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选择
股骨颈骨折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第60卷 第1期2024年02月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J O U R N A LO F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V o l .60,N o .1F e b r u a r y2024[收稿日期]2023-02-20; [修订日期]2023-05-15[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090404-56)[第一作者]崔东明(1995-),男,硕士研究生㊂[通信作者]陶春生(1974-),男,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㊂E -m a i l :d o c t o r t a o 2008@163.c o m ㊂股骨颈骨折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比较崔东明1,2,刘琪2,赵金柱2,曲良2,姜宏涛3,陶春生2(1 青岛大学医学部,山东青岛 266073;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骨科一病区(青岛市重症骨伤救治中心重点学科);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信息科)[摘要] 目的 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 N S )和倒三角空心钉(I C C S )两种不同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股骨颈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应用F N S 治疗46例,I C C S 治疗46例㊂比较两组病人骨折类型㊁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术后住院时间㊁骨折复位质量;术后随访10~15个月(平均11.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骨折愈合时间㊁并发症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 a r r i s 评分㊂结果 两组病人性别㊁骨折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㊁骨折复位质量㊁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与I C C S 组比较,F N S 组手术时间短(t =-5.661,P <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Z =-4.339,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Z =5.361,P <0.05),术后髋关节H a r r i s 评分高(Z =-2.510,P <0.05)㊂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采用F N S临床效果优于采用I C C S ㊂[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内;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预后[中图分类号] R 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4)01-0077-04d o i :10.11712/jm s .2096-5532.2024.60.01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网络出版] 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37.1517.R.20240306.1552.003;2024-03-09 15:50:43C o m p a r i s o no f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f t w o i n t e r n a l f i x a t i o nt r e a t m e n tm e t h o d s f o r f e m o r a ln e c kf r a c t u r e s C U ID o ng m i n g ,L I U Q i ,Z HA OJ i n zh u ,Q U Li a n g ,J I A N G H o n g t a o ,T A O C h u n s h e n g (Q i n g d a o 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 ,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g d a o 26607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f f i c a c y o f t h e f e m o r a l n e c k s y s t e m (F N S )a n d i n v e r t e d c a n n u l a t e d c a n c e l l o u s s c r e w s (I C C S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 . M 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92p a t i e n t sw i t h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 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s t u d i e d ;46p a t i e n t sw e r e t r e a t e dw i t hF N S ,a n d 46p a t i e n t sw e r e t r e a t e dw i t h I C C S .T h e f r a c t u r e t y p e ,o pe r a -t i o n t i m e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b l e e d i n g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h o s p i t a l s t a y ,a n d q u a l i t y of f r a c t u r e r e d u c t i o nw e r ec o m p a r e db e t w e e nt h e t w og r o u p s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f o l l o w -u p w a s 10-15m o n th s (m e a no f 11.3m o n t h s ),a n dt h e f r a c t u r eh e a li n g t i m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H a r r i s h i p s c o r e s a t t h e l a s t f o l l o w -u p w e r e c o m p a r e d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 R e s u l t s T h e r e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i n t e r m so f g e n d e r ,f r a c t u r e t y p e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b l e e d i n g ,q u a l i t y o f f r a c t u r e r e d u c t i o n ,a n dh o s p i t a l s t a y(P >0.05).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I C C S g r o u p ,t h eF N S g r o u p h a d s h o r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t i m e (t =-5.661,P <0.05),s h o r t e r p o s t o pe r a -t i v ef r a c t u r eh e a l i ng t i m e (Z =-4.339,P <0.05),l o w e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r a t e (Z =5.361,P <0.05),a n dhi g h e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H a r r i sH i p S c o r e (Z =-2.510,P <0.05). C o n c l u s i o n I n t e r n a l f i x a t i o no f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 i s c l i n i c a l l y mo r e e f -f e c t i v ew i t hF N S t h a nw i t h I C C S .