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分类和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分析

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分析

广义的低渗油藏:中深层储量比重较大、高压异常储量占有较大比重
(三)分类油藏基本特征
2、分类油藏基本参数特征
油藏类型
渗透率(md) 孔隙度(%) 有效厚度(m)
储量丰度(104t/km2) 深度(m)
油藏温度(℃) 地饱压差(Mpa)
原始气油比 地下粘度mPa.s
采收率(%)
深层高 压特低
渗透 6.4 14.0 12.5 65 3405 122 23.2 210 2.3 19.1
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分析
汇报提纲
一、低渗透油藏分类 二、分类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 三、主要类型低渗透油藏开发思路及对策
前言
随着油开发程度提高,开发 技术进步,低渗透油藏开发地位 越来越重要。
汇报提纲
一、低渗透油藏分类 二、分类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 三、主要类型低渗透油藏开发思路及对策
一、低渗透油藏分类
中深层 常压低
渗透 33.6 16.4 12.4
96 2776
98 16.2 84 7.5 23.3
浅层常 压低渗
透 33.3 16.9 9.9
93 1618
67 11.5 12 10.4 22.2
汇报提纲
一、中石化低渗透油藏分类 二、分类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 三、主要类型低渗透油藏开发思路及对策
二、分类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
80
胜利油区牛20 块注水井,由 于地层吸水能 力不断降低, 井口注入压力 由1991年转注 时的6 M Pa上 升到2000年35 M Pa,注入压 力逐步升高。
➢ 地层能量消耗快,地层压力恢复难度大
➢ 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大幅度下降,产量递减快
1、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

低渗透油藏概述

低渗透油藏概述

低渗透油藏概述[加入收藏][字号:大中小] [时间:2012-03-23 来源:中国能源网关注度:3083] 摘要: 要认识低渗透油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认识: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低渗透油层界限、低渗透油田分类。

为什么laowen会首先选择介绍低渗透油藏?因为在laowen看来,国内,特别是我们四川...要认识低渗透油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认识: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低渗透油层界限、低渗透油田分类。

为什么laowen 会首先选择介绍低渗透油藏?因为在laowen看来,国内,特别是我们四川这个卡卡低渗透的油藏很是普遍,想什么胜利油田啊,塔河油田啊,都存在大面积的低渗透油藏,所以呢,laowen一直觉得有需求才有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低渗透油藏。

一、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我国低渗透油层,形成于山麓冲积扇-水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有砾岩油层、跞状砂岩(或含跞砂岩)油层、砂岩(粗中细砂岩)和粉砂岩油层四种岩石类型。

主要包括由近源沉积的油层分选差、矿物成熟度低、成岩压实作用、近源深水重力流和远源沉积物形成的油层。

二、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所谓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划定,变化范围较大。

根据我国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于低渗透油层的范围和界限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不言而喻,就是其渗透率很低、油气水赖以流动的通道很微细、渗流的阻力很大、液固界面及液液界面的相互作用力显著。

它导致渗流规律产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而偏离达西定律。

这些内在的因素反映在油田生产上往往表现为单井日产量小,甚至不压裂就无生产能力,稳产状况差,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而采油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油田见水后,随着含水上升,采液指数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很大困难。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特点给油气开采带来了挑战。

以往的传统开发方法难以有效开采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发展背景下,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我国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开展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工作,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为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连通性差,岩石孔隙度低且孔隙喉道狭窄,使得原油无法自然流出或采收率很低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难题之一,如何有效评价和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有效开发能够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低渗透油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开发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直接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和应用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既能指导实际生产实践,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同时也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较低、孔隙连接性较差,使得油气在地层中难以自由流动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难点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心分析: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岩心样品进行物性测定和孔隙结构分析,了解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和孔喉半径等岩石物性参数,为油藏评价和开发提供依据。

2. 流体性质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方法,分析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和水的物化性质,包括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以了解流体性质对渗流规律的影响。

