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
人教版必修2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第1课时教案7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一、教学目标1. 简述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概念, 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 举例说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 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对该知识的应用尤为困难。
多数学生上课愿意思考,但不善于总结, 小组合作意识不足。
所以本节内容以对知识的应用为主, 加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既有独立思考, 又有小组合作, 同时还有对知识的总结归纳, 以此训练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点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4.1 导学案第1 课时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4.1.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学案第 1 课时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1. 简述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概念, 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 举例说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 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重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一、杂交育种1. 选择育种:古代人们利用生物的①变异,通过长期选择,②汰劣留良, 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为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不仅③周期长, 而且可选择的④范围是有限的。
2. 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⑤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再经过⑥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两个品种⑦杂交,使基因重组。
从⑧第二代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类型的个体, 将它们的种子留下来, 下一年播种。
再从后代中挑选出所需类型做种。
如此经过几代汰劣留良的选择过程, 就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了。
3. 杂交育种的实例: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用于种植的优良品种为杂合子。
在家畜、家禽方面,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中国荷斯坦牛,是将国外的荷斯坦—弗里生牛引进后, 在我国经过长期驯化, 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和选育, 逐渐形成的优良种。
高中生物 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
学
过
程
单倍体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比较四中育种
常规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P F1F2
在F2中选育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
组合优良性状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3、育种专家用高杆抗锈病水稻与矮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杆
抗锈病水稻,这种育种的原理是 (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
4、杂交育种进行选择优良品种是从______开始的 ( )
A.亲本 B.子一代
C.子二代 D.子三代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课 题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 学
目 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的应用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
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方法简单,
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
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1_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层面:⑴能够结合实例简述杂交育种的方法和基本过程,明确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⑵能够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常用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明确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能力层面: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体会理论和实践、科学和技术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方面的应用2.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4.1创设情境,引出育种主: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中国能不能养活自己?中国是如何养活自己的呢?在外国人嘲笑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养不活自己的时候,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给与了掷地有声的回答,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感动中国》中头顶烈日、冒着酷暑、躬身于田头时追寻“中国梦”的袁隆平院士的视频。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
唯有科研才能增加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有力地说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一起尝试着用理论知识去指导生产实践中的育种问题。
4.2选择育种4.2.1过渡:结合PPT,声情并茂地给同学们讲述关于张家港本地著名特产——凤凰水蜜桃的故事: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凤凰的水蜜桃原本是多汁小果形的水蜜桃,人们非常喜欢吃水蜜桃,但是由于水蜜桃果形小又没有观赏性,于是国王下令: 重金赏赐能培育出大果形水蜜桃的人。
可是谁也没有种出来(因为没有大果形水蜜桃的种子) ……但是,有一位女仆,她收获了好多水蜜桃的种子,每年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季节,她把形状稍稍变大的种子保留下来,第二年春天再播下去,继续从中挑出形状最大的种子,以此类推……一种就是20年! 她终于培育出了大果形水蜜桃……我们从这则故事中,不仅感受了这位女仆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也体悟到她的智慧: 她在进行有意识的育种,这种育种仅在同一品种的变异群体中进行选择,这在生物学上叫做“选择育种”。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案设计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2)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和局限性。
2.方法与过程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法导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育种实践的实例,使学生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名师课堂一、名师说课杂交育种通常是指把不同遗传类型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交配,使优良性状结合于杂种后代中,通过培育和选择,创造出新品种的方法。
它是动植物育种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杂交育种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品种间杂交(两个或多个品种间的杂交),其次是远缘杂交(种间以上的杂交)。
生产上,常常把用杂交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都称为杂交育种,事实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杂交育种过程就是要在杂交后代众多类型中选留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至获得优良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不仅要求性状整齐,而且要求培育的品种在遗传上比较稳定。
品种一旦育成,其优良性状即可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
杂种优势则主要是利用杂种F1代的优良性状,而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
作物育种上就常常在寻找某种杂交组合,通过年年配制F1代杂交种用于生产的办法,取得优良性状,而并不要求其后代还能够保持遗传上的稳定性。
二、教学策略本内容是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常规育种的原理正是“生物的可遗传变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情景,把课本中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相关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把相关知识点从内涵、外延及功能上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学科内知识的相互综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在使学生了解遗传学原理运用的同时,还关注到这部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习目标】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预习过程】一、选择育种利用,通过长期,汰劣留良,培育优良品种。
