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枯萎病死苗原因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辣椒枯萎病可是让不少辣椒种植户头疼的大问题呀!那咱们就得好好想想怎么来防治它。

要防治辣椒枯萎病,首先得做好土壤消毒。

就好比给土地来个彻底的“清洁大扫除”,把那些可能存在的病菌都清理掉。

可以在种植前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土壤进行处理,这一步可千万不能马虎呀!然后呢,要选择抗病的辣椒品种,这就像是给辣椒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从根源上增强它的抵抗力。

还有呀,合理的轮作也非常重要,别老是在同一块地上种辣椒,要让土地也有休息和调整的时间。

种植过程中,注意控制浇水的量和频率,别让辣椒“泡”在水里,不然它们也会不舒服的。

施肥也要科学合理,给辣椒提供充足又均衡的营养。

在这个防治过程中,安全性那是相当重要的呀!咱用的消毒剂不能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呀,不然可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这些方法只要正确操作,都是很稳定可靠的,不用担心会出大问题。

那这些防治方法有啥优势呢?它们简单易行呀,不需要特别高深的技术和昂贵的设备。

而且适用性很广,不管是大规模种植还是自家小菜园都能用。

这不就像是有了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防治辣椒枯萎病的大门嘛!
我就知道有个种植户,之前老是被辣椒枯萎病困扰,产量一直上不去,愁得不行。

后来按照这些方法去做,认真给土壤消毒,选了抗病品种,还合理轮作、科学浇水施肥。

嘿,你猜怎么着?辣椒枯萎病的情况大大改善了,产量也蹭蹭往上涨,他可别提多高兴了!
所以呀,只要咱们重视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取得好效果。

让咱们的辣椒都能茁壮成长,结出又多又好的果实!。

辣椒成株期萎蔫病因可能是三种病之一,仔细分辨后对症用药才见效

辣椒成株期萎蔫病因可能是三种病之一,仔细分辨后对症用药才见效

辣椒成株期萎蔫病因可能是三种病之一,仔细分辨后对症用药才见效辣椒成株期经常会遇到植株萎蔫死亡的现象,而引起并导致这一症状发生的病害有三种,即辣椒枯萎病、辣椒根腐病和辣椒疫霉病。

虽然都是“萎蔫病”,但若仔细分辨症状并不完全相同,致病原因也不相同,而防治时所用药剂亦不尽相同。

诊断是何种病时,可在田间出现萎蔫症状时,将刚死亡的植株拔出来,观察根部和用刀剖开茎基部,诊断是属于哪一种病菌引起的。

症状表现不同辣椒疫霉病又名黑胫病、黑脚杆。

病株主要是在茎基部产生黑色水渍状病斑,引起皮层软化腐烂,然后枝叶迅速凋萎。

但维管束不变色,仅皮层和韧皮部变色。

果实、叶片也可出现水渍状病斑。

图1 辣椒疫霉病茎基部变黑辣椒根腐病主要在茎基部出现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表皮粗糙,极易剥离。

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但根部颜色正常。

最初中午枝叶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整株枯死。

但维管束变色部分仅在植株的中下部。

图2 辣椒根腐病茎基部维管素褐变,根部颜色正常辣椒枯萎病植株茎秆表面颜色正常,但部分侧根和毛根变色。

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

最初只是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几天后全株枯死。

其与根腐病不同的是茎基部到顶部的维管束都变色,包括叶柄的维管束都变成褐色了。

图3 辣椒枯萎病维管素部分全都褐变病原及越冬场所不尽相同辣椒疫霉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辣椒疫霉属真菌,是一种低等真菌。

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我省由于干旱,种子一般不带菌。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当棚温达到30℃、湿度85%以上时发病重。

辣椒根腐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腐皮镰刀菌真菌;辣椒枯萎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尖孢镰刀菌真菌,均属高等真菌,为典型的土传病害。