3. 渗流实验:通过构建低渗透油藏模型,开展渗透率测定实验和渗流规律研究,分析渗流行为和剖面规律,为油藏开发提供渗流参数参考。

4. 数值模拟:基于渗流理论和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数值模拟,模拟低渗透油藏中的渗流过程,预测油藏动态和评估开发效果。

5. 改造技术:通过改变油藏的物性和渗透性,采用各种改造技术,如酸化、水力压裂、低渗透增产技术等,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岩心分析、流体性质测试、渗流实验、数值模拟和改造技术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对油藏的物性、流体性质、渗流规律和开
发效果进行研究,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将 油藏看作一个 封闭 的动力学平 衡系统 . 油井生 产 动态 主要受 到对应注水 井水驱 状况 的影响 . 注水 量变 化 引起 的油井 产液波动 是油水 井连通 的特 征反 映[ 2 , i o ] 。如 果 某一 注水 井 注水量 的 时间序 列与 周 围某 一 油井 的产
△ g :
渗 透 油藏 。 因此 , 采 用 多元线 性 回归法 反演 低渗 油藏 井 间动 态连 通性 时 ,需要 结合 油藏 特点 进行 数学 模 型 的 相关 修正 和改 进 , 使 计 算结果 更 准确 可靠 。
具 有启 动压 力梯 度 的低渗 透油 藏渗 流规 律为 [ "

( _ A R )
度, m; E i 为幂 积分 函数 ; r 为 油藏 平 面任 一点 距 注水 井
的距离 , m; 叼为导压 系数 , m 2 / s 。
渗 流规 律及 生产 制度 均 与 中高 渗透 油藏 有着 根本 的不 同 。此外 , 低渗 透油 藏存 在启 动压 力梯度 效 应 , 且注 水 信 号 在传播 过程 中存 在 的时滞 性 和衰减 性 远强 于 中高
q s ( t ) =
= 1
q ( )
( 1 ) 式中: C 为与 采油指 数相 关 的常数 。
式中 : 为第 J口生 产井 产 液量 , c m T s ; t 为 注采 动 态对
应 数据 的时 间步 长 , s ; N 为 注水 井 数 ; 为第 i 3 注 水 1
化表 达式 为
( t ≤1 )
A q =
井 注 入量 ( 激励 ) 是 系统 的输 入信 号 , 采 油井 产 液量 ( 响 应) 是 系 统 的输 出信号 [ 1  ̄ 1 6 ] 。采 油井 的产 液量 与注 水井

低渗透油藏综合分类方法

低渗透油藏综合分类方法
Ab s t r a c t :T h e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c l a s s i f y i n g me t h o d o f l o w p e r me a b i l i t 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a r e i mp o r t a n t f o r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2 0 1 4年 2月
大庆石 油地质 与 开发
P 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a n d Oi l i f e l d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D a q i n g
F e b .,2 0 1 4
第3 3卷第 1期
摘要 :低渗透油藏分类方法研究是对 油藏进行科 学管理 、提 高油 田开发效果 的一项重要 工作 。综合 优选 出 7项 低渗透油藏特征参数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中国东 部某 油田 7 3 个低 渗透 开发单元 7项油藏 参数提炼成 2个公 因
子 :物性 因子和丰度因子 。2个公 因子可 以表征原始参数集 8 4 %的信息 ,不仅解决 了各参数 间存 在相关性 问题 ,
p e r me a b i l i t y o i l r e s e vo r i r s c a n b e r e s o l v e d.T he c a s e h i s t o r y s h o ws t ha t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p in r c i pa l c o mp o
CHEN Xi nb i n, W ANG Gu o hu i
f P e t r o C h i n a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i r t , B e  ̄ i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结构狭小、孔隙度较低的油藏。

由于这类油藏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开采难度大,通常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是评价和改进低渗透油藏开发工艺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该方法及应用进行综合讨论。

1. 产量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量。

产量评价主要通过生产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产出油气的速度和稳定性,判断开采效果的好坏。

通常可以通过建立产量曲线、产量预测模型等手段来对产量进行评价。

2. 彩色扫描电子显微镜(CSEM)技术评价CSEM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储层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观察岩石结构、孔隙分布、孔喉连接等微观特征,对渗透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CSEM技术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性进行评价。

