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特征探析
史记中的妇女地位与女性形象

史记中的妇女地位与女性形象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主线,详尽记载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巨著。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深入研究史记中的妇女地位与女性形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性别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妇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地位。
首先,在史记中,妇女地位的变迁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
在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妇女的地位相对较低。
然而,史记中也有一些例外。
比如,在《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了汉武帝时期,皇后卫子夫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手腕,她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封建社会中一般妇女的地位,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其次,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现了妇女在古代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特点。
例如,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了孟子的母亲丧夫后坚持教育孩子的故事,展现了她的坚强和智慧。
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吕后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她不仅具备了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还在政治斗争中展现出强烈的野心和决断力。
另外,史记中也有一些记载了女性的社会参与和对传统文化的贡献。
例如,《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孔子的母亲单亲抚养孔子的故事,她的教育方式对孔子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史记·列女传》中,记载了许多女性的奋发图强、聪明才智和贡献,如西施、蔡文姬等,她们在政治、艺术、文化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史记中对妇女地位和女性形象的记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史记是一部由男性撰写的历史著作,因此对于妇女的记载往往带有男性观点和偏见。
其次,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主要集中在皇后、贵族女性和有特殊才能的女性身上,对于普通妇女的生活和地位了解相对较少。
此外,史记中对于妇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参与的记载也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性别观念有关。
综上所述,通过对史记中的妇女地位与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与角色,以及她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参与。
《史记》中平民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司马迁创作《史记》之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司马迁又尤其彰显人的历史主体性及其独特价值,司马迁对于“人”的独特认识不仅表现在他为刺客、游侠、医生、商人等小人物立传,还表现在他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之中。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中平民女性形象,把《史记》中平民女性形象按个人精神面貌分类为小市民妇媪、高义母、孝顺女三类,并一一进行了分析,司马迁笔下的女性不以柔弱、温婉取胜,而以坚强、睿智流芳,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以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史笔,真实记录了这些平民女性的生活。
关键词:史记平民女性人格《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文学史上,她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人物描写与刻画。
司马迁在写人时,又严格遵循着“实录”的原则。
他笔下的人物,既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又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读《史记》,我们看到的不是木乃伊,也不是寺院庙宇里的泥塑像,而是跃动在各自“历史舞台”上有血有肉、有灵有感的活生生的人。
且不论帝王将相、诸侯大臣,即或是其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也很出色。
女性,是人类永远不衰竭的话题。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历来处于从属的卑微地位。
从《诗经》中的“赫赫宗周,褒拟灭之”开始,女性大多被定位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和倾国倾城的祸水。
尤其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更是造就了不少关于女性的历史谎言。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女生的描写还是比较公正的。