[K e y wo r d s ]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 ;f r a c t u r e f i x a t i o n ,i n t e r n a l ;s u r g i c a l p r o c e d u r e s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p r o g n o s i s 股骨颈骨折通常占髋部骨折的50%以上,该类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症老年病人,也可发生在高暴力创伤后的年轻人㊂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技术已发展多年,但仍然具有挑战性,尽管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仍存在相关并发症和不愈合率,特别是由于内固定不稳导致治疗失败的可能性更高[1-3]㊂目前,股骨颈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股骨近端钢板㊁动力髋螺钉(D H S )㊁动力交叉钉系统(F N S )和倒三角空心钉(I C C S )㊂在这些内固定方法中,对于年龄<65岁的股骨颈骨折病人,I C C S 和F N S 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内固定方式㊂I C C S 已应用多年,临床医生对其临床疗效和生物力学特点了解相对较多;但F N S问世仅有几年时间,其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且不同研究报道的结果各有不同[4-7]㊂而关于I C C S 和F N S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结果也并不相同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 2022年1月我科行内固定治疗的92例股骨颈骨折病人临床资料,比较I C C S 和F N S 两种不同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78青 岛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60卷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92例病人,男60例,女32例;年龄16~79岁,平均(46.48ʃ13.02)岁㊂纳入标准:①术前经临床表现㊁体格检查和X 线检查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病人;②要求手术治疗病人;③骨折前髋关节功能正常病人;④随访时间ȡ10个月者;⑤知情同意本研究者㊂排除标准:①有骨折侧髋部手术史的病人;②陈旧性骨折病人;③病理性骨折病人;④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病人;⑤依从性差,不遵从医嘱锻炼和定期随访的病人㊂骨折类型:头下型41例,头颈型33例,颈中型11例,基底型7例㊂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I C C S 组和F N S 组,各46例㊂1.2 手术方法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病人取仰卧位,安装手术台下肢牵引装置㊂将下肢外展㊁内旋,牵引,C 臂X 线机正位㊁侧位透视,使股骨颈骨折复位好㊂用记号笔标记切口线,碘附消毒术野及铺巾单㊂①I C C S 组:取股骨外侧切口,长约6c m ,逐层切开皮下各层,将克氏针从大腿外侧斜行打入股骨颈,共3枚,呈倒三角排列,C 臂X 线机透视见骨折对位好,克氏针位置合适㊂沿各枚克氏针钻孔,拧入3枚自攻空心钉,收紧空心钉,拔出3枚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再次C 臂X 线机透视见骨折部位内固定位置佳,对位良好㊂②F N S 组:取髋关节外侧切口约8c m ,分离股外侧肌,在股骨颈前上方打入1枚防旋导针,在130ʎ导向器引导下置入导针,导向器紧贴股骨干,使用导向器微调导针位置及前倾角;C 臂X 线机正位㊁侧位透视,见导针位置好,导针距软骨下5mm ,测量长度,用阶梯钻沿导针扩孔,组装动力棒及置入手柄,置入股骨颈动力棒,透视,距软骨下5mm 安放2孔股骨颈接骨板,指触㊁侧位X 线透视确认钢板平行股骨干中轴线,置入锁钉1枚;防旋钉钻孔,拧入股骨颈抗旋螺钉,向下滑动取出连接手柄;C 臂X 线机正位㊁侧位透视,见股骨颈骨折线对位紧密㊂见图1㊂两组病人手术结束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㊂两组病人术后均常规行镇痛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㊂①I C C S 组正位片;②I C C S 组侧位片;③F N S 组正位片;④F N S 组侧位片㊂图1 I C C S 组和F N S 组术后X 线片1.3 观察指标①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术中复位质量(G a r d e n 指数)及住院时间;②两组随访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㊁术后并发症㊁术后髋关节H a r r i s 评分㊂术后第1㊁2㊁3㊁6㊁10个月随访,拍摄X 线片,必要时拍摄C T 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直至骨折完全愈合㊂末次随访时进行髋关节功能H a r r i s 评分,满分100分,ȡ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㊂1.4 统计学处理采用I B MS P S 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㊂计量资料首先进行S h a p i r o -W i l k 检验看是否符合正态1期崔东明,等.股骨颈骨折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比较79分布,若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I Q R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 i l c o x o n 秩和检验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 i l c o x o n 秩和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两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术前I C C S 组与F N S 组病人性别㊁年龄㊁骨折类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2.2 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本文92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6~170m i n ,术中出血10~100m L ,G a r d e n 指数Ⅰ~Ⅱ级,住院时间4~26d ㊂两组术中出血量㊁G a r d e n 指数㊁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F N S组手术时间短于I C C 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61,P <0.05)㊂见表2㊂表1 两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比较(n =46)组别男/女(例)年龄(岁, x ʃs )骨折类型(例)头下头颈颈中基底F N S 组27/1948.46ʃ10.45191773I C C S 组33/1344.50ʃ15.06221644表2 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比较(n =46, x ʃs )组别术中出血量(V /m L)G a r d e n 指数(例)ⅠⅡⅢⅣ手术时间(t /m i n)住院时间(t /d)F N S 组52.17ʃ13.8130160077.43ʃ16.07 9.93ʃ3.67I C C S 组49.57ʃ26.39281800105.13ʃ29.04*10.43ʃ5.37 与F N S 组比较,*t =-5.661,P <0.05㊂2.3 两组病人随访情况比较本文92例病人术后获10~15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F N S 组股骨颈骨折病人骨折愈合时间与I C C S 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339,P <0.05)㊂I C C S 组术后1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7例为股骨颈短缩,6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关节周围骨化,1例髋关节感染,3例骨不连;F