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血脂的用药
常用的调节血脂的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调节血脂的药物有哪些发布时间:2021-10-10T07:59:30.95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郭雪芹[导读]郭雪芹(汉源县前域镇卫生院;四川雅安625302)血脂指的是血液中胆固醇以及脂类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脂蛋白B等这些成分,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中其中一种或多种水平升高。
如果血液中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就会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的狭窄或闭塞。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高血脂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把血脂高归罪于吃的油脂类食物过多,以至于达到谈脂色变的程度。
然而,脂质并不都引起高脂血症,有的脂质还有降低血脂和健脑益智作用,磷脂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类。
比如大豆磷脂,它是国际上公认的21世纪最佳?营养保健食品之一,并且还被医药界称为:生命的基础物质、脑的食品、血管?“清道夫”、食用化妆品等等。
一、常见的调节血脂的药物①血脂康胶囊由红曲等药物所组成,遵医嘱用药能起到化浊降脂、活血化瘀以及健脾消食的疗效,应用于高血脂病的治疗,用药后减轻患者气短、乏力以及头晕等不适的表现。
患者一日用药物两次,一般在早、晚饭之后用药。
如规范用药较少产生不良反应,个别患者会产生恶心呕吐等表现。
②通脉降脂片由川芎、荷叶、笔管草、三七、花椒等成分组成,可起到降脂化浊、活血通脉的疗效,对于高血脂症效果明显,还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
每位患者一日用药三次,其剂量方面合理安排,按时按量用药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节,减少食用辛辣及刺激性严重的食物。
③山楂精降脂片是一种黄色糖衣片,具有降血脂疗效,可有效治疗高脂血症,用药后疗效特别显著。
各位患者应当遵医嘱口服,每天用药三次,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用药较少产生不良反应。
当药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时,则不宜再继续用药,以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高血脂的治疗用药

高血脂的治疗用药1、胆酸结合树脂如考来烯胺,每次口服4~5g,3次/d,考来替泊,每次4~5g,3次/d,用药期间宜定期作血常规,肝功能和血电解质检查。
2、烟酸类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同时存在者,开始0.1g,3次/d,以后根据血脂变化和耐受程度,增加至1~2g,3次/d,有皮肤潮红,瘙痒,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血糖升高,血尿酸升高,消化性溃疡等副作用,长期应用要注意检查肝功能,阿西莫司acipimox,每晚睡前服250~500mg,如病情需要可在早餐时加服250mg。
3、苯氧芳酸类,氯贝特,每次口服0.5g,3次/d。
1、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2、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
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3、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4、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
1、遗传因素。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2、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住院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
3、血液中缺乏负离子负氧离子。
临床实验表明: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造成血液粘稠。
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

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简介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质含量异常增高的一种疾病,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高血脂症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脂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高血脂症的方法。
类别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两大类。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胆酸螯合剂。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胆固醇合成酶,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合成。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少,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肌肉痛和肝功能异常,因此需定期检测肌酸激酶和肝功能。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通过与胆汁中的胆固醇结合,在肠道内形成难溶的复合物,阻止胆固醇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常见的胆酸螯合剂有考来烯胶囊和洛伐他汀等。
胆酸螯合剂的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不适,例如腹泻和腹胀,同时还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因此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时间间隔。
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主要包括贝特类药物和纤维酸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甘油三酯合成酶的活性,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
常见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和伊贝特等。
贝特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因此需定期检测肝功能。
纤维酸类药物纤维酸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肠道内胆固醇代谢和排出,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和转运。
常见的纤维酸类药物有氯贝特和菊苣纤维酸等。
纤维酸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不适,例如腹泻和腹胀。
药物联合治疗对于严重高血脂症患者,单一药物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降脂效果,此时可以考虑药物联合治疗。
