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军政府
泰国竟让中国解释英拉为何访华 北京惊人回复

欢迎阅读
泰国竟让中国解释英拉为何访华北京惊人回复
关于他信英拉兄妹在中国游山玩水一事,让泰国现在的军政府总理巴育心情实在是不爽中,特别是泰国媒体铺天盖地报道他信英拉,完全掩盖了他去柬埔寨访问的风头。
受中国就说这点标签,他在他信英拉兄妹停留中国的时间来访,就足够让外界联想翩翩了。
当然,对于外界的普遍联想,巴育总理没有通过军政府发言人来否认,而是亲自站台否认,并声称国防部长巴逸赴北京的任务是“与中方磋商泰国大米橡胶的对华出口事宜”。
我们在此并不想去讨论“派遣国防部长(而不是商务部或者农合部)去商谈农产品出口”的做法有多么的怪异蹊跷,也不想深究一个恰好与他信有渊源的内阁大员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座城市是否“纯属巧合”。
巴逸回国后,中方媒体对他的这次访问都没怎么详细报道,更不用说报道中泰两国
原本巴育是深受泰国中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支持的,也支持他的政变,但这两个阶层对他的支持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全面废除英拉政府的杀富济贫的政策,让富者恒富。
问题是,巴育政变上台后,面临的就是红衫军即将发动的武装革命,加上南部的五个府(省),正在闹穆斯林武装独立运动。
要想很快稳定局势,就必须先暂时安抚好红衫军,那么尽管巴育非常不愿意,但也不得不:干掉了英拉,但暂时还得走英拉的路!。
泰国政治文化与政治教育

三、泰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历史沿革:
1.19世纪以前的宗教式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2.19-20世纪初期的东西合璧式阶段
* 19世纪初 * 19中-20世纪初 3.20世纪初期至今的现代式阶段
三、泰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泰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内容与特点:
1.教育目标: 公民品质:使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好成员;忠于以
二、泰国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
政党:多党制。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主要政党:亲爱泰党(前执政党)、泰 国党(执政党)、民主党(在野党)。
人民力量党(现执政党)最早成立于1998 年11月,2007年重组后依靠亲爱泰党的政治 遗产成为泰国第一大党。
一方面,政党政治发挥重要作用,现役和退役军 人都必须通过组织或加入政党才能合法的掌握政权。
Eg:【他信总理千金贝东丹去麦当劳打工】
三、泰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的德育内容:
1)遵守时间和履行义务;
2)宽大、慷慨;
3)正直、诚实;
4)努力;
5)勇敢;
6)懂得罪孽的可怕和羞耻; 7)节约;
8)交朋友; 11)运动精神
9)团结; 10)端庄、谦恭;
12)慈悲; 13)爱护公共利益;
14)祸因及回避。
8月12日:母亲节
12月5日:父亲节(国王生日)
一、泰国的基本介绍
(五)泰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1.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全国耕地面积2070万公顷(稻 米、玉米、木薯、橡胶、甘蔗、烟草、咖啡豆等)
2.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 3.是亚洲第三大海产国,为世界第一产虾大国; 4.制造业已经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且成为主要的出
目录
1.泰国的自然地理; 2.自然资源; * 3.居民与宗教; 4.主要节日; 5.泰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6.行政区划。
泰国的历史演变与政治制度

泰国的历史演变与政治制度泰国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国家,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历史上有着不同的王朝和政治制度,包括绝对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和军政府等。
