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学导论

企业文化学导论
企业文化学导论

第一章企业文化学导论

第一节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系统的管理理论,虽然诞生只有二十年多年的历史,但其顽强的生命力,已在其传播和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它的产生与兴起,同样也有着特定的时代和历史背景。

一、日本经济的冲击

随着上世纪70年代的到来,日本经济迅速从一个满目疮痍的“灰姑娘”变成一个经济巨人,神话般站立在昔日的“山姆大叔”面前,在汽车业、手表业和电器等产业方面,把美国挤出亚洲市场,并以咄咄逼人之势向美国国内市场渗透。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震动美国朝野上下。1980年,日本的国民总产值占世界第三位。其他工业化国家都因石油危机而遭受通货膨胀的厄运,唯独完全依赖石油进口的日本,仍维持其低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势头未减。以“出口贸易”大国自居的美国,在确凿的事实面前,开始动摇,美国人被迫思考起来。

二、美国管理理论的反思与调整

美国对自己管理思想的反思与调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国企业界、经济理论界认识觉醒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美、日管理比较研究和深入学习日本管理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深刻反思的阶段。

三、中国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量

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对企业的冲击,市场经济所引发的中国企业对管理文化理论的考虑和思量,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兴奋期(80年代初~1995 年)。

第二个时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冷却期(1996~2001年)。

第三个时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理性期(2002~)。

四、跨国公司资本扩张的文化策略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各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市场开放,使外商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东南沿海转移,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外销产品。从1994年起,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投资长期项目,建立生产基地,并开始大力推行本土化战略争取市场份额。在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目前在中国大陆投资的有近400余家。

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策略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跨国兼并重组。

第二步:文化整合。

第三步:本土化。

第二节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企业文化理论是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它是在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经过行为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改革创新而提出来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与泰罗的探索

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发展,企业规模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陈旧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方式。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集古典管理思想之大成,首先在美国诞生。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一)确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二)培育第一流的工人

(三)实行标准化工作法

(四)实行计件工资制

(五)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

二、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理论,在60年代中叶,又发展为组织行为学。对行为科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一般指狭义的概念,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动机和人与人、人与组织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基本上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其侧重点各不相同。早期的行为科学侧重于“社会人”的论述,关心员工在其工作中能否达到自我实现,有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梅奥便是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o,1880—1949)

(二)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

(三)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nglas McGregor 1906-1964)

行为科学对涉及到的管理中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管理科学进一步发展演进的基础,也为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行为科学的这些局限,催生了现代管理理论的“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美国管理学家D?雷恩说得好:“管理思想中的时代从来不会在某一年份截然地开始和结束。相反的,存在着旋律的重叠,各种主题在大调、小调的各种调式的变换中演奏出来”。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盘根错节的一片理论的丛林。1961年,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出版了《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呼吁“采取步骤来清理管理理论的丛林”,摸索穿越“丛林”的路径。

孔茨把它们划分为六个主要学派,过后,又增至11个学派,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四、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它的形成是以下列几部著作的诞生为其标志。这几部著作,被誉为企业文化管理革命的“四重奏”。

第一重奏:《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此书最主要的观点是,提出了后来被广泛运用的、著名的“7S管理模式”,认为这7个方面是导致企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第二重奏:《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几乎与《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同时出版。大内认为,大部分的美国企业都是A型组织。日本的企业属于J型组织。为此,他提出了“Z型组织”的概念,认为美国公司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就要向Z型组织转化。Z型组织符合美国文化,又兼备了日本企业管理的长处。大内提出,为了建立“Z型组织”,必须建立一种“Z型文化”。

第三重奏:《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的问世。此书的问世,标志企业文化理论的正式诞生,并确立了它的理论体系。该书的作者认为,构成企业文化的理论系统有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礼仪和文化网络等五大要素:

第四重奏:《美国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本书的两位作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都是麦金赛管理

咨询公司的顾问。作者对美国四十三家卓越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许多企业也有强有力的文化传统,而且并不亚于日本的企业。他们把这些卓越企业的创新归纳为八项特征,即侧重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和企业家精神、依靠人来提高生产力、以价值观为动力、坚持本行业、精兵简政、宽严相济。

五、当代管理思想: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和六西格玛理论

人们常常提出一个问题:作为企业文化管理发祥地的日本,为什么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似乎失去了过去的活力,经济也很快进入了休眠状态?相比之下,美国企业跟随美国经济一起,从8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却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一)学习型组织的出现

近几年,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学者们,似乎发现了日本企业管理停止不前的原因。

1.缺乏创新是日本企业管理停止不前的原因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吸收了剩余劳动力,开始了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并将注意力转向注重制造业的质量及效率。然而它的优势没有维持到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之后。先进的软件和通信技术使美国在生产率上拥有绝对优势,日本没有跟上创新步伐,于是陷于了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②”。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也认为:“日本的失败更多同它的管理和组织方式有关。③”。

是什么使日本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方式”失去了“年轻和灵活”,“没有跟上创新步伐”呢?从9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又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找到问题的答案:西方管理理论从传统的泰勒体制,经过行为管理理论,一直到威廉大内提出的适应企业文化环境的Z型组织,都是在寻求建立一个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企业组织形态。

显然,企业文化并没有终结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论也需要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文化的组织模式更加增强应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2.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创造

日本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方式滞留于80年代的企业文化阶段,而美国的管理和组织方式则是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为组织企业文化输入创新的活力。正如彼得?圣吉所说,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如果用两个字回答,就是“创造”,如果用四个字回答就是“持续创造”。

第三节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蝴蝶效应

企业文化也印证了这样的“蝴蝶效应”,如果我们模糊了企业文化的认识,就必然会带来理解上的偏差,理解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为上的偏差。从而,最终导致一些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企业危机的发生,这就是企业文化为什么要明晰起来的重要意义。

美国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在研究了美国实业界22个行业中的几十家大公司后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关键管理要素,如消费者、股东、员工和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等,重视这些企业文化要素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不重视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中,前者的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仅达166%;企业发展后,员工增加前者为282%,后者为36%;公司股票价格上涨901%,而后者为74%;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①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二)企业文化的两个属性

(三)企业道德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律

二、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价值观难以模仿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网罗人才、吸引人才

(一)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人才流向的首选

(二)企业文化能造就员工自我实现的环境

四、利用企业文化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资产

(二)海尔的证明

【本章小结】

1 .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从实践层面说,是日本的经济冲突和美国管理思想反思的产物;从理论的层面说,是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产物;企业文化不是管理理论的终结,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和六西格玛理论是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发展。

2 .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要经历兼并重组、文化整合和本土化三个阶段。

3 .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表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网罗人才、吸引人才和盘活企业有形资产。

【关键概论】

企业文化理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Y理论 Z理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企业文化理论“四重奏” 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六西格玛理论

第二章企业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原理

第一节企业文化概念及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一)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追溯四本企业文化开山之作的作者,看看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企业文化的概念。

《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的作者,帕斯卡尔和阿索斯但他们通过对日美企业的对比,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在他们看来,前三项为硬性因素,后四项为软性因素,而企业管理更应该注意软性因素作用的发挥。

