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如下:一、粗大动作1.俯卧:让宝宝趴着,并引导他们通过手臂和腿的力量来移动身体。
这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颈部和上半身肌肉力量。
2.独坐:让宝宝坐在稳定的表面上,如地板上的垫子或椅子上,以锻炼他们的坐姿和平衡能力。
3.爬行:鼓励宝宝练习爬行,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平衡感和上半身肌肉力量。
4.站立和行走:当宝宝能够站立和行走时,让他们在稳定的表面上练习这些技能,以增强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平衡感。
5.上下楼梯:引导宝宝上下楼梯,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6.踢球和扔球:让宝宝踢球和扔球,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臂和腿部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
7.户外活动:让宝宝在户外活动,如跑步、跳跃、攀爬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全身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二、精细动作1.抓握:让宝宝抓握小玩具或物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和手部肌肉力量以及协调能力。
2.对指捏:让宝宝用手指捏取小物品,如豆子或葡萄干,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3.折纸和粘贴:让宝宝练习折纸和粘贴,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4.使剪刀:让宝宝使用剪刀来剪纸或其它柔软的材料,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5.涂鸦和写字:让宝宝涂鸦和练习写字,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臂和手指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
6.玩沙子:让宝宝玩沙子,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7.玩拼图:让宝宝玩拼图游戏,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空间感知能力。
在促进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能力进行训练,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在训练过程中保持安全和舒适的环境,避免危险物品和过度疲劳。
3.鼓励宝宝积极参与训练,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4.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反应,避免过度训练和疲劳。
活动方案 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

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一)、0-3岁婴幼儿大动作发展标准新生儿:·俯卧自行抬头,下额离开床面2秒二个月:·俯卧抬头,面部与床成45℃·手臂在眼前注视5秒以上三个月:·俯卧抬头90℃抱直宝宝,头竖直5秒以上四个月:·会翻身—从仰翻侧翻俯卧,扶髋靠大人帮自己坐稳5秒以上五个月:·扶腋下站立2秒以上,扶髋靠大人帮自己坐稳5秒以上六个月:·能独坐30秒以上扶站5秒以上(扶双臂)七个月:·能独坐10分钟以上,扶双手站10秒以上八个月:·会向前爬匍行,自己从仰→俯→坐→躺下,抬起一脚,用一条腿支持体重,想走九个月:·扶双手能迈3步以上,能自己扶栏站起直立30秒十个月:·能独立2秒以上,扶宝宝站立后,再松开手,扶床能迈3步以上十一个月:·扶东西会走,能独站10秒十二个月:·能独走2-3步(先让宝宝独站)十三个月:·能手足并用爬上1-2级台阶十四个月:·双臂随着大人的口令上下运动十五个月;·能过肩向前方抛球(示范)十六个月:·示范随着大人的动作上下前后运动两臂十七个月:·牵一只手,自己用力上2级台阶(二步一级)十八个月:·牵一只手,自己用力下2级台阶(二步一级)十九个月:·会向父母两个不同方向过肩抛出球二十个月:·用脚尖走路1米(3-4步、不稳)二十一个月:·能向大人方向跑2米,还不会自己停下来二十二个月:·能向父母两个不同方向踢球二十三个月:·能跑4-5米远自己停下,检起皮球二十四个月:·示范双脚跳离地面,2次以上二十五个月:·踩小凳,爬椅,上桌够玩具扶栏一步一阶上楼梯(3级以上)二十六个月:·单足站2秒以上跳下最后一台阶站稳双足跳远后能站稳二十七个月:·跳远15厘米接到滚来的球接反跳的球二十八个月:·足尖走在线上拐弯不摔单足站5秒二十九个月:·走平衡木三十个月:·自由的走平衡木(10厘米高,15厘米宽)三十一个月:·登上3层攀登架三十二个月:·过肩抛球2米以上骑三轮车三十三个月:·能接住1米远抛来的球三十四个月:·扶栏一步一阶下楼梯(15厘米高)单足跳远12厘米三十五个月:·能踢球入门(1米远)跳远33厘米三十六个月:·跳高10厘米第二篇、0-3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1个月:只要触碰,你触碰他的掌心他就紧握拳,比如我们的手碰到孩子的掌心,他马上攥拳,这就是他的抓握反射,像猿人抓握树枝,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这种能力就由被动的抓到主动的抓。