本文将通过对泰国历史的概述和对其政治制度的分析,探究泰国政治发展的演变。
一、泰国历史概述泰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跨越了数千年的时间范围。
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泰国地区有许多文化和王国的出现。
公元13世纪至18世纪,泰国统治者将佛教推广至全国,并与邻近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
19世纪上半叶,泰国与欧洲国家接触,开始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占领下,成为其盟友。
此后泰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经济起伏,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二、泰国政治制度演变1. 绝对君主制自13世纪起,泰国开始出现君主制国家,最早的朝代是素可泰王国。
之后泰国地区出现了多个王朝,如大城王朝、呵叻王朝、苏闵王朝等。
直到1782年,卧佛寺庙的领袖拉玛一世在曼谷建立了第一任新国王,从而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绝对君主制国家之一的大城王朝。
绝对君主制的特点是君主拥有无限权力,对国家和人民的掌控度非常高。
通过其自身权力的绝对行使,诸如采纳平民提议等社会“干预”君主权力的制约是毫无可能的。
2. 立宪君主制1902年曼谷皇家法院成立,正式给泰国公民赋予了司法力量。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泰国政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32年泰国爆发政治事件,被称为“仲裁运动”,该运动的结果是立宪君主制的建立,国王过去被削弱了权力,并改为象征性地作为国家元首。
但实际上国王仍然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战争时期和政治动荡时期,泰国政府多次暂停宪法。
3. 军政府20世纪70年代中期,泰国的民主政治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为越南战争和内部的政治冲突,泰国的社会稳定性开始受到影响。
1976年,军队在曼谷发动了一场政变,并建立起军政府。
军政府在政治上发挥重要作用,并在1997年通过新宪法的修订,成为泰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授勋仪式

皇帝授勋仪式当地时间4日上午,泰国皇帝玛哈·哇集拉隆功抵达曼谷大皇宫,正式举行为期3天的授勋仪式。
现年66岁的哇集拉隆功在父亲蒲湄蓬离世后,于2016年10月登基,蒲湄蓬哀悼期结束后才举行授勋仪式。
泰国军政府已为5月4日至6日的授勋仪式拨出10亿泰铢。
军政府也敦促民众从4月到7月下旬穿戴黄色服饰,以表达对皇帝的支持。
这是泰皇帝室时隔69年,再一次举行新王授勋大典。
66岁的泰王哇集拉隆功在其父普密蓬2016年10月去世两个月后继位,由于全国服丧期长达一年,授勋仪式延后至今。
拉玛十世利用授勋前后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动作非常明显,一个就是用亲情获得王室其他成员的支持,在授勋仪式开始之前,拉玛十世与自己的姐姐和妹妹见面,并且与他们亲切拥抱,而他的王后素缇达更是带着拉玛十世的子女参拜了诗琳通公主等人,拉玛十世此举无疑是在给自己的妹妹诗琳通公主面子,两个人也在授勋仪式中亲切交流,显然拉玛十世已经获得了妹妹的鼎力支持,拉玛十世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获得军方的效忠,巴育和炳将军为拉玛十世奉献了圣水,而巴育也对拉玛十世表达了敬意,我们通过授勋仪式可以看到拉玛十世对军方的控制能力还是存在,而拉玛十世还通过这一次授勋仪式感受到了民众的热情,他利用自己的授勋仪式看到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据路透社,授勋仪式由一系列复杂、隆重的传统仪式组成,总计耗资1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11亿元),每项仪式都寓意着国泰民安、长治久安。
泰国皇帝授勋仪式对于泰国大部分民众来说是一生目睹一次的盛典,5月4日当天,曼谷温度高达33摄氏度,仍有大民众顶着烈日在大皇宫前的大屏幕上观看授勋仪式的直播。
政府预估仪式期间将会有近20万人涌入曼谷。
所有民众均身着黄色衣服。
在泰国,一周之中每一天都对应一种颜色,泰王玛哈·哇集拉隆功和其父亲都出生于周一,周一对应的颜色为黄色。
据CNN报道,授勋仪式首日,泰国皇帝身穿饰有金边的白色长袍,首先进行沐浴净身仪式。
泰国为何突然暂停购买中国潜艇

