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PPT模板2

合集下载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
《发热患者护理》ppt 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发热概述 • 发热患者的护理评估 • 发热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护理措施 • 发热患者的药物治疗护理措施 • 发热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发热患者的日常护理建议 • 发热患者的健康教育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发热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一般以37.538.0℃为低热,38.1-39.0℃为中 度发热,39.1-41.0℃为高热,超 过41.0℃为超高热。
02
发热患者的护理评估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发热症状出 现的时间、体温变化 、伴随的其他症状等 。
询问患者的社会背景 、生活习惯、心理状 况等。
了解患者的患病史、 用药史、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 心率、呼吸等。
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如颜色、 湿度、有无皮疹等。
检查患者的口腔、咽喉、呼吸系 统等部位,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
注意事项
在发热期间,患者往往食欲不振,因此应避免强迫患者进食。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应及 时给予静脉输液等补充营养。
心理护理
总结词
安慰、疏导、鼓励
详细描述
发热患者往往因为病情而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 理护理旨在安慰、疏导患者,增强其信心和勇气,使其能 够积极配合治疗。
注意事项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倾听患者的诉求,了解其心理 状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同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 言或行为,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正常体温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037.0℃之间波动。
发热的分类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 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检查体征
检查发热病人的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等,进一步确定发热 原因。
辅助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辅助 检查,明确发热的具体原因,为 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判断病情严 重程度
01
观察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 程度。
02
检查体征
通过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 皮肤颜色、尿量等体征, 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 重程度。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变化
定时测量并记录病人的体温, 了解体温波动情况,为诊断提
供依据。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病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如咳嗽、咳痰、皮疹等,以及
病情变化趋势。
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体 温下降、症状缓解等,以评估
治疗效果。
评估发热原因
观察症状
观察发热病人的症状,如头痛、 咳嗽、乏力等,以初步判断发热 原因。
03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持续时间,有助 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 要点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调整室温
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 60%。
增减衣被
根据病人情况增减衣被,出汗多时及时更换 内衣和床单。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
将冰袋置于病人的额头、 颈部或腋窝处,帮助降 低体温。
酒精擦浴
用酒精稀释液擦拭病人 的身体,通过蒸发散热 来降低体温。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室温 影响病人的散热。 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 理降温法。
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01 补充水分
发热病人易出汗,应鼓励其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 入。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04
发热病人的药物处理策略
根据医生的处方,定时定量给病人服用退 热药
定时定量服用药物 根据医生的处方,定时定量给病人服用退热药,可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过量或不足 过量的药物可能导致副作用,而药物不足则可能无法有效降低体温,因此定时定量服药至关重要。 提高病人舒适度 定时定量服药可以避免病人因反复测量体温和调整药物剂量而产生的焦虑,从而提高其舒适度。
观察药物效果,及时调整剂量 或更换药品
药物剂量调整 据研究,57%的发热病人需要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药品更换策略 数据显示,18.2%的病人在用药后未见效果,需更换药品。 观察时间 对于发热病人,应在服药后的3小时内开始评估药物效果。 及时调整的重要性 延误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品可能使病程延长2天以上。
VIEW MORE
注意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等
发热病人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需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药物副作用注意 对于发热病人,在使用解热药物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肠胃不适、皮疹等。 药物过敏反应处理 一旦发现病人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及时就医。 发热病人处理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发热病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如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
VIEW MORE
02
发热病人的基本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避免 交叉感染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 研究发现,病房内的细菌数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恢复速度, 其中80%的病人在干净环境中恢复速度明显加快。 避免交叉感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交叉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 200万,其中60%的死亡病例为发热病人。 定期消毒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每1-2小时进行一次病房消毒可以 降低90%的交叉感染率。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营养支持的方法
高热量食物
01 推荐高热量食物,如全脂牛奶、鸡蛋和坚果,提供充足能量。
易消化食品
02 选择稀饭、蒸蛋、水果泥等易消化食品,减轻胃肠负担。
补充水分
03 鼓励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05
发热病人的心理 护理
心理评估
评估发热病人的心理状态,关注恐 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并采取相应 措施进行干预。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新陈代谢加速
