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苋菜的栽培技术.
种苋菜的方法和枝术

种苋菜的方法和枝术种植苋菜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土壤准备、育苗栽培、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一、土壤准备:1.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pH值在6.0-7.5之间为宜。
2. 在耕种前将农田进行整地,除去杂草和病虫基源。
3. 在整地过程中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同时添加适量的磷、钾等草木灰,以改善土壤肥力。
二、育苗栽培:1. 在育苗期,选择适宜的器皿进行育苗,如育苗盘、育苗箱等。
2. 选用良种进行育苗,播种前进行糯米水或淘米水浸种一晚,并随后进行喷雾消毒,以预防病虫害。
3. 在盘或箱内均匀撒播种子,覆盖一定厚度的培养土,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苗的出土。
4. 出苗后适时补光,加强苗期光照,有利于苗壮壮苗。
5. 在苗期适时进行缓苗,增加苗产量和苗质量。
三、田间管理:1. 种植时,株距控制在15-18厘米,行距控制在50-60厘米,密植可提高产量。
2. 在苗期到播种后约1个月的生长期内,进行初耕切茬,可以促进苜蓿叶的生长,提高苗的光合效率。
3. 在生长期间进行适时追施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高苜蓿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4. 种植期间注意定期除草,保持苜蓿基地的整洁,还可以防止杂草对苜蓿叶的竞争。
5. 应尽量减少田间人工操作,减少伤害和病虫害的入侵。
四、病虫害防治:1. 使用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 在苗期适时施用生物农药或有机农药进行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 定期检查田间和苗床的病虫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免扩散。
4. 适时调整土壤湿度,避免积水导致病虫害的产生。
5. 合理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以上是种植苋菜的方法和技术的基本介绍,种植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高产高质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新的科学技术进展和农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种植技术,提高苋菜的产量和质量。
在实践中,农民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区域特点,选取适合自己的种植模式,以获得更加丰收的果实。
青藏高原冷凉地区苋菜温棚栽培技术

青藏高原冷凉地区苋菜温棚栽培技术青藏高原地区有着丰富的草原和森林,这里的植物种类众多,其中苋菜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近年来,苋菜一直受到冷凉地区的欢迎,因为它在冷凉地区生长快速、味道鲜美,而且是恢复速度也很快。
由于冷凉地区苋菜非常受欢迎,很多农民都在探索如何栽培苋菜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在冷凉地区栽培苋菜的关键技术就是建立温棚,以在冷凉地区改善苋菜的生长环境。
温棚的壁体有助于减少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降低冷却和湿度,增加植物可利用光照,改善土壤温度和水分比例,这都有利于苋菜的生长。
除了建立温棚外,在冷凉地区栽培苋菜,还需要注意的因素有:一是土壤的处理,要确保土壤的适宜性,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适当的湿度;二是选择合适的土壤添加剂,以促进苋菜的生长发育;三是植物的移栽,植物应生长到一定高度、宽度后,才能移栽;四是要适当施肥,以满足苋菜的生长需求;五是要灌溉,确保土壤中水分充足,使苋菜保持湿润;六是要定期施用杀虫剂,有效控制害虫出现,以降低苋菜病害发生的风险。
此外,在栽培苋菜时,也应注意保护植物外壳,以减少植物受到病害侵害的机会。
为此,可以在温棚外使用放置网络,以保护植物免受外界的蚊虫侵扰;另外,可以加强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植物表皮破裂,受到病菌侵害;此外,还可以在温棚外设置支架,将植株的粗枝支撑起来,使土壤上的植物不容易塌陷破裂。
以上是冷凉地区栽培苋菜的技术,帮助农民们在冷凉地区获得更高的苋菜产量。
不仅如此,温棚对于苋菜的经济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苋菜的品质和产量,使它们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总的来说,冷凉地区苋菜的温棚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促进苋菜的生长发育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对农民来说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通过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冷凉地区,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冬暖棚栽苋菜技术冬暖,苋菜,栽培