泰国为何突然暂停购买中国潜艇2015-07-16093A潜艇据环球网报道:据路透社15日报道,泰国国防部周三表示,暂停从中国购买潜艇。
这使得外界质疑泰国是否能够完成其购买中国潜艇的承诺。
泰国国防部长巴威·翁素万本月曾表示,泰国海军已经批准一项耗资360亿泰铢(约合10.6亿美元)的计划,从中国购买3艘潜艇。
巴威被外界认为是此项购买潜艇计划的坚定支持者。
报道称,巴威对媒体表示,采购案暂缓,泰国海军正在重新考虑潜艇的作用和成本。
“我们现在将等待,不会提交内阁批准。
目前,海军必须弄明白,这些潜艇是否值得购买,它们将会为泰国海军增加多少战力。
”泰国自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考虑购买潜艇,德国和韩国都被认为是潜在的供应者,尽管泰国从未与上述两国签署协议。
去年11月,泰国海军司令表示,他已经审阅了购买潜艇的计划。
有官员表示,泰国购买潜艇具有战略可行性,能够在南海发生领土争端之时,确保泰国湾的航行自由。
越南已经购买6艘俄罗斯“基洛”级潜艇。
新加坡拥有4艘二手潜艇,又从德国订购了2艘。
印度尼西亚则从韩国订购了3艘潜艇。
泰国海军司令盖颂·参素瓦尼7月2日向媒体透露,泰国海军决定了以约36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66亿元)从中国购买3艘潜艇的计划。
该计划如果获得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威同意,将提交临时内阁批准。
日本共同社7月3日称,泰军方决定采购中国装备的举动可能会遭到美国的反对。
泰国海军设置的委员会除了中国之外还对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瑞典的潜艇进行了比较研究。
因价格低于其他国家产品等因素,委员会以多数票决定购买中国制潜艇。
目前,泰国突然暂停购买中国潜艇,其中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但是,美国的施压,也许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
泰国军方自2014年接管政权以来,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不得不向中国、俄罗斯、东盟等寻求支持。
由于美国的施压激起了泰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与此同时,中国却加强与泰国的军事关系。
你所不了解的军事独裁

你所不了解的军事独裁军事独裁是一种由军队掌握大部分或全部政治权力的政府形式。
军事独裁可能由一名高级军官或一群这样的军官统治。
军事独裁政权因侵犯人权和剥夺政治和社会自由而臭名昭著。
军事独裁军事独裁是指军队掌握国家全部或大部分权力的独裁类型的政府。
军事独裁的统治者可能是一名高级军官或一群这样的军官,被称为军人集团。
大多数军事独裁政权是在一场政变中推翻了现有的文官政府后上台的。
历史上许多军事政权都以残酷镇压自由和迫害政治对手而闻名。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军事独裁统治的国家数量开始急剧下降。
虽然泰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活跃的军事独裁国家,但其他有军事统治历史的现代国家的著名例子包括:巴西、智利、阿根廷和希腊。
军事独裁的定义和特点在军事独裁政权中,军事领导人对人民和政府的职能行使实质性或完全的控制。
作为一种独裁形式的政府,军事独裁可能由一个权力无限的军事强人统治,也可能由一群高级军事官员统治——“军人集团”——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独裁者的权力。
例如,在19世纪,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后,努力进行重组,允许军事独裁者掌权。
这些自称有魅力的领导人,被称为“caudillo”,通常领导的是私人游击队,他们赢得了对前西班牙领土的控制,然后将目光投向脆弱的国家政府。
在大多数情况下,军事独裁是在前文职政府在政变中被推翻后上台的。
通常,军事独裁者会完全解散文官政府。
偶尔,文人政府结构的组成部分可能在政变后恢复,但由军方严格控制。
例如,在巴基斯坦,虽然一系列军事独裁者偶尔举行选举,但他们的选举远远达不到联合国对“自由和公平”的定义。
“投票的保密性经常受到损害,军事当局经常剥夺言论、结社、集会和行动自由的权利。
除了暂停或撤销宪法权利和自由外,军事独裁的一个几乎普遍的特点是实施戒严令或永久性的国家紧急状态,目的是分散人们对攻击的持续恐惧。
军事政权通常无视人权,为了压制政治反对派而走向极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军事独裁者经常为他们的统治辩护,认为这是一种保护人民不受“有害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的方式。
