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超高层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特大型钢结构桥梁BIM技术综合应用实践

特大型钢结构桥梁BIM技术综合应用实践

现场扫码
二维码样例
数字化下料 【PC端】
跨部门物料协 同管理 【Web端】
二维码物料追 踪 【移动端】
实时同步查询、 分析与管理 【Web端】
实时同步查询 与分析 【PC端】
移动端登陆 权限控制 二维码扫码 物料查询
操作历史
数字化下料 【PC端】
跨部门物料协 同管理 【Web端】
二维码物料追 踪 【移动端】
四、人员培训
四、人员培训
四、人员培训
四、人员培训
四、人员培训
Ø2#主塔墩位于重庆侧岸 边,临近既有成渝线、川 黔线和小梨线,无既有道 路连通到主墩。
Ø钢梁在1#~2#墩之间 跨越成渝铁路,0#~1# 墩钢梁在地面线以下,钢 梁架设时需对山体进行开 挖。
边跨钢梁跨既有线施工总体方案
实时同步查询、 分析与管理 【Web端】
实时同步查询 与分析 【PC端】
以天、周 、月为时 间单位, 按不同的 时间间隔 对施工进 度进行正 序模拟或 逆序模拟 ,形象反 映施工计 划和实际 进度。
将拉索 索力与杆 件应力监 测数据与 BIM模型 相集成, 实现数据 可视化, 为桥梁安 全管理提 供支持。
• 参与方多
• 需协调建设各方应用需求,兼顾业主、企业、合作单位利益, 整合设计、施工、制造、材料供应等BIM数据和业务流程。
• 流动性大
• 项目和人员都是流动的,难以形成稳定的应用团队,每一次 应用都需求重新摸索。
• 成熟度低
• 软件大多需定制,边研发、边应用、边了解需求。
• 软件
企业
巨大
商机
• 项目
为减少跨既有线施工的时间,降低安全风险,2#墩钢梁架设采用主跨往 边跨侧分次拼装顶推跨过既有线,然后再散拼施工的方案,解决跨线施工的技 术和安全问题。

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钢结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需总结定位项目的施工难点,项目负责人需结合实际情况应用BIM技术,积极做好前期策划、中期控制以及最后的检查。

同时,钢结构施工管理应用BIM技术时,还需合理应用不同的软件,以此实现碰撞检查以及图纸设计等工作。

基于此,本文以绿色施工实施规划方案为例,分析BIM技术用于钢结构施工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施工管理;应用1BIM技术概述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量巨大,并且项目形式复杂。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如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成本预决算文件等;各种建筑工程信息之间相互影响,如设计变更会引发工程成本、工程进度等的变化;建筑项目产生源头较多,参与项目的单位也较多,不同参与单位都需要制定合理的建筑目标;建筑项目多变性及抗干扰性能力较差,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使得影响项目的因素多,导致工程信息呈现出不断变化趋势。

在建筑施工过程应用BIM技术,能够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工程数据进行积累、扩展、集成和分享。

BIM技术所形成的建筑模式统一,能够讲建筑工程从规划到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程信息逐步整合,最终形成建筑模型,施工单位以及其他参与单位提供施工信息依据。

运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帮助建筑单位对工程造价、项目工期以及工程质量等核心内容进行管理,可以看出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优势以及作用巨大。

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建筑施工设计质量,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符合建筑企业实际需求,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还可以控制设计变更,降低设计、招投标与合同执行的风险。

2BIM技术特点2.1可视性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模式,BIM技术的存在具有极强的可视性特征,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在短时间内进行施工内容的管理,通过相关的技术特性来提高施工精度,并对传统的施工模式进行全方位地优化,人员的施工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bim在钢结构中的应用

bim在钢结构中的应用

bim在钢结构中的应用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钢结构中的应用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BIM可以在钢结构的设计阶段中帮助工程师、建筑
师和设计团队更好地协同工作和合作。

通过BIM软件,设计
团队可以共享设计模型和信息,进行实时的设计协调和冲突检测,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施工:在钢结构的施工阶段,BIM可以用于生成详细的施
工模型和构造图纸,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设计意图。

同时,BIM还可以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提高施工的
效率和安全性。

3. 运维:在钢结构的运营和维护阶段,BIM可以作为一个管
理平台,集成和管理建筑设备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BIM,运
维人员可以随时获取建筑设备的状态和维修记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BIM在钢结构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
确性,优化施工过程,提高建筑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效果,从而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摘要: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的仿真技术而建立的建筑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管理的数字化建筑信息技术。