以分生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可达5-7年。

在连作的情况下发病重。

辣椒根腐病病菌腐生性强,当茎秆受到害虫为害致伤时,病害发生严重。

以上三种病害在田间主要靠灌水传播。

防治时使用药剂不尽相同三种病害病原不同,化学防治用药种类也不尽相同。

1、辣椒疫霉病主要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500倍、70%克露可湿性粉800倍、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1000倍、60%安克锰锌可湿性粉1500倍喷灌。

辣椒死苗原因及预防措施

辣椒死苗原因及预防措施

辣椒死苗原因及预防措施辣椒死苗是辣椒育苗期间促进的一种新型,严重影响到了辣椒的种植效益,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辣椒死苗的原因是什么呢?该怎么预防好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辣椒死苗原因1、病菌侵染病菌侵染是造成辣椒死苗的主要原因,病害主要就是有病菌侵染造成的,在苗期和定植初期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都有可能造成辣椒死苗。

2、连作重茬连作重茬会导致土壤中的病菌不当积累,基数增多,病菌从根部或者茎基部伤口侵入,在适宜的条件下传播蔓延,从而造成大面积死苗发生。

3、种子或种苗带菌种子或种苗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新菜田发病的初侵染源,播种时不对种子和种苗鸡心消毒处理,也为病害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4、育苗方式不对经过实践证明,营养基质育苗比营养土育苗苗期发病轻,施用未经发酵腐熟有机肥的地块发病重,定植时平畦种植发病重于起垄种植。

5、灌溉不合理不合理的灌溉方法也为病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大水漫灌或灌水次数多的田块发病明显较重,采用膜下滴灌的田块基本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6、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和微量元素施入不足,以及施入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会到根系腐烂,造成病害严重,导致死苗。

预防措施1、合理轮作据具体情况实行轮作,以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2、种子或种苗消毒选择检疫合格的良种,播种或定植前要做好消毒处理,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保证幼苗健康生长。

3、土壤消毒有条件的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福美双等,也可以在定植时选择移栽灵、恶霉灵等药剂对定植穴消毒。

4、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增强植株抗病力;浇水要适量,防止大水漫灌;及时中耕松土,以增加土壤通透性。

5、药剂防治在苗期可用普力克水剂灌根,能有效的预防普力克水剂;定植缓苗后可用恶霉灵灌根,对立枯病、猝倒病防治效果较好;在疫病发作前喷洒阿密西达悬浮剂、烯肟菌酯乳油防控效果较好。

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辣椒浇头水前撒硫酸铜,然后再浇水,预防辣椒疫病、茎基腐病等效果较好;根腐病发病前及初期可用适乐时灌根,生长中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怎样防治辣椒苗异常

怎样防治辣椒苗异常
光照不足
光照不足会影响辣椒苗的光合作用,导致生长缓慢、 黄化等。
土壤条件
01
02
03
土壤酸碱度不适
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 可能影响辣椒苗的生长, 导致黄化、枯萎等问题。
土壤养分不足
土壤中缺乏必要的养分, 如氮、磷、钾等,会影响 辣椒苗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水分过多
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根部 呼吸受阻,进而影响辣椒 苗的生长。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 虫害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03
具体防治方法介绍
气候异常应对措施
遮阳降温
在夏季高温时,搭建遮阳网或喷洒降温剂,降低 辣椒苗生长环境温度。
防寒保暖
在冬季低温时,采取加温、覆盖等措施,保持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
排水防涝
在雨季或连阴雨天气时,及时排水防涝,避免土 壤湿度过大。
成功案例展示和分析
成功案例一
通过科学的育苗技术,成功培育出健康、壮实的辣椒苗,提高了 移栽成活率和产量。
成功案例二
通过合理的施肥和浇水管理,有效防治了辣椒苗期的病虫害,减 少了损失。
成功案例三
通过及时的病虫害防治,成功控制了辣椒苗期的病虫害发生,保 证了辣椒的健康生长。
经验总结和教训分享
经验总结
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适时浇 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辣椒苗的 生长。
除草松土
定期除草松土,保持土壤通透性, 促进辣椒苗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
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加强病虫害的 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 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 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 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怎样防治辣椒苗异常