泰王储妃被贬为平民内幕

泰王储妃被贬为平民内幕作者:暂无来源:《海外星云》 2015年第2期梁东屏泰国王储妃蒙西拉米被贬为平民,她的亲人也因涉及贪腐等被捕;加上王储妃过去备受争议的性感录像片段在网上流传,这些不寻常举动的背后是否另有玄机?2014 年12 月12 日,泰国皇家宫务厅发出公告,泰国国王普密蓬御准王储哇吉拉隆功的王妃蒙西拉米放弃皇家头衔。
公告中是这样写的:“皇上御准宣布,王储妃蒙西拉米已经以书面文件告知她辞去皇家身份……皇上已经认知并且允准。
”今年已经87 岁的泰国国王2009 年就因健康欠佳,住进曼谷湄南河畔的诗里拉雅医院,前后已长达五年多,前不久还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
换句话说,泰国国王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哇吉拉隆功直至目前还是法定继承人,那么,蒙西拉米作为王储妃,就是当然的皇后。
在这种敏感的时刻,蒙西拉米遭贬,很难让人不怀疑其中有蹊跷。
已是第二次休妻蒙西拉米本人表现得颇为大度,宫务厅发出公告的第二天,泰国网络媒体ASTV就报道,蒙西拉米已经重新办理公民身份证手续,新的名字为“诗里拉辛·素娃迪一品夫人”,同时回到曼谷近郊的龙仔厝府过平民生活。
ASTV 也在报道中指出,哇吉拉隆功已与蒙西拉米正式离婚。
蒙西拉米于2001 年嫁给哇吉拉隆功,是他的第三任王储妃,两人育有一子。
这不是哇吉拉隆功第一次休妻。
他的上一任妻子尤瓦希达·波普拉瑟为他生了四个孩子,但在1977 年因“与宫廷侍卫通奸”遭黜,四名孩子也遭取消皇家头衔,放逐美国。
蒙西拉米此次遭罢黜,相当的戏剧化也很少见的公开化。
先是曾任中央调查厅厅长的蒙西拉米的舅舅因涉及贪腐、走私、开赌场遭到逮捕,继而蒙西拉米的四个兄弟及另两名亲戚也因类似罪名及冒犯王室罪遭拘。
哇吉拉隆功本人则要求政府取消蒙西拉米家人所享有的皇家赐名殊荣,揭开整个大清洗的序幕。
与王位继承有关表面上看起来,这是泰国扫荡贪腐的作为。
但这次偏偏挑在这个敏感时机下手,其实另有玄机,而且早有迹象。
权力格局、国王支持与泰国军人政权的韧性

Configuration of Power, Support from the King, and the Resilience of Military Regimes in Thailand
作者: 曹航[1];唐世平[1]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出版物刊名: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页码: 179-19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军人政权;政权韧性;军事寡头;文武多头;国王
摘要:学界对发展中国家政权韧性(持续时长和稳定性)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知识,但一直未重视军人政权差异化的韧性问题。
通过比较1947~1992年间泰国的5次军人政权,文章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军人政权在韧性上有着显著差异。
文章认为:只有建立在军事寡头之上且得到国王强
力支持的军人政权,才享有高度韧性(长期持续且有高稳定性);建立在军事寡头之上但缺乏国王强
力支持的军人政权,只具有中度韧性(长期持续但只有低稳定性);建立在文武多头之上的军人政权,
无论是否得到国王的强力支持,都难以长期执政,故只具有低度韧性。
文章有助于推动对军人政权进行专门、细致的后续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船员被杀案,再次将地位特殊的泰国军队势力推上风口浪尖。
泰国现代政治史是一部军人政变史。
自1932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开始,泰国一共发生了20次军事政变。
废除宪法、解散国会、实行军管,军方干政几乎演变为一种传统和习惯。
这个手握强权,缺乏制衡的利益集团,成了泰式民主难以触碰的伤疤。
泰国古称暹罗(1949年改名泰国),公元一世纪开始有王国出现。
却克里王朝(又称曼谷王朝)是从1782年起延续至今的泰国王室。
1925年11月,拉玛七世在兄长意外早逝后匆忙即位,不久便遇上世界经济危机。
年轻的国王为节省开支大幅度削减开支,辞退大量公务人员,并裁撤一大批陆军军官。
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1932年夏天的军事政变。
图为1926年11月26日,拉玛七世加冕仪式现场。
1932年6月24日凌晨,不满封建专制、接受西方新思想的民党(泰国第一个政党)举行政变,以披汶·颂堪上尉为首的陆军少壮派迅速占领要害部门,成立以批耶帕风中校为首的临时军政府,签署临时宪法,确认君主立宪制。
6·24政变开创了泰国军人干预政治的先例。
在镇压了保皇党势力数次反扑之后,1933年11月泰国首次举行全国大选,但议会民主仅仅经历了几个月便被军人专政所取代。
