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教科版九年级的物理下册的全套学习的教案.doc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简单运动第一节: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3. 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解析。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重要性。

3. 利用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分为哪几种?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4. 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析。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节:速度和速率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速度和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速度和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2. 速度和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明确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速度和速率的计算方法。

3. 运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速度和速率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2. 讲解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3. 讲解速度和速率的计算方法。

4.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和速率的知识进行解决。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传播原理。

2. 掌握声波的特性及其传播速度。

3. 能够运用声波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传播原理。

2. 声波的特性及其传播速度。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的性质和磁感线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磁感线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磁场概念、性质,磁感线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图钉、白纸、直尺、圆规。

学具:每组一套磁铁、铁钉、细线、图钉、白纸、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物质,进而引出磁场概念。

2. 理论讲解(1)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

(2)磁场的性质:讲解磁场的方向、大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磁场的存在。

(3)磁感线:介绍磁感线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了解磁感线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磁场方向和磁感线的判断方法,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磁场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磁场方向、磁感线判断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磁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磁场的概念、性质、方向。

2. 磁感线的特点。

3. 磁场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磁铁周围磁场的方向。

(3)简述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

(2)略。

(3)例如:磁铁用于吸附铁质物品,磁卡用于存储信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场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2. 拓展延伸:(1)了解电磁铁的原理,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为学习电磁感应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磁感线的理解与应用。

2. 磁场概念、性质的教学。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

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十四章《电磁现象》:14.1电流的磁场,14.2电磁感应,14.3电容器与电容,14.4电动力学基础。

第十五章《现代物理学初步》:15.1量子论,15.2相对论,15.3原子核物理。

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等现象。

2. 了解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量子论、相对论等,并初步掌握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现代物理学概念的应用。

重点: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量子论,相对论。

教具与学具准备:磁场演示器、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容器、示波器等。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导线、电流表、磁铁、电池等。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场演示器展示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磁与电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电流的磁场,通过实验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原理。

(2)介绍电磁感应现象,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进行实验验证。

(3)阐述电容器与电容的概念,讲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介绍电动力学基础,如洛伦兹力、安培定律等。

(5)讲解量子论、相对论、原子核物理等现代物理学概念,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电磁现象及现代物理学相关问题的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为教学内容提纲,右侧为解题步骤及关键公式。

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求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分析题:阐述量子论和相对论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答案:见附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现代物理学相关科普读物,了解物理学发展前沿。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2. 电磁波3. 电压与电阻4. 电功与电功率5. 电路的设计与探究6. 电流与磁场7. 电动机与发电机8.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详细内容:1.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自感现象。

2. 电磁波: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

3. 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

4. 电功与电功率:电功的概念、电功率的概念、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5. 电路的设计与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元件的连接、电路故障分析。

6. 电流与磁场: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定则、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 电动机与发电机:电动机的原理与构造、发电机的原理与构造、能量转换。

8.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家庭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常识、电器故障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

2. 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掌握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3. 掌握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的概念,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掌握电功、电功率的计算,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路故障分析。

5. 理解电流的磁效应,掌握安培定则,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6. 了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与构造,掌握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7. 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提高安全用电意识,了解电器故障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 电磁波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3. 电路故障分析及电路设计与探究。

重点:1. 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的概念及计算。

2. 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3. 电流的磁效应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与构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磁波实验装置、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电路元件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路图绘制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如手机信号的传播,引入电磁波的学习。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电磁学1.1 电流1.2 电压1.3 电阻1.4 电路2. 第2章电磁波2.1 磁场2.2 电磁感应2.3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4 电磁波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

(2)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3)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1)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电磁铁、磁铁、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电磁铁、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灯、电话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等。

(2)介绍电路的组成和原理,讲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3)讲解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现象。

3.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罗列本章知识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2. 板书右侧:列出重点公式、定律和原理。

3. 板书中间:展示实例和实验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2)实验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3)思考题: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结果。

