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新城疫的治疗和预防

合集下载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樊立超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密度的提高,引入品种的增多,各种疾病也日趋增多,许多传统的老病在流行趋势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鸡新城疫仍是威胁养鸡业发展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但目前的新城疫发病不表现急性暴发型或造成毁灭性群体死亡,多数呈非典型缓发性经过,发病后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因按照传统的经验诊断容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今天就如何预防非典型鸡新城疫病的问题给大家作一介绍一、请你说说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情况在商品化养鸡场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由于气温突变,发病相对增多。

该病的发生无品种差异,种鸡、商品鸡都可发生,产蛋鸡多在开产前和产蛋高峰期发病。

该病初发时无群体性,呈散发性。

病程表现进行性缓发过程,除陆续波及同伴鸡群外,并向相邻其他鸡舍蔓延。

同群鸡流行可持续10~15 d,死亡率达5%~30%。

如诊断不及时会诱发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其他疾病,死亡率可达50%以上。

二、临床症状1、症状特点非典型新城疫在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气管罗音明显,伴有甩鼻、咳嗽、呼吸困难现象(许多养殖户认为是呼吸道疾病,如传支、传喉、传鼻、霉形体、气囊炎、黏膜型鸡痘等,应用一些抗菌药物,症状有所缓和,但药物停止使用,症状又表现出来),随着出现呼吸道症状之后,表现为下痢,拉黄白色、黄绿色稀粪,粪中带有泡沫或少量血液,随着病程延长,出现神经症状,如扭头、翅腿麻痹、转圈、倒退等。

2、生产性能下降产蛋鸡发病后产蛋量急剧下降10%~40%,且持续数周,薄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突然增多,然后慢慢恢复,15~20 d后开始缓慢回升,经2~3个月才能恢复正常。

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同时种蛋的品质下降。

3特征性病理变化剖检时可见气管黏液增多,黏膜增厚,气囊浑浊(少数鸡气囊增厚,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多数两侧盲体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点状或条纹状出血。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鸡非典型新城疫病(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一种由禽冠状病毒(avian coronavirus,简称IBV)引起的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可以影响到鸡、鹌鹑等家禽,导致生产损失,并对家禽行业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将对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鸡非典型新城疫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粪便-经口途径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病原体进入鸡身体后,主要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繁殖,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破坏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引起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呼吸急促等。

IBV也可以侵袭生殖道,造成卵巢和输卵管炎症,影响鸡的生殖功能。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高传染性:IBV在鸡群内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出现感染,病毒会迅速传播到整个鸡群中,导致大量的发病和死亡。

2. 年龄特异性:鸡非典型新城疫对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鸡具有不同的感染和病程特点。

通常情况下,幼鸡和种鸡的敏感性较高,而肉鸡的抵抗力相对较强。

3. 免疫逃逸:由于禽冠状病毒的变异性较高,IBV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来逃避鸡的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降低或失效。

4. 潜在致死性:鸡非典型新城疫感染后,严重的病例可以导致鸡的死亡率高达1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30%以上。

为了控制和防止鸡非典型新城疫在鸡群中的流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1. 隔离和清洁消毒:对感染鸡进行隔离,以防止病毒在鸡群中的传播。

饮水和饲料的容器等设备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以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2. 疫苗接种:合理使用有效的疫苗,可以增强鸡的免疫力,并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禽冠状病毒的变异性,疫苗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和病毒株的变异特点进行调整。

3. 强化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对鸡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如采用有效的分区隔离、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出、定期检测等措施,可以降低疫病的风险,并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

442023.7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郑洪玲(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鸡非典型新城疫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反而是典型新城疫在临床上少见了些。

非典型新城疫不同于典型新城疫,它没有典型新城疫的明显的临床症状,如鸡冠发紫发绀、倒冠、全身性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腹部脂肪出血等,非典型新城疫的鸡解剖的话,只有一个症状非常明显,就是肠道淋巴滤泡肿大以及出血,因为鸡没有淋巴结,但是鸡有一些淋巴器官,就是肠道的淋巴滤泡,轻微新城疫感染时会造成肠道淋巴滤泡肿胀,严重的出血,当鸡群大群出现蛋色变浅,鸡冠后冉颜色变深,出现大绿便时,我们就怀疑鸡群感染了新城疫,再结合解剖肠道淋巴滤泡肿胀、出血,就可以定性鸡群感染非典型新城疫。

