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生平事迹

合集下载

女性人物-三毛介绍

女性人物-三毛介绍

2017.11.11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被称为生命的坟墓。

走进撒哈拉沙漠,仿佛不是去另一个地方,而是去另一段时空,以泛黄的标签标注着方向。

四十年前,一位奇女子,走进这片风尘滚滚的撒哈拉,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

从此,整整一代人都对撒哈拉产生了一种如乡愁般莫名的思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三毛的世界三毛,台湾著名作家,英文名:ECHO,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

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群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

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在台北士林区荣民总医院病房卫生间里,三毛用丝袜上吊自杀身亡,终年48岁。

她生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广为流传,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三毛以其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颗读者的心。

三毛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写作只是我的生活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

”从题材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重大现实事件的反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狭小的世界;从篇幅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也没有能够震撼整整一个时代的长篇巨著。

三毛简介及生平事迹作文

三毛简介及生平事迹作文

三毛简介及生平事迹作文《认识三毛》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位很特别的作家,她叫三毛。

三毛可不是长着三根头发哦,她是一位非常有趣和勇敢的女士。

三毛出生在一个叫重庆的地方,后来跟着家人去了台湾。

她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法。

长大以后,三毛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旅行。

她走过沙漠,见过金字塔,还经历了很多好玩的事情。

她把自己的经历都写成了书,让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些有趣的冒险。

比如在沙漠里,她会和当地人一起生活,学会了很多沙漠里的生存技巧。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有机会,也可以读一读三毛的书,跟着她一起去冒险哦!《有趣的三毛》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叫三毛的阿姨,她的故事可有趣啦!三毛留着一头短发,笑起来特别亲切。

她很聪明,也很有勇气。

三毛特别喜欢到处去玩。

有一次,她去了撒哈拉沙漠。

那里可热啦,到处都是沙子。

但是三毛一点也不怕,她在那里住了下来,还交了很多当地的朋友。

她会给我们讲沙漠里的日落有多美,晚上的星星有多亮。

她还会告诉我们,在沙漠里怎么找水,怎么躲避风沙。

三毛还写了很多很多的书,书里都是她的经历和感受。

我们读她的书,就好像跟着她一起去了那些好玩的地方。

她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要开开心心地生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像三毛阿姨一样,勇敢地去探索世界吧!《了不起的三毛》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说一说三毛这位了不起的人。

三毛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她能写出特别好看的故事。

她的生活充满了冒险。

有一回,她去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的人都穿着很特别的衣服,说着不一样的话。

但是三毛一点都不害怕,她很快就和那里的人成为了朋友。

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写了下来,让我们也能知道那些遥远地方的事情。

三毛还很善良,她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就像一个温暖的太阳,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快乐。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三毛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善良又了不起的人!《三毛的世界》小朋友们,让我来给你们讲讲三毛。

三毛生平

三毛生平

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取名为陈懋平。

1946年,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4年,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学习。

1955年,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

后休学在家。

1956年,一度复学,後正式退学。

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腕自杀获救。

1962年,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初恋。

1967年,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

圣诞初结识荷西。

1968年,与荷西分别。

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年,返回台湾,任教于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年,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

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年,进入撒哈拉沙漠。

1974年,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1974年,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年,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

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

九月三十日,荷西在海底进行水下工程操作(荷西是水下工程师)时意外丧生。

回到台湾。

1980年,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年,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年,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

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年,赴美度假治病。

1985年,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年,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年,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年,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1990年,四月,三毛参加一个台湾的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

当到乌鲁木齐时,她离队找到王洛宾。

《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三毛流浪记故事简介

三毛流浪记故事简介

三毛流浪记故事简介三毛,一个名字,一个传奇。

她的一生就像一部流浪记,充满了坎坷和辉煌,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出生在上海。

她的父亲是中国著名的作家陈忠实,而母亲则是西班牙人。

从小,三毛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和才华。

她喜欢写作,喜欢旅行,喜欢探索世界的一切奇妙。

20世纪70年代,三毛远赴非洲,开始了她的流浪生涯。

她在撒哈拉沙漠度过了数年的时光,结识了许多当地的居民,体验了他们的生活,感受了他们的文化。

她在那里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这部作品让她一举成名,成为了中国文坛的一颗耀眼的星。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的成名之作,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瑰丽的笔触,讲述了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点滴。

