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桥设计技术要点探讨

合集下载

经验交流:一点弯桥设计体会总

经验交流:一点弯桥设计体会总

经验交流:一点弯桥设计领悟总前一段做了一些弯桥,看了一些弯桥方面的资料,总结了一点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非重力荷载下平面弯梁的内力及内力横向分配1.温度变化混凝土缩短混凝土缩短能够按规范折算成温度均匀下降来考虑。

可引起弯梁桥在水平面内的位移,这类位移属于弧线段膨胀或缩短性质的位移,它只涉及到曲率半径的变化,而圆心角不发生改变。

温度变化、混凝土缩短使弯梁桥产生的内力,除水平弯矩My、轴向力 Nz 外,还有径向的水平剪力Qx弯梁桥水平温度力的特点及其与下部结构的关系:1、弯梁桥在温度变化时,一般会产生水平内力;(桥越宽、半径越小、支座对水平位移的拘束越大,水平温度力越大。

设计中必定考虑这些力。

)2、温度变化使梁在支座上位移的数值很小;(在设计弯桥支座时,不要把它的横桥向位移固定死,只要让它发生很小一点横向位移,即可大大减小支座及梁的温度力。

)3、对于弯梁,即使顺桥向部署了足够多的自由滑动支座,梁内依旧可能会有轴向力(这类轴向力是各支座的径向拘束力在梁轴切线方向上的分力造成的);4、若是弯梁绕铅垂竖轴的转动位移在某个墩台上被固定死,这个墩台可能碰到很大的水平转动力矩。

当同一个墩台上设置多个制动支座时,会发生这类情况。

减小弯梁桥水平温度力的措施:1、放松一部分墩台支座的径向拘束;2、采用弹性水平拘束支座;3、对于环形立交桥,可考虑将环道设计成连续的闭合圆环。

2.太阳照射、支座不均匀沉降3.预加力和混凝土徐变这类力将引起切线方向的位移。

此时,曲率半径不发生改变,而圆心角却发生改变。

预独爱的问题1.孙广华的见解(1)若是曲线梁桥仅两端拥有较强的抗扭拘束,而中间各墩是没有抗扭约束的点铰式支座,则能够将各中间支座预设独爱,立刻点铰式支座的中心沿半径方向往曲线外侧搬动一较小距离(平时在几十厘米),从而大大降低梁端的内扭矩。

(2)在拥有刚性抗扭拘束的支座上设置独爱不能够改进梁内的扭矩。

但是,若是桥墩诚然与梁固结,只要墩较高较柔,预设独爱仍有改进桥梁内力、改进桥墩受力的收效。

关于斜弯桥的布设等问题的探讨

关于斜弯桥的布设等问题的探讨

关于斜弯桥的布设等问题的探讨作者:李碧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0期摘要:根据多年从事公路桥梁设计工作的经验, 总结了斜弯桥的布设方法, 本文主要对在斜弯梁桥的设计中应考虑和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通过实例的设计应用选择合适的桥型布置, 从而使斜交桥设计合理、施工方便、经济美观。

关键词:斜弯桥;布设;要点设计;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engaged in the design of roads and bridges, and summarize the method of the oblique curved bridge laid paper mainly discussed some issu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the oblique curved beam bridge and attention analysis.Select the appropriate bridge design applications through the instance type arrangement, so reasonable skew bridge design,construction convenient, economic and beautiful.Keywords: oblique and curved bridge; laid; Important design;中图分类号;U67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斜弯梁桥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能够很好的适应地形和环境的限制,而且由于其结构线条平顺、流畅、明快,给人们生活也增添了很多美的享受。

