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教案 教案

合集下载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内科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和主干学科。

目前在国内它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三门课程, 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紧密结合临床, 讲述口腔内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0.76:1。

即讲课52学时,实验68学时。

四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樊明文, 2版, 2003年。

2.《牙周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曹采方, 2版, 2003年。

3.《口腔粘膜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秉琦, 2版, 2003年。

II正文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的历史及龋病危害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概念及龋病的特征。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龋病的定义、特征及好发部位。

(二)熟悉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熟悉龋病流行评价方法。

(三)了解龋病的历史,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内容龋病的概念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病因学说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病因。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及三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唾液与龋病的关系、Miller化学细菌学说(先进性与局限性)和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口腔内科学》是遵照口腔医学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而编写的,供高等口腔医学院校使用。

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医疗和科学研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有的院校、医院,口腔内科已分为几个独立的科室或专业组,如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和口腔粘膜病科等;国外更早已如此,形成了独立的专业课程。

为适应此种情况,自2000年起,《口腔内科学》分化为《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粘膜病学》三门独立的学科。

总时数分配第一篇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牙体牙髓病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学科之一,研究牙体组织疾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和非龋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恢复和重建咀嚼功能与外形的美观。

教学的开展最早始于 20 世纪初,是口腔内科三大专业课程之一,是口腔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实践过程长且有一定操作技能要求的学科。

1998 年,卫生部开始进行口腔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第四轮修订,正式将“牙体牙髓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材编写。

2000 年 11 月,卫生部规划教材《牙体牙髓病学》第1版正式起用,2004年4月推出第2版,并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通过讲课,实验室示教和实习、临床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自学、讨论、辅导和考试等环节,要求学生了解牙体牙髓病学教学目的和内容。

掌握牙体牙髓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的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室实习地点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实训基地,操作均在模拟头颅颌架上进行,逼真模拟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并由临床医师在旁指导,指导教师的示教可通过摄像探头与学生操作台的显示屏相连,可以实时录像、反复再现,为以后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临床见习、实习采用一人一椅,并配有全套临床操作所需设备,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口腔内科学实操课教案模板

口腔内科学实操课教案模板

口腔内科学实操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口腔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口腔内科学的实际操作技能。

3.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口腔内科学的实际操作技能。

2.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演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实际操作技能;3.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理论教学。

(1)口腔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讲解口腔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口腔解剖学、口腔病理学、口腔内科学的常见疾病等内容,让学生对口腔内科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实操教学。

(1)口腔内科学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演示和实操的方式,教授学生口腔内科学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口腔检查、牙结石清除、龋齿治疗等内容,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实际操作技能。

3.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1)教师提供一些口腔内科学的临床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工具。

1. 教学投影仪。

2. 口腔内科学的实际操作工具。

七、教学评价。

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操技能和课后作业等方面;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主要包括口腔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

八、教学反思。

口腔内科学实操课教案模板的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口腔内科学说课课件

口腔内科学说课课件

口腔内科学说课课件第1篇:口腔内科学说课课件龋病定义(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慢*进行*)(涉及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基本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临床特征(微晶结构改变*素沉着黄褐*或棕褐*牙体缺损形成龋洞缺乏自身修复*)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致病因素牙菌斑(细菌沉积物获得*膜首先是球菌,以后是杆菌,丝状菌细菌牢固地附着在获得*膜经过2天牙菌斑初步形成呈厌氧状态呈栅栏状结构5-7天菌斑成熟)(各种糖类水解成单糖进入致龋细菌体内形成大量乳*使釉质脱矿,形成龋洞)(麦穗状出现代表菌斑形成)(致龋细菌对牙面有较强的粘附力,容易形成菌斑)变形链球菌(为革兰氏阳*球菌,唾液中达到46%,舌面45%,龈沟29%,菌斑28%)(主要取决其产**和耐**变形链球菌耐**强ph4.5变形链球菌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细胞外葡聚糖变形链球菌不仅是冠部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根部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乳杆菌(产*没有链球菌多,为革兰氏阳*兼厌氧或专*厌氧杆菌乳杆菌可能不是龋病的发生的初始致病菌,但参与龋病的发展牙本质龋中主要成分是乳杆菌)放线菌(产*主要是乳*)饮食因素糖(尤其是蔗糖与碳水化合物的致龋作用)(糖的致龋机制)(食糖消耗量低的人群龋病流行率低食糖量越多,患龋的情况越严重)(变形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排序)(摄糖频率高提供代谢的底物和能量,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和其他医学专科一样,口腔颌面外科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医学分科,正因为有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形成和参与,才使得*的牙医学发展成为口腔医学。

