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历史老师谈高考 带问题看材料
高考历史以读材料审设问扣教材组答案四步法应对高考第40题教师用书

专项3 诠释两大高考题型,领悟高考规范答题题型2 技巧2 以读材料、审设问、扣教材、组答案四步法应对高考第40题教师用书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与材料题目。
科学做法应该是:首先:文字材料先读材料出处,图片、图表、表格材料先读题目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史书文献、背景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至关重要。
其次:通过“二读三找法”审读材料正文读懂材料信息,也就是读懂由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或经过分析可以提炼出来的信息。
(1)“二读”材料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并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2)“三找”要点“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
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
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第二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
将这四项审清了,答题的要素就一清二楚了。
很多学生都是由于限定词或答题语等一时没审清而白白丢分,因此审设问时,一定要将这几项答题要素用笔标注一下,以便引起注意并加深理解,切不可马马虎虎,更不能掉以轻心。
2011海南历史高考试卷分析

材料一:2011年高考质量分析一.难度系数:0.36(由考试局提供)二.主观题得分概况0123456789101112阅评数2616452750209616891578122067219545820466 2726322320185816151512108384237012822420466 286259041627200020851698126268528810726820466 29626733149617261269541897111823 30825603725700625353127185840 3114021609130086232551319521 3211771308729256682745596 3371520640282122586183357 3412516526655003251262654999三.我对主观题小题得分的估计,最终以权威发布为准题号262728293031323334估均分3分3分4分多近3分近3分近2分 1.5分 1.7分 1.7分材料二2011年,又是一个7月。
2011年,考生们在考场中奋战,家长们在场外煎熬,老师们在关切中等待铃声响起~学生们走出了考场……场景一:学生对守候在考场外的历史老师说:“老师,我终于明白了,你教的……”老师很期待地看着学生:“怎么样?”学生一脸悲壮地:“都不考!!!”老师:o(╯□╰)oo(╯□╰)o场景二:考完了试,成绩出来前我们的学生网游,遇到网友。
友:“考完了?”生:“嗯,烤完了”友:“感觉怎么样?”生:“还行吧”友:“没啥特别的?比方说哪一科最有感觉?”生:“有!历史!”友:“啥感觉(O_O)?”生:“我考多少分,那出题的人就活多少年!”((+﹏+)~狂晕场景三:学校里,X老师拿着刚到手的《2011海南高考历史卷》仔细研读。
同事M走过。
M:“看什么呢?”X:“做做今年的高考题”M:“怎么样?”X:“我做了两遍,25道选择题里只有最后一道能秒杀,其他的……”M:⊙﹏⊙b汗场景四:历史老师们聚会场所,一老师拿出一纸,来一位同仁,便笑着说:“来,这题选啥?”同仁甲看了看题:“选C ”“错!”乙:“选B”“错!”20来道选择题,让到来的历史老师们差点全军覆没,老师们恼火万分:“这什么乱七八糟题啊?”当当当,谜底揭开: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科海南卷!高考题命题的趋势:(1)考书上的东西,只要努力背书就可以,因为当时高考刚刚恢复,上学读书的人不太多,教育也没有完全正规化,所以当时能够踏实读书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就可以考上好的大学。
海南省文昌侨中2024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

海南省文昌侨中2024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20世纪初,文献中使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
但是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
”这表明A.社会结构变动B.商人地位提高C.自然经济解体D.近代工业发展2.在古代雅典社会,除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儿童外,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
这说明雅典民主A.重视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B.规范了公民的日常行为C.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D.是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3.13世纪中后期,英国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A.采邑制的创立B.城市的大规模复兴C.教会绝对专权D.等级君主制的建立4.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促使法国退出北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
这一系列政策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C.导致美苏两级格局的崩溃D.促进不结盟非集团化的发展5.孔子编订的《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海南侨中: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解析:这道题答对率为15.3%,这道题解答的关键点在“中共 中央驻陕甘宁边区”的时间界限,(1937.9-1949.3),这个 名称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之前的名称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 苏维埃政府(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 有了1937.9--1949.3这个时间轴,那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3、用排除选项法,这也是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例:19世纪70—80年代,俾斯麦采取了一系列劳动和社会保险 立法,规定了6天工作制,废除在工矿企业中使用童工,工人 疾病保险、工伤事故保险、残疾和老年保险由国家、雇主和工 人共同缴纳等内容。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些法令主要由帝国议会通过 B.说明了德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比较强大 C.反映了当时欧洲工人运动正处于高潮阶段 D.用非暴力手段促进社会控制 解析:这道题答对率40.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德意志帝国宪 法,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 帝批准,故A项错误;统一后的德国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 制主义传统,故B项错误;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当时欧洲工 人运动走向低潮,故C项错误;俾斯麦采取了一系列劳动和社会 保险立法体现了统治者试图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D 项正确。
2、在题干中找准核心句、关键词。
例: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 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 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 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 ) A.科学技术 B.市井文化 C.佛道文化 D.外来文化 解析:这道题的关键词有“宋代”给我们时代信息,“别有一 种文化形态崛起”给我们的提示是,在宋以前没有出现或者是 不明朗,那就可的答案B了。
C、不会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原因:不知回答问题的角度, 不会使用准确的历史性语言 D、不能做到史论结合。 问题或材料提出的是论,则一般要求回答具体的史实。 问题或材料提供的是具体的史实或内容,则一般要求归 纳总结成结论。
海南华侨中学曾良2010年3月23日_OK