冬暖棚栽苋菜技术冬暖,苋菜,栽培
利用冬暖大棚栽培越冬苋菜,春节即可上市,收获期长达4-5个月,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以上。
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用良种选用适口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耐寒的彩色苋,如红叶圆形的大红袍、全叶红等。
二、整地施肥选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灌方便、杂草少的地块,在11月初深耕15-20厘米,结合深耕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磷酸二铵25公斤作基肥。
然后做宽1-1.2米的平畦,畦面整细搂平,上暄下实。
三、适时播种 11月中下旬即可播种。
播前浇足底水,将种子掺上适量细沙均匀撒播在畦面,用脚踩实或覆盖一层粪土,再覆盖地膜。
然后用2米长的竹条支起70-80厘米高的小拱棚,并加盖薄膜。
四、加强管理在浇足底水的基础上,出苗前不再浇水,5-7天即可出苗。
子叶出土后,撤除地膜进行第一次除草间苗。
长出两片真叶时再进行第三次除草间苗,并追第一次肥、浇第一次水,一般亩追施氮磷复合肥10公斤。
隔15天再结合浇水施第2次肥,亩施复合肥5公斤。
以后每采收一次追肥浇水一次,每次每亩施肥5-10公斤或施稀薄人畜粪尿肥1000公斤。
来年3月底,气温升高,可撤去小拱棚,加强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和防止苋菜白锈病。
五、适时采收苋菜长到4-6片叶、株高10-15厘米时即可间大苗上市,同时补种苋菜,这样可分批采收到6月上旬清茬。
注意每次间收都要掌握间大留小、留苗均匀,以提高产量。
第1页共1页。
苋菜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苋菜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苋菜,又称莧菜,属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菜园中常见的一种蔬菜。
其叶呈菱形,多为红色或绿色,可作为蔬菜食用。
苋菜味道鲜美,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很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苋菜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种植方法1.土壤选择:苋菜较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适宜的土壤pH为6.0-7.0,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要丰富。
2.场地选择:苋菜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因此选择通风良好的场地,避免低洼或阴暗的地方种植苋菜。
同时,选择在树木繁茂、风吹不到的地方进行种植,以免影响其生长。
3.播种方式:苋菜的播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两种方式。
如果选择直播,可以在春季或夏季播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开沟中,然后覆土约1-2厘米。
如果选择育苗,可以在早春将种子撒在育苗盘中,待苗长到2-3片叶子时进行移栽。
4.注意保湿:在苋菜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
尤其在苗期,需要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但不要过量,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5.施肥措施:苋菜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施肥。
在苗期至盛花期,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追肥,以高氮肥为主。
二、注意事项1.病虫害防治:苋菜的常见病虫害有菜青虫、蚜虫、斑点病等。
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采取卫生防疫措施,及时清除病虫害源,同时适量使用病虫害农药进行防治。
2.疏菜远禾:苋菜的生长速度较快,容易与远禾类作物竞争营养和水分,因此在种植苋菜的同时,需要适量疏开目前种植的禾本科作物,保持苋菜的生长空间。
3.定期修剪:为了促进苋菜的分枝生长,可以在苋菜生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修剪。
修剪后,苋菜可以更加茂密,有利于增加产量。
4.适时采收:苋菜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为30-40天左右,所以需要在苋菜长到合适的大小后及时采收。
采收时可以选择摘叶或斩苗,保留基部,有利于其再生长。
5.轮作种植:为了防止连作障碍,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土壤养分的消耗,最好采取轮作的方式进行苋菜的种植,如与马铃薯、胡萝卜、豌豆等进行轮作。
苋菜种植方法以及防虫要点

苋菜种植方法以及防虫要点最近这段时间以来,相信大家吃苋菜还是比较多得吧,俗话说“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苋菜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下面咱们就起来一起学习它的种植方法吧。
一、种植方法1.选择品种苋菜如果按照叶色分可分为绿苋、红苋和彩苋。
绿苋由于耐热性强,适宜夏、秋季栽培,而红苋耐热性较差,适宜早春或秋延后栽培。
生产上一般选择耐高温、品质好的品种,如大圆叶红苋菜、红米苋、青柳苋等。
2.播种时间北方地区一般每年从4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生长期一般为30~60d。
3.整地施肥苋菜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对水分比较敏感。
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杂草较少的壤土或偏碱性土壤为好。
播种前十五天内要进行深耕,并结合耕地同时施足底肥深耕耙平后,做成平畦,准备播种。
4.田间管理苋菜从播种到出苗,春播需十天左右,夏、秋播种五天左右即可出苗。
当幼苗有2~3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追肥。
一般播后50d左右,当苗高10~12cm,有5~6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采收,采收结束后进行第2次追肥,可施尿素150kg/hm2左右,随浇水撒入。
以后每隔20d 苗高达到25cm左右时进行1次采收,采收后进行施肥。
当田间杂草较多时,需进行除草。
二、防虫1.蚜虫可用40%乐果1000~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灭杀毙6000倍液也可用吡虫啉或避蚜雾喷雾防治。
2.根结线虫病①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②也可以与百合科蔬菜进行轮作,或实行水旱轮作。
③严重的可用杀线虫剂处理土壤;在播种或定植时,沟施或穴施10%力螨库颗粒剂,每公顷用药75kg。
在生长期间,也可用甲基异柳磷乳剂200倍液灌根1—2次。
三、采摘苋菜采收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间苗和割苗。
间苗就是当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连根拔除过密、生长较大的苗,可作为第1次采收;第2次采收可采取用镰刀割收的方法,割掉距离地面5cm的主茎,使侧枝加快生长;当侧枝长到15cm时进行第3次采收,以后只要长到15cm 左右都可以采收。
苋菜的品种及栽培技术

