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脊柱侧弯

合集下载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青少年脊柱侧弯,也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疾病,通常在青春发育前期发病,不仅影响患者的体型外貌,更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诊疗技术的进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干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青少年脊柱侧弯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成因与发病机制青少年脊柱侧弯(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疾病,其成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观察,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些主要的理论和假说。

遗传因素在AI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患有AIS的患者的家族史中,脊柱侧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已经被证实与AIS的风险增加有关,如HLBTB6和WNT等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脊柱发育、骨代谢或神经肌肉功能等方式参与AIS的发病。

生长发育异常也是AI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脊柱在这个阶段也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如果脊柱的生长板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机械应力、激素水平等,就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

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也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的异常而失去平衡,进而引发脊柱侧弯。

环境因素也对S的发病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惯、运动方式、坐姿不良等都可能导致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从而增加患脊柱侧弯的风险。

一些疾病和药物也可能影响脊柱的发育和功能,如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结核等,以及某些激素类药物和抗癌药物等。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成因与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生长发育、环境等因素。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疾病的本质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

脊柱侧弯发病机制危害及治疗方法

脊柱侧弯发病机制危害及治疗方法

脊柱侧弯发病机制、危害及治疗方法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脊柱畸形。

此病好发于青春期,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脊柱侧弯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分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等。

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不明确,占脊柱侧弯发病总数的80%,多表现为C型或S型,我国的患病率为102%-5.14%,目前我国脊柱侧弯患者已超过5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的速度递增,好发于青少年,女孩多于男孩。

早期的脊柱侧弯不易被发现,许多脊柱侧弯都是因为其他疾病拍胸片检查时所发现,所以家长平时需要多留心,可利用孩子洗澡的时候观察脊柱的变化。

脊柱侧弯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1)左右两侧肩膀不等高;(2)左右肩胛骨在脊柱两侧不对称;(3)两侧肩胛骨下角不等高;(4)两侧腰凹不对称;(5)棘突连线偏离正中线,呈C型或S型弯曲改变;(6)腰前屈时,两侧背部隆起高度超过15cm;(7)部分会出现下肢不等长、脊柱活动受限等。

脊柱侧弯具体危害(1)使胸廓发生压缩和变形,肺功能降低,严重者可压缩心肺正常发育空间,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2)出现“剃刀背”畸形,影响外观,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影响心理健康;(3)引起脊柱两侧受力不平衡,容易出现腰背疼痛;(4)少数侧弯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脊髓受压,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

M 神经功能9/仪Θ引起心理异常脊柱侧弯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康复治疗、支具和手术治疗,可延缓病程或矫 正侧弯畸形。

康复治疗主要根据孩子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骨骼发育成熟度及未来侧弯进展等因素决定。

(I)Cobb 角<10°:需要密切随访,配合特定运动疗法;制讦毒.期匕Fβm∙∙≡反感彩哨身体外配A∙HX≡.WInrF 零,MMB n ∙ttttff.KM.筌弟不2 导致慢性震痛(2)10o WCobb角W20°:特定运动疗法、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功能导引法;(3)20o<Cobb角W45°:需佩戴支具,同时结合特定运动疗法、中医传统特色疗法等;(4)Cobb角>45°或曲度较小但旋转畸形严重的患者,应手术矫正,术后结合康复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分型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分型
1999Burton KingIIB型必须满足:
1.转向椎必须偏离骶骨中心重力参考线 2.转向椎在T11或更高 3.胸腰连接段后凸的存在
King II Lenke 1CN
54 14
48
3.King Ⅲ(单胸弯)
该型胸弯合并有未过中线的腰 弯。Bending像上腰弯柔软。临 床检查胸背部后凸特别明显。腰 背部后凸不明显或没有。
脊柱侧弯总的外科治疗目标:纠正结构弯、 避免融合柔韧性好的弯(代偿弯)
(correct the major structural curves and yet avoid fusion of the flexible compensatory curves.)
Harrington: 提出稳定区概念(Stable zone)
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分型
林必贵 张永刚
一、侧弯研究史:
1. 最早开始广泛研究脊柱侧弯 Shands 及 Eisberg 5000例: ≥10度: 1.9% ,≥20度:0.5% 。
2. 1973-1980 Minnesota 147万学生 ≥10度: 1.1%
二、侧弯外科治疗史
1. 20世纪初-50年代末:后路融合+支具
2000年Coonrad 扩展了King 分型(九型:每型都有左侧、 右侧型之分)
Type 1A:
双结构弯(胸弯+腰弯:胸弯<腰弯或腰弯柔韧性低)
Type 1B:
双结构弯(胸弯+胸腰弯:胸弯<胸腰弯或胸腰弯柔韧性低)
Type 2A :
双结构弯(胸弯+腰弯:胸弯>腰弯或胸弯柔韧性低)
Type 2B: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8(0) 29(11)
46(21)
King Ⅰ