不论是《殷本纪》中“洗澡时因吞吃燕子蛋而生契的简狄,还是《周本纪》中外出见巨人脚印因心爱踩之而生弃的姜原,虽然有些离奇,但那是本着”契“和”弃“都是奉天意而诞生的这个意图而引用《诗经》上的传说罢了;不论是《周本纪》中“奔密康公”的三个女子,还是《吴太伯世家》中为争抢采摘桑叶而使楚吴相互攻杀的少女们;不论是《秦本纪》中释放三囚的文赢,还是《外戚世家》中的后妃和妃殡们……总之,司马迁对她们的评价还是比较公平的。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引言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书籍中,《史记》被视为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
编纂者司马迁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严谨的史学方法,将中国历史分为了一百三十篇,记录了从黄帝到西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历史。
然而,《史记》中的主要角色几乎都是男性,女性形象往往只有若干次的提及。
本文将探讨《史记》中的女性形象,探索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观念古代中国社会深受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这种观念认为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而女性则应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观念从晚周时期开始逐渐形成,不仅在家庭关系中存在,也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
《史记》中的男尊女卑观念这种男尊女卑观念也在《史记》中得到体现。
许多文章中,女性被描绘成软弱、贤良和顺从的形象,而男性则被赞扬为英勇、智慧和有能力领导的形象。
这种偏见在《史记》中反映出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史记》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贤妻良母的形象在《史记》中,女性形象主要被描述为贤妻良母。
例如,司马迁在记载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时,虽然虞姬被描绘成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女人,但她最终还是屈从于爱情,选择了自杀。
这种描写强调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即她们的命运和幸福完全取决于男性。
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然而,《史记》中也存在一些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
例如,文姜和吕不韦是两个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女性角色。
她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机智,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争取了利益。
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的一面,但她们的形象仍然是少数。
女性形象缺失的可能原因男性史学家和史书编写者的视角《史记》的编写者是司马迁,一个男性史学家。
从他的角度来看,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主要是男性。
因此,女性在《史记》中的形象往往被忽略或较少被提及。
同时,古代中国的编写史书的传统是由男性主导的,这也导致了女性形象的缺失。
社会地位的限制古代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的社会角色主要是贤妻良母。
试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一、本文概述《史记》,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不仅以其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深刻的历史见解著称,更因其对女性形象的生动描绘而独具魅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史记》中女性形象的特点、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详细解读《史记》中的女性人物,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以及她们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将分析《史记》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和文学价值,揭示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也能更深入地认识到《史记》这部伟大著作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二、《史记》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描述同样丰富多彩,深入剖析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史记》中塑造了一系列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她们以高尚的品德、智慧和无私的奉献,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楷模。
如《项羽本纪》中的虞姬,她以忠诚和智慧辅助项羽,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谋士;又如《孔子世家》中的南子,她以其高尚的品德和睿智的见解,为孔子的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史记》中,也有许多英勇善战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战场上展现出与男性同样甚至更为出色的战斗能力。