苋菜的品种及栽培技术
苋菜为苋菜属中以嫩叶为食的一年生蔬菜。
原产我国,南方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叶菜之一。
目前北方也在陆续栽培,并发展有一定面积。
一、品种介绍
1、圆叶苋菜。
成株高22厘米左右。
全株有15片叶,大叶长7厘米,宽6厘米,卵圆或圆形,叶缘近全缘;叶片正面绿色(或绿色杂有紫红色斑晕,或全为深紫红色),背面粉绿色,叶柄及茎均为绿色(或深紫红色);茎、叶上均有白色短茸毛。
嫩株茎、叶柔软宜熟食,别具风味。
耐热、耐旱性强,耐寒性弱,抗病虫能力较强,但有时易患白锈病。
在温暖、水肥充足条件下,生长迅速,播后20余天即可收获。
采收要及时,否则纤维增多,品质降低。
一般亩产2000千克。
2、大叶红苋菜。
成株高22厘米左右。
全株有14片叶,叶片较大,大叶长13厘米,宽6厘米,长卵形,叶缘近全缘,深紫红色,叶片周缘为绿色;茎浅绿色,基部带紫红色,茎叶均有白色短茸毛。
嫩株茎、叶肉厚质嫩,宜熟食,别具风味。
耐热、耐旱性强,耐寒性弱,抗病虫能力较强,生长速度比圆叶苋菜略慢,播后40天左右即可收获。
一般亩产2500千克左右。
3、尖叶红苋菜。
成株高22厘米左右。
全株12片叶,叶片较狭长,大叶长7厘米,宽3.6厘米,为宽披针形,灰绿色带深紫红色或全为深紫红色,叶缘近全缘;叶柄及茎均为紫红色,叶、茎上布满白色短茸毛。
嫩株肉质略粗,含纤维多,宜熟食,别具风味。
耐热、耐旱性强,耐寒性弱,但比圆叶苋菜稍耐寒,抗病虫能力较强,生长速度与大叶红苋菜仿佛。
亩产1500千克。
红苋菜辽宁种植方法

红苋菜辽宁种植方法引言红苋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因其叶片鲜艳红色而得名。
红苋菜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以及多种矿物质。
在辽宁地区,由于气候适宜,红苋菜种植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红苋菜在辽宁地区的种植方法。
选择适宜的品种在辽宁地区种植红苋菜,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
常见的品种有紫红红苋菜、红富士红苋菜等。
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便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土壤要求红苋菜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喜欢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
辽宁地区土壤类型多样,大部分是黄土和壤土。
在选择种植地时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气候条件红苋菜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
辽宁地区的气候条件多样,种植红苋菜可选择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在夏季高温时,需注意提供充足的遮荫,并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
播种和移栽播种红苋菜适合通过直接播种种植。
在辽宁地区,可在春季3月底到4月初进行播种。
播种前需要将土壤整地,平整并松土,除去杂草。
选用健壮的红苋菜种子,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然后轻轻覆土,保持适当的湿度。
移栽对于红苋菜的移栽,可选择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进行,或者在秋季8月底至9月初进行。
在移栽前,需要将苗床灌足水,使土壤湿润。
然后用水浸湿苗床上的种苗,将苗床上的种苗挖出,移栽到定植的地块上,定植的间距为30-40厘米。
施肥和灌溉施肥红苋菜的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进行调整。
在辽宁地区,常见的施肥方法有基肥和追肥。
基肥:在整地前,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鸡粪、猪粪等。
一般每亩用肥量为3000-4000千克。
追肥:在红苋菜生长过程中,可进行追肥。
追肥的时机一般为播种后15-20天追肥一次。
灌溉红苋菜耐旱,但对于土壤湿润要求较高。
在辽宁地区,一般可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的方式进行。
灌水量要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土壤过湿或干旱。
病虫害防治红苋菜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叶霉病、蚜虫等。
苋菜丰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