图为政变发动后,军方战车开进曼谷。
在批耶帕风的军人执政时期,披汶的地位迅速上升。
1938年11月大选后,掌握军事大权的披汶被推举为总理,在其组成的7届内阁中,平均每届都有51%的阁员是军人。
披汶公开宣称国家需要军人专政,泰国应该学习富于侵略性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以便同英法帝国主义对抗。
披汶还仿照纳粹和法西斯党章,提出了泰国版的“惟国主义信条”——热爱自己的祖国胜于自己的生命。
图为披汶·颂堪。
随着军人势力的崛起,国家预算中大幅增加军事开支。
1933-34财年,泰国的国防拨款是1500万铢,比上一财年多出350万铢。
1936-37 财年拨款增长到2200万铢,1937-38财年又增长到2600万铢,拨款主要用来向日本等国订购军舰和飞机。
除军事联系外,泰国同日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
1933年,泰国成为唯一在国联投票反对因炮制伪“满洲国”而谴责日本的国家。
图为泰国购置的日产2200吨级海岸防卫舰。
二战期间,披汶站到了轴心国一边,允许日本借道泰国在东南亚扩张,以换取日本对其“泛泰主义”(以侵吞邻国为目的)的支持。
内阁文官强烈反对这一举动,并组织了反日的“自由泰运动”,并于1944年成功迫使披汶辞职。
以宽·阿派旺为总理的“文治派”政府取代了披汶军政府。
自1932年以来,泰国首次出现了文人统治时期,泰国民主的政党政治开始了首次实践。
图为东条英机(中)接待来访的泰国国防大臣(左)。
1946年,泰王拉玛八世的神秘死亡成为了军人重新上台的契机。
此前,拉玛七世因对军政府的专制独裁极度失望而退位,将王位传给侄子阿南塔·玛希顿(即拉玛八世)。
1946年6月9日,年仅20岁的拉玛八世被发现在寝宫内头部中弹身亡,死因至今成谜。
军人势力借机向文人政府施压要求其负责,最终导致了时任总理比里的辞职。
1947年11月8日,披汶旧部再次发动政变,成功夺权。
图为16岁时的拉玛八世。
披汶的再度上台开创了军人执政的新时期,从1948年11月到1973年11月,军人政权整整持续了25年,期间偶尔有装潢门面的选举。
而政变后的三年里,军方内部的利益争斗引发多起试图推翻披汶政权的军事政变,但均未成功。
19 51年,由于披汶削减75%的海军军费,海军发动政变,一度将披汶劫持到军舰上,但最终在陆军和空军的猛攻下被镇压。
图为1951年7月,一辆陆军战车和参加对海军的战斗。
披汶执政时期,军队内部不断分化,出现了披汶——警察总监炮·是耶农——陆军司令沙立·他纳叻三足鼎立的局面。
1957年大选,披汶和炮被指舞弊,声望大大下降。
沙立同两人公开决裂,并于1957年9月17日发动政变推翻了披汶政权。
披汶和炮逃亡日本宣布重新选举,但新政府选出后局势依然动荡。
沙立在1958年10月20日再次发动政变正式担任总理,独揽军政大权。
图为1957年10月,夺权后的沙立·他纳叻接受采访。
沙立上台后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和政治集会,开始了一段比披汶更加独裁的军人统治时期。
1963年12月,沙立死在任上,其副手他侬接替了总理职务。
1971 年11月17日,他侬因为国会要求修改政府预算再次发动政变,并颁布临时宪法,重新任命立法会议员,其中三分之二是军人和警察,这一举动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政府示威。
图为1973年10月13日,25万人在曼谷举行示威,要求一部民主宪法,举行大选。
他侬联同其提拔的亲属亲信控制了军政大权,但其冷落国王,不重视宗教的“家族王朝”做派导致其声望降至冰点。
随着军政府拘捕越来越多的抗议者,示威活动愈演愈烈。
1973年10月14日,军队在暴力冲突中开枪打死了75人。
血案发生后,泰王普密蓬·阿杜德(拉玛九世)召见三人,要求他们离开泰国。
在包括陆军总司令等各方压力下,三人最终流亡海外。
图为1973年10月15日,一名军警阻挡示威学生靠近坦克。
他侬政权垮台至1976年10月是泰国历史上第二次短暂的文人统治时期,期间军队对政治的影响力降到最低点,军方成员在299名立法会议员中只占到59 名。
但是,3年的民主实验并不成功,由于罢工示威、暗杀和各大利益集团明争暗斗,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图为1975年9月20日,士兵拘捕举行抗议示威的学生。
1976年8月,臭名昭著的前军政府独裁者他侬以一介僧侣身份返回泰国,引发一系列大规模群众抗议。
10月6日,法政大学学生举行集会,抗议军人独裁,要求驱逐他侬。
此时,三军最高司令沙鄂·差罗如借机发动政变,中止宪法,再次推翻了当时的文人政权,并对学生实行残酷镇压,造成至少15人死亡。
图为1976年10月6日,法政大学门外,一名左翼分子拿着椅子砸向被吊在一个大树上,生死不明的学生。
此后,频繁的军事政变再次上演,15年间就发生了5次。
1985年9月9日,4年前发动政变未遂的少壮派领袖马侬从美国秘密潜返泰国,率领500多人和22辆坦克再次发动政变。
但由于兵力不足,仅仅10小时后就被镇压。
