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11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笔记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

自然辩证法CaSO4.2H2O目录1.人类自然观的几种形态——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3)2.科学研究的起点 (3)3.鸭兔图实验的启示或哲学意义。
(4)4.怎样理解“观察渗透理论”? (4)5.怎样理解(科学)事实或观察的客观性? (4)6.怎样深入认识观察(实验)和理论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 (5)7.对两个相反的命题“科学始于观察”和“是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的看法。
(5)8.关于科学理论的证实问题(归纳问题) (5)9.传统科学观——“科学是系统化的实证知识”——的缺陷。
(6)10.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思想 (7)11.科学技术的价值与功能 (8)12.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 (8)1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14.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9)15.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或条件 (10)16.谈谈你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认识和评价。
1017.科学理论的哲学意义: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非欧几何、相对论、量子力学、耗散结构理论等。
(11)1.人类自然观的几种形态——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思想a)机械论(机械唯物主义)。
b)还原论:一切运动(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故一切学科均可还原为力学)。
c)(机械)决定论。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a)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
b)运动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i.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永恒)。
ii.运动离不开物质(凡运动皆有物质承担者)。
c)时空观: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i.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自然辩证法笔记李淑磊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从科学技术发展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形态没有出现在中国?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国古代哲学是带有浓郁思辨性质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主张阴阳和谐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五行说”则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元素之间“相邻相生,相间相克”;柳宗元的“元气说”认为万物都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气“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张载认为“凡象,皆气也”,并提出“一物两体”“不有两,则无一”的矛盾论观点;王夫之的“方动方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理论阐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总之,我国古代自然观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辩解说,纯粹是各家的主观臆测。
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对问题的讨论也只是泛泛而谈,不作深究。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在那时不可能出现象古希腊“原子论”那样的思想,而且这些辩证思想与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没有多大的联系,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没有起多大作用,只有中医学是个例外。
从科学技术发展上看,中国古代还没有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严密的数学方法基础上的物理学,没有独立的物理学科。
尽管《墨经》中有关于光、磁、力等现象的记载,但只限于定性探讨,似观察记录,未分析论证原因,没有形成规律性认识。
这和古希腊物理学相比,实在不及。
而且墨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持久的作用力量。
墨家的科学传统遭到“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政策扼杀,中途夭折,这是物理学的不幸,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古希腊科学偏重理论思维,讲究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中国古代科学在这方面却先天不足,这不能不是制约它发展,与近代科技失之交臂的原因。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自然界————科学技术————人(客体)(中介)(主体)(1)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从整体上研究和揭示自然界的根本性质和一般规律自然界根本性质:1、物质性;2、系统性;3、层次性自然界一般规律:1、系统层次律;2、转化守恒律;3、循环发展律(2)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以及等(3)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科学技术:1、基础科学;2、技术科学;3、工程技术一般规律为:科学发展加速律;带头学科更替律;科技中心转移律;科学进化与科学革命交替发展律;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互动发展律。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1、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自然界2、以系统的方式演化的自然界3、自然界发展的动力和规律4、人与自然的关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论1、科学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2、技术方法论:技术原理与技术方法;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技术设计与工程技术方法3、系统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1、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作用和地位2、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内在动因3、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矛盾好外在动因4、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体系结构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具有哲学性质,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总论,自然辩证法分论,自然辩证法史自然辩证法总论: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自然辩证法分论: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分科哲学自然辩证法史:自然辩证法前史(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本史(自然辩证法)三.自然辩证法与相近学科的关系(1)与自然哲学之间的关系:自然哲学是以抽象的思辩方法提供关于自然界整体知识的哲学学说。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辨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自然辨证法概论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一般规律的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2、自然辨证法的内容(1)自然观:自然界、时空观、系统性、规律性。