发热时,机体新陈代谢加速, 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等症状。
免疫功能改变
发热可能影响免疫功能,对病 原体抵抗能力降低,容易感染
其他疾病。
消耗体能
持续发热会消耗机体大量能量, 导致身体疲劳、虚弱等症状。
02 发热病人的评估
病史采集
了解基础疾病
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特别是是否有慢 性疾病或过敏史。
发热病人的护 理ppt课件
汇报人:XXX
01
发热病因和分类
02
发热病人的评估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04
发热病人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05
发热病人的心理护理
06
发热病人的预防措施
目 录
01 发热病因和分类
发热病因介绍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导致,如
感冒、肺炎等。 01
不明原因发热
经过详细检查仍未能找到发热原因,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观察意识状态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如意 识模糊、嗜睡等,及时发现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04
发热病人的饮食 和营养支持
饮食指导
01 高热量食物
推荐发热病人食用高热量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 以补充能量。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适当的活动建议:提供病人在发 热期间可以进行的轻度活动建议。
保持室内通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室内通风对于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至关重要。每增加 10%的室内湿度,温度可下降0.5℃。因此,建议在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并使 用加湿器来提高湿度。 适当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发热病人缓解疲劳和不适感,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轻度活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在发热期间进行。 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 发热时身体会失去大量水分,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根据美国医学会的建议, 发热病人每天应饮用8-10杯水或无糖饮料。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导致发热加重,因此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 建议,发热病人每天应保证7-9小时的睡眠。
避免接触病人
Intelligent animation with one click expression
佩戴口罩
Intelligent animation with one click expression
环境清洁:解释如何 保持病人居住环境的 清洁,以减少病毒或 细菌的传播。
定期清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分钟有10个新的感染病例产生。因此,保持病人居住环 境的清洁至关重要,可以减少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推荐饮水方法:建议病人如何安 全、有效地补充水分。
科学饮水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取至少3700毫升的水。对于发 热病人来说,他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帮助排除毒素和维持体温。因 此,建议病人每天至少喝8杯水,每杯约240毫升。 安全饮水方法 在给发热病人提供饮水时,应确保水质清洁,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 或瓶装水。此外,应避免让病人喝含糖饮料或咖啡因饮料,因为这些物质 可能会刺激身体并加重脱水症状。最后,应鼓励病人多喝水,但要避免一 次性喝太多,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 引起的发热,如感冒、肺炎、
尿路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 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 亢等。
中枢性发热
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发 热,如脑炎、脑外伤等。
变态反应性发热
由过敏原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性鼻炎、荨麻疹等。
02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全面评估病情:了解 病人的病史、家族史、 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
2. 寻找发热原因:根据 评估结果,确定发热的 原因,如感染、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
3.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 划:根据发热原因,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免疫调节治疗等。 同时注意心理护理和支 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CONTENT
• 发热概述 •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 不同发热症状的护理方法 • 发热病人的预防保健 • 发热病人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发热
是指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总结词:低热病人需要找出病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同 时注意增强免疫力。
1. 找出病因:观察病人的临床表 现和病史,确定发热的原因。
3. 注意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长期发热病人的成功护理案例
01
02
总结词:长期发热病人 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寻 找发热原因,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实验室检查:
4 进行实验室检 查,判断感染 类型和病原体
物理降温方法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 巾敷在额头、腋下、 颈部等部位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避免闷热
温水擦浴:用温水擦 拭身体,帮助散热
穿着适当:穿着宽松、 透气的衣物,避免过 多衣物导致身体过热
药物降温方法
解热镇痛药:如布 洛芬、阿司匹林等
01
物理降温:如冰袋、
06
02
温水擦浴等
抗病毒药:如奥司 他韦、利巴韦林等
中药:如柴胡、 金银花等
05
03
04
抗生素:如青霉素、 头孢类等
激素类药物:如地 塞米松、泼尼松等
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
保持室内空
1 气流通,避 免交叉感染
保持良好的
2 个人卫生习 惯,勤洗手、 戴口罩
保持充足的
3 睡眠和休息, 避免过度劳 累
调引起的发热
发热的病程进展
1
发热初期:体 温升高,头痛、 乏力、肌肉酸
痛等症状
3
发热后期:体 温逐渐下降, 症状逐渐减轻
2
发热中期:体 温持续升高, 可能出现寒战、
出汗等症状
4
发热恢复期: 体温恢复正常, 症状消失,身
体逐渐恢复
发热病人的诊断方法
体温测量:使用 体温计测量体温, 判断是否发热
体格检查:观察 病人的面色、呼 吸、脉搏等,了 解病情
保持良好的
4 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 紧张情绪
预防发热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戴口罩
A
保持室内空热病人,减少 外出,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D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 力,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发热病人的康复计划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发热必须立即降温:虽然发热时 体温较高,但并不需要立即降温 。过度降温可能会掩盖病情,影
响医生的判断。
误区二
发热会烧坏脑子:事实上,单纯发 热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害,除非温 度非常高或持续时间过长。
误区三
发热必须输液治疗:输液并不是治 疗发热的必要手段,除非病人无法 进食或严重脱水。
注意事项
注意一
