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规范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等阶段。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认真履行工程质量安全责任,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地质勘查第四条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工作。

第五条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包括:1. 对工程场地地质特征、地层性质、地下水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2. 对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评估分析;3. 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第六条地质勘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地质勘查的方法和过程;2. 地质条件的详细描述;3. 地质灾害隐患的评估结果;4. 地下水的情况分析;5. 建议的防治措施等。

第七条地质勘查报告应经勘察单位审核、监理单位审查并签字确认后,方可作为施工的依据。

第三章设计阶段第八条设计单位应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加强与勘察单位的协作,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九条设计单位应特别关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在设计图纸上明确标注。

第十条设计图纸应包括有关地质条件的详细描述和相关防护措施的设计方案,以提供给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参考。

第四章施工阶段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认真查阅设计图纸和地质勘查报告,并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增加监理人员的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地质条件变化对施工的影响。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十四条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地质灾害隐患,应及时报告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第五章监理阶段第十五条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地质勘查报告进行检查,并及时向设计单位报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问题。

第十六条监理单位应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协作,助力解决地质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SL55-93(精)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SL55-93(精)
夹层或透镜体的性状卸荷带的分布规律和厚度
坍滑体等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和规模
初步评价坝肩山体的稳定性层的渗透性及水文地质条件连通和充填情况
分析判断可能产生渗漏的地段及其严重程度初步查明主要断层顺河向断层和主要裂隙的分布组合性质及充填情况
闸调查研究河谷的地形地貌特征
特别是各级阶地的接触关系和古河道古塘
岩土试验特殊土层应采样进行物理力学试验或原位测试
地下建筑物区勘察
调查洞室布置地段的地层岩性易风化
地质构造和岩体完整情况
产状
严重程度及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隔水的可靠性作出评价
溶洞调查示踪试验等勘察方法为主
一般渗漏地段水文地质测绘应结合水库地质测绘进行
比例尺为
带的进出口部位及和渗漏评价有关的地段
洞穴地质调查漏斗地下河及喀斯特泉等应组织探查终端延向有意义的洞穴和水点应测绘其位置
沙丘等的埋藏成因分布特别是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的特殊土层
性质和特点度及以上
地区渗透性含水层类型
地下水位及地下水补排关系
承压含水层闸应调查基岩的埋深通过上述勘察闸承载能力抗滑稳定条件以及坝址下游冲刷淤积影响作出初步评价
基本坝型
勘察方法
宜采用地质测绘槽坑探土基上的坝址区应注重原位测试工作
工程地质测绘有关建筑物及其下游冲刷淤积区在内

一般土层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重要浸没区土的渗透系数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等应通过试验测定对剖面上坑孔等勘探点应在
观测期不少于一个丰枯水季节或一个水文年
溶洼水库和溶洞水库勘察
调查库盆区所属地貌部位及喀斯特地貌特点地下水的汇水补给范围地下水流量变化特点
剖面物探点的间距一般不大于每一剖面
控制性钻孔应不少于孔深应到相对隔水层或强喀斯特发育下限

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一、引言水电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则是保障水电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水电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于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二、坝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坝址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的地质资料,为水电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可靠的地质工程基础。

2. 意义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水电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工程灾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程效益。

三、坝址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要求1. 地质环境调查在进行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时,需要对周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气候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

2. 地质构造勘察对所选坝址地质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勘查,包括断裂带、褶皱带、岩层倾角、岩性变化等内容,以保证坝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地层岩性勘察对坝址地区的地层岩性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确定岩性的力学特性、物理特性和工程性质,为工程施工和运行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4. 地下水勘察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对坝址地区的地下水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渗透性、水动力特性等内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5. 地震地质勘察对坝址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进行认真认真,包括地震活动性、地震烈度、地震液化等内容,保证水电水利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6. 坝址地质灾害勘察对坝址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类型,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更新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的制定应当遵循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和经验,不断更新和完善技术规程,以适应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和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3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为加强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勘察设计和设计变更行为,保证设计质量和工程安全,根据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实际,我局组织制定了《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和《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二、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二O一一年十一月三日主题词:能源水电管理通知附件一: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保证勘察设计质量和工程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主要河流上建设的水电工程项目、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工程项目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以下简称水电工程)。

其他水电工程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是指根据水电工程建设要求,查明、分析和评价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分析论证技术、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关情况,确定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勘察设计文件的活动。

第四条水电工程建设应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水电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五条水电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分为河流水电规划(或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及施工详图设计等五个阶段。

勘察设计单位应分阶段开展工作,提出符合相应阶段规程规范要求的勘察设计文件。

sl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1. 序言在当今建筑行业中,天然建筑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从业者,了解和掌握sl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这一规程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sl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的基本内容sl251-2015规程是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规范文件,包括了天然石材、砂石、黏土、烧结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规程以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宗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规程中,对于天然建筑材料的选用、质量控制、勘察方法、实验室测试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它要求勘察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勘察经验,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勘察和测试,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sl251-2015规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天然建筑材料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依据sl251-2015规程,工程师和勘察人员可以根据规程要求,对天然建筑材料的产地、质量、用途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

