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生态学读书笔记

生态学读书笔记

生态学读书笔记第一篇:生态学读书笔记《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第三篇格局》读书笔记在本书第三篇中,作者分两章分别讲述了时间动态和景观异质性与生态系统动态。

生态系统的波动包括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

在一年中所测得的生态系统过程很少能代表生态系统长期过程平均值。

许多生态系统过程,例如食植动物或病原体的爆发,对气候年际变化和生态系统内部动态的波动很敏感。

例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今年是碳源(碳源即是在碳循环中释放二氧化碳的库),下一年就可能变成了碳汇(即是在碳循环中吸收二氧化碳的库),也即是说同一生态系统今年是在释放二氧化碳,下一年就有可能变成吸收二氧化碳。

一个特定营养级的生产量能从受食物限制变为受捕食者限制,例如在一个单一的食物链中,兔捕食草,鹰捕食兔,对于兔而言,兔属于第二营养级,他的生产量会受草的多少限制也可能从受草限制变为受鹰的多少限制。

生态系统动态的一些年际变异反映了潜在的可预测过程,例如气候的周期变化。

气候和生态系统建模中出现的一项挑战是:充分的理解气候波动,以预测或解释他们对生态系统过程中年际变化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内部变化也在生态系统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年际波动。

对于长期变化来说,现在的生态系统过程同时取决于目前的环境和过去的事件。

遗留效应是以往事件的持续影响,他在广泛的事件尺度上影响着生态系统过程。

例如加州海岸的北美红杉个体能生存数千年,在新生代第三纪时,它们占据了北美西北大部分暖湿环境。

现在,它们的分布范围被限制在仅仅某些山谷地区,那里海岸的浓雾将夏天的干旱压力降至最低。

如果只考虑目前的环境就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一现象。

当前生态系统的过程也对最近发生的变化产生响应。

如近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大部分区域和北美东北部伐林造田,直至近期又恢复为森林。

同样,当前环境的遗留效应将对未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执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干扰是造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机能长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干扰即是指影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以及造成资源可利用性和物理环境变化的、时空上相对独立的事件。

基础生态学学习心得

基础生态学学习心得

基础生态学学习心得作为一门学科,生态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补充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环境的变化过程。

基础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自然界与人类的大门。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基础生态学的重要性。

一、基础生态学的概念和意义基础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物种、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因素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基础生态学是整个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它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的研究不仅可以用于增进我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也能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学习和掌握基础生态学知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基础生态学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生态学概论、物种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

1.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论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定义、历史、基本原理和研究对象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生态学概论可以让我们了解生态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知识。

2. 物种生态学物种生态学主要研究不同物种的特点、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物种生态学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的特点与生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3. 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主要研究相同区域中多种生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群落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了解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基础生态学各章小结

基础生态学各章小结

生态学各章小结0 绪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分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按生物组织划分,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是有机体(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态学是在很广泛的尺度上进行研究的。

现代生态学承认的尺度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1 第一章环境的概念是对应于特定主体而言因此不同学科对环境的范围有不同的理解。

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生物体周围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全部因素。

环境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影响了生物的生存与分布,小环境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活,更受生态学研究重视。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环境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因子作用于生物。

每种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性地对生物作用。

生态因子有主次之分,并非等价的,并有阶段性作用,有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环境生态因子影响了生物的发育、生长、繁殖和生存,生物的存在又改变了生态环境。

最小因子定律指出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的生态因子成为该生物生存的限制因子。

事实上,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生物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都成为限制因子。

当一种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密度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与分布。

生物的生态幅反映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通过生物驯化和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可调和扩大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提高适应能力。

2 第二章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表面,带来光和热,成为地球上的能量环境。

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同,地球轴心倾斜的位置、地面的海拔高度、朝向和坡度等不同,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时间、强度及光质呈昼夜节律及年周期性变化。

