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通用高风险作业指导书

通用高风险作业指导书
通用高风险作业指导书
动态高风险项目/活动
施工区域:
施工单位:
检查项
检查要点
施工单位
HSE部门
施工单位
作业负责人
监理单位
专业工程师
\
一、作业先决条件检查(按照人、机、料、法、环进行细化)
1施工人员情况
班前会、精神状态、健康状况、特种作业人员资质
2工机具情况
验收记录、报审记录
3设备、材料合格情况
验收记录、报审记录
4施工方案、安全措施跟踪文件
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及审批(方案审批页)。应急预案通过审批(方案审批页),覆盖主要风险(人员伤害、设备损伤等)。技术交底有针对性,且覆盖全体人员
5环境条件
水电、通风、防护、通道、交叉、消防、风速、气象等
6组织
成立最小网格化组织,明确负责人、各方联络人、及所有人员通讯录
7作业许可
安全施工作业票(OA发布版)或安全云系统审批
二、高风险作业施工过程控制(与施工方案的工艺作业过程一致)
工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风险
检查要点及标准
施工单位
安全员
施工单位现场作业负责人
监理单位
H或S
监理单位
H或S
A作业过程
B作业过程

紧急应变措施作业指导书[空白模板]

紧急应变措施作业指导书[空白模板]
1.1.2目的:本应急计划的目的是在工厂紧急事故时,把对生命财产构成的危险减至最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已列出火灾发生时应采取的明确规定步骤.根据本计划,在发生火灾、爆炸、机器伤害、中毒或天灾时,我们须实施紧急应变措施.这些事件要求我们立即采取紧急行动.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演习,全体员工须参加.
1.2人员和责任
8.2.如果伤势过重,由应急协调员立即通知当地医院,并告诉医院人员须运来的人数及伤势程度.
9.紧急电话号码:
消防局:119
急救中心:120
--------------文件结束--------------
2.2.2让全体员工了解警报系统与撤离程序.
2.2.3让全体员工熟悉大楼的紧急出口.
3.警报器发声时或人员须撤离大楼时,须要求全体员工有条不紊地离开大楼,并须告诉他们指定的集合区.
3.1.应急组成员训练
3.1.1应急组成员应该手提灭火器,控制初期小火灾.
3.1.2立即区别和关闭可能对工厂设施及消防人员造成更多损伤的生产过程.
3.1.3如果火势蔓延扩大,则彻离大楼.
3.1.4事件过后,请认出所有已经用过的灭火器,以便再替它们充液,以备后用.
3.2.抢救负伤人员:
3.2.1传呼医生.
3.2.2迅速让伤者躺下,但烧伤的部位应置于上方,用水或不会燃烧的液体扑灭伤者身上的火焰.
3.2.3或者,用外衣、窗帘、毛毡(非尼龙或纤维的)、地毡或厚布把伤者紧紧包裹,然后,让他(她)平躺在地上,这样会使火焰缺乏氧气燃烧而熄灭.
5.3.若有昏迷状态应立即针刺“人中”穴.
5.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输液等抢救治疗.
6.触电紧急处理:
6.1如能迅速找到电源或电表,马上关掉电源总开关以切断电源,否则可拔掉插头.