非典型新城疫发病的时候,对鸡群的影响往往是比较缓慢的,或者轻微,但如果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时,往往鸡群表现的症状就重,最常见的混合感染就是呼吸道(支原体慢呼)、消化道(肠炎),特别是7月份,蛋鸡肠道疾病多发,往往混感多发。

蛋鸡典型的新城疫临床上基本看不见了,而肉鸡的非典型新城疫还是存在的,典型新城疫鸡群采食量下降明显,出现葱心绿粪便,而且会出现打蔫的鸡,剖检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腺胃乳头出血,淋巴滤泡出血,严重的鸡心冠脂肪、腹部脂肪也会出血,症状要比非典型新城疫重很多。

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目前非典型新城疫在蛋鸡养殖中是发病最多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基本上当有其他疾病感染的时候,蛋鸡鸡群都会或多或少混合感染非典型新城疫,对于蛋鸡鸡群来说,非典型新城疫就是一个基础病,是呼吸道疾病也好,肠炎也好,或者其他疾病也好,往往都和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治疗时除了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配合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非典型新城疫,这样鸡群康复得才快。

1 治疗蛋鸡治疗非典型新城疫最有效、最快的方法就是紧急免疫新城疫疫苗,紧急免疫的好处一是见效快,成本低,基本上免疫后2~3天鸡群症状有所改善。

二是成本低,养鸡为了效益,紧急免疫是目前治疗新城疫花费最少的办法,而且效果非常好。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XU E SHU TA N TA O学术探讨非典型性鸡新城疫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徐端红路红卫摘要:非典型新城疫常发生于有一定抗体水平的且遭受强毒攻击的免疫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病情缓和,以鸡只零星死亡、生长发育迟缓、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病理解剖症状不典型等为特征,须结合实验室诊断才能最终确诊。

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分泌物及排泄物中,以脑、脾、肺等器官含病毒量最高,以骨髓含毒时间最长。

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和免疫监测等各个环节的有效结合可防止该病的发生。

综合防控的关键措施是监测鸡群HI抗体水平的免疫状态。

关键词:非典型鸡新城疫;实验室诊断;综合防控鸡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科新城疫病毒属的禽副黏病毒I型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

该病潜伏期为2~21d。

常呈现急性败血经过。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粘膜和浆膜出血、神经机能紊乱、拉黄白色稀便。

该病死亡率高,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病毒分为无症状肠道型、低毒力型(即缓发型)、中等毒力型(即中发型)、嗜内脏强毒力型和噬神经强毒力型(即速发型)5型。

多数强毒力株属嗜内脏型新城疫病毒。

当非免疫鸡群或严重免疫失败鸡群受到速发嗜内脏型和肺脑型毒株攻击时,可引起典型新城疫暴发;非典型新城疫是鸡群在具备一定免疫水平时,遭受强毒攻击而发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多发生于有一定抗体水平的免疫鸡群,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多种家禽及野禽均可感染本病。

家鸡最易感,雏鸡比成年鸡更易感。

鸡新城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确定的A类传染病之一。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防病意识的提高,我国很少大面积爆发典型性鸡新城疫,但慢性和非典型性鸡新城疫却时有发生,以鸡只零星死亡,生长发育迟缓,产蛋率下降,蛋品质下降,患鸡多产畸形蛋、破壳蛋、糙皮蛋、薄壳蛋等,病理解剖症状不典型,单从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很难确诊,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才能最终确诊。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鸡非典型新城疫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会对鸡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鸡的死亡。

对于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我们要认真对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鸡非典型新城疫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下容易发生传播。

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一旦发生流行,就会对鸡的生长、生产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鼻部分泌物增多、眼睛发红等。

严重的情况下,病鸡会出现气喘、拉稀、肌肉震颤、死亡等症状。

该病还会导致鸡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造成鸡舍内鸡只死亡率的上升。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不仅对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也会影响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预防和控制鸡非典型新城疫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饲养户应该加强对鸡只的日常管理和养护。

包括鸡舍的清洁卫生、饲料的消毒处理、鸡只的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等。

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控制饮水和饲料的来源鸡非典型新城疫通过饮水和饲料的来源传播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饲养户应该严格控制饮水和饲料的来源。

要选择正规的饮水和饲料供应商,确保供应的饮水和饲料符合卫生标准,不含有病毒等有害物质。

3. 提高饲养户的防疫意识饲养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该提高防疫意识,定期对鸡只进行检查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兽医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要定期听取兽医的防疫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防疫能力和水平。

