中提倡果园生草, 经多年实践取得良好效果。1998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已将果园生草纳入绿色食品果业生产技术体系。21世纪初, 黄土高原果区将果园生草制列入专项研究,已取得多项成果,逐步推广到生产中去。 1 果园生草(绿肥)覆草的优点

果园生草栽培生理_生态效应研究进展_王齐瑞

第25卷 第4期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V o l.25 N o.4 2005年8月JOU RNAL O F CEN TRAL SOU TH FOR ESTR Y UN I V ER S IT Y A ug.2005 Ξ[文章编号]1000-2502(2005)04-0120-07 果园生草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王齐瑞1,2,谭晓风1 (1.中南林学院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2.河南省林科院,河南郑州450008) [摘 要]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重要模式,研究其系统内生理生态机制是完善这一模式的重要环节.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及公布的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生草栽培的果树生理效应、土壤效应、环境效应及生物效应. [关键词] 果园生草;生理效应;生态效应 [中图分类号] S66-33 [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Physiolog ica l and Ecolog ica l Effects of Fru its Pa sture-plan ti ng W AN G Q i2ru i1,2,TAN X iao2feng1 (1.T he Key L ab.of N on2wood Fo rest P roduct of Fo restry M inistry,CSFU,Changsha410004,H unan,Ch ina; 2.Fo restry Institute of H enan P rovince,Zhengzhou450008,H enan,Ch ina) Abstract:Pasture2p lanting is an i m po rtant model fo r fruits eco2culture,and the study of its system inside physi o logical and eco logical m echanis m is a key step to consumm ate th is model.T h is paper generalizes the dom estic and internati onal literature and p roducti on having been published and announced in recent years,and focuses on the physi o logical effect,so il effect,environm ent effect and creature effect of fruits pasture2p lanting. Key words:pasture2p lanting;physi o logical effect;eco logical effect 果园生草栽培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草本植物作为土壤覆盖的一种生态果园培育模式.1939年前乌克兰南部的一些果园就采用草被方式[1],二次大战后生草栽培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欧美及日本实施生草果园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55%~70%以上[2].实际上,种植和利用绿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经验之一,早在公元6世纪人们就认识到果园种植豆科作物有利[3],但果园广泛推广应用绿肥则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特别是70~80年代各地开展试验和示范推广[4].我国虽然于l998年将果园生草制列为生态果园建设推广项目,但清耕果园面积仍占果园总面积的90%以上,果园生草依然处于试验和小面积应用阶段[5]. 1 生草栽培果树生理效应 1.1 生草栽培对果树树势的影响 果园生草栽培可以显著削弱树势,这一效应已经被多次证实,在苹果、梨、桃、核桃上都表现明显[6~8].如Paris.P等人研究了紫花苜蓿对核桃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核桃和苜蓿对水分养分的竞争而使核桃直径生长、枝条长度都受到一定的影响[12].新定植的树尤其敏感,成年树也有反应[9].生草栽培尤其是全园生 Ξ[收稿日期]2005203225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华北石质山地植被恢复与高效复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 2004BA510B0404)”;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果草复合经营研究”. [作者简介]王齐瑞(1971-),男,河南虞城人,助研,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林研究.通讯作者:谭晓风(1956-),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育种与林业生物技术的研究。

柑橘种植技术

柑橘种植技术 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有135个国家在生产柑橘。柑橘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南方橘子北方枳”。由此可见,这柑橘可不是到处都能种的,我国的柑橘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全国生产柑橘的省份有19个,其中主产区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区。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种出好吃的柑橘,我们还得好好下翻工夫。只有深入的了解它们,掌握它们的生长习性,才能种出品质优良的橘子。像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地形等环境因素,都是制约柑橘生长的前提条件。 1.柑橘的生长习性及分布 1.1 土壤条件 柑橘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红黄土壤、沙滩和海涂地均可栽植,它们对土层深度的要求为中等,即1米左右,土壤酸碱度以pH值在5. 5-6.5之间为宜,要求土壤通气性良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 柑橘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0.9米的土层,绝大多数需氧的活动根系分布在表层30厘米的土层中。 1.2 气候条件 1.2.1 温度 您知道我们吃的橘子为什么会有酸有甜吗?这跟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柑橘是不耐寒的常绿果树,它们生长的最适宜气温在23℃-29℃

