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合集下载

配筋计算

配筋计算

面恒载标准值9.2kN/㎡面活载标准值 4.0kN/㎡梁承担面荷载宽度b 0= 3.0m 1梁上墙高 3.0kN/m2梁上墙每米荷载情况4;见右边项3梁上墙线荷载标准值15.0kN/m4梁跨度 L= 3.6m5梁宽度 b=250mm6梁高度 h=600mm7a s =36mm8h 0=564mm9梁自重标准值 3.75kN/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q=72.4kN/m梁跨中集中荷载标准值80.0kN梁跨中正弯矩 M=203.7kN·m混凝土选用 C 30f c =14.3N/㎜2a 1=1f t = 1.43N/㎜2b 1=0.8钢筋选用2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f y =300N/㎜2x=127.597x =0.226x b =1337.006mm 2取钢筋直径 ¢=22实取4根实配钢筋面积A S =1520.531mm 2OK!A smin =303.15<A sA smax =3697.02>A s箍筋 ¢=8@150OK!实配箍筋面积A SV =335.1032mm 2=--=)2(12001bf Mh h f b f A c y c S a a120厚预制空心板含灌缝 2.10kN/㎡120标准砖墙加抹灰 2.84kN/m 120多孔砖墙加抹灰 2.48kN/m 240标准砖墙加抹灰 5.00kN/m 240多孔砖墙加抹灰 4.28kN/m 240砼砌块 3.43kN/m 370标准砖墙加抹灰7.34kN/m 370多孔砖墙加抹灰 6.23kN/m 200砼砌块 2.86kN/m 受弯构件经济配筋率钢筋混凝土板(0.3~0.8)%矩形截面梁(0.6~1.5)%T形截面梁(0.9~1.8)%。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梁梁的平面表示方法:集中标注-1、梁编号2、截面尺寸3、箍筋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6、梁顶面标高高差原位标注7、梁支座上部筋8、梁下部钢筋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钢筋公式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算法1:hc-保护层+15d算法2:取0.4LaE+15d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左、右支座负筋: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斜段角度:高度主梁高>800mm a为60度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2356层梁正截面配筋计算表

2356层梁正截面配筋计算表

3C18(763) 3C14(462)

计算项次 M(kN·m) ʏrem(kN·m) h0
'
梁跨中配筋计算 梁HG 跨间 122.94 92.21 660.00
梁GF 跨间 20.74 15.56 360.00
梁FE 跨间 113.55 85.16 660.00 22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06 0.006 359.549 0.002 350.000 3C14(462) 462.000 0.003 113.60 85.200 660.00 22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06 0.006 359.708 0.002 350.000 3C14(462) 462.000 0.003 120.35 90.263 660.00 22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1 0.007 381.15
2200.000 bf 判别截面类型 第一类T型截面 ɑs 0.007 6 ξ As ρ
min
70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12 0.012 120.751 0.002 200.000 3C14(462) 462.000 0.005 29.320 21.990 360.000 70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17 0.017 171.139 0.002 200.000 3C14(462) 462.000 0.005 45.890 34.418 360.000 70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3 0.027 269.19
min
AS,min 实配筋 AS ρ M(kN·m) ʏrem(kN·m) h0
'

2200.000 bf 第一类 T型截面 判别截面类型 ɑs 0.01 0.007 ξ As 415.07 ρ

正截面配筋计算

正截面配筋计算

项 次
1 2 3
考虑情况
按计算跨度l0考虑 按梁(纵肋)净距sn考虑
肋形梁 肋形板
独立梁
肋形梁 肋形板
l0/3 b + sn

l0/3

l0/6 b+sn/2

按翼缘高度hf' 考虑
hf'/h0≥0.1
0.1>hf'/h0≥0.05
b+12hf' b+6hf' b
b+12hf' b+12hf'
b+5hf' b+5hf'
x xb b h0
b
m in
A bh S A S,m in m in
2 M f bh ( 1 0 . 5 ) u, m ax 1c 0 b b
2 0
2 M 0 h 砼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 x h 1 fcb
2、基本公式的应用之一:截面设计
M A f h x 2 u s y 0
降低使用(已建成工程)或修改设计。
④判断截面是否安全。
若M≤Mu,则截面安全,若M > Mu,则截面不全。
4.5 单筋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T形截面优点:其承载力既不会降低,又可节省砼,减轻自重。故其受 力比矩形截面合理,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 一般应用的几种情况: 1、独立T形梁(图a),工字形截面梁如屋面梁、吊车梁。 2、整体现浇肋形楼盖中的主梁和次梁的跨中截面, (如图d中的Ⅰ-Ⅰ截面) 3、槽形板(图b)、预制空心板(图c)等受弯构件。
④选配钢筋(根据页361、362进行钢筋配置)。
(4)第二类T形截面基本公式计算法

横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横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横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①根据结构和工况来计算横梁的受力状况。

首先,需要根据横梁的结
构形式确定计算面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工况计算横梁的荷载情况,包括
水平受力、垂直受力及抗剪力三部分,其次,根据荷载情况,横梁截面设
计应力、构件受力及应力的分布情况。