《Z理论》的作者威廉·大内认为,只有在雇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只有按工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组成效率最高的搭档,建立了亲密关系,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企业文化》的作者迪尔和肯尼迪提出了企业文化的五个构成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习惯仪式、文化网络和英雄人物。在这五个要素中,他们认为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管理者应该注意

利用文化网络培育企业价值观,巩固企业信念,增强企业凝聚力。

《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经营企业的经验》一书的作者彼得斯和沃特曼,他们提出了优秀公司的八种文化品质。他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这几个原则就是上述优秀公司所具有的八种品质,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传统作风。

1987年,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E·海能出版了《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通过象征传播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他认为,观察企业文化应该同时进行“双面观察”,一方面要考察企业文化的思想体系,即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要考察企业文化的媒介,即象征行动和象征性作品。

1989年,美国文化专家沙因出版了《企业文化与领导》,在书中,他指出:“文化是指由一些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由组织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的结合问题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

从西方最新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一直是在狭义框架之内。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企业文化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之后,引起了我国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精神文化说”。

第二类是“总和说”。即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第三类是“同心圆说”。

(三)本书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本书所提出的这种理解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

二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

三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

四是从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过领导者倡导并最终获得员工广泛认同的集体文化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

所谓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或构成子系统。

(一)“四层次说”

(二)“三层次说”

这里的“三层次说”,基本是从狭义的企业文化概念出发,将企业文化的结构由里向外的构成分别是:理念体系层、伦理道德层和企业行为层。

(三)本书的观点

本书的观点倾向于“三层次说”,即认为企业文化是由理念体系层、伦理道德层和企业行为层所构成。

三、企业文化的特征

本书认为,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两大类的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所谓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指企业文化不同于其它文化的属性,亦即相对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艺术文化等而言,企业文化的特殊属性。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管理学特征

企业文化的管理学特征或管理学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管理理论方面。二是体现在管理的实践方面。正是企业文化的管理学特征,使之区别于政治文化与艺术文化。

2.人文特征

企业文化的人文属性,具体体现为:

(1)尊重人。这是以人为本的首要条件,也是对企业文化人文性的具体化。

(2)关心人。关心员工,让员工在受到尊重的基础上有归宿感,这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3)激励人。激励是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

(4)培养人。、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发展。

3.民族特征

企业文化的民族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文化的民族特征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观选择。

(2)企业文化的民族特征影响着企业的管理风格。

(3)企业文化的民族特征渗透在企业的伦理道德中。

(二)企业文化的个别特征

企业文化个别特征是相对本质特征而言。

1.独特性

2.继承性

3.共享性

4.隐蔽性

5.强制性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环境氛围、风俗、习惯等,对不融入这种氛围、风俗、习惯的任何员工或行为的“软约束”,往往会比硬性的强制更有力。

四、企业文化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联

(一)企业文化学与战略管理

1.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的战略选择

2.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

3.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

(二)企业文化学与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1.企业文化学与组织行为学都是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企业文化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但两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三)企业文化学与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以研究人为中心,重点是心理分析(要管理人必须管理其心),研究管理的“心理”现象与规律,而不是研究“管理”本身。初期的管理心理学,也就是工业管理心理学或叫企业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个体、个体所在的群体,以及群体所在的组织。它既着重研究个体的管理心理特

征,也分析群体乃至整个组织的“行为”,进而寻求有效管理的关键心理学条件与途径。

(四)企业文化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两者的关联是:

1.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践学科,但是它和企业文化学重在塑造企业人的内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有所不同,其主要功能和手段都有明显区别。

2.企业文化理念决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选择。

3.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新企业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功能

本书对企业文化的功能首先分为两大类: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一、积极功能

积极功能是对企业文化发展起正面调节作用的效用。通过这种调节,使企业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优良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积极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所谓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意味着建立起自身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标准

2.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通过明确的企业目标来实现的。

3.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通过企业的道德来实现的。

(二)凝聚功能

(三)规范功能

(四)激励功能

(五)辐射功能

(六)协调功能

二、消极功能

企业文化的消极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在其发展的成熟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惯性、习惯和习俗。当这些企业文化要素不能适应外界生存环境的变化时,它们对企业发展就起到阻碍和拖累的作用。其消极功能开始大于其积极功能。

【即时案例】:

企业文化因素为美国安然公司所带来的隐患

第三节企业文化的类型

企业文化类型,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各个主要属性上的特征。纵观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

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科特的三种文化类型①

科特和赫斯特特根据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

1.强力型企业文化。

2.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

3.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

(二)迪尔和肯尼迪的四种类型

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中指出,企业文化的类型,取决于市场的两种因素: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二是企业对工作绩效的反馈程度。他主张把企业文化的风格分成强人型、猛干猛玩型、赌博型和官僚主义型四①。

(三)河野丰弘的五种类型

日本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河野丰弘根据自己对上百家企业的调查,将企业文化分为活力型等五种类型①。

1.活力型企业文化

2.独裁活力型企业文化

3.官僚型企业文化

4.僵化型企业文化

5.独裁僵化型企业文化

(四)海能的十六种类型

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海能用三个标准把企业文化分成十六种类型,这三个标准是: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的强弱、企业文化本身在企业中的牢固程度和一致程度以及企业文化和企业现有领导系统的关系。

以上介绍的四种分类方法在世界企业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些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必要的抽象,从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探索了企业文化某些相似或相同的特质,发现了成功企业所具有的某些特定的文化特质组合,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探索,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参照的特质组合模式和衡量标准。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划分

以下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分类方法。

(一)以企业发育形态为分类标准

1.成长型企业文化

2.成熟型企业文化

3.衰退型企业文化

(二)以企业所有制为分类标准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我国企业所有制形式来划分的。

1.国有企业文化

2.合资企业文化

3.乡镇企业文化

4.民营企业文化

(三)以企业文化内容特征为分类标准

以内容特征为划分标准,企业文化分为目标型文化、竞争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务实型文化、团队型文化和传统型

文化等六种类型。

三、本书对企业文化的分类

纵观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分类,不同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我们可以从领导个性、企业经营行业风险大小、对企业投入反馈的速度等三个维度,来确定企业文化分类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本书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服务型企业文化

(二)风险型企业文化

(三)未来型企业文化

(四)程序型企业文化

(五)公共型企业文化

以上关于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只是为了考察企业文化类型分析的方便。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极少有企业可以只归属于其中的某一类型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的文化类型,实际上是几种类型的混合体。

【本章小结】

1、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为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和协调内部关系,经由企业经营者长期提倡,员工认同,在经营与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等传统和习俗的总和。

2、企业文化具有管理学、人文和民族性三大本质特征;具有独特性、继承性、共享性、隐蔽性和强制性等五大具体特征。

3、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激励、辐射和协调等六大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在一段时期内,积极功能可能占主导地位;一旦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积极功能也可能转化为消极功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

4、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类型有大量的研究,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企业文化实践的考察,依据领导个性、企业经营行业风险和企业投入反馈的速度等三个维度,将企业文化划分为服务型、风险型、未来型、程序型和公共型等五大类型。