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他汀类药物加胆酸螯合剂、他汀类药物加贝特类药物以及他汀类药物加胆酸螯合剂和贝特类药物等。
联合治疗可以通过多个途径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有效控制高血脂症。
高血脂联合用药方案

高血脂联合用药方案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疾病。
不加以控制的高血脂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有效地降低高血脂的水平,联合用药方案成为常用的治疗策略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高血脂联合用药方案。
1. 辅酶A-脱氢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快速释放型烟酸制剂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胆固醇的产生,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促进胆固醇代谢。
烟酸则通过影响脂肪酯代谢,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减少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血脂谱,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2. 他汀类药物 +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来预防心血管事件。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脂谱,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种联合用药方案适用于高血脂患者伴有相关心血管风险的情况。
3. 他汀类药物 + 风险特异性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血管风险水平,可以选择联合应用一些风险特异性的药物。
例如,对于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患者,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纤维酸类药物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对于高胆固醇患者,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胆酸螯合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
4. 他汀类药物 + 纤维酸类药物纤维酸类药物通过增加胆固醇的排出和抑制肝内胆固醇合成来降低血脂水平。
他汀类药物则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这两种药物可以协同作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5. 他汀类药物 +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可以与胆汁中的胆酸结合,阻止其被再吸收,促使其从体内排出,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胆固醇的清除和胆固醇的合成抑制效果,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用药方案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并进行定期的血脂监测。
同时,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合理控制体重,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以全面控制高血脂的风险因素。
高血脂药物正确用药方法与剂量建议

高血脂药物正确用药方法与剂量建议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异常升高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血脂代谢紊乱疾病。
高血脂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合理的药物使用是管理高血脂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介绍高血脂药物正确的用药方法与剂量建议,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高血脂。
一、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用于高血脂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降低胆固醇的合成,起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1. 药物种类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不同的药物在降血脂方面功效相似,但耐受性和药物间相互作用各有差异。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药物特性合理选择。
2. 用药方法他汀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通常建议口服,最好在晚餐后或睡前服用,以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和降低胃肠道反应的风险。
3. 剂量建议他汀类药物的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通常起始剂量为一天晚上服用20毫克,如个体耐受情况良好,可逐渐增加剂量。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肌肉症状等不良反应。
二、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吸收来降低血脂。
它们与他汀类药物具有协同降血脂的作用,可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1. 药物种类贝特类药物中最常用的是依折麦布(Ezetimibe)。
目前依折麦布通常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形成复方药物,以便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
2. 用药方法依折麦布可口服或胃肠道置入给药。
单独使用依折麦布大多数情况下不常见,一般与他汀类药物合用。
用药时可遵循医生的建议。
3. 剂量建议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处方来确定。
通常每天口服10毫克的剂量足以显著降低胆固醇吸收和血脂水平。
三、其他药物的使用除了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还有其他一些药物可用于治疗高血脂症。
例如,阿比韦(Abicabir)可通过抑制心房颤动相关的蛋白质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降血脂药物大比较

降血脂药物大比较一、各类药物降脂作用烟酸类(包括烟酸、肌醇烟酸酯、和盐酸生育酚酯)烟酸,每天3-4次,每次0.1-1克,先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反应增加剂量。
烟酸本是一种维生素,早期用来防治癞皮病,50年代初发现它能降血脂,但必须使用较大的剂量。
烟酸降血脂,主要降低的是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使甘油三酯明显降低,用药2-3天就可使血浆甘油三酯下降20%-80%。
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就差多了,几周才见效,降低10%-15%。
主要用于Ⅲ,Ⅳ ,Ⅴ型高血脂。
烟酸用于降血脂使用的剂量比作为维生素要大10倍,所以不良反应也较多,常见的有皮肤潮红;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加重糖尿病和通风的症状;长期用药影响肝脏功能;皮肤色素沉着和黑棘皮病。