3. 地震反演技术评价地震反演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对储层进行成像的方法,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储量和分布进行评价,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储量评估结果。

4. 水驱效果评价对于含水低渗透油藏,水驱效果是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水驱曲线、水驱效率等参数可以评价水驱效果的好坏,指导进一步的开发工作。

5. 水驱加密评价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加密技术,可以通过观测水驱加密前后的产量变化、渗透率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价,评估水驱加密的效果。

综合考虑以上方法,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了解油藏的储量、渗透性、产能等情况,为进一步的优化开发工艺提供指导。

1. 优化开发工艺通过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优化开发工艺提供依据。

通过产量评价发现产量下降速度过快,可以采取措施减缓产量下降;通过CSEM 技术评价发现孔隙连接性差,可以采取酸化处理等措施改善孔隙结构。

2. 指导井网布局低渗透油藏的井网布局对开发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地震反演技术评价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藏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指导合理的井网布局,提高开采效率。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于15%、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

由于其地质特征不利于
油气开发,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被认为是一项技术难题。

本文将介绍低渗透油藏开
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1. 储量评价
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的重要部分。

储量评价方法包括:采油实验
现场试开井法、油藏物理模型试油法、数值模拟法等。

采油实验是最直接的储量评价方法,它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准确的储量数据。

油藏物理模型试油法和数值模拟法则更加科学、严格和灵活,能够在储量评价的各个方面提供更详细、更精确的数据。

2. 生产效率评价
评估生产效率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产能评价是评估生产效率
的主要手段。

产能评价方法包括:产能测试、侧孔试油、试井评价、模型模拟等。

产能评
价不仅能够评定油藏开发效果,更可以评价油藏物理特性和储量分布特性,为优化开发方
式提供指导。

3. 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油田前景分析和预测、经济参数评价、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现金流量分析等。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预测油田未来开采产值和投资收益,并建议相应的资源调配和找寻更可行的技术
方案。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储量评价、生产效率评价和经
济效益评价。