缺点是不仅,而且。
二、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或品种的通过集中在一起,再经过,获得的方法。
2、过程:现有两个纯种的小麦,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易染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如何获得矮秆抗锈病的新类型?(1)应采取的步骤是:①先让两纯种亲本进行,得到F1。
②再将F1进行,得到F2。
③将F2种植,从中选育出新类型。
(2)过程如右图,请回答:①过程表示;②过程表示;③过程表示。
④写出图中F2表现型及其比例。
⑤从F代中选出矮秆抗锈病的个体,基因型为,能否立即推广?2⑥怎样处理才能得到比较纯的矮秆抗锈病个体?3、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4、特点:优点:①②缺点:①②6、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的常规方法。
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的育种。
三、诱变育种1、概念:是指利用,使生物的方法。
2、原理:。
3、特点:优点:①提高,加速。
②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方向,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4、成就:①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如;②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
限时训练:1、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互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③①④④B.④①②④C.④④①③D.④③①④2、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人工诱变育种D、细胞工程育种3、有两个纯种的小麦,一为高秆(D )抗锈病(T );另一为矮秆(d )易染锈病(t ),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两种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
(1)方法一的步骤如下:高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F 1 F 2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品种。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设计并打印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对比表格,帮助学生梳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3.实验器材:
-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显微镜、种子、杂交操作工具、诱变剂等,并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配置实验所需的试剂,如染色剂、缓冲液等,同时注意试剂的保存和废弃处理,确保实验安全。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尝试回答预习问题,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新产生的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列表等提交至学习平台,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实现预习资源的快速传递和有效监控。
此外,从学生的作业和反馈来看,他们在知识掌握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总结方面,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较好。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收获。他们不仅掌握了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生物育种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艺术性和趣味性:
- ①使用彩色粉笔,绘制育种相关的图片和示意图
- ②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例子,增加课堂趣味性
- ③使用互动式板书,让学生参与板书的绘制和整理
-生物育种的意义: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扩大适应范围等。
2.杂交育种
-原理:利用不同品种或种群间的基因差异,通过杂交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方法: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亲本进行交配,通过自交或测交选育优良后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优秀教案(6页)

必修二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与第五章中的承接作用相当明显,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各种育种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遗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方面:通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四方面的能力:1、探究能力2、小组合作能力3、动笔能力4、总结、交流和反思能力三、重难点:重点:学生自己总结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各项内容。
难点:(1)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2)如何让学生大胆讨论四、教学准备:将学生分为9个小组,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应用相关知识解决育种实践中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难点。
可在课后通过及时习题演练和讲评,以达到较佳的学习目标、通过小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和合作精神,分小组合作,让学生记忆加深。
通过列提纲,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分析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教学活动要做到收放自如。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要着力引导学生走近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不断实践、多加磨练、积累经验,逐步达到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堂总会有一些缺憾的地方,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诚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高一
科目
生物学
课题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1课时
课时安排
1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
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
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2、比植物杂交育种所需年限短。
学
读书自学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100诱变育种的内容,回答检测提问
检测提问
1、诱变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2、诱变育种的优点是什么?
3、举例说出诱变育种的应用?
4、诱变育种的局限性?要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教
生生互动
小组展示自己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师解难
归纳提升
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明确学法
独立阅读、讨论
学
读书自学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98-99杂交育种的内容,完成检测提问
检测提问
1、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
2、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3、杂交育种的优点是什么?
4、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5、杂交育种有什么不足?如何解决?
列表比较四种育种方法
练
当堂训练
完成教材P101课后题
教
学
反
思
导
导入课题
设想你是一位玉米育种专家,遇到这样的情况:品种A籽粒多,但不抗黑粉病;品种B籽粒少,但抗黑粉病。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既能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又能把双方的缺点都去掉?将你的设想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
本节内容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密切相关,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怎样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
【教学目标】㈠知识方面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㈡能力方面通过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提高运用遗传和变异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3、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教学用具】:教师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导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农业和生态学者布朗曾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
实际上不仅中国面临着粮食问题,全世界都在面对粮食危机。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
而解决粮食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
一、选择育种:在农作物育种方面,我国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多成绩。
图示我国育种成果。
实际上我国的育种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选择栽培植物,驯化野生动物。