安妥明安妥明,也叫降至乙醇,是60年代初发现的,曾轰动一时,认为是降脂最好毒性最小的药,但经过时间的考验,发现并非完全如此。
用法为口服每天2-3次,每次1克,特点与烟酸类似,主要降低的是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使甘油三酯明显降低,但降低LDL和胆固醇作用较差。
期临床使用也与盐酸差不多,不良反应要轻一些,常见的有皮疹、瘙痒、消化道的症状、肌肉疼和肝胆方面的影响。
利贝特利贝特,又名降脂新,降脂作用是安妥明的10倍,主要降LDL(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是通过促进胆固醇的氧化和加速胆酸的排泄发挥作用,对安妥明无效的Ⅱa型也有效。
口服给药,每天3次,每次25毫克。
不良反应有:用药后一度是GPT升高,停药后可恢复;偶见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美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美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是70年代从真菌培养基中提取出来的,对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两者都能使LDL-胆固醇降低30%,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可达最大效果。
对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和HDL(低密度脂蛋白)没有影响。
它们的降脂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LDL进入肝脏,增加胆汁酸的排泄和消耗肝内胆固醇,总的结果使血浆中LDL-胆固醇降低。
2024高脂血症患者用药及饮食要点

2024高脂血症患者用药及饮食要点高脂血症在早期或轻度阶段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因此知晓率仅为25%,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什么是高脂血症?血脂异常,称为高血脂,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临床常称作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分为四大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引发高脂血症的原因可分为:继发性高血脂症和原发性高血脂症。
血脂升高本身无任何症状,体征也很少,因此仅靠临床征象不能发现高脂血症,一般须进行血液化验方可确定。
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h内检测血脂。
高脂血症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药物调脂治疗、随访监测。
1生活方式管理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重点建议:(1)少油,烹调油不超过25g烹调油控制在25g以内,高血脂人群要有意识地少油、控油,食物制作应选择少油烹饪方式,减少食品过度加工,少用油炸、油煎等多油烹饪方法,多选择蒸、煮等方式。
(2)严格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10%,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牛脯、肥牛、羊肉串等,以免饱和脂肪酸超标。
(3)严格控制胆固醇摄入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少于300mg,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应少于200mg。
比如,一个普通鸡蛋约50g,胆固醇含量324mg,如果每天都吃蛋黄,胆固醇必定超标。
所以,隔天吃一个整鸡蛋对胆固醇影响不大。
另外,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4)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日不宜超过2g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即每天不宜超过2g,减少或避免食用部分氢化植物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高血脂药使用指南

高血脂药使用指南高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异常升高,特别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长期患有高血脂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脑血管病变等其他健康问题。
在控制高血脂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简要介绍高血脂药的使用指南。
一、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常用的高血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等。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血脂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常见的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2. 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又称为胆碱酯酶抑制剂,最常用的是贝研酯。
贝研酯通过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内的产生和吸收,有效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3. 烟酸类药物烟酸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如烟酸和盐酸烟酸。
烟酸类药物通过抑制脂质合成,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达到控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效果。
二、用药原则在使用高血脂药物时,需要遵守以下用药原则:1. 个体化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因为不同人的高血脂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2. 逐步增量一开始使用较低剂量的药物,逐渐增加剂量,效果不佳时再考虑增加药物种类或剂量。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3. 定期复查在用药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
根据血脂情况的变化,医生会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三、潜在的副作用虽然高血脂药物对于降低血脂非常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等。
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四、注意事项1. 遵医嘱在使用高血脂药物时,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能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2. 饮食调控药物治疗只是控制高血脂的手段之一,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血脂用药有哪些种类,治疗高血脂的药物品种繁多,目前将调脂药分为他汀类、贝特类以及中药类。
1.他汀类常用药有: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常见的药品名有立普妥、舒降之、来适可、普拉固、辛可、京必舒新、清芝灵片、脉舒胶囊等。
