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产业组织政策与反垄断政策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
17
2021-03-09
规模经济政策
(三)经济规模政策 它通过政府制定最小经济规模标准,达不到经 济规模要求的新企业不得进入产业;而对于产业内 原有规模偏小的企业则要求通过企业兼并或企业联 合等方式扩大其规模。
产业组织政策
18
2021-03-09
规模经济政策
(四)直接管制政策 在当代经济发达国家,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 “为消除资本主义经济中在社会基础设施部门(金融、 运输、通讯、公共事业等)中易出现的自然垄断及过 度竞争弊端,而在价格、进入、退出、合并、投资、 财务会计、事业计划等方面对企业决策活动进行直接 干预的行为。直接管制政策主要适用于自然垄断产业。
产业组织政策
15
2021-03-09
规模经济政策
二、规模经济政策的政策体系
这一政策体系主要由以下旨在追求规模经济的政 策构成。
(一)企业兼并政策 企业兼并是指企业间的吸收合并,其结果减少了 产业内企业的数量,扩大了现存企业的规模。因而, 它是政府用来抑制企业间过度竞争,形成大规模企业, 提高市场集中度以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
产业组织政策
16
2021-03-09
规模经济政策ຫໍສະໝຸດ (二)企业联合政策 企业联合可分为建立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 关系和组织企业集团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以业务 为纽带,一般不涉及资产关系的企业联合,而后者 是以资产和业务两重纽带所形成的企业联合。无论 是哪一种企业联合,都有利于把企业竞争从无序引 向有序,把分散引向集中,把过度竞争变为适度竞 争,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经济学原理》和 “马歇尔困境”
2021-03-09
“马歇尔困境” (Marshall’s dile mma)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 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 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在他 看来,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 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 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 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教学大纲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特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绩效,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三)政府管制政策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此外,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学科,它是当前经济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因此成为各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产业布局的分析,也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以及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在我国产业经济研究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深化和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问题被不断的提出和研究,政府的反垄断和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的设计等诸多领域都亟待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体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熟悉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2.总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要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经济的实践问题和政策问题,有能力设计出符合现实需要的产业政策方案和产业分析报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三、适用对象本课程为专业课,适用对象为经济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

五、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专业必修课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王俊豪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主要参考书目:1.[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

4、反垄断法的原则
(1)本身违法原则:主要适应于调整企业的市场行为,及追究企 )本身违法原则:主要适应于调整企业的市场行为, 业的反竞争的市场行为。明确规定了不能豁免的反竞争行为, 业的反竞争的市场行为。明确规定了不能豁免的反竞争行为,包 括价格操纵、市场瓜分、某些联合抵制和搭配销售安排等。 括价格操纵、市场瓜分、某些联合抵制和搭配销售安排等。 (2)合理性原则:主要适应于调整市场结构,即评价企业是否在 )合理性原则:主要适应于调整市场结构, 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以及如何调节市场垄断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以及如何调节市场垄断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它较本身违法原则,给企业的竞争行为以较大的活动余地。 它较本身违法原则,给企业的竞争行为以较大的活动余地。 (3)豁免原则:对不适合反托拉斯情况的特殊规定。包括劳动工 )豁免原则:对不适合反托拉斯情况的特殊规定。 农资公司、被规制的产业、联合研究与开发企业等。 会、农资公司、被规制的产业、联合研究与开发企业等。
5、美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及其效果
见表2 见表2
表2:美国反托拉斯法案 案例 美国烟草公司与美孚石油 公司 美国钢铁公司 索卡尼—旺科姆石油公司 索卡尼 旺科姆石油公司 美国铝公司 通用电器、 通用电器、西屋和其他公 司 布朗鞋业公司 沃斯连锁店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年份 1911 1920 1940 1945 1961 1962 1965 1982 1983 裁决与结果 有罪。命令交出自己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 有罪。命令交出自己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理 根据《谢尔曼法》 由:根据《谢尔曼法》,不合理的合并是非法 的 无罪。虽然该公司拥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 无罪。虽然该公司拥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接近于 垄断), ),但仅仅是规模大并不违法 垄断),但仅仅是规模大并不违法 有罪。联合的目的是固定价格, 有罪。联合的目的是固定价格,不适用于合理性 有罪。规模特别大,占有市场份额非常大 有罪。规模特别大, 有罪。固定价格的勾结。 有罪。固定价格的勾结。行政罚款并监禁 有罪。肯尼公司的所有权问题,零售连锁, 有罪。肯尼公司的所有权问题,零售连锁,减少了 竞争。 竞争。命令交出肯尼鞋店的所有权 有罪。洛杉矶两个超级市场合并会限制竞争( 有罪。洛杉矶两个超级市场合并会限制竞争(合并 后的企业拥有洛杉矶7.5%的市场) 的市场) 后的企业拥有洛杉矶 的市场 作为未垄断而撤销 该公司与政府达成协议, 该公司与政府达成协议,公司自己放弃所有经营地 方电话的公司,即其资产的80% 方电话的公司,即其资产的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十二章——产业规制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十二章——产业规制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 第十二章 产业规制
第十二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产业规制概述 第二节 政府规制 第三节 经济性规制 第四节 社会性规制 第五节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和放松规制 本章内容总结 本章作业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一、产业规制的内涵与起源
规制一词源于《新唐书.韦述传》,指规则、制 度,具有规范、矫正之意,与我国经济学界引入的英 语、日语原词意义相同。产业规制是指政府或社会对 经济主体及其活动进行的微观干预。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三、当代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
(二)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民间主导产业规制是指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 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一种规制模式。它比较强调自 由企业制度,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拥有比较完整、充分的权 利,企业决策基本服从于市场调节,通常是在企业目标的框架 内,由企业自行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么生产。政府一 般较少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市场引导企业。作 为政府与企业两要素中介的市场,也更多地保持着其在运行过 程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既有地位。
第十二章 第二节
三、政府规制的成本与收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规制体系中,政 府规制的方式逐渐从“命令-控制”模式转变为“成 本-收益”模式,即在政府规制过程中引入成本收益 分析作为规制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分析工具,从而为其 他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政府规制改革提供了新 的视角。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产业规制的前提是市场失灵,而自由放任经济的 理念是不承认市场失灵的。
二、产业规制的依据与目标
(一)产业规制的依据 (二)产业规制的目标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二、产业规制的依据与目标
(一)产业规制的依据 产业规制的依据包括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