4. 做好饲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饲养环境对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饲养户应该做好饲养环境的改善工作,包括鸡舍的通风和排污系统的完善、饲料储存的环境卫生处理、粪便等废弃物的及时清理处理等。

非典型鸡新城疫病因及防制对策

非典型鸡新城疫病因及防制对策

非典型鸡新城疫病因及防制对策一、非典型ND发病特点:1、7日龄左右雏鸡发生非典型ND表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瘫痪或站立不稳,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加快。

部分病鸡有口腔粘液流出及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粪便等症状,病程长的表现为歪头、扭颈、转圈、两腿麻痹等神经症状,死亡率、淘汰率为5%-7%,病理检查可见喉头及气管内有少量粘液,腺胃肿大,个别病例有腺胃乳头、小肠粘膜、盲肠扁桃体和泄殖腔粘膜出血。

2、30日龄雏鸡发生非典型ND表现:气喘、咳嗽等明显呼吸道症状,出现零星死亡,经1周后,大部分病情好转,约有3%-5%病鸡呈现歪头,扭颈,站立不稳,麻痹等神经症状,病理检查可见气管粘液增多,粘膜增厚,气囊混浊,腺胃壁增厚,约有1/3病鸡腺胃乳头有溃疡、小肠呈卡他性炎症,多数病鸡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死亡率一般为2%-10%。

3、60日龄-120日龄鸡发生非典型ND表现:开始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血清中抗体效价增高,继而出现食欲减少,拉绿色稀粪及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少见。

大群鸡出现零星死亡,淘汰率占全群0.5%。

病理检查前期病变及气管内粘液增多,有的病死鸡可见腺胃乳头溃疡,腺胃壁增厚,肠道出血。

病程为8-15天,而后开始康复。

4、产蛋鸡发生非典型ND表现,发病初期食欲减少,产蛋量下降10%-30%,15天后开始缓慢回升,软壳蛋,畸形蛋,食欲减少鸡冠萎缩苍白发绀,呼吸困难,拉黄绿色稀粪,个别鸡死亡。

病理剖检可见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粘液增多,腹膜发炎、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部分病死鸡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溃疡或用力挤压时能流出脓性物。

5、鸡群发生非典型ND时,抗体水平(HI)参差不齐,高者210以上,低者24以下,检测鸡群的抗体水平时非典型ND的诊断意义较大。

一、非典型ND的发生原因:1、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给雏鸡首免最佳时间的确定带来一定困难。

如果疫苗接种过迟,此时母源抗体偏低,雏鸡则可能遭受野毒侵袭。

如果疫苗接种过早,此时母源抗体水平偏高,雏鸡免疫应答的产生就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而且母源抗体水平越高,弱毒疫苗中的病毒中和量也越大,免疫效果相应也就越差。

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原因、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

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原因、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

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原因、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非典型新城疫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也可经眼结膜、受伤的皮肤和泄殖腔黏膜侵入机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本文介绍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原因、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

一、鸡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症状鸡表现为甩鼻,打呼噜,气管有罗音,类似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鸡冠侧倒,排绿色粪便,产蛋率小幅度下降,软皮蛋、沙皮蛋、退色蛋明显增多,日死亡率不高。

有的鸡发病后,精神尚好,采食基本正常,产蛋率基本无下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二、鸡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原因1、免疫程序设计不合理:免疫程序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的特点。

目前针对新城疫野毒不断增强的现状,我们在设计免疫程序时,除首先用冻干苗外,还必须结合使用油乳剂灭活苗,才能得到稳定、均匀、持久的抗体水平。

2、疫苗选择不当:使用的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对疫苗质量如抗体的产生、维持、毒价等不了解,致使抗体水平低,是该病普遍流行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选择疫苗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并采用具有安全抗体水平产生快、水平高、维持时间长的冻干苗。

3、免疫方法不当:以首免为例,首免的目的是让更多免疫细胞更快地参与基础免疫,以便较好地完成细胞免疫,使鸡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

而众多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眼部和鼻部及上呼吸道的局部免疫,所以首免应采用点眼或滴鼻法。

