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学科教学论文

如何有效指导高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学校:市始兴县始兴中学

学科:高中语文

:邱水莲

时间:2011年9月13日

如何有效指导高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容提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学应通过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容,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来指导学生在课阅读之外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阅读方法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书籍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也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但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因此,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外

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是我们教师要探讨的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对于课外阅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但是,现实却让我们感到忧心忡忡。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1、不会读、不想读。2、没有时间读。3、没有书读。那么,我们在高中阶段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下面,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课外阅读前的指导:

1、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高中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大,对于课本里的知识能跟着老师及时掌握,但是有时候因为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一开始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告诉他们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知识的贫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教师把一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成课外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从事任何事的动力。课外阅读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办法:

(1)教师言传身教。教师首先要做到表率作用,喜爱读书,经常性的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巧用教材。在平时的课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在讲述课阅读课的时候引入课外阅读,并且故意不说结局或者后面的故事,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例如,在讲述《宝玉挨打》这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巧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的去阅读《红楼梦》。

二、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引导:

1、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容。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学生“读好书”,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的容方面很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则要充分了解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选好符合自己兴趣的阅读材料。第一我们可以通过从课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第二可以迁移,即在学习某课后,运用学习该课所掌握的方法去读相类似的文章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第三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让学生享受无穷的粮食,传承中华文化。第四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推荐美文、名作。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决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综合多种参考资料,本人现归纳出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根据文章的重要程度及时间条件,确定阅读方式——选读、浏览、精读。

在课阅读教学中则有意引导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方式,培养他们的鉴赏审美能力,防止他们什么书都走马观花或者什么书都等量齐观。并有意思的锻炼他们的“读功”,从而培养他们对文章的敏锐“悟性”。

(2)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常言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阅读后的感受记下,能加深记忆,促进理解,扩大积累,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指导高中学生在做读书笔记前要告诉他们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好词佳句(像精彩段落、科普知识、格言谚语、名人故事等)、概括主要容、写提要和读后感。

(2)阅读的时候,还可以圈点和做批注。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重在思考,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而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为了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可以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培养。

三、学生课外阅读后的引导:

1、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

交流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弥补的过程,在交流中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情感得到升华,个性得到体现。这些方法可按课外阅读的目的与需要和不同年龄段的学

生灵活应用。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课外阅读读到的知识,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和巩固课外阅读学习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运用,从中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课外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那么阅读兴趣就更浓厚,学习起来也就更主动。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总目标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