在BIM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建筑施工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创造BIM技术环境,注重组织管理架构,发挥建筑施工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BIM技术;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应用1、BIM技术概述及工程概况1.1BIM技术概述建筑信息化模型(简称BIM)是建筑设施物理和功能特征的数字化表达。

BIM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革新,以三维信息模型为载体,实现了建筑设施全生命期的信息集成,贯穿了建筑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政府部门、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物业管理单位等都可以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高效协同,极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工程概况以广商中心项目为例,其占地6909.02m2,总建筑面积207014m2,地上建筑面积174499m2,地下总建筑面积32514m2,地下室五层,是非常典型的超高层建筑。

该建筑的层数高、施工难度大、占地面积广,要想确保该建筑施工能够顺利完成,就要在实际的施工中,合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BIM技术进行运用。

2、BIM技术的特点2.1可视化在超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图纸中合理使用BIM技术,通常能使超高层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得到直观呈现,继而构建完善性的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模型,有利于施工人员全面把控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数据信息。

随着超高层建筑工程逐步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发展,超高层建筑工程无论是结构还是特点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增大了超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的难度系数。

传统建筑工程设计方法不再具备适用性,所以使用BIM技术是必然的举措。

在超高层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对BIM技术可视化特点的有效利用,不光能降低超高层建筑工程设计的工作难度系数,也能使超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数据集成可以有效把控施工成本的资金支出。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为改善现代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应重视钢结构工程的使用力度,钢结构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常用材料,对房屋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钢结构工程的项目特点,对BIM技术进行分析。

总结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旨在结合影响问题,设置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稳步提高工程质量,为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工程;应用分析引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技术体系和建筑施工速度都得到了提升,传统建筑施工技术难以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行业的竞争力,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满足行业的数字化发展需求,提高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但是,由于钢结构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会受到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的影响,最终降低工程质量。

因此,在钢结构工程中,施工人员要掌握BIM技术使用的重要性,通过施工方案的完善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工序的确定,细化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规范钢结构施工质量,满足行业的经济运行及安全发展需求。

因为钢结构工程建设凭借着自身质量较轻、运输安装方便、符合绿色环保施工理念的特点,所以在现代房屋建筑当中广泛应用。

为确保建筑施工的正常运行,以及钢结构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保障建筑领域的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对现代钢结构工程的每一步骤进行优化,保障钢结构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

为保障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应对现阶段的钢结构安装技术进行创新,以此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一、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优势(一)提升钢结构工程的精准性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可视化,随着模式化结构形式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设计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结构设计精准度的提升能够有效减少后续施工中的返工率,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有效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BIM技术在超高层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超高层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超高层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监督施工中每-个环节,将管理真正意义地落实到位;还可根据施工具体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而提高施工管理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总之,施工企业在超高层和建筑施工中应用该技术,可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信誉度,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起到-定促进作用。

标签:BIM技术;超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催生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主体结构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

超高层建筑本身是相对垂直的-项施工作业,其隐蔽性工程作业较多,难度系数较大,每-个环节对建筑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为把控好施工作业质量,向作业管理者及全部施工作业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

1超高层建筑主体施工要求1.1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建造超高层建筑时,施工方为在施工期限内完成施工,常常会进行高强度工作。

为保证施工安全,便需要建筑管理人员在组织、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技术准备等方面进行复杂的准备工作。

建筑人员需要掌握的不仅是传统楼层建筑所需的施工方式及知识储备,超高层建筑还需要进行更为严密的施工逻辑推理;和以往的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突出的特点就是工作量更多,工作流程更庞杂,施工建造时需要各流程协调配合。

此外,该类建筑在开工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且工期长,工期内的任务分配也十分复杂。

1.2更庞大的工程量由于超高层建筑高度較高,需要十分牢固的地基以更好地保护建筑安全。

因此,为保证地基深度,需妥善进行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保护工作。

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工程量巨大,进行施工作业时,对垂直运输的依赖程度更高;且为进行更多的立体和平行流水交互式作业,对机械化的程度要求也更高;此外,超高层建筑不可避免的便是防水问题,因为高层建筑受到的风吹日晒更多,对防水方式及建筑结构也提出了更高标准;总之,上述要求使得工程变得更加复杂,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

2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超高层建筑施工是-项繁重且系统的作业,不仅对细节要求很高,还需考虑项目的完整性。