应当说,口腔颌面外科具有双重属*。

一方面,为了防治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需要,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等有关学科不能截然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的外科属*,又与普通外科学、整形外科学以及内、儿科学等有着共同的特点与关联。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口腔颌面外科学既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口腔内科学教案

口腔内科学教案

口腔内科学教案课题第八章口腔黏膜病第四节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授课班级11口腔医学3班主讲教师王红学时 2基本内容方法手段时间分配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表现?导入新课:课程特点、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学时分配一、白色角化病(一)病因:黏膜长期受明显的机械或化学刺激饿引起白色角化斑快。

(二)病理:上皮过度角化或部分不全角化。

(三)临床表现:根据临床发病部位分三型(四)诊断:去除病因刺激因素后病变消失(五)鉴别:白色水肿;颊白线;灼伤(六)治疗:主要去除局部刺激,角化严重者局部可用维A酸。

二、口腔白斑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它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部分可转化为癌。

(一)病因:仍未明。

(1)局部因素1)吸烟:可引起白斑,戒烟后无变化。

2)牙源性刺激: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磨损的尖锐边缘嵴等可引起白斑,去除刺激不能痊愈者。

3)白色念球菌感染:经抗真菌治疗仍无好转。

4)其它理化刺激:如嚼槟榔、酒、醋、辣、烫等等也可能在形成白斑上起促进作用。

(2)全身因素1)遗传:由于遗传物质上的某些缺陷,这类患者染色体脆性增高,对白斑易感。

2)免疫:全身或局部免疫反应的缺陷,不能有效清除异物的侵入或对突变细胞。

如白斑上皮常发生抗原性和凝集素受口腔白斑、扁平苔藓图片导入多媒体文字图片结合讲解多媒体图片文字结合,对比法详细讲解临床表现、鉴别诊断1分钟5分钟7分钟25分钟体的改变,朗罕斯细胞和浆细胞也有变化。

3)局部的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局部组织的防御能力和修复能力。

4)其它:(二)病理(三)临床表现1、发病情况(1)患病率(2)年龄和性别:白斑多在中年后发病,40岁以上为好发年龄,多发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1.(3)发病部位:白斑颊粘膜最多,依次为唇部、腭部、舌部及口底。

2、临床分型(1)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较硬的斑块,质地致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高出或不高出粘膜,表面光滑或稍粗糙。

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学教学设计

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学教学设计

普通法的定义普通法的定义普通法是指英国及其前殖民地国家所采用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依靠判例推理来发展和演变的法律体系。

它是一种基于惯例、习惯和历史传统的法律制度,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

起源与发展普通法起源于英格兰中世纪时期,当时各地司法官员根据当地习惯和传统审判案件。

这些判决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成为了普通法的基础。

在英格兰国王权力逐渐扩大后,国王开始颁布各种条令和命令,这些条令和命令也成为了普通法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推移,英格兰司法系统越来越复杂,并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在公元1154年颁布了“常识之法”(Common Law),并任命专门的大法官负责统一司法实践。

从此以后,普通法开始迅速发展,并成为了英国及其前殖民地国家的主要法律体系。

特点与原则普通法的特点在于其基于案例和判例推理。

司法官员在处理案件时,会参考之前类似案件的判决,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

这种方法使得普通法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并且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普通法还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

在普通法中,个人权利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司法官员必须保护这些权利。

同时,普通法也强调公正、平等、公开、透明等原则,并且要求司法官员遵循这些原则来做出判断。

另外,普通法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虽然普通法可以根据社会变化和发展而发生改变,但是其基本原则和规则却是相对稳定的,并且能够延续数百年。

应用范围目前,普通法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的主要或部分法律体系。

除了英国本土之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采用了普通法作为其主要或部分法律体系。

此外,许多英国前殖民地国家也采用了普通法,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总结普通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依靠判例推理来发展和演变的法律体系。

它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并且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公正、平等、公开和透明等原则。