随着高速公路及其它高等级公路的迅猛发展,因而出现很多斜弯坡桥,要求公路设计特别注意线形美观。

桥梁结构设计第二讲弯桥

桥梁结构设计第二讲弯桥

i1
i1
i1
R in
(aid) ai bi
n
n P e
(aid)2 ai2 (aid) bi ci
i1
i1
i1
T in
ci(aid)bi
n
n P e
(aid)2 ai2 (aid) bi ci
弯桥计算分析
第一节 平面弯桥的受力特点和 构造
一、弯桥的受力特点
1.由于曲率的影响,梁截面在发生竖向弯曲时, 必然产生扭转,而这种扭转作用又将导致梁 的挠曲变形,称之为“弯—扭”耦合作用;
2. 弯桥的变形比同样跨径直线桥大,外边缘的 挠度大于内边缘的挠度,曲率半径越小、桥 越宽,这一趋势越明显;
3.弯桥即使在对称荷载作用下也会产生较大的 扭转,通常会使外梁超载,内梁卸载;
F 2 2 [ D ] [ f] 1 1 [ D ] [ f] 1 [ D ] 2
k12[f]1[D]
k22 [D ][f] 1[D ]
2.单元等效节点荷载列阵
P{Q ,q,T,t,M ,m }T
R { R 1 ,R 2 } T { Q 1 ,M 1 ,T 1 ,Q 2 ,M 2 ,T 2 } T
1. 曲梁中的预应力初内力及等效荷载
初内力与等效荷载的关系
VN W NR0 M M T V N R Q M R 0 T M M Q L R 0 V M N W M R 0
N V M W L R 0
M N V M R Q N R 0

i
bvi0
由竖向力平衡
n
Ri P
i1
n
v0 P ai

弯桥设计技术要点探讨

弯桥设计技术要点探讨

弯桥设计技术要点探讨摘要:作者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就弯桥设计中的侧向限位及支座偏心等技术要点做了相关分析探讨,对指导弯桥设计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侧向限位,支座偏心,截面一、引言无论是在公路还是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平面线形是衡量道路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很有可能在道路的某一段需要设置弯桥。

但是弯桥的结构受力与直桥有很大区别,如若在结构分析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便会造成运营不久就出现各种病害。

二、主要技术难点分析笔者从事路桥设计多年,自认为对弯桥设计有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2.1、侧向限位设置弯桥在运营过程中会向弯外侧“爬移”,所以无论是在最初设计还是出现病害后对主梁复位,都必须考虑侧向限位设施。

弯桥“爬移”问题主要表现在支座的横向支反力、竖向支反力、梁体的横向位移和扭转变形上,因此,设计合理的限位措施,就是要避免支座横向支反力过大、避免支座出现脱空现象、避免弯梁与桥墩出现较大的横桥向相对位移、避免弯箱梁的扭转变形过大。

引起爬移问题的荷载因素,诸如温度效应、车辆行驶作用等是由外界条件决定的,一般是人为不可以控制的;因而,侧向限位措施主要是从弯桥自身的构造着手,比如支座类型的选择、支座的布置方法、箱梁截面形式、下部结构的构造形式等等。

下面分别对一些限位措施进行介绍。

l)采用盆式橡胶支座。

盆式橡胶支座是钢构件和橡胶相组合而成的新型桥梁支座,具有承载力大、水平位移量大、转动灵活等特点。

支座按照使用性能分有三种型式,即双向活动支座、单向活动支座和固定支座,这三种型式的支座进行合理的布置后,能够很好地满足弯桥的变形特点,弯桥的受力、变形也比较明朗。

双向活动支座能够很好地放松对弯箱梁的约束,避免弯梁在平面内出现额外的内力;单向活动支座不仅能够给弯梁作导向作用,还可以约束弯梁的横向位移;固定支座以及单向活动支座能够很好地使得梁体与桥墩协调变形。

2)如果弯桥的下部结构为柔性墩,即墩身较高、平面抗推刚度较小、柔度大,而且横桥向设置了两根墩柱,这样的连续弯桥可以采用较多的单向活动支座和固定支座,甚至可以采用墩梁固结体系。

弯桥布置方法

弯桥布置方法

弯桥布置方法弯桥布置方法:让你的桥梁“弯”得漂亮又实用嗨,我的好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分享一个超酷的秘籍——弯桥布置方法。

这可不是一般的知识哦,学会了能让你的桥梁建设水平瞬间提升几个档次!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啥要弄弯桥。

你想想,有时候直线的桥走起来多单调啊,而且遇到地形复杂的地方,弯桥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就像我们人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一样。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步骤啦!第一步,勘察地形。

这就好比你要去参加一个派对,得先知道场地啥样,是宽敞的大厅还是狭窄的角落。

对于弯桥来说,要仔细看看周围的山川河流、道路走向,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有障碍物。