规程还规定了勘察和测试的方法和标准,确保了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规程还要求对于不合格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工程施工和运营阶段,规程的指导也可以帮助工程团队及时发现和解决天然建筑材料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4. 个人观点和理解sl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的出台,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对于天然建筑材料管理的重要举措。

通过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在工程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规程的重要性,它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我们能够更加系统地进行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和评估。

而且,规程的出台也促进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了行业整体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201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201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201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地质勘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地质勘察资料的整编规程在2012年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以确保地质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规程,包括规程的重要性、规程的内容、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这一主题。

一、规程的重要性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都具有重要影响。

规范和统一地编制地质勘察资料,可以提高其可比性和适用性,减少工程施工和运营中的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规程的制定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程的内容2012年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主要包括资料整编的原则、程序、要求和技术标准等内容。

其中,规程规定了地质勘察资料的整编要遵循科学、严谨、完整、规范的原则,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和评价,确保整编后的资料具有真实、可靠、准确的特点。

规程还对资料整编的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前期资料搜集、编制方案设计、资料整理和审核等步骤。

规程还对地质勘察报告的撰写、资料归档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以确保整编后的资料能够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规程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的实施,对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规程的实施提高了地质勘察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工程决策和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规程的实施促进了地质勘察资料的共享和交流,推动了行业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和传播。

规程的实施还规范了地质勘察资料的管理和运用,为工程施工和运营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进步,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地质勘察资料的整编和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地质勘察资料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规程的修订和完善也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规范

2.1.11侵蚀:水对岩土体的冲刷破坏作用。 2.1.12天宙地下河或溶洞在地表的窗口。 2.1.13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
在局部隔水层上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即 为上层滞水。 2.1. l4水的运动粘滞系数水的粘滞系教与密度的 比值。 2.1. l5给水度当潜水位下降1m时,从1m2横截 面积上的漕水含水层中释放出来的水量。 2.1.16渗透结构类型透(含)水层(体)和相对隔水 层(体)的空间分布及组合规律的分类。
1.0.2 本规范适用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

工作.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 可参照执行。 1.0.3引用标准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 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O1O-92) 4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5013-92) 5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 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SL245—1999) 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SL313-2004) 9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l88-2005) 1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11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97-2002)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 李 波 2007年10月
1、总则
1.0.1到目前为止,水利水电行业尚无专门的 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几十年来我国兴建了大 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在工程前期的设计阶段 中,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在内的工程地质勘察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贱经验和科研成果,为 进一步深化、补充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 勘察规范(GB50287-99)中水文地质问题 的论证评价,特制定本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篇一:Sl197-201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4 平面控制测量Sl197-201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4 平面控制测量 4.1 一般规定4.1.1 平面控制可分为基本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和测站点平面控制等,可采用GNSS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和导线(网)测量等方法。

4.1.2 基本平面控制的等级可划分为二等、三等、四等、五等4个等级,各等级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其布设层次和精度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1.3 基本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标志并绘制点之记,尺寸规格与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1.4 全站仪测图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测图需要,不宜小于表4.1.4的规定。

表4.1.4 图根控制点密度4.1.5 平面控制测量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4.1.5的规定。

14.2 GNSS测量4.2.1 GNSS测量控制网按精度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控制网的相邻点间距及精度要求应按表4.2.1的规定执行。

4.2.2 GNSS网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 各等级GNSS网可布设成多边形或附和路线,其相邻点最小距离不宜小于平均间距的1/3,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间距的3倍。

2 新建GNSS网与原有控制网联测时,其联测点数不宜少于3点,分布宜均匀。

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GNSS网店应成对布设,对点间相互通视。

3 基线长度大于20km时,应采用GB/T18314中C级GPS网的时段长度进行静态观测。

4 二等、三等、四等GNSS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五等、图根控制网可采用点连式布网。

