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闭合复位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间不稳定骨折的病例 , 评判其临床疗效。方法 评 分 评 价 术 后髋 关 节 功 能 。结 果
2 O O 8 2 O l 1 年共 7 8例 股 骨 转 子 间 不稳 定骨 折 , 男4 O例 , 女3 8例 ; 年
龄2 7 ~9 3岁 , 平均 7 0 . 3岁 。3 1 A2型 5 3例 , 3 1 A3 型2 5例 。均 采用 闭合 复位 , P F NA 内 固定 。定期 随访 , 根据 H a r r i s 手术 时间 3 O ~1 0 0 ai r n , 平均 4 6 mi n ; 出血 5 O ~2 5 0 mL, 平均 1 2 0 mL。7 8例 患 者 中 7 1例 得 到 随 访 , 时间 1 2 ~2 2 周, 平均 1 4 . 7 周, 骨 折 全 部 愈合 。髋 关 节 功能 Ha r r i s 评分, 优5 O例 , 良1 7例 , 可 3例 , 差
中 图分 类 号 : R6 8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2 文献标识码 : B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人常见的骨折, 手术治疗已成为首 选方法, 但对于不稳定型( 3 1 A2 型、 3 1 A3 型) 骨折 , 如何治
1 . 3 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在 C型臂 X线机监视下进行 。双
下肢置牵引床, 健肢外展, 躯干弯向健侧, 牵引患肢并内旋 1 O 。 ~1 5 。 常可使大部分骨折复位, 少数复位不满意, 可在大粗
1例 , 优 良率 8 5 . 9 。 结论
闭合 复 位 P F NA 内 固定 治 疗 股 骨 转 子 间 不 稳 定 骨 折 , 操作简便 、 创伤小 、 出血 少 、 固 定 牢
靠、 螺旋 刀 片铆 合 力 强 且 能 有 效 防 止 股 骨 头 颈 部 切 割 , 是 一 种 非 常 有 效 的 固定 方 法 。 关键词 : 闭合 复 位 ; 防 旋 型股 骨 近端 髓 内钉 ; 不稳 定 转 子 间骨 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研究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并与DHS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2007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79例,设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术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及随访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变化。
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5年,骨折全部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1.2 手术方法1.2.1 观察组行PFNA手术手术常规使用牵引床上进行,牵引复位,对于骨折端粉碎严重或者高龄合并骨质疏松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力求闭合复位。
于大转子顶点上方约6~8 cm处作4~6 cm切口,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臀中肌及臀小肌,至触及股骨大转子顶点。
在正位透视下,于大转子顶点中央或稍外侧确定为进针点,插入髓腔导针,确保导针位于髓腔中央且无折弯。
开口后,将预先测量好合适长度及粗细的主钉沿导针插入髓腔,在螺旋刀片的钻头导向器接触部位做一小切口,根据主钉打入内螺旋刀片的位置调整主钉的深度,使用瞄准器紧贴股骨外皮质打入导针至关节5~10 mm,位置要求在股骨颈中央偏下,测量长度后选择螺旋刀片,将其打入,并用锤子轻轻锤击至有限深度,锁定刀片,并且将远端锁钉锁住。
经过C型臂透视骨折位置良好,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显露股骨转子,在股骨颈内打入导向针扩髓,攻丝后,拧入拉力螺钉,安放钢板及螺钉固定。
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膝、踝关节的功能锻炼,第2天尝试主动进行下肢股四头肌肌肉收缩,主动抬高下肢。
术后12~14 d拆线,术后8周进行扶拐行走,术后12周按照临床以及影像学评估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后,逐步弃拐行走。
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治疗应注意的问题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创伤性的骨科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等现象也日益突出,使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据相关数据统计来看,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占据了髋部骨折的一半以上。
股骨转子间病症的早期PFNA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股骨转子间病症的致死率、致残率,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减少给患者术后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PFNA(新型股骨近端髓旋转髓内钉)是一种改良与PFN(股骨近端髓旋转髓内钉)的新型骨骼系统,在继承了PFN(股骨近端髓旋转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的优势的前提下在设计上的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操作简便性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
PFNA(新型股骨近端髓旋转髓内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及高位转子下骨折,却不能应用于股骨头、颈部的骨折等。
1.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的优势1.1技术方式改进相较于之前的PFN来说,PFNA在螺旋刀片锁定技术上进行了技术创新,取代了之前PFN所应用的螺钉固定方式;通过使用未锁定的螺旋刀片将其自旋进入骨质层时,对于骨质来说,螺旋刀片起到了填压的作用,螺旋刀片的表面积比较大,芯直径也可为(4.55-9.05mm),在很大的程度上确保了骨质层骨质的填压以及绝佳的铆合力,在手术过程中打入螺旋刀片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骨质填压的过程,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也可以适用,将螺旋刀片打入以后进行锁定,将螺旋刀片进行固定,使得螺旋刀片不易松动。
