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教育思想总结

洛克教育思想总结洛克教育思想总结洛克教育思想是指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在其著作《论人类理解起源》中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和原则。
洛克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洛克强调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
他认为儿童的心智是一张白纸,教育应该以适应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基础。
儿童应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去学习和发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洛克主张教育应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认为理性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通过理性思维,人们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理智地评估和判断。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明智的决策,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此外,洛克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品德的培养。
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的基础。
洛克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之能够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最后,洛克主张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他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得到身心、智力和德育上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身体素质,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和社交技能,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综上所述,洛克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重视道德教育和全面发展。
这些原则和理念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最终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洛克(John Locke)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洛克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
洛克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相同的理性和能力,这也包括了学前儿童。
他认为,儿童是从一个自然状态开始学习和成长的,没有先天的知识或道德观念。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去培养儿童的天赋和潜能,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是空白的容器需要被填满。
洛克的这一观点对于学前教育的个性化和发展导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洛克主张通过感观经验来获得知识。
他认为,儿童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来获取知识,而不是从书本或教师那里被灌输。
他主张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发展认知和探索能力。
这一思想也为现代学前教育提供了借鉴,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对实际经验的重视。
第三,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他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教育来培养正直、诚实和公正的品德,以及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心灵。
这一思想对于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儿童的道德和品德教育,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认知能力。
在现代学前教育中,在课程中加入道德教育内容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做法。
最后,洛克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帮助儿童发展成为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一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调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观点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通过感观经验获得知识、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以及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个性化、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实践和道德教育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2 英国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体育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其次,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千事业的保证。
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但是,洛克所论述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保健,也包括一些体育活动"游泳不仅可获得一技之能以应付急需,而且对于健康也有许多好处。
此外,他还认为,儿童需要经常到户外去游戏,稍大一些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
(二)论德育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
"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
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
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
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
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
"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
教育学知识点传说中的洛克

教育学知识点传说中的洛克洛克(John Locke)是英国启蒙时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誉为“自由主义的先驱者”和“现代政治哲学之父”。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人类理解论》、《政府论》和《教育论》等,其中《教育论》被视为现代教育学的经典之作。
他提出的教育理念和原则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被广泛地引用和评述。
洛克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儿童为本、以经验为基础、以理性为导向、以自由为原则”。
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理性、自由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社会、生活和未来的能力和智慧。
同时,他反对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和强制性教育,主张注重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特长,以自由、开放、探究式的教育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在洛克看来,人类是先天具备理性的存在,但理性需要通过经验和感知得到锻炼和发展。
因此,教育应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并尽可能地创造各种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让儿童能够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结构和明确的思维能力。
这种基于经验和感性认识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儿童向理性认识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强儿童对自身的信任和对外界的探究欲望。
在教育实践中,洛克倡导的自由教育理念给了教育家们很多启示和参考。
一方面,教育家应当尊重儿童的自由和独立,允许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发挥个性和才能;另一方面,教育家也应当为儿童提供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让儿童随意发挥和做任何事情,而是要在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前提下,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主的成长。
洛克的教育思想也强调了教育和社会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而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培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和领袖。
因此,在教育中,除了注重儿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外,还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未来战略方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体育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其次,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千事业的保证。
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但是,洛克所论述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保健,也包括一些体育活动'游泳不仅可获得一技之能以应付急需,而且对于健康也有许多好处。
此外,他还认为,儿童需要经常到户外去游戏,稍大一些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
(二)论德育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