我跟你们说,我有一次去勘察地形,差点掉进一个大坑里,把我吓得小心肝扑通扑通的!所以这一步一定要认真仔细,不然桥建歪了可就闹笑话啦。

第二步,确定弯桥的半径和弧度。

这就像给桥定个“身材曲线”,半径太小了,车子开上去会感觉像坐过山车;半径太大了,又浪费材料还不美观。

一般来说,要根据交通流量、车速还有地形来决定。

比如说,如果是在市区里,车流量大,速度相对慢,半径可以小一点;要是在高速公路上,那半径就得大一些,让车能顺畅地跑起来。

第三步,设计桥墩和桥台的位置。

这俩家伙可是支撑桥的“大柱子”,位置得放对。

想象一下,如果桥墩歪七扭八的,桥不就成了摇摇桥啦?所以要根据弯桥的弧度和受力情况,合理安排它们的位置,让桥受力均匀,稳稳当当的。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桥梁结构形式。

这就像是给桥选一套“衣服”,有箱梁、T 梁、板梁等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弯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挑。

比如说,箱梁的整体性好,适合大跨度的弯桥;板梁施工简单,适合小跨度的弯桥。

在布置弯桥的过程中,还有几个特别重要的点要注意。

一是要考虑桥梁的伸缩缝。

这就好比人的关节,得让桥有活动的空间,不然热胀冷缩,桥可就“生病”啦。

二是排水问题。

可别让雨水在桥上积成小池塘,那车开过去不得溅一身水啊。

三是要注意美观。

毕竟桥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弯得好看才能让人赏心悦目。

小半径连续弯桥设计探讨

小半径连续弯桥设计探讨
生 的效 应 。 ( )当 3 。 西 4 。时 , 有 截 面 内力 均应 按 空 3 0< ≤ 5 所 间 程序进 行 分析 。
()当 > 4 。 , 按 空 间程 序 分析 外 , 应 考 4 5时 除 还 虑 翘 曲约束 扭转 的影 响 。
( )当采用 具 有 相 当抗 扭 刚 度 的 闭 口截 面 曲线 5 梁桥 , 其扭 转跨 径 所 对 应 的 ( 曲跨 梁 段 ) 心 角 < 1 。 圆 2 时 , 以按 直线桥 进 行分 析E 。 可 3 2 小半 径弯 梁桥 主要设 计 内容 .
施 的需求 为城 市立 交 、 高架桥 的发展提 供 了 良好 的社 会环 境 。 由于受地 形 、 物 、 下 管 线 及 占地 面积 等 地 地
诸 多条件 的 限制 , 为 城市立 交 中实现 道路 转 向功能 作 的小 半径 曲线 匝道 桥 , 来 越 受 到 路 线 设 计 人 员 的 越
青 睐 ¨。 工 程背 景 : 一枢 纽 互 通 B D 匝道 桥 , 、 因需跨 越 地
图 2 B D 匝 遁 主 梁 断 面 图 、
2 小半径弯桥结构 特点
2 1 内外侧 梁受 力不 同 .
面辅道 系统和高架 主线桥 , 由于受到周 边地 块 的限制 ,
该 联 跨径 组 合 需 为 3 3m+ 5 l 3 平 曲线 半 径 5n+ 3m、 R一10m, 宽 l. l 0 桥 O 9n。因 匝道 桥 位 于第 3层 ( B匝
3 5m、 中梁 高 为 2 5 m; 部 除 支 点 附 近 加 厚 至 . 跨 . 腹
3 小半径 弯桥设计
3 1 分析 模型 探讨 .
7 [ , 0C n外 其余 为 5 m; 底板 厚度 为 2 m。 0c 顶 5c

中小跨径弯斜桥设计探讨

中小跨径弯斜桥设计探讨

中小跨径弯斜桥设计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桥梁身为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不仅仅需要具有实用性,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性。

中小跨径弯斜桥是弯斜桥梁的一种,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且遵照其设计原则制定设计流程。

本文将结合实例对中小跨径弯斜桥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跨径;弯斜桥;设计前言:中小跨径弯斜桥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具有着灵活性与复杂性的特点。

其灵活性体现在它在满足其基本功能后,整体的外观形式具有多样性,在设计及施工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而它的复杂性体现在对中小跨径弯斜桥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围的客观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桥跨的机构类型等。

从这两种特性入手,我们可以进行相对具体的分析。

一、中小跨径弯斜桥设计思路中小跨径弯斜桥在形式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地势、地以及平曲线半径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桥梁的平面布置要满足整体线型布置的要求,让桥梁与履行形成协调的配合。