(2)电路的组成和原理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7章《电与磁》第1节电流第2节电压第3节电阻第4节欧姆定律第5节电路2. 第8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2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3节电磁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 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培养电磁感知识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2.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和原理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灯泡等实验器材电磁铁、磁铁、铁钉等物品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用电器,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作用。

演示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欧姆定律为例,详细讲解公式及其应用。

结合实际电路图,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简单的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让学生制作电磁铁,并观察其吸引铁钉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 内容:第7章电与磁第8章电磁感应欧姆定律公式电路图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简单电路,计算电流和电压。

制作一个电磁铁,并描述其吸引铁钉的能力。

2. 答案:电流和电压计算结果电磁铁吸引铁钉的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电路和电磁现象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电磁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等。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深入了解电与磁的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4.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5. 教学过程:随堂练习6.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详细解释一、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 公式解释: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套(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套(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等现象。

2. 使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传播、应用以及现代通信技术,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现代通信技术。

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电磁波传播与应用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磁场演示器、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手机、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等。

学具:每组一台电流表、磁场演示器、电磁感应实验装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如手机通信、无线电广播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电流的磁场:讲解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原理。

(2)电磁感应: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介绍无线电通信、手机通信等应用。

(4)现代通信技术:介绍电话、无线电、手机等通信技术的发展。

3. 实践操作:(1)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电流的磁场实验,观察磁针偏转。

(2)分组实验:让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

4. 例题讲解:讲解电磁波传播、应用相关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场2. 电磁感应3. 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4. 现代通信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一个电流元在空间某点产生的磁场强度。

(2)简答题:简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应用题:分析手机通信中电磁波的应用。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研究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电、电视、雷达等。

(2)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5G通信、物联网等。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十四章《电磁现象》:第1节电流的磁效应,第2节电磁感应,第3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第十五章《电与磁》:第1节磁体与磁场,第2节电流的磁效应,第3节电磁感应,第4节磁现象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了解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磁铁、导线、电动机、电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磁铁、导线、电动机、电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入磁场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学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例题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并解答相关问题。

5. 知识拓展:介绍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7. 课堂反馈: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第十四章《电磁现象》:第1节:电流的磁效应第2节:电磁感应第3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2. 第十五章《电与磁》:第1节:磁体与磁场第2节:电流的磁效应第3节:电磁感应第4节:磁现象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电流的磁效应原理。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大小。

2. 答案:电流的磁效应: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会产生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电磁感应现象应用:发电机、变压器等。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计算公式:F = BIL(其中F为作用力,B为磁感应强度,I为电流强度,L为导线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沱牌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案李时华2015 年 3 月第九章家庭用电第 1 节家用电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家用电器,将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器按其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2.了解插座和插头的结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验电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对家庭用电负荷的计算,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节能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估算家庭用电负荷容量。

难点:让学生能正确估算家庭用电负荷容量。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观察实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动手操作、练习【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熟悉的家用电器。

学生学生观看影很自然地走进电的世界,体会到电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片。

教师总结: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离不开的“空气和水”。

提问: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分组讨论,组变化?或者说,如果停电了,结果会怎样?内先讨论交流,各教师:让各组派一个代表,发表你们组内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组间相互交流。

一、分析:新课如果没有电,夜晚将不再流光溢彩,我们将看不到我们喜爱引入的动画片、卡通片,高楼也不再那么容易上去,地铁将瘫痪,手机电话将无法使用等等。

播放: 2003 年美国、加拿大部分城市停电的有关资料。

教师:事实上,“电”是通过各式各样,各种用途的家用电器发挥电的作用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家用电器的知识。

板书:<第一节家用电器>二、在课前,就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家用电器,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调查报告格式如下:认识题目:我家的家用电器家用调查统计表:电器电器名称数量额定功率 /W 用途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作业。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展示某几位同学的调查报告。