之间,当气温下降到12℃以下或超过40℃时,植株会停止生长。在一定的温度变化范围内,柑橘果实的含糖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递增,含酸量则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递增,不同柑橘品种的耐寒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家可以参照我们整理的对照图表: 柑橘类对年平均气温和冬季极端最低气温的要求 品种 年平均温 度 极端最低温 度 宽皮 橘 16℃以上-7℃ 蜜柑16℃以上-9℃ 甜橙18℃以上-5℃ 脐橙16℃以上-4℃ 碰柑17℃以上-3℃ 金橘12℃以上-10℃ 柚类16℃以上-5℃ 1.2.2 降雨量与空气湿度 有的橘子果皮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味甜;有的却果皮粗糙,汁少味劣,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跟空气的相对湿度有着很大的关联。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柑橘是常绿树,没有休眠期,它们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一般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相对空气湿度要达到75%左右,土壤的田间持水量要达到60-80%,过多的雨量或干旱都不利于柑橘的

柑橘栽培

柑橘栽培技术 柑橘(Citrus) 柑橘类果树是芸香科(Rutaceae)柑橘亚科(Auramtioideae)柑橘族(Citreae)柑橘亚族(Citrinae)植物的统称。其中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真正供果树栽培或砧木利用的有枳属(Poncirus)、金柑属(Fortunella)和柑橘属(Citrus)。柑橘类果树共同的特点是果实是由多心皮上位子房发育形成的多瓣肥大的肉质果,解剖结构上属于柑果(hesperidium)。 第一节概说 一、经济意义 1.鲜食色、香、味、美,营养丰富;种类繁多,周年供应;果皮强韧,耐贮耐运。 2.加工蜜饯罐头,果汁果珍,果酱果酒。 3.药用陈皮、橘络、枳实、橘红。 4.其它适应性广,分布面大;观赏绿化,四季长青;叶绿花香,橙红柚黄;花可窨(熏)茶,皮可提芳香油。 二、栽培历史与现状 1.历史栽培历史久远, 《禹贡》、《周礼》、《晏子春秋》、《屈原·橘颂》、《史记》及《橘录》等诸多古籍均有记载,栽培史当在4000年以上。近代曾经衰落,但最近20 年发展迅速,2005年产量达1600万吨以上,仅次于巴西、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柑橘业的发展(万吨) 年代产量年代产量 1937 12 1985 170 1949 10 1990 500 1952 22 1996 886 1958 33 1999 1078 1978 41 2001 963 2005 1602 2.现状 ?柑橘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果品产业。 ?世界柑橘业今天追求的已不再是产量,而是品质。 ?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加工业支撑。如发达的柑橘生产国加工业所占比例为巴西60% 、美国80% 。世界平均35% 。我国不足5% 。 我国果树生产概况 ?2000年1.34亿亩(占世界21.3%)2005年1.60亿亩(占世界20.6%) ?2000年6225.4万吨(占世界14.3%)2005年8705.6万吨(占世界17.1%) 我国主要果品——苹果 ?面积: 2000年3426万亩2005年3302万亩 (2005年占全国果品面积21%、占世界苹果面积42%) ?产量: 2000年2043万吨2005年2501万吨 (2005年占全国果品产量29%、占世界苹果产量39%) 我国主要果品——柑橘 ?面积: 2000年1908万亩2005年2571万亩 (2005年占全国果品面积16%、占世界柑橘面积23%) ?产量: 2000年878万吨(1999年1078万吨)2005年1602万吨

柑橘栽培管理之设施栽培技术

柑橘栽培管理之设施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大棚栽培温州蜜柑,按日本的标准:要求果型指数(横径/纵径)为1.3左右,果皮着色占70%~80%,可溶性固形物10%以上,风味好。 我国设施栽培可选用的早熟品系温州蜜柑品种,有宫川、兴津和松山等;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有宫本、桥本、山川、市文等。 二、覆膜加温时间 设施栽培温州蜜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早上市和提高果实品质。而提早上市的时间取决于加温的开始时间。盖膜、加温的时间越早,一般果实成熟的时间也越早。温州蜜柑大约11月份进入休眠阶段,如果不让它通过一段时间的低温休眠过程,它就会因休眠不足而出现萌芽、开花不及时或参差不齐。所以,设施栽培的温州蜜柑,在通过