辣椒萎蔫死蔸的防治

辣椒萎蔫死蔸的防治

辣椒萎蔫死蔸的防治我县辣椒由于集中连片、连年种植,成株期的萎蔫死蔸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辣椒生产的发展。

一、萎蔫死蔸的原因多年来,我们对辣椒萎蔫死蔸的原因进行研究和观察,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被多种病菌侵染发病造成的。

主要病害有疫病、青枯病、根腐病、白绢病和枯萎病等。

表现的综合症状是萎蔫死蔸。

其发病规律是从5月份开始发病,6月~7月为发病盛期。

①疫病。

它是真菌性病害,是辣椒上的毁灭性病害,几乎80%萎蔫死蔸是疫病侵染造成的。

该病从4月份开始发生,病菌通过雨水传播形成发病中心。

雨季和大雨过后突晴、气温急剧上升,有利该病害流行蔓延。

病株地表以上茎基部初为水渍状病斑,以后变成黑褐色病斑,病斑病部缢缩,上部枝叶迅速萎蔫枯死。

②青枯病。

主要是靠雨水、灌溉水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

苗期很少发病,成株期坐果后,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渍水时发病快而重。

茎叶青枯而死,在辣椒病害中其危害程度和造成的损失仅次于疫病。

③根腐病。

多发生在定植后的4月份。

初发病株白天萎蔫,傍晚至清晨恢复,反复数日后整株枯死。

发病部位仅限于地表以下根颈部和根部。

病菌随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连作低洼地、黏性土壤易发病且发病重。

④白绢病。

主要危害辣椒茎基部和根部,病斑呈暗褐色水渍状,后渐扩大稍凹陷,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边缘长出白色绢状菌丝,病株下部叶片发黄或萎蔫,以后菌丝绕结成菌核,茎基部腐烂,木质部外露,全株茎叶枯死。

病菌随雨水、灌溉水、人畜粪及农事操作活动等传播,尤以栽培过密、施未腐熟有机肥等地块发病严重。

⑤枯萎病。

发病初期,下部落叶,茎基部皮层呈水渍状腐烂,叶片萎蔫、凋落。

湿度大时产生白霉或蓝绿色霉。

另外还有非传染性萎蔫死蔸,主要是施肥和管理不当,造成烧根、氨中毒、积水沤根等,从而出现萎蔫死蔸现象。

只要注意田间操作就能防止,并不会传播蔓延。

二、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轮作造成辣椒萎蔫死蔸的病害大多是“土传”病害,因此必须科学地安排前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最好是实行水旱轮作,不搞连年种植,以减少土壤带菌发病。

辣椒夏季死株原因及防治对策

辣椒夏季死株原因及防治对策

死株现象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方法
对辣椒夏季死株现象进行调查 ,包括死株发生的时间、地点
、面积、症状等。
统计数据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 死株现象的分布规律、危害程度等 。
为防治提供依据
通过对调查和统计数据的分析,为 制定防治辣椒夏季死株现象的对策 提供科学依据。
02
辣椒夏季死株原因分析
生理性病害
辣椒夏季死株原因及防治对 策
2023-11-10
目 录
• 辣椒夏季死株现象 • 辣椒夏季死株原因分析 • 辣椒夏季死株防治对策建议 • 辣椒夏季死株防治效果评估
01
辣椒夏季死株现象
死株现象的表现
01
02
03
叶片枯萎
辣椒植株叶片逐渐失去水 分,变黄枯萎,严重时脱 落。
茎秆腐烂
部分辣椒植株茎秆出现腐 烂现象,影响水分和养分 传输,导致叶片枯萎。
水分胁迫
夏季高温干旱,辣椒植株水分胁 迫严重,导致植株死亡。
温度胁迫
夏季温度过高,超过辣椒生长适 宜范围,植株容易受到伤害。
营养不足
辣椒生长期间,营养供应不足, 植株生长弱小,容易死亡。
侵染性病害
疫病
辣椒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疫霉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越 冬,通过风雨传播,导致植株发病。
炭疽病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 明进行科学用药,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合理混配
注意安全
对于多种病害同时发生的地区,可以采取 农药合理混配的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时,要注意安全使用 ,避免对人、畜、环境造成危害。
04
辣椒夏季死株防治效果评 估
防治效果的评价指标