PFNA中使用的螺旋刀片技术使得对于骨质的铆合力大大提升,对于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也可以适用,由于PFNA是使用螺旋刀片这一个部件开实现抗旋转与稳定支撑的,所以其抗旋转性与稳定支撑性相较于PFN(的螺钉固定来说更加的优异,便捷与合理上也有着很大的提升。
1.2主钉技术改进1.2.1PFNA的主钉被设计为了空心形式,在手术过程中只需要打开一个小切口,就可以让导针进入骨质髓腔,给后续的手术操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将主钉放入以后,由于主钉有着5.9°-6.1°左右的偏角,使得主钉在转子顶部插入更加方便。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逐步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鉴于老年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一旦骨折极易造成不稳定型骨折,股骨DOI:10.3969/j.issn.1008-4118.2019.01.012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华长城,张卫华,王小合,吴浩,袁廷申,武琼(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亳州236800)摘要: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PFNA组(32例)和置换组(31例),PFNA组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置换组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指标;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上PFNA组短于置换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有显著性差异。
末次随访PFNA组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断钉、头钉切出情况发生,1例螺旋刀片退出,但不影响髋关节功能;置换组无关节脱位,有1例大粗隆钢丝松动,考虑骨质疏松所致,1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假体松动。
结论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头置换;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9)01-0034-04Clinical efficacy of PFNA and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elderly peopleHua Changcheng,Zhang Weihua,Wang Xiaohe,Wu Hao,Yuan Yanshen,Wu Qiong(Bozhou People's Hospital,Bozhou236800;Anhui)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FNA and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elderly people.Methods Sixty-three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FNA group(32cases)and replacement group(31cases).PFNA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PFNA fixation and replace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incision length,bed rest time,hip joint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FNA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e replacement group in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incision length and bed rest time(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ip function(Harris score)after6months'follow-up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re wasn't nonunion,delayed union,broken nail and head nail incision in the last follow-up in PFNA group.There was1case of screw blade exit.In the replacement group,there was no joint dislocation,but there was1case of greater trochanter loosening due to osteoporosis,1 case of periprosthetic fracture and1case of prosthetic loosening.Conclusion PFNA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er operative time,less bleeding,less incision and less complica⁃tions.Key words:PFNA;Femoral head replacement;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Elderly people转子间骨折按照AO分型方法分为3型,每一型又有3个亚型,其中A2.2到A3.3常被认为是不稳定型骨折。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PFNA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年3月~2014年6月对4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49例随访6~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5.64%。
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PFNA;股骨转子间;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56-02股骨转子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首选方法[1]。
但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在缺乏内侧支撑的情况下,其最佳手术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2]。
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疗效满意,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55~89岁,平均(63.2±3.4)岁,其中60~70岁,39例。