她用文字描绘了那片土地的壮美和神秘,用心灵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引起了轰动,也在西班牙等国家广受好评,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还有许多其他作品,如《撒哈拉的故事续集》、《雨季不再来》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她的作品不仅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也获得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然而,三毛的一生并不仅仅是文学的辉煌。

她的婚姻生活曲折坎坷,先后经历了三段婚姻,每段婚姻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波折。

她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历过失业、疾病等困难,但她始终坚强乐观,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成为了一位不朽的文学巨匠。

三毛的一生就像一部流浪记,她在世界各地流浪,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灵历程,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她的作品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毛,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永恒的灵魂,她的流浪记将永远在人们心中继续。

三毛的个人简介基本内容

三毛的个人简介基本内容

三毛的个人简介基本内容三毛,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的个人是很有性格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三毛的个人简介,供大家参阅!三毛简介三毛(1943—1991),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人物经历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

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

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

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

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三毛的故事

三毛的故事

三毛的故事引言三毛(1942年9月26日-1967年6月29日),原名陈平,台湾新北市新店区人,是台湾作家三毛的笔名。

三毛以其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本文将介绍三毛的故事,包括她的成长经历、作品特点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成长经历三毛的成长经历是她写作的重要来源,她的童年并不顺利,经历了家庭不幸的变故。

她的母亲早逝,父亲再婚后,对她并不关心。

三毛在艰难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但她从小就展现出了坚韧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成长经历为她后来的作品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素材。

作品特点三毛的作品以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细腻动人的描写和独特的文风而著称。

她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贯穿于她的作品中。

她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小小的细节,将之转化为情感的抒发。

她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温暖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她的故事往往以一个简单的事件为背景,但却能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

三毛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也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对读者的影响三毛的作品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散发出一种温暖的力量,给予读者勇气和希望。

她的故事中常常有正能量的信息,勉励读者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的作品也唤起了读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许多读者通过阅读三毛的作品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结三毛是一位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和独特写作风格而著名的作家。

她的成长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素材,她的作品以温暖的情感和正能量影响了广大读者。

通过她的故事,读者能够对生活萌生热爱、勇敢面对困难,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毛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和感动着我们。

注:此文档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介绍三毛生平的PPT.ppt

介绍三毛生平的PPT.ppt

会生活。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电话 C.电报 B.汽车 D.火车 ( )
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
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 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 )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
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答案] C
[题组冲关] 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
A.公路运输
C.轮船运输
B.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 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 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 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A
[题组冲关] 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
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 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
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
Childhood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 )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 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 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 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 教导, 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 。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 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 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 画老师。

关于三毛的人物介绍

关于三毛的人物介绍

关于三毛的人物介绍“看着阳光,雨季将不再来。

”这句充满忧郁的名句出自于作家三毛的《雨季不再来》。

1943年三毛诞生在彼时的国民党陪都重庆,三毛从小就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阅读《红楼梦》,遍阅世界名著,这些在常人需要在成年后才能逐一完成的事情却是发生在三毛从童年到少女这个阶段。

作家三毛注定是个奇女子,初中阶段就读完了市面上所有的名著,但三毛的奇还不止于此,三毛在初二那年就开始休学在家,在家里度过的几年时光,是作家三毛成长和积淀的关键几年。

三毛不仅仅接受了来自父母在文学诗词、英文方面的悉心指导,而且热爱绘画的三毛还先后师从多位画界名家,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作家三毛的积淀在得到文化大学哲学系旁听生名额后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学习成绩优秀的三毛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并且初次尝到了被人欣赏的成就感,虽然稿费不多,但三毛从此开始在文坛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三毛终究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文化大学的三年经历之后三毛再次休学,开始一个人远赴西班牙求学和生活。

在国外的几年三毛更加潜心研究学问,而且开阔视野的异国风貌让三毛对人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在这期间,三毛曾得到一个小自己六岁的高中生的追求。

他就是荷西。

几年后,三毛与荷西走向婚姻,三毛也迎来了自己创作的全盛时期。

第一次接触《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三毛,这本书不但是三毛的真实经历,也是她在人生中最好的年华所经历的甜蜜与痛苦。

