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制度改革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1948年12月1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支援全国的彻底解放,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政府经过会商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农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及其汇率制度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汇率、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双重汇率和向市场汇率过渡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8—1978)从1948年12月人民币的诞生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人民币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历了1949~1955年的旧人民币汇率和1955~1979年新人币汇率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49~1955年这段时期,人民币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物价波动而不断进行着调整,1949年1月19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挂牌时,1美元合80旧人民币,由于当时物价上升的很快,而同期国外物价下跌,1950年3月13日调整为1美元兑换4200元人民币,这段期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为26170元。
从1955年新人民币的发行开始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提是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形成时期。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为1:1000,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建立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受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与市场严重脱节,并被长期高估,很难起到调节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价格杠杆作用。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1955~1972年期间为一个阶段;1973~1979年期间为另一个阶段。
1955~1972年这一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时,这一期间国际货币制度采取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而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人民币汇率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进行调整除了个别货币的公开贬值或升值而做及时调整外,一般保持稳定不变。
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1949年-1994年

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1949年-1994年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 1949年--1994年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 1949年--1994年1949年3月人民币汇率为600旧人民币/美元,至1950年3月调至42 000旧人民币/美元1950年3月至l951年5月共调高15次,从42 000旧人民币/美元调至22 380旧人民币/美元l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2.4618人民币/美元的水平在1972年人民币汇率偏离2.46人民币/美元后,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于l979年达到1.49人民币/美元1985年至1990年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我国多次大幅度调整官方汇率。
1985年1月1日至10月1日由2.80人民币/美元逐步调整到3.20人民币/美元,下调12.5%。
l986年7月5日调至3.70人民币/美元,下调21.6%。
1990年11月17日调至5.22人民币/美元,下调9.6%。
l990年11月的5.22人民币/美元小步调整至1993年底的5.70人民币/美元1988年至1993年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进口需求猛增,外汇求大于供,市场汇率不断下跌,由5.70/美元贬值为l993年2月的8.20人民币/美元。
1993年5月取消限价,市场汇率骤升至11.20人民币/美元。
1993年7月以后,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中国人民银行对市场进行干预下,到1993年底市场汇率回落到8.72人民币/美元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人民币官方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人民币/美元下浮至1994年1月1目的8.70人民币/美元。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总表--1950-2005年单位:10亿美元[打印]---------------------------------------------------------------------------------------- 年末End of Year 外汇储备Forex Reserves 年末End of Year 外汇储备Forex Reserves 年末End of Year 外汇储备ForexReserves1950年0.157(10亿美金)1969年0.483 (10亿美金) 1988年 3.372 (10亿美金)1951年0.045(10亿美金)1970年0.088 (10亿美金) 1989年 5.550 (10亿美金)1952年0.108(10亿美金)1971年0.037 (10亿美金) 1990年 11.093 (10亿美金)1953年0.090(10亿美金)1972年0.236 (10亿美金) 1991年 21.712 (10亿美金)1954年0.088(10亿美金)1973年-0.081(10亿美金) 1992年 19.443 (10亿美金)1955年0.180(10亿美金)1974年0.000 (10亿美金) 1993年 21.199 (10亿美金)1956年0.117(10亿美金)1975年0.183 (10亿美金) 1994年 51.620 (10亿美金)1957年0.123(10亿美金)1976年0.581 (10亿美金) 1995年 73.597 (10亿美金)1958年0.070(10亿美金)1977年0.952 (10亿美金) 1996年 105.049 (10亿美金)1959年0.105(10亿美金)1978年0.167 (10亿美金) 1997年 139.890 (10亿美金)1960年0.046(10亿美金)1979年0.840 (10亿美金) 1998年 144.959 (10亿美金)1961年0.089(10亿美金)1980年-1.296(10亿美金) 1999年 154.675 (10亿美金)1962年0.081(10亿美金)1981年 2.708 (10亿美金) 2000年 165.574 (10亿美金)1963年0.119(10亿美金)1982年 6.986 (10亿美金) 2001年 212.165 (10亿美金)1964年0.166(10亿美金)1983年8.901 (10亿美金) 2002年 286.407 (10亿美金)1965年0.105(10亿美金)1984年8.220 (10亿美金) 2003年 403.251 (10亿美金)1966年0.211(10亿美金)1985年 2.644 (10亿美金) 2004年 609.932 (10亿美金)。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课件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人民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 • 自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可以大体为以下五个阶段: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 第一阶段自1949年至1980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表 现为严格管制和固定不变。