【关键概论】

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功能企业文化类型

第三章企业文化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第一节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的一种精神状态。孙子在兵法《谋攻篇》中说:“上下同欲者胜”。是说军队官兵上下,如能凝聚成一股力量,心往一处想,那么这支军队就将是不可战胜的。

一、企业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经过精心培育而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的群体意识。

(一)企业精神的内涵

1.企业精神是在企业长期实践、精心培育起来的“精神内核”。

2.企业精神是为全体员工认同的、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共同理念。

3.企业精神是员工追求的价值尺度。

4.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塑造者。

【即时案例】麦肯锡的成功

(二)企业精神的作用

企业精神在企业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出一个企业总体的精神状态和个性。下面我们通过对中国国企莱钢企业精神的分析,来认识企业精神的作用。

【案例】:莱钢的企业精神

(三)企业精神的典范——“大黄蜂精神”

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企业精神,被形象地表述为“大黄蜂精神”。大黄蜂靠着柔软的翅膀、承载着笨重的身驱,坚韧不停地飞动着。赞扬“大黄蜂精神”,是为激励公司全体成员,不怕困难,坚韧地努力,去争取成功。

二、企业精神的培育

(一)企业精神的基本特征

所谓企业精神的特征,是指企业精神区别于企业文化其它要素的显著征象或标志。企业精神有以下基本特征:1.共性与特性的有机结合

2.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3.激励性与务实性的统一

(二)企业精神的培育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企业特色精神的确定

确定企业的特色精神要考虑到企业传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当然也要扣紧企业家的个性特征,把各方面的精神内核整和起来,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特色的实际的内容。同时,企业精神又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性”,针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境界和价值理念提出要求,表达出最能准确融汇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

2.企业精神的教化

主要包括以下途径:

(1)企业领导率先垂范

(2)通过舆论强化灌输。

(3)塑造英雄、树立楷模。

(4)教育培训、文化渗透。企业精神深入人心,不仅要有舆论宣传,还要有细致入微的教育培训。

(5)多方引导、共同参与。

3.企业精神的物化

企业精神的物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企业精神通过企业规章制度体现出来,以此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二是通过塑造企业形象,把企业精神物化为企业视觉识别的具体要素中,如企业标志、品牌、旗帜、着装、标准色、标语、口号、歌曲象征图案等;三是通过建立企业习俗和礼仪,把企业精神外化为固定程式和行为规范。

三、企业精神的语言表达

(一)企业精神语言表达的原则

1.来自实践,符合厂情的原则

2.突出个性,形象生动的原则

3.言简意赅,好懂好记的原则

企业精神的表达,要面对社会公众。因而,应该注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使广大社会公众一看就明白,一看就记住。如美国IBM公司的“IBM就是服务”;台塑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就属这类表达有个性的企业精神。

(二)企业精神的表达方式

1.命名式

2.口号式

3.故事式

4.传统式

5.比喻式

6.目标式

7.规范式

第二节企业价值观

一、企业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作用

(一)企业价值观的内涵

所谓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企业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经营方法和行为准则的判断标准。

1.哪些对象对于企业有价值

“价值”是个关系范畴。价值关系是客观的,对它的判断和选择却是一种主观的过程,即主体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2.企业的价值在哪里

在这里,企业是作为价值对象出现的,是说企业本身具有哪些价值属性。主体成了企业管理者或企业决策者。于是就出现了“企业的价值在于创新”、“企业的价值在于利润”、“企业的价值在于致富”、“企业的价值在于育人”等不同的价值观

3.企业价值观的共享性

企业的价值所在和哪些对象对企业最有价值?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常常都是统一起来的。

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决定着企业的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取向。

(二)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1.共享价值观的链锁效应

2.共享价值观促使企业解决问题

3.共享价值观引导员工行为

二、企业价值观体系

(一)什么是企业价值观体系

所谓企业价值观体系,是由企业多重价值对象、企业多种价值属性和价值存在集合构成的。企业全体成员对价值体系的一致认同,就构成了这个企业全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体系。

(二)企业主导价值观的演变

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主导价值观就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历史:

1.最大利润价值观

“最大利润价值观”盛行于18世纪至20世纪初。这种价值观主张企业的决策和行动的标准,都围绕着如何获取最大利润来进行。

2.经营管理价值观

经营管理价值观,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推崇经营者与投资者分享利润。

3.社会互利价值观

社会互利价值观,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它要求企业在确定利润水平时,要把员工、社会、企业的利益统筹考虑,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

以上三个阶段的主导价值观,分别代表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主导价值体系。

当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以人本主义为导向的价值理念,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而不是工具。

(三)成功企业的价值观体系

国内外的不少成功企业,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不断地培育和完善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可资的借鉴。

1.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2.服务的价值高于利润

3.团队的价值高于个人

4.协作、和谐的价值高于“赚钱”

三、企业价值观的修正

修正企业价值观,也是培育企业共享价值观体系的过程。企业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并繁浩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路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应该包括:为什么要修正企业价值观,如何修正和争取全体成员认同三个阶段。

(一)为什么要修正企业价值观

一旦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企业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企业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就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出现价值观“过时”的风险。

(二)如何修正企业价值观

修正企业价值观,应该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1.细致总结、排序分析

2.对原有价值观的扬弃

3.价值观的修正要从意识变革入手

4.修正后价值观的表达

世界顶级企业的价值观有许多共性的内容,但在表达方面却显出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如:

■美国宝洁公司的价值观:“美化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生活”——通过向世界各地消费者提供优质超值的品牌产品和服务,来美化他们的生活。

■诺基亚的价值观:“科技以人为本”——即使是最先进的高科技企业,“人”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与出发点。

■海尔的价值观:“真诚到永远”——客户永远是对的,永远接近用户,与用户零距离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杜邦公司的价值观:“创造美好生活”——通过化学工程实现产品创新的

信念是杜邦公司最具特色的价值观。

■微软公司的价值观:“正直诚实”——对客户、合作伙伴和新技术充满热情;直率的与人相处,尊重他人并且助人为乐;勇于迎接挑战,并且坚持不懈,严于律己,善于思考,坚持自我提高和完善。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些措词可能听起来有些“陈词滥调”,的确其中有的比起广告战中可能使用的口号来也强不了多少。但它们强于口号之处,在于这些措词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某些使本企业和用户深为信服的东西。在每一家这样的公司中,这些文字就具有丰富和具体的含义了。

(三)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

对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职工群众在心理上往往处于三种状态并存,塑造企业价值观的重要一步,就是要促成那些持服从态度的职工,向认同、继而向内化转化。如何完成这种转化呢?

