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的裂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十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阶段特征]本单元的断限是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4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胜利。
主要事件包括战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国际关系,2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二次大战的胜利。
一战后到三十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德、日两国法西斯上台并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断走向瓦解,法西斯侵略集团和美、英、法等民主制资本主义国家遏制法西斯侵略和扩张的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二次大战的胜利。
其间,世界历史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之间的矛盾。
[知识线索]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背景:a.处置战败国。
b.联合反苏。
c.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1.巴黎和会召开(1)时间:1919年初。
(2)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内容:“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
(4)中心议题:对德和约。
(5)各大国参加和会的目的操纵国:美、英、法、意、日;操纵者:“四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因为巴黎和会为满足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而回国)。
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为美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做准备。
②英国:要求削弱德国海军,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要求德支付战争赔款,为防止法国势力过大,又不主张过多的削弱德国。
③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除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外,要求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④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
一战后的体系

一战后的体系一战结束后,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已经瓦解,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开始呼之欲出。
这一时期被称为“一战后的体系”,它主要以巴黎和会为标志。
在这场会议中,大国代表讨论并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以结束一战以及重新划定欧洲国家的边界。
这一体系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一战后的体系确立了美国作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地位。
在一战中,美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经济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并且在战争结束后,美国不仅经济实力迅速增长,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并且通过《凡尔赛和约》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权威地位。
这使得美国成为了世界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并且明确了其对全球事务的影响力。
其次,一战后的体系标志着欧洲的霸权不再存在。
在一战期间,欧洲各大国相互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加剧,破坏了原本的秩序。
在巴黎和会上,旧的帝国体系被拆除,新的边界被划定,旧有的殖民地被重新分配。
这导致了欧洲各国的实力大幅衰退,欧洲不再是世界的核心地区。
相反,较为新兴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崛起,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此外,一战后的体系促进了民族自决运动的兴起。
巴黎和会上,民族自决原则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际准则。
这意味着各个民族有权选择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从而推动了一系列独立运动和国家的成立。
例如,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土耳其成为独立国家;奥匈帝国解体后,东欧一系列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等相继独立。
这些独立国家的形成对于重新塑造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一战后的体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凡尔赛和约》被认为对德国过于苛刻,使得德国在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上受到严重限制。
这对于德国政府和民众来说,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不平等感。
这种不满最终导致了德国在二战中寻求复仇和重新扩张的决心,从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在总结一战后的体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时,我们必须承认它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
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世界革命: 理论的与实践的
在以往关于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 讨论中, 有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对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演进的理论设定的观
俄 罗 斯 民 族 是 世 界 上 最 优 秀 的 民 族 之 一 。 图 为 十 月 革 命 的 故 乡 ——诚朴的
俄国百姓在他们最艰苦的 1995 年秩序井然地排队买面包。现在, 俄罗斯已走
史海钩沉
十月革命与 20 世纪①
——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 余伟民
内容摘要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对 20 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前 的世界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月革命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十月革命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 十月革命为 20 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理论设定的 “世界革命”与实际 发生的“世界革命”有不同的内涵, 对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解应当以客观历史进程为 根据。
早期世界体系的裂变开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 争 也 是 1917 年 俄 国 革 命 的直 接 动 因 。如 果 俄 国 革 命 结束 于沙皇制度崩溃的二月革命, 战败重建的俄国将由于专制 统治的覆灭和西方式民主制度的建立而更快地融入资本主 义世 界 体 系 , 并 继 续 其 1861 年 改革 后 逐 步 推 进 的 资 本 主 义现代化。如此则世界体系的变化将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 列强在“中心”位置上的权力重组, 反体系的革命力量将 难以在 20 世纪 初即 获 得 释 放 , 世 界 体 系 的裂 变 在 表 现 形 式上和时间进度上亦可能是另一种情景。十月革命的发生 改变了俄国社会的发展路径, 同时也改变了世界体系裂变 的向度和进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制度建 构上将自己与资本主义世界分离开来, 开创了“建设社会 主义国家 ”的 实 践 。尽 管 在 20 世 纪上 半 叶 社 会 主 义 实 践 还只是局限在一国范围内, 但其影响已经通过与各种反资
高中历史 一战后体系

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 一 战 结 束
其它和约
凡尔 赛体 系
国际联盟
四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华盛 顿体 系
调整了 亚太地 区的利 益
构 成 国 际 关 系 新 格 局
一战前的亚太地区局势:
英国的控制范围:
俄国的势力范围: 日本的势力范围: 美国的实力范围:
印度、中国的长江流域
中亚、中国的长城以北 台湾、朝鲜、南满等 菲律宾、关岛、夏威夷等
华盛顿会议及华盛顿体系
1922年华盛顿九国国际会议
