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区元素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实验十四、P区非金属元素(二) (氮族、硅、硼)
[实验目的]
1、 试验掌握不同氧化态N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 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 掌握硅酸盐、硼酸及硼砂的主要性质。
[实验内容]
铵盐的热分解 1 NH4Cl ==NH3 + HCl 色) (PH试纸由蓝→黄→红
2 (NH4) 2SO4 == NH3↑ + (NH4)HSO4 ↓ NH3 +H2SO4 3(NH4)2Cr2O7 ==Cr2O3+N2↑+4H2O 铵盐热分解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阴离子碱性越强, 该铵盐对热越不稳定。分解产物和阴离子对应的酸 的氧化性、挥发性有关,也和温度T有关。
在3中,分解剧烈,易取少量药品。残留物为膨 松状物,大多为暗绿色,少数呈暗褐色(密度 小),如果加浓盐酸,后者难溶,可能与固体受 热反应不均匀所致。 亚硝酸和亚硝酸盐 1、亚硝酸的生成和分解: H2SO4+2NaNO2==2HNO2+Na2SO4 最好二者同时冷却5min以上,倾倒时宜慢,有溢出 倾向,溶液显淡蓝色,试管底部有小部分溶液显 淡黄绿色。从冰水中取出会看到气泡较多并迅速 溢出,试管上部有红棕色气体。 2HNO2==NO2↑+NO↑+H2O
2、亚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①2 NO2 -+2I-+4H+==2NO+I2+2H2O 没有硫酸酸化之前,无现象。滴加3M的硫酸, 立即发生反应。经试做,KI少量时,溶液由无色→ 橙红色(浅黄色、红棕色),并有大量无色气体放 出。KI量大时,溶液由无色→黑色浑浊↓,并有大 量无色气体放出。试管口也看不到红棕色气体,可 能是NO溢出太快,未被氧气氧化。引导学生检验 产物I2(△,或2%淀粉)。 ②5NO2-+2MnO4-+6H+==4NO3-+2Mn2++3H2O 现象:酸化后紫红色立即消失,并有较多无色气 泡溢出,应是HNO2分解产生的NO。
p区非金属元素实验报告

p区非金属元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研究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为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性提供实验数据。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实验材料:磷、硫、氮、碳、氧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 实验仪器:试管、玻璃量筒、显微镜、加热器等。
三、实验过程1. 实验一:磷的性质研究a. 取一小块红磷,放入试管中,并加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磷的显微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磷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二:硫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份硫粉,放入试管中,并加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硫的晶体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硫的性质和特点。
3. 实验三:氮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份氮气气体,将其通过管道通入水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水的变化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氮气的分子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氮的性质和特点。
4. 实验四:碳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块木炭,放入试管中,用火烧燃至灭火点。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火焰颜色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木炭的微观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碳的性质和特点。
5. 实验五:氧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块气氛中的氧气,通入一小瓶溶液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溶液颜色变化、气味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氧气的分子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氧的性质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一:磷的性质研究实验现象:磷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剧烈燃烧,并放出白烟,形成白色固体产物。
结果分析:磷是一种易燃物质,在空气中加热会燃烧。
磷的结构是由独立的P4四原子环构成,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2. 实验二:硫的实验性质观察实验现象:硫在加热过程中融化,形成橙黄色液体,散发出刺激性气味。
元素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是我们理解化学元素的基础,它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分类排列。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了金属元素外,还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元素,即非金属元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元素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性。
一、氢 (H)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其原子核只含有一个质子。
氢的密度很低,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无毒的气体。
它广泛应用于合成氨、石油开采、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此外,氢还是燃料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转化为电能,并且排放的是无害的水蒸气。
二、氮 (N)氮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元素,它占据了大气中的78%。
