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

合集下载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线图。 ❖ 2.当堂检测题 ❖ 针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特点和不同而设计,让学生
思考完成含有针对性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 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了解和片面认识.
第16页
四、板书设计
跨膜运输方式
一,小分子运输: 二、大分子运输:
1.自由扩散
4. 胞吞胞吐
概念
特点
三、几个不同运输方式比较
项 目 2.帮助扩散 概念 特点 3.主动运输
第8页
2.导入
(一)复习细胞膜成份和结构,利用“问题探讨 ”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情景,创设物质跨膜运送思维平台 ,为学生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积极 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 学习激情.
(二)几种物质运送方式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送
第9页
3.自由扩散
❖ (1)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送两种方式 被动运送和积极运送概念。
第5页
4.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图表
5.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结构、水分跨膜运送实例基础,掌握 了蛋白质多样性知识,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一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等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 强,对事物探究有热情。
基于这样学情,本节通过动画、文字、图表资料等详细展示 一些物质跨膜运送事例,引导学生观测讨论,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正确解读图表数据能力。
重点:这一节重点就是物质跨膜运送几种方式,在解说这几种
方式时候,着重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动态过程,在用图片展示, 是抽象知识形象化,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各种运送方式特 点,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方式,理解这几种跨 膜运送方式。
难点:这一节难点是如何区别积极运送和帮助扩散,针对这个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

教材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

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

二、目标表述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四、教学过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完成):当细胞内溶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当细胞内溶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当细胞内溶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形态不变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水进出细胞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通过渗透作用进行的。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师提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又怎样呢?例如,在日常生活里,夏天家里做凉伴黄瓜时有水出现,腌萝卜条时洒上一些盐会出水;而卖菜的阿姨经常向青菜上洒水,青菜变得硬挺,说明植物细胞也会吸水和失水。

●提出问题教师: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上面这些例子,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①植物细胞能吸水和失水吗?③植物细胞是不是一个渗透系统,哪些结构相当于半透膜?●作出假设(以下以“探究植物细胞中哪些结构相当于半透膜”为例)⑴作出假设提供信息:①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占整个细胞很大比例,因此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考虑液泡中的细胞液。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说课稿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我将从六个方面阐述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科学探究分析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

其中,“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

本节内容既与前边已学的“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相联系,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奠定基础。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如白菜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得萎蔫。

这些其实就是生活中可见的植物细胞失水的实例。

而且学生已经知道将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吸水胀破。

课堂上我准备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渗透现象的发生过程、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从而更好地去理解。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体现了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三个方面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是以设置问题的形式直接向学生展现学习目标。

这也是我将运用的“疑探展评”四环教学法中的一个环节。

以这种开门见山的形式使得学生明确自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这里的难点突破,我将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先用动物细胞类比渗透装置中的漏斗和半透膜,探究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然后再类比植物细胞,让学生自主探究。

这样层层递进,简化难点。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疑探展评”四环教学法开展教学。

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生学习的方法。

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六、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包括这六个环节。

主线是科学探究。

【导入新课】我的导入方法是知识导入。

学生在前边的学习中已经知道,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必须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物质分子进出细胞要跨越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到各种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和转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等。

一、主动运输1.1 利用离子泵进行跨膜运输:离子泵是一种蛋白质通道,能够将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这种方式需要消耗能量,通常是通过ATP酶的水解来提供能量。

1.2 利用载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载体蛋白是一种膜蛋白,能够在细胞膜上形成通道,将特定的物质从一个区域转运到另一个区域。

这种方式也需要能量的消耗。

1.3 利用囊泡运输进行跨膜运输:囊泡是一种细胞器,能够将物质包裹在内部,然后通过融合或分裂的方式将物质从一个区域转运到另一个区域。

二、被动运输2.1 扩散运输:扩散是一种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物质会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移动,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的消耗。

2.2 水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水通道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膜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促进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这种方式也是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

2.3 离子通道介导的运输:离子通道是一种膜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促进离子的跨膜运输。

这种方式也是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

三、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调控3.1 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可以通过调控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来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3.2 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可以影响细胞膜上的蛋白通道的活性,从而调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3.3 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等也可以影响细胞膜上蛋白通道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四、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4.1 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物质跨膜运输,生物体可以吸收到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2 毒物的排出:物质跨膜运输也可以帮助生物体将代谢产物和毒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说课稿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包括:渗透作用、动物细胞失水吸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本节内容上承细胞结构,下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在整个章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理解、分析细胞代谢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高考重点和热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3.1的学习,已经知道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同时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总结、类比、分析能力。

但学生对细胞结构和代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知识结构不够系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依据《新课标》所要求的生物学四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说出渗透作用概念、发生条件和方向、理解动植物细胞失水吸水过程及原理。

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运用类比分析思想看待动植物细胞失水吸水。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生物学大概念培养目标:认同并理解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四、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于:渗透作用以及动植物细胞失水吸水。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半透膜,并且渗透作用过程也相对比较抽象。

