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感温变色颜料

感温变色颜料

深圳市变色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感温变色颜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 一.可逆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颜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

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

实验安全知识仅供参考

实验安全知识仅供参考

安全知识练习题1.回流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烧瓶容量的:(标准答案: B ) 3A. 1/2B. 2/3C. 3/4D. 4/52.离心操作时,为防液体溢出,离心管中样品装量不能超过离心管体积的多少?(标准答案: A )2A.2/3 B. 1/3 C. 1/2 D. 3/4D. 以上都是3.应如何简单辨认有味的化学药品?(标准答案: C )A. 用鼻子对着瓶口去辨认气味B. 用舌头品尝试剂C. 将瓶口远离鼻子,用手在瓶口上方扇动,稍闻其味即可D. 取出一点,用鼻子对着闻4.用剩的活泼金属残渣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标准答案: B )A. 连同溶剂一起作为废液处理B. 在氮气保护下,缓慢滴加乙醇,进行搅拌使所有金属反应完毕后,整体作为废液处理C. 将金属取出暴露在空气中使其氧化完全D. 以上都对5.实验室冰箱和超低温冰箱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标准答案: D )A. 定期除霜、清理,清理后要对内表面进行消毒B. 储存的所有容器,应当标明物品名称、储存日期和储存者姓名C. 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溶液,冰箱门上应注明这一点D. 可以在冰箱内冷冻食品和水6.实验完成后,废弃物及废液应如何处置?(标准答案: B )A. 倒入水槽中B. 分类收集后,送中转站暂存,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C. 倒入垃圾桶中D. 任意弃置7.用过的废洗液应如何处理?(标准答案: B )A. 可直接倒入下水道B. 作为废液交相关部门统一处理C. 可以用来洗厕所D. 随意处置8.领取剧毒物品时,必须:(标准答案: A )A.双人领用(其中一人必须是实验室的教师) B.单人领用C.双人领用(两人都是实验室的学生)9.剧毒物品使用完或残存物处理完的空瓶,应:(标准答案: B )A.随生活垃圾丢弃 B.交回学校后勤技术物资服务中心C.交回学校保卫处10.当有汞(水银)溅失时,应如何处理现场?(标准答案: D )A. 用水擦B. 用拖把拖C. 扫干净后倒入垃圾桶D. 收集水银,用硫磺粉盖上并统一处理11.黄磷自燃应如何扑救:(标准答案: C )A. 用高压水枪B. 用高压灭火器C. 用雾状水灭火或用泥土覆盖D. 以上都对12.强碱烧伤处理错误的是:(标准答案: A )A. 立即用稀盐酸冲洗B. 立即用1%~2%的醋酸冲洗C.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D. 先进行应急处理,再去医院处理13.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灼)伤,错误的处理方法是:(标准答案: C )A. 浅表的小面积灼伤,以冷水冲洗15至30分钟至散热止痛B. 以生理食盐水擦拭(勿以药膏、牙膏、酱油涂抹或以纱布盖住)C. 若有水泡可自行刺破D. 大面积的灼伤,应紧急送至医院14.为了防止在开启或关闭玻璃容器时发生危险,下列哪一种瓶塞不适宜作为盛放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玻璃容器的瓶塞?(标准答案: B )A. 软木塞 B. 磨口玻璃塞 C. 胶皮塞D. 橡胶塞15.眼睛被化学品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标准答案: B )A.点眼药膏B.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C.马上到医院看急诊16.当不慎把大量浓硫酸滴在皮肤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标准答案: D )A. 用酒精棉球擦B. 不作处理,马上去医院C. 用碱液中和后,用水冲洗D. 以吸水性强的纸或布吸去后,再用水冲洗17.当不慎把少量浓硫酸滴在皮肤上(在皮肤上没形成挂液)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标准答案: D )A. 用酒精棉球擦B. 不作处理,马上去医院C. 用碱液中和后,用水冲洗D. 用水直接冲洗18.一般无机酸、碱液和稀硫酸不慎滴在皮肤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标准答案: C )A. 用酒精棉球擦B. 不作处理,马上去医院C. 用水直接冲洗D. 用碱液中和后,用水冲洗19.不具有强酸性和强腐蚀性的物质是:(标准答案: B )A. 氢氟酸B. 碳酸C. 稀硫酸D. 稀硝酸20.易燃类液体的特点是:(标准答案: D )(燃点问题)A. 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闪点越低,越易燃烧B. 极易挥发成气体C. 遇明火即燃烧D. 以上都是21.危险化学品的毒害包括:(标准答案: D )A.皮肤腐蚀性/刺激性,眼损伤/眼刺激B.急性中毒致死,器官或呼吸系统损伤,生殖细胞突变性,致癌性C.水环境危害性, 放射性危害D.以上都是22.危险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表述中,半致死量LD50代表什么意义?(标准答案: B )A. 致死量B. 导致一半受试动物死亡的量C. 导致一半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D. 导致全部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23.表示危险化学品的急性毒性的LD50的单位是什么?(标准答案: A )A. mg/kgB. g/kgC. mL/kgD. ug/kg24.下列那一项不是发生爆炸的基本因素?(标准答案: C )A .温度 B. 压力 C. 湿度 D. 着火源25.下面哪些物质彼此混合时,不容易引起火灾?(标准答案: B )A. 活性炭与硝酸铵B. 金属钾、钠和煤油C. 磷化氢、硅化氢、烷基金属、白磷等物质与空气接触D. 可燃性物质(木材、织物等)与浓硫酸26.2,4-二硝基苯甲醚、萘、二硝基萘等可升华固体药品燃烧应如何进行灭火:(标准答案: D )A. 用灭火器灭火B. 火灭后还要不断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雾水C. 用水灭火,并不断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雾水至可燃物完全冷却D. 以上都是27.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容易产生爆炸或燃烧的化学品是:(标准答案:C )A. K、Na、Mg、Ca、Li、AlH3、电石B. K、Na、Ca、Li、AlH3、MgO、电石C. K、Na、Ca、Li、AlH3、电石D. K、Na、Mg、Li、AlH3、电石28.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应如何存放?(标准答案: A )A. 放在防爆冰箱里B. 和其它试剂混放C. 放在通风橱内D. 放在密闭的柜子中29.不需要放在密封的干燥器内的药品是:(标准答案: D )A. 过硫酸盐B. 五氧化二磷C. 三氯化磷D. 盐酸30.不需在棕色瓶中或用黑纸包裹,置于低温阴凉处的药品是:(标准答案: C )A. 卤化银B. 浓硝酸C. 汞D. 过氧化氢31.以下哪种物质不会灼伤皮肤?(标准答案: D )A. 强碱、强酸B. 强氧化剂C. 溴D. KBr、NaBr水溶液32.氮氧化物主要伤害人体的:(标准答案: B )A. 眼、上呼吸道B.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肺泡C. 皮肤D. 消化道33.关于存储化学品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 C )A. 化学危险物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相互之间保持安全距离B. 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或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C. 受阳光照射易燃烧、易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密闭地点存放D. 防护和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存放34.关于存放自燃性试剂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 C )A. 单独储存B. 储存于通风、阴凉、干燥处C. 存放于试剂架上D. 远离明火及热源,防止太阳直射35.氢氟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危害性,皮肤接触氢氟酸后可出现疼痛及灼伤,随时间疼痛渐剧,皮肤下组织被破坏,这种破坏会传播到骨骼。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仅供参考)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仅供参考)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