如《淮阴侯列传》中的吕后,她以果断和勇敢的军事决策,为汉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又如《田单列传》中的田单之母,她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带领家族抵御外敌,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史记》中还塑造了一些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多舛,遭遇种种不幸,但却以坚韧和勇敢面对困境,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敬意。
如《孝武本纪》中的钩弋夫人,她因政治斗争而被迫自尽,留下了悲惨的结局;又如《刺客列传》中的豫让之妻,她在丈夫离世后独自承担家庭重担,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在《史记》中,也有一些被描绘为妖艳惑众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因美貌而引发纷争,或因权谋而扰乱朝纲。
《史记》中平民女性形象分析

《史记》中平民女性形象分析《史记》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其中描写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从中可窥见古代社会的风俗和文化。
本文将分析《史记》中平民女性的形象。
一、平民女性的地位与角色在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观念十分强烈,女性地位较低,尤其是平民女性。
平民女性的主要角色是家庭生产和生活的负责人。
在《史记》中,平民女性的形象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的描写。
二、女性的家庭角色一般来说,《史记》中的女性形象都与家庭生活紧密相关,如《史记·卷十九·田敬仲完世》中描写的田氏母女。
田敬仲之女田舒受到嫡母对其的不公对待,被赶出家门,后来投奔外家得以继续读书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
然而,她的母亲却因为她的闯荡而遭受了不幸,最终自杀身亡。
这一故事表明了平民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脆弱地位,受到男性和差劣妇女的侵犯时无法自保,甚至会对家人造成负面影响。
三、女性的社会地位《史记》中还有一些平民女性的形象,表明了她们在社会领域中的才干和才华,如《史记·卷252~279》中的《列女传》中就有多位女性成为了学者、政治家和军事家。
其中,卫国夫人、孟母等女性的故事被后来的作家多次改编,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
这些平民女性的形象展现了传统父权社会中,女性也能够拥有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权利。
四、女性的形象描写在描写平民女性形象时,作者往往会强调她们的美貌和身体魅力。
例如,在《史记·卷七·秦始皇本纪》中,提到了秦始皇的妃子胡人女,她“肤若凝脂,眉目如画”,为王宫中的美女之一。
而在《史记·卷74·孟子荀卿列传》中,也提到了孟子的妻子离娄,她十分美丽,而且还有着非常大胆的人格和思想,活得十分鲜活。
这些描写虽然有一定的妆点色彩,但也成为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反抗压迫、争得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史记》中平民女性形象的描写十分丰富,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角色、才华和美貌。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解析《史记》是中国少数传世的史学著作,也是具有传统家风和传统历史观念的典籍之一。
作为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史记》所记述的是大量有关古代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的内容,其中包括叙述传统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地位。
本文以《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家庭、仪式等角度,对古代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地位进行深入研究和解析,力图从历史角度出发,更深刻地理解并批判性思考古代女性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首先,《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
在古代,妇女的地位无疑低于男性,从封建社会开始,妇女便被视为家庭的“实际拥有权”,被期待成为一个贞洁、懂家务和可靠的妻子和母亲。
而《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也体现了这一点,如《贞观开元年间》中的成吉思汗与李元吉的妻子马袁氏,她在家中负责管家的事情,虽然勇敢可喜,但无法脱离贤德夫人的角色定位。
除此之外,《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也体现了古代女性的文化视野。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女性的心智有了发展,变得更有自立能力,如嫁给陆续仗着的小公主蔡侍御,尽管她拥有智慧和勤勉,但仍受到家庭礼仪和家庭规矩的约束。
此外,《史记》中的女性形象还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宗教和仪式方面的地位。
在古代,女性被期望参与宗教活动,参加祭礼,台阶和战斗。
《史记》中便有大量关于女性参与仪式活动的内容,如《陈涉世家》中的丝带,描述了一位聪明勤勉的女士参加礼祭,给左慈大一个礼物,成就了一个重大的仪式。
此外,《史记》中还有大量关于贤德夫人受尊敬的内容,说明了古代女性在宗教、仪式和战争方面也有所作为。
最后,《史记》中的女性形象还可以反映出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古代家庭男性主导,妇女有被动的角色定位,从婚姻的概念中也可以看出,妇女有被动的角色定位,即女性有责任遵守丈夫的家庭规矩,保护家庭次序不受破坏,并听从丈夫命令。