基于BIM技术控制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C法

基于BIM技术控制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C法

基于BIM技术控制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C法基于BIM技术控制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C法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形式的不断创新,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存在着生命财产安全风险以及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基于BIM技术的C法被引入到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中,以实现吊装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过程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探讨基于BIM技术控制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C 法的原理、应用和前景。

一、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中的应用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在数字化平台上构造和管理建筑信息的过程,它可以协调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的各个环节。

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吊装方案优化:通过建立三维模型,结合物理特性和仿真分析,可以优化吊装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

2. 空间冲突检测:BIM模型可以与多个子系统集成,自动检测空间冲突,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3.施工过程控制:通过BIM技术,施工团队可以实时监控吊装施工过程,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减少工期延误和施工风险。

4. 设备管理:利用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施工效率。

二、基于BIM技术控制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C法的原理基于BIM技术控制大型钢结构吊装施工C法是一套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控制方法,包括吊装方案优化、空间冲突检测和施工过程控制等环节。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吊装方案优化:通过BIM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物理特性和仿真分析,确定最佳的吊装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2. 空间冲突检测:将吊装模型与其他子系统模型集成,自动检测空间冲突,提供解决方案,避免吊装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

3. 施工过程控制:通过BIM技术实时监控吊装施工过程,包括吊装时间、吊装角度、起重机参数等,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吊装施工的安全、高效进行。

基于BIM的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基于BIM的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基于BIM的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为解决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稀少等问题,超高层建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其结构形式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其中钢结构的施工难度也日益增加。

本文以国际创新中心·交投置地项目为例,通过分析框架-核心筒结构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结合BIM技术,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从该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通过结合BIM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下料、构建制作、测量等技术难题,对其他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绪论1.1 BIM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现状从1998年BIM的概念被引入至国内,BIM的发展已经经过了近20年。

左明威[1]将BIM在我国的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1998——2005为的“概念导入期”,2006——2010为“理论研究与初步应用阶段”,2011年至今为“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

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内的BIM技术越来越普及,近两年来许多建筑业企业开始组织开展BIM技术应用。

据统计,2017年未建立BIM组织的企业占比约40.60%,到2019年该占比减少至18.09%,说明BIM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当前发展的趋势[2]。

现如今,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日益普及,例如近几年建成的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对BIM技术都有所应用。

随着时间的发展,BIM将逐渐应用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为社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1.2我国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超高层建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85年的联谊大厦,1987年的电信大厦以及1988年的静安希尔顿大酒店等超高层建筑的诞生对当时的建筑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在上海建成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以及金茂大厦成为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高塔和高楼,成为当时中国首次突破400m的超高层建筑。

2000年以后,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建设依然火热,2009年建成的广州塔不仅成功突破600m的高度,甚至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塔[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M技术在超高层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BIM技术及其管理运用到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各阶段中,改变了传统的思维与施工方式,让过去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准确,同时也为高难度高精度
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提供了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直观性与准确性。

本文将分析基于BIM技术的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及管理,展现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高层;钢结构施工;BIM技术
1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及BIM技术
1.1超高层钢结构施工
一个城市的中心地段就是这个城市建设超高层建筑的首选,超高层建筑的占
地面积一般不大,其中钢结构的应用会让超高层建筑出现交叉式的立体施工情况,很多超高层建筑工程往往都是因为工期延误或是无法协调施工工序等因素,影响
了整个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

其中,自然因素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影响是最为
明显的,比如恶劣天气。

很多施工团队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无法完成预期的施工
计划,进而影响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有效降低和解决
影响超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因素,最好的方法就是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需要施
工方将可能出现的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优化施工技术,强化超高层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1.2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施工中的必要性
首先,BIM技术具有快捷性的优点。

该技术具有大的数据储存功能,也能根
据工程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利用此技术还可以绘制5D建筑工程模型图,
方便企业对工程进行分析。

其次,BIM技术具有精确性的特点。

建筑工程的施工信息非常庞杂,如果没
有对数据进行精确计算,就会影响施工进度优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BIM技术构
建了基础数据库,对实时数据进行维护,提高了施工进度优化工作的精确性。

再次,BIM技术具有分析能力强的特点。

企业采用BIM技术,可以汇聚各种
工程进度信息,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数据库的形式存储。

BIM技术构建了网
络互通平台,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可以获知建筑工程的基本信息,这就弥补了传统
建筑企业的信息缺口,提高了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

最后,BIM技术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工程师通过记录各种建筑工程的基础参数,构建一个虚拟的模型,并对其所见的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实现企业的施工目标。