婴幼儿大动作与精细运动作学习教案

婴幼儿大动作与精细运动作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发展与教育》教材第四章“婴幼儿动作发展”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大动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精细动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动作发展的促进策略。
具体章节为4.1节“婴幼儿大动作发展”和4.2节“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婴幼儿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动作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2. 学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发展。
3. 培养观察、分析、评价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动作发展的促进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动作发展图谱、实际操作教具(如积木、拼图等)。
2. 学具:婴幼儿动作发展观察记录表、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婴幼儿在不同阶段动作发展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婴幼儿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阶段性特点。
a. 大动作发展:如抬头、翻身、坐、爬、走、跑等。
b. 精细动作发展:如抓握、拿捏、旋转、拼插、画画等。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体验动作发展的促进策略。
4.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观察、分析、评价婴幼儿动作发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婴幼儿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学习2. 主要内容:a. 大动作发展:抬头、翻身、坐、爬、走、跑等。
b. 精细动作发展:抓握、拿捏、旋转、拼插、画画等。
c. 动作发展促进策略:实际操作、游戏活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婴幼儿的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发展情况。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世界卫生组织在《儿童成长发育手册》中提到,“从出生到5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尤为重要。
了解这些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也对教育者和医学专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动作的发展规律大动作,是指婴儿运动系统的整体协调、动作力度和速度等活动。
在婴幼儿期,大动作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基础动作的建立(0~3个月)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主要通过伸展、蜷曲、翻身等基本动作,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大动作基础。
这一阶段的动作发展是孩子体验外部世界和自我身体的重要途径。
2. 扶物站立与自由站立(4~12个月)随着大脑和肌肉的发展,宝宝开始尝试扶物站立,然后逐渐学会自由站立。
这一阶段的大动作发展,是婴幼儿建立自身平衡感和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
3. 爬行、行走与奔跑(12~24个月)进入这一阶段,孩子的大动作水平开始迅速提升。
他们逐渐掌握了爬行、行走甚至奔跑等动作技能,这也标志着孩子的运动系统开始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4. 运动技能的完善(2~5岁)随着芳龄的增长,孩子的大动作技能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跑跳、投掷等动作,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更为复杂的动作任务。
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精细动作,是指婴幼儿手部和眼部协调的动作,包括抓握、转动、执置等细致的操作。