地表温度差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量和地球表面水陆分布,地形变化及海拔高度等也产生了影响,使各地的温度日节律及年周期性变化有所不同。

基础生态学读书笔记

基础生态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普通生态学之生物与环境》尚玉昌著翻开书的第一想法是:这本书对于生态学的定义会是什么呢?从Haeckel首次为生态学下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到1967年,Clarke 用图解说明了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生物环境我觉得这个图解对我们理解生态学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很形象,生态学不仅仅只是研究生物和环境,更强调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但是,本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都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环境,它不但受这个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这个环境。

所谓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而言的,它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中心体,就比如校园里樱花园里的一株樱花树,除了这株樱花树外,周围的一切都称为环境,有生物的,如其他樱花树等;也有非生物的,如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环境也有大小之分,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如周围二氧化碳浓度是最好的说明;而大环境则是指地区环境,而且对生物体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为生态因子,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可因其性质的不同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概括起来,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综合性:即每一个生态因子并不是独立地对某一生物起作用,而是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还有就是非等价性:即每一个生态银子的作用并不是等价的,它总有一个或两个起着主导作用;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也就是某一生态因子对某一生物的影响是不可以用其他生态因子来替代的,但是有些生态因子可以互补;限制性:根据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生态因子的作用强度也不一样。

基础生态学学习心得

基础生态学学习心得

基础生态学学习心得生态学学习体会生态学学习体会大一很快就要结束,而生态学这门课也要随之结束,我总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了。

回忆这学期的生态学,还是有很多感想的。

我感觉到我很幸运的选择了这门课,我记得我是在选课的最后几个小时选上的。

说实话,刚开始我对什么是生态学很不明白,主观的认为生态学就是关于自然环境、各种生物的学科,但事实上不是这样。

听了杜老师的讲解后才知道生态学很广泛。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学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

理论生态学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1.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2.按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3.按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等。

应用生态学可分为城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农业生态学、信息生态学等。

生态学还有四种原理,五种规律。

总之,生态学的门类很多,知识也很丰富,我想紧紧靠这学期的选修课是不可能全弄明白的,这需要我们有一种兴趣,自己能够在课外阅读有关生态学的书籍、新闻、报刊等。

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杜老师会让我们看一些有关本门课的视频,我感觉这种形式很不错,它使老师不用整节课一直讲,既可以让老师休息一会儿,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多好~在视频《绿色源头》中,我们多少可以了解到一些青海湖周围的一些生态状况。

当看到普氏原羚因为穿越铁丝网时被那些钢刺刮破肚子,肠子外露而死,尤其是那些照片时,我感到很震惊,很心痛。

那些铁丝网被我们认为是保护普氏原羚的,实则不是,它只是牧民为了保护自家的草场而建的。

就像吕植教授说的:“它的初衷并不是坏的,客观上确实给野生动物造成了伤害”。

而加悟还认为这种铁丝网“不仅是对普氏原羚伤害,对鸟类还有影响”,其他鸟类也经历过和普氏原羚差不多的遭遇。

人类在为了自己利益考虑时忽略了生态的保护,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大学生命科学基础生态学笔记

大学生命科学基础生态学笔记

基础生态学听课笔记(仁青)●绪论●生态学定义三强调●1.重点强调自然历史和适应性●强调动物的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的群落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生态学●基本原理●系统性原理●稳定性原理●多样性原理●耐受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滞后性原理●转换性原理●尺度原理●发展史●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发展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学派●北欧学派(注重群落分析)●法瑞学派(植物区系学派)●英美学派(动态学派)(植物群落的演替、创建顶级学说)●苏联学派(地植物学)(注重建群种、优势种,建立植被等级分类系统,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植被制图,以植物群落和植被为主)●●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形态、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分布、自然选择、●第一章●环境●特定生物体和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它们生存的各种因素总和●大环境●地区、地球和宇宙环境。