(2)科技观: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规律。
(3)方法论:科研选题方法、试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4、当代科学与自然辨证法:数学部分(非欧几何、拓扑学、现代数学等)、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分子生物学(DNA等)、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结构论、突变论)]。
5、当代技术:原子能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
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位置: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是具体——〉特殊——〉一般。
7、自然辨证法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得来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一般不能独立存在)(2)特殊表现一般。
第二讲自然界的系统结构1、系统的概念: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叫系统。
系统就是要素加关系。
2、系统的分类:按大小分:大、中、小型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规律的性质分:确定型、随机型系统。
按组织方式:自组织、他组织系统。
按可逆与否:可逆系统(有记忆)、不可逆系统(无记忆)。
按动态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3、系统的性质:要素的关联性、动态相关性、系统整体性。
4、系统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原因在于要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协同作用,内耗作用)。
意义:在认识上,要从整体出发;在时间上,要追求整体最优化。
5、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相邻层次间存在着过渡区,表现着不同层次的联系和转化。
第三讲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演化概念:在一组环境参量的输入下,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完整课堂笔记版本号:2003年6月14日版新版修订人:James Lee感谢前版制作人thankful同志的辛勤工作!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学位课—70分,授课老师:王志康绪论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定义: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认识与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英美)与西方对口的叫“科学哲学”●(东欧,前苏联)叫“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德国)叫“自然哲学”二.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问1.什么样的思维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具体思维背后的,指导和制约具体思维的思维。
人类接收知识方式:1)―经验主义”2)―权威主义”3)―理性主义”4)―实用主义”5)以怀疑主义的方式接收知识。
这种方式在我们国家用的少。
科学家是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不盲目相信。
如:问题:“夜为什么是黑的?’’(奥伯斯佯谬→导致《宇宙学》)A、对司空见惯的现象作具体思维,就事论事,把它当作具体的事件思维。
B、比具体思维高一个层次,这个问题提出的有没有意义,有或没有?C、更高层次,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该不该提问,熟知是不是真知,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观层次。
问题:“被狗咬了怎么办?‖具体思维:“找狂犬疫苗“背后思维:“疫苗怎么得到,是通过归纳法得到的2.什么是理论思维模式?问:明天太阳会不会升起?这个问题会使我们想到:1) 太阳是不是实在的(是否存在),自然界是不是实在的,有没有实体,感觉是什么?2) 太阳会不会变化?自然界是不是发展的,生和死是什么关系?3) 太阳能不能被认识,自然界是可知的吗?4) 人怎么样才能认识太阳?直观想象是先验的,还是后验的?5) 太阳过去每天升起,明天一定升起吗?经验可靠吗?归纳法是否可靠?6) 太阳毁灭了,精神还存在吗?灵魂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发明,战争等,都只为了:“吃”;费洛伊德: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发明,战争等,都只为了:“性”;尼采: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发明,战争等,都只为了:“权力意志;”哲学讨论:真(自然辩证法讨论)善,美将来“知识生产国”剥削“物质生产国”●本课程主要内容自然观重点:科学观、方法论、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笔记

自然辩证法复习笔记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目的),目的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的成就阐明辩证法的规律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论证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普遍有效的方法,自然科学家必自觉地学习辩证哲学。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目的),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科学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美学和伦理学诸方面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它包括科学哲学的一般理论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两部分,前者涉及自然科学中的一般的哲学问题,后者涉及与具体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历史和流派相联系的特定的哲学问题.通常所讲的科学哲学,不包括后者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方法论,可以看成是处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科学知识是已证明了的知识。
个人的意见或爱好和思辩在科学中没有地位。
科学是客观的。
科学知识是可靠的——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使用科学方法严格地从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有可能被证明为错,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可检验性评价是后验评价。
自洽性评价是理论内部是否一致的评价。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真正的科学知识都有可能出错。
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重大科学成就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科学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
科学事实是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描述和确认。
罗素火鸡是对归纳主义提出的质疑——逻辑论证不可能。
不能证明科学原来从观察中归纳出来:逻辑论证不可能(归纳主义火鸡)经验论证无效可能的归纳也有很多难题(何为大量的?各种变异条件?)向概率退却不可能科学发现与理论创新成果应当满足:(1)新颖性;(2)创造性;(3)自洽性;(4)包容性;(5)简明性;(6)可实验检验性六项标准。
自然辩证法笔记(第一至第五讲)