2、《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节录)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成立了国际联盟,适应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侵犯其他国家权益,有强权政治色彩
缺乏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机制 无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排斥苏联
三、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 四个帝国崩溃, 一个帝国衰落, 一个国家崛起, 一个国家复国, 一个国家新生 多个新兴的民族国家诞生
英联邦主要成员国
世界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
3、《九国公约》
以尊重中国的独立主权为名,确保“门户开放”政策
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美国
《四国条约》——体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联合 对 抗美国的威胁;
《五国条约》——限制了日本海上势力,英国海上霸权丧 失,扩大了美国海上势力,是美外交上的又一次胜利。 《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美国追 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变为现实,为进一步扩张和争夺亚 太地区霸权提供条件。 中国收回了部分权利,但再次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缺陷: 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无法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将世界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主线,探讨战后世界的格局变化。
一、战争结束后的国际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旧有的国际关系秩序被完全颠覆,传统的帝国主义体系瓦解,新的国际关系秩序逐渐形成。
此次战争直接导致了多个国家的崩溃和领土重划,例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同时,美国的崛起也使得传统欧洲国家的地位受到挑战。
在战后的和平谈判中,由于战后的国际格局发生剧变,出现了带有更多多边主义色彩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的成立。
这一新的多边体系试图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和冲突,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战后的国际关系仍然受到强国之间的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新的国际秩序并未能完全达到设想中的理想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组织的影响力逐渐衰退,国家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势力重新抬头,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基础,但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经济力量和全球化的浪潮。
战争期间,各国为了满足军需需求,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战后,这些技术和经验的转化为民用,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
美国在战后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并逐渐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金融和贸易中心。
全球市场的开放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也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繁荣。
虽然战争破坏了一些地区的经济,但随着战后重建的进行,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并蓬勃发展。
此外,战后的世界还出现了新的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这些机构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并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
三、地缘政治和殖民体系战后的世界还见证了殖民主义体系的解体和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转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转变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经历了一场动荡而又毁灭性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同时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引发了欧洲的变革与转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转变。
一、政治层面的转变1. 帝国主义体系的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多个帝国主义实力国家如德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全部或部分土崩瓦解,导致了欧洲政治地图的巨大变动。
例如,奥匈帝国解体后,东欧各国相继独立建国,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
2. 国际秩序的重建战后,为了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国际社会迅速行动,建立了国际联盟等多个组织,试图通过多边协商和合作来维护和平。
然而,由于一战未能解决根本矛盾和问题,这些机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逐渐失去了效力。
二、经济层面的转变1. 资本主义经济的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的经济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战争期间,欧洲各国的工业生产几乎全部用于战争需求,民生需求被忽略,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
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面临着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经济恢复缓慢。
2.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演进战争后,欧洲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与调控,发展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以确保社会稳定。
同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欧洲国家加强了国际贸易合作,积极对外开放,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社会层面的转变1. 战争对社会结构的冲击战争期间,大量男性投入军队,导致工厂和企业缺乏劳动力,妇女和少数民族开始积极参与劳动市场,妇女解放运动和少数族裔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
2.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社会文化的格局和氛围。
战争的残酷和暴力使得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更加强烈,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思。
这种情绪在战后迅速扩散,反战主义思潮兴起,国际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增多。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转变。
政治上,帝国主义体系瓦解,国际秩序得到重建。
凡尔赛体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秩序

凡尔赛体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秩序【凡尔赛体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秩序】1919年,一场浩劫肆虐了整个世界,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就是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相反,它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重建战后秩序,各国于1919年在法国凡尔赛召开了一场重要的国际会议,不同国家的代表们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凡尔赛体系,它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的新秩序。
一、凡尔赛体系的目标与原则凡尔赛体系致力于通过各项政治、经济和军事协议,确保战后秩序的稳定和国际社会的和平。
它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解决领土问题:凡尔赛体系旨在通过重新划定领土边界,解决战后领土争端,确保各国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2. 国际安全与裁军:凡尔赛体系通过建立国际安全机构,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降低军备竞赛的风险,保证各国的安全。