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关于溶剂混溶性,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比如正己烷与甲醇。

多元展开剂,主体的两种溶剂不能混溶,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

比如: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和甲醇、水之类的。

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

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

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

例如下面以苯丙烷为极性小部分,随着极性基团部分的增加,总体的极性就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加了。

,依次为肉桂酸、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

相应展开剂分别为:正己烷—乙醚—冰醋酸 (5:5:0.1)、苯-冰醋酸-甲醇(30:1:3)、氯仿-甲醇-甲酸(9:1: 0.5)、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6: 1)、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

(由于薄层板、比移值不同的原因,展开剂极性比较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后者大于前者)。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化合物,怎么定它的极性,又用什么标准来定它对应的展开剂呢?以下分开讨论不同化合物极性情况及其对应的展开剂。

首先是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

比如:冰片:石油醚 (30~60℃)—醋酸乙酯(17:3)、厚朴酚:苯-醋酸乙酯(9:1.5)、α-香附酮:苯-醋酯乙酯-冰醋酸(92:5:5)、丹皮酚:环己烷-醋酸乙酯(3:1),这类化合物,以石油醚、正构烷和苯为体积百分数比较大的溶剂,通常起溶解和分离化合物的作用,而用醋酸乙酯为调节Rf(比移值)的溶剂。