在其设计时应该注意到其受力特征、标高、中线的控制以及影响因素[1-2]。

(一)中小跨径弯斜桥受力特征中小跨径弯斜桥受到荷载作用,因为曲率的影响会发生扭转与翘曲变形这样的现象,桥梁同时承受着剪、弯和扭的共同作用,因此,对于它们的互相耦合作用需要在对中小跨径弯斜桥进行设计时重点关注。

(二)标高、中线的控制在中小跨径弯斜桥设计时,应该对标高、中线的控制有所重视,因为纵断面上存在竖曲线与纵坡度、横断面上存在单项坡度与桥面超高,平面上又存在着平曲线,因为这些情况的出现,对于标高及中线精确程度的控制是十分复杂的。

所以,在中小跨径弯斜桥进行具体的设计时,应该对这一方面进行反复的审核,进行反复地检查,并且按照严格的要求对此进行控制。

(三)中小跨径弯斜桥影响因素中小跨径弯斜桥的影响因素包含多种,需要对自然因素和施工方法、类型选择上都进行充分地考虑。

如桥梁所处位置的自然地理特征会对桥跨的设计产生制约的作用,而对墩台的布置方向等方面也有着影响,像一般的简支梁就很适合本文所分析的中小跨径弯斜桥。

弯桥T梁设计心得

弯桥T梁设计心得

某20mT形梁桥(弯桥)设计心得1,设计前注意事项1.1准备参考资料(已有图纸,2本规范,百度)。

1.2明确设计内容。

1.3了解设计大概顺序及易出错细节。

1.4对CAD几个常用命令的熟悉。

L:直线O:偏移+数据REC:矩形E:删除RO:旋转MI:镜像M移动DI:测量TR:裁剪EX:延伸CO:复制ED:编辑PO:点A:圆弧RE:刷新2,开始顺序2.1浏览参考图纸,了解布置与格式。

常用线宽:0.18 用于细线如标注线等。

0.30 用于粗线,如轮廓线等。

字体:根据图纸设定,如仿宋。

自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2平面布置布梁2.3图测水平面的各种距离参数。

2.4将需要数据汇总,学习理解高程表。

并带入测量数据,得到纵坡等参数。

2.5立面布置,根据高程表,平面布置图,通用图进行高程计算。

2.6盖梁和桥台的配筋,材料明细。

2.7桥墩,垫石,挡块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的配筋。

(参考已有图纸布置)。

2.8注意对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规范内容做总结。

3,重点内容3.1平面布梁内容:主梁长,悬臂长。

3.1.1要求:以20mT梁为例,布梁时,梁长范围在19~21m范围内,梁翼缘悬臂长度应小于等于 1.4m,在此要求下布置主梁,并测出角度。

主梁垂直间距根据通用图确定,采用为2.4m。

3.1.2方法:1,根据控制尺寸要求,控制主梁平行且水平间距为2.4m,通过调整主梁与盖梁角度以及主梁在盖梁上的水平位置来使主梁满足以上要求。

2,平面布梁完成后,参考实例,绘制《T梁布置图》,并根据已有资料,完成《曲线要素表》。

3.1.3注意:1,各主梁平行,所以应注意调节时与盖梁夹角相等2,当主梁角度变化时,与盖梁相交的角度会随之变化,应注意盖梁端部主梁的支撑情况,适当延长或减小盖梁的长度。

3.2,测量平面尺寸当平面布梁满足以上要求,尺寸确定时,测量相关的平面尺寸3.2.1方法:在CAD图形中,逐跨测出尺寸:各条主梁水平投影长,主梁与垂直方向夹角,主梁在盖梁投影的斜间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桥设计技术要点探讨
摘要:作者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就弯桥设计中的侧向限位及支座偏心等技术要点做了相关分析探讨,对指导弯桥设计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侧向限位,支座偏心,截面
一、引言
无论是在公路还是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平面线形是衡量道路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很有可能在道路的某一段需要设置弯桥。

但是弯桥的结构受力与直桥有很大区别,如若在结构分析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便会造成运营不久就出现各种病害。

二、主要技术难点分析
笔者从事路桥设计多年,自认为对弯桥设计有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2.1、侧向限位设置
弯桥在运营过程中会向弯外侧“爬移”,所以无论是在最初设计还是出现病害后对主梁复位,都必须考虑侧向限位设施。

