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薇(节选)_《诗经·小雅》 部编版(人教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赏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首诗通过描绘士兵采集薇菜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首段“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以采薇起兴,薇菜的生长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士兵们期盼归乡,但战争仍未结束,表现出他们无奈和苦闷的心情。

第二段“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薇菜变得柔嫩,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士兵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他们忧虑重重,饥饿和口渴的痛苦更是加深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第三段“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薇菜变得坚硬,象征着冬季的到来,士兵们仍在战场上,无法回家。

他们因战事繁忙,无暇休息,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愧疚。

最后一段“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诗人以花和车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壮丽场面,但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士兵们驾驶战车,英勇作战,但他们无法安定下来,每个月都要经历三次战斗。

总的来说,《采薇》通过描绘士兵采集薇菜和征战的生活,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采薇(节选)人教(部编版)

采薇(节选)人教(部编版)
形容柳丝轻柔、 随风摇曳的样子。
“杨柳依依”点明出征的季节,“柳”
昔我往矣,在古诗中含有“留”的喻意。这两句短
杨柳依依。短八个字,写出了“我”去前线时的季
节和当时亲人们依依不舍的场景。
只有杨柳依依吗?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如今回来路途中, 大雪纷纷满天飞舞。
句末语气词, 归来,回家。 没有实在意义。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选自《诗经·大雅》。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 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 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 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和向往。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运用了动作和神 态描写,诗歌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
整体感知
薇:野豌豆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你读出读 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离开,前往。文中 指当初去从军。
昔 我 往 矣,
杨 柳 依 依。
回想当初出征时, 杨柳依依随风吹拂。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本诗通过写一位饱尝服役 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 途中的所见所思所想,表 达了他 归乡心切、悲伤忧心 的情感。爱国恋家、忧时伤事
主题拓展
你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
拓展链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反映了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意境:描绘了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戍卒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5. 背诵: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八句,赋、比、兴4. 诗歌意境: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采薇》(节选)。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戍卒生活的画面。

3. 搜集其他关于戍卒生活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 员外
看早春 赞早春
春雨:雨润如酥 惊喜
草色:遥看近无 好:最是春好处
对比 绝胜:烟柳满皇都
喜爱 赞美
5 江上渔者 宋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 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渔人吧, 正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 下颠簸,飘摇不定。
惜春
最脍炙人口的诗, 最唯美动人的词, 最感人至深的情! 这都是上下五千年 智慧的沉淀和岁月酿制的精华! 相信你课后可以积累的更多!
部编版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 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 写得很幽默风趣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 有意拒客,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诗形象鲜明, 构思奇特,景中寓理,揭示了一切新生的美好 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 任何束缚,蓬勃发展的道理。
结构图解
游园不值
叙事 抒情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 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 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 会!
赏析: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 抚今追昔,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杨柳依 依、雨雪霏霏”对比出征时和归返时的不同情景, 表明军旅生活的漫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写出了眼前的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最后两句悲 叹,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意: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 满城的暮春。
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 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 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 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采薇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采薇节选教案
二、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
2.诵读感知:(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2)放录音,听读课文;(3)齐读或点名个读。
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1)结合注释,疏通诗句;②疏通诗句,体会情感。
三、文本探究
(一)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
(2)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眼前的困境又加深了“我”的忧伤。)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这两句诗中哪个词语点明了“我”的心情?(“伤悲”。)
(2)你怎样理解这种心情?(征夫在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在漫天飞雪中返回故乡,无尽的相思和沉重的焦虑萦绕在心头,归途中的饥渴让他倍感孤独和伤感。)
小结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表现了征夫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读罢诗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6.师生合作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里看出来的?(“杨柳依依。”)“依依”写出了杨柳怎样的特点?(写出了柳枝的婀娜姿态。)
(2)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去了哪里?
预设:教师补充介绍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这八句诗抒写了征夫当年出征和此时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齐读,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

诗经·采薇(节选)六下统编

诗经·采薇(节选)六下统编
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的意思
诗经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和“了”相同。 往:去、离开。指的是战士去远征。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诗经·桃夭》
其他边塞诗:
《从军行》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他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其他边塞诗:
塞下曲
(唐)卢纶 ( 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对比:
时序之“今──昔” 景物之“柳──雪” 人生之“往──来”
时间流逝,生活已然虚耗的感慨。
课堂小结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 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 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 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战争是残酷的, 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 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 热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
深入探究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借景抒情。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 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 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 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以景写情.
2.以哀情写乐景。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 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 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反衬凯 旋之乐。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采薇(节选)》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采薇(节选)》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七、 问题归纳: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 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柳”与“留”谐 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 啊。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 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 史了。
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出示课件2】 “风”“雅”“颂”。
2.所以孔子说了一句话,出示:不读诗,无以言。说的就是《诗经》,不读《诗经》的话,你 就说不出那么多高雅的、发人深省的、有智慧的语言。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 采薇(节选)》板书 走近诗经 了解作品主旨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 力,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具备了朗读 课文的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采薇(节选)》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0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0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一)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yù。

载: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诗中,“依依”是形容柳丝轻柔的样子,既写出柳枝随风飘动,又表现出出征战士展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7、“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二)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用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滋润万物雨的特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的春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意: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意: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意: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表达了唐朝诗人杜甫,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诗中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喜”。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涕:眼泪。

诗意:从剑门关外传来喜讯,官军收复了蓟北。

刚一听说,泪满衣裳。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 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
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
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 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 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 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 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 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 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 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 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节选)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 章之一。
诗歌主题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反映了 戍卒的征战生活,也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 到归时伤悲的感情历程。
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悲伤的思乡之情。
对比欣赏
• 君子于役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 写妇人怀念久役于外的丈夫
关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 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 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郎中,《诗经》是一颗璀璨 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
分为“风” “雅” “颂”三 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 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 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 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 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 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 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 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 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 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老兵的心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 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 知我哀。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现在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往:当初从军。 矣:语气助词。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 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①昔:从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思:语气助词。 ⑤雨:念yù,意思是下。 ⑥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 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 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 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 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 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 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第六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诗经》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 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 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 诗三百”。(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 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 《礼》《易》《乐》《春秋》)
《诗经》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 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