• 第二阶段为1981年至1984年,开始尝试对人民币汇 率制度进行改革。
3.3233
61.39
532.33
3.9602
68.45
551.46
4.3608
71.24
576.2
5.202
74.41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第四阶段
• 1994~2005.7.20,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币美元,汇率政策目 标为维持汇率稳定,汇率水平是基本稳定。 表二
• 通过汇率并轨取消双轨制,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第二阶段
• 1981年~1984年,汇率制度为钉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汇 率政策目标为扶持出口,增加外汇,汇率水平是持续下跌。
• 我国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格。 • 两个概念:单一汇率、复汇率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两个概念
• 单一汇率是指一种货币只有一种汇率,这种 汇率通用于该国所有的国际经济交往中。 • 复汇率又称多元汇率,是一国在外汇管制情 况下,对同一外国货币,因其目的不同,而 规定不同的汇率。
• 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汇率水平是稳中有升。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2005-2008年人民币汇率表
美元加权 日元加权 欧元加权
平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 - 1985年的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1986 - 1993年的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1994年后汇率并轨、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制度,顾名思义,它是由官方制定的两种汇率制度组成。
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单一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行业迅速壮大,以往的单一汇率制度并不能满足当时外贸行业的需求,因此,除了汇率官方牌价外,我国又制定了针对于贸易行业的贸易内部汇率及外汇留成制度。
贸易内部汇率用于对出口贸易及其费用进行结算;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出口企业留存一定比例的外汇,方便其进口所需原料,并允许部分部门间进行汇率调剂。
这样,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就形成了。
此时贸易行业的换汇成本较高于非贸易的官方汇率。
随着美国的经济地位不断加强,美元的持续升值,导致人民币不断地贬值,到了1984年末,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行业内部汇率基本持平,于是在1985年,我国又取消贸易内部汇率,重新回到了单一汇率制度。
1985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自此,外汇调剂市场迅速壮大,代替了被取消的贸易内部汇率,80%以上的对外贸易均以调剂市场价格进行结算。
此阶段,被称为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
从1978年开始,中央政府便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限制于当时思想不够开放,地方政府无法理解并实施,1993年中央开始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了响应这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自1994年开始起,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制。
同时将结算汇率业务全部移交银行,取消了企业外汇留成并上缴外汇。
2005年之前,人民币始终紧盯美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部经济活动及对外贸易体量均飞速增长,经济更为复杂,受影响的因素增多,因此,以前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不适应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这一阶段,我国根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 础,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合理浮 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调整背景: ●促进出口,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 达到340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单一汇率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
●出自编制计划和内部核算的需要,我国在这一时期采用刚性人民
币汇率制度。
在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刚性是一种必然选择。 当时,全球都采用固定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稳定也符合世界潮流。
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 动汇率制(1973~1980年)
这一时期,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方针下,以有利于对外 贸易的发展和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一定的幅度之内调整人民币 汇率。 调整背景: ●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为了保证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不断上调,有利于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但是也 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人民币汇率偏高,一方面增加了出口亏损,另一方面刺激 了国内争外汇的倾向。
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 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 汇率双轨制时期 调整背景: ●从1979年起,我国全面进行了经济改革。为了适应外贸体制改革
中国未来汇率体制发展展望
