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的主题与形式分析 开题报告
金色笔记和金锁记开题报告

金色笔记和金锁记开题报告“金色笔记”的思路是:找到这两种书里最经典的句子,将它们抄写下来,并作简单的解释。
开题报告在一次偶然中,我从朋友那儿得知她正打算出版一本《我读》,所以就央求她借给我一些“参考书目”。
说实话,当时对于她要做什么样的书也不太清楚。
但看过之后却有点哭笑不得——原来她准备把里面选取的文章都按照经典程度排序,然后再编辑成册。
我想这应该会非常有趣吧!于是便毫无顾虑地加入了出书者的行列。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手里竟捧着厚厚的十几本新书,而且每篇都是名家精品。
这真令人欣喜若狂啊!可还未等兴奋劲儿完全过去,便发现其中一部分篇幅似乎被压缩了许多,甚至有些失落感油然而生……不管怎么说,总算能与好书见面了,我便立即翻阅起来,渐渐地竟然被吸引住了。
一边看一边默诵着,仿佛身临其境般。
随后便深深沉浸在其中了。
直到晚饭后回房休息,我仍意犹未尽,连续读了三个通宵。
期间虽困倦难耐,但是依旧念念不忘;待我醒来时已是星月交辉、万籁俱寂了。
我才意识到,“金色笔记”中的内容绝不仅限于诗词歌赋,更主要的还包括散文和小说。
相比之下,前者是属于书卷气息较浓的艺术类型,而后者则具有哲理性质。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方向,逐步拓宽书籍范围,慢慢尝试把各种体裁和风格融合在一起。
我不断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地积累知识,勤勉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此外,还大量浏览别人写的游记或心情日志,让我受益匪浅。
更重要的是,这使我拥有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首先,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不少。
同时,学习语言这件事又不是件轻松的事情,需要你反复练习。
不过,正如我的这位朋友所说:“任何人只要用心、肯付出,就能获得进步。
”我的收获固然巨大,但是为了收获美丽的秋天,必须得“厚积薄发”。
另外,书香门第的氛围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与其他人聊天时,他们时常谈论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和著名文人雅士,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要亲近他们。
通过交流与讨论,我认识了李白、陶渊明等历代名人。
解读自杀——《金色笔记》中的死亡主题研究

J un lo n teNoma iest o ra f Ya gz r l Unv ri y
第 2 5卷 第 4期
V1 5 o. 2 No4 .
20 0 9年 7月
J l 2 0 uy 09
口 外 国 文 学
解读 自 杀
金 色笔记 》中的死亡主题研 究
对应 ,安娜也成了无中心的主体 。安娜得经常依赖 简纳特母亲的身份才能保持正常, “ 和她在一起我 不得不显得单纯 、负责而又温柔亲切 ,因此是她将 我牢牢 固定在正常的心理和感情位置上。 4 ”1 母亲的社会角色一定程度上将安娜从崩溃 的边 缘 拯 救 到正 常的 日常行为 规范上 ,安娜 的 日常时 间 是根 据女儿 简纳 特的需要 而安排 的。 “ 父母 给 了孩子 生命 ,但有时如果做父母的因为担心 自杀会伤害孩子 而决定继续活下去,这孩子其实也给了父母生命。我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就因为不想伤害自己的孩子才决定 继续活下去,尽管活不活着对f 1已无所谓。 5 电门 ”l 】 为什么安娜总是被 自杀的情绪所困绕呢?安娜 患的界的认识。莱辛借助安娜之 口构 筑了一个西绪弗斯神话似 的形式世界 : “ 有一座黑 暗的高 山,那便是人类的愚昧。一群人正在推一块 大圆石上山。当他们刚往上推了几尺,却爆发了战 争 ,或是荒唐 的革命 ,石头便 滚落 下来 一不是滚 到底 ,总能停在 比原先高几寸的地方。于是那群人 用肩膀顶住石头 ,又开始往上推。与此 同时 ,一些 伟人站在 山顶上。有时候他们 往下俯瞰 ,点点头 说 :好 ,推石头的人仍在尽责。但同时我们也在思 考人 的生 存空 间 的本质 ,当世 界不 再有 仇恨 恐惧 和 谋杀 ,人们都很高 尚的时候 ,这世界会是个什么模 样 。 就像贝克特的 《 ” 等待戈多 》中演绎 的存在 主义的一个哲理命题 : “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 苦 的 。 7 战后 的 资本 主义 世 界 ,从 表 面 上 看 , ”fl 二 切都很正常 ,宁静安全 ,但骨子里却混乱无序 , 到处是孤独寂寞的人。事实上当安娜认识到 “ 生活 的深处 存在 着不 公正 和残 忍”并 在梦 中对 着放 映员 大 叫 “ 了 ”时 】 够 ,当她认 识到 残忍和不 公 正原来 存在于她的无 意识 中并 反映在她梦中时 ,她接受 了这
《金色笔记》的自由主题分析