报告提纲
考虑的因素
设想与实施
课例及反1思8
第一部分
例题2
(第8次考试)2009年以来,上海、天津、沈阳、广 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举行水价上调听证会。 召开听证会的最终目的是( )
A.使公民充分发表意见 B.使决策者的决策更加科学 C.决策利民 D.使国家机关的工作得到更好的监督 这道题的错答率超过50%。说明学生对“公民参与
(三)前三年高考题,特别是上一年的海南卷
4、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
如24题(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11分)
本题以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 及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要注意从“公 民”的角度入手,回答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道理,综合考查学生的公 民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而不是某一具体的知识点。
• 材料二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8分)
• 这道题综合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与中 华文化的关系等知识,这些知识在材料中都有所体现,只要 熟悉教材的基本体系,形成运用知识分析材料的习惯,是完 全可以找出上述知识点。但学生普遍分析不到位,找不全知 识点。
报告提纲
考虑的因素
设想与实施
课例及反思3
第一部分
(一)近两年《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 说明》的对比 1
一是考核目标要求与考试范围知识要求 考试目标不变:四大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知识要求不变:和2009年一样,没有发生变化,必 修共247个考点,其中《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各 77个考点,《政治生活》52个考点,《文化生活》41个。
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主观题答题技巧

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主观题答题技巧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主观题答题技巧从2012年海南省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来看,总体维持稳定,只有历史学科的选考部分有变化,删除“探索奥秘”模块。
海南侨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伍飞云老师有着14年历史教授经验,他在南海网新闻会客厅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主观题复习时要进行强化训练,答题时要用通俗化语言,选择题复习时考生需强记基础知识,答题时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中国古代史和政治史在历年高考中有较多体现历史知识十分丰富,哪些才是高考重点。
伍飞云老师介绍道,从近四年高考来看,中国古代史大概占去35.2%,中国近现代史占30%,世界史占34.8%。
按形式分类,政治史方面的题大概占47.8%,经济史占34.2%,文化史占18%。
这样就可以看出,高考出题比较侧重于在“必修一”即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其次才是经济文明,再次是思想文明,这也符合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方向。
伍飞云老师认为,考生在复习时,需要多关注某一个专题上面材料所呈现的不同形式,比如全球化史观和社会文明史观总在相互渗透地来考。
至于今年高考的热点,他表示,比如朝鲜问题、欧债危机、科技的双刃剑,辛亥革命推动中国近代化,今年年底召开中共十八大,可以推断出经济社会转型这个较重要的热点问题,再和去年十二五规划放到一起复习。
考生重点就是要分析这些历史现象的背景,题目总喜欢问事件的背景以及阶段性特征,再问对这个地方所产生的影响,最后会问启示,所以考生在把握时政热点时,需要把这些都复习到位。
选择题命题难度大考生需强记基础知识伍飞云老师介绍说,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两方面,而且占据了大量分值。
想要把选择题做好,在复习时必须强记基础知识要点,然后通过做题去进行消化。
在答题时,考生首先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比如一道思想模范类的题目,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它考的是哪个专题,我们判断出是考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哪个方面呢?是考施政纲领、民生措施还是考儒家思想的改善?把这些都确定下来,再看一下问题的限定词,从时间、空间去缩小范围,就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衣锦还乡”,与这些词语有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宗法制 C.租调制 D.科举制2.不同的人与人沟通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这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
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缘由是A.个人性格差异 B.个人职业不同 C.个人品德参差 D.生活环境差别3.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这表明清政府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变更 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 D.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4.《辞海》称某一书法的特点为“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下列书法作品与此描述一样的是A. B. C.D.5.《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尚书》认为商汤伐桀是“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这说明商朝政治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实行“家天下”制度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科学宣扬、信仰自由6.20世纪初,一些学校的女生已经起先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抗拒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旺盛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C.新文化运动树立了主动进取的科学精神D.新文化运动出现了较偏激的思想和行为7.《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材料说明A.倭寇多是被胁迫的中国人B.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出现C.荡除倭寇的斗争卓有成效D.倭患导致了海禁政策出台8.邓小平曾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依据中国自己的状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留意的问题了。