高应变讲解

高应变讲解

高应变讲解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高应变----武汉岩海(曾)一.准备工作1.基桩开挖:不小于2倍桩径2.选择重锤:应为极限承载力的1~%3.桩顶要剔除浮浆以及露头钢筋,保证平整4.冲击钻钻头8mm,膨胀螺丝6mm,固定螺丝的小扳手1把,老虎钳1把,小铁锤1把5.打磨机:切割片为精钢片,不能用砂轮6.传感器的安装:应力环线向下,加速度计线向上7.桩头垫子:3CM左右厚的三合板或者木板8.吊车:可以使用重锤9.应变传感器两个孔距离为6-7CM二.理论知识1.高应变:200~1000个应变低应变:小于10个应变2.通过重锤冲击桩头,产生沿着桩身向下传播的应力波和一定的桩土位移,利用对称安装于桩顶两侧的加速度计和应变计,记录冲击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和应变,并且通过长线电缆传输给基桩动测仪3.桩垫要求:2~3CM厚的板子,可以垫细沙,管桩用麻袋2-3层4.锤子重量:设计承载力*2=极限承载力再*1~%5.锤击时采用重锤低击(1~2.5m)6.积分:加速度--速度--位移7.贯入度:反弹后的位移,最好在2~6mm8.传感器安装点:大直径基桩--1倍,小直径基桩--2倍,大直径桩--直径大于600mm,桩长大于30m9.一定要保证4个传感器安装贴平!!!10.测点桩长:传感器(加速度计)安装点到桩底的长度测点面积:桩的截面积(管桩为内外直径的差)11.一般先做完低应变,测完整性,比较好的基桩才做高应变12.桩密度:灌注桩--2450,管桩--2550系数JC值粗砂,砂土~,粉质砂土~,粉土~,粉质黏土~,黏土~,固定端为0,自由端为114.应用: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15.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好比桩身提高1~2级,而且不低于C30法的条件:只限于中小直径基桩,桩身材质和截面基本均匀加速度计采用电荷信号模式,PDA是采用电压,电荷在导线中传播损耗快18.采用间隔50~200微秒(一般100),短桩用50(10m左右)19.监视:(正负200微应变以内)20.加速度计--电荷--电压--A/D转换--数字信号,应力--电压--A/D 转换--数字信号、适配器的作用:将电荷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22.弹性波速:为测点横截面处的波速,高于平均波速。

高应变讲解

高应变讲解

高应变一.准备工作1.基桩开挖:不小于2倍桩径2.选择重锤:应为极限承载力的1~1.5%3.桩顶要剔除浮浆以及露头钢筋,保证平整4.冲击钻钻头8mm,膨胀螺丝6mm,固定螺丝的小扳手1把,老虎钳1把,小铁锤1把5.打磨机:切割片为精钢片,不能用砂轮6.传感器的安装:应力环线向下,加速度计线向上7.桩头垫子:3CM左右厚的三合板或者木板8.吊车:可以使用重锤9.应变传感器两个孔距离为6-7CM二.理论知识1.高应变:200~1000个应变低应变:小于10个应变2.通过重锤冲击桩头,产生沿着桩身向下传播的应力波和一定的桩土位移,利用对称安装于桩顶两侧的加速度计和应变计,记录冲击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和应变,并且通过长线电缆传输给基桩动测仪3.桩垫要求:2~3CM厚的板子,可以垫细沙,管桩用麻袋2-3层4.锤子重量:设计承载力*2=极限承载力再*1~1.5%5.锤击时采用重锤低击(1~2.5m)6.积分:加速度--速度--位移7.贯入度:反弹后的位移,最好在2~6mm8.传感器安装点:大直径基桩--1倍,小直径基桩--2倍,大直径桩--直径大于600mm,桩长大于30m9.一定要保证4个传感器安装贴平!!!10.测点桩长:传感器(加速度计)安装点到桩底的长度测点面积:桩的截面积(管桩为内外直径的差)11.一般先做完低应变,测完整性,比较好的基桩才做高应变12.桩密度:灌注桩--2450,管桩--255013.case系数JC值粗砂--0.05,砂土--0.1~0.15,粉质砂土0.15~0.25,粉土0.25~0.4,粉质黏土0.4~0.7,黏土0.7~1.0,固定端为0,自由端为1 14.应用: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15.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好比桩身提高1~2级,而且不低于C3016.case法的条件:只限于中小直径基桩,桩身材质和截面基本均匀17.RS加速度计采用电荷信号模式,PDA 是采用电压,电荷在导线中传播损耗快18.采用间隔50~200微秒(一般100),短桩用50(10m左右)19.监视:(正负200微应变以内)20.加速度计--电荷--电压--A/D转换--数字信号,应力--电压--A/D转换--数字信号、21.RS适配器的作用:将电荷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22.弹性波速:为测点横截面处的波速,高于平均波速。