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说,精细动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1. 握抓动作的建立(0~6个月)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宝宝开始学会握抓动作,他们能够将手部伸向目标物,并试图用手掌抓取物品。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婴儿认知和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 抓取与转动(7~12个月)随着大脑的发育,宝宝开始学会使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协调抓取物品,并尝试进行转动、摇晃等动作。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孩子逐渐掌握使用手部进行精细操作的关键时期。
九月龄婴儿训练课程(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交往能力、自理能力)

九月龄婴儿训练课程(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交往能力、自理能力)认知能力训练一:感受烫一、【课程名称】:宝宝知道“烫”不能摸,“臭”和“辣”不能吃二、【课程目标】:宝宝知道“烫”不能摸,“臭”和“辣”不能吃,可以测试宝宝的抑制能力在宝宝懂得抑制后,大人的一点表情,一个眼色,都会让宝宝懂得大人的用意,使宝宝成为善解人意,会察言观色,懂事的好宝宝。
三、【课程准备】:吃饭用的小碗1个四、【课程课时】:10分钟五、【课程内容】:要让宝宝体会到什么是“烫”,可以让他的食指摸一下烫的碗,大人示范性地把手缩回,宝宝有了亲自的感受才能懂得为什么烫的东西不能摸。
“臭”和“辣”也要让宝宝用鼻子闻一下不良气味的东西,“辣”也要让宝宝用舌头尝尝大蒜或辣椒,他自己感觉到不好闻和不好吃,宝宝才会罢休的。
六、【课程建议】:如果只用语言,不让他亲自感受,他仍然会放入口中。
所以事先的准备工作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认知能力训练二:抓大个的一、【课程名称】:抓大个的二、【课程目标】:抓大个的,可以测试定宝宝目测的能力。
三、【课程准备】:1个大橘子,1个小橘子四、【课程课时】:10分钟五、【课程内容】:妈妈把两个橘子放在桌上,一个明显的比另一个大。
当宝宝伸手拿大个的橘子时,妈妈要高兴的鼓掌表扬宝宝,并说:“大的”。
宝宝看见妈妈高兴自己也会笑起来,高兴的拿着大的橘子。
妈妈再把两辆玩具汽车放在桌上,一大一小,鼓励宝宝去拿,当宝宝拿到大的汽车时,大人也鼓掌表扬:并说:“大的”。
经过几次的练习,宝宝会选择拿大的,妈妈也多次强调“大的”,以后宝宝就会逐渐懂得什么是“大的”。
1.六、【课程建议】:放在桌上的东西,如大小橘子,大小盒子,大小娃娃,最好差别比较大,因为9个月的宝宝能区分大小并不容易。
测试时大人只可以要求宝宝拿大的,千万不能一会儿要大的,一会儿又要小的,因为宝宝心里只想拿大的,大人的命令与他的想法不符,他会抗拒。
这个月龄的宝宝只会抓大的,是为以后进一步分清大小打基础。
0-1岁宝宝动作发育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训练

0-1岁宝宝动作发育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训练 【导读】1岁以内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走路,但是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忽视锻炼宝宝的运动能力,小儿动作的发育非常重要,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从坐、爬、走、翻身道婴儿的手部动作,都是妈妈们要给宝宝做的训练。
小儿动作的发育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这些动作的发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的动作对应的身体机能也不一样,爸爸妈妈你们了解了多少呢? 粗大动作:是指婴幼儿的肢体、躯干的动作,包括:坐、爬、站、走、跳、抬头与翻身等。
因为这些动作对于婴幼儿来说比较复杂、困难,因此也称为大运动。
精细动作:特指婴幼儿手部的动作,包括手部尺侧、桡侧、和手指功能的发育。
由于粗大动作相对更难训练,所以小编今天就给宝爸宝妈们详解一下关于粗大动作的训练吧。
第一个月内,宝宝身体十分弱小,身体刚刚开始发育,所以只能进行一些简单、轻巧的训练。
1.抬头训练:包括竖抱抬头、俯腹抬头、俯卧抬头。
竖抱抬头:在给宝宝喂完奶以后,竖抱着宝宝使其头部靠在大人肩部,轻轻拍打其背部,这时幼儿会自然抬头打嗝。
此时大人不要扶住幼儿头部,让其自然抬头以锻炼颈部肌肉,每日重复4-5次即可。
俯腹抬头:在宝宝空腹时,将幼儿放置在大人胸腹之上,使其自然俯卧在大人腹部,大人可以用双手给宝宝的脊部按摩,此时宝宝一定会非常开心地抬起头来。
俯卧抬头:在两次喂奶中间,让BB俯卧并抚摩小儿背部,大人可上下晃动双手逗得幼儿抬头。
2.四肢训练:包括体操运动和练习“走路” 体操运动:这项训练可以在床上完成。