'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
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
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
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
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
'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
洛克和卢梭的教育观

洛克与卢梭的教育观洛克提出自由、理性的“绅士”道德教育观,从而把社会人教育为国家服务的绅士,继承和维护共同体的道德。
卢梭则试图通过对自然的“回归”,在自然教育中恢复人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的一种正义和道德”,并通过公意这种公共道德体约束和规范个人道德,实现公共道德和个人道德的共通,重新恢复传统共同体的道德理想。
(一)洛克的道德教育观。
洛克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私人的,更是为共同体服务的。
他认为“教育上的失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教育上的失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不仅如此,教育还关系到“国家的幸福和繁荣”,洛克指出,“人心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符号,没有任何观念。
”“我敢说我们的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正因为如此,他认为通过接受教育和感化,培养具有“绅士”风度的人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洛克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
他反对普遍教育方法上叫儿童记住许多规则和教训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的结果总是随时学到又随时忘却,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给予被教育者充分的自由。
自由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在快乐中学会需要的知识,另一方面“刚毅自由的品行能够保持他的德行。
”因而,教育不需要注重各种规范,却十分强调榜样的作用,并把实践作为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
其目的是被教育者在榜样的引导下、在实践中自由发展并获得克制的能力,培养优雅和崇高的德行习惯。
他相信,“人人总有一个一切纯凭自己与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一个善良的、有德行的、能干的人是要从内心去养成的。
”同时,洛克的教育是道德教育。
他的教育有一种严厉、自我克制的道德要求,而不是消费享受和人人随意自发的行为。
如他谴责酗酒、耽于夜夜笙歌、因虚荣而花费、流于懒惰又浪费时间等行为。
他认为“幸福建立在德行与良好的教育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
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
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牛津求学约翰·洛克于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国灵顿的一清教徒家庭。
父亲拥有少量土地,当过自由派律师。
洛克10岁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父亲弃家从军,加入克伦威尔军队,同王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也使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
小洛克和母亲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洛克深受父母影响,从小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善于吃苦,敢于主持正义,坚信人格独立和政治自由,立志为民主平等而斗争。
这些都对他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46年,洛克由父亲所在部队军官介绍,入理查德主办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求学。
该校以教学严格著称于英国,且膳食条件良好。
洛克在校学习刻苦,学业优异,为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52年,洛克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教会学院,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和知识渊博而留校任教,开授希腊语、修辞学和哲学等课程。
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在牛津成立后,他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在牛津学习和工作期间,洛克对开设的课程极为不满,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认为经院哲学迂腐无用和夸夸其谈;而对当时涌入大学的各种新科学、新哲学书籍颇感兴趣。
他广泛阅读了培根、霍布斯、笛卡尔、伽桑狄等人的著作,潜心研究了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尤其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造诣甚高;曾在讲课之余在别人开设的诊所里行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外国教育史讲义7——洛克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7——洛克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生平约翰·洛克(John Lock,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1632年8月出生于英格兰萨莫塞特的乡村律师家庭。
1646年,进入伦敦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
165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教公学院,并留校任教。
从中学、大学乃至工作,洛克所学的与所教的都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距甚远的神学和古典人文学科,这使他感到厌倦并转向对培根新哲学及科学的追求。
1665年,洛克离开牛津大学出使德国。
1666年,洛克在归国途中结识了沙夫兹伯利伯爵。
以后,在追随伯爵参与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期间,他担任了伯爵的家庭医生与家庭教师。
1683年,洛克受政治牵连被迫逃亡荷兰。
流亡期间,他又担任了友人葛拉克的家庭教师。
两次任教活动,不仅使洛克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由于他注意将自己的哲学、政治、宗教等观点应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著《教育漫话》(1693年)一书中,其核心是探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问题。
1704年10月,洛克因病去世。
二、教育思想的政治与哲学基础洛克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英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与变化。
16世纪末至17世纪末,英国的教育革新力量分为激进与保守两个不同的派别。
激进派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启示,主张由国家开办教育,普及初等国民教育。
尽管激进派曾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施,但是,由于缺乏产业革命的刺激和稳定的政治局势,该派的改革计划皆以流产的方式而告终。
保守派受英国宗教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私人的事务,主张教育独立。
由于保守派的观点不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现实利益,而且保留了英国政府不过问教育的历史传统,因而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启示姓名:***学号:**********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科部作业纸班级:12级教育学姓名;白玉超学号:2012211110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启示摘要: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洛克。
教育学集大成者,主张绅士教育,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体系的教育思想;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创作了《教育漫话》,并且其中的教育思想适应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发展需求,促进当时英国教育的发展;同时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深远,尤其是对我国的德育、智育、体育及其他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教育启示。
约翰·洛克(J·Locke,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政治家、教育家。
其生活时代,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正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其政治上支持资产阶级、哲学思想上受到培根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这两方面决定了其教育思想为英国资本主义现实服务,系统地提出了绅士教育,为资产阶级发展提供教育上的保障。
一、《教育漫话》(一)教育的作用“我敢说,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用或没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造成的。
人与人之间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去教育的不同。
”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形成中的巨大作用,教育的社会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个人作用体现于教育对每个人幸福、事业、前途的影响。
(二)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为绅士教育的目的论:将贵族子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事业家。
(三)教育的途径就英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洛克认为教育正面作用的发挥场所不在被恶习熏染的学校,主张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只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进行,倡导家长及优秀导师师对儿童进行适应其个性的指导,发展其个性,塑造人格,促进其以后的发展。
“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