特发性脊柱侧弯会带来哪些并发症

特发性脊柱侧弯会带来哪些并发症

特发性脊柱侧弯会带来哪些并发症
一、概述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没有原因导致的脊柱侧弯,患者一般是由于幼年发病,经常是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注意积极进行相关检查,不要误诊,注意检查的准确性。

还有患者的家长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注意一旦出现骨骼的异常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要是在早期没有及时治疗,等待脊柱侧弯的角度增大的时候有可能会影响内脏等器官。

二、步骤/方法:
1、脊柱侧弯的患者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体格检查还有拍片检查,根据X光片可以检查出患者的侧弯的角度,然后根据患者侧弯的角度及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希望能够及时矫正脊柱侧弯。

2、脊柱侧弯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而且对患者的骨盆脏器还有腹腔脏器也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在孩子骨骼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以前进行治疗,一旦骨骼发育成熟,就不能很好的矫正了。

祝健康。

3、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个是进行电刺激,可以刺激肌肉收缩,让失衡的脊柱两个肌肉逐渐恢复。

还有就是可以进行矫形器治疗,矫形器是量身定做的,每个患者的情况不一样。

三、注意事项:
脊柱侧弯到一定的程度是必须实施手术治疗的,但是应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还有就是手术都是存在风险,希望某同事的回答可以
帮助到你,祝你好运。

特发性脊柱侧弯:分型多样,检查复杂

特发性脊柱侧弯:分型多样,检查复杂
l s 患 者在 早期 可无 任何 症状 ,但随 着脊柱 侧弯 的加重 ,可出现 外观 畸 形 、
双窟和 ( 或 )双髋 不 等高等 表现 ,严 重
须注意 的是 ,行该项检 查时 ,患 者须保
持直 立位 ,若患者 不能直 立 ,宜 采用坐 位进 行检查 ,图像 应包括 整个 脊柱 。侧
发 病 年龄 分型 :婴 儿 型 ,在 3 岁 以
脊柱 外科分 型 :K i n g 分型法 在临 床 上较 为常 用 ,丰要是 依据顶 椎位置 、侧 弯 部位 、大小和 柔韧性 ,并 结合 详细的
体检将侧弯分 l 为 丘 :
内 发 现 的 一种 结 构 性 脊柱 侧 弯畸 形 ; / 年 型 ,发病 年龄 在 4 ~1 0 ,占l S 的
内外学者对其 病 因进行 了大 量的探 索研 究,主要认为I S 是 由基因遗传 、
正 常脊柱
剃 刀背畸形
神经系统功 能异 常、 内分泌 、肌 肉骨骼发 育异常和 生物力 学等因素综合
引起 。
临床分 型多角度
目前 ,临 床上 常 见的 I s 分 类方 法主
要有 以下三 种 :

E - m a i l j i a n g s hi J i a a ,  ̄ j c y y } 2 0 c o m C I q 责编 / 蒋 时佳
临 床 诊团 :
特 发性脊柱侧弯 :
分型多样 ,检查复杂
文 /刘翔 鲍晓 ( 粤北人民 医院康复 医学科 )
顶椎 位置
( : 1 ~( 6 之 间 ( 7 ~T 1 之间 T 2 ~T l 】 之间
临床检查不能丢
影 像学 检查 :一 般 采用x线 检 查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已成为继青少年视力问题、超重/肥胖后的第三大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脊柱侧弯又称为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脊柱侧弯是脊柱最常见的三维畸形。

包括S型和C型侧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脊柱侧弯分为功能性和结构性两种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弯属于结构性脊柱侧弯的一种,约占全部脊柱侧弯80%左右。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主要指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出现的脊柱病变,脊柱三维弯曲的同时往往伴有椎体和胸部变形、形体不对称、运动失衡等病理现象。

其致病和影响因子并不单一,本次将主要介绍以下三点:1. 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AIS患者在肌肉骨骼系统中主要的改变表现在肌肉纤维形态、组织化学、肌电图、肌肉离子浓度的改变上。