此时可以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大人握住幼儿的手或者脚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四肢运动,使其四肢得到充分的舒缓。
练“走路”:可以用双手拖住小儿的腋下,让其脚底接触床面,宝宝会自然地做出踏步的动作。
第二个月时,宝宝要接着做抬头训练和四肢训练,此外,还要新增转头训练和爬行训练。
转头训练可以训练孩子的颈部张力。
而爬行训练可以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开发智力、激发情绪等,如果不训练及时,宝宝易得大脑统合失调症。
0~3岁婴幼儿粗动作及精细动作发展

1. 能交换手拿东西。 2. 可同时抓住两种东西。 3. 会把小东西丢 往他处。 4. 会移开小东西。 5. 开始利用手指做抓的 动作。 6. 会将铃铛摇出声音来。 7. 会寻找不在视线内的
10.会为拿到某物,而调整姿势。 11.爬行得很好。 12.可以坐在地上一段长时间 (约10分钟) 13. 向前倾时能维持平衡。
19~24个月
粗动作 精细动作
1. 步伐稳定像成人般。 2. 可跑得很好,很少跌倒。 3. 跳跃时会不稳。 4. 拾起物体时不会跌倒。 5. 上下楼梯时,需两脚同放在一阶梯,并扶栏杆。 6. 往前踢球时,能保持平衡。 1.用6—7块木块堆塔。 2.可用2块或更多的木块串成一列火车。 3.翻书时,可一次翻一页。 4.能模仿画直线及画图。 5.能转动门把和瓶盖。
粗动作 精细动作
16~18个月
1. 能自行坐立在小椅子上。 2. 笨拙的跑步常跌倒。 3. 能一手扶着扶手上楼。 4. 会将玩具丢至背后,并可推动较轻的家具。 5. 能往高处抛球。 6. 会踢球、掷球、溜滑梯。 7. 原地跳跃。 1. 用3、4块积木堆成塔。 2. 紧握、放松的动作发展良好。 3. 翻书时,一次翻2>—3页。 4. 模仿画垂直线和画圆。 5. 顺利的握好汤匙,不再扭转。
来。
4. 对玩具产生好奇心,会想
5. 坐立时身体会平衡。
办法去研究。
6. 站立时会移动脚步。
5. 在协助下可用杯子喝饮料 和用汤匙吃东西。
78. 坐立腾时起会腹转部身在至地背上后爬拿物体。 6. 会翻书页,不过一次总
行9翻.。会用手扶住家具慢慢学步走。 好几页。
10.可自行缓慢移动,不需藉由
帮助可自行站立而坐下 。
2岁~3岁
粗动作 1. 双脚跳跃。 2. 可以由椅子或梯子上跳下来。 3. 单脚站立片刻。 4. 踮脚走路。
婴幼儿在各个年龄段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发展的过程

婴幼儿在各个年龄段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发展的过程婴幼儿期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通过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发展,逐渐探索和了解周围环境。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在各个年龄段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的过程。
1岁以下:大运动发展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的大运动主要是通过躯干的控制来实现。
他们能够平躺、抬头、翻身和坐起来。
约在四个月左右,婴儿会尝试蠕动和翻滚,这使得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位置。
六个月时,常常有婴儿坐下来,并能够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玩耍。
到了12个月时,婴儿可以自己爬行、站立和尝试行走,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大运动能力。
1至3岁:精细动作的初步发展在这个年龄段,婴幼儿开始发展精细动作。
他们会尝试使用双手一起进行操作,并逐渐控制手指的运动。
在1岁左右,婴儿能够拿起小的物体并尝试捏握。
两岁时,他们能够使用勺子吃饭,扔球和堆积物品。
到了三岁,婴幼儿能够使用剪刀、画画,以及更精细的手指动作,如穿珠子等。
精细动作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手工活动和书写。
3至6岁: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运动和动作能力得到了更加精细的发展。
他们能够跳跃、奔跑和玩耍,并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动作,如踢球和接球。
同时,婴幼儿的精细动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能够从简单构建物开始进行零件拼装,使用剪刀剪纸,书写简单的字母和数字。
这个阶段是视觉-运动协调发展以及注意力和集中力的重要阶段。
6岁以上: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提高在儿童进入学龄前的阶段,他们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他们会开始学习和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各种手部技能,如写字、绘画、打字等。
这一阶段对于儿童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他们将通过更广泛的活动和锻炼来不断提高各项动作能力。
