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家训家规,讲家风故事
家风小故事中华大美德

家风小故事中华大美德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下是一些关于家风的小故事,它们体现了中华大美德的精神内涵。
故事一: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少年。
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长大。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小明非常孝顺,不仅在家中分担家务,还在学校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让母亲高兴。
有一天,小明的母亲生病了,需要卧床休息。
小明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为母亲熬药、做饭,不离不弃。
他的孝心感动了邻居们,纷纷称赞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位名叫小华的男孩。
他性格诚实守信,为人正直,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有一天,小华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大笔钱。
他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站在原地等待失主。
不久,失主焦急地找了过来,小华核实了失主身份后,毫不犹豫地把钱包归还给了他。
失主感激不已,连声感谢小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为人正直,做到心中有信仰,行为有准则。
故事三:勤劳节俭,热爱劳动在一个山村里,有一位名叫小丽的女孩。
她的家庭条件不好,但一家人勤劳节俭,生活倒也过得去。
小丽从小就热爱劳动,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不怕苦不怕累。
长大后,她更是把勤劳节俭的美德发扬光大,不仅自己勤劳工作,还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总结:家风小故事体现了中华大美德的精神内涵,包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勤劳节俭、热爱劳动等。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8篇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8篇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8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征文吧,征文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清楚的特点。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8篇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8篇我们的家风家训的故事篇一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庭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我的家庭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
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
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
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父母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父母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
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
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我们的家风家训的故事篇二在我小时候,我不懂得什么叫做家风、家规、家训,后来我才慢慢的懂得……从我懂事起,妈妈就要求我要勤奋,要上进,起初我不太理解,埋怨妈妈对我要求太苛刻。
上学后,我努力学习,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争取在各个方面达到更好,这才理解所谓的上进和积极,是要靠汗水和努力才能达到的,只有这样才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在我上二年级时,有一次因为我偏要买一个玩具,而奶奶没有给我买,我就和奶奶大吵大闹,还说出让奶奶走、不是我亲奶奶之类的话,让奶奶很伤心。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在古代,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着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智慧,为家庭成员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孝顺敬老。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孝子,他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天,他的母亲生病了,孟子日夜守在母亲的床前,亲自照料母亲,不离不弃。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顺敬老”的家风家训,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商人,他做生意非常诚实守信,从不欺骗顾客。
有一次,他收到了一笔多余的货款,他毫不犹豫地归还给了顾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古代家风家训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社会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故事三,勤俭节约。
在古代,有一位农民,他勤劳节俭,精打细算,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要懂得节俭,不要浪费粮食和物资。
这位农民的勤俭节约精神影响了他的儿子,也成为了家族中的一种家风家训。
故事四,尊师重教。
在古代,有一位学生,他对师长非常尊敬,时刻恪守“尊师重教”的家训。
他勤奋好学,虚心向师长请教,最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尊师重教是古代家风家训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应该传承的美德。
这些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家风家训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家族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发扬古代的家风家训,让这种优良传统延续下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让家风家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坚强支撑,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家风故事三分钟演讲范文(14篇)