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科技经济导刊 2016.22期《金色笔记》的自由主题分析张晓洁(济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1 引言20世纪中 叶以来,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这场伟大的运动。
当时出现了许多女性自我意识的文学作品,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这使得普通人开始思考女性的价值,并提出一些问题。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她获得了12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并获得多次各种世界级的文学奖提名。
《金色笔记》奠定了她在西方的文学界的地位,也被视为她的代表作。
这个故事被命名为自由的妇女,女主人公是安娜。
莱辛把它分为五个部分。
这五个部分是黑色,红色,黄色,蓝色四个音符和金色音符。
虽然这本小说是安娜成长的一个记录,但内容也涉及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共产主义和男女之间的爱情。
这部小说内容丰富,既有情感上的,又有思想上的。
而最成功最重要的一点一个名字有时包含了很多,名字很有象征意义,如名字玛莎•奎斯特的意思是“追求”而安娜•弗里曼的意思是“自由人”。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人物的名字表达了她的主要观点。
故事分为五个部分。
主要包括安娜和他的女朋友莫莉的生活和事业。
这部小说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安娜的四本笔记本(黑色,红色,黄色和蓝色)。
在故事的最后一节中,“自由女性”也插入了一个独立的部分,这是《金色笔记》的一节。
总之,笔记本几乎完全反映了安娜的生活和思想的各个方面。
在小说的每一部分,每当在莫莉的厨房相遇她们总是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想法。
他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想盲目追随,也不会随波逐流。
但事实上,女人不喜欢她们的自由,而是困在一堆麻烦中。
金色笔记本的一部分似乎表明,她们分享这种疯狂的经验,以获得一个新的完整性和一些新的权力。
她们中的两个互相激励,并确定了自己生活的重心,还决心继续为自己的自由而战。
2 《金色笔记》的背景2.1时间背景自20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文化开始引入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恢复和改善妇女的合法地位的概念。
寻求生命的完整: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解读

在蓝色笔记中,安娜则是一个在精神上寻求解脱的女性,她的日记记录了她心 灵的痛苦与挣扎。
二、女性独立与自由的主题
《金色笔记》深刻地探讨了女性独立与自由的主题。在作品中,莱辛通过安娜 的个人经历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与政治环境中的困境。安娜在非洲的经历让她认 识到女性在殖民主义中的弱势地位,而在政治生活中,她对斯大林主义的憧憬 最终幻灭,这反映了女性在政治领域的无权状态。同时,安娜在爱情生活中的 挣扎也突显了女性在情感领域中的被动地位。
基本内容
《金色笔记》是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之一,首次于1962年。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主题,成为了全球文学界的重要作 品。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金色笔记》,探讨其中的 女性形象、女性独立与自由的主题,以及这部作品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
一、女性形象
最后,金色笔记的创作方式开启了女性主义文学新的篇章,为后来的女性主义 作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金色笔记》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它通过对 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独立与自由主题的探讨以及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 等方面展示了女性主义的重要性和价值。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女性的困境,也 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和希望。它呼吁我们女性的地位和权益,追求真正的性别平 等和社会公正。
在《金色笔记》中,主人公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混 乱和无序。她通过自己的写作和思考,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混乱和无序。她 通过自己的写作和思考,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内在平衡和自我认知。
苏菲主义强调内在的精神修养和自我实现,这一点在《金色笔记》中得到了很 好的体现。主人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内在平衡和自我 认知。这种内在平衡和自我认知是通过自己的精神修养和自我实现来实现的。
透析《金色笔记》主题