应用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最终制定出
更有效的油田开发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敏感指数(小 数)
伊利石、伊利 石/蒙混层 相对含量(%) 蒙脱石含量(%)
<20
20-40
40-60
>60
<1
1-2
2-4
4-6
储层评价参数体系
根据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对渗流的影响,从孔隙结 构、渗流及流体特征和储层敏感性等三个方面初步筛 选9项评价参数,见下表:
低渗透储层评价参数表
参数分类 评价参数 最大喉道半径 主流喉道半径 平均喉道半径 喉道均质系数 可动流体饱和度 流体及渗流特征 参数 敏感性参数 启动压力梯度 物理意义 反映排驱压力大小 对渗流起主要作用的喉道半径平均值 岩石总体喉道大小 喉道均一程度 流体流动有效空间大小 体现渗流非线性程度和渗流能力
低渗透油藏分类 和评价方法
2009.3.
1、 问题的提出
原来 我们把渗透率为(0.1~50)×10-3μm2的储层统称为低 渗透油层。 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可以进一步把低渗透 油层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层,油层平均渗透率为(50~10)×103μm2。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层,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10-3μm2。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层,其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103μm2。
孔隙结构参数
原油粘度
粘土含量 伊蒙混层含量
流体性质
对储层有效渗流能力影响较大的因素 影响储集层水敏特性的参数
对9项参数逐一进行统计归纳分析,进一 步精选出5项参数作为评价分类的依据,各项 参数分界标准如下:
分类参数界限汇总表
参数 一类 二类 界限 三类 四类
主流喉道半径(微米) 可动流体饱和度(%)
孔隙结构参数分类表
界限
参数
最大喉道半径(微 米) 主流喉道半径(微 米)
低渗透一类 低渗透二类 低渗透三类 低渗透四类 6-8 4-6 4-6 2-4 2-4 1-2 <2 <1
平均喉道半径(微 米)
喉道均质系数 可动流体饱和度 (% )
2.5-4
>0.6 >65
1-2.5
0.4-0.6 50-65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累计百分数( %)
2) 渗流研究所研究的评价分类参数和 分类界限 渗流研究所近几年来在储层微观孔隙 结构、渗流特征和敏感性特征方面做了大 量深入细致地研究工作,揭示了影响不同 油区相同渗透率油层开采效果不同的因素, 并提出了储层分类评价参数界限。 (1)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类 包括:最大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 平均孔喉半径、喉道均质系数、可流动流 体饱和度。见下表、图:
1.000
1.00
大 庆
0.100
0.10
长 庆
0.010
大庆 长庆
0.01 0.01 0.1 1 10 100 渗透率(md)
0.001 0.1 1 渗透率(md) 10
(3) 敏感性特征分类
界限 参数 低渗透一 低渗透二 低渗透三 低渗透四 类 类 类 类 <0.3 0.3-0.5 0.5-0.7 >0.7
长庆西峰油田 长庆安塞油田 巴彦查干地区扶杨油层 杏树岗表外储层 肇洲扶扬油层 榆林扶杨油层 龙虎泡高台子油层
大庆油田
0.1
1
10
100 渗透率(md)
(2) 开采特征参数分类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分 类
不同油区启动压力梯度不同
10.00
启动压力梯度(MPa/m)
启动压力梯度(MPa.m)
启动压力梯度界限
启动压力梯度(MPa) 粘土含量(%) 原油粘度(mPa.s)
4-6 >65
<0.01 5 <2
2-4 50-60
0.01-0.2 5-10 2-5
1-2 35-50
地质储量(万吨)
10000
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累计百分数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0
截至 2005年底按流度统计低渗透已开发储量分布
低渗透油田储量流度分布图
流度 (md/mPa.s)
<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0.9-1.0 1-2.0 2-3.0 3-4.0 4-5.0 5-6.0 6-7.0 7-8.0 8-9.0 9-10.0 10-20.0 20-150
1)流度分类法
初步调查,低渗透油藏按流度分类,有四个分类标准 表 按流度(K/μ)分类表
类别
咨询中心 大 庆
一 >10 >1.5 >1 >30
二 1-10 1.5-1 1-0.5 1-30
三 <1 1-0.5 <0.5 <1

<0.5
采收率所 开发所
我们统计了177个已开发低渗透油田流 度的资料,图。资料说明,其流度分布在 三个区段:流度>9md/mPa.s的油藏,储 量占14.9%;流度0.8-9md/mPa.s区间的 油藏,储量占59.2%;流度<0.8md/mPa.s 的油藏,储量占24.6%。分段界线在0.8及 9md/mPa.s,与咨询中心低渗透研究组提 出的分类界线比较接近,考虑到界线之间 的储量差别较小,界线取整数,还是合理 的,是符合自然分类的。
0.5-1
0.3-0.4 35-50
<0.5
<0.3 20-35
最大喉道界7 6 5 4 3 2 1 0 0.01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大庆 长庆
0.10
1.00
10.00
渗透率(md)
主流喉道界限
8 7
主流喉道半径(微米)
6 5 4 3 2 1 0 0.01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上述分类虽然基本符合我国低渗透油藏状况,但在生产实践中 也出现一些矛盾问题,例如有些渗透率相近似的油藏,而开发难度 和效果很不一样。 出现上述矛盾现象说明,只以渗透率分类过于简单,因为影响 油藏开发难度和效果还有其它因素。 由于以上原因,最近一些单位提出了对低渗透油藏,按多因素 分类的方法。
2、低渗透油藏一些新的分类方法 简介
0.1 1 10 100 渗透率(md)
平均喉道界限
4.00
平均喉道半径(微米)
3.00 2.00 1.00 0.00 0.01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大庆 长庆
0.10 1.00 渗透率(md)
10.00
喉道均质系数界限
均质系数界限图
可动流体饱和度特征
70 60
可动流体百分数(%)
长庆油田
50 40 30 20 10 0 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