氮气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点,不会直接支持燃烧。
氮广泛应用于肥料、火药、炸药、化肥等领域。
此外,氮还是生物体中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氧 (O)氧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八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工业、燃料等。
氧还是许多氧化反应和燃烧反应的重要参与者,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火焰。
四、碳 (C)碳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元素,它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碳的存在形式包括钻石、石墨和无机碳酸盐等。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是生命的构成要素。
我们广泛接触到的有机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等都是由碳构成的。
五、硫 (S)硫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六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着丰富的硫化物。
硫具有黄色,气味刺激的特征,不溶于水。
硫广泛用于药物、化肥、制草剂等领域。
此外,硫还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工业原料,用于生产硫酸等化学品。
六、磷 (P)磷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五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较低。
磷是一种黄色固体,具有高反应活性。
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磷是肥料生产中的重要成分,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七、氯 (Cl)氯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七元素,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3学时)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3学时)
卤素是无机元素,它的原子结构由海德兰(Heldelberg)系统中的17种元素构成,
这些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氙(Xe)。
在常温常压下,它
们分别以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形式存在。
除了碘外,卤素之间互相极其易溶,但已知性质
又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卤素具有高的电负性,它们能够通过组装到多种特定的构型中形成电离软下化合物,如盐和硫酸盐。
因此,它们不仅可以提供对多种非金属元素的易溶性,还可以提供其
他种类的化学反应。
卤素最初发现于18月,由爱因斯坦(Einstein)等人发现,被称为“阿里斯王子”(Prince Albert)。
在20世纪开始以来,卤素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放射性元素
提取等领域,包括催化芳烃反应、用合成药物等。
此外,卤素还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与其他物质(如氧、硫等元素)结合时,能够
丰富和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氯可以与水混合形成消毒剂,用于净化水;溴可以与水混合
形成净化剂,可用于净化工厂污水、污泥等;硫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用于降低空气污染。
由于其许多特性,卤素对当今社会至关重要,它给改善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带来巨大
的贡献。
因此,在未来,卤素将继续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并将一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
元素。
p区元素

水解机理
2.水解产物的类型
(1)碱式盐 多数无机盐水解后生成碱式盐,这是一 种最常见的水解类型。如: SnCl2+H2O=Sn(OH)Cl↓+3HCl BiCl3+3H2O=BiOCl↓+3HCl
(2)氢氧化物 有些金属盐类水解后最终产物是氢氧化 物,这些水解反应常需要加热以促进水解 的完成,如: AlCl3 +3H2O=Al(OH)3↓+3HCl FeCl3+3H2O=Fe(OH)3↓+3HCl
SiCl4+4H2O=H4SiO4+4HCl BaCl2、NaCl不水解
(2)电子层结构
离子的极化作用越强该离子在水中就越 容易水解。非稀有气体构型(18e-,9— 17e-,18+2e-)的金属离子,他们的盐都 容易发生水解。
(3)空轨道
碳的卤化物如CF4和CCl4遇水不发生水解, 但是比碳的原子半径大的硅其卤化物却易 水解。
有时水解产物还可以同未水解的无机物 发生配合作用,如: 3SnCl4+3H2O=SnO2· H2O+2H2SnCl6
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状态: 气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N2、O2、F2、Cl2、稀有气 体 液态:Br2; 其余为固态。
溶解性:
除F2与水发生置换反应,Cl2、Br2在
水中仅部分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外, 可以说非金属单质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第9章 P区元素
第一节 p区元素概述
p区元素化合物性质
1、氢化物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2、P区元素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热稳定性
盐的水解反应
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

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了解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实验原理:P区非金属元素包括氧、硫、硒、碲和钋等元素。
这些元素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化学活性,常见于化合物中。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强烈的还原性和氧化性,具有重要的化学应用价值。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整洁,确保实验安全。