有研究发现,椎旁肌肌力的不平衡与AIS有密切关系。

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终板的类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脊柱侧凸的继发性改变。

且较低的骨密度是独立影响AIS女性患者短期疗效的风险因素。

其中肌肉因素是较容易实施治疗和康复干预的作用点。

2. 生长发育的影响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后部的肌肉和韧带不能适应前部椎体的生长,便会迫使脊柱侧弯。

女孩的发生率会比男孩更高,女孩月经初潮进入发育期时,骨骼和肌肉都较为柔软,轻微的歪斜都会增加脊柱侧弯的风险。

且有研究证明年龄在12~16岁的AIS女孩月经初潮延迟,且骨骼的增长速度更快,其臂展监测率的变化曲线可以作为预测AIS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的附加临床参数。

生长发育对AIS的影响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涉及许多激素和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包括甲状腺素、性激素和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各种生长因子和调制器,如钙调蛋白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国际指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国际指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国际指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主要发生在10岁至18岁之间的青少年期。

对于该病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和指南,旨在规范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但复杂的脊柱疾病,其特征是脊柱在三个空间维度(前后、左右和扭转)的畸形变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有显著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指南,以指导医疗专业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决策。

病因与发病机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但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失衡也可能对病变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国际指南明确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诊断(如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等)和身体功能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医疗专业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以及影像学表现来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与管理建议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策略因病情轻重和患者个体差异而异。

国际指南普遍推荐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性管理、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侧弯和正在增长的侧弯,常规观察和定期复查是首选策略。

保守疗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矫形器治疗等,旨在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侧弯角度较大、功能受限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旨在矫正脊柱畸形并恢复其正常功能。

随访与预后评估治疗后的随访和预后评估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访的目的在于监测病情的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则依据患者的年龄、侧弯角度、生长潜力等因素进行,帮助医疗团队预测患者的病程发展和生活质量长期结果。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引言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主要发生
在青少年时期,其早期诊断和中医诊疗方案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进展至关重要。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脊柱侧弯疾病主要依据病史询问、望诊、切诊和问诊
四诊合参。

病史询问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家族遗传情
况等。

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脊柱曲度和姿势、肌肉发达情况等来确定病情。

切诊
通过触诊患者的脊柱来判断其是否有畸形、肌肉紧张等情况。

问诊
进一步了解患者的体质情况,包括饮食惯、生活方式等。

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主要采用综合调理和针灸
疗法。

综合调理
1.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等不良姿势。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选择一些适合脊柱健康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瑜伽等。

4. 饮食上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等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

针灸疗法
1. 针刺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脊柱的曲度和姿势,减
轻疼痛和肌肉紧张。

