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 争的结果常表现为互相抑制,有时表现为有一方占优势另一方 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 内或体表,摄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
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 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 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群落的种间关系:互利 共生、竞争、寄生、捕食
群落的种间关系:
•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集在一起的,而是 通过复杂的中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群落间的种间关 系主要有: • 互利共生 • 竞争 • 寄生 • 捕食
互利共生:两种生 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 互依存,彼此有利。例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之间:植物供给根瘤菌 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 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 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再见!
群落的种间关系

群落的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是一种生命进化定义的概念,可用来表示生物群落中那
些由于共有进化史而形成了紧密关系的物种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来
描述物种之间在个体生活历史、行为和遗传学方面的关系。
在种间关
系中,一个物种有可能会从另一个物种中获得蛋白质和其他基因片段,而另一个物种又可能从第一个物种中获取其他基因。
同一物种之间或
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都很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影响到种群分布、
发育过程、生长发育过程和其它生物的发展情况。
2种间关系的分类
种间关系可以分为生物学上的种间关系和社会学上的种间关系。
其中,生物学上的种间关系重点考察物种之间共有的、持续性和适应
性的特征,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进化的。
而社会学上的种间关系,则主要聚焦于在某种生活环境下,生物的社会行为如何影响彼此的关系,以及它们已成为一个完整的群体。
3种间关系的重要性
种间关系的研究对研究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种
间关系的研究也有助于揭示物种进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为以恰当的方
式来保护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种间关系的研究也可以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有效的调节策略,以及支持大规模农业生产。
未来,种间关系研究将成为生态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变化调整以及更为广泛的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研究主题。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 1.你能举出哪些捕食的实例? • 2.捕食关系会不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
灭绝?为什么?
• 3.所有的捕食者都是动物吗?
猪笼草
捕食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 后减少”
生
物
A
B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被捕食者(食物)增多,捕食者随之增多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
当蝙蝠蛾的幼虫越冬时,被真 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 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 坏而死,残留外皮。
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 位,就是捕食关系了。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 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 菟丝子与大豆 4. 根瘤菌与大豆 5. 鸟与羽虱
地衣是藻 类与真菌 共生体
真 菌
光合 作用
给真菌提供有 机物
吸收水和 无机盐
供给 藻类
你还能举出互利共生的什么事例?
如何表示两种生物 的共生关系呢?
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呈现出“同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
生 物
生物A
AB
数 量
生物B
时间
生态学家高斯
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 虫种群数量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 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 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 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 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 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 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 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
高二生物上学期教案生物群落的形成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2)

那么,构成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新课推进】板书:一、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一个群落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种间关系。
【问题】①生物之间有那些种间关系?按性质可分为几类? 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
②课件所展示一些动植物行为图片,分别有什么种间关系呢?1.互利共生 【问题】①什么时互利共生?举例回答。
②你能表示出互利共生生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吗? (小组讨论,总结)(1)概念: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
(2)类型①兼性互利共生:即一种从另一种中获得好处,但并未达到离开对方不能生存的地步。
②专性互利共生:单方专性双方专性(3)举例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4)数量关系图“同生共死”【问题】①为什么适量饮用添加了有益菌群的奶制品可以防止维生素缺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含氮养料根瘤菌豆类植物乏症?有益菌群与人体是什么关系?有益菌群在人体肠道中阻止和抑制外来致病菌群的入侵,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人体肠道可以为有益菌群提供营养物质。
因此,二者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过渡】那么群落中种群之间是不都是看起来和谐的互利共生关系呢?大家看下图中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种群增长的模式是什么?为什么?混合培养时,二者是否会相互影响?为什么?种群之间竞争的资源包括哪些?单独培养生长良好,因为二者不争夺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妨碍作用。
混合培养时,二者因争夺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妨碍作用。
竞争的资源可以是食物、水分、空间,也可以是阳光、无机盐等。
不同的生物种群之间的竞争强度因亲缘关系的远近、生活习性的不同而有差异。
2.竞争(1)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生物争夺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妨碍的现象。
(2)数量关系图“你死我活”图a 图 b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