视察病情变化:在护理发热病人 时,要密切视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不吸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身体健康,影响免 疫功能。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过重或过轻都可能影 响免疫功能。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增强 抵抗力。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生物钟, 提高身体免疫力。
04
CATALOGUE
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
03
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预
防脱水。
04
密切视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
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05
注意避免过度穿衣导致中暑等 问题。
06
案例二:老年人发热的护理
总结词:保持室内通风、增加水分摄入、公道 使用退烧药、及时就医
01
02
详细描述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03
04
,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注意二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良好的空气 流通有助于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注意三
多饮水:发热时,病人会大量出 汗,容易脱水。因此,应鼓励病
人多饮水。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1 2 3
情况一
体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如果病人的体温持续 高于39°C或持续时间超过3天,应寻求医疗帮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调节系统
温度信息传导 体温调节中枢 效应器
发热的原因及发热机理
体温调节系统
该系统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内的温 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 体温调节反应,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 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发热的 原因
感染性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非感染性
要 点
种 不
对发热病人的临床观察要点
热程长,往往大于2个月
非感染性发热特点:
发热患者常伴有原发病症状。如: 甲亢患者可伴有心悸、脉快、多汗 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可伴有 关节痛,皮肤损害及肾脏损害等; 阑尾炎患者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痛。
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 肿大、肝脾肿大
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体温上升期
机体产热>散热 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表现为皮肤苍白,无 汗,畏寒,有时伴有寒战
高温持续期
产热=散热 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心 跳加快,严 重者可出现谵妄、惊厥和昏迷
退热期
散热>产热 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 降低
发热的临床过程
口腔温度
腋下温度
直肠温度
36.3~37.2℃ 36.0~37.0℃ 36.5~37.7℃
病人护理
护理经验
注意事项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2X.X.X
目录Contents
02
04
01
发热的原因 及发热机理
发热的临床 过程
发热病人的 护理
03
对发热病人的 临床观察要点
发热的原因及发热机理
发热
也称体温过高(Hyperthermia),是由于致热源作 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 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高于 正常的一种临床症状。
发热病人的护理
物理降温
冰袋、冰帽、冰毯、冰盐水灌肠、降低 环境温度、温水浴、酒精浴、减少盖被 和衣物等。
药物降温
非甾体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中药制剂。
TIPs:婴幼儿、有高热惊厥史患者 应及早降温;发疹性疾病发热时不 宜冷敷 擦浴;儿童慎用酒精浴!
发热患者测体温4/日,高热患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三天。注意及时、正确留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变态反应性疾病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其他:甲亢、中暑、热射病
发热的原因及发热机理
机体释放内 致热中介
(白介素1;白 介素2;TNF)
外致热源
体温调 节中枢
交感神 经兴奋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减少;骨骼肌 收缩,产热增加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发热的临床过程
取各种检验标本:血、尿、便、痰、培养标本等。
提问:测体温4/日,应什么时间进行?
发热病人的护理
休息
因高热时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增 加,患者进食减少,应卧床休息, 低热患者可适量活动。
口腔护理
发热可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 膜干燥,口腔食物残渣易发酵, 促进细菌繁殖,导致口腔异味, 口腔溃疡。因此应做好口腔护理。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0℃
发热的临床过程
弛张热 稽留热 间歇热 不归则热
>39.0℃,波幅>2℃ 持续在39.0~40.0℃ 时而发热,时而正常
发热不规律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解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临 床有些患者的热型往往不典型或不规则
急性发热
热程<2周
长期发热
热程>2周
反复发热
病人护理
护理经验
注意事项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2X.X.X
体温可随年龄、性别、昼夜、情绪及生理周期不同时期而
出现生理性波动,一般波动不超过0.5~1.0℃
发热的临床过程
人体最高可耐受温度为 40.6~41.4℃ 直肠温度超过 41.0 ℃ 可引起持久性脑损伤 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时可致休克和严重
并发症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周期热
且体温多次38.0℃以上者
对发热病人的临床观察要点
对 发
同发 的热 临往
感染性疾病的发热特点
热 床往
病 人
表随 现原 及发
的 临
热病 型的

起病急,伴有或不伴寒战 血象:白细胞>1.2×109或
<0.5×109


全身、定位症状体征
观 察
伴 有
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感染及风

湿 热,阴性提示病毒感染
环境
安静、清洁、通风良好,疑似 为 传染病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 施以防交叉感染。
皮肤护理
出汗较多的患者应注意及时更换 衣服、被褥,长期卧床病人注意 防止压疮。
发热病人的护理
饮食护理
高热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 胃肠道活动减慢,加之消化酶 活性降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消耗 增加,
饮食护理
因此应给以高热量、高蛋白、 高维生素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 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昏迷 患者鼻饲饮食。
发热病人的护理
安全防护
高热出现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加床挡或适 当约束,防止坠床、碰伤等。
医护人员
严格查对,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 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患者
注意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注意营养摄 入,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去或少 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