决定大的生物群落的类型。

●小环境●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和生存●生态因子●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及其他相关生物●生态因子的分类●生态因子的性质●综合性●非等价性(有主导因子)●时间限制性(主导因子会改变)●不可替代性●互补性●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合)●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长、发育、繁殖、分布、自然选择、行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营造或改变小环境●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适应●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最小因子●低于某种生物需要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或扩散的的因素,叫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定律: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在最大状态之上,生理现象又停止●耐受限度●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基础生态学实习心得

基础生态学实习心得

基础生态学实习心得
我在基础生态学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态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亲身体验了一些实际调查和研究的方法。

在这个实习中,我有机会深入地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物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参观了一个自然保护区,学习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调查工具和技术来评估物种多样性和数量。

我们收集了不同物种的标本,记录了它们的特征和栖息地。

通过这些实地观察和调查,我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学习了物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我们使用了一些实验方法来研究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例如,我们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了一些微生物,并观察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速度。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了解了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并且了解到环境因素对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影响。

在实习的最后几周,我们开展了一项小组研究项目,旨在调查一种特定的生态系统中某个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我们使用了一些调查方法,如线样方法和多样性指数计算,来评估该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

通过分析数据和基于我们的观察,我们得出了这个生态系统中该物种的分布和数量的一些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来保护和管理这个生态系统。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态学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个生态学调查项目。

我也提高了我的数据分析和科学写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实习让我更加热爱生态学,也激发了我继续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的愿望。

基础生态学各章小结

基础生态学各章小结

基础生态学各章小结
基础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生物群体如何适应和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生物群体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以下是基础生态学各章的小结:
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指的是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的分布、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2.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是同一种类个体的种群动态和种群特征。

种群生态学的重点包括种群的大小、密度和分布,以及种群的生长和竞争等因素对种群动态的影响。

3. 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关注的是物种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能量流动、营养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等。

5. 全球变化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是全球环境变化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些变化包括气候变化、陆地利用变化和生物入侵等。

研究全球变化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
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基础生态学的不同章节重点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普通生态学之生物与环境》尚玉昌著翻开书的第一想法是:这本书对于生态学的定义会是什么呢?从Haeckel首次为生态学下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到1967年,Clarke 用图解说明了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生物环境我觉得这个图解对我们理解生态学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很形象,生态学不仅仅只是研究生物和环境,更强调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但是,本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都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环境,它不但受这个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这个环境。

所谓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而言的,它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中心体,就比如校园里樱花园里的一株樱花树,除了这株樱花树外,周围的一切都称为环境,有生物的,如其他樱花树等;也有非生物的,如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环境也有大小之分,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如周围二氧化碳浓度是最好的说明;而大环境则是指地区环境,而且对生物体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为生态因子,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可因其性质的不同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概括起来,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综合性:即每一个生态因子并不是独立地对某一生物起作用,而是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还有就是非等价性:即每一个生态银子的作用并不是等价的,它总有一个或两个起着主导作用;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也就是某一生态因子对某一生物的影响是不可以用其他生态因子来替代的,但是有些生态因子可以互补;限制性:根据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生态因子的作用强度也不一样。

生物对生态因子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即在我们教材中提到的生态福,同一种生态因子对不同的生物,生态福不同,不同的生态因子对同一种生物的生态福也不一样,这也可以理解为是生态因子作用的非等价性特点。

当生物的生活条件不在某一生态因子范围内时,对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死亡;但是生态福又可以通过驯化而得到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这本书解释得比较多,驯化和休眠及昼夜节律和其他周期性的补偿变化。

