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语文《《妈妈睡了》教学设计板书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睡了》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睡了》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妈妈睡了的情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亲情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妈妈睡了的情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亲情观念。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妈妈睡觉的样子?你觉得妈妈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 学生回答。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妈妈睡了》,这是一篇关于亲情的课文。
二、学习课文
1.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妈妈睡了的情景。
2. 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妈妈为什么睡着了?她睡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4. 学生回答。
5. 教师总结:课文中的妈妈因为太累了,所以睡着了。
她睡着的时候非常安静,就像一个孩子一样。
三、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你们觉得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她有哪些优点?
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妈妈是一个非常勤劳、善良、关爱孩子的妈妈。
她的这些优点使她在面对问题时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四、作业布置
1.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妈妈睡觉的样子,然后写一篇日记记录下来。
2. 收集一些关于感恩和亲情的成语和名言,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五、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的妈妈为了我们的生活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关心妈妈,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二年级妈妈睡了教案

二年级妈妈睡了教案教学内容:二年级妈妈睡了教学目标:1. 通过听故事,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 通过绘画活动,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2. 板书工具3. 故事《妈妈睡了》4. 绘画纸和彩色笔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题图或展示故事《妈妈睡了》的封面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对于“妈妈睡了”这个故事的猜测。
2. 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对于“妈妈睡了”故事主题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妈妈睡觉的问题。
故事讲述:3. 教师将故事《妈妈睡了》生动地讲述给学生听。
4. 教师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表现手段,生动展示故事中妈妈的睡觉场景,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直观感受。
合作交流:5. 学生们分成小组,就故事中妈妈睡觉的场景进行合作交流。
6. 学生们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妈妈是怎么入睡的?她睡在哪里?她的睡姿是什么样的?周围有什么声音?等等。
绘画活动:7. 学生们用彩色笔在绘画纸上画出自己对于《妈妈睡了》故事中妈妈睡觉场景的想象。
8.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分享展示:9. 学生们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贴在教室的墙上,进行分享展示。
10. 学生们互相观赏、品评并讨论彼此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课堂总结:1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观察和想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用观察和想象力去发现美好的事物和创造。
延伸活动:12. 学生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妈妈睡觉的场景,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13.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创作更多关于妈妈睡觉的艺术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们在听故事、合作交流和绘画活动中广泛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同时,通过学生们的绘画作品展示和分享,增强了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哄”“先”“闭”“润”“乏”“脸”“沉”等生字,写好“脸”、“沉”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读促讲,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学习,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重难点:识记本课生字,朗读课文,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准备:ppt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听歌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你能说说妈妈的样子吗?2.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他观察了妈妈什么时候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3.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妈妈睡了》,齐读课题。
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
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一定是有趣又温馨的回忆。
出示:哄,一起读。
2.你知道哄为什么是口字旁吗(因为要用嘴巴来哄,难怪有口字旁呢)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3.教师评价。
齐读这一段。
(二)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1.师:妈妈在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
(识记生字先。
出示先的古文字。
演示。
)2.教师提问,妈妈在哄我睡觉的时候,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预设:因为妈妈太累了,太辛苦了。
3.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请你自己试试看,读出对妈妈的关心。
三、细细品读2~4自然段,体会深情。
(一)自读2-4小节。
1.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请你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二至四自然段,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2.你们画了哪些句子?学生汇报。
齐读。
(二) 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
1.谁来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妈妈美在哪里呢?学生回答。
随机讨论。
2.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
妈妈的眼睛很亮很亮,谁再来读?3.妈妈还有哪里很美丽?再找一找?红润的脸。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妈妈睡了》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
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
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学情分析:人们常说,母爱像大海那样深沉,像山峰那样高耸;母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母亲给予我们的爱从来都是不计回报的。
而如今,我们的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
他们挥霍着母爱,而没有感恩的心。
部编办教材更是树立了大语文观的思想,我们的教材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
本文是以孩子的生活为视角,以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影响学生。
让孩子通过优美同情的语言文字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深沉和伟大,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内容: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字,积累“的”字短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
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向,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哄、先、闭、紧、润、等”12个生字,写好“哄、脸、沉”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人: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请学生说说妈妈的样子。
