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报告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欧美国家仍沿用1971年国际 肝炎 会议的诊断标准,日本 1981年第12次犬山会议亦制订类 似标准。 1993年Grady提出,黄 疸在出现肝性脑病0-7日为超急 性,8-28日为急性,29日-12 周为亚急性。并有的提出8-24 周内出现脑病者为后起病的肝衰 竭(Last of hepatic Failure, LOHF)。
重肝的治疗问题得到了国家 的重视,而曾被列为国家攻 关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摸索出一个综合治疗方法,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疗效 未突破尚须继续努力,进一 步提高存活率。
一.分型:重型肝炎又称暴 发型肝炎及肝衰竭。 1943 年发生流行,病死率为73% (94/178),死于10日内。 1944年Lucke首次提出致死 性流行性肝炎,2年后进一 步分为急性暴发性(指大块 肝坏死)和亚急性(亚大块 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肝组 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 陈旧的坏死区网状支架 塌陷, 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 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 管增生及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 景上,出现又有大块性(全小叶 性)或亚大块新鲜的 肝细胞坏死。
三、重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 炎的诊断和其他型病毒性肝炎 一样,亦应包括临床 诊断病原 诊断如有条件亦须做病理诊断, 目前仍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 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上 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2.不同型病毒引起者 可有不同特点
(1) HA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0岁 的A型肝炎易发生重肝。 (2) 自从献血员筛查后,乙肝及其引起重肝的 发病率,均有所减少,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HBV感染仍是重肝发生的重要病因,多由HBV 变 异株引起,如前C区G1896A变异或引起HbsAg阴性 的S区变异,在有的国家地区是发生重肝的重要 原因。慢乙肝重叠感染其他因子如HDV或HEV等, 亦易发生重肝。
乙肝

3.2慢性乙肝
•3.2.7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 断: •3.2.7.1 符合 3.2.1 和 3.2.3。 •3.2.7.2 符合 3.2.2 和 3.2.3。 •3.2.7.3 符合 3.2.2 和 3.2.4。 •3.2.8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 断: •3.2.8.1 同时符合 3.2.1、3.2.4 和 3.2.6。 •3.2.8.2 同时符合 3.2.1、3.2.5 和 3.2.6。 •3.2.8.3 同时符合 3.2.2、3.2.4 和 3.2.6。 •3.2.8.4 同时符合 3.2.2、3.2.5 和 3.2.6。
诊断正确率为19.41%,误报率62.02%,错报率18.46%。
结论
临床大夫和传染病管理人员不太熟悉乙肝诊断标准 和报告要求。 漏诊严格管理,而误诊未进行有效管理。
由于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对传染病漏报采用的严厉处 罚措施,如经济处罚等措施的实施,使的医疗机构一味 杜绝漏报的同时忽视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致使将许多 将实验检测结果中仅HBsAg阳性,甚至将仅肝功能异常或 未进行相关检测患者直接作为乙肝患者上报等现象的发 生,致使误报、错报率增高,造成实际发病率虚高的假 象。
我省近几年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GAVI项目及常规免疫80万名儿童接种乙肝疫苗。 肝炎防治基金会项目50万名小学生。 肝炎防治基金会3.6万名大学生。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15岁以下人群共26万。 共计:近160万名儿童免费接种了乙肝疫苗,在全国 率先完成了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对我省加 快预防控制乙肝高流行态势,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产生 了积极作用。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病 理及影像学结果等指标才能确诊为乙 肝病例。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告
丙肝分析报告

丙肝分析报告简介丙肝,也称作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炎。
丙肝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感染人数较多。
本文将对丙肝进行分析,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1. 病因丙肝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进行传播。
以下为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共用注射器进行注射药物 - 通过血液暴露事故,如医疗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 - 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 - 母婴传播,即孕妇感染后将病毒传给胎儿2. 症状丙肝的潜伏期较长,大约为2周至6个月不等。
一些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
以下是一些丙肝感染的常见症状: - 疲劳感和全身乏力 - 肝区不适和上腹痛 - 黄疸(黄疸是由于肝脏受损而导致的黄色病症) - 恶心和食欲减退- 皮肤和眼睛发黄 - 深色尿液和浅色粪便3. 诊断丙肝的确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丙肝诊断方法: - 抗体检测: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检测丙肝病毒的抗体,包括IgM和IgG抗体。
- 血液检测:检测病毒的核酸,确认病毒是否存在。
- 肝功能测试:检查肝脏的健康状况。
- 肝穿刺活检:抽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
4. 治疗丙肝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消除病毒,并减少肝脏损伤。
常用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
此外,支持性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节和避免酒精等。
5. 预防预防丙肝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
以下是一些预防丙肝的措施:- 使用安全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共用。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
- 定期进行丙肝疫苗接种。
- 注意安全性措施,减少工作或生活中发生血液暴露的风险。
结论丙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多样,症状也有所不同。
及早发现、确诊丙肝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
预防是避免丙肝感染的最佳措施,因此公众应加强对丙肝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同时积极参与病毒检测和疫苗接种。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等。
丙肝是一种潜伏期较长的疾病,患者可在长期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感染并携带病毒。
丙肝的确诊和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患者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下面将介绍关于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
一、丙肝的确诊1. 临床症状和体征丙肝患者在慢性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下降、肝区不适和黄疸等症状。
体检可发现肝大、肝明显压痛等体征。
2. 实验室检查(1)血清HCV抗体检测:通过血清HCV抗体检测可以初步筛查出患者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
(2)HCV-RNA检测:对血清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以确认病毒是否仍在体内活跃。
(3)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