这也是至目前为止泰国最后一次未遂政变。
图为1985年9月9日,一名在政变现场采访的全美广播公司(NBC)的记者被马侬麾下士兵打死。
1988年7月24日的大选之后,得票最多的民主党领袖差猜·春哈旺出任总理。
他的政府是自1932年以来第3个文人政权,民间广泛寄希望其能结束泰国军事政变的历史。
然而和之前两个文人政权一样,仅仅两年半之后,差猜政府就被泰国第16次军事政变推翻,有军方背景的苏钦达成为总理。
1992年5月17日开始,泰国民众上街游行抗议军方统治,军方武力镇压导致大批学生死亡,史称黑色五月事件。
图为1992年5月26日,士兵向示威民众开枪。
流血事件发生后,泰国政局日趋紧张,暴力和骚乱不断蔓延到其他地区。
当军方再次打算武力镇压时,国家面临内战危机时,泰王普密蓬·阿杜德再次出面,召见苏钦达、退役少将查龙和请愿学生领袖入宫,在电视面前警告双方保持克制。
不久后,苏钦达便自动下台,避免再一次危机的发生。
图为1992年5 月2 6日,一名抗议者拿着遇难者的照片声讨军政府。
很多学者认为,黑色五月事件是导致泰国军方淡出泰国政治舞台之始。
1991之后的15年间,泰国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军方也将重点转移到打造国防装备上。
而由于上世纪90年代,泰国国内政局趋于平稳,经济蓬勃发展,也催生出了之后担任总理的首富他信。
1997年,泰国海军接收了由西班牙制造的“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
2006年9月19日深夜,军方发动政变。
泰国皇家军队在他信赴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之际发动军事政变。
泰国政变军方于9月19日晚通过当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宣布,以贪腐为名解散看守政府首相他信领导的内阁,由一个名为“泰国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的军事组织全权接管国家政权、临时组成政府及一切内部或外部事务。
图为2001年9月21日,政变期间,一名模特在士兵中间拍写真。
曾任陆军总司令,退役后任泰国枢密院大臣的素拉育·朱拉暖被任命为泰国临时政府首相。
凭借手中掌握的“硬实力”,泰国军方再次证明可以自由决定国内的政治走向,这次时隔15年的军事政变,针对前总理他信的军事政变就是最好的实例。
泰国自1980年来的民主进程一夕逆转。
图为朱拉暖内阁就职仪式现场。
泰国军方至今仍在国家生活中有重要影响,军队曾被多次作为维持秩序和压制骚乱的武器。
支持他信的“红衫军”力量于2010 年3月开始发起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占据商业区、电视台等要地,泰国警方根本无力制止。
最终,泰国军队出马强行清场,和“红衫军”发生冲突,并制造了导致至少85人死亡的流血事件。
图为2010年5月19日,泰国曼谷,军警的装甲车突入“红衫军”设置的路障强硬清场。
现任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1946年登基,1950年5月5日加冕,是目前全世界在任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
有分析称,在军方与泰国王室密切的关系背后,两者的合力事实上真正控制着国家的性质与走向,泰国政府也不得不随时听候他们的差遣,充其量只能算“第三等政治力量”,这与西方民主体制迥然不同。
近80年来,泰国发生了20次军事政变,5分之4的时间由军人执政。
军事政变——军事统治——颁布宪法——举行选举——议会运作——政治冲突——政治危机,再到军队干政。
军事政变已成为了泰国“恶性循环”政治的主要动力。
这支曾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先进力量,如今已背上了民主“绊脚石”的恶名,给泰国政治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泰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也是在1932年的一次政党政变中产生的,没想到刚踏上民主之路,当时的少壮派军人组成临时政府,就开了泰国军人干政的先河。
1958年,政变上台的沙立·他纳叻元帅抛出以泰国传统集权统治思想为核心的“泰式民主”建国理念,并通过1959年宪法第17条赋予了总理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开始实行军人统治。
1973年,青年学生们以上百个生命的代价,迫使沙立的继任者下台。
此后十多年间,军人与职业政客交替掌权,民主政治渐入人心。
1991年,军队发动了自1932年以来的第19次军事政变,试图扭转民主化潮流,但在强大的民意面前,军人势力隐退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