弯桥“爬移”问题主要表现在支座的横向支反力、竖向支反力、梁体的横向位移和扭转变形上,因此,设计合理的限位措施,就是要避免支座横向支反力过大、避免支座出现脱空现象、避免弯梁与桥墩出现较大的横桥向相对位移、避免弯箱梁的扭转变形过大。

引起爬移问题的荷载因素,诸如温度效应、车辆行驶作用等是由外界条件决定的,一般是人为不可以控制的;因而,侧向限位措施主要是从弯桥自身的构造着手,比如支座类型的选择、支座的布置方法、箱梁截面形式、下部结构的构造形式等等。

下面分别对一些限位措施进行介绍。

l)采用盆式橡胶支座。

盆式橡胶支座是钢构件和橡胶相组合而成的新型桥梁支座,具有承载力大、水平位移量大、转动灵活等特点。

支座按照使用性能分有三种型式,即双向活动支座、单向活动支座和固定支座,这三种型式的支座进行合理的布置后,能够很好地满足弯桥的变形特点,弯桥的受力、变形也比较明朗。

双向活动支座能够很好地放松对弯箱梁的约束,避免弯梁在平面内出现额外的内力;单向活动支座不仅能够给弯梁作导向作用,还可以约束弯梁的横向位移;固定支座以及单向活动支座能够很好地使得梁体与桥墩协调变形。

2)如果弯桥的下部结构为柔性墩,即墩身较高、平面抗推刚度较小、柔度大,而且横桥向设置了两根墩柱,这样的连续弯桥可以采用较多的单向活动支座和固定支座,甚至可以采用墩梁固结体系。

使得弯梁的平面内变形受到支座及其桥墩的约束,利用桥墩的平面抗推刚度来降低梁体的平面内变形,同时也利用桥墩自身的柔度来适应梁体的变形,从而达到梁体和桥墩的共同变形。

利用高墩的柔性,这种协调变形是能够很好地发挥的。

3)减小下部结构的抗推刚度。

随着桥墩高度的减小,弯桥下部结构的抗度刚度逐渐增大,可能会有部分支座出现平面支反力过大,以及墩底弯矩过大而出现墩底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情况。

此时,可以采取减小下部结构抗推刚度的方法,增加桥墩的柔度。

具体的做法是:(1)优化基桩的布置,在满足其承载力的基础上,可以将群桩改为单排桩;(2)如果采用单排桩的下部结构柔度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进一步采取取消承台的做法。

4)设置弹性侧向支承。

桥台一般设置在与路堤相连的地段,即使是柱式墩台,由于高度非常有限,其抗推刚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一些重力式桥台本身就是刚性的。

因此,如果在弯桥的桥台处设置了单向活动支座或者固定支座,桥台处的梁体在横向可以被视为不可动的,梁端没有横向位移,相应端部的单向活动支座或者固定支座的平面支反力就会很大。

对于该种情况,可以采取在梁端的梁体与防震挡块之间设置侧向弹性支承,即利用弹性支承来代替下部结构(桥台)的柔度,这不仅能够减小梁端支反力,还能够使得顺桥向各墩台的刚度协调,从而减小弯梁的横向位移。

侧向弹性支承的构造可以选择矩形四氟滑板橡胶支座,这种侧向支座能够满足梁体在纵向自由滑动,其技术参数主要控制了侧向弹性压缩量和承载力。

2.2、优化结构受力体系
弯桥由于弯扭耦合作用,使结构受力很复杂,在结构设计时,合理的选择设计参数,可达到优化结构受力的效果。

一般有以下方法:
1)选择合理的支承方式
弯桥的不同支承方式,对其上、下部结构内力影响非常大,根据其结构受力特点一般采用的支承方式为:
(1)在弯桥两端的桥台或盖梁处采用两点或多点支承的支座,这种支承方式可有效的提高主梁的横向抗扭性能,保证其横向稳定性。