N S 组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7例股骨颈短缩,1例为股骨头坏死㊂F N S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I C C S 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χ2=5.361,P <0.05)㊂F N S 组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髋关节H a r r i s 评分与I C C S 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 =-2.510,P <0.05)㊂见表3㊂表3 两组病人随访情况比较(n =46)组别骨折愈合时间(月,M (I Q R ))并发症(例(χ/%))术后髋关节H a r r i s 评分(例)优良可差F N S 组4(3.0,5.0)8(17.39)102871I C C S 组6(3.5,8.5)18(39.13)230863 讨 论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在增加㊂在全球范围内,1990年髋部骨折病人约为170万人,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630万人[8-9]㊂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将增加3倍以上㊂由于股骨颈与股骨干形成颈干角㊁前倾角等特殊解剖结构,因此股骨颈的生物力学特性相对复杂,如治疗不当,将导致骨不连㊁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这将严重影响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并增加二次手术的概率㊂对于年龄低于70岁的股骨颈骨折病人,除了病情严重且手术风险过高者外,无论移位程度如何,推荐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10-12]㊂临床上股骨颈骨折常见的内固定物包括D H S ㊁股骨近端钢板㊁I C C S ㊁F N S 等,其应用各有优缺点㊂D H S 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较好,但是手术操作复杂㊁手术时间长,股骨颈内骨质丢失较多,创伤较大,生物力学研究证实单枚螺钉的抗旋力弱;股骨近端钢板易出现断钉㊁断板现象[13-14]㊂因此,目前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物为I C C S 和F N S ㊂I C C S 内固定通过对骨折断端加压,有利于骨折解剖复位㊁坚强内固定和股骨颈骨折愈合,且创伤小㊁输血率低,对股骨头血供破坏较小[15-16]㊂但有研究指出,I C C S 的固定能力较弱,术后可能导致股骨颈短缩和髋关节功能受损,尤其在骨质疏松症病人中;另外,对于垂直剪切型股骨颈骨折的年轻病人,I C C S不足以稳定骨折断端[5-6,17]㊂相比之下,F N S 具有良好的抗旋稳定性和剪切稳定性,同时能够实现骨折断端的滑动加压㊂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与I C C S 相比较,F N S 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所提高[18-20]㊂目前,关于F N S 和I C C S 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有一些研究报道,但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相同[17,21]㊂因此,为了客观真实地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更好指导临床治疗,进行了本文研究㊂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治疗股骨80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60卷颈骨折,I C C S组与F N S组术中出血量㊁复位质量㊁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与I C C S组相比, F N S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髋关节H a r r i s评分更高㊂说明使用F N 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较I C C S好㊂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病例仅92例,样本量较少;本研究随访时间最长15个月,没有进一步跟踪随访;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匹配不充分,没有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年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内容㊂综上所述,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采用F N S治疗较I C C S治疗临床效果更好㊂[参考文献][1]G U L L B E R GB,J O HN E L LO,K A N I SJA.W o r l d-w i d e p r o-j e c t i o n s f o r h i p f r a c t u r e[J].O 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1997, 7(5):407-413.[2]G N U D I S,S I T T AE,P I G N O T T I E.P r e d i c t i o n o f i n c i d e n t h i pf r a c t u r eb y f e m o r a l n e c kb o n em i n e r a l d e n s i t y a n dn e c k-s h a f ta n g l e:a5-y e a r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t u d y i n p o s t-m e n o p a u s a l f e m a l e s[J].T h eB r i t i s hJ o u r n a l o fR a d i o l o g y,2012,85(1016):e467-e473.[3]A U G A TP,B L I V E NE,H A C K LS.B i o m e c h a n i c s o f f e m o r a l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 a n d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f i x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O r-t h o p a e d i cT r a u m a,2019,33(S u p p l1):S27-S32.[4]L Y T V,S W I O N T K OW S K IM F.T r e a t m e n t o f f e m o r a l n e c kf r a c t u r e s i n y o u ng a d u l t s[J].Th eJ o u r n a lo fB o n ea n dJ oi n tS u r g e r y A m e r i c a nV o l u m e,2008,90(10):2254-2266.[5]HA I D U K E WY C H GJ,R O T HW E L L WS,J A C O F S K YDJ,e t a l.O p e r a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of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 i n p a t i e n t sb e t w e e n t h e a g e s o f f i f t e e na n d f i f t yy e a r s[J].T h e J o u r n a l o fB o n e a n d J o i n t S u r g e r y A m e r i c a nV o l u m e,2004,86(8):1711-1716.[6]K U N A P U L I SC,S C H R AM S K IMJ,L E EAS,e t a l.B i o m e-c h a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a u g m e n t ed p l a tef i x a t i o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v e r t i c a l s h e a r f e m o r a l n e c kf r a c t u r e s[J].J o u r n a l o fO r t h o-p a e d i cT r a u m a,2015,29(3):144-150.