左侧26,右侧2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根据AO分类A2型45例,A3型4例。
致伤原因:跌伤42例、车祸伤7例。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其它内科疾病21例。
所有患者完善检查后都在伤后2~5d内手术1.2 治疗方法手术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骨折复位和固定采用手术牵引床和在C臂机监测下进行,患肢内收10°~15°[3]。
从大转子顶点近侧约5cm做一个纵行长约2cm切口,在大转子定点稍外侧插入3.2 mm引导针推进股骨小转子水平,并保持6°外偏,在正侧位上证实引导针均位于股骨的中心。
动力工具高速扩股骨近端髓腔,然后将相应长度及粗细的主钉组装后插入股骨。
微创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微创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9-01-07T14:39:27.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6期作者:李晓飞王浩韩英明彭正遵吕汉罗李斌[导读]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或高能量损伤的患者。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陇南 746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32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在普通可透视床上行微创行PFNA内固定治疗。
结果:32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在没有骨科牵引床的情况下,通过闭合或小切口辅助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固定牢靠、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骨折愈合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微创;转子间不稳定骨折;髓内固定;髓内钉【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232-02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或高能量损伤的患者。
在治疗上,以往非手术治疗因需患者长期卧床而易引起的肺部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预后较差。
随着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诊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现在已趋向早期手术治疗[1]。
临床上手术治疗中较为常见方法包括股骨头置换、髓外系统如动力髋螺钉(DHS)、DCP和LCP钢板,髓内系统有Gamma钉、PFN、PFNA等。
PFNA是AO/ASIF为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设计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无论从力学原理还是防止旋转的功能,PFNA都具有其他固定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论文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体会【关键词】pfna;股骨转子间骨折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21-02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老年骨质疏松的日益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呈增长趋势,尤其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出现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畸形、骨质疏松加重等并发症,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式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我们通过对36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总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采用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43-76岁,平均66.2岁。
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16例,ⅳ型5例,ⅴ型2例。
其中合并有糖尿病13例,高血压冠心病11例,低蛋白血症2例。
受伤至入院时间2-48小时,平均8小时。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行术前肝肾功能、凝血四项、术前四项化验,心电图检查。
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给予心脏彩超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合并有糖尿病化验血糖四项。
患肢制动,一般给予下肢皮牵引。
对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内科疾病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能耐受手术后进行安排手术治疗。
(相关控制指标达以下标准:①血压稳定在35g/l)。
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加强咳痰、肌力、及床上解便训练。
常规术前30min静滴头孢类抗生素。
手术操作病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仰卧位,c型x线机监视下闭合牵引内旋整复,对于复杂骨折或复位不满意患者,常规消毒后,采取股骨近端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
复位满意后维持牵引,在大转子上沿股骨轴纵形作一长约5cm切口,暴露大转子,在其顶点梨状窝前1/3处,开口达髓腔,置入导针用空心钻沿导针方向对股骨近端成形、扩髓,再沿导针方向插入pfna主钉,c型x线机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及主钉位置情况,满意后,拔出导针;连接近端定位瞄准器,打入导针,使导针位于股骨颈中轴稍偏后下方,c型x线机正侧位确定导针位置满意后,测量股骨颈内针道长度(距股骨头关节面约1cm),选择合适长度螺旋刀片沿导针方向股骨外侧皮质扩孔后打入螺旋刀片;在上远端瞄准器,钻孔后上远端锁钉1枚;再次c 型x线机正侧位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及螺钉长短合适,拧入主钉近端尾帽,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切口内放置一引流管,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术毕。