为了减少拖尾之类其他相似相溶原则以外的影响,适当加入添加剂,如有机酸或者有机碱。

极性较小的不挥发性物质。

比如:β-谷甾醇: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6:2.5:1)或者环己烷-丙酮(5:2) 、熊果酸: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0.5)、齐墩果酸:氯仿-甲醇(40:1)、猪去氧胆酸:氯仿-乙醚-冰醋酸(2:2:1)、大黄素:苯—醋酸乙酯—甲醇(15:2:0.2)或者苯—乙醇 (8:1)、丹参酮ⅡA:苯-醋酸乙酯-甲酸(40:25:4) 、穿心莲内酯:氯仿-无水乙醇(9:1)、靛玉红、靛蓝氯仿-乙醇(9:1)或者苯-氯仿-丙酮(5:4:1)。

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实验五 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一. 实验目的1.掌握用孤立法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2. 测定酸催化作用下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孤立法,即设计一系列溶液,其中只有某一种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其他物质的浓度均相同,借此可以求得反应对该物质的级数。

同样亦可得到各种作用物的级数,从而确立速率方程。

丙酮碘化是一个复杂反应,其反应式为CH 3COCH 3+I 2CH 3CCH 2I O +H ++I -H +设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式为:zI y HCL x COCH CH I C C kC dtdC 2332⋅⋅=-(1) 式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指数x 、y 、z 分别为丙酮,酸和碘的反应级数。

将该式取对数后可得:2332lg lg lg lg lg I HCL OCH CH I C z C y C x k dtdC +++=⎪⎪⎭⎫⎝⎛- (2) 在上述三种物质中,固定其中两种物质的浓度,配置第三种物质浓度不同的一系列溶液,则反应速率只是该物质浓度的函数。

以lg(-dC 碘/dt)对该组分浓度的对数作图,所得直线即为该物质在此反应中的反应级数。

同理,可得其他两个物质的反应级数。

碘在可见光区有很宽的吸收带,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过程中碘浓度随时间变化 的关系。

按照比尔定律可得:20lg lg A I abC I I T =⎪⎪⎭⎫⎝⎛-=-= (3)式中A 为吸光度,T 为透光率,I 和I 0分别为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待测溶液和空白溶液后的光强,a 为吸光系数,b 为样品池光径长度,以A 对时间t 作图,斜率为ab(-dC 碘/dt).测得a 和b ,可算出反应速率。

若C 丙酮≈C HCl ﹥﹥C 碘 ,发现A 对t 作图后得一直线。

显然只有在(-dC 碘/dt)不随时间改变时才成立,意味着反应速率与碘的浓度无关,从而得知该反应对碘的级数为零。

当控制碘为变量时,反应过程中可认为丙酮和盐酸的浓度不变,又因为z 为0,则由(2)积分可得:)(酸丙碘碘12yx21t C C t kC C -=-将(3)代入后可得:yx C ab t t A k 酸丙)(C 11A 1221**--= 三. 仪器与试剂722分光光度计 1套 丙酮标准液 (2.mo l ·dm -3)超级恒温槽 1套 HCl 标准液 (1.9355mo l ·dm -3) 秒表 1块 I 2标准液 (0.01 mo l ·dm -3) 容量瓶(25ml ) 7个 刻度移液管(5 ml ) 各3支四. 实验步骤1.打开分光光度计,将波长调至470nm 处;2.用蒸馏水作为参比溶液,反复将分光光度计调整0T 、100T ;3.用分光光度计测量ab 的数值以便于算出反应速率;即测0.001mol/l 碘液的吸光度; 4.按表中各物质用量配置溶液,分别测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数值。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仅供参考)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仅供参考)

之宇文皓月创作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

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关于溶剂混溶性,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比方正己烷与甲醇。

多元展开剂,主体的两种溶剂不克不及混溶,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

比方: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和甲醇、水之类的。

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

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

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

例如下面以苯丙烷为极性小部分,随着极性基团部分的增加,总体的极性就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加了。

,依次为肉桂酸、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

相应展开剂分别为:正己烷—乙醚—冰醋酸 (5:5:0.1)、苯-冰醋酸-甲醇(30:1:3)、氯仿-甲醇-甲酸(9:1: 0.5)、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6: 1)、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

(由于薄层板、比移值分歧的原因,展开剂极性比较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后者大于前者)。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分歧化合物,怎么定它的极性,又用什么尺度来定它对应的展开剂呢?以下分开讨论分歧化合物极性情况及其对应的展开剂。