一定时间的休眠阶段后,覆膜和加温的时间越早越好。加温时间的早晚不同,果实成熟的时间也不同:12月份开始加温的,果实于次年6月下旬成熟;1月份开始加温的,果实成熟期在高温季节的7~8月份,果实的着色和品质不理想;2月上旬开始加温的,果实成熟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实品质较好,又可节省燃料费用,因而经济效益较高;2月下旬以后开始加温的,果实于9月底成熟,与露地栽培的特早熟温州蜜柑成熟期相近,无多大经济价值。 三、管理技术 选择无风日子,用双层薄膜覆盖,并做好薄膜的灵活固定,以便今后开闭方便。加温开始时,要求温度环境变化小,昼夜温度每天略有上升。发梢前的温度,要求夜间为20℃,白天为25℃左右。此外,加温开始阶段充分灌水,可促进生长发育,发芽整齐,花质提高。 (一)开花前后的管理 开花前后的温度、光照和土壤管理,尤显重要。

1、气温管理从发芽到开花的时间长短,与温度高低和均衡相关。从发芽停止到现蕾开花,这段时间的昼夜温度一定要控制在17℃~25℃左右。此时,如果温度失控及水分不足,就会造成温州蜜柑生育期延长和花发育不全的现象,并且出现畸形果。 2、光照管理此时若光照不足,会影响温州蜜柑的发育。一般处理好设施周围的遮荫物,合理修剪棚内的树体,清除覆盖物上面的污染,确保自然光照透入即可。 3、土壤管理开花期的土壤管理,主要是地温、水分和肥料的管理。水分不足,会使花器官发育不良,还会降低地温,使树体吸收肥水受阻,导致异常花的发生。因此,要特别注意水分的管理。 (二)生理落果期的管理 花后1个月内的生理落果,与气温升高有关。当白天气温达到35℃

柑橘的栽培技术

柑橘的栽培技术 一、概述 柑橘起源于东南亚,有许多的种属,主要有橙子、葡萄柚、柠檬及可剥皮的种属。 大多数柑橘种属,其果实可生长至冬季,并有早熟和晚熟之分。在高水分胁迫引起强制性开花时,柠檬每年可结果两次。柑橘属长绿植物。除柠檬外,多数情况下,柑橘的枝条呈阶段性生长。在以色列,有3-4个生长期,其中最主要的生长期始于春季2月初,新枝条开始生长并开花,在夏季开花的枝条生长迅速。随着树龄的增加,枝条长势减弱,但可通过剪枝维持一定的长势。当柑橘生长在更寒冷地区时,花期会变短,这也可能是这些国家柑橘产量不高的原因。柑橘生长的主要区域位于南北纬40度之间,其叶片可生存1-2年。 柑橘根系的生长取决于高于13℃的温度和土壤水势。在冷冻或干旱季节,根系停止生长。根系停止繁殖生长并不意味着死亡,一旦温度升高、水分增加,根系将恢复生长。 柑橘果实的成熟取决于果实中总的可溶性物质与酸的比例,当这个比例达到6:1时即可用于商业市场。果皮颜色的变化取决于温度,温度下降会使金黄色加重。另外,果实成熟还与夏季的温度有关,当高温早来时,会提前成熟。 柑橘也可在热带地区生长,但仅生长在那些冬天湿冷夏季干热的地区,在亚热带柑橘不能在海拔750米以上地区生长。 1、柑橘所需的生态条件 ①土壤 柑橘在轻质土壤中生长良好,但如果采用了适宜的砧木并有良好的排水条件,柑橘也可在重壤土中生长。pH值超过8.0的土壤对柑橘生长不利。柑橘对土壤盐分和硼(即使是在深层土壤中)反应敏感,对板结的土壤也反应敏感。柑橘根系主要分布在0.90米土层,并依灌溉情况而异。绝大多数需氧的活动根系分布在表层30厘米的土层中。 ②水分 柑橘在干旱的月份需要灌溉,因此当冬季干旱、气温13℃以上时,必须灌溉。此外,脱水是危险的,它使果实水分流向叶片引起果实枯萎。在以色列,柑橘树平均灌溉达7个月,每天灌溉3.5mm,总灌溉量达700-800mm,在炎热地区灌溉量可达1100mm。过去灌溉主要采用沟灌或树冠上部喷灌的方式,但喷灌有盐渍化的风险,沟灌可引起土壤透气性下降。如今正倾向于使用滴灌和树冠下的微喷灌技术,呈带状灌溉,部分土表保持干燥。经多次试验获得柑橘的灌溉参数如下: 在干旱条件下柑橘的灌溉参数为:1-5月份0.7,6-9月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