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试卷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试卷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试卷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试卷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二者的关系如何?(不同:概念时空特点)

环境规划:是人类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对人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通过一定的手段,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环境容量的许可范围对从事生产活动的集团和个人行为实施监督控制,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关系: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但是,两者又存在各自独立的内容和体系。两者的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规划职能是环境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2,目的、基本任务、对象、手段。

目的:

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对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方面:个人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手段(由高到低排序):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教育。3,三次认识高潮: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二个路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第三个路标: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4,五大变革(1992-200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后的十年间,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五方面令人振奋的重大变革:1,由传统发展方式开始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2,由环境污染治理进入自然生态的恢复与建设阶段;3.,由对局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进入到对国民经济总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在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加大治理力度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的治理;5,环境规划与管理有传统的行政命令加计划,转向依法行政和管理。这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已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第二章

1,简述五大体系的具体内容: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体系?

“三同步,三统一”,“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3,为什么吧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国情、环境状况、履行国际公约责任。

4,环境法律责任分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

5,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级和行业级,行业级优先。有关强制性国家环境标准的代号,用“”表示。推荐性国家环境标准的代号,用“”表示。推荐性行业环境标准代号用“”表示。强制性行业环境标准代号用”“表示。环境标准有: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标准。6,法律制度体系:

环境管理的八项:老三项:“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五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污染几种控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八大制度的关系:层次性、包含性、系统性。

第三章

1,生态学三定律:第一定律(多效性原理、极限性原理),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第二定律(相互联系原理,生态链原理),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第三定律(勿干扰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

2,生态工业园:1,运用生态工业的理论寻求企业间的关联度,进行产业链接,建立企业间生态平衡关系,实现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已生态工业原理为指导,在园区内建立生态链和生态网,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是区域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生态工业园与其他园区的区别:循环模式不同,循环经济的循环模式;产业共生组合,此工厂的废物作为另一工厂的原料,实现废物的充分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

3,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容量行业?

第四章

1,数据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

数据特征:位置特征数(算数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离散特征数(极差(全距),差方和,样本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布形态特征数(偏态系数,峰态系数)。2,正确度:与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符合程度;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的结合。

3,最优化分析方法:线性规划计算;建立数学规划模型;求解;图解法和单纯形法。P85

4,决策树法P85。

5,数据标准化处理P74公式 P85

第五章

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2,环境预测方法:定性(类推法,经验判断法,专家预测法(头脑风暴和特尔菲法));定量(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

3,环境统计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科学估算。

4,什么是环境预测?

环境质量预测是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以及分布的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预测规划期内由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的各种社会和经济损失。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是对特定项目的环境保护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生产及环境保护设施运转与排污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有文字记录的,定期的,客观的评定。

第六章

1,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内容:规划的编制(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规划的申报与审批(规划初级申报和审核,终极申报与审批,环境规划文本),规划的实施。2,环境规划文本:技术档案文本,环境规划文本,环境规划报审文本。

3,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的原则,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坚持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4,坚持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实行环境综合治理原则。5,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原则,建议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战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6,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环境目标应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规划措施要有可操作性。7,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充分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思想、制度、措施。

规划实施的具体条件?

1,将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2,环境规划的分解3,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第七章

1,流域水环境问题:水质和水量。

2,流域水环境的特点:1,涉及地域宽,跨多个省域、市县区域;2,河流或湖泊水文条件复杂,变化大;3,统一水体兼具多种功能;44,污染源种类多,情况复杂。

3,流域水环境的具体内容:依据国家法规和各种环境标准,提出水体功能区域和水质控制指标;确定水质超标阶段和主要污染物;确定个河段的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确定个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预测污染治理费用;提出最佳规划方案。

解决流域水环境问题的对策:建立有权威的机构;坚持全流域的环境规划优先;全流域的环境规划中资金、技术、政策包括在内;附有规划得以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设计和审批程序;加强管理;加强全民教育,提高人民的意识。

第八章

1,城市环境规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城市生态规划、污染控制规划。

2,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方法:值法;反推法。

第九章

1

(5个阶段)

2

采用消除或减少污染控制措施,它包括不用或少用有害物质,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制造技术与工艺等,以达到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各种过程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的节约

3/重复利用;处置;弃置。

4,美国自愿性伙伴合作计划:针对高环境风险污染物而设定的计划;针对全球环境问题而定计划;针对自我承诺改进的综合性

5

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114000系列是由207委员会制定的。

预留100个标准号;6个分技术委员会;2

3,环境管理体系5大要素: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

4

5

书,环境管理程度规定,环境管理手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6,清洁生产的内容、审核思路、审核对象、方式、类型

7,清洁生产的程序:包括不用,少用有毒的原料和辅助材料;无废,少废的工艺;无污染的高效设备;无毒低度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节约资源,少用昂贵和稀有资源;物料的再循环利用;利用二次资源作为原材料;完善的管理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