曾读过三毛写过的许多书,但是,让人最感动的,只有《梦里花落知多少》这部作品,这部作品记载着三毛的青春和遗憾。

她与荷西彼此相爱,却不能彼此相守,这样的经历任谁都会觉得可惜。

三毛喜爱旅行,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就能够体现出来,她要与她的荷西一同去撒哈拉沙漠,她想和她深爱的人一起去实现她的愿望。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了婚,正因为荷西和她在一起,才激发她的灵感写出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的书《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什么会在“梦里”呢?在三毛与荷西结婚六年后的一天,荷兰在潜水中,不辛身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毛生平事迹篇一:三毛的一生三毛的一生江源区育林学校袁世霞高二的时候,班级里掀起了“三毛热”,一时间,全班同学都成了三毛的粉丝,同学们关于三毛的任何只言片语都不肯放过,我也不例外。

一日好友拿给我一本发黄的小书,说:“这是我从舅舅那里淘来的,你一定喜欢”。

我接过书,并不见书名,于是将书立起来,瞧见书脊上歪歪扭扭的写着《三毛的一生》,心中顿生喜悦。

我连夜将书看完,仅那一夜,三毛于我不再遥远,我们之间也不再有时空的鸿沟,她是那么清晰清澈,也是那么友善,那么热烈,又那么孤寂,那么才华横溢,又那么自我封闭。

读罢《三毛的一生》,我便向往起那个身子高挑,穿着麻布裙,披着长发赤脚在撒哈拉沙漠行走的女人。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像三毛一样,拥有一个对我一往情深的男子,也多么希望有一天我能像她那样挣脱尘世的网,去遥远的地方流浪。

多年以后,我的关于三毛式的人生理想,渐渐搁浅。

直至去年,好友远嫁,临行前将她收藏已久的书籍委托我“保管”,在整理那些书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那本名为《三毛的一生》的小书。

时隔十年,当我再次看到那本陈旧的小书,依然有种亲切的感觉,当我再次品读三毛的一生时,我依然因这位至情至性的女子而动容。

合上书后,我又细细回味了一遍三毛的一生,总觉得心里沉甸甸的,我想三毛的一生之所以传奇,大概一部分源于她的作品,一部分源于她的爱情,还有一部分源于她的死。

三毛的原名叫陈懋平,后来由于觉得懋字太难写,便干脆不写了,于是将名字改为陈平,再后来她读了张乐平先生写的《三毛流浪记》,对主人公三毛很是喜爱,在写作时就索性用“三毛”二字做为自己的笔名。

三毛生于重庆,长于台湾。

年少时便博览群书,学习成绩颇为优异,但是到了初二的时候,数学成绩差强人意,经过用心琢磨之后,三毛终于找到了考高分的“诀窍”——攻克课后习题。

然而悲哀的是三毛的高分不但没有为三毛带来荣耀反而让三毛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场暴雨——受到了数学老师的质疑和羞辱。

从那以后她的自尊遭到了严重的伤害,于是三毛选择了休学。

休学期间她的心仍然难以释怀,她越来越不喜欢与外界接触,这场雨将少女时候的三毛囚禁在她的狭小世界里。

短短的几年她从一个爱说爱笑的少女一下子变得脆弱而偏执,叛逆而善感。

或许正是因为她的脆弱与偏执,三毛才能选择远嫁异国,才能用一生来流浪,才能用本真的文字书写她所遇见的生活。

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三毛的写作才华,她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的见闻以及她与荷西的琐碎生活。

是这本书开始了三毛的写作之路,也是这本书让我看见了沙漠里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制的小屋还有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还有她朴素的婚礼和热爱生活的心。

继《撒哈拉的故事》之后,三毛又写了一部名为《雨季不再来》的书,此书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记录了她在17岁到22岁之间的成长经历,主要描写了辍学与自闭的那段经历及游学西班牙等国的生活,可以说本书真实的再现了她在少女时代的心路历程。

正是那些年的“风雨”,将三毛磨练出一个独立而自信的知性女人。

三毛的文字,一直没有太多的雕琢,她始终用最本真的语言再现人物真实的性格和生活的原貌,尽管如此,读三毛的文字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其中流淌的柔情和不羁的心。