生态福是影响了生物的分布,但是由于竞争和捕食的存在,生物并不是生活在它们最适生态因子的条件下,而是生存在竞争较小的地方;我的理解是某生物的最适生态因子条件下,另一种或其他几种生物在这里争夺营养物质、能量的能力比它强,或者对它的生存直接造成威胁,这样,在这里生存对它来说并不是件好事;而它在另一处生存,这边的生态因子对它来说并不是最适的,可它能够忍受,而其他的耐受力没有它强或者完全不能够忍受,在这里生存,大部分或所有的资源都供给它利用,它在这里生存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提到生态福,也应该涉及到限制因子,其实就是最小生态因子,也就是说某一生物生存的地方,限制它长得好、长得壮的生态因子并不是最多的那一个,反而是最少的那一个。

这是当然的了,例如,沙漠里生长的植物,它们最缺的是什么?是水,水就成了它们长好、长壮的阻碍;又例如沉水植物,它们最需要的是氧气,水对它们来说太多了,说到这里,我倒觉得限制因子不只是最小的那一个吧!我觉得应该还可以是最对的那一个,因为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有上限也有下限,少了对该生物的生长有限制作用,多了对该生物的生长同样也有限制作用,比如说重金属对某些植物来说,适量的时候会促进该植物的生长,可是多了就会抑制该植物的生长;生物的生态福有上限也有下限,我觉得在生态福两端的都可以说是该生物的限制性因子。

大自然中的生物真是太聪明了,它们也有灵性,它们懂得趋利避害,它们会择地而生,择时而出,让人觉得着实的可爱!限制因子并不会成为它们的致命因子,它们会见招支招,像我上面举的例子,对于沉水植物来说,氧气是其限制因子,那好,它不怕,因为它有一系列应招的办法,有的根从水里冒出来,不怕呼吸不到水面上的新鲜空气,有的维管束退化形成一系列的通气组织。

而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水限制我长壮,不怕,我把根生长得长一点,到深部去吸收更深层的水分,我同时又不让水分轻易的散失,多点防护措施:角质层加厚,形成孔下室,长出表皮毛等等一系列的保水机制。

不会跑也不会动的植物都能这样的聪明,更何况是活蹦乱跳的动物呢?它们通过它们的行为使它们的生态福大大的扩大了,本书在这里讲到了“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这是教材中没有单独提出来的。

这里讲到了有些生物借助于内稳态的机制对外界条件依赖性大大地降低,使其生态福大大地扩大,比如恒温动物,它们会依靠它们体内特殊的机制来调节它们的体温,所以一年四季它们的体温都保持相对的恒定,这样它们对温度这个生态因子的生态福就大大的扩大了,它们就用不着冬眠或夏眠了。

就算是非内稳态生物,它们也会通过它们的行为来调节它们的体温,以保证它们体内酶的活性而使细胞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两栖类最为多见,它们还有冬眠现象。

在这里,我觉得书中一句话说得很好: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事相互关联的,可以借助于驯化过程而加以调整,也可以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生改变,内稳态机制不能为生物提供一种发展广耐受性的方式。

作用于生物的生态因子有非生物的也有生物的,这本书将几个最直接的最有影响的生态因子单独成章来进行讲解,很是详细首先是生物与气候,自然环境中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就是气候,气候决定着生物能获得多少热量和多少水分,而且影响着植物所能捕获的太阳能的多少,从而直接控制着植物的分布和数量,这章有提到大气候和小气候,对于大气候,书中具体讲解了气温和气团的全球循环和洋流以及全球的降雨格局,这是我们教材没有提到的。

小气候是对生物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生活在大气候下的小气候中,小气候决定着生物实际的生存条件。

同样的小气候条件也可以在很小的规模上出现南北坡,如树木、建筑物的南北面。

在山谷中也有明显的小气候变化,这里昼夜温差较大,经常有霜,就是由于霜的存在常会使这里生长的植物与附近的山上的植物不一样。

生物与光,这在我们用的教材中式融入了能量与环境这一章的内容来讲的。

光是电磁波,这在我们高中物理中学过,其主要波长范围是150~400nm,其中人眼可见的波长为380~760nm之间,这我们也知道,可生物与光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光对生物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众所周知,植物的光和作用中光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充分利用光能,智慧的生物有的是法子,如一个森林中,植物利用分层以便充分地利用光能,高大的乔灌层利用它们浓密的枝叶尽可能地将光能捕获,而不小心“逃掉”的可利用的光,还有下层的灌草层如饥似渴地等待着呢!光还是影响动物行为的重要生态因子,有些动物由于它们不喜欢太多光照甚至是不喜欢光照,所以它们选择晚上出来活动,而有些动物则相反,它们喜光,所以它们选择白天活动,这就有了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