提问:根据这些不同的家用电器的性能和用途,可以将家用电器大体分为几类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

教师总结,板书:1.家用电器(1)家用电器的定义:家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利用电能进行某种信息处理,服务于家庭生活的设备。

学生组内讨论总结,得出本小组结论,并阐述本组的观点,小组间进行交流。

讨论并进行分类。

( 2)家用电器的分类:根据家用电器的特性和用途大体分为:电热类,电动类,照明类,信息类等等。

学生观看 PPT教师:请将你们自己手上的调查报告中的各种家用电器进行展示的加热原理。

分类,并在后面注明其类型。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位同学完成的结果。

提问:我们常见的电热类的家用电器是如何工作的?提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最好用 PPT 展示)原理 1 :靠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加热(即焦耳定律)。

如: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等。

原理 2 :利用交变电流的磁场变化在铁磁性锅体中产生涡旋电流而发热。

如:电磁灶。

原理 3 :利用特定高频电磁波使食物分子运动加快而使其温度升高。

如:微波炉。

教师:以上,我们对家用电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不同家用电器的不同用途,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家用电器与电源的连接情况。

板书:《 2 、用电器与电源连接》教师:家庭电器要工作,必须与电源连接,大家都清楚,一般情况下家用电器都是通过自身的插头与墙壁上的插座相连的,三、学生观察插座下面我们首先来对插座和插头进行研究。

家用和插头,回答问题。

( 1)插座和插头电器学生观看教师展示常见的一些插座和插头并提问:与电PPT 。

这些插头的插孔什么不一样?插头有什么不一样?源连思考,讨论。

PPT 展示结论 1 :插座有两孔和三孔插座之分,插头有两接学生按要求阅脚和三脚插头之分。

提问:大家清楚什么时候使用两孔插座和两脚插头,什么时读相应课文,并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候使用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吗?这些插孔各有什么用途呢?的问题。

教师: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学生观看PPT。

PPT 展示结论 2 :一般金属外表的电器用三孔插座和插头,没有的则用两孔。

学生观看验电PPT 展示结论 3 :连接导线有三根: 笔的外观和内部结a.相线( L ),俗称火线,带电; 构。

b.中性线( N ),俗称零线,不带电;学生动手使用 c.保护接地线( PE ),俗称接地线,不带电。

验电笔检验哪些是教师:那我们如何才能够清楚判断出哪个插孔有电?相线,哪些接中性 有人说,我们可以用手摸摸,这样行不行?这样肯定不行。

线。

我们知道电很有用, 但是又很危险。

事实上,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我们可以用验电笔去检验。

展示实物验电笔,并拆开验电笔让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

总结分析:电阻:阻值较大, 使电流较小, 避免电流过大对人体的伤害。

弹簧:控制电笔的接通和断开。

辉光管:通过辉光管是否发光来判定物体是否带电。

教师展示使用过程和注意事项,注意安全。

让学生正确使用电笔(辨认安全电压),判断是否为相线。

PPT 展示结论 4 :一般情况下,左孔是中性线(验电笔不 发光),右孔是相线,上孔是保护地接线。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家用电器的各种用途和分类,知道插座和四、 插头的构造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验电笔,并且探究了如何正确估算课程家庭用电负荷量,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运用所学解决一些 小结实际问题完成课后“自我评价”完成练习练习册第一节、 家用电器一、 认识家用电器 ( 2)用法1.定义( 3)连接电器的三根导线 六、2.验电笔 2.分类板书(1)构造及原理 3.电热类电器原理设计(2)正确使用验电笔二、 家用电器与电源连接 1.插座与插头 ( 1)分类第 2 节 家庭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2.了解新旧住宅家庭配电线路示意图,并比较其异同之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五、 作业【重点难点】重点:家庭配电线路零线和火线的区分以及新旧住宅配电线路的异同。