因此三毛的作品一经问世,便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这更催化了她的写作热情。

此后三毛相继出版了《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娃娃看天下》、《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滚滚红尘》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书籍。

我们对三毛的喜爱,半是缘于她的文字曾充实过我们年少的心,曾燃起过我们“橄榄枝”式的梦,半是由于她与荷西的爱情。

三毛这一生有过几场爱情,但唯有与荷西的爱是深入骨髓的。

荷西是西班牙人,三毛在马德里留学的时候认识了他,就是那段短短的求学经历,绑定了三毛与荷西的前世今生。

三毛与荷西是在一次圣诞聚会上认识的,荷西对于三毛的爱情是一见钟情式的,他在见了三毛第一眼的时候就爱上了三毛。

三毛对于眼前这个帅气而精致的男孩也甚是喜爱,甚至在闪念间曾想:“天下竟然有如此帅气的男孩?要是做他的妻,该是一种荣耀才对呢”。

然而那年荷西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他还有四年大学要念,还有两年兵役要服。

但是他没有畏怯岁月的考验,依然经常逃课在树下等候三毛。

一日他笃定的对三毛说:“你等我六年,六年后,我定要娶你”。

可惜那时,年长荷西几岁的三毛只把他当做一个孩子,何况三毛也在想:“六年啊,谁知道六年会发生什么呢?”。

为了让这个大男孩死心,三毛干脆狠了心说:“不要再来找我,我有男朋友的”。

那一刻荷西的心碎了,他的眼里含满泪水,但是依然微笑着喊着:“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这之后三毛就回国了,她不知道,那日有个西班牙男孩为她整整哭了一夜,也不知道那个大男孩差点为此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六年倏忽而逝,三毛在这六年里经历了浮世里太多的美丽与破碎,她几乎忘了匆匆那年里的西班牙大男孩,也几乎忘了大男孩告别时所说的:“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然而荷西没有忘,对他而言,六年的流逝,就如同将满的刑期,他的心终将获释,他终将见到他心爱的人儿。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也或许是荷西的精诚所至,六年后,三毛的情感受到重创,她决心重返西班牙,在那里她再次与荷西相遇并开始了让她回忆半生的婚姻生活。

在婚姻里,三毛是一个很好的妻,她烧得一手很好的中国菜,她时常和荷西一起用从台北带来的食物款待撒哈拉的朋友;她能与荷西同甘也能共苦,她能够靠“卖字”与荷西维持生计,他能因荷西的工作而四处迁徙;她能够在找不到荷西的时候,在大街小巷见人就问:“看到荷西没有”;她能将在集市上买的一对儿赤裸的泥娃娃,摆在卧室里,将其相向而放,却在他们之间有一点小小矛盾时将娃娃背对着,等到他们和好再将他们正过来。

在婚姻里,三毛是幸福的,有时候她一个温馨的大女人,有时候又是一个可人的小女孩。

只要有荷西在,她就是独一无二的三毛。

然而,正如三毛的幸福,开始时毫无预兆,结束时截然而止。

那个长满结实肌肉和一脸络腮胡子的男人,那个苦等她六年的男人,那个将她破碎的心粘合的天衣无缝的男人,那个在撒哈拉沙漠与她同甘共苦的男人,那个陪她浪迹天涯的男人,那个与她同床共枕了六年的男人,在一个(:三毛生平事迹)清晨毫无预兆的,永远的,消失在她的生命里。

荷西是死于潜水,三毛多年的担心终是成了诅咒。

当他看到荷西浮肿的尸体,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她心爱的人儿。

在为荷西守灵的日子里,三毛一直在心里怨着:“说好的一起死,为什么你不等我”。

面对荷西的死,三毛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最终在好友的苦苦相劝下,她才答应好友“不自杀”。

然而自此,那个曾经穿一身抹布裙,披一席黝黑长发,整日赤脚走在大街小巷呼唤自己丈夫的女人没了,那个喜欢收集各种小物件,喜欢写故事,喜欢流浪的三毛没了。

那个三毛已经随荷西去了。

因为没有荷西,就根本不会有三毛。

她的余生,究竟有多少思念,她的孤独究竟有多深?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她曾说过:“我时常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