高应变作 业 指 导 书

高应变作 业 指 导 书

作业指导书(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编写: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年月日第1 版第0 次修改管理类别受控非受控.二O O八年十一月作业指导书1.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高应变法: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适用于建筑、市政、交通工程中的各类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钢桩及其他类型的打入桩。

高应变检测适用于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监测预制桩打入时的桩身应力和锤击能量传递比,为沉桩工艺参数及桩长选择提供依据。

对灌注桩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应具有一定的实测经验和相近条件下可靠的对比验证资料。

对多支盘灌注桩、大直径扩底桩、以及具有缓变形Q-S曲线的大直径灌注桩,均不宜采用本方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2. 检测依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 检测的目的3.1 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2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3.3 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3.4 在混凝土预制桩及钢桩打桩过程中检测桩身应力,进行捶击效率监测,为选择沉桩工艺参数和确定桩长提供依据。

4. 检测原理是在桩顶沿轴向施加一冲击力,使桩产生足够的贯入度,实测由此产生的桩身质点应力和加速度的响应,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具体做法是:(1)用动态的冲击荷载冲击桩头,使桩土体系由弹性工作状态进入塑性工作状态;(2)采集桩顶具有代表性桩身截面的轴向应变和桩身运动加速度的时程曲线,即F(t) 和 V(t);(3)根据一维波动方程对桩身阻抗和土阻力实现分段分析和计算,从而获取桩身完整性、承载能力方面的数据。

并且可以模拟静力计算,推算出相应的静载荷试验下的P-S曲线。

5. 仪器设备及管理5.1高应变动力测试中使用的设备为RSM-24FD浮点工程动测仪基桩动测系统,包括主机、应力环和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处理软件。

高应变作业指导书

高应变作业指导书

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2014年3月28日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了确保现场高应变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高应变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高应变评价桩身完整性和测定单桩承载力的作业指导。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判定各类预制桩和砼灌注桩的基桩极限承载力及评价桩身的结构完整性。

2、引用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3、抽样方法和数量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双方签定委托合同。

检测数量一般由建设、监理、设计三方根据检测规程和工程实际确定桩数和桩号。

4、检测项目判定基桩的极限承载力;评价桩身的结构完整性。

5、检测仪器仪器设备由传感器(应变、加速度各一对)、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记录显示器以及专用附件组成。

1.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共振频率在7500Hz以上,有在0-1000g和10-7500Hz范围内呈线性;2.数据采集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10Hz-5KHz;3.记录采样频率:不宜小于2000点/秒以上;4.整机信噪比大于3。

6、检测系统框图基桩高应变检测系统框图7、检测前后,对被测样品和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7.1 检测前,对被测样品的检查项目(1)为确保检测时锤击力的正常传递,对混凝土灌注桩、桩头严重破损的混凝土预制桩,检测前应对桩头进行修复或加固处理。

(2)砼桩桩头顶面应水平、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中轴线应重合,桩头截面积应与原桩身截面积相同。

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项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3)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4)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

7.2 检测前,对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检测前应认真检查确认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并按规程逐一核对各类参数设定值,直至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检测。

基桩高应变法作业指导书.doc

基桩高应变法作业指导书.doc

2008-08-01 实施文件控制代号:HAJJ3113-08作业指导书基桩高应变法试验控制状态:受控口 非受控口持有者姓名:编 号:编制: 审核: 批 准:2008-08-01 发布 淮安市建筑工程检测屮心有限公司第一章、使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监测预制桩打入时的桩身应力和锤击能量传递比,为沉桩工艺参数及桩长选择提供依据。

1.2进行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应具有现场实测经验和本地区相近条件下的可靠对比验证资料。

1.3对于大直径扩底桩和Q-s曲线具有缓变型特征的大直径灌注桩,不宜采用本方法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第二章、仪器设备2.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应低于《基桩动测仪》JG/T 3055中表1规定的2级标准,且应具有保存、显示实测力与速度信号和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功能。

2.2锤击设备宜具有稳固的导向装置;打桩机械或类似的装置(导杆式柴油锤除外)都可作为锤击设备。

2.3重锤应材质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高径(宽)比不得小丁1,并采用铸铁或铸钢制作。