家风故事三分钟演讲范文(14篇)优秀家风小故事篇一73岁的关长岫是聊城三中退休教师。
他的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养育了5个孩子。
但在那个物资贫乏的时代,父母靠勤劳供关长岫读了大学,同时供其哥哥读了中专。
关长岫成为附近几个村子第一个大学生。
一家出了两个文化人,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他讲得最多的话。
在关长岫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邻里和睦看得很重。
母亲乐善好施,可怜贫苦的人。
一次晚饭后,年幼的关长岫在门口拿着一块地瓜吃,随吃随把地瓜皮扔在地上。
这时,一对母子路过,小男孩有九岁的样子,捡起地瓜皮便吃。
关长岫的母亲看到后,连忙劝阻,立即把母子俩领回家,给小男孩煮了几块地瓜。
父亲是耕种的把式,几乎所有的农活都会做。
因此,他家每年农田的收成都较好,在当地算是较为富足的人家。
在口粮短缺的年代,父亲的勤奋保障了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
耳濡目染这样的家风,关长岫善于学习、工作勤奋。
1963年,在安徽师大毕业后,他来到莘县教学。
当时,教师比较缺少,关长岫便到处“打补丁”,缺什么老师,他都能顶上去,因此教过很多科目,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任劳任怨。
大学里学的外语是俄语。
后来,学校不开设俄语课了,他1970年开始自学英语。
两年后,他就开始教高中英语,教学成绩突出。
1977年,关长岫被调到聊城三中从事教学工作。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1981年起,他连着带了7年高三毕业班的英语。
1988年,他又以高级教师的身份,主动请缨,到初中教实验班。
这两个实验班的英语课程是全英语教学,教学难度很大。
坚忍、刻苦、热心,这是家风留给关长岫的印记。
优秀家风小故事篇二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尽管我家并不是模范家庭,却有着勤俭节约的家风,吃饭从不铺张,衣服从不奢华,水电燃气也不会浪费,更不会乱花钱。
现在很多饭店都在提倡光盘行动。
实际上我们家就一直在实施光盘行动。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征文(精选20篇)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征文(精选20篇)家风家训故事优秀征文篇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
我家的家风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家人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
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爸爸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
但是,我玩游戏超过时间,爸爸很严肃地收起电脑。
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棠林,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姐姐告诉我要诚实。
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三年级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爱的玻璃杯打碎。
我很怕被挨骂,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
但是,姐姐原谅我,并且对我说句意味深长的话:“杯子打碎不要紧,如果你因此失去诚实,就没有人会相信你。
”妈妈教育我要谦虚。
四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我考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诉妈妈。
妈妈和蔼的对我说:“棠林真棒!再接再厉,不过要记住:‘谦受益,满招损。
’”家人们不仅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育我要好好学习。
五年级,我因沉迷网络,所以期中考试只考八十几分。
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妈妈会怎样对我。
但是回到家,妈妈却对我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为起点,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后妈妈和我分析原因,为我解答难题。
经过妈妈的辅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直线上升。
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优异的成绩。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在学习上,我有个好习惯:爱读书。
从我跨入小学的大门,我便开始读一些故事书。
后来这几年里,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书,例如《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
我一有时间就拿出一本来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着称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这些孩子,也一定要发扬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于我们的祖先,不愧于是一个继承人!家风家训故事优秀征文篇2家庭是蓝天,我是小鸟,没有它我将无法飞翔;家庭是雨点,我是小草,没有它我将无法生长;家庭是阳光,我是树苗,没有它我将无法成长。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精选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家家教故事八篇【篇一】“ 大,儿子又您出来晒太阳啦!您真有福分啊!下您么好。
我看着都敬羡呢!”凡是和里邻居一同的候,大都是大家敬羡的象。
不的,只因大有个友善的好家庭。
大的儿子——老藏是个近名的大孝子。
老藏全名藏模俊,霍山衡山古城社区居民。
起老藏敬老孝老,可交口称誉,可他常:“没什么好夸的,孝敬父亲母亲是子女的安分。
只需工作不忙,就陪在老人身。
也是下做楷模,言身教嘛。
”家庭友善,他父亲母亲悉心服侍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但是老藏却用行反了句。
老藏的父有腿疾,不可以走路,年只能在家里来回走,吃也要家人扶,母也患有多种疾病常年需要照。
了老人度一个安、祥和的暮年,他和老婆向来陪在父亲母亲身,事无巨悉心服侍。
20 多年来,一家人没有一次眼,没吵一次架,老藏一家也成了邻居居敬羡的象。
2016 年迈藏的父逝世了,老藏更为理解了“尽孝要及”的道理,只假如母想要的,老藏都尽量足,惟恐哪一点做的不好惹老人不高。
老藏,此刻只有母一个,他更要好好孝,不留憾。
做、洗脚、剪指甲、聊天、母出去玩⋯⋯ 早已成了老藏平时生活的一部分。
孝心承,他子女做好榜老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持,大家看在眼里,感在内心,居都夸老藏是个“好儿子”,老婆他是“好丈夫”,女儿他是“好父”。
他老婆常:“每当看到我家老藏忙前忙后服侍婆婆,我就知道自己嫁对了人。
他的仔细、耐心、孝心,都感人着我,作为老婆,我一定和他并肩站在一同,好好服侍婆婆,教育女儿,不可以给我们家老藏丢人”。
他女儿告诉我们:“每次回家听到他人夸赞爸爸和妈妈,我都感觉非常荣耀。
作为他们独一的女儿,我必定继承和弘扬他们的好质量、好行为,做个他们的孝敬女儿”。
老藏的孝行带动了妻女,一家人和随和气,妻贤女孝,邻居友善。
及人之老,他是大家的“好儿子”关于邻居李奶奶来说,她又多了个好儿子。
“有次家里来小偷,就我一个在家,吓得我不敢在家里待了。
那几日,都是模俊每日来陪着我,还给我做饭,真的不简单。
家规家风小故事十篇

家规家风小故事十篇范文一:家风小故事良好的家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严谨、朴实,那么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受到家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也不会走上邪路;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不好,家长不注意管教孩子,任由孩子胡作非为,那么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变成“问题少年”,更有甚者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我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爷爷很重视读书,家里崇尚读书的风气也很浓。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买的最多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零食,而是书籍。
爷爷经常说:“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缺乏物质,而是精神上的贫乏。
”自从我懂事起,爷爷就教我读《三字经》、《百家姓》,“人之初,性本善”爷爷在教我读的时候,也告诉我其中蕴含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爷爷告诉我:“‘百行孝为先’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做人要懂得尊敬长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这种人也不能指望他去爱别人。
”正因为如此,每当家里吃饭的时候,我们总是把好的东西留给爷爷奶奶吃。
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帮我炖了条鱼,还煮了个鸡蛋,我把东西端到爷爷房里,爷爷抚摸我的头,“乖孙,你生病了,这个还是你吃,给你身子补营养。
”我回答:“爷爷,我壮得很,没事。
”那时,我看到爷爷眼里有一丝泪水。
爷爷不仅要求我读书,还让我坚持锻炼身体,爷爷常说:“没有好的体魄,将来怎么为国家做贡献?”爷爷爱看历史书籍,经常告诉我一些名人伟事,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问他读书的目的,周总理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爷爷经常教导我,一个人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投身到社会建设当中,要做对国家有益的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爷爷在给我讲“嗟来之食”时,说故事里的主人公不吃别人施舍的东西,最后饿死,这个人很有骨气,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记得有一次,家里的米用光了,母亲让我去堂婶家借点,堂婶一副势利的表情,直接把我轰出门,“你们家不是很有钱吗?怎么跑来跟我这个破落户借米,真是笑话,就是有也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