2.贝特类常用药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常见的药品名有力平之、利必非等。
3.中药类以及其它类常用药有:红花注射液、松龄血脉康胶囊、茶色素胶囊、脂脉康胶囊、心脉通片、心血宁片、丹田降脂丸、血脂康胶囊等。
了解了高血脂用药类别及药品名后必须要知道的就是高血脂用药的注意事项了。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一:防治结合,非药物应用相结合。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二:据高血脂种类不同而辨型,如服用长效调脂药,宜每晚服用一次,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三:用药后至少每3-6个月或按医生嘱咐去医院复查,根据血脂、肝肾功能等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监测副作用。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四:要了解什么情况下禁忌使用何种降脂药,肾功能障碍患者禁忌使用苯扎贝特(优降脂)、非诺贝特等贝特类降脂药,丙丁酚(普罗布考)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者忌用。
他汀类降脂药忌与贝特类降脂药同时使用,丙丁脂降脂药不得与特非那定(得敏功)、阿司咪唑(息斯敏)同时使用,树脂类降脂药不得与降糖药阿卡波糖或降脂药氟法他汀同时使用,否则可影响前二种药物吸收。
必须同时使用时,在医生指导下,延长两类药用药间隔。
以上就是对高血脂用药的简述,总之在高血脂用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希望能早日恢复健康。
目前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俗称他汀类药物。
应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达30%~35%,除了能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以外,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甘油三脂。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他汀类药物除血脂康(洛伐他汀)外,大多是进口产品如普拉固(普伐他汀)、舒降之(辛伐他汀)、来适可(氟伐他汀)、力必妥(阿托伐他汀)。
它们的调脂作用主要通过减少胆固醇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使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此外,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对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有良好作用,其机制与稳定斑块、减少炎症细胞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内移、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等有关。
当然不是所有血脂升高的病人都必须立即服药治疗,也不是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越低越好,对血脂轻度增高的人,建议先采取非药物治疗,从严格控制饮食(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食品)、减肥、增加运动、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酒着手,若3个月后无效,则应考虑药物治疗。
如何选择他汀类药物和剂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强调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如对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的患者应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对于无冠心病但具有二个以上危险因子(家族史、高血压、肥胖、严重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的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20毫克/分升以下;少于一个危险因子的患者则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40毫克/分升以下,临床称作为血脂治疗的达标。
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拜斯亭事件”给人们造成的印象似乎他汀类药物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其实不然。
10多年来,国外几十个大型临床研究和几千万例多年服用他汀类药物病人的经验提示,这类药还是相当安全的,当然剂量过大或联合应用吉非罗齐或红霉素、头孢菌素、酮康唑等药物,有可能增加肝脏损害,甚至导致肌病产生(表现为肌无力、肌痛、上感症状或肌酶增高超过正常10倍),此时应停药随访,否则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
他汀类药物治疗达到调脂目标后必须继续服药,否则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会升高。
此外,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脏介入治疗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有益的。
近年来,由于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所产生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增高也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
不少临床研究发现当甘油三脂显著增高同时存在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时,更容易发生冠心病事件。
因此有人提出将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作为另一种观察指标,高危人群目标值应低于5,极高危人群应低于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但具有将血管壁的胆固醇逆向转移到肝脏,而且对稳定斑块、保护内皮抗氧化、抗血凝等方面都有良好作用。
他汀类药物虽然有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降低甘油三脂作用,但不如贝特类药物有效。
目前国内常用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力平脂(微粒化非诺贝特)、诺衡(吉非罗齐)等。
大剂量贝特类药物也有过产生肌病的报道,这次拜斯亭事件中有部分就是联合应用吉非罗齐后发生横纹肌溶解症。
因此对于轻度甘油三脂增高患者仍建议前述的非药物治疗。
当甘油三脂大于500毫克/分升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40毫克/分升,应首选贝特类药物,因为大规模临床研究和应用结果都提示了贝特类的安全性。
如果有显著的甘油三脂升高并合并高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时仍可谨慎的联合应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并及时随访肝功能、肌病的症状和肌酶值。
其他类型调脂药物如烟酸、树脂等由于本身的疗效和副作用使得它们的应用受到限制,必要时可作为调脂治疗的辅助手段。
必须指出目前市场上关于降脂药物和保健品的介绍甚多,但都缺乏大规模科学严谨的临证医学的依据,因此在选择时应谨慎。