•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 根本目标,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在内的一切宏观调控政策 都需以此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 • 与人民币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宽一样, 汇率形成机制对于中国这样自主的庞大经济体而言,只是 诸种考虑的经济变量之一。判断其汇率制度是否合适的主 要标准是它与国内实体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在这种汇率 制度和汇率水平下是否良性运行,以及经济增长是否能够 持续。汇率应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 • 中国的政策制定以自身考虑为主,同时也强调要考虑亚 太和世界的经济。中国正逐渐变为一个经济大国,既要考 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和平衡,也历来重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 经济的相互作用。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9)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1949=2.31950=2.751951=2.2381952=2.6171953=2.6171954=2.6171955=2.46181956=2.46181957=2.46181958=2.46181959=2.46181960=2.46181961=2.46181962=2.46181963=2.46181964=2.46181965=2.46181966=2.46181967=2.4618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1990=4.78381991=5.32271992=5.5149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1994=8.61871995=8.35071996=8.31421997=8.28981998=8.27911999=8.27962000=8.27842001=8.27702002=8.27702003=8.2774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2005=8.1013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
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60关口;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关口;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270.5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7.40关口;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11.007一路上涨至10.5434;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连破3关破;12月20日中国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建国初期(1949-1953):建国初期,人民币的汇率主要由政府进行调控,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此时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2.46人民币。
2. 第一个汇改(1953-1978):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逐步改变。
在1953年至1957年期间,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人民币贬值。
然而,此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币重新回归固定汇率制度,并于1971年正式定为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 2.46人民币。
3. 第二个汇改(1978-1994):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此后人民币的汇率开始逐步放松管制,同时加强了货币市场的开发。
1981年,中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呈现出了市场化的趋势,与市场供求关系逐渐相结合。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市场经济的变化。
4. 第三个汇改(1994-2005):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阶段。
1994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双向浮动"制度,人民币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逐渐扩大,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5. 第四个汇改(2005至今):2005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放松了人民币汇率的管制,推出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渐加速升值,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暂停了人民币升值,并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制度到市场化汇率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这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演变。
在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常用品比价来确定。
2.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
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但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
因此,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2)第二阶段: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
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
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
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
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3)第三阶段: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年至今)。
1994年1月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最后到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特点
人民币从原本紧钉美元的汇率制度, 人民币从原本紧钉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 参考一篮子货币。 参考一篮子货币。 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 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 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 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权重。
参考一篮子货币
所谓参考一篮子货币, 所谓参考一篮子货币,是指某一个国家根 据贸易与投资密切程度, 据贸易与投资密切程度,选择数种主要货 币,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重后组成一篮子 货币,设定浮动范围, 货币,设定浮动范围,该国货币就根据这 一篮子货币并在范围内浮动。 一篮子货币并在范围内浮动。
美元加权平均汇率 日元加权平均汇率 (人民币/100日元) 人民币/100日元) /100日元 欧元加权平均汇率 (人民币/100欧元) 人民币/100欧元) /100欧元 港币加权平均汇率 (人民币/100港元) 人民币/100港元) /100港元
年份
(人民币/100美元) 人民币/100美元) /100美元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自1949年至 年至1980年,人民币汇率 第一阶段自 年至 年 总体上表现为严格管制和固定不变 。 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小阶段: 1949年~1952年,汇率制度为爬行钉住 (钉住内外物价比),汇率政策目标为扶 持出口,兼顾进口,汇率水平是高频率地 调整。