[7]S T O F F E LK,Z D E R I CI,G R A SF,e t a l.B i o m e c h a n i c a l e v a-l u a t i o no f t h e f e m o r a l n e c ks y s t e mi nu n s t a b l e p a u w e l sⅢf e-m o r a ln e c kf r a c t u r e s:a 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t h e d y n a m i c h i ps c r e wa n d c a n n u l a t e d s c r e w s[J].J o u r n a l o fO r t h o p a e d i cT r a u-m a,2017,31(3):131-137.[8]C O O P E RC,C AM P I O N G,M E L T O NⅢLJ.H i p f r a c t u r e si n t h e e l d e r l y:aw o r l d-w i d e p r o j e c t i o n[J].O 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1992,2(6):285-289.[9]S AM B R O O KP,C O O P E RC.O s t e o p o r o s i s[J].L a n c e t(L o n-d o n,E n g l a n d),2006,367(9527):2010-2018.[10]D AMA N Y D,P A R K E R M,C HO J N OW S K I A.C o m p l i c a-t i o n s a f t e r i n t r a c a p s u l a r h i p f r a c t u r e s i n y o u n g a d u l t sA m e t a-a n a l y s i s o f18p ub l i s h e d s t u d i e s i n v o l v i n g564f r ac t u r e s[J].I n-j u r y,2005,36(1):131-141.[11]P A N T E L I M,R O D H AM P,G I A N N O U D I S P V.B i o m e-c h a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e f o r i m p l a n t c h o i c e s i n f e m o r a l n e c kf r a c t u r ef i x a t i o n i n t h en o n-e l d e r l y[J].I n j u r y,2015,46(3):445-452.[12]F L O R S C HU T Z A V,L A N G F O R DJR,H A I D U K E WY C HGJ,e ta l.F e m o r a l n e c kf r a c t u r e s:c u r r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J].J o u r n a l o fO r t h o p a e d i cT r a u m a,2015,29(3):121-129. [13]L I NJCF,L I A N G W M.O u t c o m e sa f t e r f i x a t i o n f o ru n d i s-p l a c e d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c o m p a r e d t oh e m i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f o rd i s p l a ce df e m o r a ln e c kf r a c t u r ea m o ng th ee l d e r l y[J].B M CM u s c u l o s k e l e t a lD i s o r d e r s,2015,16:199.[14]S C HO P P E RC,Z D E R I CI,M E N Z EJ,e t a l.H i g h e r s t a b i l i t ya n d m o r e p r e d i c t i v ef i x a t i o n w i t ht h eF e m o r a lN e c kS y s t e mv e r s u sH a n s s o nP i n s i n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P a u w e l sⅡ[J].J o u r n a l o fO r t h o p a e d i cT r a n s l a t i o n,2020,24:88-95. [15]A B B A S D.I n t e r n a l f i x a t i o nv e r s u sh e m i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f o rd i s-p l a c e d f r a c t u r e s o f t h e f e m o r a l n e c k i n e l d e r l y p a t i e n t sw i t h s e-v e r e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J].T h eJ o u r n a l o fB o n ea n dJ o i n t S u r g e r y B r i t i s hV o l u m e,2005,87-B(12):1701. [16]Y I H-S H I U N N L,C H I E N-R A E H,L I A O W Y.S u r g i c a lt r e a t m e n t o f u n d i s p l a c e d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 i nt h ee l d e r l y [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O r t h o p a e d i c s,2007,31(5):677-682. [17]朱轶,刘苏,张金坤,等.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6):605-608.[18]J U N GCH,C H AY H,Y O O N HS,e t a l.M e c h a n i c a l e f f e c t so f s u r g i c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i nt h ef e m o r a ln e c ks y s t e m o nP a u w e l s t y p eⅢf e m o r a ln e c kf r a c t u r e:af i n i t ee l e m e n ta n a l y s i s[J].B o n e&J o i n tR e s e a r c h,2022,11(2):102-111.[19]L U Y N,C A N A V E S EF,N A N G X,e t a l.I s f e m o r a l n e c ks y s t e ma v a l i da l t e r n a t i v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p l a c e d f e m o-r a l n e c kf r a c t u r e s i na d o l e s c e n t s?A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 o f f e-m o r a l n e c ks y s t e m v e r s u sc a n n u l a t e dc o m p r e s s i o ns c r e w[J].M e d i c i n a,2022,58(8):999.[20]冀家琛,杨博,王敏,等.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2,36(11):1434-1439.[21]冀家琛,王敏,董亮,等.股骨颈系统与空心钉固定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2,30(22):2022-2027.(本文编辑黄建乡)。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各种年龄段均可能发生股骨颈骨折,但以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由于常在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上发生,外伤暴力可以较轻。
而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常由较大暴力引起。
股骨颈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或死亡的主要威胁之一。
症状体征1. 症状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2. 体征(1) 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 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