②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分析横梁的受力状况。

针对横梁的受力情况,应首先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对横梁截面进行极限状态的受力分析,在确定
各构件受力及构件受力的分布情况后,可根据建筑材料的性质及其他设计
要求,结合相关规范计算出横梁的偏心受力状况及横梁截面的受力设计值。

③依据设计值确定横梁的支座位置及配筋要求。

在综合分析横梁各构
件的受力状况后,还需要确定横梁的支座位置并设计加筋方案,配筋的要
求是以设计值为标准,确定横梁的受力情况、支座位置和配筋要求,并考
虑到构件的耐久性。

④确定横梁正截面配筋量。

按照设计值及其他设计需要,确定横梁正
截面的钢筋配筋量,主要包括正筋布置量、裙边筋量以及横向筋布置量。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
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ρ=As/bho;其中As—上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b—梁的截面宽度;ho—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

例如:梁的截面为200mm×500mm;上部配2根直径20mm 的钢筋,ho=500-45=455mm,b=200mm,As=941mm²;
ρ=As/bho=941/200×455=0.0103=1.03%
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

当楼板跨度较小时,楼板配筋受钢筋直径、最小间距制约,楼板钢筋采用HRB400钢筋不能充分发挥强度,宜采用HPB300钢筋。

当楼板跨度较大或跨厚比较大时,楼板配筋主要受承载力控制,与HPB300相比,HRB400钢筋最小配筋率常数限值由0.20减小到0.15,且强度高,当釆用HRB400钢筋可比采用HPB300钢筋节约钢筋20%左右。

当跨厚比较大时,楼板截面相对有效截面高度小,即钢筋抗弯力臂小,造成钢筋的浪费,且楼板挠度不易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楼板厚度,减小跨厚比,可以明显减少配筋量。

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刚度以及配筋经济等因素,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现绕混凝土板板厚比作了以下规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
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梁柱正截面斜截面配筋计算书 2

梁柱正截面斜截面配筋计算书 2

8、截面设计8.1 框架梁截面设计梁设计内力的选择梁利用弯矩与剪力进行截面设计,具体来说,利用弯矩设计纵向钢筋,利用剪力设计箍筋。

所以弯矩与剪力不需取同一组工况的内力。

分别取最大值为设计内力即可。

具体设计内力的选择见下文各个杆件截面设计。

设计思路:对于边跨梁,首先利用跨中正弯矩设计值,以单筋T 形截面来配置梁底纵筋(因为跨中梁顶负筋一般配置较少,以单筋截面设计带来的误差较小);然后根据“跨中梁底纵筋全部锚入支座”的原则确定支座的梁底纵筋,利用支座负弯矩设计值以双筋矩形截面来配置梁顶纵筋。

纵筋的截断、锚固以构造要求确定。

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所以不考虑钢筋的搭接。

然后按《高规》有关要求配置抗剪箍筋,验算梁抗剪承载力。

设计参数:梁砼:C30(2214.3/, 1.43/c t f N mm f N mm ==);纵筋:HRB335(2003mm N f f y y ='=);箍筋:HPB300(2/270mm N f yv =); 纵筋保护层厚:'35a a mm ==。

现以底层梁截面设计来说明其计算过程: (1)边跨AB 截面设计 a 、跨中截面设计设计内力:m kN m kN M RE ⋅=−−−→−⋅==⨯35.3929.4685.0γ按T 形单筋截面设计,首先确定截面几何参数:''0min (,,12)3f n f lb b s b h =++ (4.7)其中:mm l 15003450030==;()mm s b n 45002504500250=-+=+;()1.0215.0)355001000>=-=h h f ,不需考虑'12f b h +;所以,mm b f 1500='。

mm a h h s 465355000=-=-=()m kN m kN h h h b f f f f c ⋅>⋅=-⨯⨯⨯⨯=⎪⎭⎫ ⎝⎛'-''35.39175.890210046510015003.140.1201α 属于第Ⅰ类T 形截面。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梁摘要:本文总结了8*8m、6*6m 梁的线荷载设计值、梁的宽度、高度取值、梁箍筋肢距及复合箍筋、梁弯矩算法、梁钢筋根数、定量性分析不同跨度、截面大小梁的配筋、梁的抗剪能力,总结了梁的配筋公式及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腰筋、剪力墙连梁、pkpm 建模及梁的布置方法。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杨星“pkpm 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

共13 页。

注:本文中的一些估计并不精确,可能存在一定或较大的误差,估计荷载大小,只是为了在设计时,心中有底,更好的去进行概念设计。

在估计过程中有些公式表达得并不清楚,可以直接看结果。

2011-11-20---12-281.荷载:1.1:例假设一个8m*8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 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22.5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45 KN /m.设计值为56 KN /m(包括填充墙);假设一个6m*6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16.9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34 KN /m.设计值为42 KN /m(包括填充墙.1.2.定量分析:1.2.1.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300*8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子尺寸8m*8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5m *2+1.2*5.24*3m *0.7+25*0.3*0.8=52 KN /m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5m *2+1.2*2.96*3m =25*0.3*0.8=50 KN /m1.2.2.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250*6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子尺寸6m*6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125m *2+1.2*5.24*3m *0.7+25*0.25*0.6=42 KN /m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125m *2+1.2*2.96*3m+25*0.25*0.6=40KN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