当采取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式实测锤击力时,重锤应整体铸造,且高径(宽)比应在1.0〜1.5范围内。

2.4进行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0%〜1.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大于30m时取高值。

第三章、现场检测3.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应通过复打确定。

2)桩顶面应平整,桩顶高度应满足锤击装置的要求,桩锤重心应与桩顶对中,锤击装置架立应垂直。

3)对不能承受锤击的桩头应做加固处理,混凝土桩的桩头处理按如下执行:0.1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

0.2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

0.3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Z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0.4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高应变入门指南

高应变入门指南

FEI桩基动测分析系统入门指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1999年7月8日前言本《指南》的适用对象是初次接触“FEI桩基动测分析系统”的用户。

为了便于理解, 《指南》中的许多地方都采取了比较形象化的提法, 而这些形象化的提法在数学上可能是不严格的, 初学者大可不必深究, 等到熟练掌握本系统的操作之后, 自然可以抛弃这些形象化, 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作严格的探讨。

第一部分高应变部分第一章数据采集本章我们将按实际测试中的顺序,介绍与信号采集相关的各种操作。

第1节系统的连接电源:在本系统主机的背面, 有直流及交流接口, 分别印有“AC220V”及“DC12V”字样,通过本系统配备的专用电线可分别与220V交流电源或12V直流电源相接。

接地:系统主机背面留有接地接头,标有“GND”字样,开机之前务必用一根电线良好接地。

传输电缆:主机背面有一圆形37芯接口,标有“INPUT”字样,系统配备的信号传输电缆即与此接口相接,并可串接数根(每根长约20m)。

1分4导线:传输电缆的公头与主机背面“INPUT”接口相接,母头与“1分4导线”相接,“1分4导线”用于与四支传感器相接,这四支传感器分成两组,每组含一加速度接口(标有A1、A2字样) 和一应变环接口(标有F1、F2字样)。

传感器:两支加速度传感器与“1分4导线”上标有A1、A2的两个三芯接头相接,两支应变环与“1分4导线”上标有F1、F2的两个五芯接头相接。

至此,本系统连接完毕。

2节采集参数的设置一、进入主菜单打开主机的电源,本系统的采集软件安装在硬盘C:区之DATPRO子目录中。

在DOS系统下键入CD ,进入该子目录,然后键入DATPRO ,即可进入主菜单。

注意:DATPRO能记忆最近一次使用它时采集到的数据文件名,在重新启动DATPRO时,可能会出现一个备份提示:Duplicate file name posible.Copy or Ignore? 其目的是提醒你该对上次采集的信号进行备份,以防发生丢失或重名覆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2014年3月28日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现场高应变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高应变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高应变评价桩身完整性和测定单桩承载力的作业指导。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判定各类预制桩和砼灌注桩的基桩极限承载力及评价桩身的结构完整性。

2、引用标准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3、抽样方法和数量
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双方签定委托合同。

检测数量一般由建设、监理、设计三方根据检测规程和工程实际确定桩数和桩号。

4、检测项目
判定基桩的极限承载力;
评价桩身的结构完整性。

5、检测仪器
仪器设备由传感器(应变、加速度各一对)、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记录显示器以及专用附件组成。

1.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共振频率在7500Hz以上,有在0-1000g和10-7500Hz范围内呈线性;
2.数据采集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10Hz-5KHz;
3.记录采样频率:不宜小于2000点/秒以上;
4.整机信噪比大于3。

6、检测系统框图
基桩高应变检测系统框图
7、检测前后,对被测样品和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
7.1 检测前,对被测样品的检查项目
(1)为确保检测时锤击力的正常传递,对混凝土灌注桩、桩头严重破损的混凝土预制桩,检测前应对桩头进行修复或加固处理。

(2)砼桩桩头顶面应水平、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中轴线应重合,桩头截面积应与原桩身截面积相同。

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项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3)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4)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

7.2 检测前,对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
检测前应认真检查确认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并按规程逐一核对各类参数设定值,直至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检测。

