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压力系统建立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测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渗透率关系图
不同渗透率的岩心试验数据回 归,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渗透 率关系式:
G=0.0591K-1.463
(1-2)
对于特定的注水油藏,由于油层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及压裂改造措施,其 注水压力有效驱动距离与地层渗透率和压裂改造缝长相关。 一源一汇稳定径向流,压裂改造半缝长为rf,注采井间任一点的地层压力为:
储层渗透率与建立有效驱替注采平衡比关系
三、特低渗透油藏应用实例
1、油藏主要参数
油藏中深: 温 度: 渗 透 率: 1845m 55.1℃ 1.68mD
靖安油田五里湾区长612油藏综合成果图
原始地层压力: 13.8MPa 井 网:300m正方形反九点 地层原油密度: 0.76g/cm3 粘 度: 1.95mPa.s 7.81 MPa 饱和压力:
①有效驱替压力系统末建立时的注采关系模型: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初 期,注采比保持1.0左右,开发实践表明,油水井之间不能建立起有效的驱替 系统(与中高渗透储层开发有明显区别)。注采比上调到1.22以上,3个月后 该油田油井大面积注水见效,油藏压力上升。表明已建立起有效的注水驱替压 力系统。“快速有效地建立起驱替系统”与“超前注水”都是同样的指向:即 减轻因地层压力降低造成的各种伤害,提高地层驱替压力。 经验参数:注采比保持在1.15-1.2,油井流压不低于饱和压力85%,注水 井流压不高于最大驱替端点压力。地层能量保持水平105%以上。
μ—流体粘度,mPa·s; a—常系数。
(1-1) G—压力梯度,MPa/m; K—储层渗透率,10-3μm2
三叠系延长组岩心实测启动压力梯度
根据三叠系延长组岩心测得的启动压力梯度在0.0071MPa/m~ 0.0933MPa/m之间,平均为0.0678MPa/m。启动压力梯度随驱替速度的增大 而增大,随渗透率的增高而降低。
三叠系延长组注水井实测视吸水指示曲线 三叠系延长组长6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
2、末端油井流压及见效特征评估
末端油井流压控制主要受控于油藏饱和压力及工况要求。该值一般 容易确定。见效特征评估,特低渗透油藏与中高渗透油藏基本一致。地 层压力或流压、单井日产液能力变化、含水变化等末端油井见效特征。 以安塞油田王窑区为例,压裂后的油井产量变化特征:见效后油井日均 产油4.0吨,与非见效井相比,单井产能提高1.6倍。含水变化特征:孔 隙型见水井,水线推进速度0.61m/d。裂缝型见水井,水线推进速度 4.06m/d。孔隙-裂缝型见水井介于两者之间,含水上升受注水压力的 影响。
高。当储层渗透率小于1×10-3μm2时,所需注采平衡比高达2以上。

有效驱替压力系统末建立时的合理的注采关系模型是先建立
有效驱替压力系统。有效驱替压力系统建立后的注采关系模型是 油藏注采必须保持有效平衡。其注采比值亦随着地层渗透率的不 同而不同,但总体趋势比前期是降低的。
汇报结束! 谢 谢!
注采井距( m) 排距(m)
存在压裂缝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分布
不存在压裂缝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分布
储层压裂裂缝扩大了油水井间驱替距离。在储层渗透率一定的情 况下,极限最大静压差(Pinj-Pw)决定了油井孔隙最大泄油半径r。反 之若油田开发井网一旦确定,即油水井距确定,则油田开发注水强度 (Pinj-Pw)决定了油田采油速度及油田采收率。其次,如油水井距小 于(R+L),等强度的静压差(Pinj-Pw)将导致油藏快速见水。驱替端 点压力Pinj及末端油井流压控制 Pw是影响油藏开发好坏的关键因素。
pinj p (r ) 1 p p (r ) p w 1 Rr Rr r r r ln ln rw rw
1、驱替端点压力Pinj控制
特低渗油藏孔隙度与渗透率有很好相 关关系,可见地层条件下微裂缝基本处于 闭合状态。注水开发视吸水指数变化曲线 也得到相同的结果。低压时视吸水指数相 对稳定,注水压力超过微裂缝开启压力时, 吸水指示曲线会出现拐点。注水开发过程 中,必须确定最大驱替端点压力,避免造 成裂缝开启,使油田发生裂缝性见水。因 此驱替压力建立原则之一为最大驱替端点 压力必须小于微裂缝开启压力。
3、有效开发注采关系模型确定
矿藏统计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注采比与油藏渗透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储层 渗透越低,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所需注采平衡比越高。 储层渗透率小于1mD时,所需注 采平衡比高达2以上;储层渗透 率大于100mD时,所需注采平衡 比低至1.0左右。反映出特低渗 透油层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及地 层对压力传导的损失。
(1-4)
rf —压裂裂缝半长,m。(水井不压裂;忽略裂缝内流动阻力)
根据注采井间地层压力梯度分布特点,注采井间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最 小值,因此,要使注采井间流体达到充分流动,流体的驱动压力梯度必须 大于启动压力梯度,结合非达西渗流定律:
Min(ΔP/r) G
(1-5)