那你们见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嘛?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妈妈睡了》。
3、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睡了》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睡了》教案及反思教案:课题:《妈妈睡了》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与关怀,并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通过课文了解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通过阅读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准备:1.课文《妈妈睡了》的复印件。
2.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引发学生的思考。
Step 2:课文阅读(15分钟)1.师生一起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
2.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教师问学生自己家里的情况,是否也有类似的情节发生。
Step 3:分组活动(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2.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来表演课文内容,其余学生观看并评价表演。
3.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Step 4: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并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反思:通过对《妈妈睡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
分组活动中,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了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评价和改进意见提高了表演水平。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于部分生词和短语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针对生词和短语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理解。
此外,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更多学生的家庭情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妈妈的关怀和爱。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优秀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哄、先”等1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发”,会写“哄、脸、沉”这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短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歌曲导入: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在音乐声里读旁白:总有一双温柔的手紧紧地牵着我们,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刻起,她就怀抱着我们,用甘甜的乳汁喂养着我们长大。
不记得多少个日出日落,她总是用她的双臂迎接着我们,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是——妈妈。
让我们一起唱唱这首歌,唱给我们的好妈妈听。
)2.揭示课题: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妈妈下班回来,多辛苦啊!妈妈累得睡着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妈妈睡了》。
(板书课题:妈妈睡了)3.教师引导:朗读课题《妈妈睡了》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
引导学生用较为轻柔的语气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儿歌导入新课,在老师的引导和儿歌的哼唱中,体会到妈妈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我们的辛苦,为学生体会妈妈伟大的爱做好铺垫。
指导轻柔地读好课题,确定本课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感知,总体把握。
1.范读课文: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把描写妈妈睡梦中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偏旁归类识字。
课件出示:哄吸(口字旁)润汗沙(三点水)哄睡呼吸红润汗珠沙沙(2)指名读。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红润”中“润”的读音是翘舌音。
(3)齐读词语。
(4)指导书写“哄”。
观察这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同桌互评,教师点评。
(5)字串识字。
课件出示:额(页字旁)拓展识字:颜、颈(6)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
课件出示:竹+寺=等战-戈+米=粘泛-氵=乏(7)换近义词、反义词识字。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精品教案

《妈妈睡了》教案【教材分析】《妈妈睡了》是一篇内容浅显的抒情性散文。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美丽、温柔、勤劳的妈妈。
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学情分析】“母爱如水”,滴滴涓洒,不留痕迹,不求回报。
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感受着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教育学生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教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味亲情的美好;要做到以爱召唤爱,引领学生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母爱,学会感恩。
积累并运用部分词语。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全班同学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2.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文插画】,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播放动画课文《妈妈睡了》,学生跟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3.课堂交流识字方法。
(1)动作演示识记:“闭、吸”。
(2)“加一加”识记:“共”——“哄”,“及”——“吸”,“米”“占”——“粘”,“客”“页”——“额”。
4.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采用开火车、去拼音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读音。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篇1教学简析《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散文。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
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结合实际,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理解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领悟到“爱需要行动”这句话。
媒体准备:神奇果树游戏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哪一课啊?生:《妈妈睡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睡”字是什么结构?它的偏旁是什么?生:左右结构、目字旁师:带有这个“目”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啊?生:眼睛师:对啊,我们睡觉就是要把眼皮垂下来,这样就闭上眼睛睡觉了。
我们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啊!只要方法巧,就能记得多,记得牢。
那我们先来做个识字游戏吧。
(神奇果树的识字游戏)[设计意图]动画最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利用神奇果树的flash游戏是孩子们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老师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了!还有个人会为你们的表现而非常高兴,她是谁呢?(课件2:妈妈,妈妈们的照片)嘘,别吵,妈妈睡了!(出示课件3)(教师配乐诵读课文1—3自然段)师:你们瞧,妈妈睡得多香啊!可是妈妈不是在哄我睡午觉吗?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生:因为妈妈太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二年级语文《《妈妈睡了》教学设计板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奖励评价志等。
教学思路:一、导入:师:同学们;请先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共唱。
师:看来学生都很喜欢这首歌;那歌中唱到了谁?(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每天都在观察自己的妈妈;现在就把你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生1:我的妈妈特别漂亮;特别是她那双眼睛;大大的;又黑又亮;还是双眼皮儿呢。