检测时应及时检查采集数据的质量。

如发现测试系统出现问题、桩身有明显缺陷或缺陷程度加剧,应停止检测,进行检查。

8、对测量用仪器的安装要求
8.1 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应分别对称安装在桩顶以下桩身两侧,传感器与桩顶之间的垂直距离,对于一般桩型,不宜小于2倍桩的直径或边长。

对于大直径桩,不得小于1倍桩的直径或边长;
8.2 安装传感器的桩身表面应平整,且其周围不得有缺损或断面突变,安装面范围内的材质和截面尺寸应与原桩身等同;
8.3 应变传感器的中心与加速度传感器中心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两者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cm。

8.4 当采用膨胀螺栓固定传感器时,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8.4.1 螺栓孔应与桩身中轴线垂直,其孔径应与采用的膨胀螺栓尺寸相匹配;
8.4.2 安装完毕后的应变传感器固定面应紧贴桩身表面,初始变形值不得超过规定值,检测过程中不得产生相对滑动。

9、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的处理方法
检测过程若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检测,对检测仪器、设备及被测桩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确认无误后,检测才允许重新开始。

10、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方法
10.1 正在检测过程因外界干扰或其它不可预见的事故时,应即关机停止检测,待干扰消除后,再重新检测;
10.2 检测过程因仪器设备故障或损坏而中断试验,可用备用仪器重新检测或继续检测,若无备用仪器,则须将损坏的仪器设备进行修复,经检定合格后,再重新检测。

11、检测结果判断方法
11.1 桩身结构完整性评价
11.1.1 首先对所采集的信号作定性检查:(1)对力和速度波形作定性分析,观察桩身缺陷的情况和位置;(2)观察连续锤击情况下,缺陷的扩大或逐步闭会的情况;
11.1.2 根据桩土参数和成桩工艺用实测曲线拟合法评价。

11.1.3 对于等截面桩,可用结构完整性系数β值来评价
β={[F(t1)+Z·V(t1)]/2-△R+[F(tx)-Z·V(tx) ]/2}/{[F(t1) +Z·V(t) ]/2-[F(tx) -Z·V(tx) ]/2}
式中:β—桩身结构完整性系数
t1—速度第一峰所对应的时刻
tx—缺陷反射峰所对应的时刻
△R—缺陷以上部位土阻力的估计值
桩身缺陷位置按下式计算:
X=c·(tx-t1)/2
式中 X—缺陷位置与传感器安装点距离(m)
11.1.4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桩身结构完整性评价宜按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结合实测曲线拟合法综合进行:
(1)桩身有扩径的桩;
(2)桩身截面面积不规则的混凝土灌注桩;
(3)力和速度曲线在峰值附近比例失调,桩身有浅部缺陷的桩;
(4)锤击力波上升缓慢,力与速度曲线比例失调的桩。

11.2 基桩承载力判定
11.2.1 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桩承载力
(1)用实测的速度或力或上行波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拟合;
(2)曲线拟合时间段长度,不应少于5L/c,并在2L/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于20cm;
(3)拟合分析选定的参数,应在岩土工程的合理范围之内;
(4)拟合完成时计算曲线应与实测曲线吻合
(5)贯入度的计算值应与实测值吻合。

11.2.2 凯司法判定桩承载力
凯司法判定单桩承载力右按下式计算:
Rc=(1-Jc) ·[F(t1)+Z·V(t1)]/2+(1+Jc) ·[F(t1+2L/c)-Z·V(t1+2L/c) ]/2
Z=A·E/c
式中:Rc—由凯司法判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kN)
Jc—凯司法阻尼系数
t1—速度峰值对应的时刻(ms)
F(t1) —t1时刻的锤击力(kN)
V(t1) —t1时刻的质点运动速度(m/s)
Z—桩身截面力学阻抗(kN·s/m)
A—桩截面积(m2)
L—测点下桩长(m)
12、检测报告要求
12.1检测报告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的要求进行编制。

12.2 对测试中间成果资料和正式报告的提交按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按时提交。

12.3检测报告须按照我公司要求程序进行签发和存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