PFNA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3 讨 论
手术 治疗 的 目的是使 骨 折复 位 ,并取 得稳 定 的 内 固定 , 使患者 早期 下床 活动 ,减少 并发 症 ,恢复 或接 近伤前 功能水 平 ,提 高 老年 人 的 生 活质 量 。股 骨 转 子 间骨 折好 发 于 高 龄 人群 , 其 根本原 因是存 在不 同程度 的骨质 疏松 、 骨 质量减 低 、 骨 的微 结 构 的 破坏 ,骨强 度 下 降 。且 老年 性 股 骨转 子 间 骨 折 多属 不 稳 定 性 骨折 ,常合 并 多种 慢 性 内科 疾 患 ,耐 受 能 力 差 。 因此 老 年性 股 骨转 子 间 骨折 的特 点要 求 内固定 较 坚 强, 有较 高 的稳定性 和较 强的把 持力 , 术后 能早期 功能 锻炼 。 同时要求 手术 创伤小 、出血 少 、易于耐 受 。 P F N A( 股骨 近端髓 内钉 系统 )主钉设 计符 合股骨 解剖 , 与之最 佳匹 配 ; 6 。外 展角便 于 自大转子 间置入 ,操作 方便 , 对 股 骨 头 血运 影 响 小 ;空 心 主钉 置 人方 便 ;主钉 远 端有 一 定 弹性 便于 置入并 有效 避免应力 集 中 ; 主钉有 不 同长 度 ( 标 准型 2 4 0 mm,短型 2 0 0 mm,加长 型 3 0 0 4 2 0 mr n)适 应症 扩展 ; 螺 旋 刀 片设 计 ,抗 旋 转能 力 和 抗 切 出能 力 强 ,成 角 稳 定性 高 ,刀 片具 有 宽大 的 表 面积 和 逐 渐增 大 的 内 芯直 径 ( 4 . 5 ~9 m m)通 过 打 入 填 压 松 质 骨 ,提 高 刀 片 的锚 合 力 , 适 用 于 骨 质疏 松 患 者 ; 螺旋 刀片 单 片置 人 简单 快 捷 ,通 过 自动 锁 定 防止 刀 片及 股 骨 头 旋转 ; 骨折 复 位后 获 得 初 始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165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行PFNA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PFNA 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出血少、时间短、并发症少,因而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从而减少褥疮、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DHS是经典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固定不牢靠,使患者出现髋内翻等,因而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1]。
近年来,PFNA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其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本文对本院收治的165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了PFNA 治疗,发现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5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于损伤后的48 h内入院,其中男88例,女77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
2.5±5.6)岁。
骨折的主要原因:车祸伤(89例)、坠落伤(34例)、跌伤(42例)。
主要合并疾病:高血压(57例)、糖尿病(28例)、心血管疾病(37例)、呼吸系统疾病(34例)。
骨折Evans分型为:Ⅰ型19例、Ⅱ型45例,Ⅲ型53例,Ⅳ型31例,Ⅴ型17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DHS治疗,方法为:全身麻醉后,消毒铺巾。
在股骨的大转子顶点处做10~15 cm切口,逐层切开各层组织,在X线透视机下将动力髋螺钉置入股骨颈内,同时用皮质螺钉固定股骨干与钢板,当检查无误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切口冲洗,其后逐层缝合,并放置引流管[2]。
观察组患者行PFNA治疗,具体方法为:从大转子顶端或稍偏外侧作为进针点,插入导针,正、侧位透视导针位于髓腔内,空心钻头扩大转子间的入点,沿导针充分扩髓,选用直径比髓腔小1 mm的PFNA主钉插入股骨近端髓腔,旋入PFNA主钉或用锤子轻轻敲击,拔出主钉导针。
连接侧方瞄准器及保护套筒,保护套筒应直接顶到股骨外侧皮质,在瞄准臂引导下向股骨头颈内方向打入专用导针,G臂检查导针位于股骨颈中心偏下位,远端距股骨头关节面0.5~1.0 cm,测深,专用钻头扩开股骨外侧骨皮质,敲击打入螺旋刀片,锁定螺旋刀片,静态交锁远端锁定孔,拆除瞄准器及手柄后拧入尾帽。
冲洗切口,逐层关闭切口
[3]。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约占55%,在老年患者中,其中不稳定性骨折约占40%,据相关资料统计,1年后髋部骨折的死亡率高达22%~39%。
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使患者的卧床时间缩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以DHS和PFNA两种术式最为常见。
PFNA既保持了AO坚强固定的理念,生物力学稳定坚强,又因其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可早期下地行走等优点,同时体现了BO和微创外科的精髓[4]。
PFNA微创固定避免了对骨折端骨膜和软组织的剥离,避免清除骨折断端之间的血肿,而这些血肿在骨折愈合早期有重要的促成骨愈合作用。
充分利用骨折端软组织的合页作用对骨折碎片进行复位,不强求骨折块的解剖复位,达到了保护骨折端生物环境的生物学固定要求。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使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也能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因而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志杰,杨惠林,魏立. 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重庆医学,2010,39(17):2270-2272.
[2] 顾华,付建,张波涛,等. DHS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3):288-292.
[3] 郑晓青,郑秋坚,昌耘冰.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广东医学,2012,33(23):3583-3585.
[4] 高均宏,朱海涛,冯健,等.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
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9):84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