(2)在弯桥的中墩支承处可采用的支承形式很多,应根据其平面曲率、跨径、墩柱截面和墩柱高度及预应力钢束作用力的不同来合理地选用支承方式。

经常采用的支承方式有:
a)墩顶采用方板或圆板橡胶支座,这种方式适用于中墩支反力10000KN以
下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能够提供一定的抗扭能力,对梁有较弱的扭转约束,水平方向容许有剪切变形。

b)对于中墩支反力接近或超过10000KN的弯桥可采用单向、多向活动或固定的盆式支座或球形支座。

这种支座可根据其受力需要固定或放开某方向的水平约束,但是这种支座对主梁的扭转没有约束,这时主梁在横向和纵向可自由扭转。

c)采用双柱中墩,或在选用矩形宽柱上设置双点支承。

这种支承方式对主梁可提供较大的扭转约束。

d)采用独柱墩顶与梁固结的方式,墩柱可承担一部分主梁扭矩,对主梁的扭转变形有一定约束。

(3)对于较宽的桥(约桥宽B>12m)和弯半径较大(一般R>70m)的弯桥,由于主梁扭转作用较小,桥体宽要求主梁增加横向稳定性,故在中墩宜采用具有抗扭较强的多柱或多支座的支承方式,亦可采用墩柱与梁固结的支承形式。

(4)对于较窄的桥(约桥宽B8m)可采用墩柱与梁固结的结构支承形式。

在较低的中墩(一般约H<5m)可采用具有较弱抗扭能力的单点支承的方式。

这样可有效降低墩柱的弯矩和减小主梁的横向扭转变形。

但这两种支承方式都需对横向支座偏心进行调整。

(5)墩柱截面的合理选用。

当采用墩柱与梁固结的支承形式时就必须注意墩柱的弯矩变化。

在主梁的扭转变形过大同时墩柱弯矩也很大(一般墩柱较矮的情况下)采用圆形截面墩柱固结是不经济的。

首先,墩柱受力过大,配筋不易通过,仅仅加大墩柱直径,会使墩柱刚度增加很多,在预应力径向力作用下墩柱径向弯矩和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纵向弯矩都会增加,合成后的弯矩会更大,更不利于墩柱受力。

其二,圆形截面墩柱对主梁的扭转约束相对较小,不利于减小主梁的扭转变形。

但对于上述情况的弯桥如采用扁高矩形截面墩柱时,就可有效避免以上不利情况的发生。

因为扁高矩形截面沿主梁纵向抗弯刚度较小,而沿主梁横向抗弯刚度较大,这样既减小了墩柱的配筋又降低了主梁的横向扭转变形,更适合其受力特点,从而达到墩柱与主梁两全其美的效果。

(6)在弯桥的中墩和桥台处不应全部设置为活动支座,应至少设置两个中墩多向固定支座,在桥台于主梁侧面宜设置防侧滑装置。

这一点主要是因为采用没有水平位移约束的活动支座时,弯梁在温度及汽车活载的离心力和制动力长期反复作用下容易产生主梁向弯外侧及汽车制动力方向的水平错位。

2)调整支座偏心改善结构受力
(1)预设支座偏心来改善弯桥内力的原理很简单。

中间支座为点铰式弯桥,其最大扭矩集中在梁端附近,若使中间支座向弯外侧偏离,中间支座竖向反力对弯梁剪切中心的偏心力矩将使弯梁产生分布的内扭矩(边跨内扭矩最大),且符号与无偏心时扭矩相反,中间支座无偏心时外荷载产生的扭矩与中间支座偏心力矩
产生的扭矩叠加,使梁端截面的扭矩绝对值减小。

但同时,其它截面的扭矩绝对值可能会有所增加。

适当的选取支座偏心值,可使最大正扭矩与最大负扭矩的绝对值接近相等。

通过调整支座预偏心,使弯梁内扭矩绝对值的最大值降低,全桥扭矩分布均匀。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截面提供的抗扭刚度,节约抗扭钢筋的数量。

同时也减小了桥台的扭矩值,简化桥台及及其支座的设计。

因此,预设支座偏心是一种不需增加任何投资而达到改善内力,节约材料目的的好办法。

三、结束语
弯桥设计在重难点在于对弯桥的力学性能的正确把握。

由于设计软件更新的日新月异,很多年轻的设计人员淡化了对结构的力学分析,加之现代社会对设计提出“重生产,提效率”的要求,结构分析日益不受重视。

但对于路桥设计人员,力学分析才是立足之本,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与生活和谐。

参考文献:
【1】何维利. 独柱支承的曲线梁桥设计[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 (S1) .
【2】吕建鸣. 弯箱梁桥三维仿真分析[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2001, (06) .
【3】张伟. 弯梁桥的加固施工[J]桥梁建设, 2001, (0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