首先是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

比方:龙脑: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17:3)、厚朴酚:苯-醋酸乙酯(9:1.5)、α-香附酮:苯-醋酯乙酯-冰醋酸(92:5:5)、丹皮酚:环己烷-醋酸乙酯(3:1),这类化合物,以石油醚、正构烷和苯为体积百分数比较大的溶剂,通常起溶解和分离化合物的作用,而用醋酸乙酯为调节Rf(比移值)的溶剂。

为了减少拖尾之类其他相似相溶原则以外的影响,适当加入添加剂,如有机酸或者有机碱。

极性较小的不挥发性物质。

比方:β -谷甾醇: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6:2.5:1)或者环己烷-丙酮(5:2) 、熊果酸: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0.5)、齐墩果酸:氯仿-甲醇(40:1)、猪去氧胆酸:氯仿-乙醚-冰醋酸(2:2:1)、大黄素:苯—醋酸乙酯—甲醇(15:2:0.2)或者苯—乙醇 (8:1)、丹参酮ⅡA:苯-醋酸乙酯-甲酸(40:25:4) 、穿心莲内酯:氯仿-无水乙醇(9:1)、靛玉红、靛蓝氯仿-乙醇(9:1)或者苯-氯仿-丙酮(5:4:1)。

水飞蓟提取物质量要求-2023标准

水飞蓟提取物质量要求-2023标准

水飞蓟提取物质量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飞蓟提取物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签、运输、贮存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菊科植物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L.)Gaertn的干燥成熟果实,经乙醇或乙酸乙酯提取、纯化和精制而成的提取物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 5009.7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GB 5009.2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版)》第四部通则2341 农药残留测定法3 术语与定义3.1 水飞蓟素水飞蓟素通常指的是水飞蓟中主要的几种主要水飞蓟黄酮,包括水飞蓟宾A、水飞蓟宾B、异水飞蓟宾A、异水飞蓟宾B、水飞蓟亭、水飞蓟宁六种物质,水飞蓟素含量为水飞蓟宾A、水飞蓟宾B、异水飞蓟宾A、异水飞蓟宾B、水飞蓟亭、水飞蓟宁六种物质含量的总和。

3.2 水飞蓟宾水飞蓟宾是水飞蓟宾A、水飞蓟宾B两种黄酮类物质的统称,水飞蓟宾的含量为水飞蓟宾A和水飞蓟宾B含量的总和。

新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酮MSDS(仅供参考)

新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酮MSDS(仅供参考)

丙酮(MSDS)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化学品中文名:丙酮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俗名:阿西通CAS号:67-64-1分子式:C3H6O技术书编码: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生效日期:企业应急电话:二、危险性概述(HAZARDS SUMMARIZING)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三、成分/组成信息(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名称CAS号有害物成分含量丙酮67-64-1丙酮四、急救措施(FIRST-AID MEASURES)皮肤接触:脱去衣着,用推荐的清洗介质冲洗(如用肥皂水和清水)。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min。

就医。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有适当的解毒剂,立即服用)。

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

五、消防措施(FIRE-FIGHTING MEASURES)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有机溶剂极性表

有机溶剂极性表

有机溶剂极性表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i-pentane(异戊烷) 0 - 30 - n-pentane(正戊烷) 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 Isooctane(异辛烷) 0.1 0.53 99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47 99 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0.2 0.47 49 210 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 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 0.57 87 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71 48 231 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 2.4 0.37 68 220 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 p-xylene(对二甲苯) 2.5 0.65 138 290 Chlorobenzene(氯苯) 2.7 0.8 132 - 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2.7 1.33 180 29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 Benzene(苯) 3 0.65 80 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 4.7 108 220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40 245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 3.5 0.78 84 228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i-propanol(异丙醇) 4.3 2.37 82 210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 4.5 0.43 80 330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4.8 1.54 102 220 烷)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Acetone(丙酮) 5.4 0.32 57 330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 0.67 101 330Acetic acid(乙酸) 6.2 1.28 118 230Acetonitrile(乙腈) 6.2 0.37 82 210Aniline(苯胺) 6.3 4.4 184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 6.4 0.92 153 270Methanol(甲醇) 6.6 0.6 65 210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 6.9 19.9 197 210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亚砜 DMSO) 7.2 2.24 189 268Water(水)10.2 1 100 268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溶剂名称沸点溶解性毒性甲醇64.5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乙酸乙酯77.112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78.3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氯仿61.15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乙睛81.60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二氯甲烷39.75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丙酮56.12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低毒,类乙醇,但较大乙醚34.6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三乙胺89.6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酮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8,熔点为-94.6℃,沸点为56.5℃,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丙酮是易燃品,建规火险分级为甲级。