2. 氧气的制备,将加热镁条放入试管中,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入,观察气体的产生和收集。
3. 硫化氢气体的制备,将氢气通过硫磺粉末中,观察气体的产生和性质。
4. 硒的性质观察,将硒粉与浓硫酸混合,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
5. 钋的性质观察,观察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1.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使燃烧物质燃烧更旺。
氧气的性质稳定,对生物和燃烧有重要作用。
2. 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有一股刺鼻的臭味,能使银镜变黑,表现出明显的还原性。
3. 硒,硒在浓硫酸中能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表现出一定的还原性。
4. 钋,钋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具有高毒性和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有严重危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氧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对生物和燃烧有重要作用;硫化氢气体表现出明显的还原性和臭味特点;硒在浓硫酸中表现出一定的还原性;钋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放射性的元素。
这些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需要谨慎处理和使用,以防造成危害。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废液和废气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非金属元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为今后的化学实验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p区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二)

实验十二 p 区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H 2O 2,H 2S 及硫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 掌握S ,N ,P 主要含氧酸和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3、 掌握2S -,23SO -,223S O -,2NO -,3NO -,34PO -离子的鉴定。
] 4、 巩固元素性质试验及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二、 实验原理氧和硫,氮和磷分别是周期系ⅥA ,ⅤA 族元素,为电负性比较大的元素。
氧的常见氧化值是-2。
H 2O 2分子中O 的氧化值为-1,介于2与-2之间,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在酸性介质中:H 2O 2+2H ++2e===2H 2O E=1.77VO 2+2H ++2e=== H 2O 2 E=0.68V碱性介质中: HO 2-+ H 2O +2e===3OH - E=0.88VO 2+ H 2O +2e=== HO 2-+ OH - E=-0.076V可见,H 2O 2在酸性介质中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与2S-,I -,2Fe +等多种还原剂反应: PbS+4 H 2O 2===PbSO 4+4 H 2OH 2O 2+2I -+2H +===I 2+2 H 2OH 2O 2+22Fe ++2H +===23Fe ++2 H 2O只有遇KMnO 4等强氧化剂时,H 2O 2才被氧化释放O 2:5H 2O 2+2MnO 4-+6H +===22+Mn +5 O 2↑+8 H 2O在碱性介质中,H 2O 2可以使2+Mn 转化为MnO 2,2CrO -转化为24CrO -。
H 2O 2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尤其当I 2,Mn O 2以及重金属离子2Fe +,2+Mn ,2Cu +和3Cr +等杂质存在时都会加快H 2O 2的分解。
在酸性介质中H 2O 2与224K Cr O 反应生成5CrO ,5CrO 溶于乙醚呈现特征蓝色。
Cr 2O 72-+4H 2O 2+2H +===2CrO 5+5 H 2O 5CrO 不稳定易分解放出O 2,据此可鉴定Cr (Ⅵ)离子。
P区元素性质小结

(2) 酸碱性及酸强度
含氧酸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HO)mROn的酸强度的决定因素: 非羟基氧原子个数的多少 n越大,酸性越强;
R的离子势 大小 越大,酸性越强。
(3) 氧化还原性(情况复杂)
同族从上下,最高价含氧酸的氧化性呈锯齿形上升 变化。其中:第二周期特殊,第四、六周期不规则性,
而以第四周期p区中间横排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最强。
层形分子As、Sb、Bi
C、Si(Ge、Sn):
碳族元素N=4,8-N=4。 C、Si及金属元素Ge、 Sn都有同素异构体, 不过它们都有4配位 金刚石型结构:
金刚石型结构
碳还有石墨型和球烯型结构。石墨虽有不同晶型, 但层形分子中C都是sp2杂化,由于离域大键的存在, 层上的成键不遵从8-N法则;球烯也不遵从8-N法则:
Ne、Ar、 Kr、 Xe
卤素及氢
N=7 ,8-N=1,所以分子是双原子分子。
这一点也许出乎意料: 碘还能形成线性的I3-, 进而生成负一价多碘离子 [(I2)n(I-)]。含有这种多碘 离子的固体有导电性,导 电机理可能是电子或空穴 沿多碘离子链跳移,也可 能是I -在多碘离子链上以 接力方式传递:
p区元素性质小结
非金属元素数量虽不多(22种,基本 都在p区),但所涉及的面却很广。 p 区元素性质小结主要是对非金属元素 的单质、氢化物、含氧酸及含氧酸盐的 结构和性质、以及p区元素的某些特殊 性进行小结。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蓝框内是p区元素(30种)
折线上方是非金属(22种)
氢
He 13 14 15 16 17
O、S、 Se、 Te
氧族元素N=6,8-N=2。但O2有些特殊,每个O 只与一个原子配位形成双原子分子,因为O2中 化学键并非单键,8-N法则不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区元素概述
p 区元素的价层电子组态为ns2np1~6,大多数 都有多种氧化值。ⅢA 族、ⅣA 族和 ⅤA 族元素 的较低正氧化值化合物的稳定性,在同一族中总 的趋势从上到下逐渐增强;但最高氧化值化合物 的稳定性则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同一族元素这种 从上到下低氧化值化合物比高氧化值化合物稳定 的现象,称为惰性电子对效应。一般认为,ⅣA 族元素从上到下,最外层 s 轨道中的一对电子越 不容易参与成键,因此高氧化值化合物容易获得 两个电子而形成 ns2 电子组态。惰性电子对效应 也存在于 ⅢA 族元素和 VA 族元素中。