(4)肝脏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检查,可辅助评估肝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状态。
3. 病史和暴露史的调查对疑似丙肝患者需进行详细的病史和暴露史调查,包括输血史、手术史、药物滥用史、性行为史以及与丙肝患者接触史等,以便确定感染的可能途径。
以上是丙肝确诊的相关标准,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史和暴露史的调查,可以比较全面地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
二、丙肝的报告1. 丙肝报告的对象在确定患者确诊为丙肝后,需要将相关信息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报告的对象一般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
2. 报告的内容(1)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诊断情况:患者的丙肝确诊情况,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史和暴露史等相关信息。
(3)传染病相关信息:患者的感染途径和暴露史等相关信息。
3. 报告的流程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将患者的丙肝确诊信息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及时的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乙肝体检报告怎么看

乙肝体检报告怎么看乙肝是一种病毒性肝炎,其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传播等方式传播。
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乙肝,许多人会定期进行乙肝体检。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读懂乙肝体检报告。
本文将会为您介绍乙肝体检报告的相关内容及其解读方法。
乙肝体检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如果该项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您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
如果结果为阴性,则说明您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也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
如果在之前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检测结果为阴性,可能是接种剂量不足或免疫应答不足所导致。
2.乙肝表面抗原(HBsAg):如果该项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您目前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如果该项检测结果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则可以被诊断为乙肝慢性感染。
如果该项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说明您没有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3.乙肝e抗体(Anti-HBe):如果该项检测结果为阳性,意味着您乙肝病毒感染的好转或治愈。
如果该项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说明您的乙肝感染已经进入慢性期或者您正在慢性感染期。
4.乙肝e抗原(HBeAg):如果该项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您正在活动性感染期。
如果该项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说明您正在慢性感染期或者乙肝已经治愈。
5.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如果该项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您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也可以是被乙肝病毒感染后,经过治愈后的抗体反应。
以上是通常出现在乙肝体检报告中的五个项目,如果您还不清楚怎样解读自己的乙肝体检报告,建议您咨询专业医师。
无论您的乙肝体检报告结果怎么样,都不要惊慌,及时就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有些慢性乙肝患者可合理治疗,减少乙肝对自己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
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讲述

3、报告管理要求
(一)流行病学史和既往病史
丙肝流行病学史较为复杂,多数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 没有进行详细询问,或者询问时病人不愿意、不能进行 确切回答。医务人员接诊中应仔细询问,特别是近六个 月的流行病学史和既往丙肝诊疗史。
(二)严格依据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的基本条件是有流行病学史,同时具备临床表 现或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
临床诊断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符合血清抗-HCV阳性和流行病学史。 符合血清抗-HCV阳性和临床表现。 符合血清抗-HCV阳性和肝功能异常。
确诊丙肝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 所有实验室检测遵照《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疫情报告及管理要求
1、报告原则及分类
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 实验室诊断病例。
没有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的诊断分型。 报告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 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丙肝,慢
性丙肝。
2、报告要求
丙肝属于法定乙类监测报告传染病。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都有责任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在 24小时内规范报告发现的丙肝病例。
在同一家医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诊且已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的病人, 由门诊医生或防保科大夫确认后,在门诊日志上注明 “复诊”后,不再重复报告。
医生诊疗和网络直报过程中发现病例曾被明确诊断报 告的丙肝病例,可不再进行报告,但需在门诊日志或 传染病登记薄中分别注明“复诊”、“具体诊断时间” 或“XX医院XXXX年X月X日已报告”。
1.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2.1 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 部疼痛或不适等。 1.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 肿大。 1.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验诊断报告模式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与乙肝相关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包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 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抗-HBc-IgM)。 每项应报告确切的阴性或阳性结果,使用定量方法进行检测的还应报告 具体的检测数值,以及参考范围。检测HBsAg定量的应报告滴度,检测 抗-HBc-IgM应报告阴阳性结果和(或)滴度。
(三) 检验诊断/结论
1. 急性乙肝: 指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肝组织发炎的病变。同时符合
以下诊断标准中的(1)和(3),或同时符合(2)和(3)可诊断为疑似急性乙肝。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需满足: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 (5),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一) 检验信息
2. 检测信息: (1)样本:编号、收样时间、检测时间和报告时间; (2)检测方法: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生化法
等; (3)检验者和审核者; (4)检测实验室名称、地址、电话等。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一、概述