光使动植物有光周期现象,植物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开花、落叶和休眠以及动物的迁移、生殖、冬眠、筑巢和换毛换羽等。

但是光对生物的影响不仅是有利的,如太阳紫外光辐射对地球上的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幸好大部分被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所吸收。

但还是有少部分的紫外线辐射对植物产生影响,这种辐射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强,但是使我觉得惊叹的是,植物总是有办法使自己不受伤害,它们通过进化对紫外线辐射产生了一系列的防护适应,通过表皮细胞吸收掉辐射物质,使紫外线辐射不能进入叶内。

生物与温度,温度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的重要的生态因子,任何生物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的影响,高温、低温对生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伤害,且越极端这种伤害就会越大。

但是在一定范围内生物对极端温度还是有办法应对的,要是低温的话,植物会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以及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其冰点,以至于不易形成冰晶而对其产生致命的损伤。

高温的话,植物可以考旺盛的蒸腾作用使其周围的温度并不会太高,以及折叠叶片,减少对光的吸收;还有事叶片革质发亮以反射光等等。

生物与温度这一章还讲到了有效积温法则,它的主要概念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阶段发育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这有点类似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生物不仅需要适应一定的温度幅度,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温度量,使得极端温度成为限制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所以越往两极,生物种类越少。

生物与水,水是生命的摇篮,生命在海洋里诞生,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生存的又一重要的生态因子,可以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全球各个地方的降水量都不相同,甚至相差甚大,但不管是哪里,地球上每个地方都被不同的生物占领着,海洋、高山、平地、荒漠甚至是悬崖,在这些地方,它们有了一系列适应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结构。

例如干旱地区的植物,它们的根系发达,叶片角质层厚等等。

水中生活的动物它们有一系列调节渗透压的机制等。

生物与土壤,在我没有看这部分内容之前,我就想,土壤中影响生物的无非就是含水量、Ph值、矿质营养、以及土壤的透气程度和温度嘛!当我仔细翻看后,确实是这些因素,还有就是土壤质地和结构。

这本书将生物与营养物质列为单独的一章来讲,我觉得是多余的,因为生物与土壤这一章中已经涉及到营养物质了,再单独成章太罗嗦了。

气候、光、温度、水、土壤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的,非等价性的,也是不可替代和互补的,并存在一定的耐受范围,即生态福。

也正是这些生态因子周期性地相互作用于生物使生物有了固有的活动节律:昼夜节律与生物钟、临界日照长度与季节反应、潮汐等。

但是这些都只是非生物生态因子,还有生物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更为激烈。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要同其他生物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肉食动物要吃植食动物,植食动物要靠消费植物为生,而在营自由生活的动植物体内外还寄生着很多的寄生生物等等。

这本书第十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讲的是种间关系:共生、共栖、寄生、植食、捕食、竞争、抗生、互抗和中性等。

看着书中用语言描绘的各种例子,使你不觉看到各种各样大自然的画面:森林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危机四伏。

宽广草原上,一从长得浓郁的小草在早晨的阳光的照耀下,挺立在这片宽广的草原上得意洋洋地俯视着周围的矮得可怜的小草,似在做着胜利的手势,周围的露珠还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前方传来牧马人的赶马声,一群马儿边走边肯着地上葱郁的草,才不一会儿工夫,这边这从浓郁的小草已是面目全非,周围才冒出个头的小草很是得意的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