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3) 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4) 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
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
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
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5) 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①大粗隆在髂-坐骨结节联线(Nelaton线)之上②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健侧。
股骨颈骨折分类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①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
②骨折线的方向。
③骨折移位程度。
①按解剖部位分型:许多作者曾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其中头下型和经颈型属于关节囊内骨折,而基底型则属于关节囊外骨折。
头下型是指位于股骨颈中部的骨折,基底型是指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与粗隆间的骨折。
Klenerman、Garden等人认为在X线片上由于投照角度不同,很难区分头下型与经颈型。
Klenerman、Marcuson及Banks均认为单纯的经颈型骨折极为罕见。
由于经颈型骨折发生率很低,各型X线表现受投照角度影响很大,目前此类分型已很少应用。
②按骨折线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1935年,Pauwels根据股骨颈骨折线的方向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Ⅰ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30°;Ⅱ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50°;Ⅲ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70°。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相关入门常识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相关入门常识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中的常见疾病,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其占全身骨折的 3.6%,占髋部骨折的48-54%,目前受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的影响该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长,且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因其血供及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股骨颈骨折病人出现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几率较高。
临床对病人主要应用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关节置换术及复位内固定手术,一般情况下65岁以上老年人会选择关节置换术,而年轻人会选择复位内固定手术,良好的复位可较好稳定骨折,促进骨折愈合速度的同时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那么对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你了解多少呢?一、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及临床表现1、骨折分型股骨颈骨折有多种分型,临床中常用的且比较好理解的是Garden分型,它是根据骨折线的长短及骨折端的移动程度进行分型,其可以提示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且还能了解治疗的难易程度,具体将其分为四型:Ⅰ型:不完全骨折,病人的股骨颈下方骨小梁部分还比较完整,该种骨折类型病人的主要特点为初次就诊症状不典型,经X线检查其表现隐匿很容易出现误诊,一般情况下通过骨盆平片不易确诊,有时病人的患髋轴位片上可观察到骨折征象。
Ⅱ型:完全骨折,但没有移位,若病人为头下骨折仍有愈合的可能,但是股骨头坏死的情况经常发生,若为基底及经颈型骨折容易愈合,股骨头坏死几率较低。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该种骨折类型病人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到骨折远端上移、外旋的情况,股骨头常后倾,骨折端有部分接触。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该种骨折类型病人关节囊及滑膜会严重损伤,血管也很容易受损,进而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临床表现股骨颈骨折病人会出现畸形,多数患者有轻度外旋畸形、屈髋屈膝的情况,还会出现疼痛,当病人移动时其髋部会有明显的疼痛,叩击患肢足跟部或大转子时髋部有明显疼痛,同时其也会出现功能障碍,病人骨折后不能站立或坐起,另外还会出现髋关节肿胀,部分骨折部位有淤血,若骨折部位出现错位,病人的患肢会出现缩短、扭转等变形,也有部分病人在刚开始骨折时疼痛不明显,可以走路,这就容易导致漏诊的发生,经过几天后病人疼痛明显加重甚至不能走路。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选择

导针、螺钉位置判断方法
多角度透视 TAD(尖顶距) CalTAD(股骨参考矩-尖顶距)
实用文档
这些方法同样可在粗隆间 骨折髓内钉固定时参考。
谢谢!
实用文档
首先定位下位空心钉导针 上下定位在小转子下1/3至下缘水平 前后位于股骨干侧面弧面最高点稍偏后 控制导针使其尖端到达股骨头横径的下1/3 定好第1枚导针后平行打入上位2枚导针 导针尖端位于股骨头中部稍偏上
实用文档
不同倒三角固定方法
实用文档
空心钉其它固定方法
实用文档
导针、螺钉位置判断
正侧位片导针螺钉均在 股骨头颈内
股骨干滋养动脉 股圆韧带的小凹动脉
股骨颈骨折分型
实用文档
3枚空心钉固定方法
实用文档
倒三角好处
上外侧骨皮质呈分离状态 内侧由于骨皮质的相互接触 张力侧尤其重要
符合பைடு நூலகம்力侧原则
倒三角形抗压、最大垂直载荷明显优于正三角形 倒三角形比正三角形中最大负荷大38% 两者抗扭转性能无显著性差别
实用文档
倒三角固定方法
股骨颈骨折空 心钉内固定
实用文档
髋关节构成
实用文档
髋关节关节囊
实用文档
股骨颈
实用文档
股骨颈
颈干角
前倾角 (矢状面)
实用文档
股骨颈
张力侧骨小梁 压缩侧骨小梁 斜向骨小梁 实用文档
股骨矩
实用文档
股
, 形 成 致 密 的 纵 形 板
骨 颈 、 干 连 接 的 内 后 方
股骨头血供
实用文档
旋股内、外动脉分支骺外侧动脉 干骺端上侧动脉 干骺端下侧动脉
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你需要知道这些

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你需要知道这些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对于围术期并发症风险过高或不能走动的疼痛较轻的老年患者可以采取卧床制动的保守治疗方式;人工半髋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往往是 75 岁或以上患者的标准治疗,此外还是合并退行性疾病,对功能需求较低的65-75 岁的患者、骨坏死风险高的患者的适应症;内固定可采取空心螺钉或成角固定设备,最常见的是动力髋螺钉。
成角固定设备(短DHS、髓内钉)可能更适用于角度垂直和更靠近基底的骨折,因为经过这些骨折线的高剪切力使空心螺钉不能获得牢固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应症:•所有未移位的股骨颈囊内骨折;•患者年龄小于 65 岁的股骨颈骨折;•65 -75 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且具有良好骨质密度并对功能有较高的要求。
•检查:髋部骨折通常是老年患者,有明确的低能量外伤史。
患者通常主诉髋部疼痛,且可能有屈曲外旋,还常伴有患肢短缩畸形。
外展位上内外旋产生明显的疼痛,应格外小心地处理。
大转子和耻骨支触诊的压痛可提供线索,有助于判断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或股骨颈)和相关的损伤(耻骨支骨折)。
影像学检查:1. X 线平片:标准成像包括了髋关节前后位和侧位,需从压缩、移位及分离程度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需考虑是否合并关节退行性变和是否合并骨盆损伤。
通过与对侧的比较可以发现更加细微的损伤。