准确了解体内HBV的复制水平、患者的免疫状态、肝脏损伤程度,对患 者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BV感染常见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 (非) 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和再活动期,不同时期血清HBV标志物和病毒复制水平有一定的 区别又有交叉,靠单一化验指标很难界定。
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要求

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要求★乙肝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WS 299-2008)》一、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
二、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三、诊断(一)急性乙肝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3 HBsAg 阳性。
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 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
5抗-HBc IgM 阳性1: 1000以上。
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7 恢复期血清HBsAg 阴性,抗HBs 阳性。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1和3。
♦同时符合2和3。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
(1、3、4或2、3、4)♦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
(1、3、5或2、3、5)♦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
(1、3、6或2、3、6)♦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
(1、3、7或2、3、7)(二)慢性乙肝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
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4、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1和3。
♦符合2和3。
♦符合2 和4 。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1、4 和6。
♦同时符合1、5 和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
慢性病毒性肝炎
定义:嗜肝病毒感染超过6个月而未能清 除病毒即为慢性感染 只有乙、丙型肝炎病毒存在慢性感染 流行病学资料:血液传播相关病史,乙 肝母婴传播、丙肝输血史。有些病人有 明确的慢性肝病史。
要注意病毒感染时间与首次发病时间的 确定
慢性HBV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
HBV携带者诊断
慢性HBV携带者: 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 HBeAg或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 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 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对血清HBV DNA阳性者,应 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 应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 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 测不到 (PCR法) 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 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 显示: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 ( HAI) <4或其他的 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
+
早期急性HCV感染、慢性HCV感染免疫
抑制状态或HCV RNA假阳性
-
-
非HCV感染
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根据血中胆红素正常与否分为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典型的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分三期:
黄疸前期
黄疸期 恢复期
各型肝炎潜伏期
甲型肝炎 平均 30日(15-45日)
乙型肝炎 平均 70日(30-180日)
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如浓茶,两周左右达 高峰 热退,自觉症状好转 部分病人伴有皮肤瘙痒、大便灰白 肝脾肿大
与其他黄疸鉴别
急性肝炎恢复期
黄疸渐消退 症状减轻、消失 肝脾回缩 肝功能恢复正常 总病程约2~4个月
部分患者病程较长,但在6月内恢复
甲、戊型急性肝炎预后
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HAV) RNA-V (HBV) DNA-V (HCV) RNA-V (HEV) RNA-V
人体感染HAV后会怎样?
产生两种抗体:抗-HAVIgM 抗-HAVIgG 抗-HAVIgM:出现早(发病1周)、消失快( 病后3-6个月)、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抗-HAVIgG:出现晚(发病2周出现,3-4周达 高峰)、消失慢(持续多年,甚至终生)、可 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E抗原阳性、HBV-DNA滴度高(高病毒载量),肝 功正常,无症状。
免疫清除期:治疗窗口
“E抗原阳性或阴性、HBV-DNA滴度低于耐受期, ALT异常,可有症状体征。
非活动性携带状态:
E抗原阴性、HBV-DNA阴性,ALT正常。
再活动:治疗窗口
E抗原阴性或阳性、HBV-DNA阳性,ALT异常,可 有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报告
二炮总医院消化科 李青山
病毒性肝炎的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坏死 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嗜肝病毒主要包括五种:甲、乙、丙、丁和戊型 肝炎病毒,根据病原不同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 、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其他非嗜肝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EB病毒、疱 疹病毒等)也可引起肝脏炎症,为继发性,不属 于肝炎病毒;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
急性病毒性肝炎概述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直接或间 接引起的急性肝脏病理损害 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伴 有黄疸,严重者出现各种合并症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等 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 病毒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原的诊断 主要病原是甲、乙、戊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血液传播相关病史、家族聚集母婴传播 症状体征:消化道不适症状、黄疸、肝掌、蜘蛛痣等,( 症状轻重差异较大) 实验诊断 生化学检查:肝功、蛋白电泳 HBV血清学检查:乙肝五项
HBV DNA载量、基因型和变异检查
影像学诊断:B超、CT 病理学诊断:肝穿病理—重要性
肝活检
抗病毒方案
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主要包括不洁饮食史(甲、 戊型肝炎)、与血液传播相关病史(乙、丙 暴露史)病程小于半年 询问传播途径—急乙肝性传播 有或无症状体征(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 、黄疸…)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 病毒相关指标(+)
急性肝炎病原学诊断
HBV-DNA
位于HBV核心部分
与HBeAg同时存在于血清中 是HBV复制的最可靠指标
乙肝两对半的四种排列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ti-HBs(-) 所谓大三阳,说明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ti-HBs(-) 所谓小三阳:①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小. ②HBV前C区变异,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 HBsAg(-)Anti-HBc(+)HBeAg(-)Anti- HBe(+)Anti-HBs(-) 含义:①既往感染 ②现症感染,正处于移行阶段,正在 清除病毒.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ti-HBs(+) 说明既往感染,现已恢复.