2023海南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23海南高考历史试题评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战国晚期(中国)。
材料显示周武王时期,军队较少,战国晚期各诸侯国军队数量大为增加,据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在人口迅速增加的基础上,军队的数量也必然增加,B 项正确;题干涉及时段是周武王至战国晚期,据所学可知,周武王时期也有军事理论只不过战国时期伴随着兵家的出现,军事理论更系统,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政治制度的演进”说法笼统,指代不明,政治制度与军队数量的多少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材料仅显示周武王至战国晚期军队数量明显增加,据材料无法得出是因为战国时期战争中人们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导致军队数量增加,排除D项。
故选B项。
2.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
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
据材料可知,在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上,朝廷各部门各司其职,说明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将东汉中枢权力部门与之前的朝代做比较,无法得出中枢权力扩大的认识,排除A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和皇权与相权两对关系,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突出传统道德秩序走向规范,材料旨在通过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反映本质问题,排除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华侨中学历史老师谈高考带问题看材
料
明明懂做的考题,却因为没看清题意填错答案,这样的情景在高考中屡屡发生。
海南华侨中学高三年级历史组备课组长劳海丹曾连续数年参加高考评卷工作,学生审题不清所导致的失分现象让她感觉非常遗憾。
考前复习:尽量跟着老师走
劳老师说,高考历史学科在考察历史主干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考察学生依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独立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各方面的能力。
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稍差的学生,须跟着老师走,不要把老师安排的功课甩到一边单打独斗。
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安排。
成绩好的考生可以找找自己的知识盲点,在薄弱环节多下功夫。
如果基础不太好,此时应该回归课本,赶紧把三本必修教材认真地通看一下,至少把三本必修教材的目录认真地印在你的脑海里面,在考场上,遇到哪个方面的内容要能想起在课本的哪一章节,你才可以答出来一些。
答题技巧:带着问题看材料
面对材料分析题,如何准确把脉?劳老师认为,答材料分析题,还是有一些小窍门的,比如说像第二卷主观题部分,这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比较常见的试题形态是材料问答题,答这种题,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看材料。
曾连续多年参加高考评卷的劳老师称,在高考历史学科上,失分的原因一般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及缺乏历史常识,或对历史试题中的因果关系没有搞清楚。
还有一个原因是审题不清,比如说18世纪到19世纪这一时间段,指的是1700-1800年之间,很多学生看到18世纪马上想到1800年,顺手写在试卷上,就是审题不清所导致的差错。
因此,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一定认真审题,在审题的过程当中,对涉及时间的考题要做出正确判断,因为历史特别强调时空观念。
同时,要重视核心的词组以及限定词语。
比如说在选择题当中,人家问的是经济根源,那你在选项当中赶紧把非经济部分排除掉,往下就好做了。
有的学生会因为漏看一些限定词语掉进陷阱。
不是他不懂,而是没注意。
答选考题:尽量扬长避短
高考历史学科的选考内容丰富,试卷上会列出5道题,由考生从中自主选择一道。
劳老师说,选做哪一道题,要根据题目和个人的长项来权衡,比如说学校老师教了选修三,你要优先看选修三的题目。
如果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而且分值比较大的,可以考虑做这道题。
总而言之,尽量扬长避短。
比如说,一些考生比较怕文言文,一看到有文言文类材料选择题,就感觉紧张。
如果你看到选考题里面有一道题干为文言文的,你可以选择避开它。
时间分配:答选择题控制在半小时内
高考历史试卷分两大块,第一卷上都是选择题,第二卷上都是非选择题。
劳老师说,一般来说,都是按顺序做选择题,之后全力以赴去做主观题。
考生可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把难题先放在一边,把自己感觉有把握的选择题做完之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一道选择题应该填哪个选项。
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赶紧填一个选项吧,不能耽误太多时间。
一般来说,答选择题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
要知道,选择题考的是基础知识,答案不一定在教材中,却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是不够的。
我们常说史地不分家、政史不分家、文史不分家,考历史要想拿高分,要以丰富的阅读量为基础。
2016高考 | 2016高考资讯 | 2016高考体检 | 2016自主招生 | 最美校花图片 | 校友会大学排名
中国校友会网: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名单公布
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揭晓北京大学连续9年夺冠
2016年中国顶尖大学排行榜揭晓北大居首
2016年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行榜清华大学居榜首
2016年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揭晓,北大清华武大蝉联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