透析《金色笔记》主题摘要:《金色笔记》是以和谐为主题的小说。
文章通过追踪主人公安娜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一个四分五裂的文明,也探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的意义。
本文从两性和谐和灵魂和谐两个方面探讨了小说“和谐”的主题。
关键词:多丽丝·莱莘;《金色笔记》;分裂;整合;和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08-01多丽丝·莱莘是当今最丰产的英国小说家,1962年其凭借代表作《金色笔记》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蜚声文学界。
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展现的不仅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文明,她在追寻审验人类存在的同时,也探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生命的意义。
世界并不是完美的,不能苛求世界来适应你,而是需要自身不断努力去适应它,要想获得生存的真正意义,和谐才是关键的价值选择。
和谐是《金色笔记》的最终主题,主题通过作品的结构体现出来。
《金色笔记》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五本笔记分别叙述了主人公安娜的各个不同侧面。
黑、红、黄、蓝四本笔记分别讲述安娜的自我分裂。
这些分裂的笔记象征着安娜分裂的内心世界;最后合四为一的“金色笔记”讲述了安娜的自我整合,代表了她走向了自我和谐。
《金色笔记》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现代知识女性真实而又普遍的生存状态。
那是一个疯狂错乱的年代,广岛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美、英、苏扩军备战,斯大林主义瓦解,氢弹试验,冷战爆发,英国共产党开始分化解体。
人们悬着的心在破碎甚至濒临崩溃的边缘,而这个不安宁、不和谐的年代必然会造成个体的自我迷失,对未来充满不安和惶恐必然加剧个体的自我异化和自我分裂。
小说主人公安娜正是一位在四分五裂的世界中经历了个人意识异化和分裂的小说家。
她和女友摩莉同是追求独立的自由女性,独自抚养孩子,拒绝教条,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简而言之,过着“自由女性”的生活。
但安娜渐渐在挫折中开始承认她生活的失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新女性。
论《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

论《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金色笔记》是一部当代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62年。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安娜个人生活和追求,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动荡不安的世界现状和人们四分五裂的精神风貌。
它也体现了作者对当代社会生活、人生信念、文学创作以及审美形式的思考与探索。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金色笔记》可以被视为一部女性独立的教科书。
莱辛在作品中塑造了主人公安娜这个角色,通过安娜的经历展示了女性在爱情、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安娜在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时,始终保持了独立自主的态度,她拒绝将小说《战争边缘》的改编权卖给一个男性制片人,这一行为体现了女性对自身权益的争取和维护。
莱辛通过安娜的经历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
当安娜的小说被外界的时候,人们只到了小说中关于爱情的部分,而忽略了安娜对种族隔离问题的思考。
这种偏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作家的双重标准,即一方面要求女性作家要符合传统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又期望她们能够超越传统的女性角色。
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对自由女性的探索和拉扯,也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思想。
在小说中,安娜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在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然而,她却感到迷失和孤独,她不知道如何平衡自己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这也反映了当时自由女性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金色笔记》是一部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品,它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安娜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双重标准。
它也体现了作者对当代社会生活、人生信念、文学创作以及审美形式的思考与探索。
《金色笔记》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权主义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多丽丝·莱辛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沉的主题探讨了女性的解放和自由。
在这部作品中,莱辛塑造了一个鲜明且颇具争议性的女性形象——安娜。
安娜不仅是一个自由女性,更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知识分子。
她的经历和选择,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看,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莱辛《金色笔记》对人性的拷问与反思