1.与下属研讨、交谈

2.运用多种途径、各种机会传播价值观

3.利用习俗与仪式强化价值观的认同、内化

第三节企业道德

一、企业道德的内涵及特征

(一)企业道德的内涵

企业道德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企业道德与企业伦理

2.企业道德的含义

企业道德,主要是指被企业全体成员认同的,在处理各种关系之中表现出来的善恶标准、意识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观念,一种企业意识。

3.企业道德的内容

企业道德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企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其涵义是多方面的,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企业道德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道德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三种类型。

(1)两个层次。企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是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可以分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两个层次。

(2)三种类型。复杂的企业道德现象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道德活动、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

(二)企业道德的特征

企业道德是一类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道德。同时,企业道德本质上也是一种企业意识,但它的特殊本质又使它区别于其它的企业意识。企业道德自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道德是一种意识的调节

2.企业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调节

3.企业道德是一种非强制的调节

二、企业道德原则

(一)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

(二)正直原则

正直是企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坚守正直原则可以使企业忠于良知、信守承诺、维护信仰。正直不同于诚实,诚实是告诉别人真相,正直是告诉自己真相。正直原则是企业在获取道德权利和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认知准则。

三、企业道德的培育

企业道德的培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坚持企业道德原则

(二)确立企业道德规范

确立企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处理内部关系的准则和处理外部关系的准则两个方面:

1.处理内部关系的企业道德规范

2.处理外部关系的企业道德规范

【即时案例】?? 麦肯锡公司坚守企业道德底线

(三)建立企业道德约束机制

而建立企业道德约束机制主要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企业的公共道德约束

2.企业的环境道德约束

3.企业的人际道德约束

(四)建立良好的企业道德风尚

(五)强化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本章小结】

1.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体系。

2.阐述了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的内涵及其特征;并就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价值观体系和企业道德原则进行了论述。

3.结合企业实例,就企业精神的语言表达、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的培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概论】

企业精神?? 群体意识?? 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系统??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原则

第四章企业文化传播体系

第一节企业文化传播主体

企业文化的产生、形成、传播和发展的全过程,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本节将重点阐述由三个层面即企业家、企业员

工和企业英雄共同构成的企业文化传播主体。

一、企业家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企业中常有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或“老板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一把手工程”或“领导班子工程”等说法。这里,我们暂且不去探讨这种说法的科学合理性,但是这种说法能够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而广泛流传,至少说明了它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即它反映了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现状。

(一)企业家是企业文化传播的“牧师”

美国一家报社的记者问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CEO)张瑞敏在企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张瑞敏回答说,第一应该是设计师,在企业的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应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二)企业家是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导者

作为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导者,企业家要善于结合企业实际,根据企业文化发展的需要,在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

(三)企业家是企业文化传播的组织者和示范者

企业家的价值观、信仰理念、管理风格甚至个人的兴趣等,都会对企业文化的内容、风格和特征产生强烈的影响。

二、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员工是企业的基本队伍,也是企业文化最大的传播主体和承载主体。

(一)认识自我价值,把个人工作价值与企业价值统一起来

肯尼迪和迪尔在《公司文化》一书中转引了这样一个故事:中世纪一个旅行者在路上遇见了三位石匠,他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位石匠说:“我在凿石头。”第二位石匠说:“我在雕刻一块基石。”而第三位石匠则回答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二)结合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向员工传播企业文化

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正式的传播渠道和非正式的传播渠道,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此外,把企业文化传播与员工的班组工作联系起来,则会把企业文化传播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企业文化只有通过传播走进班组、走进员工的日常工作,才可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落地”了。

(三)企业文化传播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企业文化传播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人心”工程。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灌输必须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

三、企业英雄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我们来探讨企业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先进模范人物特有的价值观意义

从企业文化的视角看,不论是我国企业的先进模范人物还是西方的企业英雄,都是企业价值观的模范遵守者和奉行者,具有象征的意义。

(二)企业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是引导作用。二是桥梁作用。三是启示作用。四是延续作用。总之,企业英雄、先进模范人物、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传播的主体。如果把企业英雄和企业先进人物比作是企业文化传播舞台上的领衔演员或主角,那么企业家就是企业文化传播的编剧和导演,广大员工则是企业文化传播舞台上的众多演员或剧务工作人员。只有把各种角色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团队,才能在企业中演出一场生动感人、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现实剧来。

第二节企业礼仪

【案例】礼仪关乎成败

一、企业礼仪的构成要素

(一)企业礼貌

(二)企业礼节

(三)企业仪式

(四)工作仪式

(五)管理仪式

(六)表彰仪式

(七)企业典仪

二、企业礼仪的功能和作用

具体来说,企业礼仪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礼仪体现并固化了企业价值观

〔即时案例〕日本银行接纳新员工的企业礼仪

(二)企业礼仪体现并固化了企业道德要求

企业礼仪实际上是企业道德规范的程式化、固定化。企业礼仪,把企业道德规范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道德建设的实践途径。

(三)企业礼仪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

企业通过庆典、表彰会、员工生日庆贺、欢迎新员工、欢送老员工退休等礼仪活动,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联络和感情交流,无形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向心力。

(四)企业礼仪有助于增进企业与相关公众的沟通联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礼仪表现了企业待人接物、处理公共关系的良好风格,体现了企业对员工、顾客、竞争伙伴和相关公众的尊重,使企业在内外公众中形成良好的形象。

三、企业礼仪文化建设

第一,以企业价值观为指导,以企业道德准则为规范,梳理、整合企业的风俗和传统。

第二,企业礼仪的实施,要发挥领导的主导作用。

第三,通过教育、培训,推广企业礼仪。

第三节企业文化网络

【案例】日本丰田公司中的非正式组织

一、企业文化传播渠道

(一)企业文化正规传播渠道

1.正规传播时的信息流通特征

它包括三种情况:(1)下行沟通。(2)上行沟通。(3)平行沟通。

2.内部传播渠道和外向传播渠道

(1)内部传播渠道。内部传播渠道是指企业通过正式组织和正规媒介向员工传递信息的通道。

(2)外向传播渠道。外向传播渠道是指企业组织通过正式组织和正规媒介向社会传递文化信息的通道。

(二)企业文化非正规传播渠道

1.什么是非正规传播渠道

所谓非正规传播渠道,是指在企业正规传播渠道之外的自发、散在传播信息的通道。

2.非正式传播的特征

非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相比较,具有表达的生动性、方式的灵活性、传递的迅速性、色彩的感情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等,所以它能够对于企业组织和群体产生重大影响,有时还能起到正式沟通所起不到的作用。

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把企业中通过非正规传播渠道传播企业文化的途径和沟通路线称之为“文化网络①”。

二、企业文化网络

在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中,文化网络是指在企业中传播价值观、企业英雄人物的事迹等非正规传播渠道。

企业文化网络是由分布在企业中不同岗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组成。他们在文化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下面仅就企业文化网络的基本人物与特征予进行简要的诠释。

(一)讲故事者(轶事传播者)

(二)教士(说教者)

(三)幕后提词者(耳语者)

(四)传小道消息者(传闲话者)

(五)秘书消息提供者(秘书信息源)

(六)小集团

小集团作为企业的非正式组织,它们能满足员工的多种需求,尤其是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求,起到正式组织所起不到的作用。具体说来,小集团积极作用主要有:

1.增进信息沟通与交流

2.通过利用非正式组织沟通协调

3.发挥员工们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

由于文化网络人物往往是非官方的、非公开的角色和群体,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不稳定性,他们在企业中传播的往往是个人观点和意愿,因而不易被组织控制。企业管理者在利用和发挥文化网络的作用时,必须加强管理,谨慎培植,以减少其负面影响。

三、企业文化网络的管理

企业文化网络虽然是非正式的、员工自由组合形成的群体,但是,它有自己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管理者要有效地管理和运用企业文化网络,首先就要了解网络中的人员及其规则,并深入其中给以正确的引导,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如何加强对企业文化网络的管理呢:

(一)了解文化网络中的各种角色人物

一般说来,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本企业中客观存在的各种文化网络人物,诸如讲故事者、传播小道消息者、教士和小集团等。

其次,要了解扮演各种网络角色人物的特征以及各种非正式组织的潜规则。所谓潜规则,实际上就是客观存在于企业文化中的亚文化或次文化。只有了解了各种存在于企业中的亚文化,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整合。

(二)与文化网络中的各种角色人物建立密切的联系

了解和掌握了文化网络中的各种角色人物,走进他们的生活,真诚地与他们结交朋友。如果发生了任何你无法解释的事情,可以请他们找解释。如果你想不出,他们会想得很绝。③”

(三)有效地运用文化网络,为企业管理服务

管理者要有效地管理和运用网络,就必须对此采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方式。例如,管理者要经常地发掘或创作反映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故事或消息,并有意识地向网络中的人员传递,特别是向小道消息传播者和小集团传递,可以运用和发挥非正式沟通渠道所具有的生动、灵活、迅速等特点,将企业所希望的文化信息广泛地传播和扩散开来,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引导文化网络,协调与正规传播渠道的互补作用

发挥两种传播渠道的互补作用,使企业文化信息的传播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协调好与正规传播渠道的关系呢?

1.要切实地加强企业正规传播渠道的作用

2.要注意引导文化网络的方向,控制其副作用的发生

避免企业文化网络的负面作用和影响发生,是不能回避的一个大问题:

(1)加强企业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保障正式渠道的信息畅通,以避免网络人物的不实宣传。

(2)积极、主动地引导企业员工成立各种非正式组织,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诸如成立各种由员工自愿参加或自发组织的QC小组、技术攻关小组、读书会和各种文体活动小组等,都是加强企业成员相互沟通的有效形式。

(3)注意把握企业文化网络运行的特殊性,传播真实的企业文化信息。

总之,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及时地给以调整和修正,从而引导文化网络正确地传导企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章小结】

1、本章重点阐述了企业文化传播的主体及其各自承载的角色任务:其中企业家是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最大的传播主体和承载主体;企业先进模范人物是企业价值观人格化的代表。

2、企业礼仪是传播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通过接受、认同和履行企业礼仪,可以固化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并将其外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3、企业文化网络是企业内部非正式的文化传播渠道。它由具有不同角色的特殊人物构成。在网络中,每个角色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加强文化网络的管理,才能使之扬长避短。

【关键概论】

企业文化传播? ?企业文化传播渠道?? 企业文化传播主体??企业文化网络? 企业英雄? ?企业先进模范人物 ??企业礼仪

第五章企业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规律

第一节企业文化的生成

一、西方管理理论中关于企业文化生成的论述

(一)肯尼迪、迪尔关于企业文化生成的论述

肯尼迪、迪尔是从五要素出发,来考察企业文化生成的①:

(二)沙因关于企业文化生成的论述

埃德加?沙因从社会动力理论、领导理论、学习理论出发来探讨企业文化的生成。

(三)科特、赫斯克特关于企业文化生成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企业文化的生成需要积累。

2.企业最高领导者的倡导。

3.行为约束与合适的形式。

4.企业文化需要改变和创新。

二、企业文化生成中积累与领导的因素

(一)积累对企业文化生成的影响

1.学习过程是积累的过程。2.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积累。3.减少焦虑的“回避学习”积累。4.两种不同学习积累的区别。

(二)领导对企业文化生成的影响

1.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管理者。2.企业领导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生命。3.企业领导的个性决定着企业文化的风格。

三、企业文化生成的一般模式

企业文化的生成的一般模式可以用图示法表示,具体如图5-2所示。

首先,企业最高经营者根据外部环境(包括政府法律、法规,竞争对手、消费大众心理和投资者等)的变化信息,制定出创意性经营思想、经营战略或企业目标。

其次,通过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制度,实施经营思想和战略。企业员工根据企业制度和领导者的行为示范,规范、约束行为,通过实际操作,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再次,企业把产品或服务投向社会,经过市场的检验,如果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就会使最高经营者取得经验和自信。

这个过程不断地循环下去,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战略决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力就会逐渐增强。企业文化便在这个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生成。

图5-2企业文化的生成的一般模式图第二节企业文化变革

【即时案例】青蛙现象

一、企业文化变革的涵义

企业文化变革的涵义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一)企业文化变革是企业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

(二)企业文化变革是企业变革的必然趋势

(三)企业变革不等于企业文化变革

二、企业文化认识误区与变革的时机

跳出文化误区是企业文化变革的前提。

(一)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

1.把企业文化认识过于简单化

2.企业文化并非只体现企业功能的人性方面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 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 心特征。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 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 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3) 任意性和规约性。 2. 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 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 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 性。 3. 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 和递归性。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 物体、时间或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 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移位性赋予人 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 的语境中。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 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 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 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所以只有人类才能提问:元语言功能对交际、思考及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管理学概论作业答案

《管理学概论》作业 1,1) 管理内涵: 管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科学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活动或过程. 2)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 组织工作: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领导工作: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控制工作: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2,1)管理具有二重性。这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营效果的管理活动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和技术进步的比例、协调、配合、效率的要求,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社会属性,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也要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制度的规定性,体现所有者和执政党的意志。 2)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与事情的观察而对事物本质作出判定,并通过联系不断的观察来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而管理知识来自本世纪以来,在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也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方面。同其他所有技艺一样,管理工作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采取适宜措施,以获得预期效果。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3,完成具体任务的人。操作者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4,任务环境: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等。 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 5,1)组织文化: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 2)组织文化的特点:a客观性,b个异性,c民族性,d稳定性。 3)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它建立了在这个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规范。 对计划工作的影响:确立什么样的目标,计划可以包含的风险程度,决策的重点是长期还是短期的。 对组织工作的影响:可授权给下级管理者的程度,设计工作时对员工自由度的考虑,规范化程度的大小。 对领导工作的影响:运用什么激励技术,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是否要消除一切不一致。对控制工作的影响:采用何种控制方式,业绩评估时注意什么标准,超过预算时应有怎样的反应。 4)组织文化可能在某特定时间或是某些特定状态是适合的。但随时间与显示条件的改变(国家的竞争,政府管制的改变,快速的经济变迁,创新的科技),这时组织文化是需要适时的做些调整。以下因素回对管理组织文化产生影响:a引人注目的危机,b领导者的转换,c组