判断疗效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抗-
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
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
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1.4
≤21 >70
<1.4~>1.0
>21~<26 70~60
<1.0
≥26 <60~>40
CHE
>5400
5400~4500
≤4500
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 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 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A级。可有轻度乏力、 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 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及轻 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失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患者常发 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 发症。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g/L ,胆红素>35μmol/L,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 原活动度 (PTA) <60%。
急性乙型肝炎
定义
人体感染HBV后,HBV在6个月内能被机
体清除血液检测相关指标阴性的乙型肝炎
注意急性乙、丙型肝炎在临床相当少见,应与慢 性肝炎的临床首次发现或急性发作相鉴别,必要 时进行肝活检
急性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与时间关系图
早期:HBsAg(+)、HBeAg (+) 、HBVDNA (+) 、抗HBc-IgM(+)
HBV三大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 Anti-HBs HBcAg – Anti-HBc HBeAg – Anti-HBe
HBsAg – Anti-HBs
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往往同时伴有 HBV的存在; Anti-HBs:中和抗体,有保护作用;恢复期 开始出现,6-12月达高峰,约半数人在 HBsAg转阴后数月出现。 窗口期:HBsAg转阴,Anti-HBs尚未出现, 能查到抗HBc(或抗HBe)
乙肝五项常见组合
人体感染HCV后会产生?
HCV-RNA 出现早 现症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指标
需用PCR方法检测
Anti-HCV 8-12周后出现
既往感染
现症病人
联合血清抗HCV和HCV RNA水平诊断急性或 慢性HCV感染
抗-HCV + + HCV RNA + - 意义 结合临床情况考虑为急性或慢性HCV HCV痊愈或急性感染后RNA清除期
急性甲肝:抗-HAV IgM是急性甲肝的确诊 指标抗-HAV IgG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急性戊肝:抗-HEV IgM、IgG任一项阳性 都可以诊断急性戊肝 急性乙型肝炎 HBsAg和HBV DNA阳性, 抗-HBc IgM阳性 但抗HBc IgG阴性 急性丙型肝炎 HCV RNA阳性,抗-HCV阳 性或阴性;或抗-HCV由阴转阳
HBcAg
病毒复制的标记 存在于肝细胞核内.正 常情况下血清中无 游离的HBcAg. 临床不作为常规检查 项目.
Anti-HBc
在 HBsAg 出 现 后 3 - 5 周出现. IgM- 急 性 感 染 和 慢 性 肝炎急性发作. IgG-出现迟.可持续多 年.
HBeAg – Anti-HBe
HBeAg:一般仅见于HBsAg 阳性的血清,出现稍 晚于HBsAg,消失早,是HBV活动复制和有传染 性的标志,前C区基因突变可造成HBeAg不能 表达而致血清HBeAg阴性,与HBsAg、Anti-HBc 同时阳性俗称大三阳 HBeAb:在HBeAg阴转前后出现,此时期称为血 清转换期,预示病毒复制减弱或停止,非保护 性 抗 体 , 是 病 毒 感 染 过 的 标 志 , 与 HBsAg、 Anti-HBc同时阳性俗称小三阳
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可有乙肝家族史。 一般症状较急性肝炎轻,个别病 人症状较重。 一般无明显黄疸,重型者可有较 明显黄疸,体检可有慢肝体征 一般病毒变化不大,个别病人HBV DNA可有下降。 慢性乙肝改变,主要病变为汇管 区,表现为炎症坏死和纤维增生 。 符合抗病毒适应症者要积极抗病 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