产业经济学第3版PPT(王俊豪) 第12章.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经济学第3版PPT(王俊豪) 第12章.产业组织政策
• 3.关于原告的赔偿请求
• 原告提出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有法律依据,第三点
没法律依据。
• 原告提出的赔偿请求并不恰当,因为其并没与给 出明确的由于被告的行为造成的准确的经济损失 额,所谓的“巨额损失”莫名其妙。

谢!
有效竞争是政府制定与实施产业组织政策的基
本目标。
起源: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和垄断的矛盾
马歇尔冲突
• 市场经济中规模经济与垄断存在内在矛盾 • 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 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不可避 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 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 资源不合理配置。
问题焦点: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合理 平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政策思路
• 克拉克( Clark,1940)有效竞争思路:
竞争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使竞争可行而不一
定是完全的。
• 有效竞争(workable competition)就是既 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 用的竞争格局。
哈佛学派的有效竞争标准
二、产业组织政策导向
有效竞争
(社会福利)
竞争导向
合理化导向
反垄断政策
经济管制
政策
产业组织优 化政策
(一)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
一、重点是追求规模经济
(1)企业兼并政策
(2)企业联合政策
(3)经济规模政策 (4)进入管制政策 (5)中小企业政策
合理化政策实施效果
• 成功案例不多,失败案例众多。
• 市场经济是一个自由选择的经济,没有市场失
12.3 反垄断政策基础
一、反垄断政策及其地位
• 反垄断政策也称为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市场集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企业创新行为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市场绩效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产业关联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产业布局与集群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产业组织与反垄断政策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产业结构政策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产业分析报告写作规范与范本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
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 调控的必要性
一、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协调社会各方面经济利益的需 要 三、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根 本目标的需要 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需要 制定产权规则和市场平等竞争的规则,是政府应尽 的责任;反对垄断和非公平竞争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
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 调控的目标和内容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依据 国家计划是政府经济调控的依据。 (一) 国家计划的形式
国家计划是指在认识社会及其客观规律的基础 上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计划可分为战 略规划、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三种。 战略规划:指的是国家确定的在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内要完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及其需要采 取的重大措施。侧重点在于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 发展状况、生态平衡、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产 力的合理配置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
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 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 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采用的是间接经济调控方式。 (一) 政府间接调控经济的方式 国家对市场的间接调控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和商品供求状况,向市场输入经济参数的调控。 经济参数可分为作为基本参数的价格和作为调节 参数的税率、利率等两类。 经济参数又可分为三种:(1)市场决定的参数,如 商品和服务价格。 (2)政府决定的参数,如税率、财 政预算等。 (3)政府与市场共同决定的参数,如货币 供应量、工资率等。这类参数是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基 础上,由政府通过它所掌握的调节参数进行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适度 有效 适度 规模 竞争 竞争 图13-2 有效竞争的区域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三、产业组织政策的二元性
政府制定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 产业组织合理化,在总体上保证整个产业既能实现 规模经济,又不失竞争活力。因此,政府可分别采 用以下两大类政策:一是抑制过度竞争以追求规模 经济的政策;二是抑制垄断以增强竞争活力的反垄 断政策。这通常被称为产业组织政策的二元性。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一、马歇尔困境与有效竞争
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与“马歇尔困 境”(Marshall’s dilemma)密切相关。在马歇尔看来, 规模经济和垄断就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这就是 所谓的“马歇尔困境”。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经济学原理》和 “马歇尔困境”
“马歇尔困境” (Marshall’s dilemma)是马歇尔在其《经济 学原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 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 在他看来,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 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 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 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2.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可用图12—1表示:



竞争收益曲线

竞争成本曲线



O
D1
D0
D2
图12—1 市场竞争和竞争收益、成本的关系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3.有效竞争应符合规模经济要求 规模经济“让步”的最低限就是要保证特定 产业内的企业规模不低于最小经济规模。而市场 竞争度“让步”的量低限则是要保证竞争收益大 于竞争成本。由此,有效竞争状态不是一种点状 态,而是一种区域状态。如图13—2:
本章主要内容
1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2 规模经济政策 3 反垄断政策 4 产业组织政策的动态性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从现代产业组 织理论的角度而言,高效率的竞争应是规模经济与竞 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workable competition),所以,有效竞争是政府制定与实施产 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二、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一)对前人有效竞争标准的评价 195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森(E. S. Mason)分别从市场结构和市场效果的角度提出 了以下两个有效竞争的标准:1.市场结构标准; 2.市场效果标准。
1、市场结构标准 (1)市场上有相当多的买者和卖者 (2)新企业能够进入市场 (3)任何企业都没有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4)任何企业之间不存在共谋行为
第二节 规模经济政策
二、规模经济政策的政策体系
这一政策体系主要由以下旨在追求规模经济的政 策构成。
(一)企业兼并政策 企业兼并是指企业间的吸收合并,其结果减少了 产业内企业的数量,扩大了现存企业的规模。因而, 它是政府用来抑制企业间过度竞争,形成大规模企业, 提高市场集中度以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索斯尼克 (Stephen Sosnick)提出了以结构—行为—绩效三 分法来概括的、包含15个方面内容的有效竞争标准。 (1)不存在企业进入和流动人为限制 (2)厂商不使用排外的、掠夺性的或高压的手段; (3)利润水平刚好足以酬谢报创新、效率和投资; (4)没有“过度”的销售开支。
2、市场效果标准: 企业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的市场压力;在
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价格能够向下调整;具 有一定的弹性,生产集中在不大不小最有效率的 规模单位下进行,但未必是费用最低的规模单位 下进行;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基本协调,无设备 过剩;避免销售中的资源浪费。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产业经济学
第十二章 产业组织政策与反垄断政策
日本产业政策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的推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 要是通过经济政策的法制化进行的。这可 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一般法”,如通 过对反垄断法的修改,放松对控股公司的 限制,促进企业兼并和联合,实现经济规 模,提高竞争力;
另一类是制定“特别法”,如通过制定各种振兴法、产业 结构改善法等,直接影响产业发展。根据法律的作用, 日本将有关产业政策的法律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扶 持、保护、促进其发展的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通产省 制定并经国会通过振兴法;第二类是对需要加以援助以 顺利压缩过剩设备、转移人员的衰退产业,制定萧条产 业临时措施法;第三类是对介于前两者之间,需调整其 结构的特定产业,制定改善结构法。这些产业临时措施 法有效期一般为5年左右。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二)对有效竞争标准的探讨 在研究有效竞争标准时,应重视以下几个原则: 1.有效竞争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 竞争
竞争效益
竞争收益 竞争成本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有效竞争必须要求竞争效益大于1,至于竞争效 益具体要达到多大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竞争,这是一 个需要根据各国各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问题,至 少它为有效竞争规定了一个最低限。
攀钢与鞍钢的重组方案终于在日前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 复。按照方案,通过国资委层面划拨,双方将联合组建一 家新公司,并作为母公司控股攀、鞍两家集团子公司。至 此,或许正如鞍钢集团副总经理白静瀑对媒体公开所说, 以鞍钢、本钢和攀钢目前分别为2500万吨、1100万吨和 1000万吨的产能计算,合并后的集团公司总产能将达 4600万吨,预计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钢铁航母。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有效竞争作为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相 互协调的一种理想状态,其协调点是合理界定规模经 济和竞争活力的“度”,其协调目标是规模经济和竞 争活力所发挥的综合作用使社会经济效率极大化。有 效竞争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有效竞争的实质就是 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第二节 规模经济政策
一、规模经济政策的适用性
追求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通常是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的国家,对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偏低的产业所 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重点。
这一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措施是:促进产业内现 有企业联合或兼并,以提高市场集中度;形成专业化 分工协作关系,组织大规模生产体系,以实现规模经 济;提高进入壁垒,抑制小规模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