根据式(1-3)、式(1-4)、(1-5)计算K=0.8×10-3mD,Xf=100m, 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情况下,存在压裂缝时合理注采井距260m,不存在压 裂缝时合理注采井距150m。
增产作用
(1-3)
应用压力叠加原理确定地层中任一点驱动压力梯度:
pinj p (r ) 1 p p (r ) p w 1 Rr Rr r r r ln ln rw rw
Pinj—端点注入井底流压,MPa; R —油井孔隙泄油半径,m; Pw—末端油井井底流压,MPa; rw—井筒半径,m;
油井压裂:加砂 20~25m3 排量1.1~1.2m3/min 水 井: 射孔完井
2、油藏压力梯度及油井生产压差 由
G = 0.0511k-1.2558
启动压力梯度: 饱和压力: 油井合理生产压差: 最小流压:
得到: 0.0244 MPa/m 7.81 MPa 6 MPa 7.8 MPa
压裂改造设计及实测裂缝半长: 120-130m
源 汇
达西渗流
非达wenku.baidu.com渗流
镇53:2175.65m 长81 灰褐色油浸细砂岩
压力剖面示意图
一、问题的提出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实践中往往出现两个极端现象: 1、油藏驱替压力系统长期建立不起来。油井低产,采 油速度过低。 2、水驱突进。油藏含水上升过快,产量递减较大。 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初期如何避免上述不利的开发状况, 核心是建立最佳的有效驱替压力系统。
二、驱替压力系统的建立
特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流动明显区别于中高渗透性油藏中的渗流,最本 质也是最明显的就是流动规律不再符合经典的渗流规律—Dracy定律。特低渗 透油层要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必须使油水井之间的驱替压力梯度大于 启动压力梯度。 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理论上可表述为:
G = a(k/μ)
五里湾一区历年开发指标
四、结


特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梯度随着驱替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
着渗透率的增高而降低。 在储层渗透率一定的情况下,极限最大静压差决定了油井孔
隙最大泄油半径。驱替端点压力及末端油井流压控制是影响油藏 开发好坏的关键因素。 储层渗透率越低,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所需注采平衡比越
五里湾一区历年产量柱状图
5、油田开发效果
到2009年已开发13年, 单井日产油一直稳定在 3.5~5吨,水驱储量控制程 度98.6%,水驱动用程度78%, 水驱指数1.85,存水率0.85, 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 力的103%,采油速度1.14%, 采出程度13.6%,计算采收 率可达30%。
②有效驱替压力系统建立后的注采关系模型:快速建立起有效的驱 替系统以后,油藏开发特征是地层压力分布因储层非均质而不均匀,见 效幅度不均衡,见效方向不均衡等不良动态效应。这不利于油田的稳定 开发。油藏注采必须保持有效平衡。其注采比值亦随着地层渗透率的不 同而不同,但总体趋势比前期是降低的。 经验参数:注采比保持在1.05-1.1,油井流压不低于饱和压力80%, 注水井流压不高于最大驱替端点压力。地层能量保持水平100%以上。
特低渗透油藏 有效驱替压力系统建立的探讨
程启贵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一○年五月
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二、驱替压力系统的建立 三、特低渗透油藏应用实例 四、结 论
一、问题的提出
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导致 油井产量低。因此,注水等补充能量是开发特低或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 核心。本文以注水为例探讨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技术。
1.2 1
压力梯度(MPa/m)
驱动压力梯度 启动压力梯度
1.4 1.2
压力梯度(MPa/m)
驱动压力梯度 启动压力梯度
0.8 0.6 0.4 0.2 0 4 22 40 58 76 94 112 130 148 166 184 202 220 237 注采井距(m)
1 0.8 0.6 0.4 0.2 0 4 22 40 58 76 94 112 130 148
3、油藏最大驱替端点压力Pinj控制
pinj p (r ) 1 p p (r ) p w 1 Rr Rr r r r ln ln rw rw
计算油藏最大驱替端点流压Pinj= 26.4 MPa,即最大井口压力为8MPa。
4、注采关系模型确定
特低渗透储层有效驱替压力系统难以建立是因为有启动压力存在。 驱替端点压力损失大。因此,未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之前,产量递 减快,压力下降快。统计渗透率为0.6毫达西储层,采液量平均月下 降10.3%。因此,合理的注采关系模型,是制定合理注采技术政策的 依据,也是油藏获得长期稳产的基础。
压力敏感 启动压力梯度
kQ f re 1 p ln 1 ln G ( re r ), r r f ; i k 2 K i h r p (r ) Qf r p wf ln , r rf , 2 K h r f w 考虑压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