语言学概论自测题第3章

一、填空 1、(音素)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浯音单位。 2.国际音标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通常把它放在方括号中,与一般字母区别开来。 3.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具有(音质(音色))、(音高)、(音重(音强))和(音长)四个要素。汉语的音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引起的。 4.人类发音器官分分为(动力站(肺))、(发音体(声带和喉头))、(共鸣腔(鼻腔、咽腔和口腔))三大部分。(共鸣腔)部分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许多不同的因素就是这一部分的变化形成的。 5.音素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其区别的根本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是否受到阻碍。 6.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例如/A/是(舌位低)、(舌位央)、(展唇)。 7.辅音的发音特征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决定的。例如“/p/”的发音部位是双唇.发音方法是清塞音,不送气。 8.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音位)。 9.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例如汉语某些方言的“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就是自由变体。 10.汉语音节可分(声)、(韵)、(调)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可分(韵头)、韵腹和(韵尾)。 11.“四呼”是指(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12.人们在说话时,常常把[toufu](豆腐)说成[touf),这种音变现象叫(脱落)。 二、单项选择题 1,音位是从——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D A物理属性B.生理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 2.音素i和y的差别是由——的差别形成的。D A音高B.音重C.音长D.音质 3.[p]、[t]、[k)都是——。A A.塞音 B.擦音C.塞擦音D.边音 4.[p…]、[t…]、[k…]三个音素的区别是——C A.发音部位B.发音方法C.送气与否D.清浊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C A.上齿B.上腭C.舌D.下齿 6.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是— B A.声带振动与否 B.是否均衡紧张 C.时间延续久暂 D.气流是否受阻 7.元音/o/具有下列发音特征中的B A.不圆唇高元音B.圆唇高元音C.低元音D.前元音 8.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发音部位B A.双唇B.齿间C.唇齿D.舌面前 9.与国际音标[xJ相对应的汉语音素是D A.y B.k C.q D.h 10.按“四呼”来给汉语音节中的韵母归类,ong属AX A.开口呼E.齐齿呼C.合口呼D.撮口呼,

语言学教程[第一章语言学导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复习笔记 Ⅰ.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以口头交流的任意的符号系统。该定义揭示了语言的五个要素:系统,任意,口头,符号,人类。 Ⅱ.语言的定义特征 语言的定义特征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其他动物交流系统的特点。 1.任意性 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是指符号的形式或者声音与意义之间没有逻辑或内在联系。虽然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任意的,但也不是完全任意的。一些词语,例如一些拟声词的发音与其意义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2.二重性 二重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属性,底层结构是上层结构的组成成分,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二重性只存在于这样的系统之中,既有元素又有它们组合成的单位。 3.创造性 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它能够使人造出和理解无穷的长句,其中很多句子是以前从未听过的。 4.移位性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事件和观点。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和想象力使人类受益无穷。 5.文化传递性

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Ⅲ.语言的起源 1.圣经的记载 语言是上帝的恩赐。 2.“汪汪”理论 语言是模仿自然的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如 (鸭子)的刮刮声,嘎嘎声,布谷鸟的叫声。 3.“噗噗”理论 语言来源于人本能的情感声音,表达疼痛或喜悦。 4.“哟一嘿一吼”理论 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共同劳动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哼哟声。 5.进化理论 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过程,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Ⅳ.语言的功能 1.信息功能 语言用来陈述某件事情,提供信息或用作推理。信息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 2.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人们由此建立和维持他们的身份和社会

企业文化学概论(练习7)

《企业文化学概论》第六章练习题XX专业X级(X班)《XXXXX》学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题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号得分评卷人 [名词解释]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本章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企业文化环境因素 2.差异战略 3.文化维模 4.企业文化总体规划二、判断题 1.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社会消费者的服务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分为消费者需求动向、影响消费者需求动向的因素和服务满意度管理。2.一种文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而一旦形成,它又常常是牢固而不易更改的,这就是所说的企业文化惯性。 3.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没办法、也不应该进行人为的设计。 4.企业文化建设通常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常常发端于企业家的个人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策略,并通过企业制度的形式保障实施,最成落实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 5.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科学系统的项目工程,需要按照计划、诊断、实施和调整四个阶段进行管理。三、单项选择题(从中选出一项标准答案) 1、“狮子与羚羊”的故事是用来形容( A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A.蒙牛 B.联想 C.海尔 D.科龙 2、以下( A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主体。 A.企业家 B.制度 C.员工

D价值观 3、无总称谓是联想推出的(B )文化。 A.执行文化 B.亲情文化 C.客户文化 D.创新文化 4、( A )在1990年的《企业文化和经济学理论》一书中指出,建立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公司建立作为一个可信任的雇主的名声。 A.克雷普斯 B.钱珀思 C.山姆·沃顿 D.雷·克洛克 5.美国著名的麦当劳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公司(D )创始人有着密切的联系。A.克雷普斯 B.钱珀思 C.山姆·沃顿 D.雷·克洛克 6."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谦虚,顺应时势,感恩戴德"是(B )公司的企业文化口号。 A.索尼 B.松下 C.三星 D.LG 7.真正的成本领先的企业不可能是一个企业群,只能是( D )。 A.企业集团 B.合资企业 C.独资企业 D.一个企业 8.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社会消费者的( D )的相关因素。 A.需求满意度 B.消费满意度 C.心理满意度D.服务满意度 9.服务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 D )的感受过程。 A.客观经验 B.亲身体验 C.社会体验 D.主观经验 10.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 D )作用。 A.限制 B.约束 C.制约 D.促进和制约 11.企业文化建设实质是打破旧有( A ),建立新文化的过程。 A.文化惯性 B.习惯 C.习俗 D.传统惯性 12.企业家勾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 B )。 A.发展方向 B.发展蓝图 C.战略发展 D.市场前景 13.以下( A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个体阻力。 A.狭隘的利己主义 B. 结构惯性 C.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 ?D.薄弱的工作耐力 14.以下( C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阻力。 A. 狭隘的利己主义 B.陈旧的价值观念 C.矛盾的领导言行D.模糊的理论指导 15.以下( D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文化理念阻力。 A.结构惯性 B.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 C.薄弱的工作耐力 D.模糊的理论

最新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 练习一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企业文化学概论3

《企业文化学概论》第三章练习题 [名词解释]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本章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愿景 2、企业价值观 3、企业道德 4、企业制度文化 二、判断题 1、企业精神就是企业家的精神。(X ) 2、价值是个经济范畴。(X ) 3、企业道德是一种企业意识。(√) 4、诚实是企业道德的基本原则。(X ) 5、企业价值的对象是多重的。(√) 三、单项选择题(从中选出一项标准答案) 1、企业精神是员工追求的(A )。 A价值尺度 B生活方式 C奋斗目标 D内在动力 2、企业精神是( C )追求的价值尺度。 A经营者 B管理者 C员工 D股东 3、( B )是企业精神的塑造者。