5 GNSS控制网由非同步基线构成的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应满足表4.2.2的规定。

表4.2.2 GNSS控制网非同步观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规定4.2.3 GNSS点的点位应顶空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并远离大面积水域、大功率发射台或高压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本规范适用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 工作.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
可参照执行。 1.0.3引用标准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 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O1O-92) 4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5013-92) 5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 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SL245—1999) 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SL313-2004) 9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l88-2005) 1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11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97-2002)
2.1.11侵蚀:水对岩土体的冲刷破坏作用。
2.1.12天宙地下河或溶洞在地表的窗口。
2.1.13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 在局部隔水层上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即 为上层滞水。
2.1. l4水的运动粘滞系数水的粘滞系教与密度的 比值。
2.1. l5给水度当潜水位下降1m时,从1m2横截 面积上的漕水含水层中释放出来的水量。
水含水层中水位变化传播递度的参数。
2.1.7 突泥在一定水压力作用下,沿松散(软)岩带或充填性溶洞, 突然大量涌出水、泥、沙等混杂物的现象。
2.1.8 地下水富水层地下水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低处渗流过程 中.在地下一定深处如遇到不透层时,便受阻而聚积在不透水层之 上.使透水层充水形成富水层。
2.1. 9地表土毛细水由毛细管表面张力吸附在土壤毛细空隙中的水。 2.1. l0溶蚀:含有C0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
1、总则
1.0.1到目前为止,水利水电行业尚无专门的 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几十年来我国兴建了大 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在工程前期的设计阶段 中,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在内的工程地质勘察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贱经验和科研成果,为 进一步深化、补充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 勘察规范(GB50287-99)中水文地质问题 的论证评价,特制定本规范。
3、灌区是作为一个特殊的水利工程而考虑的, 灌区主要问题是浸没等水文地质问题,因 而也应安排进行专门性水文地质勘察。
4、坝(闸)、地下硐室等水利工程建筑物区勘 察,如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应与工程地 质勘察合并进行,只有当水文地质条件复 杂时,按一般工程地质勘察无法满足查明 水文地质条件和评价水文地质问题,增加 必要的水文地质测绘、勘探、试验工作量, 按排进行专门性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必要 的。
2.1.3地下水水量平衡 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地下水水量的补给与捧 泄之间的对比关系。
2.1.4地下水均街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对比关系。 2.1.5地下水导水系数 反映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参数。表示单位宽度
含水层在单位水力埴降作用下的水流通量。 2.1.6水位传导系数 也称水力扩散系数.表征在弹性动悫条件下潜
本条中提出了四种情况下可确定为水文地 质条件复杂区,是指当水利工程建筑物处 于其中一种情况下时,采用水文地质勘察 与工程地质勘察合并进行的勘察方法不能 满足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因此必需 进行专门性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本条中所 列四种情况可能包括不了所有情况,当工 程区不属本条所列四种情况,可依据实际 情况确定工程区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
1.0.4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除应符 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 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地下水蓄水构迨 由含水层(带)与隔水层纽合构成的蓄积地下
水的地质构造。
2.1.2越层补给深层承压水头高干浅层漕水位时,深层地下水将可 能穿越隔水层(即弱透水层)而补给上部潜水。
1.0.3引用标准可视为本标准的条文,本规 范中涉及的有关具体勘察方法应遵照相关 引用标准执行。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附属建筑物场地、交通 路线和地下水供水等的水文地质勘察,可 按现行国家有关岩土工程、铁路、公路、 供水等勘察规范、规程进行,本规范不作 具体规定。
3、基本规定
3.0.1本条强调水文地质勘察与工程地质勘察一般情 况下应合并进行,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如对工程 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背景地质条件 的了解是共同的需要,区别的是工程地质勘察偏重 于岩土物理力学特性及抗滑稳定性的研究,水文地 质勘察则偏重于岩土的渗透性及抗渗稳定性的研究, 水是研究的主体,两者互为因果紧密联系,很难区 分,因此当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的一般地区水文地 质勘察与工程地质勘察合并进行,不单独进行水文 地质勘察。
3.0.2本条中规定水文地质勘察(专门性水文 地质勘察)阶段与工程地质勘察一致,因而 在各勘察阶段中勘察工作的丰青度要求也 应是一致的:即规划阶段为了解工程区的 水文地质条件:可行性研究阶段为调查和 初步查明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设计 阶段为查明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技术施 工设计阶段为检验前期勘察的水文地质资 料与结论,补充论证水文地质问题,优化 设计所需水文地质资料。
本条中所列出的应单独进行专门性水文地质勘察 的地区,是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水文地质问 题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地区:
1 水库可能产生渗漏、浸没地区:因为渗漏、 浸没这两个问题是决定水库能否修建的重大问题, 查明这两个问题有必要开展专门水文地质勘察工 作。
2 岩溶地区:是做为特殊岩性地区考虑的,岩 溶区岩体强度等对修建水利工程而言一般部能满 足要求,而由于岩溶的发育,使岩体渗透性强, 岩溶区渗漏等水文地质问题突出,所以岩溶地区 勘察工作以查清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因此应安 徘进行专门性水文地质勘察。
2.1.16渗透结构类型透(含)水层(体)和相对隔水 层(体)的空间分布及组合规律的分类。
2、条文说明
1.0.2本规范适用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是指按 《防洪标准》(GB50201—94)所确定的大 (1) 型和大(2)型工程。该标准关于工程规模的标 准规定见表本《规范》指导其勘察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