【作者简介】郑安琳,男,1968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任上海华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内科教授,上海市康复医学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对诊治由性格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和妇女经前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有丰富的经验。
什么情况下该服降脂药《家庭医药》2002年2月号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吕田柯若仪(教授)某公司的高级职员庞先生,近来发福得体型有些异样,腹部前凸,腰围增大,象个身怀六甲的孕妇。
作为知识分子,他知道这都是应酬过多,活动过少,过多的脂肪没地方消耗,堆积在腹部的结果。
他不得不到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脂过高,有害胆固醇严重超标。
医生嘱咐他加强运动,注意调节饮食,控制动物脂肪,多吃水果、蔬菜,并服他汀类降脂药,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面对手中检验单的那串串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平时非常潇洒的他,现在怎么也神气不起来。
血脂主要是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在临床上所测定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是血浆脂蛋白中含有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之总和。
胆固醇是一种像脂肪的复合体,大部分由肝脏所制造。
我们的身体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胆固醇来维持正常机能,但过多则有害。
体内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胆固醇。
它是制造重要激素和维生素不可缺少的物质。
胆固醇需要与脂蛋白结合才能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输送胆固醇的脂蛋白有2种,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酿成血管血栓栓塞的罪魁祸首,被认为是“有害”的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清除血管内的胆固醇,所以被称为是“有益”的胆固醇。
高血脂,又称高脂血症,它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血脂升高,或者血脂水平的变化超出了正常范围。
常见的血脂异常表现为下列1项或多项指标异常:(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2)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
事实上,以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取代血清总胆固醇更为准确些,因为总胆固醇水平只粗略地反映了所有脂蛋白的总体水平。
高脂血症根据增高的成分不同,简单化可分为3种,即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胆固醇甘油三脂均增高的混合型高血脂血症。
后者较常见。
哪些人需要接受血脂检查?(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4)有黄瘤或黄疣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6)40岁以上男性、绝经期后女性应接受检查。
高血脂的危害是什么?经过多年的临床与基础医学研究,已明确证实,高血脂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粥样病变是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腔狭窄,致该血管的血流减少,造成组织供血不足即缺血,如加上血小板聚集等因素使狭窄处血栓形成,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可导致组织坏死。
所谓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缺血引起心绞痛,完全闭塞引起心肌梗塞。
缺血,梗塞均可致猝死。
供给脑组织血流的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致狭窄也可引起脑供血不足。
完全闭塞引起脑梗塞,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一般称中风或脑卒中。
目前我国和日本死亡率最高的病是脑卒中,病残率也高,欧美国家死亡的首位是冠心病,所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的死敌。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危险密切相关。
有报告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升高1%,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危险会增加2%左右。
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降低1%,冠心病发病危险会增加3—4%。
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促进冠心病发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延缓发病。
两者异常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一方面,目前已证实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有促进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它的升高往往伴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甘油三酯的致病性常与其它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等协同起作用,故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
在我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总体上在逐年升高。
因而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约60%的人超过边缘性高血脂的标准。
我国90年代初期比80年代的人群血脂水平明显增加,尤其在北方大城市,估计约30%~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超过边缘性标准的血脂代谢异常即高血脂。
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控制高血脂势在必行。
确定有高血脂后不要害怕。
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不等于已患冠心病等。
易患因子很多,吸烟、高血压都是易患因子,其中主要的3个是高血脂、高血压及吸烟。
主要对策有参加适当运动,饮食中减少动物脂肪,肥胖者减低体重,戒烟等。
轻度高脂血症应首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如血脂明显增高需加药物治疗。
在什么情况下应服调脂药?无动脉粥样硬化病,无其他冠心病危险因子者,胆固醇>6.24毫摩尔/升(24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6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应开始药物治疗。
治疗的目标值为胆固醇<5.72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
无动脉粥样硬化病,有其它冠心病危险因子者,胆固醇>5.72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应开始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