而《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也彰显了这一点,例如《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妻子陈王氏,她一直被项羽的言行控制,没有自主的空间,无法改变被动的角色定位。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与家族观念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与家族观念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它由司马迁撰写,记录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与家族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史记的分析,我发现其中的女性形象和家族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首先,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
在史记中,女性形象不仅有各个时代的女性统治者,如商朝的妇好、周朝的西施等,还有一些具有特殊才能和智慧的女性,如春申君的母亲、魏文侯的母亲等。
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史记中也有一些普通女性的形象,如史记中记载的女性的婚姻、家庭生活等,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
其次,史记中的家族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史记中的家族观念主要体现在对家族的重视和传承上。
古代中国社会非常重视家族的延续和家族的荣誉。
在史记中,家族的血脉传承、家族的荣耀和家族的传统等都得到了重要的强调。
同时,史记中也记录了一些家族的兴衰和家族的变迁,反映了家族观念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然而,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和家族观念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偏见。
首先,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是一些特殊的女性,如女性统治者、有特殊才能和智慧的女性等,而普通女性的形象相对较少。
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普遍歧视和忽视。
其次,史记中的家族观念过于强调家族的传承和家族的荣耀,而忽视了个体的自由和发展。
这种家族观念的强调可能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一定的限制。
在研究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与家族观念时,我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变化。
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史记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增加。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女性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强。
这种变化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在家族观念方面,史记中也记录了一些家族的兴衰和家族观念的变迁。
这些变化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家族观念的演变。
综上所述,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与家族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主题。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解析作者:王美玲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2期[摘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一部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巨著。
司马迁不仅刻画了帝王、将相、商人、医生等众多人物形象,还描写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人物或人性扭曲,或以坚强睿智流芳,或具有传奇的色彩。
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将自己进步的人格观融入《史记》之中,不同性格特征的女性人物脱颖而出。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2-0097-02中国素以文明古国而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翻开不可胜数的历史书籍,载入女性人物业绩的典籍却有如凤毛麟角,她们鲜活的个性有的被淹没,有的被篡改。
那么,刚正不阿的司马迁,在其历史巨著《史记》中,对古代女性人物作了怎样的记述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下探析。
一、《史记》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史记》中的女性人物不是孤立的、呆板的,而是活跃在历史长河中,鲜活的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
这些女性形象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
(一)女性性格的复杂性中国古代社会是以男权为中心,注定了史籍以描写男性为主。
自《左转》《国语》《战国策》之后,女性形象渐渐浮现到历史故事中,覆盖了以前女性描写的盲点。
《史记》所塑造的众多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她们美丑并举、善恶兼备的复杂性格令人叹为观止。
吕后的形象尤为典型,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正后,司马迁给她画的像,一言以蔽之,曰“阴险残暴”,为了争权夺利不择手段。