2. 灸法治疗:通过艾灸等热疗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
疼痛。

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病史询问、望诊、切诊和问诊四诊合参,并采用综合调理和针灸疗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同时,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脊柱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容易进展;>50°-70°,比较明显的加 重。
侧弯患者的评估:筛查
体格检查:直立位,观察颈、乳房、肩、肋
骨、腰、臀; 肩胛骨对称?胸弯;胸廓肋骨隆起/椎旁肌突 出?胸弯、胸腰弯、腰弯;一侧斜方肌饱满? 上胸弯; Adam sign:前弯,脊柱后凸的最顶点,躯干 的不对称在主弧的顶点最明显,隆起的高度 反映顶椎段椎体旋转的程度; 侧弯测量仪:量化,7°。
CSVL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7PL
C7Plumbline
偏移
左- 右+
脊柱侧弯: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
顶椎或者椎间隙中心与
CSVL垂直距离(mm) CSVL:胸腰段,腰弯 C7PL:上胸弯,胸弯
双下肢不等长伴骶骨倾斜
骶骨倾斜
双下肢等长伴骶骨倾斜
双下肢不等长不伴骶骨倾斜
脊柱侧弯:端椎中立椎稳定椎
端椎:EV (end vertebrae)侧弯
的头端和尾端倾斜度最大的椎体
中立椎:NV(neutral vertebrae)
主弯以下最靠近头侧的双侧椎弓 根对称的椎体
稳定椎:SV(stable vertebrae)
侧弯患者的评估:评价
Tanner第二性征分级
侧弯患者的评估:评价
病史,生长发育所处的阶段,畸形发展的情
况; 月经开始:生长发育减慢直到青少年中期; 男性:腋毛和胡须的出现,直到青少年的后 期;Y型软骨、Risser征;
侧弯患者的评估:评价
体格检查:脊柱两侧的隆起,最隆起的位置
长能力,弧度的部位,弧度的严重程度。
Risser指数
0级:未出现髂骨骨骺 Ⅰ级:开始出现髂骨骨骺 Ⅱ级:髂骨骨骺到一半 Ⅲ级:髂骨骨骺3/4
Ⅳ级:出现全部骨骺,未
与髂骨融合 Ⅴ级:骨骺artilage
Open
Closed
生长发育成熟后侧弯稳定了吗? 仍然会进展,<30°,通常不进展;>30°,
对应侧弯弧度的顶点,弧度的凸侧是隆起的 一侧; 毛发丛/皮毛窦: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先天 性脊柱裂);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病; 瘦高修长身材:马凡综合症; 下肢不等长的患者:垫高/坐位行Adam前弯 试验;
脊柱的柔韧性检查:判断是否为结构性畸形;
前弯/侧向弯曲疼痛:椎管内病变?肿瘤、椎
位下“左、右Bending位”,“前后位”,俯 卧位下“Force Bending位”,共6个位置; 前4个是必需的位置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 Manual
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 2004年 Michael F. O’ Brien. MD Timothy R. Kuklo. MD
Bending位:所有弯,骨盆
X线投照侧位
范围:C7-S1 清晰 标志:C7,T2,T5,
T10,T12,L2,S1
其它位置: Force Bending
其它位置:Fulcrum Bending
其它位置:Traction
其它位置:过伸位
12岁,特发性脊柱侧弯
12岁,特发性脊柱侧弯
3级:凹侧椎弓根消失
4级:凸侧椎弓根超过中线
脊柱侧弯:顶椎旋转
凸侧椎弓根 凹侧椎弓根
与椎体边缘重叠
将要消失
0级:椎弓根对称
1级:轻度移向中线
2级:移到2/3 3级:接近中线 4级:超过中线
脊柱侧弯:顶椎偏移距离
脊柱侧弯:矢状面平衡
脊柱侧弯:矢状面Cobb测量
脊柱侧弯:矢状面Cobb测量
胸腰段后凸角度 腰椎前凸角度
脊柱侧弯:顶椎旋转(apical vertebral rotation,AVR)
Nash-Moe椎体旋转分级 0级:双侧椎弓根对称 1级:凹侧椎弓根在椎体边缘 2级:凹侧椎弓根将要消失
端椎下最靠近头侧被CSVL中间 穿过的椎体
脊柱侧弯:Cobb角测量
上胸弯T2-T5 胸弯T6-T11 胸腰段T12-L1 腰段L2-L5
主弯
侧弯
脊柱侧弯:顶椎中心(centroid)
顶椎中心确定方法 正常椎体:对角线交叉法 楔变椎体:中点交叉法
脊柱侧弯:冠状面平衡
特发性脊柱侧弯
Adolescence Idiopathic Scoliosis
--从基本理论到临床
发病率与自然史
0.5%-3%,>10o 0.15%-0.3%,>30o Always occur adolescently severe case , male:female=1:8 已知侧弯进展的危险因素: 性别,骨骼剩余生
外相
整体观察
双肩高度差
RSH: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 mm 左肩高(+) 右肩高(-)
锁骨角度
Clavicle Angle 左侧高(+) 右侧高(-)
T1倾斜度
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
HRL:horizontal reference line PCRL:pelvic coronal reference line FHRL:femoral horizontal reference line
间盘突出; 前弯/后伸受限、疼痛、腘绳肌紧张:滑脱? 前弯严重僵硬:先天脊柱畸形? 脊柱功能评估:步态和姿势,足跟、足尖行 走、站立和平衡 脊髓的神经反射功能; 腹壁反射:除外髓内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侧弯患者的评估:评价
影像学检查:推荐14’’×36’’胶片 位置:负重状态下“后前位、侧位”,仰卧
Kathy M. Blanke.RN
Lawrence G. Lenke. MD
正常脊柱正位
颈椎:7 胸椎:12 腰椎:5 冠状面平衡
矢状面平衡
胸椎腰化
腰椎胸化
腰椎骶化
正常
不全骶化
完全骶化
X线投照正位
头侧:C7 胸廓:双侧肋骨 尾侧:骨盆 清晰度:胸腰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