结论婴幼儿在各个年龄段会经历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的过程。
从头控制到跳跃奔跑,从捏握小物体到书写和手工活动,婴幼儿的运动和动作能力逐渐发展并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训练婴儿运动发育规律1、由上至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2、由近至远:肩- 臂- 肘- 腕- 手指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 视物伸臂- 伸手抓物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900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
如抬头不到900,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点: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
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0),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
(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
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侧的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婴儿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婴儿的左腿向前移,使其学会手足协调地向前爬行。
注意点:腹爬的前题是手支撑,还不能者可以先训练手支撑,然后再训练爬行。
6个月:前倾坐目的:坐位时眼睛的视野比卧位时开阔双手的活动多,是运动发育的一个新阶段。
方法:1、让婴儿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双手向前支撑,呈前倾坐姿势。
用玩具吸引他坐稳。
2、婴儿能前倾坐时,在其前方放玩具,训练者可固定婴儿的一手,协助婴儿抬起另一手去拿玩具,使婴儿能单手支撑前倾坐。
3、在婴儿前方放一个皮球,让婴儿双手拿起皮球,逐步能直起后背坐稳。
注意点:1、刚会坐的婴儿不能坐得过久,开始时可坐5~10分钟,逐步增加,一般每次不超过10~20分钟。
2、坐位时下肢伸直,髋关节应屈曲900,头部控制要好。
8个月:手膝爬行,能爬行钻过洞目的:手膝爬行能够更大地扩大婴儿的活动范围,也是训练婴儿空间、距离的概念和身体平衡功能的方法。
方法:1、手膝爬位训练:婴儿俯卧位,保持手膝爬的姿势,玩具逗引爬行。
可将小枕头垫在婴儿胸腹部,或用一条长毛巾从婴儿腹部下方绕过向上吊起婴儿的胸腹部帮助。
2、三点支撑训练:在婴儿保持手膝爬位的姿势时,用玩具在前面逗引,鼓励婴儿伸出一只手取抓玩具,使身体保持在三点支撑(两膝和一手支撑)位置。
3、帮助爬行:一位训练者站在婴儿右侧扶住婴儿的右前臂和右脚,另一位训练者扶住婴儿的左前臂和左脚,按照右手—左脚和左手—右脚前进的次序,帮助婴儿练习手膝爬行。
逐步减少帮助,鼓励婴儿自己爬。
4、让婴儿从圆筒隧道的一端爬进,在隧道的另一端放置玩具逗引,引导婴儿爬过隧道。
训练者可以在隧道两侧的园孔中注意婴儿爬行的情况,并给以鼓励。
注意点:1、保持正确的手膝爬姿势和手脚协调动作,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爬行姿势2、婴儿能爬行后父母要随时注意安全保护,特别要防止从床上跌落。
10个月:从跪到站目的:是一种转变姿势的训练,促进婴儿运动功能发育,是站立和行走的基础训练。
方法:1、先训练婴儿扶着栏杆从坐位转成跪位,待婴儿能够双手扶住横栏架双足跪稳后,鼓励婴儿一只脚踏向前成半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使婴儿逐步放开手,能独立地单足跪,保持身体的平衡。
2、婴儿一手或双手扶住横栏架,单足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婴儿由单足跪位站起来。
3、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鼓励婴儿从跪位自行站起来。
注意点:婴儿由坐到双足跪,到单足跪,再到站立位,是运动发育的一个过程,在训练时可以分阶段进行,达到一个阶段再训练下一个阶段的内容,逐步地由坐位进步到站立位。
1岁:独走目的:独走使婴儿活动范围扩大,对外界接触的内容更加丰富及精彩。
方法:1、宝宝还未能放手自己走,可以让他推小车或在两个大人之间学走。
2、婴儿靠墙站着,训练者蹲在婴儿前面1—2米距离,鼓励婴儿独走2-3步。
注意点:1、不要利用学步车学走路。
2、12~14个月学会独走都是正常的。
1岁5-6个月:跑步,并能慢慢停下来目的:是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训练。
方法:1、训练者在儿童面前慢慢地退后跑,引导儿童跟着向前跑和停。
2、训练者用肥皂水吹泡泡,鼓励和引导儿童跑着去追肥皂泡。
3、训练者可以用活动玩具引导儿童追赶,也可以利用光线下的影子叫儿童去追赶自己的影子。
然后能够扶住物体停下来,直至能够自己减慢速度,不扶物慢慢地停下来。
注意点:1、儿童头重脚轻,跑步时头向前伸,身体的重心在前面,跑步时容易跌倒,一旦摔跤摔痛了,就会害怕跑步,所以尽量做好保护,室内容易引起碰伤的物件要移开。