莱辛《金色笔记》对人性的拷问与反思摘要:西方批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本文讨论的《金色笔记》。
小说作者多丽丝·莱辛的精神困惑被很多批评家认定在文中有所体现,他们认为莱辛的经验意识很浓重,而且很多时候是自相矛盾的。
关于人和人的本性的探讨在《金色笔记》中表现得很明显,只不过是作者把它放到了一种艺术的角度,进行了创新。
文中不仅在前四部分引用了出自马克思历史主义人性观和出自弗洛伊德的本质主义人性观,而且在文章的最后部分还阐述了莱辛的独到见解。
所以说,《金色笔记》的核心思想是拷问和反思人性。
关键词:人性《金色笔记》历史主义本质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多丽丝·莱辛的经验意识很浓重,而且有的时候还会自相矛盾,所以她的精神困惑以及产生的危机感在《金色笔记》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就是这个原因,该作品受到了西方批评界的关注,也成为了很多批评家讨论的焦点。
例如,摩根的观点是莱辛对待男女关系的问题是不清晰的,是矛盾的,作者的女性经验在《金色笔记》中体现得很真切,归结于20世纪中期西方社会处于一片混乱的大环境,鲁本斯·坦恩的观点是莱辛将自己的矛盾意识嫁接到了精神处于自我分裂的主人公安娜身上,由于当时处于二战后不久,精神困惑袭扰着西方人,因此麦克林说对于政治、性和爱情等问题,莱辛的观念和态度非常矛盾,这完全体现在了她的作品中,同时海蒂和匹克雷也认为莱辛的作品与当时的西方人的精神困惑有关,认为她将西方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借用自己的矛盾观念表达了出来。
但是,对于批评家以及批评界将《金色笔记》视为个人性的种种批评,莱辛表示很愤怒,她强调该作品不是在直白地阐述她自己的个人意识和经验,而是站在一个社会的视角来创作。
那么,《金色笔记》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呢?莱辛的观点是,小说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小说,是因为它体现出来的哲学性。
在《金色笔记》中,作者明确表示不认可报道性小说,她认为自己的这个作品表达出来了一种新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综合了理智和道德观念,是能够创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
【参考文档】金色笔记-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金色笔记篇一:透析《金色笔记》主题透析《金色笔记》主题摘要:《金色笔记》是以和谐为主题的小说。
文章通过追踪主人公安娜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一个四分五裂的文明,也探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的意义。
本文从两性和谐和灵魂和谐两个方面探讨了小说“和谐”的主题。
关键词:多丽丝·莱莘;《金色笔记》;分裂;整合;和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X)14-0008-01多丽丝·莱莘是当今最丰产的英国小说家,1962年其凭借代表作《金色笔记》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蜚声文学界。
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展现的不仅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文明,她在追寻审验人类存在的同时,也探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生命的意义。
世界并不是完美的,不能苛求世界来适应你,而是需要自身不断努力去适应它,要想获得生存的真正意义,和谐才是关键的价值选择。
和谐是《金色笔记》的最终主题,主题通过作品的结构体现出来。
《金色笔记》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五本笔记分别叙述了主人公安娜的各个不同侧面。
黑、红、黄、蓝四本笔记分别讲述安娜的自我分裂。
这些分裂的笔记象征着安娜分裂的内心世界;最后合四为一的“金色笔记”讲述了安娜的自我整合,代表了她走向了自我和谐。
《金色笔记》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现代知识女性真实而又篇二:《金色笔记》的国内研究综述《金色笔记》的国内研究综述摘要:《金色笔记》在国内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也开始形成系统。
试从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内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整合,让大家能对《金色笔记》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综述多丽丝·莱辛( Doris Leys 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依据:
《金色笔记》这部小说,五本笔记叙事各异,因而论文有很多对主题研究的切入点,所以作品主题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角度;就形式而言,《金》结构独特,内容服务于形式,文学的基本原理在这里被颠覆了,这是文学创作上的一种创举,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
无论是主题还是形式,这部作品都值得我们细细口味和研究。
意义:
对《金色笔记》的主题和形式的研究能让我们对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状况和生活体验有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状态,同时,作品独特、新颖的复式叙述结构更是让我们体会到文学创作中的形式的丰富多彩,增强我们的创新意识,领略作者笔尖的独特魅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有学者开始研究《金色笔记》这部作品,例如09年朱清发表论文,《金色笔记》女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体意识外语研究;对于主题的研究也是作品颇多,例如刘雪岚发表论文,分裂与整合——试论《金色笔记》的主题与结构;薛华也曾发表论文,女权主义还是精神崩溃——《金色笔记》主题分析。
《金色笔记》是莱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因此国外也有许多学者研究这部作品,例如Elayne Antler Rapping,"Unfree Women:Feminism in Doris Lessing 's Novels ",这是从女权角度出发的研究,还有学者从创新角度出发来研究,例如Marjorie J Lightfoot,"Breakthrough in The Golden Notebook "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及拟采取的方法
论文题目为《金色笔记》的主题与形式分析,研究内容明确,一是提炼作品主题。
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呼吁和争取的又是什么,并在论文中有重点地论述出来;二是分析作品的形式。
主要就是分析《金色笔记》形式的独特性和这种独特性带来的好处
采取的方法:运用文章资料法,文本细读法,综合分析法,研究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研究该课题。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
主要难点是相关资料对主题的分析角度单一,分析其形式和结构的资料不充足。
作品的网状结构不好理解,分析作品形式时无法展开深刻的论述
解决方法: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时向论文指导老师请教等
五进度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高小弘成长如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成长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研究生博士
学位论文,2009年
2. 陈才宇《金色笔记》: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重头戏[N]南国早报2008年10月19日
3. 刘燕论《金色笔记》的网状结构与叙事技巧[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年2月2日
4. 杨莉自我完善与和谐男女两性关系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4月23日
5. Doris Lessing ,The Golden Notebook [M]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1999:515
6. Tapan K.Ghosh,Doris Lessing 's The Golden Notebook: A Critical Study [M].Chaman
Offset Press,2006:21
7. Elizabeth Wright. Lacan and Postfeminism [M]. Totem books,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