”积极肯定家庭教育对绅士培养的重要作用。
(四)意义及影响《教育漫话》一书,集中体现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教育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较之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富有时代感和实际意义,更能适合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对绅士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漫话》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绅士教育”绅士教育的理论来源于经验唯物主义认识沦和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伦理观,和自由主义的宗教观和社会契约论的政治主张。
绅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即绅士。
“绅士需要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是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
”同时“我觉得每个绅士,他为儿子所求的事情,除了留给他财产以外,都包括在四件事情里面,就是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洛克认为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这一教育思想提出的人才培养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要,满足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当时英国的教育界的主流思想。
(一)德育三育体系中洛克十分重视德行教育。
他认为德行是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
绅士教育的目标是要造就能按这些道德规范行事的有绅士风度的人。
洛克认为,人类在各个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应该使自己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和约束。
因此,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
这种克制能力的获得和改进,要靠习惯,靠早期实践养成。
洛克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
“我觉得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巨大的错误,就是对这一点没有及时加以充分的注意;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
”教育者应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去约束儿童,早期进行严格而理性的管教,从小培养出儿童节制的美德和刚毅勇敢的的个性。
所以洛克较为注重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教育者早期教育对其后的绅士培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智育智慧是“使得一个人能干和有远见,能去处理他的事力。
”洛克讲智育放在最后,认为知识只是“作为辅导更重要的品质之用”,以知识来发展理性,锻炼能力。
同时洛克认为知识教育的目的重要的是发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不是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让学生自由的学习知识,在学习中自我反思,增益其所不能。
“在全部教育上面,大部分的时间与努力都应花在日后在青年人的日常生活里面最有结果、最常利用的事情上面。
”洛克强调注重生活常识的学习,学习可为生活服务的技能,学习有用的知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洛克认为还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育方法上,洛克重视兴趣、直观、循序渐进、好奇心、注意力等方面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体育“健康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述。
凡是身体精神都不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的。
”洛克认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要想成为伟大的人物,必先学会承受,承受的基础是拥有健康的体格。
每个绅士的身体必须适应一个实业家在外开拓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艰苦环境。
针对当时英国的贵族家庭提出: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
多去户外活动骑马射箭、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药物要用的及少最好是不用,衣服穿的不可过暖过紧。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为以后强健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白板说”基于笛卡儿提出的天赋观念论受到了怀有野心的宗教支持者的鼓吹,宣称上帝观念天赋说。
洛克提出“白板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极力批驳了天赋观念说,“人们单凭运用他们的自然能力,不必借助于任何天赋的印象,就能够获得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他们不必有任何这样一种原始的概念或原则,就可以得到可靠的知识”。
其所宣扬的原则实际上都是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
“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白板说”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
白板,原指一种洁白无瑕的状态。
西方哲学家用它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象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论灵魂》中认为,灵魂如同蜡块一样,从外物接受印纹。
洛克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均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导源于经验。
强调经验是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把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个方面,提出了“双重经验论”。
洛克把经验看作是知识的惟一来源,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因此他特别强调儿童的后天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育启示洛克的《教育漫话》中的教育观、绅士教育—体育、智育、德育三体系的教育思想、“白板说”,对我国的当今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注重儿童早期教育。
完美描绘儿童这一洁白无瑕的“白板”,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培养其正确认识观,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积极影响儿童,理性的约束儿童,形成其良好的行为方式,注重与儿童情感沟通,重视儿童的学习阶段,全方位进行教育。
(二)完善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重视兴趣,顺其自然发展个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好奇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视健康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培养人的健康体魄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重视体质与体能的锻炼。
开展和普及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体质和体能训练,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使“体育是教育之基础”和“身体健康是一切之基础”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改进知识教育,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的作用在于使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掌握正确的方法。
要在注重书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立足于素质教育,努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各方面的优势。
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五)加强道德教育,改进道德教育方法。
在学校德育中应该转变观念,承认合理利己,鼓励学生个人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获取自己的利益,承认学生个人的权利,维护学生个人的权益;在享受自己的利益与幸福时考虑到别人的利益与幸福,尊重他人的权力和利益,维护社会、集体的利益。
五、总结洛克是17世纪英国承前启后的思想大家,他吸收前人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结合自己哲学观、政治观和教育观,以及自己丰富实践经验,在绅士教育的培养问题上发表了深刻的见解。
绅士,在当今看来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的形象的缩影,一个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我国精英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中借鉴经验。
洛克的德育、体育、智育三育体系思想及其“白板说”思想更是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从中浓缩出其精华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1]吴珠丽.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8.[2]杜京容. 洛克的智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03:130-133.[3]陆雪莲.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07:97-98.[4]张锐颖. 洛克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2:23-24.[5]赵晓兵. 洛克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 保定学院学报,2010,01:119-121.[6]汪亚洋,张玉.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的教育启示[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03:176+178.[7]吴式颖,李明德,单中惠:《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8][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