在三毛的余生里,她死守着曾经的美丽与苍凉,直到有一天,在美国的一所医院里一条丝袜替她结束了这一世的悲苦。

然而,关于丝袜的秘密,到底是三毛“蓄谋已久”,还是另有其人,至今是个迷。

也因为此,三毛的一生更有了几分传奇。

然而,无论如何,三毛还是去了,她早早晚晚也会去的。

她这一去,便与荷西提早团圆了。

她再也不用在遥遥无期的长夜里凄凄的唱着:“记得当年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我们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篇二:三毛生平阅读提示:可能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有个叫三毛的作家,但没有人不知道有首歌叫《橄榄树》。

作词者即是三毛。

作家三毛1943年出生于重庆,其父陈嗣庆毕业于东吴大学,是名律师,三毛从小家境相对殷实。

童年在南京、上海度过。

不久举家定居台湾。

受辱导致性格孤僻:三毛六岁入小学读书。

12岁考入台北最好的女子高中——台北省立第一女子高中。

虽然成绩优秀,三毛的性格却很孤独,天生的孤独,内心孤独的人总是最怕被外界聚焦,尤其是自己的自尊心被羞辱的聚焦。

初中的三毛偏科,数学成绩最高才拿过50分。

为了提高数学成绩,三毛钻研考试技巧。

她发现每次考试题目都是来自课本的习题。

于是每次临考,三毛将课后的题目和答案熟记于心。

于是接连多次考试拿下满分。

分数突然地非正常地提高,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怀疑。

有一天,数学老师把三毛叫到办公室,现场拿出一张试卷让三毛在十分钟内做完。

很显然,三毛完成不了。

接下来,让三毛刻骨铭心的羞辱发生了。

多年后,三毛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况:“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着蘸着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划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

’在我的脸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注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

”画完后,老师让三毛转过身给同学看,引起一阵哄笑,此老师再命令三毛在教室外走廊走一圈。

走廊挤满了学生,12岁的三毛不敢违抗老师的命令,但12岁的三毛已经有了爱美之心,12岁性格孤僻的三毛自尊心受到了刻骨的羞辱。

受辱事件后,三毛开始逃学,几个月后,三毛休学,一休就是7年。

爱情让三毛一生漂泊:三毛一生中多次恋爱。

19岁入台北华冈文化大学选读生。

人生第一次恋情是跟文化大学戏剧系高三毛一届的梁光明,梁光明现在是台湾作家,笔名舒凡。

三毛和梁光明相恋三年。

梁光明毕业前三毛设想着跟梁光明结婚,而梁光明却想先立事业后结婚。

两人在婚姻问题上的纠葛让爱情变成累赘,三毛开始逼婚,梁光明如果不跟她现在结婚,她就马上去西班牙。

结果梁光明选择了不结婚。

大学未毕业的三毛痛苦地选择去西班牙。

到了西班牙,三毛进了马德里大学文哲学院。

恋上西班牙人荷西,当时荷西只18岁,而三毛已经24岁。

三毛在自己的作品中谈到了第一次见荷西的感觉:“我第一次看见他时,触电了一般,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如果有一天可以做为他的妻子,在虚荣心,也该是一种满足了。

”热恋过后,荷西向三毛求婚,他让三毛等他六年,四年大学和两年的兵役,六年后,荷西说他会娶三毛。

三毛觉得六年太漫长,到时自己是30岁的大龄女青年。

理智地选择了离开。

很快三毛跟好几个国家的留学生恋爱。

其中有家里开豪华餐厅的日本留学生。

再后来,三毛为了自己的德国籍男友离开西班牙去往德国柏林,进入歌德学院。

德国男友为了自己的外交官梦一心扑在学习上,每天超过16个小时在学习。

睡觉的时候也小声地用收音机播放学习材料。

他用自己的方式深爱着三毛。

生性浪漫的三毛忍受不了,最终选择离开,前往美国伊利诺斯大学。

伊利诺斯大学一位化学博士掳获了三毛的心,这位博士还是三毛堂哥的同学。

“每天中午休息时间,总是堂哥的好同学,准时送来一个纸口袋,里面放着一块丰富的三明治,一只白水煮蛋、一枚水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