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详解 六年级科学课件

合集下载

【知识解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及其特点微课课件

【知识解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及其特点微课课件

知识点讲解
八大行星 ——金星
• 除太阳和月球外最亮的星体 • 古称太白星、启明星(清晨)、长庚星(傍晚) • 表面有一层浓密的大气覆盖,气压高出地球的
100倍,表面温度可达430℃ • 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 自转周期243日,绕日公转周期224日
知识点讲解
八大行星 ——地球
• 太阳系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八大行星特点
知识点讲解
结构特征 (从质量 、体积、距日远近等方面思考)
•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 巨行星:木星、土星 •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地 行星
巨行星
地球:普通的行星
远日
行星
知识梳理
太阳系中八大行 星及其特点
本课小结
八大行星 顺序
八大行星 介绍
八大行星特 点(地球的 普通性)
距日由近及远:水、金、地、 火、木、土、天王、海王
知识点讲解
八大行星 ——土星
• 密度最小,质量居第二 • 有美丽的光环 • 是液态表面 • 表面温度低 • 有云带
知识点讲解
八大行星 ——天王星
• 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 太阳系温度最低的行星
知识点讲解
八大行星 ——海王星
• 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 质量、体积较大 • 大气以氢、氦为主,还有微量的甲烷,使
八大行星
知识点讲解
距日由近及远: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知识点讲解
八大行星 ——水星
• 距太阳最近,古称辰星 • 八大行星中最小 • 表面没有大气和水,只有许多很深的陨石坑; • 表面温度变化范围很大(-200℃到+600 ℃ ) • 自转周期58.6日,公转周期88日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3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3张PPT)

天王星
51120
287100
海王星
49500
450400
方案一:
缩小10亿倍的太阳系数据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赤道直径(厘米) 0.5 1.2 1.3 0.7 14.3 12.1 5.1 5.0
与太阳的距离(米) 58 108 150 228 778
1429 2871 4504
注意事项:
1、请八位同学拿着行星模型跟老师前 往操场,寻找自己各自的位置,站好。
2、其他同学站在楼下远距离观看。 3、组长带领好每一组,排队下楼,注 意安全。
2、把做好的模型按照顺序在纸上排列、标 记。
缩小10亿倍的太阳系数据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赤道直径(厘米) 0.5 1.2 1.3 0.7 14.3 12.1 5.1 5.0
缩小500亿倍的太阳系数据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与太阳的距离(米) 1.16 2.16 3.0 4.56 15.56 28.58 57.42 90.08
方案二:
缩小100亿倍的太阳系数据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赤道直径(厘米) 0.05 0.12 0.13 0.07 1.43 1.21 0.51 0.50
与太阳的距离(米) 5.8 10.8 15.0 22.8 77.8
142.9 287.1 450.4
方案三:
缩小500亿倍的太阳系数据
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 星、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 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行 星 赤道直径(千米) 与太阳的距离(万千米)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太阳系教科版共1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太阳系教科版共12张PPT

球的卫星——月球还要小,但这时“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
科书,后来也就“将错就错”了。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和矮行星
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 合会大会投票决议,把行星和太阳系里不 是卫星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三个不同的类型, 即“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 体”,并确认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把冥 王星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
火星 228 3.9
木星 778 13.4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1427 2870 4497 24.6 49.5 77.5
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
八大行星排列顺序
水金 地 火 木 星星 球 星 星
土 天海 星 王王
星星
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
2.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哪一颗,体积最小的是哪一颗?按 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排序。
结合数据资料,讨论下面的问题,把结果记录下来。
1.八颗行星离太阳的远近顺序是怎样的?以水星为标准,计算其 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水星与太阳距离的多少倍。并在前面的示 意图中把各行星的名称标注出来。
由近及远
水星
距太阳平均距离 (百万千米)
58
相当于水星到太 阳距离的倍数
1
金星 108 1.9
地球 150 2.6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太阳平均距 离(百万千米)
58
108 150 228 778 1427 2870 4497
赤道直径 (千米)
4880 12104 12756 6787 142800 120000 51800 49500
已知卫星数
0
0
1
2
63
34
27
13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2 太阳系大家族|苏教版 (共41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2 太阳系大家族|苏教版 (共41张PPT)
太阳系大家族
作者:陈静
太阳系八大行星特指太阳系的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
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而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 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义为“矮行星”。
当地球绕太阳转到3月时,太阳直射赤道 ,北半球、南半球均受太阳光斜射,此刻 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当地球绕 太阳转到6月时,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 半球则为夏季,而南半球得到的阳光更斜 ,则为冬季;当地球绕太阳转到12月时 ,北半球阳光斜射的角度最小,气温低则 为冬季,而南半球得到的阳光直射是夏季 。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始终倾斜 着身体对着北极星绕太阳公转造成的。
被排除的行星,白矮星——冥王