3. 经济恢复与重建:凡尔赛体系倡导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旨在帮助战胜国恢复经济,促进全球的经济繁荣。
凡尔赛体系的原则主要包括国际合作、民族自决权、战胜国的惩罚和保持平衡等。
这些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代表团的利益和妥协。
然而,凡尔赛体系也有其不足之处,它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可能忽视了部分民族和地区的合法利益,从而埋下了后续冲突的种子。
二、凡尔赛体系的重要协议1. 《凡尔赛条约》:作为凡尔赛体系的核心,该条约主要由32个委员会签署。
它包括一系列关于领土划分、军备限制和德国赔款等方面的规定,德国作为战败国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赔偿。
2. 国际联盟宪章:凡尔赛体系中建立了国际联盟,它致力于促进国际安全与合作。
国际联盟宪章确立了成员国在防范战争和保护国际和平方面的责任,但由于一些主要国家的退群,最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3. 圣日耳曼条约:该条约针对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和土耳其问题,重新划定了中东地区的边界,并承认了兼顾各方利益的民族自决原则。
三、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评价凡尔赛体系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在和平初现的背后,各国内部却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混乱。
由于前期的战争造成了许多国家的经济破产和政治动荡,这导致了一系列的割据和军乱。
本文将以不同国家为例,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对各国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一、德国的割据和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并签署了凡尔赛条约,该条约使德国承担巨大的战争赔款和领土割让。
这导致了德国内部的动乱和社会不安。
1. 经济崩溃和赔款问题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给战胜国。
这使得德国的经济陷入了破产的边缘,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飙升。
这种经济崩溃进一步削弱了德国政府的稳定性,为未来的割据和军乱埋下了伏笔。
2. 军队割据和极端主义崛起在经济崩溃的背景下,德国军队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叛乱和割据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与极端主义团体有关,例如纳粹党。
纳粹党的崛起使得德国进一步陷入了政治混乱和军乱之中,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俄罗斯的割据和军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
然而,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陷入了内战和割据的局面。
1. 白军和红军的冲突在革命的混乱中,形成了两支势不两立的军队:白军和红军。
白军代表了反革命势力,试图恢复沙皇统治;红军则代表了布尔什维克政权。
这两支军队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俄罗斯内战的爆发,割据局面进一步加剧。
2. 割据地区的经济恶化和社会动荡内战期间,俄罗斯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恶化和社会动荡。
割据地区缺乏有效的中央政权管控,导致了物资匮乏和社会秩序的崩溃。
这种割据和军乱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给俄罗斯的国家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奥斯曼帝国后的割据和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并在其领土上形成了割据和军乱的局势。
1. 领土划分和国家解体根据战胜国的协议,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被划分为不同的势力范围。
这导致了原奥斯曼帝国领土上各种宗族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和割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A.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朝寿终正寝; B. 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下,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掌权。
十月革命 背景 1. “和平、面包和土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2.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推动
过程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工人武装 成功攻占冬宫; 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推翻临时 政府,全国政权归苏维埃;并通过《和平法令》 和《土地法令》,决定俄国立即退出战争,废除 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和生产工具 分给劳动者使用。
1901年读军校时 的凯末尔(前排左二)
一战时屡立战功,被人民誉为“伊斯坦布尔的 救星”、“海峡及首都保卫者”;
一战时战场 上的凯末尔
1919年7月开始领导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 1921年,打败希腊军队,光复被希腊军占领的领 土,大国民议会因此赠给他另一个名字——“加 斯”,意为“对敌作战有功者”; 1922年8月,光复所有被占领土;11月废除素丹 制,奥斯曼帝国终结; 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土 耳其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土耳其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影响 A. 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 新格局; B. 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一.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二.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严 重 的 民 族 危 机
凯末尔: 1881年出生于奥斯曼帝国萨隆尼加,原名“穆 斯塔法”,意为“当选”; 1899年,读军校时改名“穆斯塔法·凯末尔”;
2. 20世纪30年代初 “食盐进军”:为抵制英国的《食盐专营法》, 1930年3月21日甘地率众徒步前往丹迪海岸,抵达 后亲自动手煮盐,持续3周。 运动遭到殖民当局的镇压,5月4日,甘地被捕。 签订《德里协定》,殖民当局允许继续通过会谈 解决印度自治问题。
影响 A. 甘地的思想和民族独立的⺫标由此深入人心,成 为印度人民共同的呼声 B. 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改革过程中,国民议会赠给凯末尔一个姓——“阿塔 图尔克”,意为“国父”,自此,凯末尔的全名变成 “加斯·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凯末尔主义”六大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 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背景 1. 一战后英国被削弱 2. “民族自决”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3. 英国的倒行逆施 4. “阿姆利则惨案”
“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内容: 主张用不合作运动团结印度各民众,反对殖民 统治,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做出让步。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实践: 1. 20世纪20年代初 退回爵位封号、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 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商品泛滥; 拒绝纳税。 1921年,土布运动。 1922年2月,运动停止;3月,甘地被捕入狱,运动 遭到残酷镇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的裂变
——以俄国、土耳其和印度为例
1917年俄国革命 二月革命 背景 1. 20世纪俄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结构性矛盾不断 激化 2. 1905年革命 3. 第一个世界大战是加速器(俄国民众对“和平、 面包和土地”的共同需求)
过程 1917年2月,工人罢工。 3月8日(俄历2月23日),军队加入,宣布起义, 建立革命领导组织——工兵代表苏维埃。
总结 俄国: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 路,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 土耳其&印度:以民族独立为⺫标进行了斗争; 土耳其以武力手段赢得民族独立,印度以“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重创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速了 殖民体系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