例如:《诗经》中有记载:“种之黄茂”,意思是播种时要选色泽光亮美好的种子,才会长出好苗来。
西汉的《氾胜之书》中,记载了“存优汰劣”的人工选择育种的穗选法:“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收割下来,收藏好。
《齐民要术》指出当时人们不仅会将籽粒硕大而且饱满的种子选择下来,还建立了专门的种子田,把选出来的纯色好穗,另外种植在种子田里,避免与其他种子混杂,而且在收割时,要先收割种子田里的作物,并单独存放。
这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叫做选择育种。
问题:1、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含义是什么?(从自然界中选择品质好的个体进行传代,淘汰不良个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培育出了高产且抗虫害得农作物品种,以及产奶、产肉、产蛋较多的家畜和家禽。
2、选择育种所隐含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生物的变异)3、选择出的优良品种为什么要单独种植?(避免与其他劣质品种杂交,不能优良性状保留下来)选择育种是从自然界中的已有的各种变异类型中选择我们需要的品种进行单独培养。
经过不断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优良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技术简单,容易操作。
但也存在严重不足。
4、选择育种的缺点是什么?(育种周期长,只能从自然界已有的变异类型中进行选择,可选范围有限,而且有些品种只在一方面有优势,而另一方面却不良,优良性状存在于不同品种中,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实践中,人们逐渐摸索出许多优良的育种方法。
二、杂交育种问题探讨:小麦有高杆和矮杆,由D控制的高秆对由d控制的矮杆为线型。
我们知道矮杆的小麦抗倒伏,是我们需要的形状。
小麦经常受到一种真菌的感染出现锈病。
由T控制的抗锈病对由d 控制的感锈病为显性。
抗锈病是我们需要优良性状。
现在高杆抗锈病和矮杆不抗锈病的两纯系品种。
你用什么方法能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又能把双方的缺点都去掉?我们肯定要获得的是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品种。
将你的设想在草稿纸上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
然后我们请同学把他的设想给我们介绍一下。
子二代出现了我们所需要的矮杆抗病,它们都是可以稳定遗传的吗?要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品种,接下来还要怎么做?我们选择出子二代中的矮杆抗病植株自交。
得到的子三代情况是怎样的?经过多次自交、选育、自交、选育。
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矮杆抗病純合子。
学生回答后展示遗传图解。
问:子二代中矮杆抗病占全部子二代个体比率是多少?问:子二代的矮杆抗病中杂合子占多大比例?刚才大家设计的育种方法就是杂交育种。
1、概念:什么是杂交育种呢?大家在书上找到杂交育种的概念。
(板书)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是改良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常规方法。
2、原理:杂交育种为什么能够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基因重组)3、方法: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杂交育种的过程是怎样的?杂交——自交——选育——自交——选育——自交。
直至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杂交育种要培育出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植物品种至少要几年?4、应用: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杂交育种的例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不仅品种优良而且产量很高。
在布朗提出“中国威胁论“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这是水稻产量的对比。
普通水稻,每公顷产量是4500公斤,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可以达到7500公斤。
预计2010年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可达到13500公斤。
从1976年到1998年,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平均每年多解决6000万人口的粮食问题.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杂交水稻被世界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 。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2001年袁隆平因其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还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颁奖词是这么说的:毕生梦想消除饥饿——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他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学习他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的。
杂交育种除了可用于农作物品质的改良、产量的提高,培育新品种;也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
例如现在在我国广泛养殖的中国花白奶牛,也就是中国荷斯坦奶牛就是我国本土黄牛与国外的荷斯坦奶牛杂交后经选育形成的优良品种。
泌乳期可达305天,年产乳量可达6300kg以上。
5、优点:杂交育种与选择育种相比有什么优点?杂交育种可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生物体上。
6、不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请从杂交育种后代可能出现的类型,以及育种时间等方面分析杂交育种的不足。
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只能利用已有基因重新组合,按需选择,不能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新基因。
解决育种进程缓慢的问题。
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缩短育种进程?(单倍体育种)简单说明单倍体育种的做法。
二、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不能创造新基因,产生新的性状。
那种变异可以创造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怎样做才能使生物产更多可供选择的新基因呢?(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发基因突变)这种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处理生物以获得新基因的育种方法就是诱变育种。
1、概念:在书上划下诱变育种的概念。
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育种方法。
2、原理:基因突变(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3、方法:物理方法(紫外线、α射线、失重等)或化学方法(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用这些方法处理的生物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生物吗?再选择符合要求的变异类型4、应用:①我国利用诱变育种方法培育出许多农作物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具有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
例如我国科学家用X射线和化学诱变剂对大豆进行处理,培育出了“黑农五号”大豆,这种大豆含油量比原来提高了2.5%,产量提高了16%,。
除了采用常规的物理辐射和化学诱变剂处理生物外。
现代新的方法是用卫星或航天飞船搭载种子,利用宇宙射线来诱导基因突变,这种诱变育种叫太空育种。
我国已成功培育出许多太空作物:自1987年以来,我国先后17次利用卫星和神州飞船搭载了2000多种份的生物。
返回地面后,育成60多个优异的新品种。
据有关统计,我国太空育种所培育的新品种,在近4年中累计推广850万亩以上,增长粮食3。
4亿斤,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
这是用曾经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太空椒的果实个大,肉厚,口感好,维生素c的含量高,在大田生产中产量比普通青椒的生产量高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三十。
这是太空育种培育出的彩椒,这是航天新品种黄瓜,这里还有太空番茄、太空樱桃等。
这是太空育种培育出的巨型南瓜。
诱变育种还可用于微生物育种。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由青霉菌产生。
但是1943年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青霉菌只能产生青霉素20单位/mL。
后来人们对青霉菌多次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以及综合处理,培育成了青霉素高产菌株,目前青霉素的产量已达到50000~60000单位/mL。
思考与讨论: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采取什么办法?5、优点:杂交育种是已有基因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但是诱变育种可以大大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变异类型。
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6、缺点: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诱变育种具有盲目性。
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是有害的。
要想获得所需要的优良性状,必须大量处理生物材料,才有可能选择出有利变异个体。
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优良性状。
总结: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种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接下来,我们列表比较这四种育种方法。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比较: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方法,优点和缺点。
请同学思考回答。
从选择育种到杂交育种再到诱变育种,正是由于认识到已有育种方法的局限性,科学家才不断探索,创造出新的育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