难点:家庭配电线路零线和火线的区分以及新旧住宅配电线路的异同。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观察实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演示【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一、新课引入教师: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家用电器,了解了形形色色的家用电器,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给家用电器输送电能的家庭电路。

板书:《第二节家庭电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家庭配电线路上的各种开关和保护设备。

板书:《 1.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教师: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科书第 30 页,回答下面的问题:(用PPT 展示问题)问题 1 :家庭控制电器有哪些类型?新宅中常用哪种控制电器?问题 2 :家庭保护电器有哪些类型?其原理和构造如何?学生回忆前面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自学。

二、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护电器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教师总结:提问。

(1) 控制电器两类:①刀开关:接通、切断电路的电器,如闸刀开关。

②低压断路器:也属接通、切断电路的电器,又称空气开关。

新宅中用此开关较多。

教师展示实物刀开关和低压断路器,并提问:为什么现在的新宅中使用低压断路器较多?学生观看实物,并思考参考:教材第 30 页最后一段,简单介绍低压断路器的结构和原理。

老师提出的问题。

(2) 保护电器学生阅读教科书,解决两类:① 熔断器:保险管问题。

②漏电保护器:由小型断路器和漏电脱扣器组合学生观察实物。

而成。

学生活动:先按老师提教师展示实物保险管和漏电保护器。

出的要求阅读课本,自己总小组动手活动:结试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最如何对家庭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器进行例行试验?后操作试验。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试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适时指导学生活动。

(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但我们更三、关注的是家庭的输电线路,即家庭的配电线路。

家庭》板书:《 2 .家庭配电线路配电安排小组交流讨论:线路家庭用电时,各电器是处于并联还是串联关系,为什么?教师引导:如果各电器选择串联关系,倘如某一用电器坏了,其他各电器是否还能继续使用?答案是不能。

那么,如果各用电器都并联呢?如果某一电器支路损坏,将不会影响其他各支路的用电器工作。

结论 1 :家庭配电线路中,各用电器应处于并联关系。

板书电路图:(实物图参考教材第 32 页,图 9-2-6 )小组讨论:上图中两根干线,哪根是相线(火线),哪根是中性线(零线)?教师引导:问题 1:相线和中性线有何区别?答:相线有电,中性线无电。

问题 2:开关控制用电器,应控制火线还是零线?答:应控制火线,只有这样,当开关断开时,用电器才会处于安全状态。

结论 2 :用电器开关应控制相线( L ),即火线,所以上图上面为火线,下面应为零线。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32 和 34 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旧住宅与新住宅配电线路有何异同?教师总结:(1 )相同:用电器处于并联关系。

(2 )不同:用电器和插座所处的回路不同。

即:在新宅中,所有的照明电器处于一个回路中,彼此处于并联关系;所有的插座处于另一个回路中,彼此也处于并联关系。

但在旧宅中,用电器和插座均处在同一个回路中,当然彼此处于并联关系。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了解了常用的四、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的结构和原理,并亲自动手检测了配电箱中的漏电课堂保护器。

最后,我们学习了家庭配电线路,了解到各用电器所处的串并小结五、作业联状态,并比较了新旧住宅中家庭线路的异同。

回家看看自己家里的家庭线路,看看配电箱里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需要父母在场)己家里的线路是否有两条:一条控制照明,一条控制插座?第二节、家庭电路,分析自一、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1.控制电器六、板书设计两类:①刀开关:接通、切断电路的电器,如闸刀开关。

②低压断路器:也属接通、切断电路的电器,又称空气开关。

2.保护电器。

两类:①熔断器:保险管②漏电保护器:由小型断路器和漏电脱扣器组合而成。

精品文档在老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派代表阐述结论,说明理由。

学生自己小结。

二、家庭配电线路家庭配电电路图:结论 1:家庭配电线路中,各用电器应处于并联关系。

结论 2:用电器开关应控制相线(L),即火线。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对家庭配电线路零火线的判断分析以及比较新旧住宅的线路异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