轻轻的跌倒儿童是不会害怕的。
2、儿童跑步要停下来比较困难,先要训练扶物停下,然后学会减慢速度,慢慢地自己停下来。
开始训练时训练者可以扶住儿童的手给以帮助,逐步减少帮助,让儿童自己能够停下来。
1岁7-8个月:双足跳目的: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和控制方向能力方法:1、训练者拉着儿童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儿童一同跳。
进一步让他自己单独双足跳。
能够双足离地,跳起10厘米以上。
2、训练者扶小儿双手或一只手在蹦床上双足跳,可以提高小儿学跳的兴趣。
3、儿童能在第一级台阶由大人牵着双手跳下。
4、在地上划两条线当作“小河”,鼓励儿童跳过“河”或跳过地上的一个小方格。
注意点:在宝宝开始学跳时,尤其在跳高落地站立时,头部往往前倾,不易站稳。
大人应在宝宝前方保护,避免摔倒。
1岁9-10个月:过独木桥目的:控制身体平衡和空间感知觉训练方法:1、在地上划间距10cm的两条线,训练者与儿童一前一后,引导儿童在两线之间走,不能踩线。
然后鼓励儿童独自在线中间走。
2、用10cm宽的木板,两端垫上一块砖头,当作平衡木,让儿童在上面行走。
开始时训练者可扶着儿童的一只手,进行保护,逐步让他单独在平衡木上走。
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3、在离地10cm高的平衡木上行走,鼓励孩子展开双臂保持身体平衡。
注意点:训练时注意安全保护。
1岁11月-2岁:跳跃过障碍目的:对儿童进行平衡觉和空间距离觉的训练。
方法:1、训练者在地上放上6~8个纸剪成的脚印,左右两排,相距10~15cm,让小孩踩着脚印走路。
2、在地上平放6块砖或木块,每两块间距5~10cm,让宝宝练习在砖或木块上走,每步踏在一块砖上,家长要在旁保护,以防孩子磕碰在砖头上。
3、在地上画上边长为15~20cm的多个方格,训练者与儿童玩跳方格游戏。
4、在地上放一张16开的纸,鼓励儿童用双足跳或单足跳的方式跳过去。
注意点:1、注意儿童跳跃时的安全保护。
2、行走和跳跃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2岁1-3个月:跳远目的:训练跳跃和弹跳能力以及平衡能力方法:1、训练者与小孩相对站立,拉着他的双手,鼓励孩子向前跳跃。
2、在小孩面前的地上放一块20cm宽的泡沫板,鼓励他跳过去。
注意点:1、训练中注意安全保护。
2、开始时可以用单足跨越跳,然后训练双足跳远。
2岁7-9个月:单足原地跳目的: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时间的概念以及协调能力训练。
方法:1、让儿童双手握住家长或训练者的手,模仿训练者做单脚原地跳跃的活动。
2、训练者和儿童一起握住一个呼啦圈,随着音乐的节奏用单脚跳。
3、训练者喊口令:“一、二、三,跳”,鼓励儿童用单脚原地跳4-5次。
注意点:开始训练时儿童用单脚跳一次后,就会双脚落地,然后再单脚跳起,这是身体平衡能力还不好的缘故,训练者可以轻轻扶住儿童的一只手鼓励他连续地单足跳,反复地训练能够达到目的。
2岁11个月-3岁:抛远3m目的:练习投掷动作和上肢动作的协调能力。
方法:1、用布缝一个小袋,内装玉米粒或豆子。
训练者示范投掷小袋,要求屈肘、手过肩用力向前抛出,要求能够把小袋抛过3m线。
2、训练者与儿童“比赛”谁投掷得远,儿童投掷得远时有奖励。
3、在3m远处放一个大筐或纸箱,训练者示范把小布袋投进筐中,请儿童模仿投掷。
注意点:1、布袋不要过重,否则儿童投不远。
2、投掷的姿势要正确,要求屈肘过肩抛投,能够抛出3m以上大运动训练实习:手支撑、腹爬、独立行走、跳过障碍精细动作的训练精细动作发育程序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胸前看手。
4~6个月——拇指对4指抓玩具,玩具换手。
7~8个月——桡侧抓物。
9~10个月——拇食指钳夹小物体,扔玩具、撕纸12~15个月——翻书、用勺、乱画。
18~24个月——搭积木2~3块,画线、脱袜子。
2~3岁——用筷子进食,用杯子喝水。
3~4岁——穿衣、扣纽扣,脱鞋穿鞋。
2个月婴儿:摇响玩具目的:由无意识地弄响握在手中的玩具到有意识地摇响玩具,是建立了条件联系的表现。
方法:婴儿仰卧位。
在婴儿手中放一个能摇响的细柄玩具,在他四肢舞动时玩具发出响声,反复多次后,婴儿能动有玩具的手使之发响。
注意点:条件联系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训练才能建立,而且要固定训练方式,例如玩具的铃声、握玩具的方法等都不要改变。
4个月婴儿:伸手抓玩具目的:眼手协调能力和手的运动功能的训练。
方法:1、在桌上放几样不同的玩具,训练者抱着婴儿坐在桌子前,轻敲桌面引起婴儿注意,婴儿看到喜欢的玩具后会伸手去抓到玩具。
2、婴儿睡在床上,在他面前出示一个玩具,摇动玩具引起他的注意,吸引婴儿伸手来抓。
注意点:1、不要把玩具触碰婴儿的手掌或把玩具放在他的手掌中,那样出现的抓握还是原始的握持反射被诱发出来,而不是手的抓握功能的表现。
2、给婴儿抓握的玩具要小而颜色鲜艳,使婴儿喜欢并能用小手握住。
5个月婴儿:放下一物拿另一物目的:训练手的抓握和认知能力方法:1、给婴儿一块积木,然后再将另一个婴儿喜欢的玩具轻轻触碰婴儿的手背,使他将积木放下,这时当训练者把另一个玩具放到婴儿面前时,他就会放下一个去拿另一个玩具了。
2、当婴儿拿着玩具时,训练者把彩色气球或食物给他,促使婴儿放下玩具去拿气球或食物。
8个月婴儿:盒中取物目的:训练手的抓握能力和认识、分析能力方法:1、训练者与婴儿面对面坐着,在桌子上放一个透明方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