除了吕后之外,又有晋献公所爱之骊姬因“欲立其子”而费尽心机地阴谋策划,诬陷太子申生逼其自杀并迫使重耳逃亡,但最终导致自己子、侄均被杀戮,刻画了一张残忍、自私、贪婪、偏狭的面孔。
(《晋世家》)还有一部分贵妇人荒淫无耻的行径与其兄齐襄公私通的鲁桓公夫人;与其弟齐厉王通奸的纪翁主;与吕不韦私通的秦始皇母亲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 吕太后本纪》 是史 记本 纪的第 九篇 , 是《 史 记》中唯一 一
篇 单独 为女 性作 的传记 。吕 后 之前 出现过 多次女人乱政 , 但多 以色貌 为资本 , 没有形成大气候 , 而 吕后是 凭借 自己的政 治手
腕 获取 了权力 。首先 , 她是个十足 的野心家 。吕后处心 积虑地 培植 吕氏势力 , 其表现是 “ 孝 惠帝崩 , 发丧 , 太后哭 , 泣不下” 等。
一
了名垂千古 的“ 史家之绝 唱” , 与《 离 骚》 齐 名 。在 浩如烟 海 的 《 史记》 研究中 , 人们更 多的把关注 目 光投 向数量上 占绝对优势 的男性 , 《 史 记》 中女性 形象也是 独具风 貌 , 她们 活跃在各 自历 史与生活的舞台上 , 演绎着 自己或风光或平淡 的一生 。
第2 7卷第 1 7期
总第 1 3 7期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B E 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2 7 . N O . 1 7 ( G e n . N O . 1 3 7 ) O c t . ( i f r s t h a l f ) 2 0 1 4
( 二) 权位、 名 利 的 牺 牲 品
在《 史记 ・ 淮阴侯列传》 中, 韩信与漂母成就 了一段广 为传 颂 的励 志传奇 :
信钓于城下 , 诸母漂 , 有一母见 信饥 , 饭信, 竞漂 数十 日。
信喜 ,谓漂母 日: “ 吾必 有 以重报母 。 ” 母怒 日: “ 大丈 夫不能 自
2 0 1 4年 l 0月( 上)
《 史记》 中的女性形 象及其 特征探析
夭 里 圣
( 重庆师范大学 , 重庆
[ 摘
4 0 1 3 3 1 )
要] 《 史记》 描 写了不同阶级 、 阶层的众多女性形 象, 她们风姿有 别, 或是在朝 堂上叱咤风云的权利 巾帼 , 或 沦
为争权夺利 的牺牲品 , 也 不乏 出身平 民的小女子。她 们有的身份 高贵 , 推动历史进程 的发展 , 有的仁 慈、 勇敢 。 是 智 慧与
孝义的化身。《 史i t ) 在描 写女性 方面表 现 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 具有丰富、 鲜活、 生动的特点 ; 在数 量、 类型、 情节方 面趋 于丰富化; 寓“ 奇” 趣 于女性形 象描写之 中。
[ 关键词] 史记 ; 女性 ; 形象 ; 特征 [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4 ) 1 7 — 0 1 7 9 — 0 2 [ 本刊 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成为春 秋五 霸之一 , 其 中一个重要 因素就是 : 重耳有 两位贤惠 而又有 远见 的妻子。他 的第一位妻子是季 隗 , “ 重耳谓其妻 日: ‘ 待我二十五 年不来 , 乃 嫁。 ’ 其妻笑 日: ‘ 犁二十 五年 , 吾 家上 柏大矣 。虽然 , 妾待子 。 ’ 季隗这种忠贞之心和广博 的胸怀让人 钦佩不 已。他 的第二位 妻子是 齐姜 , 齐女 日: ‘ 子一过 公子 , 穷 而来此 , 数士者 以子为命 。子不 疾反 国, 报劳 臣 , 而怀 女德 , 窃 为子羞 之。且 不求 , 何时得功? 一 齐姜身为宗室嫡亲 , 不 但没有 沉湎于夫妻 相悦 、 男欢 女爱 的小天地 之中, 反 而劝谏其不 要贪 恋女色和安逸 的生活 , 鼓励其 成就大业。正 是因为有这两 位贤 妻, 帮助重耳成就一代传奇与美名 , 名 垂青史 。
食, 吾 哀王孙而进食 , 岂望报乎 ! ” 漂母 的形象可是 说是 慈母 和严母 的完美结 合 。慈母 总是 愿 意给我们 更多无私 的爱, 不求 回报 , 严母 确是要求 我们不断 进步 。漂母与韩信非 亲非故 , 却凭着 善 良的品行 , 不仅 拯救 了
饥饿 的韩信 , 而且 帮助他恢复 了斗志 , 重新 燃起 了他 奋斗 的激 情 。身体上 的温饱 固然重要 , 灵魂 的追求更是一 个人 不可 以丧 失 的东西 。正是漂母 的雪 中送炭 , 让 潦倒 、 失意 的韩信感 激不 尽, 激励的言语 使经 历过苦难 的韩信充 满斗志 。后 来 , 韩 信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丞 相陈平听从侍 中张辟强的办法请拜 吕台、 吕产 、 吕禄为将 , 掌 握 南北 军权 , 诸 吕人宫 , 居 中用事 时 , 则“ 太后 悦 , 其 哭乃 哀” 。 同样是哭 , 前面的干哭 与后 面的痛哭 形成鲜 明 的对 比。其次 , 她善弄权势 。吕后欲望 吕氏而 “ 风大 臣” 的欲盖弥彰 , “ 取 美人 之子名之 ” 而弄巧成拙 , 废帝更立时 的装 腔作 势等描写 , 将其 弄 权女主 的性格表现的活灵 活现。再次 , 她卑鄙残忍 。赵王友 因 为怠慢 了“ 诸 吕女 ” , 竟然被 吕后关起来 , 幽禁且活活饿死 , 死 后 “ 以民礼葬之 长安 民冢次” 。用这种卑鄙 的行为惩罚赵王友 , 更 像是乡 间妇人 的做法 , 并 不光 明正大 。反 映 出 吕后的卑 鄙 、 狠 毒、 残 忍与非理性 的发泄与报复心理 。
二、 平 民女 性 代 表 ( 一) 深明大义的“ 慈母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5 9 1 8 . 2 0 1 4 . 1 7 - 0 9 0
太史公司马迁历时十三载 , 几 乎耗费一生 心血完成 了这部 百三十篇 、 五 十余万字 , 涉及 四千多 个人 物历史 巨著。成就
在《 史记》 中, 戚夫人并不算 重要 的人物 , 但是却 充满 了悲 剧色彩 , 令人难忘 。她先是被刘邦宠幸 , 生下赵王 刘如意 , 成 为 高祖面前炙手可热的人物 , 如意也欲被立 为太子 。谁知风 云突 变, 高祖驾崩 , 吕后 专权 , 对戚 夫 人 进 行 了惨 绝 人 寰 的毒 害 。 “ 孝 惠元年 十二月 , 帝展 出射 。赵王少 , 不能早起 。太后 闻其独 居, 使 人持 鸩饮之 。黎明 , 孝惠还 , 赵王 已死 。于是乃徙淮 阳王 友为赵王。夏 , 诏赐骊侯父追 谥为令武侯 。太后 遂断戚夫人手 足, 去 眼, 烽耳 , 饮瘩药 , 使居厕 中 , 命 日: ‘ 人彘 ’ 。戚 夫人当年 以折腰 舞征服高祖 , 只可惜这 位充满才情 的女子竟然没有一点 政 治智 慧 , 到被 吕后发配至永 巷后只能以《 舂米》 歌寄希望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