自然辩证法笔记:第一讲导论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框架体系)二、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三、本课程的安排和基本要求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从《自然辩证法》到“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辩证法的渊源▪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及其领域的扩展▪本课程的结构及国外大学类似课程辩证法的渊源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8-前400)辩证法(dialectics):论辩的艺术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8-前348)以问答的方式发展科学知识的艺术,从概念上把握存在者的艺术。
黑格尔(G.W.F. Hegel,1770-1831)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正、反、合的辩证发展。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童年▪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巴门一个名门望族。
▪地址:巴门,布鲁歇尔·罗特尔,800号▪父亲(也叫弗里德里希)是棉纺厂主,母亲爱莉莎出生于语言学家家庭。
少年▪1834年进入爱北斐特中学。
▪1837年离开中学到商行作实习生。
▪1839年发表首篇政论文章《乌培河谷来信》。
青年▪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同时在大学旁听。
▪1842年赴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纺织工厂经商,和马克思第一次见面。
▪1843年开始和爱尔兰女工玛丽-白恩士共同生活。
与马克思的友谊▪1844年去巴黎拜访马克思,开始了长期的友谊与合作。
▪列宁:“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背景: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需要恩格斯:“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重点1. 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对于研究生考试来说,掌握相关的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2.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运动规律,是对自然界事物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转化的普遍性原理等。
3. 矛盾的性质和分类矛盾是自然界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源,了解矛盾的性质和分类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础。
矛盾的性质包括对立统一和斗争性,矛盾的分类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和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和非同一性矛盾等。
4. 矛盾的运动规律矛盾的运动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矛盾的运动规律包括质和量的矛盾、否定之否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等。
5. 矛盾的转化矛盾的转化是矛盾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矛盾的转化包括质的转化和量的转化两个方面,质的转化是指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变的过程,量的转化是指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量变的过程。
6.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和应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观察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主要包括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的应用。
7.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当今世界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8.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当前存在一些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如大气环境的辩证发展、生物多样性的矛盾与统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这些问题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中的重点。
9. 总结自然辩证法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生考试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理论或学科。
2、辩证唯物主义体系自然界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人类思维思维哲学辩证逻辑3、自然辩证法的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组成:三大块——自然观(view of nature)、科学方法论(scientific methodology)和科学观(view of science)。
内容: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自然科学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科学方法论。
科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4、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区别自然科学是经验科学(empirical science)或实证科学(positive science)、或然真理,其语言形式为综合命题;数学是形式科学(formal science)、必然真理,其语言形式为分析命题。
因此自然科学的结论必须经实验检验才能确定;数学的结论大多只须通过逻辑规则来判定。
5、分析命题:单身汉是未婚的男人;眼科医生是治眼病的人综合命题:身汉是脾气古怪的男人;眼科医生是细心的人6、古希腊思想及其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朴素性、猜测性。
整体性和有机性。
数理自然观(对自然的数学化理解即毕达哥拉斯主义)。
思辨性(Speculation):从概念推出存在即非经验地进行思考。
热爱真理而不计功利(纯粹理性)7、古希腊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世界本原(arche)论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7):水是世界的本原。
西方历史第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理性思维肇始。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88—524):世界的本原是气。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前570—490):数是万物的本原。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主义:科学数学化的先驱。
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无理数悖论(paradox)。
第二次危机——无穷小悖论(贝克莱悖论):无穷小是零还是非零?第三次危机——集合论悖论(罗素悖论,1902):一个由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构成的集合属不属于自身?。
结论:S属于S当且仅当S不属于S。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40—480):“火”是万物的本原。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361):原子论。
古代哲学家中最接近近代科学的人,其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484—322):四元素(水、土、火、气)说。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
8、中世纪的主要特征:信仰主义9、中世纪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上帝创世说:自然界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
2、地心说:地球是宇宙不动的中心。
人被上帝安排在宇宙中心,故是上帝之外的自然中最高贵者,是世界万物的统率者。
3、上帝的第一次推动:自然界的万物不会自己运动,是受动的,运动的最终原因是非受动的始动者上帝。
4、目的论(teleology):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服从于造物主的目的。