2. 骨扫描:可以发现隐匿的股骨颈骨折,对于X 线平片上未发现骨折征象但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患者可以考虑行骨扫描检查。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72 小时后进行骨扫描检查可以明显提高敏感度。
3. CT:CT 可以用于诊断股骨颈骨折,尤其是考虑合并骨盆损伤时。
4. MRI :在诊断隐匿性股骨颈骨折上其准确性与骨扫描相当,在骨折后24 小时后再行 MRI 可以提高敏感度。
外科解剖:对于骨性解剖和股骨近端的血运有清晰的认识,基于解剖的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1)骨性解剖:•成人颈干角130±7°•平均前倾角10°•从侧位上看股骨颈位于股骨中轴的前方,在手术置入内植物时应牢记这一点以避免向后侧穿透股骨颈。
手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1、固定原则Please note that B1.1 and B1.2 fractures are impacted and stable. Type B1.3, however, is an undisplaced neck fracture which corresponds to Garden II and is potentially unstable.B1 fractures are best fixed with screws rather than the bulky sliding hip screw (DHS), which is an alternative.No reduction is necessary.AO B1.1和B1.2骨折是嵌插和稳定的,B1.3骨折,是未移位股骨颈骨折与Garden Ⅱ型一致,是潜在的不稳定的。
B1型骨折用螺钉固定优于DHS固定,但可选择替换。
无须复位。
2、松质骨螺钉固定Use two or three 7.0 mm or 7.3 mm cancellous screws. Make sure they are parallel and that the thread is in the head fragment and does not cross the fracture line. The inferior screw(s) should rest on the calcar. Washers should be used to stop the heads from penetrating the bone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These screws can be inserted open or percutaneously.使用2-3没7.0或7.3mm松质骨螺钉,确保其平行打入,并且螺纹部位要超过骨折线。
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难点和处理策略

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难点和处理策略在骨科临床上,股骨颈骨折为常见损伤,其发病率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逐年增加。
患者骨折后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因股骨颈解剖关系特殊性遭到损害,所以在股骨颈骨折中,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依旧是其主要解决的难题。
当前认为其发生主要和供应血管破坏、最初创伤、骨折复位程度呈现显著相关性。
基于此,要减少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应考虑下述几方面的问题:准确复位、局部血液供应的修复、坚强的固定。
国内外学者基于此通過对各种手术方式的不断设计及改良,实施相应的处理策略,致力于希望能够减少患者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股骨颈骨折发生现状在全部骨折中,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大概占3.58%,常见于老年人,但是发生年龄段不限。
但是,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情况,随着近些年经济的极速发展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相应的提升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
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后,一般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等情况,预后较差,一旦出现骨头坏死,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出现塌陷甚至关节置换。
所以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为临床上患者疾病的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临床表现:患肢短缩:对患者疾病的早期治疗,能够实现对骨折后血管痉挛和受压等情况的尽快恢复,通常股骨颈骨折手术不超2周时间。
功能障碍:在受伤之后,移位骨折患者难以站立或坐起;畸形:会有轻度外旋畸形和屈髋屈膝出现在患肢上;肿胀;疼痛:在叩击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出现明显的髋部感疼痛情况的出现,同时在对患者患肢的移动时出现髋部疼痛显著。
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
能够观察患者股骨头血运,直视骨折部位状况,及时做出预防股骨头坏死治疗方式。
但是在临床上想要恢复血运,解剖复位的方式具有良好的作用。
骨折愈合率上升为96%以上,临床治疗存在的问题较多,术中出血量、所用手术时间、存在的创伤情况较高。
临床上致力于重建技术和显微外科及修复的发展进步,实现手术最后修复,当前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蒂,以及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等。
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

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摘要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治疗,治疗组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复原更为迅速。
治疗组中仅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无其他明显并发症。
而对照组中有6例出现外固定器松动、感染等问题。
结论: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1. 前言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髋关节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外伤性骨折的常见类型。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外固定器或保守治疗,但这种方法存在复位难度大、复位恢复不良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向。
本研究旨在对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掌握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领域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材料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 年龄70岁以上,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② 未行过任何治疗,股骨颈骨折为外伤性;③ X线或CT确认为股骨颈骨折;④ 同意参加本研究。
治疗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钢板内固定、钻孔技术内固定和尖锥柱内固定。
手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肌腱、血管等重要组织。
2.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
手术时间自手术开始至结束的时间,住院时间自手术后至出院的时间,恢复时间指术后恢复日常生活的时间。
2.4 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两组间的连续变量指标,用χ2检验对比两组间的计数资料指标。
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3.1 手术情况对照组中有30例采用直接外固定,20例采用间接外固定,治疗组均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2.3±5.2min,对照组为78.6±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颈骨折最佳内固定:多根螺钉或滑动髋螺钉?