苋菜丰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栽培季节与栽培方式1)春夏秋季露地栽培。
晚霜过后可陆续分批播种,北方自4月中下~9月上旬均可播种。
苋菜耐热性很强,很适合作为8、9月淡季的一个蔬菜品种。
2)春提前、秋延后保护地栽培。
因苋菜为高温类蔬菜,不耐寒冷,北方冬季即使在日光温室也难正常生长,故一般只作春提前和秋延后的保护地栽培,日光温室可考虑在2月份播种,大棚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
播种时地温最好稳定通过15℃为佳。
秋延后栽培如无特殊需要,种植较少。
3)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可进行周年露地栽培,可采用流通的方式满足北方的周年供应。
栽培技术1)整地、施肥、做畦。
宜选择杂草少的地块,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之土壤栽培为佳,苋菜的生长期较短,与生长期长的果菜相比需肥量要少得多,但考虑到茬口多,故而也应多施有机肥,每茬后都应施入一定的有机肥,进行翻耕。
土地应整平、整细,一般做1.3~1.5米平畦即可。
雨季可考虑用高畦栽培。
2)播种。
苋菜的种子较小,播种掺些细砂或细土可以使播种均匀。
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25~0.5千克。
可平畦撒播或条播,撒播的可用四齿耙浅搂或不搂(雨水多的潮湿季节),条播者春季可稍深、夏季宜浅,浅覆土,然后镇压,即可浇水,等待出苗。
3)管理。
春季播种因地温低,空气干燥,出苗慢,可考虑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出苗快而整齐。
播后约7~10天出苗,出苗前后应注意防治杂草,条播者可进行行间中耕除草,为促进生长需保持土壤湿润,中期结合浇水追施氮肥一次(在施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0千克。
保护地栽培以温度管理为主,春、秋季尽量提高温度,促进生长。
4)病虫害白锈病:6月上旬开始发生,高温、高湿条件下蔓延迅速。
病株叶面出现黄色病斑,叶背形成白色圆形隆起的孢子堆。
防治:用5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40%粉锈宁5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
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为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苋菜的栽培技术
苋菜又名青香苋、红苋菜、野刺苋、米苋等,为苋菜属中以嫩叶为食的一年生蔬菜。
苋菜的食用部位为茎尖和嫩叶。
苋菜耐热性很强,为高温类蔬菜,不耐寒冷,生长期较短。
有绿、黄绿、紫红或杂色;苋菜营养丰富,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抽筋;含有丰富的铁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功能等。
苋菜在4 月中下旬~9 月上旬均可播种,也可利用冬暖大棚种植越冬苋菜,春节即可上市,这里主要讲冬季塑料大棚内的栽培技术。
1 整地施肥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宜选择地势平坦、杂草少的地块,将畦整为宽1~1.20m 的平畦,畦面应细而平,上虚下实。
苋菜生长周期短,最好多施有机肥。
11 月初深耕15~20cm,结合深耕每667m
2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3 000kg、磷酸二铵25kg 作基肥。
2 播种当地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播种。
苋菜的种子较小,每667m2 用种量0.25~0.50kg。
播种时将种子掺在细砂或细土里,搅拌均匀后撒在畦面上,这样可以使播种均匀,然后平压一下,在上面撒一层调好的粪土,然后再撒一层薄薄的沙,沙可以起到有效利用地下水分的作用,可在上面再加一层小拱膜,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和水分,使出苗更快更齐。
播种后浇足水,在出苗前不需再浇,1个星期左右即可出苗。
等苗长出1 片叶时即可拆除小拱棚。
3 田间管理等幼苗长出2 片叶时即开始除杂草,并进行第一次施肥浇水,一般施用氮磷复合肥5~10kg/667m2,以后每隔2 个星期施肥浇水1 次。
在生长中后期,中午温度高时可适当放风,以防病虫害的发生。
期间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4 病虫害防治苋菜病害主要是白锈病,高温、高湿条件下蔓延迅速,病株叶面出现黄色病斑,叶背形成白色圆形隆起的孢子堆,可用50%代森锰锌800 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 倍液,或40%粉锈宁500 倍液喷洒;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用普通环保的杀虫剂即可。
5 适时采收苋菜长到4~
6 片叶,株高10~15cm,即可间大苗上市,在采收时要注意间大留小,留苗均匀,以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