4、疫苗用量不当:疫苗用量过小或长期不用新城疫疫苗,达不到免疫效果。

疫苗用量太大和免疫次数太频繁,引起免疫器官麻痹。

5、免疫期间管理不当:免疫时使用了消毒剂或抗病毒药物以及对免疫有影响的其他药物。

6、免疫应答水平低:免疫应答水平的高低决定于黏膜系统的完整性,而决定黏膜系统完整性的的重要因素是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摄入量,其中以维生素a最为重要。

不重视维生素的质量,错误地选择一些难以溶解,不利于吸收的维生素,就会导致免疫应答水平低。

三、鸡非典型新城疫如何防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高效新城疫疫苗,要了解所用疫苗的毒株效价、维持时间的长短。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的特点和防治措施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的特点和防治措施

2 2 6 5 2 1 )
免疫接种失败 和受 强野毒的攻击是 引起 非典型鸡新城疫 的两大原 因。免疫接种失败 主要有疫苗质量差 、免疫程序不 科学 、母源抗体干扰 、疫 苗接种 的操作方法不 按照说明书进
特点 ,并在免疫接种 、饲养 管理 、加 强免疫监测和 制定科 学
的免疫程序等 方面提 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非典型鸡新城疫 :特点 :防治措施
适合 于本 场实 际情况 的免 疫程 序 。及 时掌握 鸡 群 的免疫状
态 ,选择适宜 的免疫 时机 、检查免疫效果 、制定和调整 免疫
程序和发现疫情动态 的有效方法 ,不 断提高鸡群 的整体 防治
水平 。
3 . 2 免 疫接 种预 防 .严格 执 行 防疫 操 作
病 鸡有 扭 头 、转 圈 、仰头 、行 走 不稳 、角 功反 张等 神经 症
1 . 3 病 因特 点
施 。同时认真踏 实做好消毒T作 。
3 . 4 及 时诊 断治 疗 确诊 发生本 病时 ,应立 即将 病死鸡作无害化处 理 ,挑出
不稳 甚至 呈犬坐 姿势 。稍作休 息 后则
加强免疫监测 ,根据抗体监测结果 ,结合流行病学 制定
1 0 ~ 3 5 %,主要发生在二免接种鸡新 城疫疫 苗后 的鸡群和受母 源抗 体干扰免疫产生免疫抗 体的雏鸡群 。其 中 2 O 3 5日龄和
4 | D 一 6 0日龄发病 最为严重 ,抗 体效价小 于 3 1 o g 2的成年鸡群最 易感染 。病鸡主要表现食 欲下降 ,精 神萎靡 ,蜷缩 不动 ;呼 吸困难 ,发出 “ 呼噜声 ” ,咳嗽 , 口中有大 量 的黏 液 :部分
等疾 病鉴 别诊 断 。实验室 血 清学 检查 ,主 要利 用血 凝试 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典型新城疫的治疗和预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鸡生产发展特别迅速,在主要产粮省区的广大农村遍地开花,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小群体大规模的养鸡生产格局,肉鸡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要使肉鸡生产继续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制约养殖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除体制和政策因素外,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疾病,其中非典型新城疫是当今危害肉仔鸡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一、发生特点
肉仔鸡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生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它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不明显,解剖病变不典型,死亡率低。

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容易继发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感染,从而使鸡群死亡率大大增加,生长速度明显变慢,饲料报酬降低,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大多集中在肉鸡进行二免、三免等的前几天。

鸡群中首先出现有呼吸道症状的病鸡,严重病鸡张口、伸颈喘气、咳嗽、食欲降低、拉黄白色稀便,后期拉绿色稀便,精神沉郁,发病后2~3天死亡。

剖检病死鸡,嗉囊空虚,在气管内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粘液,喉头及气管上段有出血;腺胃粘膜上有一层灰白色粘稠分泌物,腺胃乳头出血较少见,有时挤压腺胃乳头流出脓性分泌物;十二指肠淋巴集结及卵黄蒂前后淋巴集结出现肿胀、出血甚至溃疡;在回盲口前方肠粘膜出现出血灶,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泄殖腔粘膜出血,越往后粘膜出血越严重。

二、发生原因
1. 疫苗质量差
现在肉鸡生产中使用的疫苗有两种类型:一是活疫苗,二是油乳剂灭活疫苗。

一些疫苗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活疫苗时并非使用SPF鸡胚,这样生产的疫苗质量就没有保证,同时还有可能使被接种的鸡群传染上一些蛋传性疾病,造成更大的危害。