A企业职工 B企业家 C经营者 D管理者 4、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强烈地在( D )的各个方面显示它的影响。 A企业行为 B企业管理 C企业经营 D企业文化 5、优秀的企业精神可以提升( B )。 A企业效益 B企业形象 C企业利润 D企业知名度 6、价值关系是( A )。 A客观的工资 B主观的 C社会的 D个体的 7、共享价值观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能产生( D )。 A晕轮效应 B规范效应 C激励效应 D链锁效应 8、企业价值观的作用除链锁效应、促使企业作出反映外,还应包括( C )。 A提高劳动效率 B增强竞争力 C引导员工行为 D提高社会效益 9、企业价值观的修正就是对原有价值观的( C )。 A否定了 B保留 C扬弃 D继承 10、企业道德是( C )的研究对象。 A企业管理学 B组织行为学 C企业伦理学 D企业文化学 11、企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企业行为 B企业道德 C企业决策 D企业目标 12、企业道德的主体是( A )。 A 企业 B 管理者 C 员工 D 消费者 13、现阶段,建立企业道德约束机制主要是建立( B )约束机制。 A企业公共道德 B企业社会道德 C企业环境道德 D企业人际道德14、《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提出( D )理论。 A“CIS”理论B“7精神” C“5W”模式D“7S”理论 15、制度文化是( A )的载体。 A精神文化 B社会文化 C企业文化 D传统文化 16、( C )是精神文化的产物,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 A企业文化 B传统文化 C制度文化 D社会文化 四、多项选择题 (从中选出2项或2项以上标准答案) 1、企业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ACD )。 A领导体制 B理想愿景 C组织机构 D管理制度 2、企业道德约束机制包括企业(BCD )。 A风尚道德约束B公共道德约束C人际道德约束D环境道德约束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Chapter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nowadays coming into wide use with combin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linguis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Linguistics is of great use with very wide application. —人工智能,人机对话,机器翻译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has already gone beyond language itself.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How do you define linguistics? What is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or syste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a science in the sense that it scientifically studies the rules, system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 language. 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about linguistics? 1.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linguistics should include at least five parameters, namely,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hese can be called microlinguistics. 语音学(phonetics); 音系学(phonology); 形态学(morphology); 句法学(syntax) —Schools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流派; 语义学(semantics) ; 语用学(pragmatics) (chapter2-6) 2. Macrolinguistics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Saussure,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之父) were intended to establish the autonomy of linguistics, giving it a well-defined subject of study and freeing it from reliance on other disciplines. However, the interactive links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other sciences are developing fast. 尽管索绪尔的目的是给予语言学自主性,给它定义明确的研究对象,将它从对其他学科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Psych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is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usually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ment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 心理语言学,顾名思义,是对语言的心理方面的研究,它通常研究的是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比如语言习得,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生成等等。(chapter 9/chapter11) Soci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attempts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Sociolinguistics attempts to look at language structure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language use in a social context and on the other hand tries to understand sociological things of society by examining linguistic phenomena of a speaking community. 这就是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语言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的分析了解社会构成的问题。 Research Focus1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culture. Culture find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through language use.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现,其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 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61), 真正的交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倾听。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s are interested primarily in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of formerly un writte n Ian guages. They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merge nee of Ian guage and also with the diverge nee of Ian guages over thousa nds of years. They start with the comparis on of con temporary Ianguages in order to draw inferences about the kinds of change in Ianguage that may have occurred in the past. This is the “ diachronic ” study of Ianguage. 人类语言学家主要对历史和早期无文字语言的结构感兴趣,他们关注语言的出现和上千年

企业文化学概论

名词解释 1.风险型企业文化:企业必须敢于顶着竞争中的巨大风险,根据市场很快反馈回来的 信息,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因而,领导提倡创新的价值观,鼓励创新精神,是这类企业文化的典型特征。 2.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经 营方法和行为准则的判断标准。这种判断标准,实质上也是企业为获取成功而对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经营方法和行为准则所做出的价值取向。 3.企业文化网络:是指在企业中传播价值观、企业英雄人物的事迹等非正规传播渠道。 这个渠道也是企业内部基本的、非正规的交流沟通方式。 4.企业文化冲突:是指企业在并购、重组等发展过程中,因国家、民族文化差异、企 业新旧文化差异或总体与局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同形态的文化或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和相互融合的过程。 5.差异战略:也称独树一帜或别具一格战略,是企业在客户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力求 在本产业中独树一帜,或者说挑选出许多客户普遍重视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把自己置于别出心裁的地位上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获得溢价的报偿。 6.企业愿景:是“企业蓝图”,是企业努力要达到的境界,是企业成员所共同持有的 意象和景象。它为企业使命和企业价值观的确立,激发起一种强烈的感召力量。 简答题 1.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P23(看书P24表格) 大内认为,大部分的美国企业都是A型组织。日本的企业属于J型组织。为此,他提出了“Z 型组织”的概念,认为美国公司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就要向Z型组织转化。Z型组织符合美国文化,又兼备了日本企业管理的长处。大内提出,为了建立“Z型组织”,必须建立一种“Z型文化”。 Z理论是由美国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 威廉.大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企业管理博士学位。 他从1973年开始专门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提出了Z理论。如今,他是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的管理学教授。 在Z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研究。这些企业都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设有子公司或工厂,采取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大内的研究表明,日本的经营管理方式一般较美国的效率更高,这与此无关0世纪年代后期起日本经济咄咄逼人的气势是吻合的,作者因此提出,美国的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理论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该书在出版后立即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80年代初研究管理问题的名著之一(《Z理论》、《成功之路》、《日本的管理艺术》、《公司文化》)一起被称为美国管理"四重奏",其中《日本的管理艺术》作者之一帕期卡尔与大内一起研究日本的管理)。 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大内把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他认为当时研究的大部分美国机构都是A型组织。A型组织的特点为: 1、短期雇用; 2、迅速的评价和升级,即绩效考核期短,员工得到回报快; 3、专业化的

企业文化概论

企业文化概论(精选) 一、动力 -岁月熔金,我们已走过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目标的变化并不空洞,他代表了公司的化茧成蝶,他代表了公司的凤凰涅槃。 -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是学习和创新这一对DNA,培育出了企业文化,凝练成了的价值追求。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企业成长的阶梯。在市场经济时代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学的更快的能力。 -创新意味着求变,意味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新旧的碰撞需要融合。 - 由于无际,我们仰望星空、志存高远、才使发展有了无限的空间和方向;为了创新,我们持续学习、锐意进取、才使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能量。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二、形成 -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全体上下员工在践行使命的历程中所提炼和导入,并为企业家所倡导、为员工所认同的价值理念、群体意识、行为方式,以及渗透其中的思维模式和体现在外的形象特色的总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现代管理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种做人、做事、做企业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文化有着深刻的成因:

---发展的需要。为支撑和引领发展战略,必须有一套包括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形象识别体系以及学习文化、创新文化、融合文化、争先文化、目标文化、效率文化、治理文化、品牌文化等专项文化在内的企业文化体系来适应。 --继承的需要。。。。。。发展于和平建设之时,壮大于改革开放之际,在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等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优良基因,必须得到传承和弘扬。 --融合的需要。为适应融合队伍、整合企业的需求。随着事业的拓展,引进人才力度的加大加快,员工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受原地域、环境、和工作性质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观念,为实现统一的意志、激发共同的追求,必须有共同的企业文化体系来融通和凝聚。 ---管控的需求。适应并完成公司管理机制模式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一个体系,由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形象识别等部分构成,包括基本工作方针和战略指导思想,代表全体员工的信念与追求,表明我们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包括企业发展规律、行业发展规律、本企业发展规律)和文化规律的认识和尊重,记录了我们把理想成功付诸实践的过程。 企业文化是行业的文化、动态的文化、融合的文化、人本的文化。 行业的文化:最大限度的吸收同行业的传统文化和创造的优秀传统与思维、行为方式,,特别是行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和优秀基因,并在此基础上营造现代企业文化。 动态的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不断完善,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与深刻变化的社会,坚持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的开放性文化。

2016管理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多选题 1.【第00章】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以人为本 B 注重经济性 C 以目标为中心 D 随机应变 判断题 2.【第00章】提高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组织中管理者的素质。 正确错误 单选题 3.【第01章】卡尔森以前只是只有宾馆的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的管理经验,但他被聘为泛美航空公司的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得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盈利企业。对此,您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A 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要善于学习就可以了。

B 成功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C 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人的管理,高层管理着搞好人际关系就可以成功 D 碰巧而已,只能说明卡尔森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单选题 4.【第01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 A 组织 B 预测 C 预防 D 计划 单选题 5.【第01章】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是强调管理的()。 A 实践性 B 复杂性 C 科学性

D 变动性 多选题 6.【第01章】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判断题 7.【第01章】所谓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正确错误 判断题 8.【第01章】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计划。 正确错误

判断题 9.【第01章】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可以归结为抓瓶颈和搭平台。正确错误 判断题 10.【第01章】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率是第一位的。 正确错误 判断题 11.【第01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正确错误 单选题 12.【第02章】组织是由哪三项要素组成的? A 目标、成员和结构 B 目标、部门和效率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21世纪工商管理特色教材 张国梁《企业文化管理》 第1章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掌握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企业文化的主要理论,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阶段。 先导案例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美国分公司 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美国分公司,只有高层管理者来自日本,其余职工(包括中级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都是美国人。这些美国人原本是在美国3家较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工作的。该公司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都超过了美国的同行。本田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美国《华尔街杂志》于1983年对该公司的经验进行了报道:“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突出的做法是缩小工人和管理人员在地位上的差别,把工人当做群体的一分子。每个人,不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同样都在本田的餐厅就餐,公司也没有为高级职员专设的停车场。职工被称作‘合伙人’. ”这就是说,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的成功,应归功于高层管理者“重视人、尊重人、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而这一点,恰恰是

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精髓,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就是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制胜的。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学说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应该首先了解“文化”的概念,进而再来具体分析企业文化的含义。 1.1.1 什么是文化 了解什么是“文化”,是研究企业文化的逻辑起点。 “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有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原文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尔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文化被理解为文治教化。 自从19世纪后期现代文化学的诞生,人们对文化才从科学的角度有了全新的解释。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取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泰勒肯定文化是人后天的习得和创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他把文化仅仅局限于人的精神方面。随后,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亨根斯、维莱等人对泰勒的定义进行了修正,把文化定义为:“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管理学概论作业[1]

《管理学概论》作业 1,管理内涵及基本职能 答:1) 管理内涵: 管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科学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活动或过程. 2)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 组织工作: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领导工作: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控制工作: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2,管理的特点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答:1)管理具有二重性。这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营效果的管理活动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和技术进步的比例、协调、配合、效率的要求,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社会属性,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也要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制度的规定性,体现所有者和执政党的意志。 2)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与事情的观察而对事物本质作出判定,并通过联系不断的观察来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而管理知识来自本世纪以来,在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也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方面。同其他所有技艺一样,管理工作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采取适宜措施,以获得预期效果。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3,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区别: 答:完成具体任务的人。操作者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4,了解任务环境与一般环境的因素 答:任务环境: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等。 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 5,组织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如何管理组织文化 答:1)组织文化: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 2)组织文化的特点:a客观性,b个异性,c民族性,d稳定性。 3)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它建立了在这个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规范。 对计划工作的影响:确立什么样的目标,计划可以包含的风险程度,决策的重点是长期还是短期的。 对组织工作的影响:可授权给下级管理者的程度,设计工作时对员工自由度的考虑,规范化程度的大小。

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 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

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

企业文化学概论(练习7)

《企业文化学概论》第六章练习题 [名词解释]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本章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环境因素 2.差异战略 3.文化维模 4.企业文化总体规划 二、判断题 1.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社会消费者的服务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分为消费者需求动向、影响消费者需求动向的因素和服务满意度管理。 2.一种文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而一旦形成,它又常常是牢固而不易更改的,这就是所说的企业文化惯性。 3.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没办法、也不应该进行人为的设计。 4.企业文化建设通常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常常发端于企业家的个人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策略,并通过企业制度的形式保障实施,最成落实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 5.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科学系统的项目工程,需要按照计划、诊断、实施和调整四个阶段进行管理。 三、单项选择题(从中选出一项标准答案) 1、“狮子与羚羊”的故事是用来形容( A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A.蒙牛 B.联想 C.海尔 D.科龙

2、以下( A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主体。 A.企业家 B.制度 C.员工D价值观 3、无总称谓是联想推出的(B )文化。 A.执行文化 B.亲情文化 C.客户文化 D.创新文化 4、( A )在1990年的《企业文化和经济学理论》一书中指出,建立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公司建立作为一个可信任的雇主的名声。 A.克雷普斯 B.钱珀思 C.山姆·沃顿 D.雷·克洛克 5.美国著名的麦当劳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公司( D )创始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A.克雷普斯 B.钱珀思 C.山姆·沃顿 D.雷·克洛克 6."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谦虚,顺应时势,感恩戴德"是( B )公司的企业文化口号。 A.索尼 B.松下 C.三星 D.LG 7.真正的成本领先的企业不可能是一个企业群,只能是( D )。 A.企业集团 B.合资企业 C.独资企业 D.一个企业 8.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社会消费者的( D )的相关因素。 A.需求满意度 B.消费满意度 C.心理满意度 D.服务满意度 9.服务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 D )的感受过程。 A.客观经验 B.亲身体验 C.社会体验 D.主观经验 10.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 D )作用。 A.限制 B.约束 C.制约 D.促进和制约 11.企业文化建设实质是打破旧有( A ),建立新文化的过程。 A.文化惯性 B.习惯 C.习俗 D.传统惯性 12.企业家勾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 B )。 A.发展方向 B.发展蓝图 C.战略发展 D.市场前景 13.以下( A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个体阻力。 A.狭隘的利己主义 B. 结构惯性 C.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 D.薄弱的工作耐力 14.以下( C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阻力。 A. 狭隘的利己主义 B.陈旧的价值观念 C.矛盾的领导言行 D.模糊的理论指导 15.以下( D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文化理念阻力。 A.结构惯性 B.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 C.薄弱的工作耐力 D.模糊的理论指导 16.企业文化是由所有成员的( D )累积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