其闪点为-20℃,自燃温度为465℃,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丙酮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等途径危害健康。

急性中毒,丙酮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8,熔点为-94.6℃,沸点为56.5℃,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丙酮是易燃品,建规火险分级为甲级。

其闪点为-20℃,自燃温度为465℃,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丙酮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等途径危害健康。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丙酮在包装与储运中应该注意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和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

同时,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该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应有降温措施。

灌装时应注意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储运时注意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的损坏。

出现丙酮中毒及泄漏时,皮肤接触者应脱去污染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吸入中毒者应将其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急救;误服者应大量饮水并催吐。

同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并切断火源
丙酮的理化性质、毒性及安全防护
丙酮 CH
3COCH
3
1、别名·英文名
二甲基甲酮、阿西通、醋酮;Acetone、Dimethyl ketone、Propanone。

2、用途
用于有机溶剂、醋酐、氯仿、染料、石腊的精炼、橡胶、润滑油的制造。

3、制法
(1)通过玉米发酵法分馏制得。

(2)石油裂解法制得。

(3)木材干馏。

(4)醋酸钙加热。

(5)异丙醉催化脱氢。

4、现化性质
分子
量:5 8.08

点:
一94.6℃

点:
56.48℃
液体密度
(15℃):797.2kg/m3气体密
度: 2.00k g/m3
压缩系数(14.2℃,90L 79~3699.38kPa):0.00011l
临界温
度:236.5℃临界压
力:4782.54kPa
临界密
度:278kg/ m3
气化热
(0℃): 563.79kJ /kg
比热容(气体,26~110℃,101.325kPa):Cp=1452.37J/(kg·K)
蒸气压
(39.5℃): 53.33kPa
(25℃):
30.17kPa
粘度(气体,
0℃):0.00725mPa·s (液体,
0℃):0.4013mPa·s 表面张力(丙酮一空气或蒸气,0℃): 26.2mN/m
导热系数(0℃,气
体):0.0096338W/(m·K)
(0℃,液
体): 0.177702W/(m·K)折射
率: 1.3585

点:
一17.78℃

点:
465℃
爆炸界
限: 2.6%一12.8%
最大爆炸压
力: 872。

79kPa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6.3%
最易引燃浓
度: 4.5 燃烧热(液体,25℃):1791. 62kJ/mo1
毒性级
别: 1 易燃性级
别: 3 易爆性级
别:0 丙酮在常温压下为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易挥发性无色透明液体。

易燃烧,其蒸气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高热易引起燃烧。

化学性质较活泼。

其液体比水轻。

能与水、酒精、乙醚、氯仿、乙炔、油类及碳氢化合物相互溶解,能溶解油脂和橡胶。

丙酮蒸气有麻醉效应。

丙酮与一些物质混合接触时的危险性如下表所示。

5、毒性
兔一经口 LD50:5300mg/㎏
最高容许浓度:1000ppm(2400mg/㎏)
丙酮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经皮肤吸收缓慢,量少,主要是驼过前两个途径。

由于丙酮的水溶性强,它易溶解和吸收入血液中,很快分布于全身。

丙酮属微毒类,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基蒸气对粘膜有中等程度的刺激作用。

丙酮对皮肤无致敏作用,但有轻度刺激作用。

吸信蒸气急性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

最初出现管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

严重时可出现呕吐、气急、痉挛以及昏迷。

液体能刺激眼睛。

吞服反能刺激消化系统,产生麻醉与错迷等症状。

6、安全防护
丙酮要用玻璃羡慕或金属桶盛装。

灌装时控制流速不可过快,防止产生静电。

库内存放丙酮时,不应把库房堆满,在墙边,离顶栅、离柱子应留出一定的通道,以便进行防火检查及发生火灾时有效地进行消防施救。

发生火灾时可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化学干粉、黄砂灭火。

用水灭火可能无效,但可用来冷却火场中的容器,驱散蒸气,稀释和赶走流出的液体,保护去堵漏的人员。

丙酮流出时,首先要切断所有火原,穿戴好防毒面具、手套防护服等,用水冲洗,洗水经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