冥王星,正式名称134340号小行星,是太阳 系中已发现的第十大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它于1930年2月18日被发现,并以罗马神话中 的冥王普路托命名,中文意译为冥王星。起
初,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但是 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 天文联合会中通过第五号决议,将冥王星划 为矮行星。而在2008年6月,国际天文联会再 将冥王星做为子分类类冥天体的原型。
火星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 之一,有两颗小型天然卫 星:火卫一和火卫二,重 力值是地球的2/5、直径 相当于地球的半径,表面 积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 体积只有地球的15%,质 量只有地球的11%。1958 年7月14日,美国水手4号 空间探测器飞越火星,首 次向地球传回近距离拍摄 的火星图片。1955年9月 18日,美国全国地理学会 和洛厄尔天文台的天文学 家报告说,在火星上有一 块相当于得克萨斯州大小 的区域变成草绿色,进一 步使人相信地球外存在生 命形式的理论。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八颗行星》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八颗行星》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八颗行星》课件一、综述课件的主题是关于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八颗行星》。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科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宇宙探索的基础之一。

通过本次课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的基本信息,包括它们的特征、运行轨道以及与地球的关系等。

这一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对宇宙的认识,还能激发他们对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综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太阳系及其重要性。

太阳系是我们所居住的宇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八大行星以及其它众多的小行星、卫星等天体。

通过对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深入了解,学生们能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对地球的影响。

这种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基本认识,为未来的科学探索打下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深入,这一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因此了解这些最新的科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课件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六年级的学习阶段中获得对这些重要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我们将详细展开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

1. 介绍课件主题: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八颗行星》。

今天,我们将聚焦于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课题《八颗行星》。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太阳系迷人且重要的主题的深入探讨。

在这个课件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丰富的内容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他们了解并理解我们的宇宙家园中的八颗主要行星。

课件的开头部分将简要介绍太阳系和八颗行星的基本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图像和简明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们对太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课件将详细介绍每一颗行星的特点和属性,包括它们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周期等基本信息。

还会涉及到一些有关行星的有趣故事和发现,以激发学生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课件会重点解析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行规律。

通过详细的图解和动画演示,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行星们的运行轨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还会通过对比不同行星的特点,引导学生们发现和理解太阳系中各行星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ppt课件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ppt课件

课后习题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 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习题详解
【解析】3.A。 “液态水”意指地球有合适的温度,并且温度变化不大。地球上昼 夜更替周期适中,使得地球上的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不大,日地距离 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故1、4说法合理,A正确。
结合课本图1.9,归纳三大行星类别的特征:
行星类别 距日远近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地行星
最近
木星、土星
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远日行星
最远
体积 较小 巨大 较大
表面 固体表面 气体表面 气体表面
普通的地球
特殊的地球
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公转方向
探究活观动察:行星绕日公转的总方结向归纳
同向性
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选自人教版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将探查 火星地貌、土壤、气候、电磁场,寻 找水冰分布等。本次发射实现对火星 “绕、着、巡”三大任务,这在世界 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你了解火星吗?它在太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普通的地球
特殊的地球
探究活观动察:行星绕日公转的总方结向归纳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7.0° 3.4° 0° 1.9° 1.3° 2.5° 0.8° 1.8°
偏心率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5 0.051 0.006

天文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科普ppt课件

天文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科普ppt课件
天文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 识科普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太阳系概述 • 八大行星的介绍 • 八大行星的特点与比较 • 八大行星的探索与发现 • 结语与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信息、特点、位置等,提高人们对宇宙中行星的认 知和理解。
背景
太阳系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包括太阳和其周围的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天体。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对于人们认识宇宙、探索未知具有重要意义。
行星发现史:人类自古以来就开始观 察天空中的天体,最早发现的行星是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天 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较晚,分别于 1781年和1846年被人发现。
行星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 始对太阳系中的行星进行更深入的探 索和研究。例如,探测器被发送到火 星表面进行探测和研究,获取了大量 有关火星的信息。同时,对于其他行 星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
天王星
体积较大,质量较小,表面温度 很低。
海王星
体积较大,质量较小,表面温度 很低。
距离太阳远近比较
水星
距离太阳最近,因此表面温度很高。
金星
距离太阳第二近,表面温度极高。
地球
距离太阳适中,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距离太阳远近比较
火星
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 度较低。
木星
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 度较低。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天文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文学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发现和 突破。
探索宇宙的无限奥秘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 秘,揭开更多的宇宙之谜。

太阳系八大行星PPT课件

太阳系八大行星PPT课件
10
土星光环
11
天王星的光环 天王星的卫星
12
自转轴倾斜了98度 的天王星 看上去像躺在公转 轨道上,边滚边绕, 家族比较庞大,也 有光环, 现观测有29个卫星。
13
1、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 力使天体呈圆球形; 3、轨道附近没有其他物体。
1

↑海
↑ 水 星
↑ 金 星
↑ ↑火 地星 球


天王
土 王星
↑ 木



水天涯 海角。(水金地火

木土天海) 2
1. 水星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小 ,最轻的行星 2. 水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之它为 “晨星” 3. 水星没有卫星 4. 水星是八大行星中自转最快的行星 5. 水星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太阳的行星 6. 水星是八大行星中日夜温差最大的行星 7.水星是八大行星中大气最稀薄的行星
明”;有时又是昏星,黄昏后出现西