竞争类型:资源竞争、空间竞争、生殖竞争等
竞争结果:可能导致一方优势,也可能导致双方平衡
竞争影响:影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群落种间关系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
PRT 04
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环境变化、食物链、竞争关系等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物种多样性、食物链结构、环境变化等
提高稳定性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加强环境监测等
THNK YOU
汇报人:XX
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群落种内关系
03
群落种间关系
04
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
添加章节标题
PRT 01
群落种内关系
PRT 02
竞争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竞争结果:可能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物种灭绝等
竞争类型:资源竞争、空间竞争、生殖竞争等
竞争与进化:竞争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种群数量变化的监测:通过统计、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监测
种群数量变化的应对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有害物种等
群落结构变化
群落演替: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种内竞争:同一物种内的个体竞争,导致群落结构变化
种间竞争: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导致群落结构变化
竞争与群落结构:竞争影响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共生关系
寄生: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害,如寄生虫和宿主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寄生生物有利。 菟丝子与
如果分开,则寄 大豆;噬
寄
生生物难以单独 菌体与被
生
生存,而寄主会 侵染的细
生活得更好
菌
种间关系比较
数量上呈现出“你
死我活”的“同步 大草履
性变化”。两种生 虫与小
竞
物生存能力不同, 草履虫;
争
如图a;生存能力 牛与羊
相当,如图b。一 农作物
般生态需求越接近 与杂草;
的不同物种间竞争
第2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本节聚焦
1、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 差别?
2、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3、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
问题探讨
1.你能列举出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吗?
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 中的种群数量会出现什么变化?
2.该区域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中的哪个层次 ? 群落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种间关系 群落演替
研究池 塘群落
种群位置
池塘的范 围和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部分物种名录: 苦槠 青钩栲 武夷杜鹃 毛杆玉山竹 武夷铁角蕨
部分物种名录: 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 西伯利亚云杉
1. 用什么来区别不同群落 呢? 物种的组成
2.群落的物种数目多少如 何什么表示呢?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越激烈
一种生物以另一
种生物为食,数 羊与草;
捕 食
量上呈现出“先 狼与兔; 增加者先减少, 青蛙与 后增加者后减少” 昆虫
的不同步性变化
种间关系辨析
(1)寄生与共生的区别 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
活在一起。不同的是共生的两种生物,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而寄生的两种生 物,对寄生者来说,当然是有利的,但 对寄主来说,则是有害的。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

现在是14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海洋动物摄食的基本类型和食性分化
动物食性的基本类型 1、按照食物的性质分:
种间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关系(即食物关
系)上,也表现在生存空间及其他方面的相互依 赖,相互上,如竞争及各种共生现象。
现在是10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种间关系的意义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把群落中各种生物联系
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生命之网。群落中的
物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现在是11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3、冗余种:从群落中被去除时,它的功能作用可被其他物种所取
代而不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并非真正的“多 余”。
现在是8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四、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1、季节演替(seasonal succession) 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
(主要是优势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 叫季节演替。
动物食性的特化程度: 表示动物取食的食物种类的多少。取食
食物种类越少(狭食性动物stenophagous), 其特化的程度就越高;取食的食物种类越多 (广食性动物euryphagous),食物的特化程度
就越不明显。
现在是19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动物食性的特化是其对生活条件和种间食物竞争的 适应,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2) 被食者的保护适应 机械保护:体表长刺、棘、毛等,乌贼的烟幕, 电鳐放电等; 化学保护:分泌毒素,例如许多海洋鱼类; 保护色:透明(水母类)、变色(适应环境,比目鱼)、 隐蔽色(与环境相同)、警戒色(热带毒鱼); 拟态:体形与体色模仿环境和天敌; 假死:海参排脏、蟹类自切等。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答案

①“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甲②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③2.正确认识群落空间结构(1)高山地区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该现象是温度影响所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海洋中随水深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该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对生态位的理解(1)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
(2)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①生态位越近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强。
②举例:如图为3个共存物种对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图A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狭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比较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和互利共生
B.捕食和寄生
C.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
答案 B
2.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
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A. 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答案 A
3.下列三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答案 B
5、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 B
6.下列生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 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 菟丝子与大豆
4. 根瘤菌与大豆
5. 鸟与羽虱
答案 1.互利共生
2.互利共生
3.寄生
4.互利共生
5.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