引言:在未来的40年内,髋部骨折在美国可能每年超过50W人,在加拿大超过8.8W人,髋部骨折一年死亡率达到30%,能引起暂时的有时甚至终生的生活自理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尽管众多争论集中于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对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内固定最佳方式被长期忽视。
确定最佳的内固定技术可以减少己达历史最高位的翻修手术比率,这推动以下论点:反对对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进行关节置换。
结果:直接与间接的对比都提示滑动螺钉相对于多根松质骨螺钉可能的好处在于减少翻修手术。
从荟萃分析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的间接比较,较小的样本量,方法学上的限制和直接比较评估来的无显著意义的数据,使这个问题仍然有很多争论。
结论:尽管关节置换术的理论越来越流行,之前的研究提示我们仍然应该确定更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以往的实验证实这个问题仍未解决,解决之道应寄希望于可供选择的髋关节固定物的大规模随机试验。
前言
每年髋部骨折在美国发生约28W例(每周超过5K例),加拿大约3.6W例(每周超过690例)。
在2040年,超过65岁的老年人将从3480W增加到7720W。
加拿大统计局的人口统计项目指出在2041年,每4个加拿大人就有一人大于65岁。
在未来的40年内,髋部骨折在美国可能每年超过50W人,在加拿大超过8.8W 人。
在2040年,预计在美国每年医疗保健费用将会达到98亿美元,在加拿大是6亿美元。
髋部骨折一年死亡率达到30%,能引起暂时的有时甚至终生的生活自理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而且,大约30%的髋部骨折外科治疗需要翻修术。
翻修术常常与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联。
由于髋部骨折导致引起减寿的残疾在全球所有原因引起的残疾中排名前十。
尽管众多争论集中于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对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内固定最佳方式被长期忽视。
翻修手术反对对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进行内固定,确定最佳的内固定技术可以减少己达历史最高位的翻修手术比率。
以往研究关于关节置换与内固定的比较公正吗
可以肯定的是,以前的试验包含了相对于内固定更有利于关节置换的系统偏差。
通常概念是髋部骨折的内固定比关节置换在技术程序上更容易。
内固定术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新手可以完成的手术,而关节置换术是高级医生做的手术。
在以往的髋部骨折研究中,Devereaux等描述不同的专业偏差是一个重要问题。
举个例子,在一个298例超过60岁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病人中,专业偏向更有利于关节置换术。
在118例行松质骨螺钉的病人中,只有21%的患者由高级医生主刀。
在全部病人中,69%的患者进行了关节置换治疗,这其中,42%的手术是
由高级医生主刀。
因此,随机分配下,由高级医生主刀的全髋置换的病人数两倍于进行内固定的病人数。
Johansson比较了由6名创伤专科医生和30名非专科外科医生治疗的219例髋部骨折的结果。
作者报告专科医生改善了的骨折复位和植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位置。
以往的研究中,外科技术对于偏差极为重要。
用松质骨螺钉治疗的患者不同的经验和技术,至少部分地,推动了对于移位的骨折进行内固定的争论。
什么是更优的内固定?