辣椒叶枯病怎样防治辣椒叶枯病防治技巧

辣椒叶枯病怎样防治辣椒叶枯病防治技巧

生物防治
01
利用生物拮抗剂和微生物菌剂等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
综合防治
02
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提高防治效
果。
科研支持
03
加强辣椒叶枯病的抗性育种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为防治工作提
供科技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辣椒叶枯病的病因
辣椒叶枯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土壤中 菌源的积累、环境条件适宜真菌繁殖 、植株抗病性差等因素共同作用。
环境条件适宜真菌繁殖主要包括温度 适宜、湿度大、光照不足等,这些条 件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土壤中菌源的积累主要是由于前茬作 物残留的病菌或使用未经过消毒处理 的种子、种苗等。
植株抗病性差主要是由于品种抗病性 差、土壤贫瘠、施肥不当等因素导致 植株生长不良,抗病能力下降。
定期检查辣椒植株的生长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株。
04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调查统计
对辣椒叶枯病的发病情况 、防治措施等进行详细调 查和统计。
比较分析
将采取不同防治措施的辣 椒地块进行比较分析,评 估不同防治方法的优劣。
跟踪观察
对采取防治措施后的辣椒 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 记录辣椒叶枯病的发病情 况、恢复情况等。
结果应用
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辣椒叶枯病 的防治效果和生产效益。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经验教训
品种选择
选择对叶枯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栽培管理
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灌溉、及时排水 、合理施肥等。
病虫害监测
定期观察辣椒叶片状况,及时发现叶枯病迹象。
对未来防治工作的展望
03 防治方案

辣椒枯萎病发病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辣椒枯萎病发病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辣椒枯萎病发病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辣椒种植进程中,种植户最惧怕的病害就是辣椒枯萎病,发病严重会造成辣椒枯萎死亡,对辣椒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辣椒枯萎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症状
枯萎病发病时,辣椒植株下部分叶片萎蔫变黄,凋落,病情逐渐向上蔓延。

接触地面的茎皮层及根系呈水浸状腐烂,维管束变为褐色。

2、发病原因
(1)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严重。

夏季阴雨天发病偏重,雨后睛天病情发展迅速。

(2)在土壤湿润、黏重、微酸、排水不良、多年连作、偏施氮肥等情形下易发病。

(3)土壤中根结线虫为害严重时,可以加重病害的发展。

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和深植条件下更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播种前将种子用药剂或微生物菌剂浸种后在播种,播种的苗床土壤也要严格消毒。

尽量避免连作种植,避免病害通过土壤连年侵染植株。

(2)种植辣椒要挑选高畦栽培,方便排水及控制湿度。

种植进程中要避免大水漫灌,雨后要注意排水,避免积水。

浇水的时候,避免大水漫灌避免积水。

(3)种植进程中或种植终止后,发病的植株及时发觉并集中烧毁,避免病残体连续侵染。

一茬种植终止后,也要彻底清除植株,清算残枝落叶杂草等。

(4)一旦产生枯萎病,可以选用99%恶霉灵3000-4000倍对辣椒根部喷雾。

有机菜园的种植户可以挑选益生菌剂进行防治,成效很好且安全无残留。

不管哪种病害,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一旦得病再医治常常会造成一定量的缺失,因此种植户最好是了解其发病原因,然落后行有效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辣椒枯萎病死苗原因及其防治
摘要介绍了辣椒枯萎病发病的原因、症状表现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辣椒;病害;死苗;防治
视频10随着开阳县龙岗镇辣椒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生产中出现大面积成片辣椒整株枯萎死苗的现象,使35%以上的辣椒苗受害,一般产量损失在20%~30%,严重田块达70%~80%,给农民造成了极大损失。