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位于:渗透作用的发生过程和原理。

在确定了本节课重难点的基础上,为了使重难点得到更好的突破,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我国教育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新课标》也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综合以上理论,我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讲授法,问题驱动法,类比分析法。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ppt55说课优秀课件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ppt55说课优秀课件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学情分析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半透膜的特点,分析渗透现象发生的原理; (2)辨别原生质层的组成,解释细胞发生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3)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练习
1、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 括 (B )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质疑、求实、 创新 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度 ——细胞失水皱缩
10%的盐水中
外界溶液浓度 等于 细胞质浓度 ——细胞吸水与失水动态平衡
保持原状态
0.9%生理盐水中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动报批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制止、汇报并处理各类违纪行为或突发事件。
细胞膜 液泡膜 原生质层 细胞质
液泡
细胞核 细胞壁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过程,它涉及到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特定的运输机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扩散1.1 浓度梯度驱动:物质自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不需要外部能量。

1.2 简单扩散: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脂双层直接扩散,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1.3 依赖通道蛋白: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如离子通道,实现特定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主动运输2.1 能量耗费: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输,需要外部能量。

2.2 载体蛋白介导: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如载体蛋白和泵蛋白,实现特定物质的跨膜运输。

2.3 背逆转运:通过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中,同时运输其他物质。

三、囊泡运输3.1 胞吞作用:细胞通过细胞膜的膜囊将外部物质包裹进来,形成胞吞体,再将其运输到细胞内部。

3.2 胞吐作用:细胞通过融合胞吐体与细胞膜,将内部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3.3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的调控:通过细胞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控制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的发生。

四、细胞膜运输蛋白4.1 载体蛋白:通过与物质结合,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4.2 通道蛋白:形成通道,使特定物质能够通过细胞膜。

4.3 泵蛋白:耗费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输。

五、细胞外液环境调节5.1 渗透调节: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液的平衡。

5.2 pH调节: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的pH值,维持细胞内外液的酸碱平衡。

5.3 离子浓度调节: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中的离子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的离子平衡。

结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细胞的需求,细胞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输机制。

这些运输方式的正常进行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掌握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条件;理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2.解析:水分的跨膜运输是一个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十分接近生活,学生对水进出细胞膜的知识较为熟悉,因此采用研究性学习较好。

通过实验多媒体手段突破难点,为学生更好的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做好铺垫。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描述半透膜的特征;(2)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2.解析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问题:1、探究水分进出细胞是沿相对浓度梯度进行的。

2、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解析: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帮助学生获取直观形象的知识,可采用挂图、模型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1.复习、资料分析导入新课问题1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个系统的边界是什么?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师生活动:教师提问,积极思考回答2.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渗透吸水原理问题2:由于边界的存在,进而将细胞与外界物质分隔,这种分隔是不是意味着细胞需要的物质不能进来,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出去,为什么?例1:演示实验:烧杯中是清水,漏斗内是30%的蔗糖溶液,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卵壳膜隔开,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静置2小时后,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问题3:为什么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提示〗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问题4: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液面还会升高吗?〖提示〗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2、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 证假设这个实验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进
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 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试验,以
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高二09班班级管理 展示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它与前面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的结构功能有着紧密
的联系,同时又为后面“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的学 习起到铺垫作用。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我们将课程 当中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作为 一个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 程,从而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的原理 2、分析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能力目标: 1、尝试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 计实验、验证实验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 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一结构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呢?
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实验:

假设只是一种推测,要有证据验证。如何验证? 点拨1:应选择哪些材料进行实验呢? 点拨2:用什么试剂可以达到细胞失水、吸水的效果? 点拨3:用什么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预期结果: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四)进行实验: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那么一棵参天大树又是如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而运输到树冠的呢?
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演示: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的溶
蔗糖溶液 清水
液具有浓度差
(二)做出假设:
植物细胞能失水、吸水是不是因为它也是
一个渗透系统?如果是,那么植物细胞内哪
3.小组讨论法:问题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学习方法
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 要采取以下方法: 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 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通过合作学习, 相互讨论和探究活动来获取新知。
三、教学程序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到学生中间去指导,
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
能力。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 结果与预期的对比,得出正确结论。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Biblioteka 能力,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渗入
细胞液
清水
(低浓度)
(较高浓度)
渗出
蔗糖溶液
(高浓度)
细胞 (液泡)
所以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细胞膜 细胞质 原生质层 液泡膜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细胞液
浓度差 外界溶液
细胞壁(具通透性)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
1、具有半透膜 2、原生质层两侧具有浓度差
(六)表达交流: 1、农业上提倡“薄肥勤施”,如果一次性施 太多的肥料,很容易引起“烧苗”现象,为什 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渗透原理来解释。 2、植物的移栽,要注意保护植物的根毛,同 时要去掉大部分叶片,以利植物成活,为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拓展迁移
1、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测定洋葱表皮细 胞液的浓度。 2、用氯化钠溶液替代蔗糖溶液做分离试
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提出问题
探 究 实 验 过 程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谢 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