1953年~1972年,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 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人民币汇率长期 稳定,汇率水平不变。 1973年~1980年,汇率制度为钉住一篮子 货币,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人民币坚挺, 汇率水平是汇率稳中有升。 (布雷顿森林 体系瓦解,尼克松访华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汇率的概念
名义汇率: 名义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 示的价值。 示的价值。 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 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例如:¥ 表示你可以用10元人民币 例如:¥10=$1表示你可以用 元人民币 :¥ 表示你可以用 来购买1美元 美元。 来购买 美元。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861.8827.83 827.84 827.7 827.7 827.7 827.68 819.17
8.437 8.9225 7.6352 6.86 6.3488 7.2932 7.6864 6.8075 6.6237 7.1466 7.6552 7.4484 800.58 936.13 1029 1019.53
111.53 107.96 107.51 107.09 106.88 106.66 106.18 106.08 106.07 106.24 106.23 105.3
第五阶段
2005.7.21以后,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 以后, 以后 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 的浮动汇率制度。表三 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 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 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水平是稳中 有升。 有升。
两个概念
单一汇率是指一种货币只有一种汇 单一汇率 率,这种汇率通用于该国所有的国 际经济交往中。 复汇率又称多元汇率,是一国在外 复汇率 汇管制情况下,对同一外国货币, 因其目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汇率。
第三阶段
1985年~1993年,汇率制度为从爬行钉住 年 年 到管理浮动(以钉住出口换汇成本为主), 到管理浮动(以钉住出口换汇成本为主), 汇率政策目标为平衡国际收支, 汇率政策目标为平衡国际收支,汇率水平 是持续下跌。 是持续下跌。表一 属于复汇率制度,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 又产生了人民币调剂汇率 。
汇率变化
货币升值:一国货币市场价值相对于另一 货币升值 国货币提高。即本币汇率上升,例如:美 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10 $1=¥ $1=¥ $1= 10变动为$1=¥20 $1= 表示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 货币贬值:一国货币市场价值相对于另一 货币贬值 国货币降低。即本币汇率下降,例如: $1=¥10变动为 $1=¥ $1=¥10变动为 $1=¥8,表示美元贬值, 人民币升值。
2005-2008年人民币汇率表
年份 美元加权平均 日元加权平均 欧元加权平均 港币加权平均 汇率 汇率 汇率 汇率 (人民币/100 美元) 2005 2006 2007 2008 819.17 797.18 760.4 694.51 (人民币/100 日元) 7.4484 6.857 6.4632 6.7427 (人民币/100 欧元) 1019.53 1001.9 1041.75 1022.27 (人民币/100 港元) 105.3 102.62 97.46 89.19
第二阶段
1981年~1984年,汇率制度为钉住一篮子 年 年 货币(双重汇率),汇率政策目标为扶持出 双重汇率), 货币 双重汇率),汇率政策目标为扶持出 增加外汇,汇率水平是持续下跌。 口,增加外汇,汇率水平是持续下跌。 我国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 我国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了贸 易内部结算价格。 易内部结算价格。 两个概念:单一汇率、复汇率
第四阶段
1994~2005.7.20,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 ~ , 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汇率稳定, 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汇率稳定, 汇率水平是基本稳定。 汇率水平是基本稳定。 表二 通过汇率并轨取消双轨制,形成了以市场 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
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表
1985-1993年人民币汇率表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美元加权平均汇率 (人民币 人民币/100美元 美元) 人民币 美元 293.66 345.28 372.21 372.21 376.51 478.32 532.33 551.46 576.2 日元加权平均汇率 (人民币 人民币/100日元 日元) 人民币 日元 1.2457 2.0694 2.5799 2.9082 2.736 3.3233 3.9602 4.3608 5.202 港币加权平均汇率 (人民币 人民币/100港元 港元) 人民币 港元 37.57 44.22 47.74 47.7 48.28 61.39 68.45 71.24 74.41
第一阶段自1949年至1980年,人民币汇率 总体上表现为严格管制和固定不变。 第二阶段为1981年至1984年,开始尝试对 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 第三阶段自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 外汇调剂价格并存。 第四阶段从1994年至2005年7月20日,单一 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五阶段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 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 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 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 货币 。 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 加拿大、泰国等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比重也 较大 ,意味着 ,这些国家的货币也在人民 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范围之内。
汇率变化对一国的影响
进出口: 进出口:国内货币贬值将增加净出口、总 需求和实际GDP;反之国内货币升值会减 少净出口、总需求和实际GDP。 物价: 物价:汇率下降—本币贬值,引起进口商 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 ;反之,本币升值, 进口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可以抑制物价 总水平 。 资本流动: 资本流动:资本外流或资本内流。
长期汇率的四个决定因素
相对价格水平: 一国物价上涨 维持国外需求 贬值 生产率增长的相对速度: 增长快 需求增加 升值 对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偏好 对美国产品更为偏好 美元升值 关税和配额
人民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 年 月 日 行人民币。 行人民币。 自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可以大体 年至今, 年至今 为以下五个阶段: 为以下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