2、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1钢结构深化设计期间BIM技术的运用
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结构的深化设计期间,必须要对每一项工作都进行细化,这样才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在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期间也需要使用到多种
软件。

详图的设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在当前进行真实大小的钢结构
三维模型的设计。

在进行建模期间,设计工作人员可以经过不同的视角来对设计
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一时间的检查。

与此同时,软件自身也有着相关的检
查功能,它可以时该的提示相关的工作人员,从而来降低设计当中出现问题的几率。

在模型构建完成后确保没有错误的条件下,通过软件按照使用者的要求来生
成有关的钢结构工程详图。

2.2钢结构现场安装阶段BIM技术的应用
钢结构具备较为特殊的材料性质,被更多应用至结构较为复杂的超高层建筑物建设中,因此钢结构需要更为精确的安装精确度。

在运输与吊装大尺寸钢结构构件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现场安装。

实际安装期间,技术人员需要确定拼接点位置,其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比如吊车的起重吨位、运输车辆的空间大小、构件吊装的稳定性以及现场实际条件等。

以往安装钢结构构件时,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增大了后期安装的不确定性,但在施工安装期间采用BIM技术可以实现钢结构构件的4D仿真,实现了三维空间与时间的有效结合,确保施工技术人员在虚拟场景中完成钢结构构件的安装工作,并及时检查安装期间可能存在的操作问题,及时设计相关的修正方案,调整模型的拼装节点,完善修改相关的施工设计图,以免因返工导致费工费料问题,拉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BIM技术主要利用Revit建设相关模型,并通过NWC格式完成输出,在Naviswork中打开,并在Timeliner模块中导入施工进度的相关文件资料,将各个构件与文件中的WBS子项进行连接,有效创建4D 模型。

除此之外,在模拟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可以利用BIM技术统计分析施工进度数据,以便为现场的安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2.3钢结构运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全过程中,运营阶段也十分关键。

传统的建筑运营与维护过程中,技术人员一般采用人工采集数据以及工程图纸的方法监控维护Excel 表格中的设备数据信息,但钢结构工程的规模较大,以往运营技术无法满足钢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技术的数据保护困难,避免运营期间出现时效差异以及数据丢失问题,技术人员应利用BIM技术全方位建档与监控相关数据信息,由根本上促进钢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

3、BIM技术在超高层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价值
3.1BIM技术协助进度可视化管理
(1)通过制定“BIM技术辅助会议可视化”的制度与实施流程,保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流于形式。

(2)会议开始前,由技术人员将当日的构件进厂情况、安装进度、滞后进度、下一阶段的进度等信息反馈给BIM工程师,由BIM工程师在BIM模型中反映,在会议中采用BIM模型进行汇报说明,直观明了地反应当前情况,提高会议的效率与质量。

(3)所有的施工进度信息都会直观地反应在模型中,同时进行记录保存,为项目结束后进行进度偏差分析提供原始资料。

3.2BIM技术协助成本管控
根据BIM工程师深化后的模型导出工程量,并将导出工程量与钢结构加工的实际钢构件工程量进行核对、结算,加强对成本的管控。

3.3BIM技术协助质量管控
(1)在项目施工过程中,BIM工程师在各个关键控制点制作BIM节点做法模型及工艺演示视频,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可以将资料制作成二维码粘贴于现场构件上,用于检测验收和参观展览。

(2)质检员进行质量检查时,利用移动终端软件将质量问题图片上传至云平台,同时推送至整改负责人并要求整改,例会时可从平台调取图片重点进行汇报。

3.4BIM技术协助安全管控
(1)对整个项目的钢构件吊装施工组织进行模拟演示,对吊装方案进行合理优化。

(2)对构件的吊点、吊具、钢柱临时爬梯等做BIM图,进行安全交底。

(3)对每个阶段的成品堆放位置、机械摆放位置、构件拼装位置等进行合理摆放。

利用移
动终端软件,现场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上传安全图片至服务器,并与模型关联,实现现场管理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互动,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控。

3.5BIM技术优化施工进度
超高层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施工项目管理变得极为复杂。

通过将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模型中,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

在整体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把控的过程中,由于项目施工的复杂性、多变性等,传统的计划编制方法对进度计划的确定十分困难。

通过BIM施工模拟技术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相比较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施工进度,保障了施工质量、安全生产、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日后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努力寻求更大的突破,探索超高层钢结构施工BIM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勇,武鹏.BIM技术在某钢结构厂房中的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
用,2018(06):31-32+38.
[2]郭占锋.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建设阶段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8):84-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