目前,普通法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的主要或部分法律体系。

口腔内科疾病教学设计

口腔内科疾病教学设计

牙齿保健
牙痛时的急 救措施
急救常识
牙龈按摩方 法
健康习惯
牙齿美白护 理
美容护理
牙齿护理常 识
日常保健
口腔黏膜护理
01 口腔溃疡的护理
护理方法
02 唇腭裂患者的护理
特殊护理
03 口腔粘膜损伤护理
损伤护理
颞下颌关节护理
颞下颌关节疼痛的 缓解方法
热敷 按摩 避免过度张口
颞下颌关节运动训 练
张口闭口训练 咀嚼训练 颚关节保健操
口腔内科疾病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口腔内科疾病教学设计 第2章 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3章 口腔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4章 口腔内科疾病的护理 第5章 口腔内科疾病的未来发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口腔内科疾病教学设 计
什么是口腔内科 疾病
口腔内科疾病是指影 响口腔黏膜、口腔软 组织、唾液腺、口腔 颌面部神经、颞下颌 关节等部位的疾病。 这类疾病的发生原因 复杂,症状多样,需 要综合治疗。教学设 计中应注意患者的个 体差异,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式
建设口腔内 科疾病教学 资源共享平

共享教学资源
推动口腔内 科疾病教学 国际化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
结合实践深 化口腔内科 疾病教学
提升实践能力
感谢
在口腔内科疾病教学 设计的过程中,我们 要感谢各位专家学者 的支持与指导,感谢 关注口腔健康的每一 位患者,感谢口腔内 科疾病教学团队的辛 勤付出。没有你们的 支持与努力,我们无 法取得今天的成绩。 谢谢!
口腔黏膜手 术切除
口腔黏膜手术切 除术后需加强口 腔护理,避免感

口腔内科学教案

口腔内科学教案

口腔内科学教案成都大学医护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口腔内科学授课专业专科口腔医学技术班级07级1班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必修课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总学时数72学分数学时分配课堂讲授学时实践课学时教材名称口腔内科学作者史久成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人们卫生出版社2003参考书1.:《口腔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版作者林梅主编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版,作者.樊明文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2月3《牙周病学》第二版。

作者曹采方主编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1.:《实用口腔粘膜病学》第一版作者李秉琦主编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授课教师屠莲萍职称副主任医师教研室口腔第六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八根管治疗术(一)原理尽可能的清除根管内的坏死、坏疽牙髓和病源刺激物,并适当的根管消毒和良好的根管充填,以去除根管病源刺激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二)适应症1、牙髓坏死、坏疽2、各型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应在应急治疗后进行。

3、牙髓——牙周联合病变。

(三)根管机械1、根管预备机械:1)光滑髓针2)倒钩髓针3)扩孔钻和根管锉4)镍钛合金器械2、根管长度测定器3、根管充填器械1)输送糊剂用器械:常用螺旋充填器,有时用扩孔钻。

2)充填牙胶用器械:(1)侧向充填器(2)垂直充填器(3)短柄充填器(四)操作步骤1、根管预备去除根管内的牙髓组织、细菌、代谢产物及感染的牙本质。

根管预备包括开髓、拔髓、根管扩大和冲洗、测量根管长度等。

目的是清理根管和成形根管,将根管预备成连续的锥形。

(1)开髓与拔髓(2)根管扩大:目的为消除感染的根管壁,使根管通畅,是细小根管变粗,使弯曲根管变直,有利于根管的消毒和充填。

要点:集中精力,正确使用器械,循号渐增,不可跳号,防止器械折断和滑脱,根扩时严防器械超出根尖孔,扩孔钻和扩孔锉应交替使用,边扩边冲洗,保证根管清洁和湿润,并减少器械折断,扩孔钻旋转勿超过1800,遇阻力,不宜强行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分钟,多媒体教学




1、牙色材料是什么颜色?
2、未来牙体缺损充填材料会怎样变化?






牙体缺损的充填材料主要有银汞合金和牙色材料: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新型材料的出现极大的保留了残余牙体的面积和抗性,同时在审美角度更容易使患者满足。






银汞合金、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充填修复牙体缺损的优缺点比较?
了解银汞合金、玻璃离子粘固剂与复合树脂的修复技术;
了解牙色材料的新进展







银汞合金、玻璃离子粘固剂的充填步骤
复合树脂充填方法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
复习
银汞充填术
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术
玻璃离子粘固粉
新进展介绍及预习内容
5分钟,多媒体、板书10分钟,多媒体教学
17分钟,多媒体教学
8分钟,多媒体教学
口腔内科学教案
专业口腔专业
年级2007级本科
教师
职称、学位主治医师博士
部系、教研室口腔内科
课程牙体牙髓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
牙体牙髓病学
授课专业
口腔专业
周次
第2周,第3次课2010年3月10日
章节名称
龋病的治疗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1学时





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解牙体充填材料
分别是如何实现固位?







窝洞预备的要求
牙体粘结技术原理
复合树脂修复的影响因素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