10、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与辩证法相对立,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研究超验(先验,a prior)事物的学问即玄学(《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1、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近代科学的力学化。
哥白尼(Copernicus,波兰。
1473—1543)——近代科学的先驱:其所提出的日心说(《天体运行论》,1543年)是给神学写的挑战书或向神学宣战的檄文。
伽利略(Galileo,意大利,1564—1642)——近代科学和近代科学方法论之父。
开普勒(Kepler,德国,1571—1630)——星空的立法者:●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连接太阳形成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的平方等于其轨道半径的立方。
牛顿(Newton,英国。
1642—1727)——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和近代文化的教皇。
12、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机械)唯物主义或机械自然观或机械论(mechanism);还原论(reductionism):一切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因此)一切学科均可还原为力学;(机械或因果)决定论(determinism)。
1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缺口、从而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星云假说——天文学,康德(Kant),德国,1755;拉普拉斯,(Laplace),法国,1796:第一个科学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把辩证法带入了天文学和自然科学。
人工合成尿素——化学,维勒,德国,1828:从氰、氰酸银、氰酸和氨水、NH4CI等无机原料按不同途径都可合成同一有机物尿素。
这证明尿素和氰酸铵皆由同样的碳、氢、氧、氮组成,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
地球地层渐变假说——地质学,赖尔(Lyell),英国,1830:地面的变化是由各种自然力的缓慢作用造成的。
把理性和辩证法带进了地质学。
细胞学说——生物学,施莱登(Schleiden),德国,1838;施旺(Schwann),德国,1839:宣布了动物界和植物界不可逾越的界限的消失,揭示了动植物结构上的统一性,阐明了有机体分化发展的规律,使“机体产生、成长和构造的秘密被揭开了,从前不可理解的奇迹,现在已经表现为一个过程。
”(恩格斯)。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物理学,迈尔(Mayer,德国)、焦耳(Joule,英国)、赫尔姆霍兹(Helmholtz,德国),1842—1847: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基本定律”(恩格斯),表明了运动不灭以及运动形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生物进化论——生物学,达尔文(Darwin,1809—1882),英国,《物种起源》,1859,标志着自然神学的末日和科学彻底脱离神学而独立。
“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当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列宁)。
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自然界的历史观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元素周期律——化学,门捷列夫(1834—1907 ,俄国),1869 :揭示了元素的内在联系和世界(在元素上)的统一性。
恩格斯认为是不自觉应用了黑格尔质量互变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
电磁场理论——物理学,麦克斯韦(Maxwell,1831—1879),英国,《电磁学通论》,1873,揭示了电、磁、光本质上的统一性,向牛顿机械自然观提出了挑战,改变了牛顿自然哲学的框架,把物理学的基础革命化了,并打开了通往相对论的道路,被爱因斯坦称为“牛顿以来理论物理学的第一次伟大进步”;揭示了物质的另一种形态——场的存在。
1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reality)的哲学范畴(列宁),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
运动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实例:风吹幡动;时空观: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
15、时空与物质运动相关(相对时空观)的科学证据:非欧几何;相对论;1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一、科学背景: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二、基本思想: 1、从孤立到系统(自然界的系统性)2、从存在到演化:问题之一:自然界有无时间箭头(时间之矢)?存在科学——牛顿力学与演化科学——热力学的矛盾。
问题之二:自然界的演化究竟是进化还是退化?热力学与生物进化论的矛盾17、科学研究的起点:一、经验论( empiricism)或归纳主义(inductionism)科学理论是通过归纳法从观察(经验)中产生的(先有观察,后有理论),即科学始于观察。
反驳:①观察之前真的没有任何预设(presupposition)吗?或观察真是中性的吗?心灵真是一块白板吗(心灵白板说——洛克)?爱因斯坦说: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
②问题常从观察中产生,在观察后提出,这是否说明科学始于观察?二、唯理论(rationalism)或演绎主义(deductionism)科学理论是通过演绎法从某些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绝对可靠的公理或假设推出的。
三、证伪主义( falsificationism)或批判理性主义(critical rationalism)科学始于问题。
18、科学问题的产生:1)、由科学内部矛盾所产生的问题(内部问题)。
①现有理论与实验事实的矛盾。
②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③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如关于光的本性的微粒说和波动说、关于燃烧本质的燃素说和氧化说、关于热的本质的热质说和热之唯动说(分子运动论)之间的矛盾。
2)、由科学外部矛盾所产生的问题(外部问题):社会生产和生活向科学提出的要求。
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3)、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家的素质和才能。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主要是一个实验和数学技巧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往往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19、科学问题的选择和评价(选题)1、选题的重要性。
2、选题的基本原则:①个体性原则: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知识背景与能力。
②创新性原则。
③科学性原则。
④可行性原则。
⑤社会需求原则20、科学事实的特征:1)、客观性(事实与虚构的区别)。
2)、其语言形式为单称陈述(事实与理论的区别)。
3)、可重复性。
4)、主体性:事实渗透着或负载着理论。
21、科学事实(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古典经验论:观察是科学理论形成和检验的基础。
(要害:观察和理论的二分)2)、现代经验论——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或逻辑经验主义(logical empiricism):观察不是理论形成(发现)而只是理论检验(辩护)的基础(要害:发现和辩护的二分)。
3)、波普尔和历史主义:观察渗透理论。
22、科学假说的特征和作用:特征:1)、猜测性、假定性、试探性(假说与理论的区别)。
2)、科学性(假说与纯粹的猜测、思辨的区别)。
3)、可检验性(testability)(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别)。
科学假说的作用:1)、给观察和实验定向。
2)、从经验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3)、不同假说之间的自由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4)、可用于保护其他假说或理论(但一般不允许特设性假说[ad hoc hypothesis]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