我们在一个国际化的研究中调查了442名外科医生。
对于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92%的医生更喜欢内固定。
尽量证据显示滑动髋螺钉更有优势,90%的医生推崇松质骨螺钉。
对移位的髋部骨折,25%的医生会用用内固定,其他的选择关节置换。
在选择内固定的医生中,68%的会用松质骨螺钉。
多根松质骨螺钉的生物力学原理
多根松质骨螺钉的拥护者认为其有更好的抗旋转稳定性,有限的股骨头血供破坏,微创的置入。
根据生理学和观察研究,大多数医生使用3根螺钉三角形置入的布局。
拥护者认为比滑动髋螺钉更细的直径能保护更多有活力的骨组织。
保留更多松质骨更有利血管化,因此可能会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
一份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三根松质骨螺钉和滑动髋螺钉,在骨扫描随访中发现,使用松质骨螺钉后股骨头的血管化是滑动髋螺钉的3.5倍。
医生能通过三个小切口置入松质骨螺钉,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
这个微创方法可能减少髋周软组织的损伤,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功能和优良效果。
螺钉固定的力学性能
最理想的螺钉位置需要技术和奉献。
在调查中,大多数医生喜欢三根平行的螺钉位于三角形的分布。
这个方法的原理有很好的阐述。
Swiontkowski论述了使用第四螺钉没有用处。
Kauffman认证了当后侧有碎骨块时使用第四螺钉的用处。
目前的教程认为螺钉的位置应该平行。
平行螺钉的生物学原理是压缩力引发愈合。
有些作者强调内下方皮质支撑固定的重要性。
股骨距是股骨颈从股骨颈内向外侧皮质延伸的基底和外侧部分。
靠近股骨距的螺钉的生物力学原理是下方的皮质能形成附近螺钉的支撑,如果这个螺钉位置很好的话。
Booth主持的一项生物力学研究证明当螺钉接近股骨颈内下方的皮质时稳定性增加。
在2个相关的研究中,Lindequist和Tornkvist分析了当使用两颗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失败风险,和螺钉在股骨颈内的位置是相关的。
对于不稳定骨折,当这两颗螺钉接近后下方皮质或在后下方皮质3mm内,内固定失败风险显著降低。
螺钉固定的效果更依赖于手术技术和复位的质量。
Alberts和Jervaeus在一项关于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前瞩性的研究中,认为除了骨折类型和内固定材料的位置外,复位质量就是最重要的。
当骨折类型为GardenIV型,且复位不佳,内固定物位置不好时,并发症的风险最高。
滑动髋螺钉的生物学原理
尽管松质骨螺钉具有较好的抗旋转强度,但失败通常发生于屈曲及剪力负荷如负重。
作为治疗粗隆间骨折金标准的滑动髋螺钉,己经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个
可供选择的方案。
倡导者认为滑动髋螺钉更好的生物力学属性对于骨质疏松者能减少翻修手术的需求。
滑动髋螺钉的构造在生理负荷下能承受相对于松质骨螺钉两倍的压力,位移更小。
在尸体模型中,滑动髋螺钉在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周期性负荷中表现更好稳定性。
滑动髋螺钉对于骨质疏松的骨骼表现更好,不易引起骨密度下降。
最新的微创技术,使滑动髋螺钉的置入切口更小,钢板更短,从而失血少,手术时间短。
指导我们的证据在哪?
我们发布了一份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比较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病人。
我们发现尽管关节置换术可能会增加手术死亡率,但它减少了翻修手术相关风险(相对危险度=0.23,95%可信区间=0.13-0.42,P:0.01)。
我们查找研究结果中可变性原因,发现,相对于滑动髋螺钉(相对危险度=0.59),当使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时(相对危险度=0.11),关节置换表现出显著降低的翻修率。
类似的比较对这个间接证据提供了支持。
为了找到更多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可选技术的证据,我们查找了广泛的文献。
我从Cochrane Library,Medline,和EMBASE 查找潜在的相关文献。
我们查找了416份文献和摘要,逆向追踪了298份全文。
另外从逆向跟踪的文章其参考文献中的综述里,挑出12份研究。
通过这些,我们找出4份荟萃分析和58份随机试验,提供股骨颈骨折外科治疗的相关信息。
在一项由Parker和Blunde完成的荟萃分析里,评估了28份试验共5547例患者,报告任何一种内固定技术相对于其他内固定技术并没有优势。
这些试验样本量较小,且有方法学上的限制。
只有5份随机对照试验评估滑动髋螺钉与松质骨螺钉的比较。
这些实验样本量从33-209例患者,总的结果事件较少。
所有研究总结内植物之间没有差异,同时在各个研究中,各个指标的数据有利于滑动髋螺钉。
所有移位骨折的数据显示了滑动髋螺钉能减少翻修术的需要这一趋势。
有趣的是,滑动髋螺钉组的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更小,虽然这尚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
因此,临床试验并没有支持滑动髋螺钉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进一步支持在现代的股骨颈骨折治疗考虑。
在单独一份评估无移位髋部骨折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结果是显著意义增加的。
总而言之,直接与间接的对比都提示滑动螺钉相对于多根松质骨螺钉可能的好处在于减少翻修手术。
从荟萃分析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的间接比较,较小的样本量,方法学上的限制和直接比较评估来的无显著意义的数据,使这个问题仍然有很多争论。
松质骨螺钉或滑动髋螺钉?问题正在解决
目前,评估内固定的试验太小以至于不能指导骨科临床。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翻修率是5%-44%。
23%的翻修手术的集中风险,复位很好的滑动髋螺钉仍有27%翻修风险,随机试验至少需要1800例患者,这项研究只可能通过多中心协作和一定的资助方能完成。
小结:
世界上,每年450W人因髋部骨折致残,可以预见在未来的40年里,这一人数
将增加到2100W。
骨科医师群体需要评定最理想的髋部骨折治疗方案。
尽管关节置换术的理论越来越流行,之前的研究提示我们仍然应该确定更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以往的实验证实这个问题仍未解决,解决之道应寄希望于可供选择的髋关节固定物的大规模随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