方,被称为“长庚” 4
1. 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 有人类居住的行星 2. 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密度 最大的行星 3. 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 有大量液态水存在的行星 4.地球的卫星是月球
5
1. 火星是八大行星中人类最 有可能移民的行星之一。
2. 火星被称作“红色的星 球”。
3
1. 金星没有卫星
2. 金星是八大行星中唯一自转方向为
逆时钟的行星
3. 金星是八大行星中表面温度最高的
行星
4. 金星是八大行星中自转最慢的行星
5. 金星的表面是八大行星中最不适合
人居住的地方
6.金星是地球上可观测到最亮的行星,

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金星。它有时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


距离太阳1AU; 有大气层(主要成分为氧气),密度适中。有层次,对流层 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人类生活很重要; 表面五种物质共存,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转化与循环活 跃—这是生命物质存在的基础条件; 表面温度一般为平均值13~150C,适合生物生存; 自转周期为1太阳日,公转周期为365.2422 日; 平均半径为6371KM,表面重力加速度为9.8M/S2; 是太阳系目前发现惟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天王星
1781年由英国音乐教师、天文学家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的 (威廉); 肉眼在冲日看到;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字东向西); 表面围绕着大气层,主要成分为氢和氦。云层物质及其状态 不清楚;表面推测可能有很厚的冰层; 到1997年发现天王星有卫星24颗,但都很规则; 1986年发现天王星也有光环至少有10个,主要还是石头、尘 埃颗粒和冰块组成;总宽度有7000KM。
火星
火星
南北极都有白色的极冠,已经证明主要是干冰和冰水;冬天 极冠增大,夏天消融; 大气稀薄,气压是地球的0.5%~0.8%;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 其云层的主要成分为干冰。干燥,昼夜温差很大(1000C); 无陆地生物—低温的影响; 表面有氧化铁组成的棕红色的土壤层,其天空呈现橙红色; 温差很大,所以时常发生“尘暴”,席卷全球,;可以持续 数月之久; 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公转周期为1.88年;有2颗卫星; 平均半径为3395KM,表面重力是地球重力的0.38倍;
大气层下面无岩石表面,为液态表面;表面温度低(1800C),气体物质都冻结成小晶体、形成云带、层层包围 土星,并绕着土星在运动;
有平行于出倒的亮暗条纹,他是云带,主要成分是氢、甲烷 和氨;
到2003年发现土星有31颗卫星;1955年发现土卫六,已经 证明其上可能有低级的生命,因为表面有有机层。
天王星
海王星
海王星
肉眼观察不到,亮度较小; 海王星是英国剑桥大学刚毕业的学生,1845年根据天体力学 理论推算出来,后用望远镜寻找而发现的; 有四季的变化;蓝绿色的圆球状天体; 有浓密的大气(甲烷和氢),所以反射率较高;风暴多,大 气层中有亮斑和黑斑,有类似木星的“大黑斑”,其是逆时 针方向运动的气团; 1980年掩星观察时确认海王星有5道光环,有的残缺不全; 目前发现有11颗卫星;
木星大气的成分主要是H(占82%;氦占17%,其余是甲烷 和氨);
有光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组成;磁层影响有极光现象;
到2003年发现有61颗卫星。
土星


密度最小但可能有岩石固态核,质量仅次于木星而居于第二 位;
有美丽的光环,与土星隔离。三环之间也相互隔离。其主要 为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组成(1M~1KM)而绕土星转 动;
水星
水星
距离太阳最近,我国古称辰星; 表面没有水和大气,只有许多很深的陨石坑; 没有大气保护,表面温度变化范围很大(-2000C~+6000C), 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类地行星; 自转周期58.6日,公转周期为88日; 赤道半径为2440KM,表面重力为地球的0.37倍。
金星
金星
天空中除太阳和月球外最亮的一颗星体; 古代称之为太白星、启明星(清晨)、长庚星(傍晚); 金星表面是一片不毛之地,有一层浓密的大气覆盖,具有腐蚀性,气压 高出地球的气压100倍,有很强的硫酸雨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温室 效应很强,温度很高; 由于大气的保护作用,固体表面平坦,但有山地(主峰麦克斯韦山峰高 达12000M)、有1200KM的裂谷; 表面温度可以达到4300C; 类地行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自转周期243日,公转周期为225日; 赤道半径为6050KM,表面重力为地球的0.88倍。
木星


亮度仅次于金星;
有许多不同颜色的斑纹和平行与赤道的明暗相间的条带;皆 为云带,有上千公里厚;
质量和体积是9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
赤道是地球的11.2倍;自转速度最快(约为9小时55分)一个低压气旋型的大红斑,组成物质为红磷,其存在 有上百年;长为26000KM,宽约11000KM;1977年发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