另外,油乳剂灭活疫苗中抗原量不足或油佐剂质量太差,使免疫后鸡群抗体水平不高或不整齐,从而引发非典型新城疫。

2. 防疫程序不合理
现在一般肉鸡饲养户每批鸡都采用一种固定的程序进行防疫。

实际上,每批肉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可能不一致,有些鸡群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如果防疫过早,疫苗不能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到体内很快被母源抗体中和,起不到防疫的作用;而有些鸡群母源抗体水平可能较低,若防疫过迟,会造成新城疫的发生。

另外,养殖户在制定免疫程序时,未考虑到不同病毒之间在鸡体内的相互干扰作用,有时在防疫时把几种弱毒疫苗同时使用,或在免疫时两种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太短,造成免疫失败,容易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3. 疫苗选择不当
有些肉仔鸡饲养户在整个肉鸡饲养周期只选择使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而不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这样易造成鸡群体内循环抗体效价较低,当环境中有新城疫强毒污染时,就容易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4. 免疫方法不当
有些养鸡户为了省事,在免疫时,弱毒疫苗统统采用饮水的方法进行。

这样的免疫方式,一是不能产生坚强的局部粘膜免疫;二是由于每只鸡喝到疫苗的数量不一致,使鸡群内不同个体间的抗体效价差异较大,从而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5. 免疫间隔时间不当
雏鸡新城疫首免和二免间隔的时间过长。

有些鸡群7日龄首免,28日龄二免,这样使鸡群在二免前的一段时间内,抗体水平较低,不能抵抗新城疫强毒的攻击而发病。

另外,还有些养鸡户总怕防不住新城疫,从7日龄起,每隔1周就用1次新城疫弱毒疫苗,并且剂量很大,结果造成鸡群免疫紊乱,鸡体抗体水平较低。

6. 鸡群中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
在肉鸡生产中比较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囊病、病毒性关节炎和球虫病等。

这些病在鸡群中发生后,有时可能表现明显的症状,而有时症状
表现不明显或是呈亚临床状态,但它损害鸡体的免疫器官,造成鸡群免疫力下降,在进行新城疫免疫后,鸡群不能产生较高抗体滴度,因而在受到新城疫强毒攻击时易发病。

7. 鸡群应激较严重
鸡群应激,特别是防疫前后鸡群发生应激,使鸡体内皮质固醇等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抑制鸡体的免疫反应,影响鸡体内抗体的产生,使鸡群易发生新城疫。

8. 饲料中营养缺乏
鸡群长期饲喂劣质饲料或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A、E、C、B3、B6、B5、B7,以及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可使鸡体免疫机能下降,影响鸡体内抗体的产生。

9. 过量使用抗病毒药物
鸡群在接种弱毒疫苗期间,使用病毒唑、病毒灵或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鸡群抗体水平较低。

10. 环境中的新城疫强毒
有些养殖户平时不注意消毒,鸡场内卫生条件较差,鸡舍内新城疫强毒长期存在,使鸡群中那些抗体水平较低的个体反复感染而发病。

三、防制对策
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疫苗
在防疫时,首先要选购质量较好的疫苗。

选疫苗要注意看疫苗的批准文号。

再就是根据当地新城疫流行情况及每批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制定较为合理的免疫程序。

在新城疫免疫时,首先要对鸡群的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当雏鸡群中新城疫母源抗体效价降到23~24时进行首免效果较好。

新城疫二免与首免间隔的时间不能超过半个月,这样才能保证鸡群新城疫抗体效价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2. 有效控制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选择优质健康鸡苗,非典型新城疫治疗:微❤:xxuu088,无药残的治疗药,对非典型有特殊的治疗方案。

只需要两天即可治疗在养鸡生产中,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是造成鸡群非典型新城疫发生的重要原因。

要想控制非典型新城疫,必须控制住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在选购肉鸡苗时不要到有病毒性关节炎和传染性贫血等蛋传性疾病的种鸡场购买鸡苗。

雏鸡出壳后3~9天,使用球虫疫苗或从第11日龄开始在饲料中加入抗球虫药预防球虫感染。

根据鸡群传染性囊病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在14~18日龄进行传染性囊病多价弱毒疫苗饮水免疫;在26~28日龄使用中等毒力的传染性囊病多价疫苗饮水免疫,控制鸡群传染性囊病的发生。

只有做好以上的免疫工作,才能保证接种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控制鸡群中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