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观察记载,寻找出了辣椒枯萎、死苗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1发病原因
引发辣椒枯萎、死苗的原因有:①连续下雨,土壤渍水,辣椒根系缺氧窒息坏死,引起植株枯萎。

②高温高湿,诱发疫病、炭疽病流行。

③土壤重茬引起土传病害。

④蚜虫带毒危害,引起病毒病的大发生。

⑤耕作及管理粗放,幼苗根系差,长势不好,抗性减弱。

2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

夏季阴雨天发病偏重,雨后晴天病情发展迅速,在土壤潮湿、粘重、微酸、排水不良,多年连作,偏施氮肥等情况下易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发病严重;土壤中根结线虫为害严重时,易加剧病害的发展。

3发病症状
辣椒枯萎病多发生在幼苗期或开花坐果期,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和深植条件下更容易发病,发病部位多在辣椒植株根部或根颈处。

发病初期根部或根颈处常发生水渍状褐色斑点,脚叶黄化,嫩芽和嫩叶生长缓慢,色泽暗,发病轻的在晴天中午萎蔫,早晚和阴天恢复正常。

中期根颈及主根、侧根基部皮层干腐纵裂,容易剥落,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茎基部皮层发生水渍状腐烂,茎秆和叶片迅速凋萎。

发病后期病根出现腐烂,髓部变为暗褐色或略带紫红,茎基部近地面段干腐或出现纵向枯死的长条斑。

相对湿度较大时,病部长出丰茂的白色菌丝或蓝绿色霉状物。

病株侧根很少,植株很容易被拔起,折断茎秆可见根颈部维管束变褐,外部也呈褐色。

地下部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

4防治方法
4.1预防措施
4.1.1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4.1.2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最好是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为宜,进行2~5年轮作,为辣椒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1.3播种前用80~100mg/kg农抗120水溶液浸种6h。

采用地膜覆盖护根,高垄栽培,降低土壤水分。

基肥要重施腐熟有机肥,适时追施磷肥、硼肥及农家肥。

宜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水位线不宜超过垄高的1/3。

加强菜地沟渠管理,避免田间土壤过湿或雨后积水。

图1辣椒枯萎病田间发病症状图2辣椒枯萎病枝、叶发病症状4.1.4定植前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移栽时用敌克松800倍液或抗枯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粘根10~15min后移栽。

4.1.5花期及时整枝打叶,过密枝和下层弱枝及时剪除,防止过多养分消耗,在开花期用600倍液的爱多收或30%的硼砂喷施,防止落花落果;结果期每公顷用0.5%的磷酸二氢钾和7.5~15kg尿素混和叶面喷施2次。

雨后及时清沟排水,清除病株,并对病株进行烧毁或深埋。

4.1.6移栽后雨前喷药预防,雨后施药治疗。

发病初期着重选择内吸杀菌剂,实行农药轮换使用,做到有无病状时7~10d喷药1次,以保护为主的农药有75%的百菌清600倍液、1∶1∶200的波尔多液600倍液、65%的代森锌500倍液等;以预防为主的农药有23%的络氨铜5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25%的瑞毒霉素等。

4.2治疗措施病初喷洒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灌根;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每株用药液400~500ml,每7~10d用1次,连用2~3次,施药后6h内遇降雨应重新喷施。

发病严重时用根腐灵600倍液灌根2~3次。

参考文献
[1]梁建根,王建明.辣椒枯萎病病原的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1)::29-31,45.
[2]杨学辉,袁洁,谢海呈.贵州省辣椒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4,32(2):54-55.
[3]梁运江,许广波.水肥管理对辣椒枯萎病发生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13-2013,2073.
图片摄影:郭书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