生2;我的妈妈天天作家手都糙了。
生3:有一回;我考试没考好;妈妈没骂我;也没打我;还鼓励我;下次努力;争取考好。
生4:在期末考试的那天;妈妈送我上学路上;总嘱咐我一定要好好答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争取考双百。
生5:我每天描字的时候;妈妈总坐在我身边笑眯眯的看着我。
生6:有一天;妈妈擦地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师:同学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他的妈妈;(出示挂图);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生:妈妈睡着了。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是啊!妈妈睡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生:应该读得小声点儿。
师问:为什么?生1:因为要大声读会吵醒妈妈。
生2:我们应该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读;因为如果声音太小;别人会听不见;声音太大;会吵醒妈妈。
师:你们同意吗?生齐答:同意。
师:谁来试试?生大声读后;师:嘘;这样会把妈妈吵醒的;谁再来?(学生再试)师: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69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师配乐范读。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哄(哄骗)(哄人)先(先后)(首先)闭(闭上)(关闭)紧(紧张)(紧握)润(红润)(湿润)蛋(鸡蛋)(脸蛋)等(等级)(等待)吸(吸水)(吸收)发(头发)(理发)沾(沾水)(沾湿)汗(汗水)(流汗)额(额头)(扶额)沙(沙滩)(风沙)乏(疲乏)(困乏)师: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呢?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生:自由练读并记忆生字。
师:你们学得可真认真;课文读得满意了吗?生齐答:满意了。
师:那现在找两名学生读一读。
(师找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生1:**同学读的很好;尤其读**的时候更好;我应该向他学习。
生2:他读得真的很好;特别是**一句;读的特别美。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已经很好了;老师相信你们对生字朋友也一定很熟悉了;现在我们就来过一过生字关。
谁顺利过关;谁就将成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师检查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单字,并进行奖励。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也想成为“识字大王”;现在小组内检查并奖励。
(小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生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师: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进行集体交流。
生1:老师;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累。
我是从“妈妈的呼吸那么深沉;又那么均匀。
”看出来的;说明妈妈睡得特别香。
这是因为她特别累。
生2:老师我不明白“深沉”是啥意思?生1马上回答:“深沉”就是睡得特别香。
就像这样(表演)。
师:**同学通过表演;让我们知道了睡梦中的妈妈“呼吸很深沉。
”生2:我还不懂“均匀”是啥意思?师:你不懂呼吸均匀是啥意思是吗?那呼吸不均匀是啥意思;我们一起来做做。
生表演“呼吸不均匀”师:那呼吸均匀呢?生再表演“呼吸均匀”。
师:对了;这就是“呼吸均匀”你们看妈妈睡得多香啊!还有哪儿?生3: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这可以知道妈妈很累;就是妈妈干完这个;干那个。
师:(圈出“好多活”)根据你们的观察;妈妈都可能干了哪些活?(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生4:老师;我从这里也能看出妈妈很累;“窗外;小鸟儿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这么多的响声;妈妈一点儿也听不见;说明她太累了。
师:妈妈这么累;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谁来试试?师找学生读(刚开始)说:这么大声会把妈妈吵醒的;小点儿声。
(听候评议)你读的很好;如果再把这些词语读的突出一些;就更能体现妈妈很累;你们再读读试试。
(学生练读后再指名读。
)师:我们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我是从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知道的;因为“明亮的眼睛”就是又大、又黑、又亮;有这样的眼睛一定很好看。
师:你说的真好;抓住了这个词语就能看出妈妈很美丽;谁能向他这样也来说一说。
生2:老师我从“弯弯的眉毛”也能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弯弯的眉毛就像小月芽似的;特别好看。
生3:我从“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可以看出妈妈很美丽 ;因为妈妈在睡觉的时候脸红扑扑的;就像大苹果;再加上弯弯的眉毛就更美丽了。
师:妈妈真美丽。
生4;老师;我从“妈妈的嘴巴微微张开着;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
”这里可以看出妈妈很爱孩子;因为妈妈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总唱催眠的歌谣。
师: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这种美比外表的美更美。
生5: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课文上写着“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眉毛都是长在脸上;这为写睡在脸上呢?师:我们都来想一想;是“弯弯的眉毛也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好呢?还是“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好呢?生:“睡”好;因为妈妈睡了;眉毛肯定也不动了;就像睡着了似的。
要是长还可以动呢。
师:你说的真好;这样就显得睡梦中的妈妈更美丽了;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用词多准确呀!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谁来试试?指名读后;师评议:听你这么一读;我感觉妈妈长的一般;不能说真美丽。
谁能读出妈妈真美丽?再指名读后;师:他读得好不好?都像他这样读一读。
(全体学生练读。
)师:我们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生1:我从课文里看到了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
但是我不懂“慈祥”是什么意思?师:你们懂吗?生1:老师我知道了;“慈祥”就是脸上带着笑。
我爷爷就很慈祥;他总是笑眯眯的。
生2;老师;我也总笑眯眯的;是不是我也很慈祥?生们立刻回答不行。
生3:我爸爸告诉过我;“慈祥”是说老人、长辈的。
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
师:那课文中慈祥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生读课文后回答。
生1:睡梦中的妈妈嘴角、眼角都带着笑意;很慈祥。
生2:妈妈睡觉的时候;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说的真好;在孩子心中;这样的妈妈多慈祥啊!四、小结: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
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作业设计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
教学反思:《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
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综于以上的理解;我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透过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体会词汇的精美;积累语言;训练说话。
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
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满意的地方有: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
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
由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
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学生受益颇深。
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进入中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
处理这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
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更好的依托阅读教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提出的小练笔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写下来。
授课后觉得:一、小练笔的形式单一了;可以写写自己有一位什么样的妈妈;例如“能干、勤劳、善良、美丽……”而且说说自己的理由;例如说:“我的妈妈很善良;她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妈妈很温柔;她能鼓励我。
”等等。
二、由于教师在课中的指导不够;学生只明白自己要写什么;但还会不知道从哪写起;怎么写句子就会更好的做到了用积累的语言有条理的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
另一个参考:表格式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