P区元素概述
第二周期 p 区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 2s 和 2p 轨道,其配位数一般不超过 4 。而其他周期 p 区元 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d 轨道,可以素之间插 入了 d 区元素和 ds 区元素,使第四周期 p 区元素 的有效核电荷显著增大,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 s 区 元素显著减小。因此,第四周期 p 区元素的性质在 同族中也显得比较特殊,表现出异样性。
2.熟悉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 元素的通性。
3.了解非金属元素在医药领域及生活、生 产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物质性质的实践技能,学会常
见非金属离子的鉴定技术;学会运用物质 的化学性质分析、解决实践、生活和工作 中的化学问题,正确使用化学物质。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卤族元素 (一)卤族元素的通性 (二)卤化氢和卤化物 (三)含氧酸及其盐 (四)拟卤素
P区元素概述
在第五周期和第六周期的 p 区元素之前,也 排列着 d 区元素和 ds 区元素 (第六周期前还排列 着 f 区元素),它们对这两个周期的元素也有类似 的影响,使各族第四、五、六周期三种元素性质 又出现了同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但这种递变 远不如 s 区元素那样有规律。
第六周期 p 区元素受镧系收缩的影响,与第 五周期同族元素的性质比较接近。第五周期元素 的原子半径与第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太 大,而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与第五周期同族 元素的原子半径相差较大。
第二节 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通性 (二)氧和氧的化合物 (三)硫和硫的化合物
内容提要
第三节 氮族元素
(一)氮族元素的通性 (二)氮的氧化物
(三)氨和铵盐
(四)硝酸及其盐
(五)磷和砷
第四节 碳硅硼
(一)碳族元素的通性 (二)碳及其化合物
(三)硅和硼
引言
人体内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H
He
氢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u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碲碘氙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砹氡
注:人体必需宏量元素,人体必需微量元素,__为有害元素
引言
● C、H、O、N、S 、P组成了水、蛋白质、糖类、 脂肪等人体的主要组成物质,P、O、F与金属元素 Ca组成了骨组织。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砹氡
引言
人体内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H
He
氢
氦
Li Be
B C N O F Ne 硼碳氮氧氟氖
Na Mg
Al Si P S Cl Ar 硅磷硫氯氩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砷硒溴氪
● Se能够抑制过氧化、抗毒性、刺激免疫球蛋 白及抗体的产生,具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并为 智力发育的营养素。
P区元素概述
p 区元素包括ⅢA ~ ⅦA 族和 0 族元素。p 区元 素沿 B─Si─As─Te─At 对角线分为两部分,对角线 右上角的元素(含对角线上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对角线左下角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p 区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它们在许多化合物中都 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原子结合。除 In 和 Tl 元素外, p 区元素形成的氢化物都是共价化合物,且相对原子 质量较大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不稳定。例如,VA 族元 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NH3 > PH3 > AsH3 > SbH3 > BiH3 在 p 区元素中,第二周期元素的性质也表现出反 常,氮、氧、氟单质的单键键能分别小于第三周期元 素磷、硫、氯单质的单键键能,与通常情况下单键键 能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依次递减的规律不符。造成 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N、O、F 元素 的原子 半径小,成键时两个原子间距离较近,原子中未成键 的电子间有比较明显的排斥作用,从而削弱了共价单 键的键能。
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P区元素
内容提要
学习目的
主要介绍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 元素、碳族元素中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 要化合物的性质,深刻认识物质结构与物 质性质的关系,为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检 验、血液学检验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 础。
内容提要
知识要求
1.掌握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性质中的一些变化规 律。
● F以氟化钙的形式存在于人的骨骼和牙齿中,缺 氟容易引起龋齿。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缺碘造成甲状腺肿大,导致智力低下、聋哑、身材 矮小等。 是C多l 种体液的主要成分,食物中缺少氯 时会引起多种病症。
引言
● P在人体和生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骨骼中失 去磷,人体就会缩成一团;肌肉失去磷,就会失 去运动能力;脑子失去磷,人的一切思想活动就 会立即停止。
氦
Li Be
B C N O F Ne 硼碳氮氧氟氖
Na Mg
Al Si P S Cl Ar 硅磷硫氯氩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砷硒溴氪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u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碲碘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